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_第1页
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_第2页
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_第3页
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_第4页
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井冈山地理概况井冈山地处湘东赣西边界,南岭北支、罗霄山脉中段。距吉安市中心城区吉州区约130公里,距井冈山市新城区(红星街道)35公里。地理位置为东经113°49’到114°23’,北纬26°27’到26°49’。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1965年5月——毛泽东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什么是井冈山精神?

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江泽民2001年视察井冈山时提出

不忘初心,回头望望来时的路2016年2月初,习近平总书记在井冈山调研考察时指出,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井冈山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之作,从这里革命才走向成功。行程万里,不忘初心。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专题一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创的历史背景及概述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展壮大的历史过程

三、井冈山革命时期建党、建政、建军的实践

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创的历史背景及概述1921年7月23日—31日,在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4年1月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参加与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

1926年7月1日,北伐战争开始,讨伐受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吴佩孚、张作霖、张学良和孙传芳。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国共合作破裂。

为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挽救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于1927年8月1日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1927年8月7日,总共中央政治局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决定发动秋收起义。毛泽东在会上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他说,过去我们批评孙中山专做军事运动,我们则恰恰相反,专做群众运动。结果,靠枪杆子起家的蒋介石一反对,一切群众运动都失败了。他提醒全党,“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比如秋收暴动非军事不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这是中国革命的特点之一,也是中国革命的优点之一。

——斯大林(1926)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1927年9月9日,秋收起义。毛泽东以中共中央特派员的身份,率领以工农革命军为骨干的5000人组成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发动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由于敌强我弱,起义受挫何去何从?城市?冒险前进Or农村?保存实力中国共产党在“八七”会议以前,一直把工作重点放在城市,企图通过中心城市的总暴动,达到夺取全国政权的战略目的。工人罢工是在大城市,北伐战争打的是大城市,“八一”起义是在城市(南昌)举行,其后的秋收起义、广州起义都将大城市作为战略目标。为什么?1.从客观来看,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前就发现了城市工人阶级的力量,将大本营设在了工人阶级比较集中的大城市;2.从主观来讲,没有摆脱苏联共产党城市中心论的羁绊,过于迷信苏联共产党的教条。秋收起义失利后,起义部队碰到的第一个问题是,还要不要继续攻打长沙这样的大城市。继续打,无异于以卵击石,革命的火种将无法保存;不继续打,又违抗了上级命令。1927年9月14日黄昏,毛泽东根据各路起义军连遭失利的情况,审时度势,提出了“退萍乡再说”的主张,果断地放弃原定攻打长沙的计划。9月19日,秋收起义部队在文家市会合,在前委会议上,出现了“打”与“退”的分歧。毛泽东坚决反对打长沙,主张将部队转向山区和农村。他从学校借来一张地图,指着罗霄山脉中段说:我们要到这眉毛画的最浓的地方去当“山大王”。当时有人不同意,觉得革命革到山里去当大王,这叫什么革命。毛泽东同志耐心地说服大家,他说,我们这个山大王是特殊的山大王,是共产党领导的有主义、有政策、有办法的山大王,是代表人民利益的工农武装。1927年9月29日,“三湾改编”,“支部建在连上”。工农革命军到达永新县三湾村,决定对部队进行改编,将部队缩编为一个团,称“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在军队内实行民主制度,连以上成立士兵委员会;把党的支部建在连上,连以上设党代表,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建立新型的人民军队奠定了基础。1927年10月27日,部队服从党组织的领导,把革命红旗插上了井冈山。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经过大小十余次战斗,在这一带安营扎寨,完成了事关革命大局的战略转移,开始了为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而艰苦卓绝的斗争。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残部与毛泽东会师,两军计万余人,改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从此,在毛泽东、朱德的领导下,井冈山根据地大力发展党组织,深入开展土地革命斗争,巩固扩大红军力量,建立湘赣边界工农政权,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的第一个立足点,也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进程中第一座历史丰碑。为什么选择井冈山?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里提到,工农武装割据的存在和发展,还需要具备下列的条件:

1.有很好的群众2.有很好的党3.有相当力量的红军4.有便利于作战的地势5.有足够给养的经济力

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展的历史过程(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初创时期(1927.10-1928.3)核心内容:毛泽东引兵井冈,首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湘东赣西边界的秋收,但起义很快就失利,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辗转来到罗霄山脉的中段,依据这里的有利地形的条件,创建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1927年11月下旬,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成立;1928年1月下旬,遂川县工农兵政府成立;1928年2月下旬,宁冈县工农兵政府成立。三县工农兵政府的成立,标志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具规模。(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全盛时期(1928年4月-7月)这一阶段的核心内容:朱毛会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大发展。1928年4月下旬,朱德、陈毅等领导的南昌起义余部及湘南暴动的农军来到井冈山,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1928年5月4日,在宁冈龙市举行了两军会师大会,正式成立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久改称中国红军第四军),军长朱德,党代表毛泽东、参谋长王尔琢,士兵委员会主任兼教导大队大队长陈毅。1928年6月23日,红四军取得龙源口大捷,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入全盛时期。(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曲折发展(1928.8-1928.12)这一阶段的核心内容是:同党内"左"倾错误作斗争,恢复和巩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临时中央对毛泽东率兵上井冈山一开始并不赞同,在1927年11月召开的临时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认为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是一种单纯的军事行动;在暴动区域内完全没有提出土地革命和政权的政纲;在工农军所经区域以内没有执行屠杀土豪劣绅的策略,并认为毛泽东作为湖南省委的中心应负主要责任,决定开除毛泽东中央临时政治局修补委员的职务。后湖南省委派湘南特委军事部长周鲁为特派员到井冈山传达中央的决定,结果周鲁误传"开除毛泽东党籍",致使毛泽东当了三个月的"民主人士"。(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后期斗争(1929.1-1930.2)这一阶段的核心内容是:坚持边界武装斗争,开拓新的革命根据地。1929年1月,国民党调集湘赣两省敌军6个旅、18个团的兵力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实施第三次"会剿"。红军采取"围魏救赵"的战略,但由于沿途一直受到敌人的堵截,最后于1929年2月中旬退到东固革命根据地,与江西红军独立二、四团汇合。在东固得到消息时,井冈山根据地已经失守。红四军决定再向赣南闽西进军,开创新的革命根据地。4月1日,红四军与红五军在瑞金会合。不久,蒋桂战争爆发,“会剿”井冈山的国民党军队陆续从井冈山撤离。4月下旬,彭德怀率红五军主力重回井冈山,收复失地,坚持斗争。1930年2月6日至9日,毛泽东主持红四军前委在吉安美陂召开联席会议,决定把赣南、赣西、湘赣三特委合并为赣西南特委,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斗争从此进入以永新为中心的湘赣革命根据地斗争。三、井冈山革命时期建党建军建政的实践(一)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武装斗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进行土地革命,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的最有力的工具;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才能最广泛的动员和组织农民群众参加武装斗争,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战略阵地,是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武装斗争的基础和依托。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是有机的统一体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中明确指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是共产党和割据地方的工农群众必须充分具备的一个重要的思想。”

毛泽东从理论上论证了“工农武装割据”和红色政权在白色政权包围下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条件。第一,军阀间的分裂和战争,削弱了白色政权的统治势力,给革命以可乘之机。第二,经过大革命,有良好的群众基础。第三,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的大背景。第四,相当力量的中国工农红军的存在与发展。第五,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二)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思想第一,党指挥枪的原则。确立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建军原则,使党的意图可直接贯彻到战士中去,同时也易于吸收战士中的优秀分子入党,使基层形成战斗堡垒。还实行了党代表制度,通过党组织的作用,团结士兵,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实施。

第二,实行部队内部的民主主义制度,建立新型的官兵关系。为了扫除旧军队的不良影响和习气,在军队内部实行政治、军事、经济三大民主制度。官兵在政治上一律平等,长官不准打骂士兵,士兵有开会说话的自由;经济公开,由士兵管理伙食,官兵待遇一样。这些有利措施,使得军队上下团结一致,确立了一种新型的官兵关系。

第三,明确红军的任务和纪律。

三大纪律:行动听指挥;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打土豪要归公。六项注意:上门板,捆铺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

第四,根据敌强我弱及井冈山的地理环境,制定了红军游击战争的战术原则。

(三)土地革命的思想和政策1.内容:毛泽东在井冈山斗争初期就提出了中国革命的内容是“实行土地革命”的思想。

《井冈山土地法》和《兴国土地法》

1928年12月,毛泽东总结井冈山一年来的土地斗争的经验,亲自起草和主持制定了中国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第一步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明确规定了“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等,但是由于没有任何经验可借鉴,这个土地法也存在着一些缺陷和错误。例如:“没收一切土地而不是只没收地主土地”、“土地所有权属于政府而不是属于农民”、“禁止土地买卖”等。这些规定,是与当时中国还处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的民主革命性质不相适应,与中国农民根深蒂固的土地私有观念的国情不相适应的。后来,毛泽东在实践中做了重要纠正。如1929年4月毛泽东指导制定的《兴国土地法》,就去掉了“没收一切土地”的规定,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2、意义:尽管如此,《井冈山土地法》仍不失为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第一步比较完备的土地法,它不仅直接指导了湘赣边界的土地斗争,鼓舞和激励了井冈山军民的革命斗志,凝聚力民心,而且为以后中央苏区大规模的土地斗争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为共产党土地革命路线和政策的行程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四)农村建党,重在思想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之初,党的建设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

一是党的阶级基础的改变。大革命失败后,由于强大的敌人占据了中心城市,党的队伍的发展面临着由于工作重心转移到了农村、山区,党在农村游击战争的环境下要发展,就必须把大批以农民为代表的非无产阶级成员发展到党内,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形成"农民党"现象。二是浓厚的家族观念。由于边界地处边陲,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封闭式的农村环境,社会组织普遍是一姓为一村落,"党在村落中的组织,因居住关系,许多是一姓的党员为一个支部,支部会议简直同时就是家族会议。"在党的基层组织中普遍存在浓厚的家族观念。

三是严重的地方主义。地方主义与无产阶级的思想是格格不入的。有了地方主义,各地革命斗争就得不到相互配合,只顾自己地区的局部利益,保守自己的地方,有困难也不互相帮助。四是激烈的土客籍矛盾。在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过程中,土籍人掌握了一定的政治权力;而客籍人则掌握了一定的军事权利。“土籍的党,客籍的枪”的来历即此。这种矛盾在边界根深蒂固,严重影响了党的战斗力和党员之间的团结。面对充斥边界党的建设的困难,毛泽东及前委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法,独树一帜,积极开展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内积极的思想斗争,使党内存在的土客籍矛盾和地方主义、个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