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澳门当代文学概述_第1页
1澳门当代文学概述_第2页
1澳门当代文学概述_第3页
1澳门当代文学概述_第4页
1澳门当代文学概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澳门当代文学概述一、澳门文学的文化特征二、澳门文学的发展历程三、澳门当代华文文学活动四、澳门当代华文文学刊物一、澳门文学的文化特征

澳门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使具有深厚传统内涵的中华文化和葡萄牙文化为特质的西方文化共存并行。1.澳门文化是一种以中华文化为主、兼容葡萄牙文化、英国文化等具有多元化色彩的共融文化;2.澳门社会文化的主体是带有浓厚岭南文化特征的中华文化;3.澳门文学具有写实、包容、温和的文化秉性。澳门文化具有多元性,是一种“鸡尾酒”文化。在澳门文学界,澳门本地华人作家、“土生”作家、移民作家构成了多姿多彩的创作队伍。政府的支持和民间的助力将为澳门文学的发展注入动力。二、澳门文学的发展历程

澳门文学的分期可以五四运动为分界线。前期为旧文学(即澳门的古代文学)时期,后期为新文学(即澳门的现当代文学)时期。

1.澳门旧文学时期

2.澳门新文学时期澳门旧文学时期澳门文学可追溯到四百四十年前。十六世纪五十年代,葡国大诗人贾梅士(又译卡蒙斯),随船队来到澳门。三十多年后的明朝明万历十八年(公元1590年),著名《牡丹亭》剧作家汤显祖被贬广东。次年,他患疟疾,到澳门向贾胡求灵药。他在澳门(辖属香山)作短暂游历,写了《香山逢贾胡》等五首诗中。澳门的风物人情及华夷商贸在汤显祖笔下,表现得栩栩如生。

明末清初,潜居澳门的著名文化人;有国变后激于民族大义、愤而削发为僧的迹刚和尚(俗名方颛恺)等。明崇祯年间,澳门禅院大汕和尚从事过规模很大的诗文创作。清末民初,孙中山曾以澳门为反袁基地,而前清遗老、遗民诗人,相继来澳,加之后来军阀混战,来澳避居者大增。但是文学漂离在中心文化之外,不多为人所重视。澳门新文学时期澳门新文学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三四十年代的草创阶段五十至七十年代的沉寂阶段八九十年代至今的日渐兴盛阶段

三四十年代的草创阶段1925年11月,闻一多作《七子之歌》之《澳门》为澳门中文新诗最早期的一首作品。1930年代末,澳门出现德亢、蔚荫、魏奉槃和飘零客等的华文新诗年。他们的诗都对日本侵略者大加挞伐,对英勇抗战者加以歌颂。五十至七十年代的沉寂阶段本阶段澳门文学思潮更多地是与内地保持着密切联系,关注社会人生的写实主义是文学的主导。因而,“文革”时期,澳门文学也不同程度地受到极左文艺思潮影响,吹“样板戏”,搞“三突出”,宣扬个人迷信,致使澳门文学日渐萧条,惟报纸副刊的连载小说和“框框”短文成为澳门作家广泛尝试的文体,显现出澳门都市文学的一点光彩。五十年代澳门本土成长的作者开始走进文坛。澳门文学开始生根。然而,由于澳门社会对文化建设的冷落,长期缺乏一家定型的有规模的出版社,文学仍处于一种孤苦无援的摸索阶段。同时由于缺少发表园地,当时不少澳门创作者将作品寄往香港等地发表,形成“离岸文学”现象。八九十年代至今的日渐兴盛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澳门文学作者,主要是内地入澳的文人,澳门本土居民较少见。因此,文学在澳门的出现,主要是一种“植入”,而非“根生”。这使澳门新文学发展缓慢。原因:“草根性”、“在地性”的不足,使澳门文学的发展缺少内驱力,常受外来因素的牵制而呈现出偶然性、阶段性和间歇性的特点,有时甚至出现停顿。八九十年代至今的日渐兴盛阶段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改革开放,人的思想解放,自我意识复苏,精神个性的意识强化,对澳门文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90年代后,澳门文学更趋活跃,与中国大陆、台港和国际上的文学交流活动日益频繁。澳门本土作家也开始关注澳门文学本身的发展。近年来,澳门文坛举办的文学活动不仅相当频繁,而且影响也比较大,有些活动与内地、海外联手举办,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

三、澳门当代华文文学活动源起:1981年10月,澳门东亚大学创立,开设了中国语言与文学专业的课程。1983年3月,澳门东亚大学的一群学生创办了中文学会。1983年6月30日,《澳门日报》创办了澳门历史上第一份纯文学副刊《镜海》。澳门当代文学进入《澳门日报·镜海》时期(20世纪80年代初)发展:“建立澳门文学形象”。1984年3月,《澳门日报》主办港澳作家座谈会,韩牧先生发表《建立“澳门文学”形象》的讲话。《中国语文学刊》创刊。1984年6月,澳门东亚大学中文学会出版了一本学术著作《中国语文学刊》的论文集。《澳门文学创作丛书》出版。1985年1月,澳门东亚大学中文学会出版了澳门历史上第一套五册文学作品集《澳门文学创作丛书》,云惟利(笔名云力)主编。。附:《澳门文学创作丛书》韩牧

诗集《伶仃洋》云力诗集《大漠集》苇鸣等诗合集《双子叶》苇鸣等散文合集《三弦》苇鸣等短篇小说合集《心雾》(续发展)第一次澳门文学的国际性座谈会。1986年1月,澳门东亚大学中文学会举行澳门文学座谈会。澳门历史上第一个座文学奖。座谈会后不久,澳门东亚大学中文学会联合澳门《华侨报》等组织,举办了第一次青年文学奖。新诗月会(后更名文学月会)举办。1986年,澳门东亚大学中文学会举办新诗月会,由韩牧先生主持。20世纪80年代中期是澳门文学活动的“澳门东亚大学中文学会时期”。(续发展)澳门笔会1987年1月1日成立。李成俊先生在其同人刊物《澳门笔汇》的创刊号发刊词上提出:“我们认为文艺并不从属于政治,但如果文艺离开了伦理和教化,那就失去其价值和功用。”(思考:你怎么理解这句话?)澳门五月诗社1989年5月成立。澳门中华诗词学会1990年7月成立。20世纪80年代末期是澳门文学活动的“澳门笔会及五月诗社时期”。(续发展)1992年3月,澳门写作学会成立。这是一个专业性比较强的纯学术文化团体。(思考:这个组织的成立有什么意义?)四、澳门当代华文文学刊物20世纪30年代,澳门已经有新文学杂志《小齿轮》(主编鲁卫)和《艺峰》。

显示澳门当时的文学创作深受当时的文学中心上海的影响。20世纪40年代,《迅雷》文艺周刊可能是“五四”后澳门白话散文和话剧的最早期资料之一。

1950年《新园地》创刊。1958年《澳门日报》创刊,其综合性副刊沿用“新园地”为刊名至今。1963年至1964年,文艺刊物《红豆》共出14期。上述的发表园地让五十年代澳门本土成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