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贵阳平坝县马头村东晋南朝墓发掘简报
从1965年底到1968年初,我们挖掘并清理了平水库附近的34座古墓,包括2座东晋墓(35和38)和14座南朝墓(34、36、37、41、42、44-50、54和55)。简化如下。马场在贵阳西南约44公里的滇黔公路线上,这批墓分布于马场万人坟、熊家坡和大松山三个地点(图一)。马场四面环山,周围有约数平方公里的平地,当地人称“坝子”,万人坟、熊家坡和大松山均在坝子边缘的小山坡上。这批墓的封土及其周围多已开垦耕种,少数封土未动,杂草丛生。除两座东晋墓为土坑墓外,余皆为南朝时的石墓。随葬品均系实用器,有青瓷器和铜器,还有数量很多的金、银、铜、玛瑙、琥珀和琉璃等质料的装饰品。这为研究贵州东晋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情况,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一、墓葬形制及深基坑设计马场东晋南朝墓中有土坑墓两座,石墓十四座。棺木已朽,葬式为仰身直肢。墓向2—196°。(一)土坑墓2座。均在万人坟,以墓35为例。该墓是这批墓中封土最大者,南北长18.6、东西宽17、高4.1米,墓室居中,为长方形竖穴,长4.32、宽2、深0.78—1.07米。方向5°,墓壁、底经夯打实,棺床长3.2、宽1.45米,略有倾斜。棺床南北有二层台,长2、分别宽0.35和0.4、深0.16米,在北侧二层台上放置随葬品。棺床与四壁之间有水沟,东西水沟长3.16、宽0.3、深0.07米,北壁水沟长2、宽0.25、深0.18米,棺床南水沟长2、宽0.2、深0.18米。墓室南端是墓道,略成八字形,长4.09、南宽2.03、北宽1.59、深0.35—0.75米。墓道中间有一条小石砌成的排水沟,长9.22米,上盖乱石,直通封土南端。高度与棺床略同(图二)。(二)石墓14座。墓室和墓道都用大小不等一面加工平整的石块砌成,形成内壁平直,外壁参差不齐。墓顶用小石块竖砌成券,墓底一般夯打坚实,个别墓还掺拌小碎石、石灰、红烧土等夯底。墓后壁有直线形和弧形两种。十四座墓可分长方形和凸字形二式。Ⅰ式:长方形券顶墓,八座,其中万人坟出土一座(墓36)、熊家坡五座(墓41、44、45、49、50)、大松山二座(墓54、55)。封土较小,墓室狭长,无墓道,此类墓为单人葬。以墓55为例:此墓位于大松山,封土南北长11.5、东西宽11、高1.3米。墓室居中,方向160°,长4.25、宽0.76—0.79、深0.88米。后壁略向内弧(图三)。Ⅱ式:凸字形券顶墓,六座,其中万人坟出土二座(墓34、37)、熊家坡四座(墓42、46—48)。封土较Ⅰ式大,分墓室、墓道两部分,墓室较Ⅰ式宽畅,多数系双人合葬。墓室与墓一般用大石块隔开,作封门用。墓道亦作券顶,比墓室稍小稍低。以墓42为例:这个墓是熊家坡墓群中封土最大者,南北长14.7、东西宽13.8、高1米。墓室长5.3、宽1.2—1.39、深1.94米,方向171°。墓道长1.26、宽1.13、深1.09—1.2米(图四)。二、双组合特点见表1这批墓葬一般保存完好,未经扰乱,出土道物共七百余件(详见附表)。随葬品中生活用具置于墓室后部,各种质地的装饰品出于棺内头、胸、手等部位,现分类简述于后。(一)陶器22件。陶罐21件。陶质可分红、灰、褐三色,硬陶极少。多为素面,或表面涂黑,个别器物上部饰几周弦纹或波浪纹。其中一件高25.6、口径11.2、底径17.3厘米,腹部刻隶体铭文三十三字,内有永元十六年纪年(图五、六)。陶罈1件。灰褐色硬陶,施深绿色釉。高32.8、外口径20.4、底径14.8厘米(图八,1)。(二)青瓷器31件。壶2件。口部残。一件施酱色釉,残高36、颈径9.2、底径17.6厘米(图八,5)。一件作黄绿色釉,残高28、颈径6.7、底径12.6厘米(图八,6)。鸡首壶5件。施黄绿色釉。一件矮圆,高28.6、盘口径10、底径17厘米(图版拾,3;图八,3)。四件瘦长,其中一件高44.8、盘口径12.5、底径19.3厘米(图七;图八,8)。唾壶1件。口略残,施黄绿色釉,高10、口径9、底径9.4厘米(图九,3)。罐14件。一件带盖,施淡绿色釉,盖面有酱色斑点,器形矮圆,高8.4、口径10、底径7厘米(图版拾,2;图九,7)。一件施黄绿色釉,二周弦纹过耳,腹上部饰阴刻莲瓣纹,高26、口径12、底径17.6厘米(图版拾,4;图八,4)。另有两件饰凸莲瓣纹,花瓣肥厚,其中一件施黄绿色釉,花瓣尖端上卷,高20.5、口径14.4、底径15厘米(图版拾,5;图八,2)。一件施青绿色釉,高17.4、口径9.7、底径11.6厘米(图八,7)。碗5件。三件器形相同,施黄绿色釉,口部饰二周弦纹,高7.1、口径13、底径5.2厘米(图九,2)。另一件器形较小,施黄绿色釉,高4.6、口径8.2、底径5.2厘米(图九,5)。杯1件。高3.4、口径6.4厘米(图九,6)。盘1件。圜底,高3.8、口径13.2厘米(图九,4)。器盖1件。盖面饰阴刻莲瓣纹和三周弦纹,施青绿色釉,高3.7、口径13.4厘米(图九,1)。水注1件。器身上部为一伏蛙,嘴向前伸,两眼突起,作蹲伏状。器身施黄绿色釉,高4.4、口径2、底径5.7厘米(图版拾,1;图八,9)。(三)铜器34件。洗4件。其中一件有三蹄足,外壁饰五周凸弦纹,底内是双鱼纹,高9.4、口径20.8、底径18.5、足高4厘米(图一〇,3)。另三件无足,腹部两耳,上饰三周凸弦纹(图一二,2)。托杯2件。一件有盖并带托盘,高12.6、杯口径9.5厘米(图一〇,5;图一二,3)。另一件只有托盘。釜17件。其中两件带铁柄(图一〇,4),余皆无柄(图一二,1),其中一件高17、口径24.4厘米(图一〇,9)。鐎壶1件。残,圜底,三足已残二足,腹一侧有龟头形流,另一侧为空心长柄,残高13.1厘米(图一〇,8)。鐎斗6件。二件竹节形足,四件蹄足。一件高12、斗口径10.6、斗底径8、足高8.4厘米(图一〇,1)。另一件高10.6、斗口径13.5、足高8.6厘米(图一〇,2)。镜4件。二件为“长宜子孙”镜,直径分别是12.1和12.5厘米(图一三)。一件为四螭纹镜,已残缺,直径9厘米。一件为神兽镜,系高浮雕,直径15.4厘米(图一二,4)。(四)铁器16件。鼎2件。大小略同,一件残二足,另一件残三足(图一〇,6、7)。鼎身高10.4、口径17.8、底径12、足高7厘米。脚架10件。可分三脚和四脚两种,三脚架3件,四脚架7件。出土时上置铜釜。其中一件三脚架高24.3厘米(图一四,2)。一件四脚架高24.4厘米(图一四,1)。剪4件。2件残,为环状交股,长15—18.88厘米(图一〇,10)。棺钉各墓均出,分布较规则,多则五六十枚,少则一二十枚,长短不等,长5—20.2厘米。(五)漆器各墓中发现的漆器残片,能大体辨认器形的有:漆盘4个,漆盒3个,漆托3个,漆盖1个和漆碗1个,均因受压变形,无法剔取。其中一件方盒,黑地朱绘花鸟纹,镶铜边,盖面中心镶柿蒂形鎏金铜饰,漆盒长宽为9.8、高6厘米。(六)石砚1件。椭圆长方形。长4.1、宽12.1厘米。(七)金、银、铜饰金、银、铜饰多出于头部(图一五)及手部,也有的为漆器附件。金饰148件。内有发钗10件,簪1件,头饰(各式金花)129件,珠5件,戒指、漆器饰片及螺旋形金丝各1件(图一一,20、24;图一六,1—15、17—19、24—28)。银饰116件。发钗48件,簪4件,条脱2件,手镯13件,戒指27件,顶针3件,包金银泡钉5件,耳钩1件,银钮5件,漆器镶片3件,镂孔饰3件,铃2件(图一一,14—19、21—23;图一六,16、20—23、29—34)。铜饰146件。发钗33件(形式与银发钗同),簪4件,条脱1件,手镯20件,戒指42件,漆器饰件28件(分提、钮、扣环和铲形饰片),镂孔饰1件,带鍊夹子1件,鍊1件,月牌形饰2件,不明用途的零件13件(图一一,1—13)。(八)玛瑙、琥珀、水晶、玉、琉璃饰玛瑙饰185件。有暗红、桃红间杂白色,形状分球形、纺轮形、菱形、梭形、圆柱形、椭圆形和脊柱形等几种(图一七,3、10、12—14、22、23)。琥珀饰21件。暗红和黑色两种,形状分狮、卧兽、蝉、束腰珠和圆柱等五种(图一七,1、2、5—8、15、17—20)。水晶饰6件。有瓜形、算珠形和椭圆形三种(图一七,9、11、21、24)。玉饰1件。牌形佩饰(图一七,4)。琉璃佩饰数百枚,各墓都有发现,有球形和算珠形两种(图一七,16)。三、该墓的出土陶罐也有其器形和器形这批墓的结构和出土的随葬品说明,其时代应属东晋南朝时期。长方形、凸字形券顶石墓与清镇、平坝地区过去出土的同期墓葬基本相同①1,同南京地区相比较,除这里用石块而不用砖砌构墓室外,两地的墓型和结构差异不大②2。所以不用砖室,可能与贵州地处高原,山地较多,广产石料有关。随葬品中,这批墓出土的陶器器形单一,几乎全是罐,陶质松软,多为素面或表面涂黑,少见我省汉墓中常出的方格纹硬陶罐。这次出土的少数几件硬陶罐,还有的是传世品,有“永元”铭的陶罐即是很好的见证。但是,这里从未发现贵州地区汉墓中出土过的陶钵、陶壶、陶豆等器形③3,而且陶器的数量还远少于青瓷器的数量,陶器只有22件,青瓷器却达31件之多,几乎每墓皆出。出土的青瓷壶、鸡首壶、唾壶、莲花罐、蛙形水注和碗等,也正是六朝墓中的典型器物。铜器中的洗、釜、鐎斗、托杯、高浮雕的神兽镜和交股剪、三或四脚铁支架在我省和南京、四川彰明等地区的同期墓中也屡见不鲜④4。而出土的大量金银饰物、各式玛瑙、琥珀、琉璃佩饰,其中包括双插形的簪、桃形金片、戒指、手镯、顶针、透雕金花、圆球形小金铃和各种兽形琥珀饰,更系东晋南朝墓中常见之物。所以,我们认为马场这十六座墓的时代应定为东晋到南朝时期比较恰当。其中墓35和墓38的时代看来又是这批墓中较早的。两墓出的青瓷器器形矮圆,施釉也不匀。墓38出土的两件青瓷壶和一件碗,其器形与南京人台山东晋兴之墓及象山东晋王丹虎墓所出的盘口壶和碗基本相同⑤5。两墓所出的青瓷罐,器形都矮圆,所施黄绿色釉也不匀,四螭纹镜和长宜子孙镜又系西汉晚期与东汉时期盛行的铜镜。因而我们估计这两墓可能比其它墓的时代为早,应定为东晋。其余各墓为南朝墓。四、随葬品的出土情况(一)这批东晋南朝墓与南京地区同期墓葬相比较,还具有自己的一些特点。1.从墓葬构结看,马场这批墓以石墓为主,土坑墓较少,不见南京地区流行的砖墓。石墓主要是长方形、凸字形券顶单室墓两种,未见平顶、穹庐顶和多室墓。墓室中没有南京地区常见的壁龛、祭台。随葬品一般陈放于墓室后部,而不置于墓室前部或祭台上。同时,石墓中还没有棺床和排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租赁游乐设备合同协议
- 砂水泥合同协议
- 租店铺私人合同协议
- 二年级上册班务工作计划
- 建筑垃圾清用合同协议
- 石子承包加工合同协议
- 矿沙清洗劳务合同协议
- 造假工程合同协议
- 团队协同合作合同协议
- 坡改梯土承包合同协议
- 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思维导图+核心考点+易混易错)
- 公募基金与私募基金的试题及答案
- 线组长培训课件
- 2025-2030中国水利建设行业经营形势分析及未来前景展望研究报告
- 助残委托服务协议
- 2025年全职高手测试题及答案
- 【五年级下册语文】 第六单元习作《神奇的探险之旅》
- 2025届新高考生物冲刺易错知识点梳理
- 2025森林抚育技术规程
- 颈椎病课件完整版
- 李四光《看看我们的地球》原文阅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