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比较典型的通货膨胀案例_第1页
历史上比较典型的通货膨胀案例_第2页
历史上比较典型的通货膨胀案例_第3页
历史上比较典型的通货膨胀案例_第4页
历史上比较典型的通货膨胀案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上比较典型的通货膨胀案例

Contents古罗马的通货膨胀黑死病与价格行为西班牙:白银与价格革命德国:经典的通货膨胀4123〔一〕古罗马的通货膨胀:铸币成色下降的恶果公元138-301年,古罗马军服的价格上涨了166倍,自2世纪中叶至3世纪末,小麦价格——物价水平的主要标志——涨了200倍。这一次通货膨胀,无论如何也不能归罪于纸币,因为纸币要到其后1000年才出现。古罗马实行的是金属货币制度,包括金、银、铜和青铜。政府财政根本上采用现金形式。帝国的皇帝们为了强化他们对资源的控制,相继削减铸币尺寸或在铸币中添加贱金属。同时却希望凭这自己的权威保持其价值不变——这当然是不可能的。这种违背经济规律的行为在罗马帝国时代代代相传,最终导致的结果是铸币贬值,物价上涨。公元235-284年,古罗马政治陷入无政府状态,通货膨胀臻于极致,铸币急剧贬值。在公元253-268年之间,银币的含银量还不到5%。〔二〕黑死病与价格行为14世纪中叶,欧洲普遍出现了温和的通货膨胀。在3年的时间里,物价至少翻了一番。作为通货膨胀,这一时期并不引人注目,值得重视的是它的背景——黑死病。这是一种能致人猝死的病疫。在当时,此病夺取了2000万人的生命,是当时整个欧洲人口的1/3。在病疫流行期间,商品的价格出现了突然的、短暂的下降。原因很明显,人口锐减导致需求下降,而流通中的货币及商品存量却根本不变,但幸存者的需求却是有限的。而随着疫情的过去,物价又上升了。原因是储存消耗殆尽,同时由于人口减少,产量随之下降——因为生产者的生活条件恶劣,因而生产人员减少的数量远大于有稳定需求的富人。〔二〕黑死病与价格行为14世纪中叶,欧洲普遍出现了温和的通货膨胀。在3年的时间里,物价至少翻了一番。作为通货膨胀,这一时期并不引人注目,值得重视的是它的背景——黑死病。这是一种能致人猝死的病疫。在当时,此病夺取了2000万人的生命,是当时整个欧洲人口的1/3。在病疫流行期间,商品的价格出现了突然的、短暂的下降。原因很明显,人口锐减导致需求下降,而流通中的货币及商品存量却根本不变,但幸存者的需求却是有限的。而随着疫情的过去,物价又上升了。原因是储存消耗殆尽,同时由于人口减少,产量随之下降——因为生产者的生活条件恶劣,因而生产人员减少的数量远大于有稳定需求的富人。〔三〕西班牙:白银与价格革命16世纪,西班牙物价上涨4倍多,年上涨率1.5%,贵金属过剩是这次通货膨胀的根源。1501-1600年,由墨西哥和秘鲁神话般的矿山产出的1700万公斤纯银和18.1万公斤纯金涌入西班牙。除官方渠道,走私的数量估计相当于官方进口的10%,相对于已有的储存,来自新世界的金银可谓数额巨大。无论如何,贵金属的涌入掀起了一场价格革命。这次通货膨胀价格上涨缓慢,没有对西班牙的各个经济部门产生什么影响。想想年增长率1.5%,这在目前来说是经济开展过程中一个再适宜莫过的数字了。但在当时,它至少证明了这样一些观点:1.货币不等于财富;2.和缓的通货膨胀可以和经济增长兼容;3.白银减缓了制度变革的压力;4.以贵金属为保证的货币制度并不能预防通货膨胀;5.西班牙最终没有留住海外流入的金属;6.始于西班牙的通货膨胀扩散到其贸易对象;7.对经济规律的懵懂无知并不阻碍人们自行其事;8.货币幻觉尽管充满了神秘,但如果人们警惕周围的变化,其迷惑性必将大大降低。〔四〕德国:经典的通货膨胀1923年间德国的经济状况——恶性通货膨胀,迄今为止只有1946年的匈牙利和1949年的中国出其右。如果1922年1月的物价指数为1,那么1923年11月的物价指数那么为100亿。如果一个人在1922年初持有3亿马克债券,两年后,这些债券的票面价值早就买不到一片口香糖了。沃伦教授和皮尔逊教授曾将德国的通货膨胀数字绘成书本大小的直观柱状图,可是限于纸张大小,未能给出1923年的数据柱,结果不得不在脚注中加以说明:如果将该年度的数据画出,其长度将到达200万英里。原因德国在一战败北之后,丧失了1/7的领土和1/10的人口,各种商行及工业产品均减少,同时按1921年金马克赔偿1320亿赔款。在操作中,德国不得不靠发行纸币来度过难关,结果是陷入灾难的深渊。当时政府以极低的利率向工商业者贷款,同时投放巨额纸币,它们又很快贬值,从而债务人得以有廉价的马克归还贷款。“新富〞们在通货膨胀中发了大财,“旧富〞们面临崩溃。各个经济部门和各个家庭生活在此不公平中受到致命打击。还好我是个胖子还好我是个胖子,无聊的时候可以捏捏肚子。。。还好我是个胖子,起床的时候可以捏捏肚子。。。还好我是个胖子,寂寞的时候可以捏捏肚子。。。还好我是个胖子,上课的时候可以捏捏肚子。。。还好我是个胖子,难过的时候可以捏捏肚子。。。中国历史上比较具有代表性的通胀一、国民党统治时期的恶性通货膨胀1935年的法币改革为国民党政府推行通货膨胀政策铺平了道路。由于国民党政府过分依赖增发货币来为巨额的政府预算赤字融资,在从1935年法币开始走上中国历史舞台至1949年的短短十几年间,法币经历了一个持续而且不断加速的贬值,最后完全形同废纸,且看100元法币购置力100元法币购置力1937年可买大牛两头;1941年可买猪一头;1945年可买鱼一条;

1946年可买鸡蛋一个;1947年可买油条1/5根;1948年可买大米两粒原因其贬值速度简直超乎人们的想象。如此严重的通货膨胀有着深刻的政治和经济背景。首先,连年的战争使得南京政府陷入了严重的财政危机。1945年以后,国民党政府更是疯狂扩大财政支出以支持急剧增加的内战军费开支,而巨额的财政赤字在当时条件下只能用发行货币来弥补。其次,连年的战争使得本来就匮乏的物资供给更加缺乏,社会总需求超过了总供给,导致了物价的飞升。再次,国统区在内战的失败中不断缩小,致使法币以及后来的金圆券、银圆券的流通范围不断缩小,这又加快了货币流通速度,加重了日益恶化的通货膨胀。最后,法币从诞生之日起便不断贬值,使得老百姓有很高的通货膨胀预期,1945年后,国民觉在国内战场上的节节败退更使老百姓丧失了对法币的信任。二:中国1993-1994年的通货膨胀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经济一直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1991年的经济增长率为8%,1992年为13.2%,1993年为13.4%,1994年为11%,工业总产值到达42572.7亿元。但是,1994年的通货膨胀率也是历史上最高的:全国商品零售物价指数涨幅高达27.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高达24.1%。案例 从货币投放量来看,我国1994年的货币投放并未超过经济增长所需要的数量。全年国家银行贷款余额为31602.9亿元,比上年增长19.5%,1994年末市场货币流通量约为7270亿元,比上年增长24%,与年工业总产值增长率21.35%的增幅相差不太大。但是,1992年流通中的货币量比上年增加了36.4%,1993年那么增加了35.3%,两年的增长率均高于经济增长与物价上涨幅度之和。它们累积起来的影响滞后到1994年,最终导致零售物价和居民生活费用的上涨。从投资需求看,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也开始呈现明显的膨胀。1985年,全社会的固定资产投资为2543亿元,1990年增至4451亿元,1993年猛增至11829亿元,1994年竟达16000亿元。就固定资产投资率来说,1993年已高达39.7%,1994年增速虽略有回落,但也仍然高达36.5%。 此外,投资结构本身也不够合理,这主要表现是:农业投入连年下降,工业的投入那么猛增;高速增长的工业投入有与消费需求脱节之处,一些产品超过了市场需求(市场容量),造成生产能力过剩,其中尤以耐用品为突出。其中,汽车的生产能力过剩量达3/4,冰箱达2/3,彩色电视达1/2,空调达1/2,洗衣机达1/3,棉毛纺达1/3。生产过剩的结果必然是商业库存迅速增加。1984年,我国的商业库存仅为2000亿元,1990年突破了6000亿元。与此同时,国有企业亏损严重,到1994年末亏损面已超过40%。由于企业亏损过多,财政收入减少,支出大增,导致赤字。全国财政赤字硬预算1988年为78.55亿元,1994年为700亿元;软预算赤字1988年为349亿元,1993年突破了1000亿元。由于财政赤字越来越严重,政府不是向银行大量透支,就是大量发行国债,无论怎样做,都会促成大量的货币发行,引发通货膨胀。具体到中国1993-1994年代初通货膨胀的成因,并没有定论,但目前已有的解释主要有以下几种。1.本钱推动说这种观点认为,正是由于案例中提到的各种因素加重了企业的本钱负担,造成商品价格的上涨。换言之,中国20世纪90年代的通货膨胀是由于本钱推动所导致的,即由农产品和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以及工资本钱提高等引起的商品价格提高在先,货币追逐商品在后。2.货币供给过量说这一观点的根本出发点是,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的通货膨胀是因为货币供给量超过需求量引起的。由于中国经济内部存在着自发的投资冲动倾向,价格水平不断地受到向上的压力,就会导致价格上涨和通货膨胀。在通胀过程中,本钱上升和价格上涨一方面使企业收人和财政收入膨胀,而膨胀起来的收入又被通胀吞噬掉,使企业下一轮生产出现支付困难;另一方面,由于预期的作用,价格上升不仅不会降低需求,反而会刺激需求。二者结合在一起,就会使本期货币供给缺乏,这时如果增加货币供给,就会加剧通货膨胀。 3.价格冲击说价格冲击表现为一种或数种投人品的价格突然大幅上升,引起相关产品价格上升,从而形成价格总水平的上升,如石油危机时的情况。如案例中所述,1994年我国农副产品和局部资源性产品价格上调,汇率调整以及税制改革引起价外税等,形成了价格冲击型通货膨胀。 4.综合现象说在坚持这一观点的学者看来,通货膨胀是一种经济综合症,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