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融合教育背景下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合理发展我国融合教育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已有30余年的发展历程。融合教育的主要模式是把残疾儿童安置到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目的是让残疾儿童在最少限制的环境里接受教育,以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有关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普通小学、初中随班就读和附设特教班招收的学生为5.18万人,在校生27.08万人,分别占特殊教育招生总数和在校生总数的56.60%和55.06%。数据表明,目前超过半数的残疾儿童在普校随班就读。近年来,随着国家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融合教育日益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支持。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中,均明确提出“大力推行融合教育,建立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2017年新颁布实施的《残疾人教育条例》强调“积极推进融合教育”“优先采取普通教育方式”。在《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中明确了“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送教上门和远程教育为补充,全面推进融合教育”。当前,各地积极开展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实验,助推融合教育大发展。本文将聚焦国内当前随班就读现状,针对开展随班就读过程中大家关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促进残疾儿童随班就读事业的健康发展。融合教育的理想之美(一)增进残健儿童的彼此接纳传统的残疾儿童教育形式,是把他们送到特殊教育学校,根据其不同的学习需求,实施专门的盲、聋、培智等教育。我国现有特殊教育学校2080所,这些学校地域分布广,教学对象特殊,极易造成与普校的隔离。特教学校长期封闭管理,易导致残疾儿童在思维、语言、心理、社交等方面发展滞后。普校儿童极少听说或见到这些残疾儿童,残疾儿童也较少有机会与普校儿童接触交往,特教学校与普校恍如两个世界。有研究表明,同伴支持对提升残疾儿童和普通儿童的学业成绩、情感体验以及社会交往非常有效,可使残健儿童均在这个过程中受益。随班就读拉近了残健儿童两个群体的距离。残疾儿童和普通儿童融合“在一起”,内心的自卑、恐惧、忧伤、焦虑、挫败等不良情绪会在普通儿童的关心与帮助下得以释然。普通儿童亲眼目睹了残疾儿童的身残志坚,体悟其与命运抗争的精神,潜移默化地会受到心灵的涤荡。轮椅、拐杖、助听器等残疾儿童的辅助器具也将会被视为平常之物而被接纳,对残疾儿童的冷漠、歧视和拒绝将会随着彼此交往的加深而逐渐淡化和消失。残健儿童在同一个教育环境中一起成长,增进了了解,培养了感情,建立了友谊,分享了经验。融合教育的开展,立足当下,着眼未来,有助于普通儿童与残疾儿童在成年后仍能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最终实现社会融合。(二)提升残疾儿童的学习品质学习品质包括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状态等。学习品质的培养与学习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随班就读的目的之一就是在融合教育的环境中提高残疾儿童的学习效能,真正实现“读得好”的愿望。残疾儿童进入普校班级学习,学校建有特殊教育资源教室,购置了必需的康复设备,配备了资源教师。资源教师根据每位残疾儿童的特殊需要制订符合其学习特点的一对一的个别化教育计划,并跟踪其进行教育评估。除了教师等相关专业人员给予残疾儿童学习上的指导和帮助之外,同伴的参与和支持也是提升残疾儿童学习品质的重要因素。残疾儿童在学习中将会得到普通儿童的助学指导,从而树立学习信心,克服学习困难。普通儿童在对残疾儿童进行学习指导的同时,也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增强学习的责任感。特殊儿童在教师和同伴的支持下,会树立感恩之心,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学习体验,更有利于获得学习上的成功。(三)培养残疾儿童的社会适应社会适应是指个体逐步接受现存社会的生活方式、道德规范和行为的过程。残疾儿童由于身体的各种原因,其对社会的认知、社会化发展与普通儿童相比有明显差距。如在人际交往方面,盲童和聋童交往范围除了教师和家长之外,更多的是盲童群族、聋童群族,他们之间彼此分享经验与快乐。在获取信息方面,盲童主要依赖听觉,聋童主要依赖视觉。对于智障儿童和自闭症儿童来说,由于他们在语言、思维、行为等方面发展迟缓,在人际交往方面和信息获取方面更是不及普通儿童。普通儿童则见识广泛,思维活跃,能够充分运用听、说、读、写等先天条件,结交更多的人,获取更多的信息。在随班就读的班级里,残疾儿童少则一名,多则几名,而普通儿童多达几十名,这一个班就像一个小小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残疾儿童可以随时随地目睹和了解这个“社会”,“有机会观察到较高级的社会行为和学习行为”,有利于残疾儿童体验人情世故,感悟多彩人生。通过融合教育,有助于残疾儿童自我概念和健康人格的发展,有助于残疾儿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为残疾儿童将来更好地适应和融入普通人生活奠定基础。随班就读的现实之困(一)教师融合理念不到位教师是随班就读自始至终的执行者和实践者,对于开展随班就读发挥着重要作用。调查发现,普校教师对残疾儿童的随班就读主要有三种不尽人意的表现。一是观念陈旧。这类教师对随班就读认识有限,特别是很多县域普校教师对特殊教育和随班就读知之甚少,有的甚至闻所未闻。很多教师普遍认为随班就读的基本条件起码是智力没问题,肢体残疾儿童适合随班就读,其他类残疾儿童不是“瞎子”“聋子”,就是“傻子”,让这些孩子和普通儿童同步学习,难以跟上教学进度,影响班级考核和教师教学评价,最好送到特教学校。二是疏于管理。学校招收随班就读的残疾儿童后,教师因缺乏随班就读的专业知识,对残疾儿童漠不关心,把全部精力花费在普通儿童身上,残疾儿童仅仅是“随班混读”。当遇到残疾儿童在学习、心理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问题时消极处理。三是态度暧昧。这类教师参加过特教师资培训,所任教的班级中招收了随班就读的残疾儿童,因学校缺少支持经费和配套资源,虽然让残疾儿童“留下来”了,但无法“管起来”,难以进行个别化教育,残疾儿童只有放任自流。(二)残疾儿童仍受排斥融合教育强调残疾儿童在与普通儿童一起学习的过程中相互合作,其本质就是提倡包容、接纳、参与、共享,反对任何排斥与歧视。残疾儿童的生活状况除了受自身残疾的限制和学校环境障碍设施的影响之外,更大程度上与人们对残疾人产生厌恶、嘲弄、害怕、怀疑等消极态度有关。人们对残疾儿童的排斥态度加大了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阻力。随班就读的残疾儿童无论是隐性残疾还是显性残疾,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歧视。据调查,教师认为如果残疾儿童能跟上学习进度,还能接受和容忍;如果跟不上,只有采取置之不理的冷暴力。普通儿童对于残疾儿童的态度或是冷眼相看,或是欺辱嘲笑。如智障孩子的课桌被单独放置在教室最后,因普通儿童不情愿和他们同桌;课余时间,聋童的助听器会被普通儿童扔到一边玩耍,其他同学则在一旁看笑话;有的普通儿童觉得和残疾儿童交往“丢面子”和“怕麻烦”。普通儿童的家长或担心自闭症儿童的攻击性行为会威胁到孩子的安全,或担心孩子模仿残疾儿童的不良行为。2012年9月“深圳一自闭症儿童被19名家长联名‘赶出’学校”、2014年12月“珠海数十名家长联名阻止自闭症少年入学”的现象,暴露出当前人们普遍对残疾儿童的排斥与拒绝态度,应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关注与思考。(三)优质保障资源供给不足完善的支持保障体系是融合教育的关键,没有专业的支持就称不上融合。随班就读是一项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只有完善的支持保障体系,残疾儿童才能“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随班就读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残联、医疗卫生、民政、社区的配合,唯此才能实现融合教育的理想。但是,目前存在诸多制约因素。一方面,政策细化不够,可操作性不强。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教育条例》等多部涉及残疾人权益保障的法律法规,多用“应当”“适当”“逐步完善”等字眼一带而过,详细指标、监管问责机制含混不清,难以落地实施。再如,特教学校教师均享受特殊教育津贴,但是对随班就读教师的额外津贴并没有明确规定,各地区之间也有差异。另一方面,许多地区仍不同程度存在财政投入不足、办学条件较差、特教教师数量不足、专业水平不高、随班就读普及率偏低等问题。如盲童所需的盲教材、大字版教材和盲版盲笔、盲文打字机等教学设备等都未能落实。一些有能力随班就读的重听儿童,在普校读到三四年级,因看不懂教师口型和听不清教师说话,无奈转到特教学校。还有一些老少边穷地区,残疾儿童底数不清,入学率较低。有的村落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往往和农村留守儿童、女童教育问题交织在一起。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合理发展(一)进行残疾儿童普校环境适应能力的科学评判教育部颁布的《残疾人随班就读工作管理办法(2011年修订)》明确指出,随班就读的对象包括“所有能适应普通学校学习的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包括脑瘫)、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包括孤独症)、多重残疾等残疾人”。2013年,《北京市各类残疾类别随班就读具体标准》出台,其中规定了视力残疾等七类残疾儿童的入学标准。例如,智力残疾的“智商(IQ)(7岁及以上)在50-69”,同时满足“能生活自理、能与人交流和交往、能比较正常地参与社会活动”等社会适应能力,方可认定为随班就读学生。另《北京市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管理办法
(试行)》补充规定,残疾儿童在普校就读的过程中,其“行为、情绪、心理、认知以及生活适应能力与同龄学生有显著差异,或轻度残疾学生残疾程度加重的,需与家长协商到具有资质的特殊教育中心进行评估检测,根据鉴定结果,给予是否随班就读的安置建议”。科学研究与教学实践表明,随班就读的残疾儿童应有一定的“准入门槛”,并非所有的残疾儿童都能够适合随班就读。如南京市光华东街小学通过随班就读实验得出,常规智商70以上才能进入普通学校,现有2名智商50-60的残疾儿童学习比较吃力,难以跟上普通儿童学习进度。江苏无锡的普校教师介绍,学校鉴于家长的坚持,勉强同意接收了一名智障程度较重的孩子,但这个孩子在座位上从未呆够过一分钟,只要他在教室其他孩子根本没法正常上课。作为招收残疾儿童的普校,应对每一位残疾儿童的能力和障碍现状进行全面科学的量化,经评估和检测符合随班就读具体标准的残疾儿童才可进入普校就读。如果不符合随班就读具体标准,就说明难以适应普校环境,需要转入特教学校。特教学校能够更全方位地为这些残疾儿童提供精准教育。(二)实施随班就读试点学校的优质提升北京作为“首善之区”,随班就读工作始终走在全国前列。截至2013年,北京市有5682名残疾儿童少年在1093所普通中小学就读,约占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在校残疾学生总数的66%。除北京之外,教育部于2015年公布了37个市(州)、县(区)为首批“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以下简称“实验区”)。每个实验区根据当地情况遴选出若干随班就读试点学校,如南京市有62所试点学校,郑州市有12所试点学校。大多数试点学校残疾儿童公用经费标准提高到了6000元以上。依托当地特教学校建立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建设资源教室,配备资源教师和巡回指导教师,增加教学辅助设备以及图书资料等。与此同时,各试点学校还积极凸显随班就读工作特色,如有的建立或正在完善特殊教育教学信息平台;有的除了招收盲、聋、智障残疾儿童外,还招收言语障碍、脑瘫、自闭症和多重残疾儿童;有的突出视障儿童教育;有的突出自闭症儿童教育;有的把普通课程与康复课程进行有机结合等。当前,随班就读试点学校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师资力量缺乏、资源教室后续配置不足、已建资源教室利用率低、地区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基于现状,各试点学校应逐步完善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努力提升随班就读工作发展空间。在积极争取随班就读专项资金落实到位以及硬件设施改善的同时,关键还应重视随班就读的内涵建设,这是随班就读工作的重心。第一,健全随班就读长效保障机制,明确任务,分清职责,真抓实干。第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教师编制紧缺的情况下,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针对各类残疾儿童教育的专业化水平。第三,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定期对随班就读工作进行评估与督查,切实从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第四,开展针对不同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工作多元化的实证研究,如课程改革、个别化教学、差异教学、合作教育、评价工具及标准、班级管理、同伴支持策略等。总之,试点学校需要通过全方位的努力,力争为残疾儿童提供优质的随班就读教育。(三)推动随班就读模式的创新发展当前,国内的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融合教育仅在一些较为发达城市的部分学校或某些县区的个别学校进行试点,还未完全推广和普及。基于现状,为满足当地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需求,依据《残疾人教育条例》提出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能够适应普通学校学习生活、接受普通教育的”“就近到普通学校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要求,那些主观愿意接纳而且实际上已经招收了残疾儿童的普校,也是残疾儿童较为适宜的随班就读学校,这也是推动和普及随班就读模式发展的有效途径。因为“只有学校自愿接受融合教育理念,并将之积极付诸实践,融合教育才可能实现”。建议这些随班就读的非试点学校在积极学习和借鉴外来经验的同时,认真解读国家和地方政府关于特殊教育普惠和特惠政策,进行随班就读工作的制度创新。如立足本校实际,向当地所属教育部门申请随班就读专项资金,以获取资金的配套支持,用于解决建立资源教室,购置教具学具、康复设备、图书资料,以及随班就读教师培训和特教补贴等。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应提高行政执行能力,积极采取“特教特办”的原则,加大资金支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福建省历年中考作文题(2013-2024)
- 殡葬管理类试题及答案
- 彩虹交友测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助理广告师复习材料搜集试题及答案
- 池州学院面试题目及答案
- 2024年设计师生态设计题目及答案
- 办公行政考试题库及答案
- 太原二模试题及答案英语
- 汽车配件营销试题及答案
- 2024年纺织品检验员备考建议试题及答案
- 《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专业深度解读与应用培训指导材料之5:5管理要求-5.5 安全风险管理和双重预防机制建设(雷泽佳编制-2025A0)
- 2025年二级注册建筑师《建筑经济、施工与设计业务管理》考试真题卷(附解析)
- 2025陕西烟草专卖局招聘42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矿山水灾事故处理
- 2024年烟台栖霞市考选毕业生考试真题
- 2025北京九年级(上)期末语文汇编:现代文阅读2
- 光谱分析在大气污染物成分识别中的应用研究
- 中外航海文化知到课后答案智慧树章节测试答案2025年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大连舰艇学院
- 湖南省炎德英才名校联考联合体2024年4月春季高一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期中)联考数学试卷
- 在广州珠江医院进行碘131治疗的流程
- 研发技术人员导师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