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吴中越溪区域发展规划编制单位: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编制完成时间:20XX4月
编制人员:梅耀林、余娟、王剑、华娟、卢春霞、小钊
第一部分背景
一、区域
〔一、市
1、基本情况和特点
位于长江三角洲东南部,辖沧浪、平江、金阊、虎丘、吴中、相城、工业园区、新区8区和家港、常熟、昆山、太仓、吴江5个县级市,全市面积8488平方公里。
历史悠久,既是全国重要的鱼米之乡和文化重地,也是民族工业的重要发源地。改革开放后,经济焕发了新的生机。在20世纪80年代乡镇企业大发展时期,成为"南模式"的重要代表。20世纪90年代,中国对外开放的重心逐渐向北推移,以浦东开发为龙头,长江三角洲取代珠江三角洲地区成为新一轮的投资热点。凭借其紧邻的区位优势,以大规模引进外资为契机,进入了全方位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历史时期。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以工业园和新区为代表的开放型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在国外的经济地位不断提高。
2、面临新的机遇
①、行政区划调整扩大了发展空间
②、经济全球化及中国加入了WTO:世界特别是东亚新一轮高技术转移
③、的发展势头十分迅猛且良好
④、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已到了一定的高度,需要新的突破
⑤、区域交通物流条件的变化带来新的机遇
⑥、周边大城市城市战略的调整
3、发展趋势的判断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未来的发展中,将具有更加广阔的空间。在这样的前提下,西部是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
的人口增长以机械增长为主,并且是直接与经济产业的发展相关的。
高新产业集群不断壮大,但受国际市场的影响的风险也在加大,产业升级和创新能力急需加强。
环太湖的旅游、休闲业将有大的发展,是否主要集中在或先行在大发展,将有赖于在市场定位、基础设施建设、品牌策划与宣传诸多方面的实际行动。
的发展与的发展关系密切,但不是依赖的发展,的发展应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与错位发展,加强协作,如果把地和国际市场做大,将另有一番天地。
4、发展构想
目前的城市定位主要有: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和省对外开放的前沿和先导。在快速发展的态势下,需要对提出更高的发展目标和功能定位。新的城市功能考虑为:
①、我国最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规划用地之一
②、长江三角洲地区科学技术中心和高等级服务中心之一
③、有创新精神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
〔二、西部次区域
1、概况
西部次区域是指市区京杭运河以西的沿太湖地区,由新区和望亭、通安、光福、东山、西山、镇湖、东渚、浒墅关、太湖度假区、胥口、木渎、横塘、越溪等地组成,面积约为700多平方公里。在此区域中,有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新区、太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太湖旅游度假区和浒关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
西部次区域西依太湖,北邻京沪铁路和312国道,209省道穿越全区与城市道路福路相接,兴建中的绕城高速公路西南段北连京沪高速公路,西接嘉杭高速公路和205省道,将大大缩短该区域与、、等地的时间距离。西部次区域风景旅游资源丰富,区山水相间,自然条件优越,具备形成山水城市的特质。
2、发展目标和方向
适应世界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加入WTO的国外大背景,顺应做大、做强、做美中心城市的要求,依托西部次区域的区位,资源和产业优势,在未来五十年,把西部次区域建成以高新技术产业、旅游休闲观光、国际科研中心、大型会展中心和高品质居住为主导的,融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于一体的,科技、文化、生态、高效的现代化新城区。
3、功能定位
市未来中心城市城区结构拓展的战略要地,高新技术产业生产、研发中心,市集生产、研发、旅游、居住为一体的现代化生态型新城区。
长江三角洲地区高新技术生产、研发规划用地,旅游度假规划用地,休闲居住中心和重要的信息、文化中心。
全国最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规划用地之一,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成功区域,以江南水乡和太湖风光为特色的旅游胜地。
4、空间布局结构
高新技术产业、旅游休闲服务、高级生产服务、特色都市工业、房地产业和高效生态农业为主导,主要承担起生产、居住、旅游休闲和技术信息服务四大功能。根据空间分工的不同,西部次区域可以分为四大主导功能区,分别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新区,以技术服务、信息服务和房地产业为主导的太湖组团,高新技术和传统产业综合发展的浒望组团,以旅游观光、休闲服务为主的太湖旅游城。
〔三、吴中经济开发区
1、概况
吴中区是市南部分区,是市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吴中区的经济外向度在整个省处于较高水平,第三产业持续发展,国贸易、金融、房地产以及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成为推动未来全区经济发展的新经济增长点。在招商引资和体制改革方面,力度不断加大,全区利用外资呈现出项目多、质量高和产业关联度大、聚集效应强的特点。
位于吴中区的吴中经济开发区新兴主导产业快速成长,工业发展后劲逐步增强。"九五"期间对公有制企业改制的力度不断加大,以个体、私营、股份制为代表的非公有制经济得到快速发展,逐步取代公有制经济成玫闹魈澹蟠蠹せ盍司玫幕盍颓绷Α9ひ灯笠迪忠研纬梢苑凹跋宋破贰⒎闹⒌缙岛推鞑闹圃煲滴鞯疾担曰缫惶寤⒁揭┖途富ぁ⑿滦徒ú牡任碌闹е档墓ひ迪低常晌窬玫闹鞯疾棵拧?br>
2、旺山工业园
吴中区旺山工业园北靠石湖景区,东接吴中经济开发区东区,南临吴江市,西近太湖,有优越的区位优势。规划围东依市规划干道友新路、西至横泾旺河,北起越湖路,与上方山石湖风景区以及国际教育园区为邻,南临太湖。该园区是吴中经济开发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发区向西南方向空间拓展的新发展区,在功能定位方面规划为以发展高科技产业为主导,生活设施、社会服务设施想配套,具有高品质环境,具有现代化城市气息的综合片区。该园区总用地12.36平方公里〔含越溪建成区。工业园周边道路四通八达,绕城高速路的主要通过木东路和震桃的两处立交与该区联系。其余的主干道有友新路、石湖路、、越湖路等,集装箱运输可直达工业园。除发达的陆路交通外,东面长桥越溪境有一条南北向六级航道"越来溪",成为主要的水上通道。吴中区旺山工业园所在各镇经济发达,有着较强的工业基础和经济开发前景。
二、项目
〔一、概况
吴中区作为市城市组团之一,是市的南大门。为加速吴中区西南部城市化发展进程,提升吴中经济开发区发展品位,塑造城市形象,为协调与国际教育园在空间和环境资源合理有序发展,对该区域进行规划设计。
本次规划用地位于吴中区城区西南,市吴中经济开发区旺山高科技工业园。东至城市规划道路友新路南延伸段,西至龙翔路,南至市西南绕城高速路,北至越湖路,规划用地总面积约6.5平方公里〔含用地水面面积。
〔二、外部条件
1、自然要素
越来溪:纵贯吴中区西南部区域,为石湖水系的一部分。相传春秋时期,越王勾践为了攻打吴国开凿了这条水道,故名越来溪。规划围的越溪镇亦因此而命名。
石湖:位于规划用地东北部,是太湖的分支湖泊。
上方山:又称楞伽山,位于规划区北部石湖景区,有吴王拜将、潮音寺等著名景观。
2、周边环境
北部:
石湖景区:位于规划用地东北部,是我国江南地区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自然山水风景名胜地,要求规划建设应与其自然环境和风貌相协调。
国际教育园区:位于规划用地的北部,是以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为主的教育园区。规划应考虑新区在路网与空间上与其相衔接。
东部:吴中经济开发区,主要是以无污染的一类工业为主,配有部分居住用地。部分公共设施的建设可纳入规划的副中心考虑统设。
西部、南部:旺山高科技工业园,主要是无污染的一类工业用地。居住、公共设施用地也在中心区统一考虑。
西南角:规划中的天鹅荡居住区,是以别墅为主的高档居住区。区只需配套基本生活设施,高一级的设施在本次规划用地统一考虑。
3、外部交通
整个规划用地由西南绕城高速路、龙翔路、越湖路及友新路南延伸段围合而成。
越湖路:现状联系吴中区及市区的主要道路。
友新路:市纵向主要的城市快速干道之一。北通古城区,南接震泽和桃源。
龙翔路:规划在建道路,从西南绕城高速路下穿通过,到达天鹅荡居住区。
西南绕城高速路:过石湖立交继续向东达嘉杭高速公路。建成后将有效组织和疏散城市周围过境交通、城市与外部的交通联系,加强与省、市的交通联系,促进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
〔三、部条件
1、地形地势
规划用地隶属南部太湖平原,地势低平,河道纵横交织,湖荡、鱼塘星罗棋布。
2、用地状况
现状用地基本为:农田、鱼塘、河流、村落和越溪镇区。其中,水面占地较多。镇区位于规划用地的西北部。村落集结成团散落分布。在镇区西南部,有越城遗址被发掘,1956年被列为省文物保护单位,是研究地区原始文化和吴越文化的一处重要遗址。
整个规划用地的西南角现有一座220KV的变电所,规划予以保留。
3、建设状况
整个镇区依溪〔越来溪而建。镇区道路平整,各类公共服务设施齐全,建筑质量较好,基本为两层楼房,尺度宜人,绿化良好。但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参差交错,规划将予以调整。
4、道路状况
区道路除了越湖路外,其余为镇区道路,呈三横一纵布局。路面平整,路宽约在20米左右。道路绿化较好。
5、环境要素
规划用地除了小石湖风景区,中有越来溪由西向北横亘而过。小石湖不仅仅是规划用地的一个景观资源,更是该区的环境调节器,与该区的生态环境息息相关。
第二部分理念
引入"新城市主义"规划设计理念,打造越溪副中心,倡导"以人为中心"的设计思想,重塑多样性、人性化、社区感、具有良好生态环境的新城市生活氛围。
"紧凑性原则"。
本次规划将围绕核心区分片设置居住组团,适度提高容积率和人口密度,增强土地与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促进生成有活力的社区。
"适宜步行原则"。
规划强调步行与公共交通出行,将各种公共活动空间和公共设施布局在公交站点的步行距离之,通过各种层次步行空间的设计,营造合理的车流与人行分离的步行系统,形成东西贯通、南北相连的步行系统。
"功能复合原则"。
规划在中心区以公交站点为中心步行距离为半径的围,布置商业、办公、文化、娱乐、服务、绿地等多种功能,物质空间的融合及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产生丰富多彩的中心区空间景观,并以这种多样性增强城市的活力和魅力。
"充分重视环境的原则"。
充分利用石湖景区及周边的景观环境,将优美的自然环境有机的组织到城市空间,突出城市与自然的融合,整体提升城市新区的环境质量,构筑高品质的新城市空间。
一、功能定位
1、城市发展要求
是"古城居中,东园西区,南景北廊"的城市形态。整个城市采用"组团式"布局,多中心结构。以中心城区为中心,每个分区形成一个中心。吴中区作为市南部分区,也在寻找着自己新的发展方向。原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的吴中分区用地已基本用完〔包括划拨,已无法适应新的开发需要,再向南就将到达吴江市边界,因此,吴中分区的扩展有可能向东、向西。随着市西部次区域发展力度加大,吴中区也加快了向西建设的步伐,进一步加速西南部的城市化发展。
2、区域辐射围
吴中区西南部是吴中分区重要的扩展地。区有著名的东山风景名胜区,拥有极为丰富的自然、人文景观资源;横泾、渡村、蒲庄等镇有着较强的乡镇工业实力和发展势头。国际教育园的规划建设更是为西南地区的开发推波助澜。据此分析,吴中区在积极西扩的过程中,原分区中心的服务能力将不能满足西南部地区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吴中西南地区建设一个新中心成为可能且极为必要,并且该中心等级仅次于吴中城区中心。
3、区域位置
本次规划用地地处越溪镇,周边交通条件较好,北有越湖路,南有绕城高速路,东有震桃一级公路〔即友新路,规划道路断面按快速路控制。该处距离吴中城区约8公里,距离古城中心和东山风景区空间直线距离分别为11和20公里,是市西南片区与吴中城区及老城中心联系的重要节点,亦是进入东西山风景区的必经之地。
4、环境特色
将优美的周边景观环境组织到城市之中,使城市与自然有机融合,构筑高品质的新城市空间。
规划从区域的角度切入,分析该中心区的优势特色:顺应城市西扩、串联东西、完善城市功能、塑造吴中新景。
因此,本次规划将越溪副中心功能定位为:吴中区西南片区中心,具有商务金融、文化娱乐、行政办公和居住功能的城市综合功能区。景观及生态环境良好的城市形象标志性区域。体现城市文化发展与历史时空延续的现代城市风貌区。
二、核心区容量
为了促进旺山高科技园的发展,回避在越溪镇建设带来的高成本,规划选择在规划用地东部地段建设越溪副中心核心区。
核心区的规模的确定主要取决于教育园区的被服务人口以及受它辐射的几个乡镇的规模及周围工业的发展情况。规划预测整个教育园南区学生大约有2万人,越溪镇区人口约有2万,周边工业发展吸引的外来人口约有8~10万,再加上西部蒲庄、渡村的全部和横泾的大部分人口,整个越溪副中心所服务的人口大约在20万左右。再根据人均单项用地指标20平方米,推算出整个越溪副中心核心区的面积大约在40公顷左右。三、构思
本次规划是提升城市生活品质的契机,是整合城市功能的机遇,是吴中区发展新阶段的开始。
1、山水秩序,尽在掌握
越溪北依石湖、上方山,南近太湖,境水河缠绕,构成区域山环水绕的自然山水格局。强调对自然要素的把握,是形成设计理念的重要源泉。创造一条东西向的景观轴线使规划用地东部的山水景观自然渗入。
2、城市脉络,有机延伸
本项目所在地与越溪老镇有着十分密切的脉络联系,因此,方案考虑向西与越溪老镇肌理的融合,向北强化与国际教育园区轴向开敞空间的衔接。
3、人文涵,高度升华
长江三角洲丰富的水网孕育了吴文化,越来溪是越溪镇的母亲河,传承悠久的吴文化也是时代赋予规划的责任。与教育园区相呼应,此次规划标志着现代文明的召唤——一个原来的传统乡镇,升华为新的富有活力的现代城市。
4、核心区
三条轴线交织成越溪副中心的核心区,核心区集中了副中心的绝大部分公共设施。
四、规划原则
以创造新世纪山水城市和演绎新概念江南水乡为主旨,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1、以上位规划为依据,以由北向南、由东向西的城市发展趋势来把握新区的布局结构。
2、全面分析越溪副中心区和吴中城区之间的相互关系,实现两者的协调发展。
3、从区域分析着手,解决好该区对外交通与部道路之间的关系,形成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体系。
4、尊重自然地理特征,合理整治区水系,构筑完整的绿化系统,营造富有"水乡"特色的环境景观。
5、方案提出了"新经济、新景观"的理念。规划既强调该区未来可能发展经济活动的共性——知识性、创新性和服务性,也重视突出自然景观特征,展现时尚生活景观特色,塑造新的城区景观形象。
第三部分方案
1、功能结构
整个越溪副中心规划的结构形态可概括为"一核三轴五片"。
"一核"为核心区,布置在用地的中心位置,主要是酒店、商务办公等用地。它不仅是整个规划用地公建最密集的区域,也是整个用地围重要的一个景观节点。
"三轴"分别为:
科技轴:北部教育园区的开敞轴线向南的延续,保证了两片地区在空间上的连续性和路网的顺利衔接。
文化轴:由核心区平行越来溪向西南方向伸展,各类大型文化娱乐、休闲体育等设施用地集中布置在轴线两侧,面向社会服务。轴线两侧可结合建筑规划一系列主题广场。
商业轴:与科技轴垂直,由核心区向东伸展而成。轴线两侧主要布置一些零售商业用地和行政办公用地。两侧用地上的建筑适当后退,形成绿化、硬低相结合的带状步行空间。
"五片"分别为:
东片——小石湖景区,也是该区较大的绿色开敞空间。
西南片——低密度开敞区,主要布置一个中心公园和一些低层住宅,保证与西南角天鹅荡居住区在空间可以相互渗透。
其余三片〔北、西、南片——为居住用地,可以建设一些多层和高层住宅,并根据各自用地规模配套相应的服务设施用地〔如中小学、医院等。
在越溪镇西南部有越城遗址,规划对此处用地进行保护,禁止开发建设。
各片区以水体或绿化分隔,以城市主次干道沟通,形成空间上独立,而联系便捷的组团式结构。
2、道路系统
越溪副中心具有东接吴中城区,西、南面向城区未来发展方向的因素,因此,路网确定首先满足区域交通的要求,具有接东联西的外向型态势。因此,我们首先规划了与商业轴平行的主干道,向东接友新路,为中心区主要出入口,加强与周边地块的联系,缓解越湖路的交通压力;向南穿过西南绕城高速路,到达工业区。其次,我们规划了一条与越来溪平行的主干道,西连工业区,东至越湖路。再次,为了满足用地各功能区南北向联系方便,我们规划了一条南北向的主干道。至此,越湖路和规划的一横两纵的三条主干道共同构成了中心区的环状主干道骨架。考虑到交通的可达性,我们在环路的基础上增加了方格状次干道的路网。在核心区外围,我们规划了一圈直径为260米的环路,意在减少穿越核心区的车辆。而在越溪镇区,基本保留了现有的道路格局。
中心区道路分为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三级。红线宽度分别为36米,24~30米,18米。道路两侧各有5米宽人行道。
3、交通组织
本方案在交通组织方面的最大特点就是:在中心区外围规划双层环形道路,外环为交通环,将可能穿越中心区的交通导引出去,并沿外环线结合核心区设置停车场;环以步行交通优先的原则建设。规划结合城市的三条轴线及小石湖沿河绿化形成东西贯通、南北相连的步行系统,进一步强调步行交通的连续性和安全性。
4、绿地系统
网络状城市绿地系统。
规划以现状水系为骨架,建设三横二纵的网络状绿化,该绿化与小石湖景观绿化、上方山绿化、高速公路防护绿化相连,构筑完整的城市网络状绿地系统。
在越湖路南规划小石湖景区,形成整个规划用地一个大面积的绿化开敞空间。
规划结合水系调整,沿保留河道设绿化带,构成绿地系统的主骨架。并在用地西南角结合越来溪规划一处大型的中心公园,公园以绿化植被及大面积的水面为主,形成中心之中的自然生态环境。规划结合商业区的步行空间规划带状绿地,形成小石湖绿意楔入之感。
友新路两侧各预留50米宽的防护绿地。西南绕城高速路两侧预留100米宽的防护绿带。用地已有的变电所周围也应设置一定宽度的防护绿地,使其和周边用地有适当的分隔。
5、空间景观
景观系统规划既要结合山水等自然景观和绿地系统,也要通过该区的建设创造独特的人文景观。而城市空间系统中最容易被市民所感知的是开放空间。
规划通过文化、商业、科技这三条轴线将城市开放空间、中高层密集空间及周边风景区有机的串联在一起。核心区型公共建筑和开敞空间的建设,将形成该副中心形象鲜明的景观轴和独特的景观节点。沿越来溪绿化带和小石湖景区分别形成了兼具景观和生态功能的绿色景观发展轴和景观节点。
6、用地汇总表
序号用地类别用地面积〔ha比例〔%1一类居住用地49.17.032二类居住用地204.1929.223中小学用地18.042.584行政办公用地6.080.875商业用地17.472.506文化娱乐用地14.32.057体育用地8.251.188医疗卫生用地2.340.339福利院8.091.1610道路广场用地90.3412.9311市政公用设施用地4.750.6812公共绿地67.859.7113防护绿地71.3110.2014风景区79.2711.3415非建设用地57.538.2316规划总用地698.91100.00
第四部分核心区详细规划
1、规划结构
一核:商务活动核心区
两轴:文化景观轴,商业景观轴
五片:文化体育运动区,行政办公区,小石湖景区,南、北居住区
五节点:指各片区部通过建筑围合形成的绿地、广场等公共活动空间,并通过步行系统相连接。
2、总体布局
商业及金融服务设施集中布置在商业景观轴线的两侧。其容包括两大部分:西区以商务金融为主,可安排金融办公、酒店、商务办公等设施,主体建筑以高层为主,并围合成中心步行广场,考虑城市居民和购物者的要求,广场建设休闲长廊和演艺厅。规划在原有的圆形路网部重塑了一个巨大的椭圆形水系,商业区西端五座高层建筑环水而建,高度有北向南依次跌落,飘浮在"湖"的中央。主楼形式活泼新颖,象征时代精神。建筑群房向心围合,弧线造型简洁,与周边环境产生良好的呼应。
文化产业是新兴的城市经济增长点,也是城市提升自身竞争力的不可或缺的要素。越溪副中心的建设应当重视文化设施的发展。本方案在文化景观轴沿线集中布置大型文化娱乐和体育设施,由北向南依次包括会展中心、综合艺术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公共图书馆、体育馆和游泳馆,设计采用简洁的建筑形式。因为在国际教育园规划中,并没有考虑共用的大型的体育设施,所以本次规划在文化景观轴线的结尾处安排了一些规模较大的体育场馆,为周边居民服务,并同时作为整个轴线的景观节点。
规划结合小石湖景观和城市主要出入口,建设副中心的行政办公楼。建筑高度基本控制在40米以下,建筑形体的设计采用条形和点式相结合的手法,强化商业轴向东延伸。
规划还在商业区的周围布置了相对集中的居住区。除了在越来溪东岸、紧邻核心区的地块安排七座小高层点式住宅外,其余住宅以多层为主。,以形成由东向西,建筑高度逐步抬升、空间有序变化的良好视觉效果。每个居住区均拥有自己面积广大的中央庭院和精巧别致的组团绿地。居住区的中央庭院与城市绿化走廊相连,创造诗意的居住环境。
3、道路交通
核心区的道路规划是在已有的路网格局的基础上进行的深化。道路形式为四横四纵与次干道环相结合,等级有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和片区级四级。各个片区之间通过片区级道路相联系,片区级道路宽度为8米。规划着重营造合理的车流与人行分离的步行系统,将文化景观轴与商业景观轴紧密结合,沟通商业、文化功能区的公共活动空间,与小石湖滨水步道联系,串联各主题广场,构成核心区的步行系统。
公共区域不设大面积的露天地面停车,集中停车均结合建筑和绿化进行半地下和地下停车,地面只设一些临时停车位。充分体现对步行交通行为的关怀和鼓励。
4、地下空间利用规划
结合核心区的商务办公建筑开发,规划公共地下停车场,总面积约2.83万平方米,可满足整个商务区的外部停车需要。
对于相对独立的行政办公建筑可结合单体设计配建6000平方米地下停车场地。
鼓励地下停车库连通设置,在规允许围减少出入口数量,鼓励单位停车场向社会开放,各出入口和车行流线标记统一设计。
地下停车场可与人防规划相协调,满足人防要求,实现平战结合。
5、绿化系统
①规划利用河道建设绿化,并与小石湖景区相连,形成核心区外围的自然生态绿环。
②结合中心人工建造的椭圆形水体建设中心人工绿环。
③结合三条景观轴线建设核心区的步行绿化空间,形成由中心向外发散的步行绿廊,并沟通核心区外绿环,形成双环三轴的绿化系统。
6、空间景观
为建立中心区的整体意向和场所识别性,本规划以人的活动为出发点,将城市景观与人的丰富活动相结合,创造与城市生活有机联系的城市形态。
核心区空间分为两个层次:1、中高层密集空间,即城市综合商业商务区;2、开敞空间,即城市文化共享区。
整个核心区通过文化景观轴和商业景观轴联系起来。空间序列自西向东依次为:开敞〔体育场馆——开敞〔文化广场——闭合〔商务金融区——开敞〔商业步行区。
节点空间:
商务办公建筑景观空间——由功能相近的高高低低的写字楼和商业群房所围合而成的紧凑密实的空间形态。
文化建筑景观空间——由会展中心、科技馆、艺术楼等围合而成。
行政办公建筑景观空间——由行政会议办公建筑共同围合的空间。
绿化开敞空间:绿化开敞空间是一个城市艺术骨架的空间体现。规划通过有机的组织绿地,广场、滨水地带等绿化开敞空间,丰富城市空间景观,同时也为市民提供亲近自然、与人交往、体会城市风貌的场所。
标志性建筑:指在建筑外观、高度等具有特色,在空间上起支配作用的建筑。规划着力营造商务金融办公楼、会展中心、体育中心等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阳光家园委托协议书
- 车辆保单转让协议书
- 酒厂股份合作协议书
- 高层年度分红协议书
- 雪糕生意转让协议书
- 餐饮机器转让协议书
- 通讯施工安全协议书
- 车辆有偿借用协议书
- 设备制造技术协议书
- 酒店预订年会协议书
- 安全周例会汇报模板、安全汇报模板
- 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示范文本)
- GB/T 7159-1987电气技术中的文字符号制订通则
- GB/T 3934-2003普通螺纹量规技术条件
- 尿动力学检查操作指南2023版
- 行政事业单位无形资产管理办法模板
-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条件检查表
- 煤化工工艺学教材课件汇总完整版ppt全套课件最全教学教程整本书电子教案全书教案课件合集
- 银行全国科技周活动宣传总结
- SCL-90量表详细
- 公路工程项目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