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构成教案-打印_第1页
立体构成教案-打印_第2页
立体构成教案-打印_第3页
立体构成教案-打印_第4页
立体构成教案-打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立体构成教案教学学时:40学时授课班级:11(三)环艺2教学内容:从平面到立体的形态分析;空间立体造型的基本因素和形式法则;线、面、体的练习;理解材料在立体构成中的应用与表情,理解与运用材料所带来的不同的视觉心理感受;立体构成的应用。教学目的:认识形态的本质,掌握抽象形态的发明办法;提高立体体现技巧,建立空间意识;理解正负空间的关系,学会空虚形态的发明办法;掌握立体构成的形式美感规律,学会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的发明性思维,提高动手能力。教学重点:空间感的练习一理解形态的渗入和扩张;基本限定空间的构成一掌握空虚形态分析法;空间组合一理解动线和序列;量感的练习—发明有生命力的形态;单元材料的构成一理解材料形态的表情;单元化形态一巧妙的技术形态。形态构成概论一、立体构成概论立体构成是当代设计领域中一门基础造型课,也是一门艺术创作设计课。作为研究形态发明与造型设计的独立学科,如何才干尽快理解并掌握这门课程呢?首先,我们要明确它的实质内涵,才干做到行之有效。学习这门课程的重点,大致有下列五个方面:

1)首先,它是以抽象的形式语言去体现社会现象和自然形态。在当代艺术美学中,这种构成的抽象美是传统艺术具象美的升华,是人类在总结了历史美术的发展规律基础上产生的,是时代变革、人的心理空间不停扩展所决定的新的思维方式,也是我们初次在领悟宇宙改造世界中的视觉革命。

2)培养三维立体感觉,把握物体的体积量感。对多个形态的造型进行“简化”,以最简朴的方式简化到几何形块中去,用立方体、圆锥体、球体、矩形体等形状来塑造实践。

3)掌握立体形态中最基本的元素:点、线、面的造型手段。由于任何形体都可还原到点、线、面的构成中,并且从分割到组合或从组合到分割地去变化进行。既可体现形态造型实体,又可体现实体中的空洞虚体,还可体现与实体间隔的环境空间构成体。如果把整个一种街区当作是一种构成体,那么其中的建筑、雕塑、车辆、店面、绿化、灯牌等都可归纳到点、线、面的构成中去。

4)运用综合材料,选择加工工艺,把握形态传递方式。立体构成的材料诸多,往往在取用之前需要冷静地分析,才干燃烧起创作热情和有梦幻般地超前意识,同时在现实构造过程中还需含有应变能力。使用的材料普通有:纸、布、竹、木、泥、石、玻璃、塑料、金属等等。它们的强度、柔软度、韧性、张力、压缩力、可塑性、色彩都在考虑之中。除此之外,还可运用多个现成品和废品去发明体现多个形态造型。对于不同材料的加工工艺,也有不同的操作技能,如:折叠、刨削、锯锉、凿钻、切割、烧烫、拼贴、焊接、镶嵌、勾挂、拧绞等工艺,都需要去重复实践,从而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

5)从造型审美形式拓展到装置观念设计。学习立体构成这门课,最重要的难点,还是在构思的逻辑思维上,有探索精神的艺术设计者,他会在研究抽象造型构成的理论基础上,继续大胆地去结合当代雕塑和装置艺术部分,甚至还能够向造型之外更为广阔的领域渗入,融进数学、力学、文学、哲学、宗教、戏剧、音乐、电影等多个门类之中。这就需要我们对当代艺术发展史的理解,对生活知识多方面经验的积累和洞察社会现象的敏锐力,想象力的充足发挥。应当说,只有将立体构成拓展到更为广阔的天地中去,才干解放我们的思想,使这门课不仅仅是一种训练抽象思维体现能力的课,更能够是提高我们解读识别当代视觉文化的试金石。二、立体构成的来源

几乎全部美术专业的学生都懂得,“立体构成”这门课程来源于19,是德国包浩斯学院在开办后确立的。其教学核心旨在把学生从传统的美学意识中解放出来,代之用非具象形态和抽象性的思维,围绕着这种思想,形成了一批卓越的艺术教师队伍。其中有康定斯基、克利·费宁格、蒙克、莫霍利等艺术家。包浩斯就是通过他的同仁抽象派先驱们所发表的卓越文献和达达主义思想来进行教学传输的,并且成为国际性的学术探讨发展中心,因此,对当代艺术的来源理解也就十分必要。20世纪初,在印象派画家塞尚的方块风格和高更的原始主义神秘感召之下,一批反叛之士拉开了当代艺术的序幕。他们纷纷叙述自己的艺术观点,并强调个人内心世界联想,颠倒时序和空间,形成了一股当代意识潮流。其中最初的艺术流派是:原始主义,立体主义,将来主义,构造主义,达达主义和风格主义。1.原始主义(Primitivism)它是当代艺术反对传统艺术的最先借用手段。在原始艺术中的图腾、生命意识、生殖崇拜都是以单纯的形象,简洁夸张的符号出现。同时,也带给人一种神秘感和野趣。这与传统雕塑中真实体积的模拟、细腻逼真的造型比例,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图1~4)。

布朗库西(BranCusi,1876—1957)是最早对传统雕塑革新朝逆向转化的一位先驱者。他的《吻》(图5)就是摆脱了真实体积的模拟,简化了表面凹凸,归整到一种长方体的造型中去,给人一种隔世之感。

2.立体主义(cubism)毕加索(Picasso,1881—1973)是创始人之一,也是20世纪初最引人注目的艺术家。为谋求立体造型语言,他试图从非洲木雕、原始艺术中吸取并采用几何形体简朴的体现法,用拾来的材料拼凑装配对象。《乐器》(图6)是他最早期19的构成雕塑。用木头和金属片拼贴、装配成乐器,以点、线、面构成的形式,体现雕塑的空间和抽象图式。

阿基本科(Archipenko,1887—1964)同是立体主义的元老,他早在19就在巴黎开设了自己的雕塑学校。在他的作品中运用了几何构造的手法,并在人物的造型上打开透空,使“雕塑及空间所围绕的实体”这一历史性的概念颠倒过来了。《行走的女人》(图7)中,雕塑的人物变成了一系列被实体的外轮廓所限定的透空形状。阿基本科采用立体主义原则,把拼贴技术用到雕塑上,为雕塑构成做出了新的开端。图二图三图四图五图六图七3.将来主义(futurism)在立体主义开始的同时在乎大利米兰也形成了将来主义。他们赞美机械世界,并且在革命和战争中看到社会的理性,探索机械化、当代工业技术以及速度的运动美。

雕塑家波丘尼(Boccioni,1882—1916)在他的短促生涯里,发明了将来主义的雕塑风格。他强调运动的价值,把任何物体做任何变形,或者以破碎的形式解决。《空间中一种瓶子的发展》(图8)通过空间分析,瓶子被解体、打碎、散开,并和环境中的基座成为一体,碎面的卷曲、组合处在三度空间之中。

4.构成主义(construction)是从立体主义拼贴样式转化成点、线、面三度空间的抽象构成形式的。

奠基者塔特林(Tatlin,1895—1956)的作品《第三国际纪念碑》(图9)是以金属的直线与曲线螺旋式的构成框架,成一种角度倾斜、围绕着玻璃圆柱、方块和锥体,实质上也是个建筑。它预示了一年一次的彻底革命。另一位构成主义先驱者是罗德琴科(Rodchekd,1891—1956),他的作品《悬吊的构成》(图10)是一种鸟窝式的圆环交叉构成。在流动的空气中,圆环缓缓的活动,这是第一件把运动引进构成雕塑中的作品。5.达达主义(dadaism)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种新的幻想及歇斯底里的疯狂出现在瑞士苏黎世。叫嚣要荡平整个欧洲的传统与现世的文化。这种无政府主义的破坏形式和富于想象力的幽默思想就是以他们批判的眼光重新审视传统的艺术典型、现存的秩序、社会的准则和审美的概念。

其中一位像幽灵同样影响着几乎整个20世纪艺术的达达主义艺术家,马塞尔·杜尚(MarcelDuchamp,1887—1968)他在构成雕塑上的两项重要革新,一是活动雕塑,二是现成品,为当代雕塑艺术带来了新的生机。《泉》(图11)是他在19从一家专营卫生设备商店里买来的白瓷小便池。他把它倒置过来并签名“R.Muff”作为艺术品送交展览,后来成为尽人皆知的作品。泉的意义在于向传统艺术观念挑战,向艺术家的自我意识挑战,向艺术的本身状态、批评原则及观众的心理挑战。从此,现成品也成为艺术中的一员了。《车轮》(图12)是杜尚用“废弃品”体现的一项机械运动雕塑。轮子是现成的,凳子也是现成的,固定在一起,能够转动。从这两件作品上,给我们的启示是,观念和意义优先于造型的形式。艺术能够存在于“手工和审美趣味”之外。通过环境、观念和行为等转换,那就是艺术家的意图。相比之下,达达主义的精神要比立体主义、构成主义等前卫得多。

6.风格主义(Destijl)对包浩斯学院构成课也有影响的尚有荷兰的风格主义)。蒙德里安(Mondrian,1872—1944)与凡·杜斯堡(VanDoesburg,1883—1931)是风格派中最有影响的理论家。他们强调艺术的抽象和简化以数学式的构造反对传统艺术形式,并且将构成的理论引入到设计中来(图13)。图八图九图十图十一三、立体形态概况当代构成雕塑

1.超现实主义(Superrealism)二战之后,当代雕塑中超现实主义就像是黑暗之后的拂晓曙光,引亮了艺术界。众多的艺术家憧憬着神秘的诗歌、梦中的世界和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境界。这些作品的特性大致是没有五官表情,朦胧状态和骨架式的构成。毕加索在这个时期受超现实主义的影响,唤起了对废弃金属雕塑的爱好。《公牛头》(图14)是用废弃的自行车把和自行车座垫组合而成的一件作品,体现出一种原始的粗犷之美和一种幽默的情趣。另一件作品《花园中的妇女》(图15)用废铁、铜片和铁丝焊接而成。植物的形体和女人体交融一起使冰冷的金属材料变成了生命的旋律。毕加索的朋友冈查列兹(Gonzalezi,1876—1942),他的作品《仙人掌人》(图16)是通过幻想体现出美妙的人情味的作品,含有一种粗犷的原始美。图十四图十九另一位超现实主义大师贾戈梅蒂(Giacometti,1901—1966)在他早期的作品中有一种与布朗库西原始艺术精神上的联系。作品《两口子》(图17)这件似原始图腾的作品体现了两性的象征。在简化的造型中神形突出,点状的符号体现出手的动作,女性的乳房和性的大眼,含有幽默的色彩。《站立的人》(图18)是他在二战之后成熟期的作品。骨架式的人物构成,看起来瘦长,没有五官的表情,也分不清行动方向,就像是地平线处逆着阳光站立的人。纤细、脆弱的身躯像是纳粹集中营中的难民。然而,这种人物造型却是一种新的视觉与直觉的对话关系。受布朗库西、毕加索和超现实主义的影响,英国雕塑家亨利·摩尔(HenriMoore)在二战之后名声大造起来。他的作品不含有任何意义,是靠艺术形式来体现本身的魅力,将古典造型转化为原始艺术造型,融合了立体主义、抽象主义构成和超现实主义的朦胧状态。他的艺术风格变化过程是:形体夸张——增加减少——构造的体量——弹性拓扑变化——挖孔打洞——谋求空间——裂变(图19~21)。2.集合艺术(Assemblage)美国的构成雕塑、废品雕塑在20世纪50年代起成为重要方向。评论家们把这种用现成品和废旧的材料,通过组合装配而成三维作品,称为集合艺术。戴维·史密斯(DavidSmith,1906—1965)是这一代人中最有独创性的雕塑家。在他创作的《立方》系列中,用集合构成形式将正方、长方、圆柱等形体焊接在一起,构成含有建筑形式趣味,在气势上追求的是体量感。鲁本·奈基尔(ReubenNaki)是给人印象深刻的雕塑家。在《洗劫卢克瑞斯》这件构成作品中,他用了大块的斜板和弯板,把这些安装在排列复杂的金属管架上,产生一种抽象形状的强烈穿插效果。罗伯特·雅各布森(RobertJacobsen)也是一种构成雕塑家。他使用一种粗糙的焊接技术,把力量和形式的清晰性结合成一体。作品《情性机器》体现了机械的审美形式和有力的几何构成。使用废旧日惯用品材料、集合艺术的另一位代表人物是女雕塑家路易斯·内维尔森(LouiseNevelson,1900—1988)。作品《神圣的潮流》(图25)是以废弃的栏杆模具、旧家具连接叠加在一起构成新的形象,展示的是过去时代的回音,难以忘怀的记忆。这件作品将形式和形态作为切入点,强调了那种不可捉摸的力量。她将超现实主义的情绪联想和立体主义的形式美感结合一起。她的另外一件构成作品《通透的地平线》(图26)选用了铝、钢和丙烯材料,是非常美观的户外环境艺术作品。

3.抽象体现主义(AbstractExpression)取用战后废弃的金属材料雕塑造型的另一流派是抽象体现主义,代表人物塞扎尔·巴尔契尼(CesarBaldaccini,1921—1998)。他创作的作品《挤压》(图27)使用巨大的油压机将两部金属汽车挤压成彩色的团块物体,通过点、线、面的基本形态,体现的是作者内心的汹涌澎湃情绪。这同中国书法绘画中的狂草、泼墨是同样的道理。抽象的艺术在美国20世纪60年代已成为文化的主流。艺术评论家必定了这种纯形式美的价值并称之为“前卫艺术”。4.动态艺术(KinetieArt)作为工业时代的回应,在金属构成雕塑的大潮中,动态雕塑也是其中一员。他们追溯继承40年前的将来主义、机械美学。对新的工业文明、速度、空间、材料和运动形式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不仅使用风力、磁力,还通过光的变化,体现构成抽象的作品。让·坦盖利(JeanTinguely,1925—1991)的作品《纺》通过大小齿轮转动节奏试图将工业混乱状况和机器的疯狂提炼出来。科技的进步也促使了艺术的变化。当时的美国文化界完全沉醉在文化转移的喜悦之中。废旧材料结合新的创作形式和加工技术,给人们带来了新的视觉感受。

5.波普艺术(PopArt)由于抽象艺术的文化垄断已成为新的权威,针对这种抽象中的“自我”概念,波普艺术诞生了。波普艺术认为艺术应当反映社会现实,是流行的、商业的文化。因此,“复制”的概念就成了核心,让人们联想到杜尚现成品的使用。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艺术家们把日常生活中的“现成品”按模样放大,如:一种啤酒罐、一把锄头或一支口红放在公共环境之中。阿伦·琼斯(AllenJones),他的复制女人体的作品《舞蹈者》,通过面的转折,形成实体与空间的构成来作为家具台子的构造,研讨的是人的物化问题。波普艺术与达达艺术的这种亲近关系也被称作为“新达达主义”。6.极少主义(Minimalism)它和波普艺术有异曲同工之处。他们都取消抽象艺术中的“自我体现”,也都用现成品来体现,强调作品中的“客观性”。唯不同的是,波普艺术使用的是社会提供的图像,而极少主义回绝社会图像在作品中存在。它和20世纪初的构成主义有着某种联系,认为艺术的原则应当是理性的秩序,无声、静止、纯艺术性的,这和抽象体现主义汹涌澎湃的情绪体现有着本质意义的不同。他们的作品关系是多个体积的组合、排列,以直线和弧线为主。托尼·史密斯(TonySmith)的作品《香烟》,是将一根掐灭的香烟放大,并用集合风格解决。与其说是雕塑毋宁说是立体构成作品。类似这种基本形构成的作品不少,如:《孤挺花》是梯形和等边三角形构成的八面体,按60°角是等边三角形的端面相接并产生偏差30°角。这种巧妙的构成,体现了简朴形体的丰富性,其角度感造型挺拔和力感,给人生长的象征。它暗示了生命的存在和渴望向上成长和不屈的精神。

后极少主义的革命领袖是德国艺术家约瑟夫·波依斯(JusephBeuys,1921—1986),他的两项理论观点,一是扩张艺术观念,按照艺术发明力的方式来进行社会活动和社会秩序;二是社会雕塑的概念,全部人的行为、思想的出现,都是“雕塑”的过程,而社会观点、道德法律都是雕塑。他的作品有不少是行为艺术。存在的作品几乎无法作为独立的实体,倒像是供人崇拜的圣人遗物。然而,他的理论思想却为后当代艺术观念做出了奉献。见《椅子》。7.大地艺术(EarthArt)后极少主义艺术的另一种流派是大地艺术。他们将艺术搬出画廊和社会,安放在空旷的大自然中,使之成为巨大的、固定的地景。把艺术搬到荒野去的目的意义,首先是变化了以往艺术行为只是在博物馆室内封闭的空间里的观念,另首先目的是由当代世俗的社会,联想到原始宗教行为的神秘领域,意义在于呼吁挽救环境和挽救祖先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

罗伯特·史密森(RobertSmithson,1938—1973)和迈克尔·海泽(MichaelHeizer)两位是最早的大地艺术家。《螺旋形防波提》是罗伯特·史密森闻名于世的作品,他是第一种懂得如何呈现大地艺术,去大自然里直抒胸怀的艺术家,他在美国尤他州的大盐湖里找到了灵感。在这件作品里,展示的是纯正的形式美构成,点、线、面的符号,优美的曲线和粉红、蓝、棕黑的离奇色彩,给观众带来无限的审美愉悦。它的作品大部分比较偏远,展览的方式是以照片和录像,这也能够说是对传统雕塑的解构。第二章、立体构成的形态要素教学内容:学习掌握立体构成的形态要素,并能灵活运用在构成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教学目的:由浅入深、由平面到立体,引导学生进入立体空间的造型之中。通过对纸张进行半立体形态的制作,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教学重点:平面的切割与连接、折叠与弯曲、拉伸与折变的造型办法。(一)形态的本质分类

立体构成中,形态元素的研究很重要。形态不等于形状,它是指立体物的整个外貌,由无数个角度、体面形成的形状,所构成的一种完整的概念体。如果对自然界多个形态详加注意,从微观到宏观,还涉及到造型与环境之间的空间形态关系。形态的分类可分为自然形态和人工形态两方面。

1.自然形态是由于多个物质在不同条件下,通过内部运动变化和外部温度、湿度和气压的影响所形成的。如:火山熔岩,晶块卵石,珊瑚贝壳,花果树木等等,这些都含有极其丰富的天然色泽和优美的形态造型。人工形态是根据自然形态的特性,加以再造而产生的。总体上说,能够分为具象形态和抽象形态。

2.具象形态是一种模仿自然的基本思路,是造型初级阶段。但模仿不等于照搬,它也含有发明的成分。有许多人工形态的产品,都是通过模仿性发明而产生的。模仿花卉形态的家具造型,模仿自然风景的编织物,模仿鸟类形态的木器、竹藤制品,模仿动物形态的陶器,日用产品等。这些模仿自然的形态通过变形、夸张、秩序的加工而产生两类不同的具象形象:一类是装饰性秩序美的造型;另一类是弹性拓扑原始美的造型。

3.抽象形态是在自然形态的模仿造型之上,再度提炼和简化,是具象形态的升华,是人类对美的追求心理的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属于造型的进一步阶段。它是以点、线、面、体的基本元素构成。抽象形态能够是点、线、面自由构成抽象造型,也能够是规则的造型形态。如建筑、桥梁造型形态,机器构造形态,公共雕塑形态,服装款式造型形态等。在立体构成中,抽象形态的训练是我们的重要学习任务。我们必须要把握自然形态的特性,按照一定的规律和法则去重新构成,才干获得一种基本思路,发明出新的形态造型。自然形态{变形装饰}具象形态{几何立体形态}抽象形态(二)形态的空间意识

什么是形态的空间?立体构成中除了造型形态的实体之外,尚有一种虚拟的空间形态。这种空间形态几乎涉及一切艺术设计领域。中国古代老庄哲学中就十分强调“空”、“无”的美学观念,认为“无”形比有形更富有体现力。中国古典建筑中最讲究通透,这种内外合一把建筑的实体与空间自然融合的方式,能够丰富空间的层次和对景物的情思。

空间形态大致也有三类:

1.延伸性通过实体占有空间位置与环境周边的界定范畴相呼应所构成形态场。

2.虚拟性以空虚为主的空间形态在实体的内部产生,并与视觉感觉形态融合一起。

3.半立体性是二点五维的空间,浮雕造型有深沟、低洼的空间影像特点,但不通透,运用凹凸起伏的空间变化,体现空间的层次,含有半立体的视觉效果。(三)形态的构成元素

1.点的元素

点是立体构成中最基本的元素,它含有求心性和醒目性,在视觉艺术信息的传达中总是先获得心理的表象。点的体积有大有小,形状多样,排列成线,放射成面,堆积成体。点的空间体现:空为虚,实为体,两点含线,三点含面,四点含体。

点的构成形式体现:

1)秩序规则,集聚排列的点;

3)线的顶端产生的点;

5)构造中设立的点。

点的视觉心理:对视时有驱邪功效,秩序排列时感觉庄重,疏密散乱时感觉动乱。另外能够体现多个心理情感因素。例如:《双重阶梯》以黑白两色空胶卷盒串联成高低起伏的阶梯,暗示着步履艰难。《孙子兵法》《复苏》,点的秩序构成,向上伸展,体现了植物的生长、新生事物的涌现,象征着思维复苏、心灵动乱。棋子的点,大小不一,呈立体交错、垒叠状,与平面的棋子排列,构成疏密散乱的三维空间。两军对垒的阵容,地面空中的交战,跌落的兵卒,被吃的将士,造成一种紧张复杂的心理。隐喻着人世的沧桑,宦海沉浮,事事难料,步步为营的联想。《古堡晚宴》,点与线的交叉构造,点成为空间视觉感知元素。作者通过陈旧的银勺,点的组合、跳动形成火焰状的烛光,体现出一种怀旧的情怀。2.线的元素

立体构成中线的语言是非常丰富的。就线的形态而言有粗细、长短、曲直、弧折之分;断面又有圆、扁、方、棱之别;线的材质感觉上有软硬、刚柔,光滑、粗糙的不同;从构成的办法看有垂直构成、交叉构成、框架构成、转体构成、扇形构成、曲线构成、弧线构成、乱线构成、回旋构成、扭构造成、缠绕构成、波状构成、抛向构成、绳套构成等。

《扭曲》是由弧线与直线结合的形式构成,体现了物体扭曲变化的美感。《雾都》是用现成品香烟作垂直与放射的对比组合构成。垂直象征都市,放射象征烟雾,隐喻着一种环保意识。《空间引力》是由硬质的铁丝,直线的放射与曲线的回旋构成,体现出线性对比的感觉。《空间序曲》是用软质的塑料袋与塑料瓶头组合而成,瓶头象征音乐符号,曲线是模仿波浪卷曲,形成一种音乐在空间里回荡。《竖琴》是一件模仿乐器造型,以直线、曲线和音符的点的跳跃构成。《困》用硬质铁丝扎系成球体,夹在四根木棍中间,外围再用软线织成网状,形成一种对比。《鸟巢》是用树枝构成线的交叉构成,其中固定白色的扎系点,形似飞鸟,围绕着中间的鸟巢。《网》是以粗铁丝的弧线与铁丝网的面组合构成,视觉感如一条鱼在摆脱网的束缚,又像是一只眼睛的造型,有刚柔相济的美感。3.面的元素

面的形态元素,在几何学中是线的移动的形态,也是由块体切割后而形成。面的感觉虽薄,但它能够在平面的基础上形成半立体浮雕感的空间层次,如果通过卷曲伸延,还能够成为空间的立体造型。

面的构成形式大致在下列几个方面:

1)二点五维拼贴构成。如《机器鸟》由点、线、面的符号形象拼贴形成半立体的空间感。

2)板式构成。由面材折叠拼贴而成,能够增强半立体的感觉,另外,还能够进行切割、挖洞、卷曲成柱体的造型。如《都市景观》通过纸的折叠、切割与层次重叠,犹如都市中一幢幢矗立的高楼。3)插接构成。将面材切割后接插在一起,插缝长比较牢固。接插的形态,能够做成空间开放式,也能够做成空间封闭式。如《晕》以两种不同的造型,分别用直接插接和附加固定插接。4)薄壳构成。顾名思义,犹如自然形态中的蛋壳、龟壳、蟹壳同样,将平面压模成多个有机形曲面,它含有空间的灵活性和虚空性,既可做成具象形态方面的作品,也可发挥造型的抽象方面体现力,做更多层次的艺术视觉薄壳构成有下列几个:

a.弧面弯曲构成。如《思维的风帆》面的卷曲组合似帆船,又似一阵风刮起使信纸在飞絮。

b.空间方位构成。如《崩溃》,作者用打碎的玻璃整与碎、立面与平面不同方位互接组合,意指有时人也很脆弱。再如《911的记忆》911事件是一种举世震惊的事件,这件作品用飞机模型撞上木板仿制的大楼,来体现将要坍毁的情景,作品也是以面的空间方位构成形式在力学上产生平衡,但是在心理上却感觉不稳有要坍毁的感觉。

c.面的重叠构成。如《瞬间》以面的渐变秩序,色的渐变,象征光线的瞬间变化。d.多个形面构成。如《悬》是用一次性饭盒由多个形面混合构成,依靠几根筷子插入支撑造型。作者是想通过这种摇摇欲坠杂技中的“叠椅式”的美,给人一种惊险感,同时也给人警示。这种白色污染的危险性同样会给人以不安定因素。

e.曲面转折构成。如《蜗牛》,是用曲面的纸盘围绕,逐步秩序转折构成模仿蜗牛造型。

f.面的卷曲构成。如《韧》通过材料的卷曲来体现材质的一种刚柔相济的美。

以上几个构成形式,制作时要注意下列三种因素:方向因素,位置因素,重心因素,才干使造型含有美感。空间概述与类型以及立体形态制作工艺教学目的:理解空间形态的种类和特点,掌握立体形态的构成办法和加工工艺。教学内容:形态种类、特点、个性特性及立体形态的空间体现办法和形态制作工艺。教学重点:体现形式、体现规律,掌握制作办法。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制作办法,同时,材料又决定了立体构成的形态、肌理等视觉效果。下面列举几个比较适合在课堂中加工的材料,具体以下:

1.纸类材料

纸是最方便、最基本的材料,它含有优秀的定形性和可塑性,价格便宜,工艺简朴,是学习立体构成的抱负材料。纸的工艺有折纸、纸雕和纸塑三种。

1)折纸工艺单单折纸一项就有多个不同的制作工艺,但万变不离其宗。其基本造型办法重要是折屈、压屈、弯曲、切割、粘贴、插接等。折纸造型构造能够归纳为几何单体造型和集聚组合造型。单体中又是以二点五维构造、板式构造、透空柱体构造和多面体构造四种为最基本构成。具体加工形式以下:

a.二点五维构造

它由平面的纸通过折屈、压屈、弯曲、切割等不同方式,加工解决转化为半立体浮雕感,并且能够体现出丰富的造型。取用边长10cm正方形卡纸,在中间切割一条直线口,方向自定。然后在上用圆规、直尺画线,追求直、曲、斜、弧线条的变化和四周、两边均衡的折屈解决。办法是先用美工刀刀背在所折之处划一下,然后折压成多个凹凸造型即可(图106、107)。b.板式构造

是用平面材料经折屈或切割加工后,形成半立体浮雕感。制作工艺分为框架构造和板式构造两部分。

第一步,框架构造

取用边长40cm方卡纸。图中实线为切断线,虚线为折屈线,具体(图108)。

第二步,板式构造

将一张平面卡纸进行直线、斜线、曲线的折屈,能够形成瓦棱折、方台折、蛇腹折、金字塔折等不同的变异造型。如果在瓦棱折、方台折上面再进行切割、压屈工艺加工之后,就会呈现出多个凹凸变化的造型(图109、110)。c.柱体构造

将平面的卡纸材料通过折屈、弯曲、切割、转体、插接及粘接边沿等手段,能够形成丰富的柱式造型。其中变化的部位在柱端、柱面和柱体棱线。

另外,能够借助柱体构造,以点、线、面方式,塑造出多个抽象的人物服装造型。

d.立方体构造

以纸折的六面体为基本体,采用叠合,插接,贯穿,组合等手段,丰富形体。

e.圆锥体构造

以圆心向周边作一种切口,然后,重叠粘接形成锥体。f.多面体构造

多面体的基本形态中,最含有代表性的球体是正12面体和正20面体。由于这两种多面体,含有均衡端庄的美感,同样是以中点斜切加工法,会产生相似形状的32面多面体。制作办法正12面体构造先画出规则的正五角形基本形,以此样板画出两个相邻的梅花形花瓣。再沿其边线折屈、粘结其它棱线,即可构成一种正十二面体的空间方体造型。

正20面体构造:球体表面含正三角形20个,整体效果近似圆形球体。在多面体上进一步变异构成的原理是截去其顶角便可新增加平面。如果在多个造型上进行凹凸加工变化,造型变化就更丰富多彩。g.集合体构造

集合体是指多个单体组合在一起,构成一种独立完整的造型。这种组合构成含有造型设计的审美性质,是学习构成学的有效练习手段。集合构造也能够分为三种不同构造:

相似单体组合。例如用纸统一折成方块、锥体或球体等,然后在数量上、大小上、方向上的造型变化。

不同单体组合。形状不同锥体和立方体组合,大大小小掺杂一起,造型上由方至圆、由曲至直的变换。

综合体组合。线、面、体块三种不同材料组合一起,运用形式美的法则,把握整体造型解决。h.仿生构造

仿生在立体造型中,能够归为四大类,即:人物,动物,植物和景物。在体现手法上,一种是模仿形象特性,舍弃琐碎变化适宜夸张,另一种是以抽象的几何体形式变形。加工的办法能够运用折叠,折屈,弯曲以及切断,拉伸,压屈等手段,既可体现二点五维式的半立体造型,也能够构造出全立体的造型。2)纸雕工艺

运用废报纸、旧杂志、初稿纸等材料揉在一起,堆出大致形态。用白乳胶固定形态,形成一种骨架,再用纸捏成小块按照造型粘贴。粘贴时用白乳胶加入滑石粉加强表面坚硬度,多粘数层。干硬后,还能够用刀刻修型。纸雕塑有较好的手感和手工捏制的新鲜感。能够保存表面粘贴效果,也可着色,但尽量保持纸的肌理。

3)纸塑工艺

用纸浆材料既可直接用手捏造型也可翻制成型。纸浆材料是把废纸捣碎,用水泡成。用时加少量的防腐剂、白乳胶和滑石粉、细木粉等。

直接造型:先用铁丝制成骨架,纸浆调配好后用木锤打匀,类似雕塑泥同样就可使用。

间接造型:就是翻制。先做泥塑,从泥塑翻成石膏阴模,再用石膏阴模翻制成纸浆型。办法是把阴模内洗干净后,刷上一层胶水,然后贴上薄的透明塑料膜为隔离膜,再把调和好的纸浆拍打到阴模上,厚度5~8cm。干燥之后,脱去阴模,将雕塑表面打光或是上色。3.布绳材料

多个布绳材料都是软性材质,能够构成千变万化的“软雕塑”造型来。

1)布料工艺

布的体现手段有:折叠、镂空、包缠、剪切、扎系等。通过这些不同的手段,能够体现出二点五维半立体浮雕感和三维立体的装饰造型。

a.扎系。选择扎系的效果有两种:一种是正面扎系,特点是扎系点突出,立体感强。另一种是背面扎系,特点隐蔽含蓄

b.折叠。指将面料进行折叠解决,产生折痕,也称褶。普通有活褶和死褶之分。活褶立体感强;死褶稳定性好。褶也有明褶和暗褶之分。

c.包缠。指用面料进行包裹缠绕解决。无论如何包缠都要将包缠成果作某种形式固定,否则会松懈。包缠效果既可光滑平整,也可褶皱起伏。

d.镂空。指在基本造型上作镂空解决,是产生虚拟平面或虚拟立体的造型办法。镂空法能够打破整体的沉闷感,犹如在封闭的屋子里启动窗户,含有通灵剔透的效果。

e.剪切。剪切长距离纵向产生飘逸感;长距离横向产生悬垂感,短距离产生透亮感。

2)线绳工艺

多个线绳的体现手段非常多,普通有:抽纱、编织、系结、缠绕等。a.抽纱。抽去面料纬线,留出经纱,形成流苏效果,进一步能够编结成麦穗状、辫状等。

b.编织。能够形成多个半立体浮雕感装饰图案效果。

c.缠绕。既可体现出线的语言,也可体现曲面体的语言,如中国盘扣就是以线的缠绕而成。

d.系结。把绳子捆绑和扎系联系一起,成为“结索构成”。结索的基本要素是体、孔、尾三种。体是圈套部分;孔是“扣服”、“网服”等拴结重要部分;尾指孔外的绳头。普通常见的有:马蹄结,8字结,细结,花结等。4.竹木材料

如果说纸、布是人工的造型材料,那么竹、木、藤则是天然的造型材料。其优点是加工容易,质量轻,现有硬性,也有柔性,拉伸强度大,外表美观。但由于竹、木是有机体,会扭曲胀裂、变形,因此加工时要注意适应材料特性,并可上蜡或油漆以防腐。

竹木材料的造型加工办法有下列几个:

1)雕刻工艺

这是最常见的基本技法。使用的工具普通有平凿、斜口刀、圆口刀、齿口刀等。加工的环节是:先劈凿出大形,去掉多出部分,接着用刀刻画。完型之后进行整顿、砂磨、抛光,注意保存刀味和竹木纹理味.

2)锯割工艺

使用竹木造型离不开锯割。锯割时让锯子与材料成60°角。锯直线时注意木纹丝路,锯曲线、弧线可选用钢丝锯。竹子竖向时,能够用柴刀直破劈取材料.

3)刨削工艺

也是一种加工的惯用形式,目的是将竹木材料削薄,平整光滑。操作时注意方式,从上往下,从内向外,避免损坏材料边沿或割伤手指。使用的工具可用小铁刨、花式刨、美工刀等。刨削之后还可用砂纸、锉刀磨平使之光滑.4)弯曲工艺

竹木材料含有韧性,适合弯曲加工。较厚材料能够在一侧或背面一次次锯割出浅缝,弯曲成行,或者用烘热解决办法弯曲成型。如果预先将木板、竹片在水中浸泡,这样弯曲就更加容易,并且不易折断。弯曲好的材料应用夹钳或用绳子绑扎固定。

5)组合工艺

竹木材料组合同纸、塑料同样能够拼贴粘合,也能够钉、穿、榫接、套接、插接、铰接等。除此之外,惯用的造型办法使用悬挂、撑顶、捆扎等办法组合,如建筑中的脚手架就是用捆扎的办法固定。

6)编结工艺

用竹蔑,藤和柳条编结的工艺,在家具、轻工业产业、日用品、工艺美术造型等方面非常广泛。普通以较厚硬的竹、木材料先做成骨架造型,然后再用薄、细、软的竹蔑、藤、柳条材料进行编结。

7)做旧工艺

竹木材料的材质、纹理在造型中体现出一种视觉美感,随着时间推移,年代久的变化,它产生的肌理裂痕、色质等都传递出古色古香的韵味。因此,有时在构成中使用竹木材料时,要体现这种古韵就需要将新材做旧。体现的手段有:热水烫、火熏烤、弯曲变形、锉刮、割、钻出肌理裂痕,涂油、上色做旧。5.泥石材料

这里指在立体构成练习中,使用较为方便的某些材料,如雕塑泥土、水泥、石膏粉、滑石粉,尚有砖、瓦、沙、石等材料。这些材料除了本身的加工成型工艺之外,还能够与其它材料混合使用,使立体构成的造型充足体现出综合材料的体现力。普通惯用的成型工艺以下:

1)泥塑

这种雕塑手法先用木桩或铁丝做骨架,固定在底座上,然后用泥填塞塑造。选用的泥土最佳是无锡的一种黑色粘土,可塑性强。

2)垒砌

能够用鹅卵石或碎石块堆垒,也能够用砖瓦堆垒,就像砌墙同样,用水泥和地板胶掺和砌出造型。

3)沙雕

将沙一边堆垒,一边喷胶固定,直至形成大的团块造型,然后雕刻而成。

4)塑型

这种体现手法是将铁丝网作骨架组合构成造型,再调和石膏水泥(石膏4/5,水泥1/5)。调制时注意水要适宜。然后用雕塑刀将调好的石膏水泥材料填塞进铁丝网的卷曲形状内,再进行表面平整。干燥之后锉平、砂磨、着色而成。5)浇注

用木料或塑料制成模具,浇注过程是把石膏和水一起搅拌均匀,然后注入模具。注意消除气泡,通过振动摇动消除里面空气。干燥后脱模,最后组合造型。

6)烧制

将和好的陶泥放在转盘上,通过旋转逐步将其拉伸成立体形态,能够拉成实心体,也能够拉成空心体。再在外面钻孔,最后将成品放入窑中烧制而成。

7)堆摆

将砖、瓦、泥、沙、石材料集合堆放一起,还能够将这些原材料与金属、玻璃、竹木、塑料等材料混合堆摆,甚至和现成品粘合摆放一起,这种体现方式适合于在空间的装置,从地面到墙角的大范畴体现。构成形式规律及立体构成材质训练教学目的:理解立体构成形式规律特点,认知和掌握立体构成的材料及使用。教学内容:立体构成形式规律的种类、特点、个性特性及立体构成材料的体现办法和使用。教学重点:认知规律,识别材料种类及使用功效。在三维立体造型中,对材料的研究与使用非常重要。材料的种类诸多,多个材料的材质、性能、形状会给人的视觉心理上产生不同的感受。

材料的构成可唤起时代的联想,如: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钢铁时代、塑料时代与合金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材料还在不停出现,丰富的材料也带来了丰富的信息,使材料的构成含有造型的生命力。既可在构思计划后去寻找符合需求的材料,也可先有材料,采用“相面法”审视材料,在玩赏之中得到灵感的升华。特别是对现成品和废品材料的使用上更是如此。

本章的另一部分是对多个材料的加工技术及工具使用方面。通过对材料制作工艺的理解,能够提高设计者的动手能力和发明能力。立体形态材料加工

将多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