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恶性肿瘤的营养学调查报告_第1页
关于恶性肿瘤的营养学调查报告_第2页
关于恶性肿瘤的营养学调查报告_第3页
关于恶性肿瘤的营养学调查报告_第4页
关于恶性肿瘤的营养学调查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恶性肿瘤的营养学调查报告——胃癌术后的营养分析班级:xxx学号:SSSS姓名:SSS摘要:恶性肿瘤在我国城市的死因中占第一位,据调查2000年死亡率达146.61/10万,占死亡的24.38%,严重危害我国人民的健康。肿瘤的发生机制多数学者认为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既有环境因素亦有体内因素的影响。环境因素中既有致癌、促癌的因素,亦有保护因素,是相互作用的综合的影响。体内因素中,从分子遗传流行病学的研究表明多基因遗传的因素可影响人体对环境致癌因素的易感性,此外,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会影响肿瘤的发生,因此,膳食营养因素,特别是抗氧化功能的一些营养素和其他非营养素的抗氧化成分,能够提高人体的抗氧化能力和免疫能力,对防治癌症有实际的意义。胃癌的发病率也是居高不下的,随着胃癌在我国的发病率不断上升,胃癌的手术治疗也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然而手术对于胃癌患者的创伤较大,患者在术后应注意饮食和护理,术后还应注意预防复发。关键词:恶性肿瘤营养胃癌调查报告正文:手术后的胃癌患者,其消化和吸收功能发生了改变。如果能在饮食方面做出相应调整,就可以使患者仍得到合理营养,逐步恢复健康。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明显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可使患者及时完成辅助全身化疗等综合治疗。然而,何时进行全肠内营养,目前临床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如一味追求早期TEN,可能带来胃肠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的问题。本文作一前瞻性对照研究,以寻求更合理肠内营养支持方案。1.胃癌术后50例应用肠内营养的临床分析1.1胃癌的术后营养资料来源山东省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从1998~2004年共收治了50例无明显重要器官病变的胃癌患者予以手术治疗,术后常规行肠内营养。1.2.癌的术后营养资料分组50例患者中,男33例,女17例,年龄38~72岁,平均64岁。病变部位,位于胃窦幽门部23例,胃体部11例,胃底贲门部16例。手术方式,行根治性24例,姑息性19例,胃肠短路手术7例。病理类型,中高分化腺癌13例,低分化腺癌20例,印戒细胞癌9例,其他8例。肿瘤分期,Ⅰ期5例,Ⅱ期13例,Ⅲ期22例,Ⅳ期10例。1.3.癌的术后营养资料方法术前将螺旋线鼻肠管与胃管同时置入胃腔,术中由麻醉师和术者配合,在术者的引导下放入屈氏韧带下方或吻合口输出袢空肠下20cm并固定,固定方法同胃管。术后第1天给予常规周围静脉输液,第2天给予1/3计划量肠内营养液,术后第3天给予1/2计划量肠内营养液,不足液量及热量由静脉补充,第4天给予全胃肠内营养。进行肠内营养时输入浓度开始约为50ml/小时,待适应后每8~12小时增加25ml/小时,并逐渐增加营养液浓度。病人术后恢复过程中5例发生并发症,其中吻合口瘘1例,肺部感染3例,肠粘连1例。出现腹泻患者6例,其中1例为营养液污染,其余5例经调整输入速度后得到改善。腹痛、腹胀患者12例,给予对症治疗消失。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吻合口瘘、腹腔和肺部感染。2.就胃癌术后早期TEN与肠内营养(EN)+肠外营养(PN),分高龄组(年龄>60岁),非高龄组(年龄<60岁)2.1.材料与方法2.11.对象研究对象为本院2004年9月~2007年2月收治的71例胃癌,均为远端胃癌根治术后,毕(billroth)Ⅰ加D2淋巴结清扫。其中男性48例,女性23例,年龄32~86岁,平均年龄54岁。术后均按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TEN组32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2例,年龄38~81岁,>60岁15例,平均52岁,其中远端胃切除23例,近端胃切除2例,全胃切除7例,EN+PN组39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11例,年龄32~86岁,>60岁22例,平均55岁,其中远端胃切除25例,近端胃切除4例,全胃切除10例。2.12.营养液种类肠内营养液:应用上海宝龙药业生产的复发营养混悬剂(健尔益)。肠外营养液:氮源为凡命氨基酸注射液(华瑞制药),热卡为脂肪乳剂(华瑞制药)+10%~25%葡萄糖液供给(两者比例1∶2)。2.13.营养支持途径肠内营养由置于空肠的鼻饲供给,该鼻饲管术前与胃管捆绑一起插入胃腔,术中将内置消毒糖球的乳胶指套缝鼻饲管远端,通过挤压糖球将鼻饲管置入空肠,肠外营养由颈内静脉置管输入。2.14.输入用量及方法TEN组术后24h,待循环、呼吸稳定后经鼻饲管重力法匀速缓慢滴入,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00ml,维持12h,次日输入健尔益500ml,第3日始,基本由EN途径输入全量,直至第7日,EN+PN组,术后第1日营养途径经PN供给,第2日经EN途径输入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00ml,营养基本由PN途径输入;第3日经EN途径输入1/8,第4日经EN途径输入1/4,第5日EN途径半量直至肛门排气后输入全量,在此过程中不足部分均由PN途径输入。2.15.观察项目临床观察和记录有无腹胀、恶心、呕吐,腹泻及肛门恢复排气时间。见表1.2.16.统计学处理所有资料数据采用SAS统计软件分析,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2.2结果各组病例均能耐受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无发生死亡、肠梗阻及吻合口瘘等严重并发症;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TEN组中高龄患者比非高龄患者多见(P<0.05),EN+PN组中高龄患者与非高龄患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TEN组中高龄患者与EN+PN组中高龄患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肛门恢复排气时间TEN组较比EN+PN组缩短,但无显著性差异。综上所述第一组的研究表明肠内营养有助于维持肠黏膜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完整,维持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明显减少肠源些感染的发生,刺激消化液和胃肠道激素的分泌,促进胆囊收缩,胃肠蠕动,增进内脏血流,使代谢更符合生理,减少肝胆并发症的发生。且术前功能正常的小肠大多在术后几小时便已恢复蠕动,约12小时就能吸收营养物质,这就为肠内营养提供了理论支持。第二组资料表明,高龄患者术后早期实施TEN,出现腹泻(26.67%)、呕吐(26.67%)、腹痛(33.33%),与EP+PN组高龄患者发生率显著性差异(P<0.05),而非高龄患者早期实施TEN,与PN+EN组出现腹泻、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无显著性差异。提示对高龄胃癌术后患者,术后EN支持后在术后1~7d后逐渐过渡至TEN;而非高龄患者,术后宜酌情加大EN支持剂量,及早达TEN支持,可明显减少医疗费用。参考文献:[1]刘金明,邹寿椿.肠内营养支持在胃排空障碍治疗中的作用.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5,5:183-185.[2]李元新,黎介寿.肠内营养支持的进展.江苏临床医学杂志,2002,6:90-95.[3]黄洁夫,主编.腹部外科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6:319-322.[4]FinkleE.Potentialtargetfoundforantimetastasisdrugs[J].Science,1999,285(5424):33-34.[5]BeattieAH,PrachAT,BaxterJP,etal.Arandomisedcontrolledtrialevaluatingtheuseofenteralnutritionalsup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