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国际金融机构及协调(PPT)_第1页
第9章国际金融机构及协调(PPT)_第2页
第9章国际金融机构及协调(PPT)_第3页
第9章国际金融机构及协调(PPT)_第4页
第9章国际金融机构及协调(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章

国际金融机构(jīnrónɡjīɡòu)及协调

第一页,共七十二页。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集团、国际清算银行、半区域性和区域性国际金融机构等有一个根本的了解;掌握国际金融协调的含义、内容与形式;深刻理解国际金融协调的两个突出成果?巴塞尔协议(xiéyì)?和?全球金融效劳贸易协议(xiéyì)?的内容与意义。学习(xuéxí)要求第二页,共七十二页。第一节全球性国际金融机构第二节区域性国际金融机构第三节国际金融(ɡuójìjīnrónɡ)协调第四节?巴塞尔协议(xiéyì)?与?全球金融效劳贸易协议?第三页,共七十二页。第一节全球性国际(guójì)金融机构

国际金融机构指从事国际金融管理以及国际金融活动的超国家性质的组织机构。可以(kěyǐ)分为:①全球性国际金融机构;②半区域性国际金融机构;③区域性国际金融机构。

第四页,共七十二页。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MonetaryFunds,IMF〕1944年7月,44个国家在美国(měiɡuó)新罕布什尔洲的布雷顿森林〔BrettonWoods〕召开了联合国货币与金融会议,决定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MonetaryFund,IMF〕与国际复兴开发银行。1946年3月IMF正式成立。最初,IMF仅有29个成员国,此后数量逐年增加,截止2005年4月,成员国到达184个。我国是国际货币IMF的创始国之一,并于1980年4月18日正式恢复了在IMF的合法席位。第五页,共七十二页。〔一〕宗旨及职能1.宗旨:①

通过设置常设机构就国际(guójì)货币问题进行磋商与协作,从而促进国际(guójì)货币领域的合作;②

促进国际贸易的扩大和平衡开展,从而有助于提高和保持高水平的就业和实际收入,并增强各成员国生产性资源的开发,并以此作为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③促进汇率的稳定,保持成员国之间有秩序的汇率安排,防止竞争性通货贬值;④协助在成员国之间建立经常性交易的多边支付体系,取消阻碍国际贸易开展的外汇限制;第六页,共七十二页。⑤

在具有充分保障的前提下,向成员国提供暂时性普通资金以增强其信心,使其能有时机在无需采取有损本国和国际经济繁荣的措施的情况下,纠正国际收支失衡;⑥

缩短成员国国际收支失衡的时间,减轻(jiǎnqīng)失衡的程度。2.主要职能:

为成员国提供国际货币合作与协商的场所;②

实施汇率监督;③

提供资金融通;④

促进国际贸易的开展;⑤催促执行IMF条款。第七页,共七十二页。〔二〕组织机构IMF的组织机构由理事会、执行董事会、总裁和假设干业务职能机构组成。1.理事会(BoardofGovernors):IMF的最高权力机构,主要职能是接纳新成员、决定或调整成员国的份额、分配特别(tèbié)提款权以及处理国际货币制度的重大问题。2.执行董事会(BoardofExecutiveDirectors):理事会下面的常设机构,它负责处理IMF的日常事务。第八页,共七十二页。3.总裁〔ManagingDirector〕:由执行董事会选举产生,兼任执行董事会主席,总管IMF的业务工作,是IMF的最高行政领导人。任期五年。4.开展委员会〔DevelopCommittee〕:是“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理事会关于实际资源向开展中国家转移(zhuǎnyí)的联合部长级委员会〞的简称。致力于开展政策及开展中国家关注的其他问题的磋商讨论。第九页,共七十二页。〔三〕资金来源1.份额〔Quota〕

IMF的资金主要来自成员国缴纳的份额。份额在性质上类似于股份公司的股东缴纳的股本金,凡参加IMF的成员国都必须认缴一定的份额,份额一旦认缴,就成为IMF的资产〔资本〕。缴纳方法:25%最初以黄金缴纳,1978年4月1日“牙买加协议〞生效之后,改用可兑换货币或SDR缴纳;75%以本国货币缴纳,或以成员国凭券支付的、无息的国家短期有价证券。2.借款:IMF有两个借款安排(ānpái):借款总安排(ānpái)和新借款安排(ānpái)。3.信托基金〔TrustFund〕第十页,共七十二页。〔四〕业务活动1.政策建议和全球监督IMF以三种方式实施监督:①国别监督②区域性监督③全球监督2.资金融通(rónɡtōnɡ)IMF最主要的业务活动是向成员国提供资金融通,以协助成员国改善国际收支状况。第十一页,共七十二页。IMF设有多种类型的贷款:〔1〕普通贷款〔NormalCreditTranches〕,又称根本信用贷款〔BasicCreditFacility〕:是IMF最根本的贷款形式,主要用于弥补成员国国际收支逆差的短期资金需要,期限为3~5年,贷款额度最高为成员国缴纳份额的125%。IMF将普通贷款又分为储藏局部贷款〔ReserveTranche〕和信用局部贷款〔CreditTranche〕。〔2〕补偿与应急贷款(Compensatory&ContingentFinancingFacility,CCFF),其前身为1963年2月设立(shèlì)的出口波动补偿贷款〔CompensatoryFinancingFacility,CFF或CompensatoryFinancingofExportFluctuating〕。第十二页,共七十二页。〔3〕缓冲库存贷款〔BufferStockFinancingFacility,BSFF〕〔4〕扩展贷款或中期贷款〔ExtendedFinancingFacility,EFF〕〔5〕补充贷款〔SupplementaryFinancingFacility,SFF〕。〔6〕信托(xìntuō)基金贷款〔TrustFundFacility〕〔7〕临时性信用贷款〔TemporaryCreditFacility,TCF〕〔8〕结构调整贷款〔StructuralAdjustmentFacility,SAF〕3.技术援助和培训第十三页,共七十二页。二、世界银行集团世界银行集团(WorldBankGroup)由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国际开发协会、国际金融公司、解决投资争端国际中心和多边投资担保机构等5个机构组成。〔一〕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InternationalBankforReconstructionandDevelopment,IBRD〕,简称(jiǎnchēng)世界银行,1945年12月27日正式成立。总部设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我国是创始成员国之一,于1980年5月15日恢复在世界银行的合法席位。第十四页,共七十二页。1.宗旨①

对用于生产性目的的投资提供便利,以协助成员国的复兴与开发;②

以担保或参加私人贷款(dàikuǎn)和私人投资的方式,促进私人的对外投资;③

用鼓励国际投资以开发成员国生产资源的方式,促进国际贸易的长期均衡开展,并维持国际收支平衡;④

与其它方面的国际贷款配合提供贷款担保。第十五页,共七十二页。2.组织机构与IMF类似,由理事会、执行理事会和行长、副行长等组成。〔1〕理事会〔BoardofGovernors〕:是世界银行的最高权力机构,主要职责是:批准接纳新成员、决定普遍地增加或者调整成员国应缴股本、决定银行净收入的分配及其它重大问题。〔2〕执行董事会〔BoardofExecutiveDirectors〕:是世界银行负责日常事务的机构,行使由理事会授予的职权。〔3〕行长〔President〕:是世界银行的最高行政长官,由执行董事会选举产生,负责领导世界银行的日常工作及任免(rènmiǎn)世界银行的高级职员和工作人员。任期5年,可以连任。第十六页,共七十二页。各成员国的投票权是根据持有股份决定的,每个成员国都享有根本投票权250票,此外,每认缴股金10万美元增加1票。一般情况下,成员国认缴股份的多少是根据该国的经济和财政力量并参照其在IMF认缴份额的多少来决定的。目前,美国持有的份额最多,占总股份的17%,因此享有最大的表决权。西方七国〔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法国、意大利、日本〕拥有世界银行总股份的45%,因此在重大(zhòngdà)国际经济事务及贷款业务中拥有很大的决定权。第十七页,共七十二页。3.资金来源〔1〕成员国缴纳的股金。〔2〕向国际金融市场借款。〔3〕债权转让。〔4〕利润收入。4.贷款业务〔1〕贷款的条件(tiáojiàn):世界银行的贷款条件(tiáojiàn)是相当严格的。〔2〕贷款的特点:①贷款的重点是各种根底设施②贷款期限长、利率低。③贷款程序严密。④贷款数额不受借款国股份数额的限制。第十八页,共七十二页。〔3〕贷款的种类:①工程贷款〔ProjectLoan〕,又称为投资工程贷款,是世界银行最主要的贷款,用于资助成员国的具体开展工程。②非工程贷款〔Non-projectLoan〕。由世界银行为支持成员国进口物资、设备所需外汇提供的贷款,或是(huòshì)为支持成员国实现一定的方案所提供的贷款。如1980年设立的结构调整贷款。第十九页,共七十二页。③联合贷款(Co-financing)。世界银行与借款国以外的其它(qítā)贷款者联合起来,为世界银行贷款资助的某一工程共同筹资和提供贷款。④“第三窗口〞贷款〔TheThirdWindowFacility〕,亦称中间性贷款(IntermediateFinancingFacility)。是指世界银行和国际开发协会提供的两项贷款〔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一般性贷款和国际开发协会的优惠贷款〕之外的一种贷款。第二十页,共七十二页。〔二〕国际开发协会国际开发协会(InternationalDevelopmentAssociation,IDA)是一个专门从事对欠兴旺国家提供无息长期贷款的国际性金融组织。于1960年9月正式成立(chénglì),总部设在美国华盛顿。宗旨是向欠兴旺地区的协会成员国发放比一般贷款条件更优惠的贷款,以此作为世界银行贷款的补充,从而促进世界银行目标的实现。第二十一页,共七十二页。1.组织机构IDA的组织机构及其管理方式与世界银行相同。IDA与世界银行实际上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2.资金来源〔1〕成员国认缴的股本(gǔběn)。〔2〕各国提供的补充资金。〔3〕世界银行的业务净收入。〔4〕国际开发协会本身的业务经营净收入。第二十二页,共七十二页。3.信贷业务国际开发协会的贷款只提供给低收入国家。IDA的贷款称为信贷,以区别于世界银行的贷款,其最大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优惠性。IDA对开展中国家提供的是长期无息(wúxī)的优惠贷款,统称为“软贷款〞〔世界银行的贷款称为“硬贷款〞〕,主要用于开展农业、工业、运输和电力、电讯、城市供水、以及文教卫生和方案生育等,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IDA发放的最大信贷是用于农业和农村开展。第二十三页,共七十二页。〔三〕国际金融公司1956年7月国际金融公司〔InternationalFinanceCorporation,IFC〕正式成立。宗旨:对开展中国家成员国私人企业的新建、改建和扩建提供贷款资金和技术援助,促进开展中国家中私营经济(sīyínɡjīnɡjì)的增长和国内资本市场的开展。1.组织机构最高权力机构是理事会,日常业务的组织机构是董事会,由总经理、假设干副总经理和工作人员组成的办事机构负责处理公司的日常业务。公司的正副理事、正副董事也就是世界银行的正副理事和正副执行董事。公司的总经理由世界银行行长兼任。第二十四页,共七十二页。2.

资金来源①成员国认缴的股本(gǔběn)。②从世界银行借入资金和通过发行债券从国际金融市场筹资。③公司历年累积的利润收入。

3.业务活动特点:①主要向成员国的私人公司提供贷款或直接投资于私人企业。②常常与私人商业银行等联合贷款。③一般只对中小型私人企业提供贷款。④往往采取贷款与资本投资相结合的方式,但公司并不参与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⑤贷款具有较大灵活性。

第二十五页,共七十二页。IFC的贷款期限一般为7~15年,还款须用原借入时的货币,贷款的利息率不统一,视投资对象的风险和预期收益而定,但一般高于世界银行的贷款利率,对于(duìyú)未提取的贷款资金,公司收取1%的承担费。IFC在进行投资时,还向工程主办企业提供必要的技术援助,向成员国政府提供政策咨询效劳,以协助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从而到达促进私人资本投资的目的。第二十六页,共七十二页。〔四〕解决投资争端国际中心解决投资争端国际中心(InternationalCentreforSettlementofInvestmentDisputes,ICSID)成立于1966年,是世界银行为成员国政府与外国投资者在投资、结算等方面(fāngmiàn)发生的纠纷提供仲裁和调解的机构。ICSID作为一个国际性的常设机构,设有一个行政理事会和一个秘书处,并分别设立一个调停人小组和一个仲裁人小组。第二十七页,共七十二页。(五)多边投资担保(dānbǎo)机构多边投资担保机构〔MultilateralInvestmentGuaranteeAgency,MIGA〕成立于1988年,是世界银行集团中最新成立的一个机构。宗旨:鼓励生产性的外国直接投资向开展中国家的流动以及资本在开展中国家之间的流动,从而促进开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并以此补充世界银行、国际开发协会的业务活动。第二十八页,共七十二页。

1.

组织机构

MIGA设理事会、董事会、总裁。机构的一切权力归理事会,理事会由成员国按其自行(zìxíng)确定的方式指派理事和副理事各一名组成。董事会负责机构的一般业务,董事人数可由理事会根据成员国的变动进行调整,但不应少于12人,世界银行行长兼任董事会主席,总裁在董事会的监督下处理机构的日常事务。第二十九页,共七十二页。2.

业务(1)担保业务。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对以下四类非商业性风险提供担保:①货币转移险。②征用险。③违约险。④战争和内乱险。另外,MIGA公约规定,应东道国和投资者的申请,该机构董事会经特别多数票通过,可将公约的担保范围扩大到上述四项风险以外的政治风险。MIGA提供的保险合同期限通常为15年,在特殊情况下为20年,保险费的收取依照工程的类型(lèixíng)和所需保险的类型(lèixíng)而定,每项保险的年保险费通常在承保额的0.5~1.25%范围内,最高保险限额为5000万美元。(2)中介和咨询业务。第三十页,共七十二页。三、国际清算银行国际清算银行(BankforInternationalSettlement,BIS),是指在1930年5月,由英、法、德、意、比、日等国的中央银行与美国的三家大商业银行〔摩根银行、纽约花旗银行和芝加哥花旗银行〕组成的集团联合组建成立的国际组织。是世界上最早成立的国际金融机构,总部(zǒnɡbù)设在瑞士的巴塞尔。组建时只有7个成员国。截止到2005年4月,BIS共有55个成员国。第三十一页,共七十二页。〔一〕组织机构(jīgòu)由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管理当局三局部组成。股东大会是其最高权力机构,董事会是国际清算银行的实际领导机构,董事长兼行长由选举产生。董事会下设经理部,经理部下设四个业务机构:银行账号部、货币经济部、秘书处和法律处。〔二〕资金来源①成员国缴纳的股金。②借款。③存款。第三十二页,共七十二页。〔三〕业务①处理国际清算事务。②为各国中央银行提供效劳。③定期举办中央银行行长会议。④进行国际货币与金融问题(wèntí)的研究。第三十三页,共七十二页。第二节区域性国际金融机构一、亚洲开发银行亚洲开发银行〔AsianDevelopmentBank,ASDB〕,简称亚行,是一个类似于世界银行,但只面向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国际金融机构。1966年正式成立,总部(zǒnɡbù)设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我国于1983年2月正式申请参加亚洲开发银行。1986年3月10日,亚行正式宣布中国为亚行成员。第三十四页,共七十二页。〔一〕亚行的宗旨①向其成员国或地区成员提供贷款、进行证券投资(tóuzī),以促进其经济和社会开展;②帮助协调成员国在经济、贸易和开展方面的开展政策和方案;③促进以开展为目的的公共和私人投资;④为成员国开展工程和规划提供技术援助和地区咨询;⑤同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进行合作,以促进亚太地区的经济开展。此外,亚行在其中期战略框架中还确定了五个战略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减少贫困、提高妇女地位、开发人力资源、促进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有效管理。第三十五页,共七十二页。〔二〕亚行的组织(zǔzhī)机构亚行的组织机构由理事会、董事会和亚行总部组成。理事会是亚行的最高权力机构。理事会下设董事会负责亚行的日常运作,行使亚行章程和亚行理事会所授予的权力。理事会选举出的亚行行长是亚行的最高行政负责人,在董事会指导下处理亚行的日常业务并负责亚行官员和工作人员的任免。第三十六页,共七十二页。〔三〕亚行的资金来源1.普通资金①股本(gǔběn)。②普通储藏金与特别储藏金。③借款。2.特别基金①亚洲开发基金〔AsianDevelopmentFund〕②技术援助特别基金③日本特别基金协议,该基金以赠款的形式对成员的公、私营部门进行技术援助或支持私营部门的开发工程。第三十七页,共七十二页。〔四〕亚行的业务活动1.贷款业务按贷款条件划分,亚行的贷款可分为硬贷款、软贷款和赠款三类。亚行的贷款方式与世界银行相似(xiānɡsì),主要有工程贷款、规划贷款、部门贷款、开发金融机构贷款、综合工程贷款等。2.技术援助第三十八页,共七十二页。二、非洲开发银行非洲开发银行(AfricanDevelopmentBank,ADB),简称非行,是非洲国家在联合国帮助下成立的政府间国际金融组织,它成立于1964年9月,1966年7月正式开业,总部设在科特迪瓦首都阿比让。非行创立时只有23个成员国,目前除南非以外,非洲国家全部参加了该行。宗旨:向非洲成员国提供贷款和投资,或给予技术援助,以充分利用本大陆(dàlù)的人力和资源,促进各国经济的协调开展和社会进步,尽快改变非洲贫穷落后的面貌。第三十九页,共七十二页。〔一〕非行的组织机构与亚洲开发银行类似,非行也是股份制的金融机构。非洲开发银行的最高决策与权力机构是理事会。理事会选举出董事会负责非行的日常经营活动。董事会选举非行的行长非行的日常业务工作。为广泛发动和利用资金,解决贷款资金的来源,非行先后建立了以下四个机构:1.非洲(fēizhōu)投资开发国际金融公司。2.非洲开发基金。3.尼日利亚信托基金。4.非洲再保险公司。〔二〕非行的业务活动非行经营的业务分普通贷款业务和特别贷款业务。第四十页,共七十二页。三、欧洲投资银行欧洲投资银行〔EuropeaninvestmentBank,EIB〕于1958年1月成立,总部设在卢森堡。宗旨:利用国际资本市场和共同体内部(nèibù)资金,促进共同体的平衡和稳定开展。欧洲投资银行是股份制的企业性金融机构。其最高权力机构是由各成员国财政部长组成的董事会。理事会负责主要业务的决策工作,如批准贷款、确定利率等;管理委员会负责日常业务的管理。第四十一页,共七十二页。四、泛美开发银行泛美开发银行〔Inter-AmericanDevelopmentBank,IDB〕是拉美国家和一些西方国家合办的国际金融机构,1959年12月成立,1960年10月正式开业,行址设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宗旨:组织吸收拉丁美洲内外(nèiwài)的资金,通过为拉美成员国经济和社会开展工程提供贷款或为它们的贷款提供担保以及提供技术援助的方式,促进拉丁美洲各成员自身的和共同的经济与社会开展。第四十二页,共七十二页。〔一〕组织机构泛美开发银行的最高权力机构是董事会,董事会讨论决定银行的重大方针政策问题。董事会下设执行理事会,负责银行的日常业务工作。董事会选出行长1名,行长兼任(jiānrèn)执行理事会主席,在董事会指导下处理日常业务并主持理事会会议。〔二〕IDB的资金来源泛美开发银行法定资本金分为普通资本和特种业务基金两种。以后随着资本金的增加,资本金又划分为普通资本、区际资本和特种业务基金。除了资本金以外,IDB还通过发行债券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筹借资金。第四十三页,共七十二页。〔三〕IDB的业务活动泛美开发银行的主要业务活动是提供(tígōng)贷款。该行的贷款可分为普通业务贷款和特种业务基金贷款。除贷款之外,银行还向成员国提供技术合作援助。第四十四页,共七十二页。第三节国际金融(ɡuójìjīnrónɡ)协调一、

国际金融协调及其理论根底〔一〕国际金融协调的根本含义国际金融协调(InternationalFinanceCoordination&Cooperation)是指世界各国政府和有关国际金融机构为促进国际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的稳定与开展,在国际磋商和国际协议的根底上,在国内政策方面相互(xiānghù)进行的配合,或对国际金融活动进行的联合行动。

第四十五页,共七十二页。狭义:国际金融协调与合作是指各国在制订国内金融政策的过程中,通过各国的磋商等方式(fāngshì)对某些金融政策进行共同的设置。广义:但凡在国际范围内能够对各国国内金融政策产生一定程度制约的行为均可视为国际金融协调与合作。第四十六页,共七十二页。

主体:是各国政府和主要的国际金融组织目的:保持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与开展,维护各国的经济利益。国际金融协调的对象是国际金融活动特征:各国保持一致的立场或采取联合的行动,协调成败的关键是各国能在多大程度上对国内的金融政策做出牺牲(xīshēng),以及政府愿意动用多少国内资源进行干预第四十七页,共七十二页。〔二〕国际金融协调的理论根底1.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一般性理论〔1〕经济政策的溢出入效应〔2〕结构性相互依存性理论2.

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主要方式〔1〕规那么性协调〔Rule-basedCoordination〕,是指通过制定明确的规那么(包括(bāokuò)原那么、协定、条款及其他指导性条文等)来指导各国采取政策措施从而到达国际间协调的一种协调方式。第四十八页,共七十二页。优点:①规那么清晰、明了,有利于协调各方理解、参考与执行;②在较长时期内可保证政策协调的连续与稳定进行;③这些规那么一般都是通过全球性金融组织或其成员共同制定的,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可信性,受到更多的重视;④主要(zhǔyào)协调方还可参与制定这些规那么,在此过程中可以反映本国的情况,表达本国在金融监管协调上的思想、理念和价值观。第四十九页,共七十二页。〔2〕相机性协调〔Discretion-basedCoordination〕,是指有关协调主体根据世界经济变化趋势和各国经济开展的具体情况,并不明文规定各国应采取何种协调措施的规那么,而是通过某种方式(如召开会议、主持论坛等)协商确定(quèdìng)针对某一特定情况各国应采用的政策组合和共同行动措施。第五十页,共七十二页。优点:①灵活性。②时效性强。③针对性更强。缺点:①协调(xiétiáo)本钱较高。②可信性相对较弱。③该协调对各国政府的制约效力相对有限,容易产生竞相违约及搭便车现象,缺乏可持续性第五十一页,共七十二页。二、国际金融(ɡuójìjīnrónɡ)协调的内容与形式〔一〕国际金融协调的内容1.国际货币体系本身的国际协调。2.国际收支失衡的国际协调。3.汇率的国际协调。〔二〕国际金融协调的形式主要从地域范围和参加国的构成情况来看,有全球性国际金融协调、区域性金融协调、国家间的双边与多边协调等三种形式。第五十二页,共七十二页。1.全球性国际金融协调是世界各国通过签订国际协议、成立有关国际金融组织、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国际经济交往的国际金融体系等方式来解决那些仅靠少数几个国家或个别地区无法解决的国际金融问题的一种国际金融协调方式。2.区域性国际金融协调是一个地区内的有关国家在货币金融领域内所实行的协调。3.国家间双边或多边(duōbiān)国际金融协调主要包括两大类:兴旺国家间的金融协调:主要表达在完善制度、政策协调与信息交换等三个方面。开展中国家间的金融协调:主要是通过建立合作银行、设立开展基金、创立汇兑机制、协调财政货币政策来实现。第五十三页,共七十二页。三、国际金融协调的实践(shíjiàn)〔一〕第一阶段:1974~1978年〔二〕第二阶段:1980~1985年〔三〕第三阶段:1985~1996年〔四〕第四阶段:1997年以后第五十四页,共七十二页。

第四节?巴塞尔协议?与?全球(quánqiú)金融效劳贸易协议?

一、?巴塞尔协议?〔一〕巴塞尔委员会的成立1975年2月,经英格兰银行总裁查理森提议,在国际清算银行〔BIS〕主持下成立了监督银行国际活动(huódòng)的协调机构—“国际清算银行关于银行管理和监督活动(huódòng)常设委员会〔TheBaselCommitteeonBankingRegulationandSupervisionPractices〕〞,即巴塞尔委员会〔TheBaselCommittee〕,负责对国际银行的监管。第五十五页,共七十二页。巴塞尔委员会由十二国金融当局的银行监督官组成,它是一个常设机构,每年召开三次例会,讨论有关银行国际监督的事宜。宗旨:使国际银行机构受到充分(chōngfèn)的监督,其成员相互合作以便协调对国际银行制度的监督,并担任制定适应各自国内监督制度的方案,以便有效地应付银行业务的变化。第五十六页,共七十二页。〔二〕?巴塞尔协议?1.?巴塞尔协议?的产生与演变1975年,巴塞尔委员会成立不久,第一个?巴塞尔协议?,即?对银行的外国机构的监管?出台。该协议极为简单,核心内容就是针对国际性银行监管主体缺位的问题,突出强调了两点:①任何银行的国外机构都不能逃避监管,母国和东道国应共同承担监督的职责。②东道国为主监督外国分行的流动性和外国子银行的清偿能力(nénglì),总行为主监督其在外国分行的清偿能力(nénglì),外国子银行的流动性主要向东道国负责。第五十七页,共七十二页。第一个?巴塞尔协议?存在严重缺乏,如合作范围过于狭窄、各国监督仍缺乏有效的协调统一等等。针对前者暴露出的问题,1983年5月,第二个?巴塞尔协议?,即修改后的巴塞尔协议—?对银行国外机构监督的原那么?推出。第二个?巴塞尔协议?根本上是前一个协议的具体化和明细化,两个巴塞尔协议因此也就沒有实质性差异。巴塞尔协议的实质性进步表达在1988年7月通过的?关于统一国际资本(zīběn)衡量和资本(zīběn)标准的协议?(ProposalforInternationalConvergenceofCapitalMeasurementandCapitalStandards),也就是第三个?巴塞尔协议?。?巴塞尔协议?是国际银行业统一监管的一个划时代文件,该协议对银行的资本(zīběn)比率、资本(zīběn)结构、各类资产的风险权数等都作了统一规定。第五十八页,共七十二页。主要目的:①通过制定银行的资本与风险资产的比率,规定出计算方法和标准,以保障国际(guójì)银行体系健康而稳定地运行;②通过制定统一的标准,以消除国际金融市场上各国银行之间的不平等竞争。第五十九页,共七十二页。2.?巴塞尔协议?的主要内容?巴塞尔协议?的主要有四局部内容:即资本的组成、风险权重的计算标准、资本充足率规定、过渡期与实施安排。〔1〕资本的组成。?巴塞尔协议?把资本分为两级,即核心资本与附属(fùshǔ)资本。核心资本作为资本根底的第一级,是银行资本中的最重要组成局部。它包括股本和公开储藏,核心资本占银行资本的比例至少要占银行资本根底的50%。附属资本作为资本根底的第二级,包括非公开储藏、重估储藏、一般储藏金或普通呆帐准备金、长期次级债务和带有债务性质的资本工具,其总额不得超过核心资本总额的100%。第六十页,共七十二页。〔2〕风险权重的计算标准。银行的管理层需要防范各种不同的风险,对大多数银行来说最主要的风险是信贷风险。根据资产类别、性质以及债务主体的不同,?巴塞尔协议?将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表内和表外工程划分为0%、20%、50%和100%四个风险档次(dànɡcì)。风险越大,加权数就越高。〔3〕资本充足率规定。为长期保证国际银行拥有一个统一稳健的资本比率,巴塞尔委员会要求,从文件公布之日起,银行要逐步建立起所需的资本根底,到1992年年底,银行的资本对加权风险资产的比例应到达8%,其中核心资本对风险资产的比重不低于4%〔该比率称为资本充足率〕。第六十一页,共七十二页。〔4〕过渡期与实施安排。为了保证顺利、平稳地过渡到新的监管体系,巴塞尔委员会同意设置一个过渡期,让各银行调整和建立所需的资本根底。?巴塞尔协议?规定,从1987年底到1992年为过渡期,1992年底必须(bìxū)到达8%的资本对风险加权资产的比率目标。第六十二页,共七十二页。3.?巴塞尔协议?的缺陷及其完善〔1〕容易导致银行过分(guò〃fèn)强调资本充足的倾向,从而相应无视银行业的盈利性及其他风险,这样,即使银行符合资本充足性的要求,也可能因为其他风险而陷人经营困境。〔2〕从具体的风险资产的计算看,?巴塞尔协议?没有考虑同类资产不同信用等级的差异,从而不能十分准确地反映银行资产面临的真实的风险状况。〔3〕对于国家信用的风险权重的处理比较简单化。〔4〕仅仅注意到信用风险,而没有考虑到在银行经营中影响越来越大的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等。〔5〕?巴塞尔协议?难以有效约束日益增长的国际银行界的资本套利现象。第六十三页,共七十二页。正是由于?巴塞尔协议?在实际应用中日益显现出来的局限性,巴塞尔委员会在1996年年初推出了?〈巴塞尔资本充足协议〉的补充协议?,在1997年4月提出了?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那么?,并于同年9月下旬在香港举行的IMF和世界银行的年会上正式(zhèngshì)通过,要求世界各国金融监管当局在1998年10月之前进行认可。巴塞尔委员会将与其它有关组织一起,催促各国加快实施银行业有效监管核心原那么的进程。第六十四页,共七十二页。〔三〕?巴塞尔核心原那么??银行有效监管核心原那么?包括25条原那么,主要从有效银行监管的先决条件、发照和审批等五个方面提出了根本要求。1.有效银行监管的先决条件2.发照程序和对机构变化的审批3.持续银行监管手段4.监管者的正式(zhèngshì)权力5.

跨国银行的监管第六十五页,共七十二页。〔四〕?巴塞尔新资本协议?1988年?巴塞尔协议?发布以后,全球银行业经历了重大的变化,促使巴塞尔委员会着手对其进行全面的调整与修订。2001年1月16日,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经过长期研究和探讨,发布了新资本协议草案第二稿,在全球范围内征求意见。2001年6月25日,巴塞尔委员会发表了经过两度修正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