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话煤炭(一):你知道煤炭有多少个“小名”吗_第1页
趣话煤炭(一):你知道煤炭有多少个“小名”吗_第2页
趣话煤炭(一):你知道煤炭有多少个“小名”吗_第3页
趣话煤炭(一):你知道煤炭有多少个“小名”吗_第4页
趣话煤炭(一):你知道煤炭有多少个“小名”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趣话煤炭(一):你知道煤炭有多少个“小名”吗始建于1947年的山西省阳泉市白羊墅煤矿,位于中国目前产煤最多的大型石炭三叠纪煤田——沁水煤田的东北边缘,在阳泉市东南6公里处,距平定县城5公里。1980年以后,白羊墅煤矿拥有了几辆运煤卡车,车门上写着大大的三个字“白煤矿”,这是白羊墅煤矿的简称。汽车跑在路上,好多人看了总会不解地问:“煤炭不都是黑的吗,怎么还会有白煤?”1975年的山西省阳泉市白羊墅煤矿(武定国提供)作为白煤子弟,我非常高兴地告诉你:白羊墅煤矿生产煤炭真的就是白煤。无烟煤:煤炭中的贵族所谓的白煤,不是说煤炭的颜色,而是指它的质地:净若乌金,触之不染,燃之无烟、余烬成灰。这种煤,就是我们常说的无烟煤。无烟煤,俗称白煤或红煤,是煤化程度最大的煤。其固定碳含量高(一般在90%以上),挥发分产率低(一般在10%以下),热值高(约8000-8500千卡/公斤)。无烟煤主要特征是:黑色坚硬,有金属光泽,密度大,硬度大,燃点高,燃烧时不冒烟、无异味,以手摩擦不致染污。我国目前有六大无烟煤基地:北京门头沟、山西晋城、河南焦作、河南永城、宁夏神华、山西阳泉,其中,山西阳泉是全国最大的无烟煤生产和加工基地。旧时,北京是一座以燃煤为主的城市,尤其是到了严寒冬季,煤炭的需求量相当大,四九城里街道胡同到处都有煤铺销售煤炭。北京阜成门原名平则门,是距离门头沟最近的一座城门,故而得“煤门”。人分阶层,用煤自然也各有档次。皇帝和王公贵族烧煤,多用质量最佳的宁夏太西煤。此煤产于宁夏石嘴山市汝箕沟矿区,不仅乌黑晶亮,洁净如玉,燃之无烟无味无嗅,而且灰分低、含硫少,发热也高,在火炉中充分燃烧后基本没有渣滓,全是灰白细腻的粉末,不用铁钎子捅,就全漏到炉坑里了。富裕人家则烧山西平定的煤炭,就是老北京常说的“白煤”,这种煤易燃禁烧,无烟无嗅,火力猛,火苗冲,但价钱贵点。一般的旅馆、饭店、炼炉房等,常烧大灶,多爱购买京西北山所产的“红煤”。之所以称之为红煤,是因为这种煤有些煤块上有一层红色水锈。此煤质地较硬,容易成块,火力强盛。而居家百姓,取暖做饭,使用小火炉,则喜欢购买京西南山所产的“高末”,此煤炭质地较软,容易成末,火力温和均匀,不易爆裂。当然,这两种煤炭的价格,相对宁夏太西煤和山西白煤而言,还是较为便宜的。晋城所产块炭尤为令人称奇,其色泽晶莹光亮,温润如玉,燃烧时焰色如兰花,素有“白煤、香煤、蓝花炭”之称,工业用、民用均俱佳,曾被英国皇室选为壁炉专用煤。石涅:煤炭最早的名字煤炭最早的名字,是石涅,或涅石。涅,意为染黑,涅石,即一种黑色的石头,这个名字与煤的特征较为接近。先秦古籍《山海经》中记载:“北次三经之首,曰太行山,又东南三百二十里,曰孟门之山,其上多苍玉、多金,其下多黄垩、多涅石……又东三百五十里,曰贲闻之山,其上多苍玉,其下多黄垩、多涅石。”据有关专家考证,“孟门之山、贲闻之山”,位于现在山西省吉县西部的河东煤田南段,文中提及的“涅石”即明矾煤。由此可知,山西煤炭至迟在战国时期即被人们发现,这是我国记载煤炭最早的历史文献,距今已有2600年。但事实上,据一些考古发现,先民们发现、开发和利用煤炭,应该比《山海经》记载的时间还要早得多。煤炭:这一名字最早出现在宋朝中国是世界上发现、开采和利用煤炭最早的国家之一,比欧洲早1400年,因为历史久,煤的别名也多。周代已出现“卝人”这一称谓,“卝”即“矿”的古字,就是矿场管理人员。战国时期,称煤为“每”,这一记载见于《墨子》;到了汉代,人们在利用炊爨(cuàn)做饭取暖的同时,逐步用石炭取代薪柴(木炭)来治铁,石炭即煤炭;魏晋时期,煤炭又称石墨,晋代文学家陆云在给其兄陆机的信中就提到了石墨:“一日上三台,曹公藏石墨数十万斤。”到了宋朝,“煤”这一名称第一次出现。南宋周密《志雅堂杂钞》卷下的注中即有“石炭即煤”这句话。“煤”,自此成为煤炭的正式名称。在宋代,煤炭已成为冶炼、烧石灰、烧砖、制陶、酿酒等手工业行业的重要能源,对煤炭的大量需求,使得“仰石炭以生”的民户数量大增,也因此,宋代成为了我国封建时代煤炭业发展最快的一个时期,采掘、冶炼行业都获得巨大的进步和发展。《宋史·食货志》曾记载:政和初年,有大臣向朝廷进言说:“河东铁、炭最盛,若官榷为器,以赡一路,旁及陕、雍,利入甚广,且以销盗铸之弊。”由此看来,早在宋代,煤炭不但从生活领域进入生产领域,也广泛进入了商品市场,成为商品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煤炭利用的一个大飞跃。明朝崔铣在其编著的《彰德府志》中把煤称作“烸”,据《集韻》:“烸,许亥切,音海,燥也。”这应该是指煤炭的功效,意即可用以烘烤,使物品干燥。明朝也把煤炭称为石炭、煤、煤炭,如明朝景泰著的《寰宇通志》中记载:“石炭,煤,出宛平、方山县。”到了明末清初,我国的煤炭开采达到了一个鼎盛阶段,煤炭广泛应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之中,政府对煤炭开发的重视程度和监管力度非常之大,传统的采煤技术走在了世界前列。这个时候,关于煤炭的名称比较多,如康熙年间《太平府志·物产》记载:“土石品有白土、石炭、石墨、膏风……”书中注明膏风即掘地而出的“黑土”,并说明这种土,点着了可以做饭,火焰呈绿色;乾隆年间《日下旧闻考·物产》中说北京房山地区出产“煤石”;光绪年间《威宁县志·物产志》中关于煤炭的名称有“石炭、柴炭、油炭、糠炭”数种。煤炭:千奇百怪的“小名”除此之外,另据古代一些地方志及历史文献记载,有关煤炭的称谓还有很多,如:炭炸、肥炭,这应该是指有烟煤;炸子,这是指从地上或地下采掘出的未经筛选加工去掉矸石、黄铁矿等杂质的原煤;焦子,指烘去浊烟的煤炭,类似于现在的用于冶炼钢铁的焦炭;贲煤,即《山海经》中所载的“贲闻之山”,也就是山西出产的无烟煤;夯炭,指一种有微烟的煤炭。草煤、炭泥,指一种掘自稻田、可以燃烧,但火焰不甚旺的煤。此外还有,煤土、煨炭,窑矾、石煤、乌石、火石、麸炭、柴灰、乌金、乌金石、墨岩、㭎炭、木煤、煤根石、燃石、石窠炭、干炭、岚炭等等,不一而足。这里要着重提一下明朝科学家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这部巨著系统记载了我国古代煤炭开采技术,包括地质、开拓、采煤、支护、通风、提升以及瓦斯排放等技术,书中把煤炭分为三种,即明煤、碎煤和末煤,并分别对其产状、用途进行描述:明煤块头大如米斗,产于河北、山东、陕西及山西,不必用风箱鼓风,只需加入少量木炭引燃,便能日夜炽烈地燃烧。明煤的碎屑,可与黄土和泥,做成煤饼来烧。碎煤有两种,多产于江苏、安徽和湖北等地。碎煤燃烧时,火焰高的叫做饭炭,用来煮饭;火焰平的叫做铁炭,用于冶炼。碎煤先用水浇湿,入炉后再鼓风才能烧红,以后只要不断添煤,便可继续燃烧。末煤呈粉状的叫做自来风,用泥水调成饼状,放入炉内,点燃之后,便和明煤一样,日夜燃烧不会熄灭。末煤有的用来烧火做饭,有的用来炼铜、熔化矿石及升炼朱砂。古人一般把碎屑煤末称为煤,成块的称为炭,合起来称作煤炭。另外,在一些古籍中,根据煤炭或煤炭燃烧后火焰的颜色,将煤分为黑煤、红煤、兰炭、黄煤、紫煤、绿火煤、灰煤、青煤等;根据煤炭燃烧后散发出的气味,将煤称之为香煤、臭煤、臭炭等;也有根据煤炭的硬度,将煤分为硬煤、软煤、煤泥等;还有的根据煤的外形,将煤炭分为兽炭、块炭、末煤、粉煤等等。煤炭:人类文明进步的巨大动力“地炉玲珑石炭红,土床芦簟觉春融。一窗明月江南梦,恍在重帘暖阁中。”作为祖祖辈辈生在煤乡、长在煤乡的人来说,冬天生炉取暖、每日烧煤做饭的记忆,无论到了什么时候都挥之不去、温暖如斯。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没有什么能比火的影响如此巨大。从夸父逐日到普罗米修斯偷火,从“长明灯”到“拜火教”,从钻燧取火到火镰火柴的发明,文明进步的每一个脚步,都深深烙刻着火的印记。煤炭的发现、开发和利用,为人类的生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