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吉林省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池西区泉水河泉饮用天然矿泉水普查探矿权出让收益评估报告兴地矿评报字[2022]第010号安徽兴地矿业权评估咨询有限公司二〇二二年六月地址:合肥市高新区绿城桂花园云栖苑8幢208室电话政编码:230088目录一、摘要…………………1二、正文1、矿业权评估机构………32、评估委托人及探矿权出让人…………33、探矿权人………………34、评估目的……………45、评估对象和范围……………………46、评估基准日……………67、评估依据………………68、探矿权概况………89、评估实施过程…………………3210、评估方法……………3311、评估参数的确定……………………3512、评估假设…………3813、评估结论……………3914、特别事项说明………3915、评估报告使用限制……………4016、评估责任人员………4117、评估专业人员及报告日……………41三、附表附表一、吉林省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池西区泉水河泉饮用天然矿泉水普查探矿权出让收益评估价值估算表四、附件附件一、探矿权出让收益评估《委托书》附件二、评估机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附件三、评估机构附件四、矿业权评估师资格证书及评估人员自述材料附件五、1963年吉林省地质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编制的《长白山区矿水线路勘察报告书》附件六、《关于申请查询〈吉林省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池西区泉水河泉矿泉水普查〉新立探矿权申请登记范围内矿业权设置及以往地质工作情况的函》(长管规资涵[2022]5号)附件七、《〈吉林省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池西区泉水河泉矿泉水普查〉新立探矿权申请登记范围内矿业权设置及以往地质工作情况查询报告》(吉地馆查询[2022]005号)附件八、评估机构及矿业权评估师承诺书附件九、关于《附件》使用范围的声明吉林省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池西区泉水河泉饮用天然矿泉水普查探矿权出让收益评估报告PAGE45安徽兴地矿业权评估咨询有限公要兴地矿评报字[2022]第010号评估机构:安徽兴地矿业权评估咨询有限公司。评估委托人:长白山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评估对象:吉林省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池西区泉水河泉饮用天然矿泉水普查探矿权。评估目的:探矿权出让(招拍挂出让)。评估基准日:2022年5月31日。评估日期:2022年6月2日至2022年6月16日。评估方法:基准价因素调整法。主要评估参数:吉林省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池西区泉水河泉饮用天然矿泉水普查探矿权面积0.64km2。根据吉林省地质资料查询结果,依据《吉林省国土资源厅以往地质工作程度确认标准(试行)》,确认该勘查区以往地质工作程度为空白地。评估结论:经评估人员尽职调查和当地市场分析,按照探矿权评估的原则和程序,选取适当的评估方法和评估参数,经认真估算,确定吉林省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池西区泉水河泉饮用天然矿泉水普查探矿权出让评估价值为131.37万元,大写:人民币壹佰叁拾壹万叁仟柒佰元整。出让收益市场基准价:按照吉林省国土资源厅吉林省财政厅《关于吉林省矿业权出让收益市场基准价的公告》(公告[2018]22号),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矿泉水探矿权出让收益基准价为每宗探矿权100万元。评估有关事项声明:评估结果的有效期为一年,即从评估基准日起一年内有效。超过一年,需重新评估。本评估报告仅供委托方为本报告所列明的评估目的而作。评估报告的使用权归委托方所有,未经委托方同意,不得向他人提供或公开。除依据法律须公开的情形外,报告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不得发表于任何公开的媒体上。重要提示:以上内容摘自《吉林省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池西区泉水河泉饮用天然矿泉水普查探矿权出让收益评估报告》,欲了解本评估项目的全部情况,请认真阅读评估报告全文。法定代表人(签名):项目负责人(签名): 报告复核人(签名):安徽兴地矿业权评估咨询有限公司二0二二年六月十六日
兴地矿评报字[2022]第010号安徽兴地矿业权评估咨询有限公司受长白山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的委托,组成探矿权评估小组,根据国家矿业权评估的有关规定,本着客观、独立、公正、科学的原则,按照公认的探矿权评估方法,对“吉林省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池西区泉水河泉饮用天然矿泉水普查探矿权”价值进行了评估。现将探矿权评估情况及评估结果报告如下:1、矿业权评估机构机构名称:安徽兴地矿业权评估咨询有限公司;类型:有限责任公司;住所: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绿城桂花园云栖苑8幢208室;法定代表人:夏斌阳;探矿权采矿权评估资格证书编号:矿权评资[2020]020号;营业执照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340100MA2TRD8U6B。2、评估委托人及探矿权出让人评估委托人及探矿权出让人:长白山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单位地址:吉林省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池北区。3、探矿权人探矿权人待公开出让后确定。4、评估目的长白山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拟招拍挂出让“吉林省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池西区泉水河泉饮用天然矿泉水普查探矿权”,按照国家有关法规规定,需对该探矿权价值进行评估。本次评估即是为实现上述目的而为委托人提供“吉林省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池西区泉水河泉饮用天然矿泉水普查探矿权”在本评估报告中所述情况下和评估基准日时点上的价值参考意见。5、评估对象和范围5.1评估对象本项目评估对象为吉林省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池西区泉水河泉饮用天然矿泉水普查探矿权。5.2评估范围根据《矿业权出让收益评估委托书》本次评估的吉林省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池西区泉水河泉饮用天然矿泉水普查探矿权的评估面积为0.64km2,由4个拐点坐标圈定。该矿区范围与吉林省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提供的《关于申请查询〈吉林省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池西区泉水河泉矿泉水普查〉新立探矿权申请登记范围内矿业权设置及以往地质工作情况的函》(长管规资涵[2022]5号)确定的矿区范围一致,与吉林省地质资料馆出具的《〈吉林省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池西区泉水河泉矿泉水普查〉新立探矿权申请登记范围内矿业权设置及以往地质工作情况查询报告》(吉地馆查询[2022]005号)中查询范围中确定的矿区范围一致。具体拐点坐标如表5-1所示。表5-1探矿权范围拐点坐标拟设探矿权名称:吉林省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池西区泉水河泉饮用天然矿泉水普查勘査矿种:矿泉水 勘査阶段:普查 面积:0.64km2坐标系统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序号经度纬度中心点127°41'10.890"42°02'30.054"1127°40'55.455"42°02'46.132"2127°41'30.232"42°02'46.530"3127°41'30.764"42°02'20.608"4127°40'55.990"42°02'20.210"序号XY中心点4657101.6243391233.8114657603.1843390886.4524657603.1843391686.4534656803.1843391686.4544656803.1843390886.45坐标系统1980西安坐标系序号经度纬度中心点127°41'05.732"42°02'30.426"1127°40'50.297"42°02'46.504"2127°41'25.074"42°02'46.903"3127°41'25.606"42°02'20.981"4127°40'50.833"42°02'20.583"序号XY中心点4657117.1543391115.3414657618.7143390767.9824657618.7143391567.9834656818.7143391567.9844656818.7143390767.985.3探矿权历史沿革根据吉林省地质资料馆提供的《〈吉林省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池西区泉水河泉矿泉水普查〉新立探矿权申请登记范围内矿业权设置及以往地质工作情况查询报告》(吉地馆查询[2022]005号),本次拟新设立的探矿权勘查区内无有效矿业权设置。6、评估基准日根据“矿业权出让收益评估委托书”,本次探矿权评估项目的基准日确定为2022年5月31日,时点距评估委托日较近,且在近期未发生重大经济变动事件,报告中所采用的取费标准均为该评估基准日的客观有效标准。7、评估依据7.1主要法律法规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2009年8月27日修正颁布);(3)《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国务院令第152号);(3)《中华人民共和国资产评估法》(自2016年12月1日起施行);(4)《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国务院1998年第241号令,2014年第653号令修改);(5)《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国务院1998年第242号令发布,2014年653号令修改);(6)《矿业权出让转让管理暂行规定》(国土资源部国土资[2000]309号文);(7)《矿业权评估管理办法(试行)》(国土资发[2008]174号);(8)《国土资源部关于施行矿业权评估准则的公告》(国土资源部公告,2008年第6号);(9)《中国矿业权评估准则》(2011年11月1日起施行);(10)《天然矿泉水资源地质勘探规范》(国家标准GB/T13727-2016);(11)《矿业权出让收益评估应用指南(试行)》(2017年11月1日起执行);(12)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矿业权出让收益征收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综[2017]35号);(13)吉林省财政厅、吉林省自然资源厅转发关于《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关于进一步明确矿业权出让收益征收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综[2019]11号)。7.2经济行为依据(1)矿业权出让收益评估委托书。7.3矿业权权属依据(1)《关于申请查询〈吉林省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池西区泉水河泉矿泉水普查〉新立探矿权申请登记范围内矿业权设置及以往地质工作情况的函》(长管规资涵[2022]5号);(2)《〈吉林省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池西区泉水河泉矿泉水普查〉新立探矿权申请登记范围内矿业权设置及以往地质工作情况查询报告》(吉地馆查询[2022]005号)。7.4评估参数选取依据(1)1963年吉林省地质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编制的《长白山区矿水线路勘察报告书》;(2)吉林省国土资源厅、吉林省财政厅《关于吉林省矿业权出让收益市场基准价的公告》(公告〔2018〕22号)。8、探矿权概况8.1勘查区交通位置勘察区位于吉林省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池西区,西北距抚松县城9.1公里,东距长白山天池46.5公里,北部与松江河镇毗邻,南面为池南区。中心点地理坐标为东经,北纬(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从交通上来看,不仅有G331国道和S305省道从区内穿过,而且西部还有长白山机场和长长高速,经G331国道可达省内外各地,交通较为便利。(见图8-1勘察区交通位置图)。图8-1勘察区交通位置图勘查区中心点坐标勘查区中心点坐标8.2自然地理及经济概况池西区位于长白山西北麓,距长白山主峰白云峰68公里,地处池北区、池南区的中间地带。地质形成于新生代第四纪,地下普遍为松散的沉积物,大部分为火山灰,植物遗体及枯枝落叶腐烂层所覆盖。区内为丘陵山地,整体地势四周低中间高,整个中心城区处于群山环绕的谷地中,最高高程785米,最低高程748米,纵向坡度为8~10%,横向坡度为5~6%。本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长达六个月以上,漫长寒冷,夏季温暖短促。年平均气温3.5℃,最高气温为33.2℃(1962年8月7日),最低气温为-40.5℃(1970年1月4日)。全区最长日照时间为13.0小时(6月),最短为9.1小时(12月)。全区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352.5小时,太阳辐射年总量为110千卡/平方厘米。全年无霜期为90~130天,平均初霜期在九月十八日左右,终霜期在五月二十日左右。最大冻土深度为1.6~2米,最大积雪厚度为56厘米。全区年平均降水量在600-830毫米,最大年降水量为1190.8毫米(1986),最大日降水量为162.9毫米(1960年8月23日),6、7、8三个月份降水量最集中,约占全年的59.1%。全年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夏季多东南风,冬季多干燥的西北风,最大风速20米/秒(1961年),1967~1989年间平均风速为2.9米/秒。。池西区自然资源非常丰富,林产品加工、人参栽培与加工、旅游业是该区的主导产业。域内森林覆盖率占80%,以天然阔叶林为主,红松、落叶松、水曲柳等珍贵树种占有较大比例,是东北地区重要的林木产品集散地。水资源极为丰富,是全省人均占有水量的6.5倍,适于开发水上旅游项目,尤其是卧龙社区的“稀世泉”矿泉水,含有较高的碳酸气成分,有很高的开发价值。区内盛产火山灰、浮石、石灰石等矿产,另有少量煤、铁矿石等矿产。具有经济价值的野生植物800多种,野生动物700多种,素有“立体绿色宝库”之称。根据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池西区2020年总人口为14660人。从历年人口变化看,当地人口发展比较稳定。8.3地质工作概况根据吉林省地质资料馆2022年2月28日《〈吉林省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池西区泉水河泉矿泉水普查〉新立探矿权申请登记范围内矿业权设置及以往地质工作情况查询报告》(吉地馆查询[2022]005号)显示,涉及本次勘察登记范围内极其附近的地质勘察报告6份,资料编号分别为2006、7012、7996、8298、8465、8460。其中涉及本次申请勘查区的地质勘查报告1份。1959年吉林省地质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与长春地质学院组成长白山矿泉调查小组,对整个长白山地区水资源进行了线路调查和1:5万精度的水文地质测绘工作,并于1963年提交了《长白山区矿水线路勘察报告书》,包括长白山区域地质草图(1:500000)及各矿泉附近地质草图。该报告经由地质部吉林地质局审查备案。8.4区域地质概况本区主要构造线的方向有一定规律,一般以北东—南西向最多,东西向仅次之,不同时期的喷出岩在本区广泛的分布,其他侵入岩于各地零星出露。8.4.1大地构造本区在大地构造单元上居于华北地台、辽东台背斜,次一级单元属于铁岭台凸东南翼太子河台凹的北端。按黄汲清先生的提法属中朝准地台,辽东隆起区北端。太古界、古生界、中生界,新生界地层皆有出露。不同时期的喷发岩、侵入岩于各地零星出露。本区主要构造线方向有一定规律,一般以北东向居多,东西向次之。8.4.2地层由于本区在次一级构造单元上跨两个单元,即铁岭台凸太子河台凹,所以地层也分属为北满和南满型地层,但其中以南满型地层在本区分布最广。南满型地层特征是:自上奥陶纪至下石炭纪地层缺失,其余者自震旦系至第四系均齐全,但由于在地质历史发展过程中,地壳变动时期的不同,构造施回次数的多少,升降幅度的差异及海进、海退范围的扩大和缩小等变化,使各地的沉积建造,即岩性、厚度、分布变化规律上有所不同。北满地层的特征是:以碎屑岩沉积为主,并以大量的岩浆活动为主要特征。几乎在基底形成后的各个时期皆有不同规模的岩浆活动,因此在北满地层之古生带褶皱带之吉林层,成为至今尚未研究透彻的层位。在构造上比较复杂化和不同程度的变质作用,使岩性难以划分。但在整个地质历史中的各个时期仍然与华北地台基本一致。(1)前震旦系(AH)前震旦系为辽河系地层,主要为变质程度不同的变质岩类,如片岩、片麻岩、夹棕灰色千枚岩、及灰色大理岩、角砾状大理岩及部分硅质灰岩分布于临江一带。总厚度为6000米。(2)震且系(Sn)震且系以碎屑岩为主。下部为钩鱼台统石英砂岩、砾岩及千枚岩和石英岩。中部为南芬统变质岩系夹赤铁矿及桥头统石英岩砂岩、及页岩。上部为勃海统灰岩,其下为硅质、钙质、泥质之厚层及薄层灰岩,一般在通化地区多见,总厚超过6000米,与前震旦系地层是不正合接触。(3)寒武系(Cm)寒武系为较稳定的浅海相沉积。以灰岩为最常见,厚层灰岩,质地较纯,夹少量页岩及砂质页岩,厚度达1500米。分布面积不广,仅见于长白县地区,与震旦系地层假正合接触。(4)奥陶系(O)奥陶系自下奥陶至中奥陶,始终是稳定的浅海相建造。灰岩质地纯,具有喀斯特溶洞出现,分布于长白一带,面积不大,厚度约700米。与寒武系呈假正合接触。(5)石灰系(C)石灰系为海陆交互相沉积。沉积建造以碎屑岩为主,多为砂页岩地层夹煤系,多分布于延边一带。厚度约250米。与奥陶系地层呈假正合接触。(6)二迭系(P)多以粗砂岩相存在,偶夹铝土矿,亦有油页岩互层出现。多分布在延边地区,厚度达300米。(7)侏罗系(J)为内陆盆地沉积。以煤系地层为主,厚约500米,多见于临江地区,与老地层不正合接触。(8)白垩系(Cr)下部为火山岩系,如安山岩、玄武岩、凝灰岩、集块岩等。上部为含油页岩组及砂页岩互层,分布在抚松、辉南一带。厚度约为350—700米。(9)第三系(R)吉林东部山区主要为玄武岩。下部为柱状节理发育的玄武岩,上部出露为致密的气孔状高位玄武岩,组成广大玄武岩台地,多见于白头山周围及敦化、延吉一带,厚度达600—700米。(10)第四系(Q)更新统为高阶地上各种沉积物及低位玄武岩。全新多为中细砂和亚砂土构成,下部多由砾石组成。。8.4.3火成岩区内火成岩自前震旦纪至新生代均有出露,种类繁多,分布极为广泛。以前震旦纪的花岗岩最为多见,并形成本区基底。当海西运动之后,地壳运动加剧,大量的岩脉,岩墙相继侵入,与此同时也产生了很多金属矿产。燕山运动的结果造成了大量的基性酸性岩的侵入和喷出,而这此岩浆活动的形成和分布都受构造线控制。尤其是受海西运动初期构造线控制更明显些。初期时为中性、中酸性岩浆岩活动。后期则成为基性碱性岩侵入,并有大量碱性岩浆穿切或覆盖了中生代、古生代地层。由于第三纪第四纪有大量的玄武岩喷发,故形成了本区广泛的台地。(一)花岗岩可分为三期,按时代分述如下:前震旦花岗岩:零星出露于敦化一带,岩体大多数呈北东方向分布,常被海西期花岗岩所包围,或存在于前震旦纪变质岩中。该花岗岩多为粗粒黑云母花岗岩和中粒花岗岩。海西期花岗岩:一般分布范围较广泛,是本区的主要侵入体,与成矿作用有着密切的关系。分布方向似为东北向分布于中朝边境之鸭绿江沿岸。抚松、大营地区就属此类,一般分布与断裂带有关。燕山期花岗岩之类型最多,有黑云母花岗岩、角闪石花岗岩和白岗岩等。(二)流纹岩斜长石为钾长石,少数钾长石组成斑晶,一般呈灰白—黄褐色。有时石英也组成斑晶,头燕山期喷出。(三)玄武岩在区内大面积分布,以白头山头中心组成高台地。下部为致密状玄武岩,上部则为气孔状,且可见水平方向排列规律。由于地区之不同,标高也不同,所见玄武岩性质各有差异,愈靠近白头山则凝灰质愈明显,在天池四周玄武岩之流层构造,清晰可见。玄武岩一般呈紫黑色、灰黑色、块黑色,斑状结构,斑晶为斜长石、和普通角闪石。具有流纹构造和气孔构造,有时被方解石填充,呈杏仁构造,充填物一般是方解石、石英等。另外在天池附近有大量的火山堆积物,黑耀岩浮石,凝灰岩遍地皆是。8.4.4地质构造8.4.4.1地质构造概述以北纬42°40′为界(即和龙辉南一线)可分为东部和北部两个性质不同的大地构造单元。北部为铁岭台凸,南部为太子河台凹,两者在地质历史发展过程中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性质。前者在吕梁运动形成基底之后,一直处在上升状态,沉积间断,而后者不但有元古界沉积、古生界沉积,而且中生界沉积也厚达1000米。铁岭台凸范围内多为刚性断裂,而太子河台凹则多为褶皱地带,从岩浆活动的范围规模及频率来看,以太子河台凹较为剧烈,在燕山期表现得最为强烈。区内主要构造线的方向多为北东及东西向,和震旦纪吕梁运动有关系,加里东运动也有作用。而燕山期运动强烈。特别是构造断裂表现得更为明显,他们都随着中朝地台,愈加广泛强烈的多旋回作用而先后形成。综合看来,区内构造形态,有如下几种:长轴背向斜;短轴背向斜;北西向张节理;东西向断裂;北东向平推断裂。8.4.4.2区内构造分述(一)褶皱(1)花山背斜。分布于临江,青顶子一带,在临江开始倾伏,局部的并有波状的褶皱,延展方向至南西转为东西向。(2)七道沟—长白临江大向斜。为东西向延展70公里。(3)松树镇—东岗向斜,轴向东西。向东西延伸后转为北东向。(4)长白向斜。岩层走向北东东,在长白县东北延入朝鲜。(5)白河屯小向斜。玄武岩切割后出露了白垩系砂砾岩及花岗片麻岩,向南西延伸。(二)断裂:区内断裂以东西向和北东向为最多。(1)后塘沟—牛截沟断层。长约18公里,为一个高角度的逆断层,在十四道沟、十三道沟为北东和南西向两断层横向切开,延至十三道沟。(2)汤城子—长白断层。北西向延伸,向西渐为南北向,至汤城子,被玄武岩覆盖,长约23公里。(3)三道沟蚂蚁河断层。沿北西向延伸,长达20公里伸入朝鲜。(4)四道沟断层。向东延至小砬子沟进入玄武岩,去向不明。(三)节理:以北东、南北、北西向为主。倾角陡。倾向330~360°,一般以张节理居绝大多数。综合上述,本区构造有下特点。(1)本区褶皱构造,凡古生代及其前期生成者,皆为东西向,北东向,而中生代褶皱则为孤立的盆地向斜。(2)断裂构造则多为北东和北西向,而中生代生成之断裂多为东西向。(3)愈近鸭绿江地区,断裂变动出现次数愈多,规模亦愈大。如长白断层,三道沟断层,四道沟新层等皆属此类,同时愈近鸭绿江地区,褶皱的产状变化愈大,形态复杂。(4)新期火成岩的分布与古老基底构造线的方向有密切关系,如鸭绿江分布大量的花岗岩。第三纪至第四纪初又有大面积玄武岩沿断裂喷发。8.4.5区域地质发展史吕梁运动之后,本区地壳基本形成,北部为东西向隆起高山,南部则为浅而宽的向斜。并且区内大部分受到侵蚀作用,后由于南部上升,北部下降,故分割了两个构造不同的单元。由于加里东运动造陆早期影响,中奥陶纪末期上升直至下石炭纪,遭受剥蚀。中石炭初期地壳下降,但由于海西运动影响,使地区上升、下降,由是形成。此时期在北部北区形成了陆相泥灰岩,相当于长白煤系地层生成时期。古生代末,由于二叠纪末期海西运动之影响,本区形成了较多的褶皱、拗陷、地堑、三叠纪后又上升经受侵蚀,形成的侵蚀盆地,构造盆地中沉积了陆相沉积及含煤建造,特别是由于白垩纪气候的影响形成了红色沉积(角砾岩)。自侏罗纪以来到白垩纪中期,火山活动较为强烈,初侵入岩,继之则为凝灰岩、火山碎层岩、粗面岩等的喷发,并贯穿了白垩纪地区。新生代时,以玄武岩浆的喷出和地壳的垂直上升全面遭受剥蚀为主要特征。第三纪末期,玄武岩喷出前,地壳上升遭受剥蚀,以至形成准平原。在这样的基础上,玄武岩开始大量的喷发,形成了长白山的雏形。它覆盖了大片的古老地层,它的喷发一直延续到第四纪更新统和全新统(1702年尚有小型喷发),形成了区内极为广泛的玄武岩台地,晚期玄武岩中夹有前期玄武岩风化后形成的红色残积层。所以玄武岩的喷发是长期的,但也是断续的,它有着较长的间断时期遭受剥蚀,并且据玄武岩本身的变化较大,得知其绝非一次喷发而成,而是经过多次的喷发后才形成的。8.5区域地貌概况8.5.1区域地貌特征由于吉林省东部山区经受了历次的地质作用与构造变动,且地层岩性的不同,基底变质程度的差别及新构造运动的影响,使得地域内的构造形态,特征在各地区内均有所不同。区内地形大致东南高,西北低。一般起伏较大,相对高程多为500米,小于200米的很少,表示切割中等强度,绝对高程500~100米,甚至超过了最高的山峰白头山,达2744米。区内大地构造单元属铁岭台凸,太子河台凹,而新构造运动为普遍上升地区,上升幅度具差异性,并且有传承性的断裂活动和比较广泛的火山活动,表现在地貌作用上以侵蚀为主,并且有下切河曲形成。在地表物物质成分上,以基岩出露和大片玄武岩为最广泛,松散堆积则以山顶和山坡的残积层及河谷区的第四系冲积层、冲积洪积层头主。综合上述区域地貌特征有如下几点:(1)西部地势较低,以褶皱断块低山为主,而东部则以中山为主。河流下切则较深,河曲亦较多熔岩台地亦较广泛分布。(2)西部第三纪和第四纪火山活动不太明显,玄武岩分布零散较少,而东部有广泛的玄武岩、熔岩台地分布。(3)西部地区山岭和谷地的排列方向为北东向,谷地宽广。(4)东西部在大地构造单元上主要属海西褶皱带,只是次极构造不同而已。8.5.2矿泉出露地区的一般地貌特征区内所有矿泉皆出露于侵蚀切割谷地中,由于新构造运动的影响,侵蚀切割作用在本区表现比较明显,以至吻合了这样原则:矿泉露头位于矿水上升的深破裂带(接触带、深裂隙)与静水压力最大的低洼地地形的交点上。8.5.3区域内的新构造运动概况区内新构造运动的发育普遍具有继承性,只是由于自然条件地质环境的不同,在各地区的表现有所差异。但由于营力的大地带性影响,使他它们之间仍有密切联系。一方面它们都受看构造的控制,另一方面由于新构造运动的升降改变,这使得地貌形态上有着比较明显的不同,东部陡峭,西部则比较平缓。地貌形态类型描述如下:(一)熔岩高原台地由于基性岩浆的喷出,围绕天池四面八方形成了玄武岩熔岩台地地形,靠近白头山附近海拔的1000米(高位玄武岩)较远者则为400米(低位玄武岩)。由于各地区准平原化程度不同,所以某些山丘未能被玄武岩覆盖,而被包于其中形成孤立山丘。此台地由于流水侵蚀被切割成了桌状方山和平顶山,河谷两岸皆形成悬崖峭壁,多见于二道松花江以南地区,天池周围河谷之两侧。(二)构造剥蚀山地多见于临江—长白一带,一般海拔约为800~1000米,多为震旦纪硅化灰岩构成,地形起伏较大,坡度较陡峻。(三)构造剥蚀丘陵多由前震旦纪花岗片麻岩、片岩等组成,由于长期风化形成起伏平缓的馒头状丘陵地形,一般海拔500~800米。(四)山间盆地及河谷由于地形起伏变化,河谷洼地的分布,在各河谷洼地河内都形成了粗细砂,砾石、砂土、甚至淤泥等。而在玄武岩台地之上则常可见山地沼泽及其沉积物。河谷地形中可分为陆地,河,漫滩等地形。(1)阶地阶地最多见者有四级见于鸭绿江沿岸边,多为不对称涨断续的出现,四级基座阶地(43~45米)砂砾石堆积在玄武岩之上;三级剥蚀阶地(20~25米)只可见到少量砾石;二级基座阶地(10~15米)由粗细砂为主,夹少量砾石;一级阶地(2米左右)多由砾石组成,夹少量粗细砂。(2)河漫滩一般以窄条带分布于河流两岸,以卵石、粗细砂为主,多见于河弯蛇曲地带。(3)河谷区内河谷地形“S”、“V”、“U”等类型皆有所见,但以“S”和“V”字形最多见,多见于玄武岩地区及新期花岗岩地区,而U字形一般见于古老花岗岩、片岩、片麻岩区。8.6区域水文地质概况8.6.1长白山区地下水形成条件本区地下水,主要是以存在于山区坚硬岩层的裂隙水及山间盆地和山间河谷之松散岩层的孔隙水。因此本节只对裂隙水的水文地质条件着重叙述。地形、气候、水文、岩性自然地理及地质因素,综合的影响着并决定着裂隙水以及孔隙溅水的水文地质条件。长白山位于本省的东南部,为一北东方向延展的山脉,海拔在1000~2000米,最高峰达2744米,平行走向者数条。群山之间水文网稠密,到处是百溪奔流。水系成放射状,山体切割甚剧,较破碎。地形成因类型均属构造剥蚀地形,再加新构造运动表现为上升,这就为山区富含裂隙水形成了条件。本区气候为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温度4~5°C,一般降雨量均大于600mm,因此气候上的特点决定了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区域内最主要的河流为鸭绿江、图们江,其次是松花江和其余大小支流以及山间小溪无数。他们均发源于长白山,这些河流的特点一般是受气候影响较甚,水位变化颇大,水流湍急,落差大,水量丰富。地表迳流好,地下水迳流路径短,水交替频繁,地下水迳流注入河谷中排掉,大气降水源源不断补给。因此地下水化学类型均以矿化度小于1克/升的重碳酸钠或重碳酸钙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对地下水的积存则是不利的。本区在大地构造单元上属中朝准地台,从本区的地质条件来看,因广泛的分布着古老基岩,第四纪地层仅分布于山间盆地或河谷两岸。并且由于多次造山运动的影响,岩层全面褶皱,伴随而来的有不同程度的构造裂隙,到燕山运动和新期火山活动时期,这种运动更加剧烈,因此就为山区富含裂隙水形成良好的条件。综合上述,本区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特点为:大气降水和冰雪融化为唯一的补给来源,本区非常发育的水文网,给地下水迳流和排泄造成了良好条件。本区多次造山运动和其相应的褶皱断裂变动是本区裂隙水形成和分布的主要条件。8.6.2长白山区水文地质区划及分区水文地质特征根据形成本区地下水的地形、气候、水文地质等不同因素的特征,可将本区划分为:8.6.2.1前震旦纪变质岩、岩浆岩,构造—剥蚀中低山裂隙水水文地质区本区广泛的分布在长白山东部和东南部地区,约占全区五分之三。本区海拔在1000米左右,山脉延伸方向大致北北东向,山势比较陡峻,所出露的岩石以前震旦纪变质岩、混合岩,海西或燕山期花岗岩头主,岩性比较复杂。前震旦纪变质岩由深变质的花岗片麻岩和浅变质的变质千枚岩、片岩、大理岩、白云质大理岩组成。混合岩主要为混合花岗岩和片麻岩,燕山期花岗岩多为中粗粒、坚硬,多构成中低山地形。本区经历了数次较大构造运动,一为前震旦纪晚期的吕梁构造运动,一为海西运动,一为燕山运动,伴随各期构造运动产生了褶皱和断裂,节理十分发育,以构造节理为主,风化裂隙亦较发育。区内主要为裂隙水,岩层的富水性程度与断裂构造裂隙的发育程度以及风化深度有密切的关系,由于裂隙发育程度有所差别,故为一富水不均匀的裂隙水区。地下水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因地形坡度大且下切剧烈,迳流路径较短,故泉的出露较多,补给地表水或山间冲积层水,地下水动态不稳定,受大气降水的影响显着,每当降雨时,泉水增多,水量增大。水化学类型多为重碳酸钙钠及重碳酸钙镁类型,局部地方有氯化物硫酸型水存在,但总矿化度一般均在1.0克/升以下。由于水沿深断裂和裂隙循环和火山运动的影响而获得热源,故产生矿泉。基于上述可知,本区地下水储量并不丰富,水量不均,但水质好且在山区地表迳流发育,因此综合利用地下水和地表水,可供当地居民生活和中小型农业用水之需。8.6.2.2新生代玄武岩台地裂隙—孔隙水文地质水区本区分布在以白头山为中心,半径为113公里的周围内,占全区面积的五分之二,主要由第三系及第四系玄武岩构成的玄武岩台地或高原地形,地热陡峻,沟谷深切,水文网发育。松花江、鸭绿江、图们江均发源于本区。玄武岩裂隙发育(主要为柱状节理和构造裂隙)玄武岩普通,具有气孔结构,因此给地下水的储存和运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由于山间沟谷稠密,下切幅度大,一般玄武岩裂隙水均以泉的形式排泄于小溪中,补给地表水。水化学类型一般为低矿化的重碳酸钙或重碳酸钠型水,化度小于1克/升。在平坦如砥的玄武岩台地上常有沼泽分布,这是本区特有的现象(标高600~700米最为多见)。由于裂隙水沿着较深的玄武岩构造裂隙和节理循坏,再加之新火山活动的影响,所以在白头山以及四周的玄武岩台地,均形成许多高温矿泉。8.6.2.3下古生代石灰岩中低山地裂隙—喀斯特水水文地质区分布在本区的南部临江附近地区,主要由寒武、奥陶系之灰岩页岩组成,为中低山地形,由于受燕山运动的影响,发生了很多的断裂,故岩层较破碎。往往沿着构造断裂和构造破碎带发育喀斯特现象,裂隙喀斯特泉涌水量较大,一般为1~10升/秒,水质均为重碳酸钙的低矿化水,总矿化度小于1克/升。8.6.2.4中生代沉积岩为主的丘陵孔隙层间水裂隙水水文地质区零星分布本区南部的局部地区,占全区五分之一,主要为由侏罗系、白垩系的砂页岩及砾岩组成的丘陵地形。地下水出露较小,主要含水层为砂岩砾岩,但由于胶结紧密,透水能力弱,涌水量一般小于0.5升/秒。由于受燕山运动的影响,岩层构造裂隙发育地段往往沿构造裂隙充水带会有较丰富的地下水,涌水量一般为1~2公升/秒,局部具有承压性质,矿化度一般低于1克/升,水化学类型为重碳酸—硫酸钙型水。综上所述,勘查区内水文地质条件复杂。8.6.2.5第四系山间谷地冲积层孔隙水零散的分布于河谷两岸,占全区不足五分之一,由于地形较开阔平坦,地表地下迳流路径较长,水力坡度小地下连流缓慢,并且与岩性有关。由于山区和丘陵地下水向河谷区排泄,因此本区属前者的排泄区。本区主要含水层为粗砂砾石及亚粘土等组成,其中砂砾石层为最佳含水层,水量丰富,含水层厚度一般在8~30米,涌水量为1公升/秒,地下水埋深一般在0.5~2米之间,多为重碳酸钙型水,沿河谷多呈双层型构造,上部为亚砂土,下部则由砾石或粗砂构成。综上所述,本区地下水主要为分布不均匀的裂隙水,埋深不定,地下水沿裂隙运动,由于山区的切割较强烈,地形陡峻透水性良好,因而水力坡度大,水交替迅速,一般水化学类型以重碳酸钙为主。由于断裂构造,不同方向的节理裂隙以及火山运动的影响,在局部地区常形成具有高温的矿泉。其次是丘陵区的裂隙水,由于地形平坦,新构造运动的特征,属于缓慢上升地区,地形被切割的程度比较微弱,地下水分布一般较均匀,迳流排泄条件远不如山区好。第四纪冲积孔隙水水文地质区,由于本区河谷主要发育于山区,尤其是山间谷地尤为发育,同时由于本区河谷下切幅度较大,因此在山区对矿泉的揭露起着很大作用。8.6.3环境地质条件8.6.3.1区域稳定性、火山及地震吉林省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的长白山处于东亚大陆边缘,濒临太平洋的强烈褶皱带。远在两亿年至七千五百万年的中生代以前,就曾经过多次地壳变迁活动,形成古老的岩层。中生代经历上亿年的风雨侵蚀,形成一系列山间盆地。到了新生代,变成了一片波状起伏的具有残丘散布的准平原。随着新生代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伴有火山的间歇性喷发,地壳发生了一系列断裂、抬升,地下深处的岩浆大量喷出地面,构成玄武岩台地。第四纪到来之前,地壳运动进入一个新的活动时期,火山活动趋于活跃,由原来裂隙式喷发转为中心式喷发,喷出的熔岩和各种碎屑物堆积在火山口四周的熔岩高原和台地上,筑起了以天池为主要火山通道的庞大的火山锥。据史料记载,自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以来,长白山火山曾有过三次小规模的间歇式活动。第一次喷发是在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8月26日)。据目击者记载,当时有“放炮之声,仰见则烟气张天,大如数搂之石,随烟折出,飞过大山后不知去处”。第二次喷发是在清康熙七年(1668年),长白山区下了一场“雨灰”(即火山灰)。第三次喷发是在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4月14日)。长白山火山处于休眠期。在海拔两千多米的山上,有多处温泉不断从地下溢出,这说明,地下仍孕育着巨大的能量。据近代地震观测,长白山区地壳相对稳定。长白尚无火山喷发的征兆。8.6.3.2区域环境特征池西区处于温带针阔混交林带,森林茂密,树种繁多。森林覆盖率为80%。近年来,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和各有关部门采取了设立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林、对濒危物种和珍奇动植物进行重点保护等一系列措施,有效地保护了长白山地区的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周边矿场资源非常丰富,盛产火山灰、浮石、石灰等矿产,另有少量煤、铁等矿产资源。具有经济价值的野生植物达800多种,主要包括红松、落叶松、云杉、赤柏松等珍贵树种;人参、党参、细辛、贝母、黄芪、天麻等800多种药用植物,蕨菜、徽菜、松籽、五味子等百余种野生经济植物;以及元蘑、榛蘑、松花蘑、木耳等几十种菌类。野生动物有700多种,主要包括梅花鹿、獐、狍子、熊、东北虎、山兔、貂、水獭等哺乳动物,以及200多种鸟类,30多种鱼类,旅游资源丰富。8.7区内水文地质条件8.7.1矿水形成条件矿泉出露不仅取决于地质构造、地貌营力、水文地质特征等自然地理条件,同时和物理化学作学、火山活动等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概括地说,矿泉的出露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各种影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随着环境的不同,影响因素也有所不同。因此单就某一个矿泉而言,其影响出露条件之各种因素,有主次之差别。但是各种因素,决不能割裂开来,各种因素有机的联系在一起,综合的影响着矿泉的出露。本区矿泉出露影响分别叙述如下:8.7.1.1矿泉出露和构造裂隙及火山活动的关系本区在大地构造单元上居于中朝地台北线,辽东台背斜的一部分。经海西、燕山运动的影响,除岩层全面褶皱外,还伴随不同程度的构造裂隙发育。第三纪末至第四纪初,喜山运动表现的断裂运动,同时有大量的玄武岩喷发,构成了广阔的玄武岩台地。由于本区遭受多次造山运动的响影,伴随而来的断裂活动和多次玄武岩喷发,对本区矿泉的出露有着很大的意义。因为各种类型的构造裂隙,玄武岩发育的柱状节理,构成了地表水通向地下深处的主要通道,因此为矿水的储存形成了场所,所以这是矿水出露的外在因素的充分条件。因此地质构造是本区矿泉出露的外在因素是充分而不可缺少的条件,如果没有这种条件,矿泉的形成也是不可想象的。8.7.1.2矿泉出露和地貌营力的关系本区受内、外营力的影响均比较强烈,表现在内营力方面的多次造山云动和新火山活动,以及表现在外营力方面的侵蚀作用都比较明显。故本区按成因和形态划分,属构造剥蚀(包含有侵蚀)类型。在地貌区划中属长白山熔岩与中山或台地地形。本区在主要内营力方面主要表现在第三纪与第四纪中等强度的隆起,并伴随着有大量玄武岩喷发,历经多次火山活动,主要外营力表现在河流下切强烈,物理地质作用为冲沟崩坍,翻浆强烈。本区山势均比较陡峻沟谷深切,水文网发育,地形处于强烈下切和冲刷条件下,为此储存在深部构造裂隙中循环的矿水就很容易被揭露出来。在这样的前提下,山区一般裂隙水也遭到同样的命运。所以长白山区内沟谷两侧泉水成群出露,其原因也在于此。由上述可知,本区地貌营力是矿泉出露的不可缺少的外在充分条件。本区任何一处温泉如果没有河谷强烈的下切是不会出露的。8.7.1.3矿泉出露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关系本区各矿泉出露地带的地下水类型均属山区基岩裂隙水,其中风化裂隙带水对矿泉出露影响不大。然而构造裂隙带水对矿泉的出露有很大意义,因为构造裂隙带水不但埋藏深,同时他还可以有更深的断裂。这样在深处循环的水,不仅获得了高温,同时亦获取了高压,所以矿水才能沿着裂隙上升,在其他条件的共同作用之下涌出地表。本工作区所有矿泉的补给区的标高均大于出露区标高。所以适宜的动水压力,给矿泉的出露造成了良好的条件。8.7.1.4矿泉出露和自然地理因素的关系本区的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山盘水绕,属寒温带温润的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4~5°C,最低达零下20°C,平均最高气温23°C,区域年平均降水量达600至800毫米,最高达月900毫米。由于本区水文网发育,地表水和地下水迳流路径短,故蒸发作用对本区影响不大。因此丰富的降水量和每年山区大量的融雪,构成了本区矿泉水之补给来源。综合上述,我们可以知道,地壳深处的内力,能量的存在,使矿水的上升有了必要的先决条件。而在长期的地质时期中,由于构造变动地球演变的结果,造成了各种断裂、节理、裂隙,在它们与地表上广泛分布着的负地形的交叉,把矿泉揭露出来。通过以上各种因素的讨论,清楚的表明本区矿泉的出露各件与构造断裂、地貌营力、水文地质特征、水动力作用、自然地理条件等因素均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矿泉的出露是这些条件互相配合,相辅相成综合作用的结果。即使构成矿泉出露的构造裂隙通道再好,地貌营力,水文地质条件再适当,如果没有广大的补给来源,矿水也是不可能出露的。所以矿泉是在各种条件综合作用,巧妙作用下被揭露出来的。若就某种因素而言则仅有主次差别而已。8.7.2矿水的温度8.7.2.1矿水温度的一般特征区内出露之矿泉其为六处,每处皆以泉群之形式上涌或出地表。调查区内的六个矿泉,几乎代表了东北区所有矿泉的出露类型,7.4~76°C者皆有。8.7.2.2温度的来源区内矿水多为溶洞水下渗形成。在地下深处受温度压力改变的影响,富集了很多化学元素气体成分及稀有元素。它们受到内营力的影响,改变了稳定状态,便循环向上,以至温度升高改变,且具承压性出露地表。矿水热源通常被认为是地下热源元素的化学反应放射性元素裂变的影响。除去上还几方面,矿水还受到地壳表层及大气的影响,并且在某种程度上,还受到所在位置的影响。矿水自地下上升后,温度的改变是不大的,但到达地壳表层后,由于附近地下水迳流混入的影响,使矿水温度下降,距矿水中心区愈远则下降值愈大,因而形成了封闭的等温线。再加上地表迳流的影响(补给和排泄),又使等温线形状发生变形(多是拉长现象)。了解等温线的分布,可以圈出矿水等温线的分布范围,能直接的应用于矿水开采以及圈定出农作物早熟地区。另外,在火山活动地区,矿水的温度有着一定的动态变化。综上所述,可以得到如下结论:(1)水温指明了矿水的循环深度。(2)对于矿泉的形成,周围的地质,水文地质条件都起着形成和控制的作用。故此可以推知,在适当地点,完全可以找到高温矿水。(3)矿水的热源是由地热,化学元素间反应的影响来决定,而温度的高低又同样决定着某些离子的含量和存在。(4)区内矿泉,愈近白头山(火山活动中心)或侵入体边缘则温度愈高(5)区内矿泉的分布,是以白头山为中心的。8.7.3矿水化学特征8.7.3.1矿水的基本化学特征通过对长白山地区六个主要矿泉的全面分析和若干简要分析的结果表明:所以主要类型为重碳酸纳型或重碳酸钙型水,故阴离子以HCO3-含量最多,其次是SO42-和Cl-,个别者有反常现象。主要阳离子以Na+、Ca2+为主,Mg2+次之,Fe与Al元素含量不高,稀有元素Mn、Cu含量极微。但矿水的PH值有明显的规律,分布于长白山南坡的温泉PH值均在8.5左右,即碱性水;分布于长白山北坡的温泉PH值均在6.5左右,为弱酸性水。区内矿泉多含有气体成分,终年累月的不停的翻着气泡。气体成分主要是H2S和CO2。在各个H2S泉相距泉出口处几十米,便可嗅到刺鼻的H2S味。综合上述:长白山矿水化学根本特点是:以含有大量气体低矿化的重碳酸钠或重碳酸钙水占全区90%,其次是硫酸钠水占10%。8.7.3.2矿水化学成分形成因素矿水化学成分形成是一个复杂问题,只凭某种作用和反应来解其形成是不确切的,因为它的形成不仅和地球化学特点,地质构造,地貌单元水动力条件,气候,植被及人为作用都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同时和火山作用,混合作用,地质历史等过程条件,也是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只有综合的分析才能得到完满的结论。对于本区矿水化学成分的形成,其主要因素是如下几个方面:由于本区大气降水充沛,山区地形最起伏较大,水文网发育,迳流条件好,因此地表水,地下水的交替作用强烈,迳流路径短,蒸发作用对矿水化学成分的浓缩影响很小。大气降水和地表水体补给基岩裂隙水,因为水在岩石裂隙中长期运动,水和岩石相互接触的结果是就产生了时而不断的对周围介质的溶沪作用。因此水中就富集了HCO3-、Ca2+、Na+、Mg2+离子,形成溶沪水。从水化学离子组分中富集对可以充分地说明了矿水化学成分的形成和本区类繁的火山活动的影响是息息相关的。综上所述,本区水化学成分的形成基本因素是溶沪作用,火山活动为主导的必要因素,其他诸因素为不可或缺的充分条件。所以化学成分的形成是综合作用的结果。8.7.4矿水分布规律及寻找方向8.7.4.1矿水分布规律本区矿水分布有如下规律及特点:(1)本区的矿水在地理位置上多分布于北纬41°21′~42°32′,经度为126°50′~128°10′之间,大致取正方形地带。这些地带均出露于长白山主脉,标高一般在1000米左右,为比高较大的崇山峻岭之中。(2)矿水之分布在大地构造单元上,均处于中朝地台及辽东台背斜之北缘。分布方向多与本区北东—南西及南北向构造线方向一致,且多分布于构造裂隙带上,仅有一处分布于玄武岩与灰岩接触带上。(3)从岩性上来看,本区绝大多数矿水涌出于新第三纪玄武岩和新期(第三纪末武至第四纪初)玄武岩构造裂隙中。(4)矿水分布和火山活动也有着明显的关系,往往在火山活动强烈地带泉分布密度大一些,泉群多一些。尤其是新期火山活动地带,如在白头山矿泉的分布密度就大于其他地方,泉群也稠密。长白山温泉之露头竟达32个,远望温泉一片白雾冲天。(5)从地貌上来看,区内矿水分布于构造—剥蚀熔岩高原或台地与中山地形区。该区表现为第三纪—第四纪中等强度上升,并伴随大量玄武岩喷发,河流下切强烈。本区矿水出露位置皆在地貌作用发育的河谷地带,因此在本区矿水找寻中,应沿着新构造运动表现上升强烈的河谷布置覌测线是比较合理的。(6)从水文地质特征上来看,本区矿水分布规律也有明显的特点。本区所有矿水多出露于基岩裂隙水文地质区,尤其是新生界玄武岩台地裂隙水地段更密一些。一般情况下矿水的补给来源都来自经深成循带构造裂隙带中的水。8.7.4.2矿水寻找方向基于上述区域内矿水分布规律及特点,可将本区矿水出露前景划分为三个区:A区:为最理想矿水出露区(矿水出露最有希望区)。B区:为矿水出露一般理想区(矿水出露有希望区)。C区:为矿泉出露希望不大。A区特点:构造裂隙发育构造线的方向主要为北东—南西向地貌作用强烈,新构造运动中等强度上升,河流下切幅度大,曾受多次造山运动的影响,新期火山活动更甚。水文地质特点是区域地下水补给来源远而大,地下水类型本要以裂隙水最发育,尤其是构造裂隙带水更发育,该区矿泉出露较多。B区特点:曾受多次造山运动的影响,其中最甚者为海西运动构造断裂发育,构造线为南北和北东—南西两组新构造运动表现有节秦的上升,河流下切幅度中等强烈,水文地质特征地下水补给比A区差些,地下水类型主要以风化裂隙带及成岩裂隙带水,构造裂隙带仅局部存在,本区为矿泉出露一般理想区。C区特点:由于受燕山运动的影响,岩层发生很多构造断裂,新构造运动表现轻微隆起,地貌营力以河流下切作用为主,伴随着有风化剥蚀,地貌类型属低山与丘陵,河谷具有小片冲积平原。水文地质特征:地下水主要类型为基岩裂隙水,很少有承压水,其次为孔隙水,一般补给区和分布区一致。9、评估实施过程本项目评估日期为2022年6月2日至2022年6月16日。按照有关规定,本公司组织评估小组对吉林省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池西区泉水河泉饮用天然矿泉水普查探矿权实施了如下评估程序:(1)2022年3月15日,长白山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以公开摇号的方式选定委托本公司为吉林省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池西区泉水河泉饮用天然矿泉水普查探矿权出让收益的评估机构。在此基础上,我公司与委托方明确了此次评估的目的、对象、范围,并组成评估工作小组,拟定评估工作计划和评估方案。(2)2022年6月2日至6月8日,本项目评估人员根据长白山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提供的资料,在吉林省地质资料馆对待评估探矿权相关资料进行查询与核实,对一些评估资料进行了补充收集。(3)2022年6月9日至6月13日,依据评估人员收集的评估资料,进行归纳、整理,查阅有关法律、法规,分析待评估探矿权的特点,确定评估方法、选取合理的评估参数,对委托评估的探矿权价值进行评定估算,完成评估报告初稿,复核评估结果,并对评估结果进行修改和完善。(4)2022年6月14日至6月16日,评估报告书经过公司内部审核,在遵守评估规范、指南和职业道德的原则下,对报告作必要修改,最终于2022年6月16日提交正式评估报告给委托人。10、评估方法根据评估人员调查及委托方提供的相关资料,本次评估对象为新设立探矿权,该探矿权范围内未投入过商业性地质勘查工作,目前工作程度为勘查空白地。(1)不选取交易案例比较调整法的理由根据《矿业权出让收益评估应用指南(试行)》,适用交易案例比较调整法的前提条件:有一个较发育的、正常的、活跃的矿业权市场;可以找到相同或相似条件要求的参照案例;具有可比量化的技术、经济参数等资料。由于当地饮用矿泉水探矿权矿业权市场交易不活跃,各交易矿业权交易公开信息很少或很难获得,相同或相似交易案例无法收集到满足可比因素调整的信息资料,本项目不适用交易案例比较调整法进行评估。(2)不选取单位面积倍数法的理由根据《矿业权出让收益评估应用指南(试行)》,选用单位面积倍数法评估探矿权价值前提:可以利用矿产资源主管部门发布的、以及其他途径取得的距评估基准日最近的低勘查程度单位面积探矿权价值相关资料确定。由于当地矿产资源主管部门未发布同类矿产单位面积的探矿权价值,无公开资料可获取低勘查程度单位面积探矿权价值,本项目不适用单位面积倍数法进行评估。(3)不选取资源价值比例法的理由根据《矿业权出让收益评估应用指南(试行)》,选用资源价值比例法评估探矿权价值前提:根据相同矿种,综合考虑勘查区地质矿产特征、资源品质、开发利用条件、基础设施条件、矿业市场条件等因素,选择交易案例,合理分析确定探矿权价值占资源价值的比例;或利用相关统计数据等资料,确定探矿权价值占资源价值的比例。由于该探矿权为为勘查空白地,本项目不适用资源价值比例法进行评估。(4)不选取勘查成本效用法的理由根据《矿业权出让收益评估应用指南(试行)》,选用勘查成本效用法评估探矿权价值前提:适用于少量地表或浅部地址工作的探矿权评估或经一定勘查工作后找矿前景仍不明朗的探矿权评估。由于该探矿权为为勘查空白地,无具体实物工作量,本项目不适用勘查成本效用法进行评估。(5)选用基准价因素调整法的理由根据《矿业权出让收益评估应用指南(试行)》,适用基准价因素调整法的前提条件:可以获取同一区域、相同矿种的矿业权市场基准价;具有可比量化的技术、经济参数等资料。根据吉林省国土资源厅
吉林省财政厅《关于吉林省矿业权出让收益市场基准价的公告》(公告〔2018〕22号),可以确定同类白山市江源区矿泉水探矿权出让收益基准价,通过对探矿权出让收益基准价的调整,可以作为本探矿权出让收益评估方法。具体计算程序:通过获取相应的矿业权市场基准价,在充分对比分析评估对象与矿业权市场基准价可比因素差异的基础上,确定可比因素调整系数,确定探矿权价值。根据对探矿权价值影响较大的因素进行分析,评估人员确定探矿权价值按下公式计算:计算公式为:P=P1×S1×S2×S3×S4式中:P-评估对象的评估价值;P1-同类探矿权基准价;S1-市场交易状况调整系数;S2-交通状况调整系数;S3-矿泉水流量调整系数;S4-矿泉水水质调整系数;11、评估参数的确定11.1评估指标和参数选取依据根据长白山规划和自然资源局2022年3月15日下达的《矿业权出让收益评估委托书》、长白山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关于申请查询〈吉林省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池西区泉水河泉矿泉水普查〉新立探矿权申请登记范围内矿业权设置及以往地质工作情况的函》(长管规资涵[2022]5号)、《〈吉林省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池西区泉水河泉矿泉水普查〉新立探矿权申请登记范围内矿业权设置及以往地质工作情况查询报告》(吉地馆查询[2022]005号)、1963年吉林省地质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提交的《长白山区矿水线路勘察报告书》以及吉林省国土资源厅吉林省财政厅《关于吉林省矿业权出让收益市场基准价的公告》(公告〔2018〕22号)确定。11.2同类探矿权基准价的确定根据吉林省国土资源厅、吉林省财政厅《关于吉林省矿业权出让收益市场基准价的公告》(公告[2018]22号),矿泉水探矿权出让收益市场基准价:(1)
长白山地区矿泉水探矿权出让收益市场基准价:每宗探矿权100万元。(2)
其他地区矿泉水探矿权出让收益基准价:每宗探矿权30万元。同时根据基准价使用说明,长白山地区仅包括吉林省的靖宇县、抚松县、安图县、长白山保护开发区、辉南县、临江市、长白县、敦化市、和龙市。本探矿权位于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因此确定同类探矿权基准价P1为100万元。11.3调整系数的确定(1)市场交易状况调整系数根据评估人员查阅吉林省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政府公开资料,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区内饮用矿泉水产业较为发达,产业集聚度高。目前,长白山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区内,已超过34家饮用矿泉水生产企业,生产350mL、500mL、600mL、1500mL等规格的瓶装天然矿泉水,供省内外的消费者消费饮用,又有12.9L和19L桶装天然矿泉水饮水机供家庭、办公室和学校等团体饮用。此外,加味矿泉水(矿泉饮料)、矿泉碑酒、矿泉白酒也为广大消费者所接受。现在,年生产能力在10万吨以上大规模的矿泉饮料厂就有5家。除农夫山泉、娃哈哈等知名矿泉水生产企业落户长白山保护区誉满全国外,吉林泉阳泉也被评为中国名牌矿泉水。饮用矿泉水作为当地的重点产业,开发潜力可观,当地已形成较为完整成熟的产业链,市场交易活跃,经综合分析,评估人员确定市场交易状况调整系数S1为1.08。(2)交通状况调整系数根据评估人员查阅吉林省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的交通资料,勘查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胃癌初期症状诊断与护理策略培训
- 课程评估指南培训
- 创业小组个人介绍
- 2025-2026学年北京市房山区六级政治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 北师大版初二道德与法治上册月考考试试题及答案
- 协议书存款和阳光存款
- 2025版癫痫常见症状及护理心得
- 太和美术馆介绍
- 固相合成载体介绍
- 2025版败血症早期症状解析及紧急处理护理培训
- 2025年下半年四川广元青川县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8人重点基础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箱式变电站迁移施工方案
- 2025江西吉安市国资委出资监管企业外部董事人选招录6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学期第三单元 小数除法综合提优卷(A)(含答案)
- 2025年高考浙江卷政治真题及答案解析
- 大庆市2025黑龙江大庆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所属事业单位选调工作人员10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GB/T 4744-2013纺织品防水性能的检测和评价静水压法
- 2022《输液导管相关静脉血栓形成中国专家共识》
- 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教材(共206页)
- 优才内经复习指导
- 2021年江苏徐州中考物理试卷附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