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标志物不同检验方式的临床研究进展综述报告5000字(论文)】_第1页
【肿瘤标志物不同检验方式的临床研究进展综述报告5000字(论文)】_第2页
【肿瘤标志物不同检验方式的临床研究进展综述报告5000字(论文)】_第3页
【肿瘤标志物不同检验方式的临床研究进展综述报告5000字(论文)】_第4页
【肿瘤标志物不同检验方式的临床研究进展综述报告50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肿瘤标志物不同检验方式的临床研究进展综述报告目录TOC\o"1-3"\h\u230301前言 6135672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 6308092.1肿瘤早期检验方式 6223582.2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史 630533检测前样品收集及样本预处理 7213613.1前样本收集 776703.2样品预处理 787114肿瘤标志物的主要检测方法比较 716804.1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 7230464.2免疫比浊法 858234.3化学发光免疫检测 9231125小结 105287参考文献 111前言肿瘤是临床常见的疾病,指由于多种致病因素影响,机体细胞出现异常繁殖进而产生的局部肿块,通常临床将肿瘤分成良性与恶性两种,良性肿瘤对于人类的危害较低,远处转移可能性低,且通过外科治疗可以对病灶进行完全消除;可是恶性肿瘤具有发生突然、进展快速且容易转移的特点,使得多数患者处于重度被消耗状态,且当前并无特效治愈方式,即使在早期通过切除也会在后期有一定复发几率,因而如何准确对恶性肿瘤发生和发展进行判断成为当前临床关注的热点。血清肿瘤标志物属于一类较为普及的鉴别诊断指标,仅通过抽取血液即可对患者肿瘤生成和进展情况进行判断,对于帮助临床医师了解肿瘤的发生及发展机制也有重要意义[1]。肿瘤标志物水平的检测标准受到不同检验方式的影响,故而不同检测方式所检验出的肿瘤标志物水平对于患者病情变化的判断标准有所差异,而敏感度、特异度更高的检测方式更有利于临床医师对患者病情进行判断,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ELISA)、免疫比浊法(ITA)和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法(CLIA)均在当前临床中被广泛应用[2]。本文通过对不同检测方式的检测特征及优缺点进行阐述,来对肿瘤标志物检测方式的临床选择提供参考依据,使得临床医师可以根据各类检测方式的特性,选择合适的肿瘤标志物检测方式进行检测,增加对患者病情的认识。2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2.1肿瘤早期检验方式早期肿瘤一般无特异性症状表现,故而一般在经历医学检查时才可以检测出来,包括CT检查、彩超检查等,不同类型肿瘤其检测方式存在明显差别,然而一般以获取的病理组织切片的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但由于病理组织通常在手术中才能获取,不具备一定的时效性,穿刺活检也成为当前提前诊断肿瘤性质的重要手段,然而病理检测需要对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检验,步骤较为繁琐,且时间较长,为有创检查,故而临床对于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寄予了厚望[3]。2.2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史自本-周氏蛋白被发现依赖,肿瘤标志物在临床的应用已经近170年历史,越来越多类型的癌症将其进行运用,临床对其应用也逐渐应用到筛查、诊断、预后及疗效监测当中,使得其在肿瘤患者的诊疗中发挥重要效用。一般来说,肿瘤标志物的合成与肿瘤细胞的形成、增殖产生密切关联,且通过人体细胞、组织、血液或体液等成分进行表达,当前临床检测方式包括生物化学、免疫学或分子生物学等技术,检测包括定性或定量两种[4]。作为一类非侵害性肿瘤诊断工具,发展前景较高,目前我国已经命名的肿瘤标志物达到100多种,但有关其具体检测方式的应用研究结果较少,而且灵敏度、特异度表现存在明显不一致,故而需要进行临床总结,对其进行描述,以确定其应用价值。3检测前样品收集及样本预处理3.1前样本收集尽管肿瘤标志物已经成为当前临床实验室常规检查项目,但做好该标志物的质量保护可提高检测准确性,而恰当的样品收集方式和预处理方法对于增强肿瘤标志物质控标准有重要意义。样品收集主要通过收集患者空腹静脉血标本为主要方法,也有部分患者需要提取组织或细胞样本进行分析,抽取静脉血样本时需保证在无菌环境下进行,尤其是抽血器械,需要在消毒后对患者食用,在抽取血液样本后置于离心机低速运转,以3000r/min速度进行离心,设定10min后采用移液器取上层血清检测,若当时条件不允许或需要长时间保存血样本时,必须将血样放于低温状态下进行保存,低温可低至-80℃。检测-80℃冰箱中的血样本时,应将其在室温中复温、复融、充分混合,切勿将样本反复冻融[5]。3.2样品预处理不同检测方式样品预处理方式有所差异,当前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检测方式包括ELISA、ITA及CLIA,但大致上步骤包括洗涤、稀释、加温、加入反应物,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等[6]。4肿瘤标志物的主要检测方法比较4.1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ELISA根据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现象,可以利用酶与基质之间的催化作用和对待测物的定量测定,来同时测定抗原和抗体。测定时,将待测样品和相应的抗原或抗体组合在固体载体上生成免疫复合物,将非结合抗原或抗体从免疫复合物中分离,然后抗原或抗体与载体上的复合物连接,催化基体与辣根过氧化物酶反应,改变反应液的颜色,并根据这种颜色差异实现对定量的判定[7]。该方法在临床应用最为广泛,其优点主要体现在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对人体无害三点上。由于作用后的最终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酶催化影响,进而被放大,甚至不用机器就可对颜色变化进行辨别,且能对皮克级物质的颜色改变进行放大表现。此种检测方式对抗原抗体结合位点较为看重,否则难以发生反应。ELISA根据其反应原理还可以分为直接法、间接法和双抗体夹心法四类;直接方法是抗原涂在固体载体上,初级抗体和基质通过辣根过氧化物酶连接,并在微孔板读取器上进行测量,该方法操作方便,无交叉反应;间接法在次级抗体上标记辣根过氧化物酶,酶标抗体与初级抗体结合,与酶标板上的抗原结合。该方法适用于不适合标记的抗体,可以保持初级抗体的最强免疫,缺点是容易发生交叉反应;竞争法可用于检测含有结合位点小于2的未纯化抗原或低分子抗原的抗体。原则上,由酶标记板固定的抗原或抗体与试验物质以及一定量的酶标记抗体或抗原相结合,形成竞争关系。王海生等[8]采用ELISA对恶性肿瘤患者体内癌胚抗原血清成分进行检测,发现ELISA高中低值混合血清内批内或批间精密度均小于15%,其高中低回收率分别可达到93.8%、97.4%、94.6%,能满足大批体检标本的检测。试验物质的浓度越高,酶标抗原或抗体越少,用仪器测定的吸光度值越低;双重抗体夹心法适用于含有多个连接部位的聚合物蛋白质的测定。由于受检抗原与包膜抗体结合,与受检抗原结合的酶标抗体被孵育,通过过氧化氢的作用生成颜色,其特异性也很明显[9]。ELISA可用于抗原和抗体两者的检测,由于检测速度快,其实践性强,其应用领域逐渐扩大。任风梅[10]采用微阵列酶联免疫法对222例肿瘤患者体内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99、糖类抗原125、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糖类抗原等6类血清肿瘤标志物进行检测,并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对其检测价值进行评估,发现其与电化学发光法有较佳的一致性,临床应用价值良好。4.2免疫比浊法ITA是按照一定比例稀释抗原和过量抗体,使生成的可溶性免疫复合物能够由于聚二乙醇的催化而生成微粒。免疫透射比浊法指蛋白及抗体反应使溶液浑浊,光通过抗原抗体复合体后,就可以吸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光吸收越大,免疫结合体的含量越高。紫外线分光光度计用于检测光学浓度值,对测定的试样进行定量测定。夏勇等[11]对不同试剂钩状效应识别参数,发现该种方法可通过建立相关识别参数,使得其对血清的检测结果更为准确、可靠。。免疫散射比浊法基于以下事实:某波长的可见光被免疫共轭折射而改变方向,折射光的强度与共轭的含量成正比,该方法敏感度和标准偏差较ITA更高,且获得结果速度更快,但检测需要特定仪器,可能会耗费更多成本。徐继等[12]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对肝癌患者外周血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蛋白含量进行检测,从而使得单纯使用动脉栓塞化疗及加用参芪扶正注射液的患者免疫球蛋白水平呈现明显差异,更好的对参芪扶正液的治疗效果给予了参考。免疫乳胶比浊法比前两种检测方法的检出限高,假阳性概率低。该方法将抗体涂在粒径适中的乳胶微球表面形成复合体,与被测物结合产生凝聚现象。在可见光范围内,光透过胶乳粒子被仪器检测出,检测出的光的强度越强,被测量样品的含量越高。刘灵燕等[13]采用快速乳胶散射ITA对尿视黄醇结合蛋白进行检测,并对其精密度、线性范围、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度进行评价,认为该种检测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精密度高、准确度高,抗干扰性强,故而临床采用免疫乳胶比浊法检测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4.3化学发光免疫检测CLIA主要由抗原抗体检测系统和化学发光系统构成,免疫反应特异性强,化学发光灵敏度高。通过与发光试剂标记的抗原和抗体组合的免疫反应产生免疫现象,加入化学基质,在聚乙烯醇的催化反应下发生电子转移,氧化成刺激的中间体。这种状态是不可持续的,很快就会恢复到以前状态,多余的能量以可见光的形式释放到外部[14]。此时,可以用化学发光检测器检测一定程度的光信号强度,可以定性且定量地确定测量对象的试料。张学栋等[15]将CLIA应用于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的检测,发现肝癌患者体内甲胎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志愿者血清水平,认为化学免疫分析法和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均可取得较高的血清检测准确性,帮助临床医师尽早对肝癌患者病情进行判断,从而实现早期治疗,但临床一般需根据实际情况对患者血清表达相关水平进行检测。该种方法主要包括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技术、化学发光酶免疫技术、电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技术三类,各类方法标志物有所不同。其中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技术反应机理为氧化还原反应,不会对人体产生明显损害或是造成污染;化学发光酶免疫技术结合的底物与前者有所区别,在与结合抗原抗体分离后可发生能量跃迁,从而发生相应强度的光,从而进行定量;电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技术兼具前两者的高特异性和点化学发光高敏感性,电化学发光试剂主要用于抗体和抗原的标记,磁珠作为将检测对象及其相应的抗体固定在磁微球上的固体载体[16]。免疫结合后,抗体免疫组合物在磁珠上生成,磁场施加到反应介质的外侧,复合体被磁性机架吸附凝聚,弹跳物质通过洗涤被去除,磁珠结合物的发光强度被测量,未知浓度的抗原被水平测量。陈国珍等[17]对分别对40例肺癌患者及40例正常人体内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糖链抗原125、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等进行联合检测,结果发现化学发光法对于肺癌患者病情检测的准确率和敏感性明显更高,更有利于临床医师对肺癌患者病情的判断。5小结作为如今社会上人们最为恐惧的疾病,肿瘤患病的人数正在不断上升。由于形成恶性肿瘤的致病因素错综复杂,在其形成的过程中潜伏期较长,难以被患者发现,因此隐匿性偏高,病灶一旦产生侵袭性,则对人体造成较强的致病性,并且容易于扩散,预后不理想,而了解肿瘤标志物的检测方式对于帮助临床医师认识肿瘤的发生及发展有重要价值。其样本收集及样品预处理都应保持质控,降低外界环境对样本收集的影响。此外本研究还对ELISA、ITA、CLIA等化学检测法各自的特点进行叙述,认为酶联免疫吸附检测在当前的应用较为广泛,但具体采用的方法需根据实验设备、肿瘤标志物类别进行选择。参考文献[1]王述莲,呼建民,何光伦,等.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血常规指标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7,24(1):4-7.[2]HiramatsuA,HanaokaH,UyamaY.Characteristicsondrugsafetymeasuresinjapanstratifiedbysystemorganclassesandtherapeuticcategoriesinrelationtotheapprovaldate[J].TherapeuticInnovationandRegulatoryScience,2020,54(7):1534-1540.[3]白顺民,范哲.某院静脉药物调配中心抗肿瘤药物不合理用药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2020,17(4):51-56.[4]FariaSC,SagebielT,PatnanaM,CoxV,ViswanathanC,LallC,QayyumA,BhosalePR.Tumormarkers:mythsandfactsunfolded.AbdomRadiol(NY).2019Apr;44(4):1575-1600.[5]袁锡裕,李庆贤,罗萍,等.胃癌肿瘤标志物在术前血清中的表达情况与根治性切除可能性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综合临床,2021,37(1):67-73.[6]GiavarinaD,LippiG.Bloodvenoussamplecollection:Recommendationsoverviewandachecklisttoimprovequality[J].ClinBiochem.2017,50(10):568-573.[7]Börsch-SupanA,WeissLM,Börsch-SupanM,etal.Driedbloodspotcollection,samplequality,andfieldworkconditions:Structuralvalidationsforconversionintostandardvalues[J].AmJHumBiol.2021,33(4):e23517.[8]王海生.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和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检测癌胚抗原的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36):151-152.[9]韩素桂,黄彩云,郑璇,等.比较用凝集素微量离心柱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甲胎蛋白异质体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J].中国临床药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