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研究文献综述_第1页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研究文献综述_第2页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研究文献综述_第3页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研究文献综述_第4页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研究文献综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研究文献综述摘

要:单元整体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分析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研究文献,发现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单元整体教学的原则、策略、作用、存在问题等方面。同时,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也存在对单元整体教学的现状及原因认识不足、对单元整体教学存在问题的实质认识不清、缺少具体的单元评价体系等问题。结合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的实际和研究现状,可以从大概念视角、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与英语绘本融合等角度开展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研究。关键词:单元整体教学;小学英语教学;文献研究作者简介:陈群,宝应县教育局教研室,高级教师,江苏省卓越教师创新培育计划培养对象,扬州市学科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为小学英语教学。;参考文献引用格式:[1]陈群.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研究述评[J].江苏教育研究,2023,(09):70-74.基金:扬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大概念视角下的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研究”(2021/P/021)的研究成果。单元整体教学是对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课程资源系统规划,整合设计,进行全盘考虑的教学。单元整体教学不仅可以改变以课时为单位的碎片化教学,而且有助于提升教师单元整体教学能力,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因此,开展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研究,对小学英语教学有重要意义。一、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研究视角分析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总库)中,以“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为主题检索到645条记录。经辨别,删除无效文献,最终得到有效文献589篇,其中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4篇,占4.07%;期刊学术论文538篇,占91.34%;会议论文27篇,占4.58%。分析所有有效文献,主要包括下列研究视角。(一)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的原则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要达到其应有的教学效果,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其中最重要的是以下三种原则。第一,整体性原则。具体体现在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之间的整体性、课时话题与单元话题的整体性、各课时教学文本之间的整体性,以及各课时教学过程之间的整体性[1]。第二,递进性原则。在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中,目标的设计应综合考虑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单元目标统领课时目标,课时目标服务于单元目标,不同的课时应有不同的目标定位,但目标要求在课时之间应呈递进式状态[2]。第三,全面性原则。单元整体教学的全面性原则,不仅体现在教学内容上,也体现在从多角度进行教学设计[3]。此外,还体现在从多维度制订出多元化教学目标,兼顾学生知识能力以及学习体验、情感等的培养[4]。(二)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的策略论述单元整体教学策略的文献颇丰,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和要素,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流程顺序来排列,可以总结为以下五个方面。第一,提炼单元主题。英语课程强调把主题意义的探究视为教与学的核心任务,因此,开展单元整体教学时,教师应在整体解读单元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提炼出单元主题[5]。但解读时,既要看到单元文本中包含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训练点,找到文本所承载的主题意义和深层文化含义,还要找到语篇内容与学生自身经验、知识结构的结合点[6]8。第二,建构单元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以发展学科核心素养为宗旨[7]56-57。教师整体建构单元教学目标时应认真解析单元教学内容,仔细梳理与主题相关的语言知识、文化背景与学习策略,厘清单元目标与课时目标之间的关系,使各课时目标层层递进,最终指向单元目标[8]。第三,整合单元教学内容。合理整合、调整单元各板块的顺序,可以加强单元板块之间的联系[9]。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分析单元各板块的重、难点和各板块的交集内容,并加以整合[10]。整合后的教学内容有利于教师把握单元教学方向,让单元教学井然有序,学生循序渐进地跟着教学节奏进行单元学习[11]。第四,设计单元梯度活动。教师以螺旋递进的方式设计单元教学活动,使前一个阶段的活动为后面的活动做不同层面的铺垫与支撑[12]。教学活动由易至难、由简至繁地展开,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整个单元的内容流畅地衔接起来,形成一种环环相扣的状态。第五,实施单元有效评价。单元学习效果评价要依据单元学习目标整体设计评价方案和工具,包括可以反映学生学习活动和学习结果的评价标准、评价方式以及信息反馈手段[6]10。采取多元评价的方式,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全方位、过程性的完整评价。欢迎搜索并关注小课题研究公众号查阅更多专题文章。(三)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的作用单元整体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文献中的论述比较统一,主要集中在学生和教师两个层面。第一,学生层面,有利于学生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构建知识体系。单元整体教学以单元主题为核心,以单元内各个子话题或是各个板块为出发点创设语境,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14]。教师在落实单元整体教学时,并没有要求学生在一课时内完成相应篇幅的语言输入,而是要在学习单元各个课时期间,不断完善相应课时主题语言的内容、组织和结构,在此基础上形成语言输入文本,这有利于提升学生语言表达的系统性和完整性[15]。同时,单元整体教学的重点在于“单元”,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突出单元内知识之间的联系与连接[16],还要全盘考虑所教授的单元建立在学生已获得的何种知识储备和已具备的何种学习能力之上,要让他们所学新知与原来的旧知融会贯通。此外,也不仅仅聚焦一个单元,教师还要将目光延伸至整册教材乃至全套教材的教学,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地进行备课,这样才有益于学生知识的建构。第二,教师层面,有利于教师优化智能结构。通过单元整体教学,教师的教学设计视野从单课时的微观范畴转向更为宽阔的单元宏观范畴,从单元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有利于使宏观层面的课程目标落到实处,同时又能使单元内的课时教学变得更加富有弹性,有利于优化教学效果[17]。(四)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在小学英语教学教研工作中,不管是随堂课、公开课还是竞赛课,单元整体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学话题缺乏整体性。单元整体教学是在单元总话题的引领下统筹安排各个课时的,但在实际教学中总话题没有起到统领作用,分话题之间缺乏统一性[18]。有的教师还盲目地增加语言学习项目,创设不符合教材单元总话题要求的语境,使每一板块的教学孤立存在,严重缺失单元的整体性[19]。第二,教学目标缺乏递进性。教师在设计单元各课时教学目标时存在相对的独立性,学生的知识能力目标很难得到梯度发展。第三,教学内容缺乏整合性。教师缺乏单元主题下的整体考虑意识,各板块内容或简单组合,或完全割裂,学生难以感受到各板块之间的内在联系。第四,教学活动缺乏层次性。教师设计教学活动时,每个课时的教学活动大同小异,忽略了各课时活动之间的层次性,没有考虑各课时在一个单元中所处的位置及其发挥的作用,即前一课时对后一课时起着引导和铺垫作用,后一课时对前一课时起着巩固、复习、提升等作用。欢迎搜索并关注小课题研究公众号查阅海量课题资源。二、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研究情况评析对检索文献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十多年来研究者在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和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也有需要进一步改进之处。(一)主要研究成果1.研究范围不断拓展。从检索的文献内容看,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的研究范围不断扩大,其中,以单元整体教学的策略方法为主,涉及单元整体教学的原则、作用以及存在的问题,还有少量的文献涉及单元整体教学的基本理念和设计的关注点等。这些方面的研究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十几年来研究的现状。比如,在单元整体教学的策略方法上,研究者总结出“提炼单元主题、建构单元教学目标、整合单元教学内容、设计单元梯度活动和实施单元有效评价”五种策略,这五种策略既明确了单元整体教学的具体操作方式、方法,又完整展现了单元整体教学的流程。2.研究视角不断扩大。关于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的作用,文献不仅关注了对学生的作用,而且关注了对教师的作用。单元整体教学需要教师有语言观、教材观、学生观,更需要有全局的视角,这对教师来说是极大的挑战。研究者客观分析了通过单元整体教学,教师的教学设计视角发生了从微观到宏观的变化,教学能力明显提升,同时课堂教学效率也得到了提升。欢迎搜索并关注小课题研究公众号查阅海量课题资源。3.研究内涵不断丰富。单元整体教学策略中关于“单元教学目标建构”的研究说明单元整体教学走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从三维目标到指向核心素养目标的转变,实现了从学科教学到学科育人的转变。指向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目标在设计宗旨上,要以英语核心素养为出发点,体现对学科课程标准相应分级目标的一致性和具体化,促进学生英语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的融合发展;在目标内容上,要突出重点,避免求大求全,既要关注语言知识类基础性目标,还要注重主题背景知识的挖掘和主题语境下关键性问题的解决[21]。指向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目标不仅提高了单元教学目标制定的精准性,而且加深了教师对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的认识,同时促进了核心素养在英语教学实践中的“落地”。4.研究队伍不断优化。从文献作者的构成看,教师是研究的主体,他们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从教学实际出发,发现了单元整体教学对小学英语教学的作用,但同时也发现了其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教学实践总结了单元整体教学的策略等。2013年开始,硕士研究生开始关注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与一线教师相比,研究生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他们进行教育实验、深入学校调研,总结了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的一些现状,并结合理论提出了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的部分策略。硕士研究生的加入,优化了研究人员队伍的结构,丰富了研究的视角,提升了研究成果的质量。欢迎点击加入中小幼教师如何做课题写论文视频课程,零基础学习还赠书一本。(二)研究不足之处1.对单元整体教学的现状及原因认识不足。从文献内容看,研究者对单元整体教学的现状及原因分析不充分,没有找到现象的根源。不管是教师的课程意识不足,对教材的认知度不够,还是教师的专业水平存在差异、专业能力不强,这些都是来自教师层面的表象。事实上,造成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有三点:一是《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22年4月21日才正式颁布,而之前使用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没有提及单元整体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二是教育主管部门没有明确规定单元教学时要进行整体教学;三是教师缺少系统的单元整体教学的培训。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既没有进行单元整体教学的自我内驱力,也没有来自教育主管部门外在的压力,久而久之,影响了单元整体教学的价值体现。欢迎搜索并关注小课题研究公众号查阅海量课题资源。2.对主题意义的探究重视不足。英语课程应该把对主题意义的探究视为教与学的核心任务,并以此整合学习内容,引领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融合发展[7]13。单元主题意义的分析与定位应在进入语篇层次之前,结合课标、学情、单元内容,整体理解单元主题意义并贯穿于各板块的主题元素。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未能重视甚至忽略了单元主题意义的探究,主题意义未能发挥对单元教学的引领作用,因此,单元整体教学出现了种种问题。3.缺少具体的单元评价体系。对学生学习活动进行全方位、过程性的完整评价,文献指出可以从行为态度、合作研究和完成作业三个维度进行,也可以采取单课时采用积分评价,整单元将各课时积分进行累计的方式进行评价。但是怎样设计评价方案和工具,未有文献具体说明。显然,不管是从三个维度的层面还是利用积分的方式都不是针对单元整体教学学习效果的评价,而是任何一种课堂教学都适用的评价。因此教师要设计出具体的、可操作的单元评价体系,实现教、学、评一体化。三、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未来研究展望鉴于单元整体教学的实际状况,并结合教育发展和《课标》对单元整体教学的要求,单元整体教学可以从不同的视角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也可以进一步拓宽研究领域进行新问题的研究,其中有三个方面特别值得研究。(一)基于“大概念”的视角“大概念”是近几年中国教育研究的一个热点词,但“大概念”与小学阶段教学结合的研究还很少。大概念视角下的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需确立小学英语大概念的内涵及单元大概念提炼的路径,确立大概念视角下的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的策略、路径、方法,建立大概念视角下的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的评价体系。(二)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视域《课标》指出,围绕学生不同阶段核心素养的发展目标重构课程内容,在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指导下设计并组织学习活动[22]。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活动设计目前还没有相关研究,研究者需分别确立“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三类活动设计的策略、路径、方法。(三)与英语绘本的融合研究英语绘本与教材融合教学是当下非常流行的一种教学模式,但英语绘本与单元整体教学的文本融合研究目前还是一个空白,研究者需要关注以下四个方面:绘本与单元文本融合的现状,绘本与单元文本融合的策略、路径、方法,绘本与单元文本融合的模式建构,绘本与单元文本融合的评价体系。英语绘本与单元整体教学的文本融合将丰富单元的课程资源,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并提升他们的英语核心素养。欢迎搜索并关注小课题研究公众号轻松做课题写论文。

英语课堂中的读写整合的文献综述导语:《基础外语教育》期刊开设“学术聚焦”栏目,每期聚焦一个话题,介绍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帮助广大外语教师了解教学研究现状。本期“学术聚焦”以“英语课堂中的读写整合”为主题,从学术前沿与教学实践探究两个模块梳理了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5月1日期间发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的相关文献。通过梳理我们发现,国际期刊中的研究主题更加丰富,话题更加多元,涉及写作文本中的衔接连贯、阅读材料与产出文本的衔接、跨语言能力迁移、机器辅助教学等。国内期刊文章则立足本土情境,相关内容涉及核心素养发展、基于教材分析的读写任务设计与评价等,为一线教师开展英语读写整合教学提供了重要的理念依据与实践指南。Citation:张琳涛等.2022.英语课堂中的读写整合[J].基础外语教育,(3):94-102学术前沿

Cheng,A.&Tsang,A.2021.Useandunderstandingofconnectives:AnembeddedcasestudyofESLlearnersofdifferentproficiencylevels[J].

LanguageAwareness,(2):1-20.连接词(connectives)通常指语篇中的显性衔接连贯标识,包括连词(如and、but)、连接副词(如however)、连接短语(如inconclusion)等,是用于判断语篇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该研究以中国香港地区的9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课堂观察、小组采访和学生习作文本分析等,调查了中学生在撰写英语说明文时的连接词使用情况、对连接词的理解以及相关的连接词学习经历。研究发现,高水平的英语学习者会在习作中“过度使用”连接词,而中、下水平的学习者既容易“过度使用”还会“错误使用”连接词。这些学生认为,在写作时语篇中的语言和内容比文段组织更重要;且他们更愿意关注更宏观的篇章结构布局而非更微观层面上的句子、短语内容间的衔接。上述问题的形成与学生的连接词学习经历密切相关,学生连接词知识的匮乏和体裁意识的欠缺是主要成因。该研究呼吁更多的一线教师和研究者关注中学生写作中的衔接连贯问题,提倡开展基于体裁的系统化写作教学,为中小学英语读写课堂中的读写整合提供了新的方向。

Dobbs,C.L.,Caselli,N.K.,Hartzell,E.,Flanagan,C.&Yan,Y.2022.

Understandingmiddlegraders’languageborrowing:Howlexicalanddemographiccharacteristicspredictsimilarity

[J].

ReadingandWriting,35(4):971-994.语言借用(languageborrowing)是学习者在学习学术语言学习过程中较为常用的一种学习策略。该研究收集了美国东北部地区166名六至八年级学生的写作文本,采用电脑识别技术对学生作文和教学阅读材料中的句子进行相似性对比,总结了学生的语言借用模式。分析表明,学生对阅读材料中的立场观点(positionstatements)借用率最高,大多数学生会全部或部分借用原文中的立场观点。此外,学生在借用语言时会对部分单词进行替换或删除,但很少主动添加单词。此外,学生对较难的单词(如较长或使用较少的单词)借用率也相对较高。研究还发现,英语水平不同的学生在借用率上没有体现出显著差异。该研究对英语教师开展读写结合教学时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利用阅读中的语言材料具有一定的启示。Guo,K.,Gu,M.M.&Jin,T.2021.

Evaluatingsourcesofevidenceforargumentativewriting:Acollaborativelearningdesign[J].

TESOLQuarterly,

55(3):1060-1070.论据是议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者选用的论据是否能够支持论点是衡量议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该研究构建了一个由相关性、可用性和可信性组成的三维“论据来源评价”框架,用以指导、训练英语作为第二语言(ESL)学习者在撰写议论文时的论据评价能力。为建立上述框架与课堂教学实践的联系,该研究提供了一个较为详尽的“合作性问题求解任务”设计方案,主要包括定义证据需求(课中)、定位相关可行论据来源(课外)、判断论据来源可用性(课中)、使用论据(课外)、给予和接受同伴反馈(课中)五个阶段内容。这有助于ESL教师帮助学生搭建多种阅读资源与写作文本之间有效关联,有效提升学生议论文的写作质量。

McCarthy,K.S.,Roscoe,R.D.,

Allen,L.K.,Likens,A.D.&McNamara,

D.S.2022.

Automatedwritingevaluation:Doesspellingandgrammarfeedbacksupporthigh-qualitywritingand

revision?[J].

AssessingWriting,

(52):

100608.学生开展英语写作任务时,自动写作评价(automatedwritingevaluation)系统中的策略性评价(strategyfeedback)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那么,在自动评价系统中加入拼写与语法检查,效果又如何呢?该文以119名高中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量化与质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究了加入拼写与语法检查后的自动写作评价系统能否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这些学生在自动写作评价与指导系统WritingPal中完成了6篇议论文的写作与修改。研究对象均收到了策略性反馈,其中一半学生写作时收到了拼写与语法反馈。研究结果表明,拼写与语法反馈对学生的一稿写作没有影响;但在作文修改过程中,学生获得了文章结构、词语选择、时态语态、总结措辞等方面的有效建议。该研究呼吁中学英语教师重视读写教学中的反馈类型,提倡开展基于人工智能的多样化写作反馈,为疫情时期的中学英语读写教学实践提供了新的方法与策略。

Taylor,L.&Clarke,P.2021.

Weread,wewrite:Reconsideringreading-writingrelationshipsinprimaryschoolchildren[J].

Literacy,55(1):14-24.进入21世纪以来,多模态文本迅速进入人们的生活,也对儿童的语言学习产生了新的影响。众所周知,读写结合有助于儿童的语言能力发展,但学界鲜少关注儿童自主选择的阅读材料如何影响他们的写作表现。该研究采用混合研究方法,以英格兰北部地区两所小学的9至10岁儿童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儿童写作日志分析,发现儿童的写作在内容、文本类型和语言风格上都受到了阅读材料的影响。阅读量较大、阅读体裁接触广泛的儿童使用的写作方法更具灵活性和多样性,且他们具备更高的写作自我效能。此外,儿童同时以读者和写作者的双重身份与文本进行互动,此过程呈现复杂性、多维性的特征。另外,读写整体互动的特征也能有效提升儿童的语言能力发展。该研究结果强调了读写任务整合的重要性,为教师在整体语言教学观念下的儿童英语读写结合教学实践提供了启示。

Teng,M.F.,Wang,C.&Zhang,L.J.

2022.Assessingself-regulatorywritingstrategiesandtheirpredictiveeffectsonyoungEFLlearners’writingperformance[J].

AssessingWriting,(51):100573.在英语读写活动中,学生对于自我调控策略的正确运用可有效提高其读写水平。该文聚焦中学生在英语写作过程中的自我调控策略及其与写作成果间的关系,主要包含两项实证研究。第一项研究以669名高中生为研究对象,使用探索性和验证性因子分析验证了《英语写作自我调控策略问卷》的效度;第二项研究则以239名高中生为研究对象,探究了学生自我调控策略的个体差异及不同策略对写作成果的影响。两项研究结果表明,在英语写作过程中,高年级学生会更加频繁地使用自我调控策略,且女生使用的策略多于男生。此外,学生英语写作表现差异主要源于6项自我调控策略,包括写作规划(writingplanning)、目标导向的监控(goal-orientedmonitoring)、目标导向的评价(goal-orientedevaluation)、情感调控(emotionalcontrol)、记忆(memorization)以及元认知判断(metacognitivejudgement)。该研究呼吁更多一线高中英语教师关注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调控策略,从全人发展角度展开多样化的英语读写教学活动。

Malova,I.,Avalos,M.A.&Gort,M.

2022.Teachers’perceptionsofintegratedreading-writinginstructionforemergentbilinguals[J].

Reading&WritingQuarterly,1-25.

美国《州共同核心标准》等政策文件对学生的读写能力提出新要求,引发教师与研究者关注如何设计与开展有效的读写教学。该研究以5名小学四年级英语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课堂观察与教师访谈,探究了相关政策与外部测评对教师写作教学的影响。研究表明,外部标准化考试中的读写题型对教师的写作教学影响较大,教师对读写教学的评价褒贬不一。例如,5位教师均在课堂上为学生详尽讲授了如何以读促写,帮助学生明确了阅读与写作间的关联性,为提高写作能力厘清了思路。但也有教师表示自己的教学模式创新不足,读写结合的写作学习模式对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挑战较大,以论说文为体裁的读写题型容易让小学生失去兴趣。部分学生有限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背景知识等问题也影响了他们的写作学习动机与表现。该研究对反思标准化考试对读写结合教学的影响,以及教师在教学中应如何关照学困生具有一定的启示。

Zhu,X.,Li,G.Y.,Cheong,C.M.&

Wen,H.2021.EffectsofL1single-textandmultiple-textcomprehensiononL2integratedwriting[J].

AssessingWriting,(49):100546.综合写作是香港中学阶段的语言类必修课,要求学生具备信息整合和语言运用的能力。该研究以香港四所中学的322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综合写作任务和阅读理解测试,运用结构方程建模法,探究了学生的阅读理解(单一文本和多文本理解)与其综合写作(母语及英语)表现之间的关系。潜变量路径分析显示,学生的母语单文本理解能力直接影响其多文本理解;学生的中文阅读理解能力与其中英双语综合写作能力呈现正相关。同时,由母语转向英语综合写作的过程中,中文阅读能力起关键作用。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中文读写能力。该研究呼吁广大英语教师关注中学生阅读与写作过程中的跨语言衔接问题,提倡读写整合教学法,关注学生母语学习及其影响,加强跨学科教师合作,以帮助学生更快提升英语读写综合能力。王静文,应建芬.2021.我国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研究述评与启示[J].基础外语教育,(1):3-11.该篇文献综述以中国知网2012—2019年间国内有关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研究的期刊文章和硕博士论文为数据分析来源,从发展趋势、研究主题、研究方法三个方面整理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与成果。研究发现,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研究成果呈逐年上升趋势,第一阶段(2013—2015)为萌发阶段,而第二阶段(2016—2019)为暴涨阶段。其次,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研究主题日渐多元,但在高考“指挥棒”作用的影响下,研究焦点多集中于读后续写的教与学的研究,针对阅读文本选材、续写方式的研究较少。在研究方法方面,这些研究多采用混合研究和量化研究方法,质性实证研究方法有待加强。

王蔷.2021.连接拼读、阅读与写作教学——均衡的英语读写素养发展模式探析[J].英语学习,(6):27-35.该文探究了自然拼读与中小学生英语读写素养发展在元语言层面和语言学习层面的密切关联,指出了中小学教师在对以英语为外语的学生教授自然拼读法时存在的认知偏误,并认为中小学英语教师应从拼读、写作和阅读三个层面实现学生读写素养的均衡培养。该研究建议,为实现均衡的英语读写素养发展,就小学阶段而言,拼读、阅读和写作教学在整体课程设计中的比重应该为10%、60%和30%;中学阶段的课程比重为0%、60%和40%。其中,此模式下的拼读教学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音素意识、语音意识和拼读能力,帮助学生把握语言的音、形、义的关系。该研究启示,拼读教学应以意义探究为依托,与学生的英语读写素养发展形成有机关联,从而帮助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张春青,张君赞.2021.学习导向教材评价框架下的教材读写结合任务分析[J].英语学习,(5):48-53.教科书是我国中小学英语课堂中最为重要的教学材料来源,正确理解教材任务设计理念与使用方法对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2019年外研版高中《英语》必修第一册Unit4Developingideas板块的读写结合任务为例,从教材客观描述(教材编写视角)、任务主观分析(学生学习视角)和任务编写原则推断(教师使用视角)三个方面,详细分解了教材中读写结合任务所需的课堂实操步骤,揭示了教材本身蕴含的设计理念,为高中英语教师分析、使用教材,挖掘教学内容、方法与目标要素,培养高中生核心素养提供了直观的参考。中国英语阅读教育研究院.2021.中小学英语读写结合教学的现状及实施路径——《2021K-12英语阅读教育读写结合专题研究报告》节选[J].英语学习,(1):53-56.该文为《2021K-12英语阅读教育读写结合专题研究报告》的节选,分析了我国中小学英语读写结合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现状,指出了当下的阅读与写作教学在内容、目标、任务、评价等方面在课堂实践中开展不合理、应用不充分的问题。该文肯定了阅读与写作的互促作用以及读写结合对提升学生思维能力、语言学习效率的作用,并提出了尽早开展、显性教学和整体设计三项教学原则,建议中小学教师依照主题意义、根据学生的语言和认知水平分层次设计简单读写结合任务(如导学案、记笔记等)、中级读写结合活动(如KWL表格、思维导图、阅读圈等)和读写循环活动(如概要写作、读后续写等)。该文对中小学英语读写结合的教学现状及实施路径进行了相对系统、全面的梳理,能够为中小学英语教师理解、熟悉读写结合的内容、意义及操作流程提供较为直观的鸟瞰图。教学实践探索ChenHsieh,J.2021.DigitalstorytellingoutcomesandemotionalexperienceamongmiddleschoolEFLlearners:Robot-assistedversusPowerPoint-assistedmode[J].

TESOLQuarterly,55(3):994-1010.讲故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意识,帮助学生走出传统的语法、词汇单项训练困境。如今,依托于数字技术的故事讲述模式逐渐进入二语课堂,为学生创造了更多“做中学”的练习情境。该研究以中国台湾地区52名初三学生(大多处于A2水平)为研究对象,设置了机器人辅助“讲故事”小组(实验组)和PPT辅助“讲故事”小组(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种演讲模式对学生语言能力发展、情感体验的不同影响以及调查学生对数字化故事讲述实践的看法。调查结果显示,虽然两种故事讲述模式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故事讲述能力,但是机器人辅助模式的促学效果更好,且更容易引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与情绪。该文论及的数字化故事讲述任务,要求中学生在阅读理解已有绘本故事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创作与意义表达,也契合最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对学生语言能力发展这一核心素养的要求。另外,该文作者在对学生故事讲述能力进行前测、后测时,只关注了学生的口语表现力和故事的内容丰富度,未来研究还可加入对故事脚本写作的评价,实现中学生“读—写—说”能力的综合性发展。付绘,王晓静.2021.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英语单元读写教学改进策略[J].基础外语教育,(3):90-97.单元教学承载着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任务,借助完整、周期性的课程学习,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该文以“人与自然”主题下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选修六第四单元GlobalWarming这一单元的读写教学为例,从三个维度提出单元读写教学的改进策略,即单元读写目标的确定要从学生的意义建构、思维培养和语言发展三个层面制定,且目标的设计必须是部分的、具体的和可操作的;语言输入素材的选择要关注主题意义的内在逻辑、宏观结构以及修辞功能,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语篇典范和学习材料;语言内化与输出活动设计要遵循学以致用的原则,始于认知冲突,止于真实评价与交互,最终实现语言与思维的融通发展。葛巧霞.2021.读后续写的多元、多维、多样评价[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5):43-48.读后续写评价的过程和结果须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该研究以对某一次读后续写作品的评价为例,探讨了教师如何通过一稿多评帮助学生提升读后续写水平,真正实现以评促写。具体方法包括:(1)细化评分标准,明确提升方向;(2)注重评价主体多元化,突显学生主体地位;(3)注重评价内容全面性,力求观察角度多维化;(4)注重评价形式多样化,形成立体互动模式;(5)推进多种激励机制,发挥评价反拨作用。皇甫树青.2021.小学中年级英语写作教学的有效策略[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10):32-37.三、四年级小学生的英语写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其语言知识储备和表达能力较为薄弱,需要教师提供及时、合理的教学支架,从而促生小学生的英语综合产出。该研究以译林版《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8Dolls的一节复习写作课为例,从单元核心语言要点巩固、课外绘本资源的分析性使用、单元主题意义升华与写作内涵丰富、仿写支架探究与实践应用、学生自主评价反哺写作内容等方面为小学英语教师提供了一个清晰合理、操作性较强的“教—学—评”一体化写作教学参考。李福庆.2021.基于叙事模式的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策略[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1):15-21.叙事模式是分析叙事篇章结构的一种模式,强调叙事的过程通常遵循事件发生的实际顺序,不同的叙事节点对应着不同的叙事阶段。该文以叙事模式为理论基础,结合2020年浙江夏季高考读后续写试题,探究了叙事模式下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策略,包括:(1)解读故事概要信息,关注故事主要内容;(2)解读故事定位信息,关注故事发生场景;(3)解读故事的题眼,关注情节整体发展方向;(4)解读故事初始事件,关注对立或冲突;(5)解读故事进展情况,关注对立或冲突过程特征;(6)解读阅读材料末尾信息,关注情节发展最新状态;(7)建构续写部分第一段,关注高潮形成过程;(8)建构续写部分第二段,关注结局与回应。该文为高中英语教师的读写结合教学提供了新的分析模式和有效策略。潘正凯.2021.读后阶段写作活动设计的原则与策略研究[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5):38-42.写作是阅读教学读后活动的常用形式。读后写作活动既要考虑写作任务设计的一般性要求,也要确保其与前期阅读活动形成密切关联。该研究对比分析了一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中的两个读后写作案例,提出了读后阶段写作活动设计的原则与策略。任务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1)创设适切的写作任务情境;(2)建立写作与阅读的协同。具体策略方面,教师可以基于课文语境或师生生活事件,建构适切的写作情境以驱动学生积极表达;通过明确写作要求、建构示范文本等策略,有效引导学生在写作活动中运用所读,拓展认识,建构新知。孙旭.2021.提升协同效应的读后续写教学探究[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10):6-10.读后续写活动有助于强化学习者、阅读材料与写作文本间的三角协同发展,可有效促学、促写。该研究基于一个高三年级学生的读后续写试题课堂教学案例,从主题意义、篇章大意、行文逻辑、语言表达和评价润色等方面入手,向读者展示了教师引导学生搭建故事材料与续写文本间主题、内容和语言协同效应的具体步骤和方法,为中学教师在课堂中开展读后续写教学、提升学生续作水平提供了有效指导。王彦鹏.2021.语篇分析视域下的英语概要写作教学实践探索[J].基础外语教育,(2):59-64.作为一种读写结合式的复合型写作任务,概要写作综合考查了学生的阅读、理解、判断、概括、表达和逻辑思维水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与综合运用能力,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该文通过语篇分析理论视角,以译林版《牛津高中英语》中的课文为例,从分析语篇体裁、语篇结构、语篇主旨、语篇衔接与连贯等方面讨论了如何在以概要写作为输出导向的读写结合课上为学生搭建写作支架,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概要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吴敏敏.2021.读写结合视角下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实践探究[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5):27-31.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构思写作框架,把握写作逻辑,丰富写作内容,锤炼语言表达,提升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该研究以译林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Task板块的写作教学为例进行实践探索,从读写结合视角提出了提升写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包括:(1)导入范文主题,激发学习兴趣;(2)设置阅读任务,训练写作技巧;(3)聚焦读写关联,设计写作任务;(4)构建多元评价,优化写作技能。该研究为初中英语教师落实核心素养理念,提升学生读写水平和语言运用能力提供了有效指导。

颜奇.2021.基于原版小说Charlotte’sWeb阅读促写的方法研究[J].基础外语教育,(3):40-46.读后续写这一题型注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语言输出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研究发现,学生读后续写主要存在情节衔接不流畅、词汇使用不当和语法使用错误等问题。据此,作者以所在学校高一年级开展的原版小说《夏洛的网》(Charlotte’sWeb)阅读教学为例,从阅读的趣味性和关联性、故事发展的主要冲突和逻辑,以及创新思维的培养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对读后续写教学材料的分析以及教学要点的把握,并介绍了改编写作、书评写作、仿写等多种促写形式,全面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袁丹纯.2022.基于思维品质培养的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研究[J].基础外语教育,(1):52-61.新课标强调思维品质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而读后续写作为考查思维能力的题型,是外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但作者发现,学生续作中普遍存在着“情节不连贯、语言不统一和主题不聚焦”的问题,反映了当前写作教学“思辨缺席”的情况。对此,该文以《麦琪的礼物》(TheGiftoftheMagi)读后续写教学设计为例,展示了教师如何搭建情节、语言与主题的脚手架,加强读写的互动与协同,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