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主流学派学说_第1页
非主流学派学说_第2页
非主流学派学说_第3页
非主流学派学说_第4页
非主流学派学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献给强大的经本班第十五章德国历史学派和美国制度学派的经济学说第一节历史学派概述产生的时代和条件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步晚阶级斗争尖锐化国家四分五裂,关卡林立英国廉价商品致命地摧残着德国的民族工业促进德国统一和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成了当时德国民族的历史性课题和决定德国经济学性质和特征的背景。兴起出现了以李斯特为先驱的德国历史学派,开创了德国经济学中“反古典”的传统,强调了政治经济学的民族性:--以研究各国特定经济问题为对象的国民经济学来代替古典的政治经济学,以国家主义反对世界主义;--以历史归纳法反对抽象演绎法,以历史反对理论否认经济规律的存在;--以生产力的培植反对交换价值的追求;--以国家干预经济反对自由放任。发展历史学派分为旧历史学派和新历史学派两个阶段。--初创时期,以李斯特为主要代表--旧历史学派时期,以罗雪尔为创始人--新历史学派时期,以施穆勒为创始人--历史学派的变种,以凡勃伦为创始人的美国制度学派第二节李斯特的经济学说李斯特,F.GeorgFriedrichList(1789~1846)德国国民经济学的创始人,历史学派的先驱,德国保护关税政策的首倡者。主要著作:《美国政治经济学大纲》(1827年)《政治经济学的自然体系》(1837)《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1841)李斯特的经济学说和政策主张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一书。其核心理论是生产力理论,政策核心是实行保护关税,反对自由贸易;方法论立场是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一、自由贸易与保护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原始未开化时期一畜牧时期一农业时期一农工业时期一农工商业时期。自由贸易的条件:只有在具有大体相等的工业发展水平的国家实行自由贸易,才是对双方有利。而当时德国工业的落后,决定了德国必须实行工业保护关税政策,首先使德国实现工业化,然后才能在国际贸易中实现自由竞争。保护关税的核心政策主张:实行有限制的保护关税制度。强调经济发展的民族特点,主张用“国家经济学”来代替古典学派的“世界主义经济学”。“国民经济学”:就是研究一定国家经济发展具体特点、道路和条件的科学。李斯特依据生产力发展水平,即农、工、商业的发展程度,实际上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程度,来划分经济发展阶段,并强调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应当根据各自的特点,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政策,而不能照抄照搬别国的经验与做法,普及了经济增长阶段性的观点,这是值得发展中国家重视的有价值的思想。二、关税保护与生产力理论指责古典学派忽视了生产力,把财富本身(交换价值)与财富的原因(生产力)混为一谈。强调财富生产力的重要性,主张国民经济学应以生产力为研究对象。提出生产力概念:生产力不仅是物质财富的积累,也是精神财富的积累。他认为精神劳动也是生产性劳动,其生产性比体力劳动还要高。生产力增进的途径:分工精神工作和物质工作分工——国家最重要的分工农业与工业分工——物质生产中最重要的分工强调各地区和各行业之间的分工国家分工重于国际分工评价:李斯特特别强调生产力的发展、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论述了经济发展阶段与所应采取的经济政策的关系、自由贸易与保护关税的关系,主张在当时的德国实行保护发展政策;提出了发展生产力的一系列措施,特别重视格局本国的特点和具体情况,来发展自己国家的民族经济,等等。这些都是李斯特对发展经济学的贡献,也是我们应当加以研究和借鉴的。第三节旧历史学派罗雪尔的经济学说W.WilhelmGeorgFriedrichRoscher1817〜1894德国旧历史学派创始人生平和著作出生于汉诺威的高级法官家庭,在格丁根大学和柏林大学专攻历史学和政治学。1840年任格丁根大学历史学及国家学讲师。1843年出版了被称为“历史学派宣言”的代表作《历史方法的国民经济学讲义大纲》该年他升任副教授,1844年任教授。他的主要著作还有:《国民经济学体系》(1854〜1894)成为德国大学的教科书和文官考试的参考书,广为普及。他的经济学说史著作有《16和17世纪英国国民经济学说史》、《德国国民经济学史》。主要贡献:最早提出所谓“国民经济学的生理方法”,即历史方法。第一次把历史方法引入经济研究领域,为历史学派奠定了方法论基础。国民经济的解剖学和生理学经济学研究对象:罗雪尔认为国民经济学绝不单纯是致富术,而是寻求去分析人类、判断和控制人类的一种政治科学,其目的在于记述各国国民在经济上想些什么、要求些什么、感受些什么、做了些什么努力、获得了些什么、又为什么去努力和怎样才达到成功。这种记述并且要和法律史、国家史以及文化史相结合,才能做到。认为国民经济学研究的是国民整体,而不是单个国民;只要回答“是什么”,而不是“应该是什么”。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他主张社会经济要经过四个发展时期:童年、青年、成年和老年。每个国家的发展要受三个主要经济要素即自然、劳动和资本所决定。他认为资本这一要素最占优势的时代是各国国民最幸福的时代。但不久它将进入衰老期,要采取国家干预的人工治疗。评价:其经济学方法论是不科学的,以所谓历史方法来否定科学的抽象法,实质上否定了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存在的意义;其对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划分也是错误的,不理解生物有机体的进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区别。贡献:搜集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对后人的经济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第四节新历史学派简述德国新历史学派的出现是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阶级斗争尖锐化的产物。新历史学派直接继承旧历史学派的传统,但又注入了新的内容和政策主张,鼓吹社会改良主义,反对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新历史学派的方法论特点:不再否认经济规律的存在,而认为探索这种规律是经济科学的主要目的。但却对经济学能否真的揭示经济规律表示怀疑。以历史统计方法代替旧历史学派的“历史的生理学”方法,并力图用历史统计方法来分析和考察现实经济问题。主要经济观点:强调心理、道德因素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法律对经济的制约关系强调国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鼓吹国家的“超阶级性”。经济政策:(社会改良主义)认为最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是“劳工问题”即劳资关系,主张改良政策,在同情工人的幌子下,用小恩小惠来缓和劳资矛盾。批评经济上的自由放任政策,强烈要求国家干预经济生活,主张由国家制定各种社会法令和实行各种行政措施来实行自上而下的改良。第五节制度学派的经济学说一 、概 述1、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开始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转变,国内阶级矛盾进一步加剧。反垄断、反不公平、反自由放任成为这一时期学术思潮的主流。以凡勃伦为代表的旧制度学派,吸收了达尔文的进化论、美国早期实用主义哲学和德国历史学派的方法论和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入分析,同时对正统经济学进行了批评。2、理论和方法的特点制度学派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历史学派在美国的变种: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承认资本主义制度的缺陷,提出改良主义的批判。以历史的、心理的和法律的因素来解释制度,认为制度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社会习惯。以相对的和进化的观点解释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制度的演进,否认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革命性飞跃反对自由放任,强调国家干预。3、学派的松散性制度学派并不是一个严格的、内部观点统一的经济学派别。凡勃伦被称为“社会心理学派”,康芒斯被称为“社会法律学派”,密契尔被称为“经验统计学派”。使他们构成一个学派的基础是所谓的“制度趋势”的研究,即主张以“历史起源的方法”研究“经济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作用,以此了解当前的社会经济及其发展趋势。二、制度学派的主要经济思想

凡勃伦,ThorsteinBundeVeblen(1857〜1929)生平和著作美国经济学家,制度学派的奠基者和主要代表人物。出生于美国一个挪威移民家庭。1884年在耶鲁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后来长期从事教学工作。凡勃伦的经济观点对后来的制度学派经济学家有着重要的影响,成为以后的新制度学派理论的主要来源和进一步论述的出发点,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凡勃伦传统”的含义就是强调制度趋势研究、批判正统经济学和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弊端。主要著作:《有闲阶级论》、《企业论》、《工程师和价格制度》、《不在所有权和最近的商业企业》等。主要经济思想理论分析模式:人的本能―社会习惯一*制度理论基础:以新的“本能主义”心理学作为他的经济学的哲学基础,反对以边沁的“苦乐主义”心理学为哲学基础的传统经济学。制度:就是“广泛存在的社会习惯”。实质上就是个人或社会对有关的某些关系或某些作用的一般的思想习惯。制度的演进:制度的演进过程是人类思想和习惯的自然淘汰过程,因而制度的发展是渐变而不是突变的。人的经济本能改进工艺技术的本能满足人类物质文化需求的

生产技术制度渴求获取利益的本能以获取利益为目的的私有财产制度改进工艺技术的本能满足人类物质文化需求的

生产技术制度渴求获取利益的本能以获取利益为目的的私有财产制度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及矛盾分析矛盾企业经营O最大利润」由于市场的有限性,企业靠有利价格来获取利润,限制了生产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从而使劳动力利用不足和产量缩减,产生社会矛盾,引发经济危机。机器利用和企业经营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一切矛盾和弊端的根源。这就是凡勃伦关于技术一一制度区分的二分法,该方法一直是制度主义的理论核心。资本主义社会划分为“金钱部门”和“工业部门”两大部门,同时存在两大阶级:一是物质生产者,其中主要是工程师、技术员、科学家等实际管理生产的专业技术人员,以扩大生产和促进技术进步为目的;一是企业所有者、经理、商业推销员等企业家,他们依靠所有权而控制企业,以获取丰厚的利润为目的。改良主义方案:实行“技术人员苏维埃”制度,把经济控制权转到技术人员手中,代替企业经营,以解决社会矛盾。只是生产管理形式的改变,而没有改变资本主义所有制基础,否认无产阶级革命的必要性。2、康芒斯,J.R.JohnRogersCommons(1862〜1945)(1)生平与著作康芒斯不仅是制度学派的理论家,更是--位制度主义实践者。主 要著 作 有《财 富 的分配 》 ( 1893 ) 、《工联主义和劳工问题》 (1905 )、《劳 工 与管理 》 ( 1913 ) 、《资本主义的法律基础》 (1924 )、《制度经济学》(1934)等。(2) 制度分析康蒙斯把制度看成是人类社会经济的推动力量。他所说的制度,是指约束个人行动的集体行动而言,而在集体行动中,最重要的是法律制度。他认为,法律制度不仅先于经济制度而存在,并且对经济制度的演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3) 经济法学思想康蒙斯以法律的观点来解释社会经济关系。他认为,经济关系的本质是交易,整个社会是由无数种交易所组成的一种有机的组织。由于参加交易的任何一方都有自己的利益,所以在交易过程中将会有双方的利益冲突。法律制度的任务在于调节这些利益的冲突,充当双方利益的公正的仲裁人。而人们之所以会接受法律制度,承认法律的仲裁,就在于交易双方除了在利益上有彼此冲突的一面外,还有相互依赖的另一面。正是这种相互依赖性,使社会得以继续存在,使法律得到尊重,使经济得以发展。因此,康蒙斯主张完善法律制度,确立可以保障劳动者的法律制度,并运用法律制度来管理美国经济。3、密契尔,W.C.WesleyClairMitchell(1874〜1948)(1)生平与著作美国经济学家,制度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也是最早系统研究经济周期问题的主要代表人之一。特点:把制度研究同经济周期分析结合起来主要著作有:《商业循环及其原因》(1913)《商业循环问题及其调整》(1927)

《如何测量经济循环》(1946)等(2)商业循环(经济周期)理论商业循环就是指经济活动上升和下降反复出现的循环。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特征看作货币经济,商业循环正是因于货币经济。货币不仅用来作为交换媒介,而且一切的经济活动都以挣取和花费货币的形式出现,经济的运行要受到利润、资本、价格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及其调整过程,就造成了经济的波动即商业循环。主要代表人:罗纳德•科斯、道格拉斯•诺斯、布坎南、奥利弗•威廉姆森、阿尔钦、哈罗德•德姆塞茨、张五常等。主要代表人简介奠基人:罗纳德•科斯经典著作:《企业的性质》1937年《社会成本问题》1961年杰出贡献:发现并阐明了交易成本和产权在经济组织和制度结构中的重要性及其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1991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贡献:第一,AA*贡献:第一,AA*—*第-二,7第三——,作为新制度经济学的开创者之一,诺斯重新论证了包括产权制度在内的制度的作用。将产权制度、意识形态、国家、伦理道德等作为经济演进和经济发展的变量,极大的发展了制度变迁理论。著作:《1790—1860年的美国经济增长》,《美国过去的增长与福利:新经济史》,《制度变化与美国的经济增长》,《西方世界的兴起:新经济史》,《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1993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1、 注意从现实世界存在的问题出发,而且注重从微观角度研究制度的构成,运行以及制度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2、 新制度主义经济学派对新古典经济学的修正和扩展主张采用“经济人”行为的有限理性假定新古典经济学:完全理性的经济人有预测将会发生的每件事和有选择最优行动方式的能力。所有的这些都在他们一眨眼的工夫中完成并且是没有任何成本的。新制度经济学:由于信息的不完全,经济人只能是有限理性的,容易导致合同的不完全,进而带来损失。所以必须设立制度或创新制度,以减少交易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降低交易成本。主张采用机会主义行为倾向的假定新古典经济学不考虑人们的机会主义行为倾向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人们在追求自身利益时会采取偷懒、欺骗、偷窃、毁约、搭便车等机会主义行为。主张引入制度因素分析新古典经济学:假定制度既定企业被简化为生产函数,消费者被看做效用函数,市场制度被简化为供求曲线,市场交易活动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可需求、供给和价格之间的数学关系。主张引入交易成本的概念新古典经济学:交易成本为零新制度经济学:交易成本为正所谓交易成本,即为了完成交易活动所必须付出的代价或成本,包括搜索或获得信息的成本,协商谈判的成本,签订契约的成本,检查和监督契约执行或索赔的成本等。交易成本的普遍化沿用新古典经济学中的“自利”、“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假设。仍然运用(交易)成本一收益分析方法来分析社会制度的产生和形成。3、 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的理论体系,其主要理论和方法出现在产权理论,交易成本理论,经济组织理论和新经济史理论之中。4、新制度经济学共有的经典命题:制度对经济与社会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新制度经济学所指的制度是“人们设计用来约束人类行为的”,即各种规则及其执行机制。制度是“非正式约束”(习俗、惯例、伦理等)和“正式约束”(法律、产权等)的总和。内在制度通常比外在制度更加稳定制度变迁存在着路径依赖“路径依赖”理论:“路径依赖”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一旦进入某一路径(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路径依赖的实验:路径依赖的自我强化效应路径依赖的作用:锁定效应一一马屁股决定铁轨的宽度路径依赖:一种低效率甚至有严重功能缺陷的制度安排能够长期存在的原因。制度变迁是有成本的,只有当一项新制度的预期收益大于制度变迁的成本,制度创新才可能发生。(一)产权制度经济学学派产权的概念:德姆塞茨认为产权是界定人们是否有权利用自己的财产权获取收益或损害他人的权益,以及他们之间如何进行补偿的规则。产权经济学家都把产权看做人们对物的使用所引起的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社会准则、风俗习惯、伦理道德、法律法规等,对物的使用权、收益权、让渡权是最为重要的核心权利。产权的起源及功能起源:资源稀缺引发产品相对价格变化,从而引起产权界定的收益大于成本,私有产权便产生。功能:激励人们将外部性较大地内在化形式:私有产权、共有产权和国有产权。结论:私有产权的激励作用最大产权安排与资源配置效率科斯定理 《社会成本》在交易成本为零的状态下,不管产权起初是如何界定的,市场交易都将导致资源配置处于最优状态。斯蒂格勒(198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将科斯的这一思想概括为“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私人成本等于社会成本”,并命名为“科斯定理”。罗伯特•库特强调科斯定理的关键是产权清楚界定、交易费用为零、完全自由竞争的市场三要素具备。科斯第二定理:在交易成本为正的状态下,合法权利的原先界定以及经济组织形式的选择都会对资源配置效率产生影响。意义:使经济学研究对象从资源配置到权利配置。(二) 交易成本(费用)经济学1、 交易成本概念的提出一一科斯的《企业的性质》科斯认为,当市场交易成本高于企业内部的管理协调成本时,企业便产生了,企业的存在正是为了节约市场交易费用,即用费用较低的企业内部交易代替费用较高的市场交易;当市场交易的边际成本等于企业内部管理协调的边际成本时,就是企业规模扩张的界限。2、 交易成本学派的基本理论结构——威廉姆森的《市场与等级制》和《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基本思路:围绕交易成本的节约这一核心,分析完成什么样的交易在哪种规制结构中所付出的交易成本是最小的。契约人:机会主义行为倾向和有限理性交易的性质资产的专用性:为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