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章织物的外观及其保持性检验掌握织物色牢度的的检测方法;[重点]掌握织物色牢度的起毛起球、钩丝等性能检测方法;掌握织物抗皱、免烫、刚柔、悬垂、缩水、褶皱保持等性能检测方法。纺织品色牢度检测色牢度:染色纺织品在物理和化学作用下,颜色保持坚牢的程度。
耐摩擦色牢度试验(干摩擦和湿摩擦)耐洗色牢度试验耐汗色牢度试验耐热压(熨烫)色牢度试验(干压、潮压和湿压)耐气候色牢度试验-室外曝晒法耐气候色牢度试验-氙弧法耐光色牢度试验-日光耐光色牢度试验-氙弧和碳弧耐家庭和商业洗涤色牢度试验灰色样卡是对印染纺织品染色牢度进行评定时,用作对比的灰色标准样卡,包括变色和沾色二种样卡蓝色羊毛标准是评定印染纺织品耐日晒、耐气候牢度时,用作对比的一套可表示八级不同褪色程度的蓝色毛织物标准
色牢度视觉评价是用两种样卡即灰色样卡和沾色样卡来评价它们之间差异的等级。我国国家标准GB250-84《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等同于ISO105/A02-197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我国国家标准GB251-84《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等同于ISO105/A03-197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样卡L*参考值等级
E(CIELAB)容差灰色样卡39.6~42.8500.24~50.8±0.241.7±0.33~42.5±0.3533.4±0.42~34.8±0.526.8±0.61~29.6±0.7113.6±1.0
《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样卡L*参考值等级
E(CIELAB)容差沾色样卡≤93.9500.24~52.3±0.344.5±0.33~46.8±0.439.0±0.52~312.8±0.7218.1±l.01~225.6±1.5136.2±2.0
1.日晒牢度
日晒牢度是指有颜色的织物受日光作用变色的程度。纺织品试样与一组蓝色羊毛标准一起在光源下(既可采用日光照晒也可采用日光机照晒)按规定条件曝晒,然后将试样与蓝色羊毛标准进行变色对比,评定色牢度。对白色(漂白或荧光增白)纺织品,是将试样的白度变化与蓝色羊毛标准对比,评定色牢度。
在耐光色牢度试验中,为评定染色物的色牢度级别,和染色物一起暴晒的8块蓝色羊毛织物,是用规定的染料制而成,具有1-8级的耐光色牢度。将试样与8块蓝色羊毛标准的褪色程度比较,以评定试样耐光色牢度等级(耐光稳定性),试样的褪色程度如相当于某1级蓝色羊毛标准的褪色程度时,其耐光色牢度等级即以该蓝色羊毛标准的等级表示,介乎两者之间,则评为中间等级,如4-5级、6-7级等。将试样和蓝色羊毛标准按图所示排列,将遮盖物AB放在试样和蓝色羊毛标准的中段三分之一处。曝晒。不时提起遮盖物AB,检查试样的光照效果,直至试样的曝晒和未曝晒部分间的色差达到灰色样卡4级。用另一个遮盖物〔CD)遮盖试样和蓝色羊毛标准的左侧三分之一处。继续曝晒,直至:如果蓝色羊毛标准7的褪色比试样先达到灰色样卡4级,此时曝晒即可终止。试样的曝晒和未曝晒部分的色差达到灰色样卡3级。白色纺织品(漂白或荧光增白),在试样的曝晒与未曝晒部分间的色差达到灰色样卡4级作出耐光色牢度级数的最后评定。适用于大量试样同时侧试其基本特点是只需一套蓝色羊毛标准用遮盖物AB遮盖试样和蓝色羊毛标准总长的五分之一。曝晒。不时提起遮盖物检查蓝色羊毛标准的光照效果。当能观察出蓝色羊毛标准2的变色达到灰色样卡3级,并对照在蓝色羊毛标准1,2,3上所呈现的变色情况,评定试样的耐光色牢度(这是耐光色牢度的初评)。将遮盖物AB重新准确地放在原先位置,继续曝晒,直至蓝色羊毛标准3上的变色与灰色样卡4级相同。这时再按图2所示位置放上另一遮盖物CD,重叠盖在第一个遮盖物AB上。继续曝晒,直到蓝色羊毛标准4的变色达到灰色样卡4级。然后,按图2所示的位置放上最后一个遮盖物EF,其他遮盖物仍保留原处。继续曝晒.直到下列任一种情况出现为止:a)在蓝色羊毛标准7上产生的色差达到灰色样卡4级;b)在最耐光的试样上产生的色差达到灰色样卡3级;c)白色纺织品〔漂白或荧光增白),在最耐光的试样上产生的色差达到灰色样卡4级。耐磨擦色牢度测试原理:将试样分别用干摩擦布和湿摩擦布摩擦,评定摩擦布的沾色。试样准备:织物或地毯:不小于50mm*140mm两组,每组两块,一块测经纱方向,一块测纬纱方向。纱线:编织成50mm*140mm织物,或平行缠绕在相同大小的纸板上。摩擦布固定在摩擦头上(绒类织物摩擦头:19mm*25.4mm;一般织物,直径16mm)沿摩擦布经向方向往复摩擦10次,动程104±3mm湿摩擦时,摩擦布含水量在95~105%将湿摩擦布晾干评定干湿摩擦布的沾色变化
耐洗色牢度原理:将纺织品试样与1块或2块与规定的贴衬织物贴合在一起,放在皂液中,在规定的时间与温度的条件下,经机械搅拌,清洗,干燥.用灰色样卡评定试样的变色和贴衬织物的沾色
.贴衬织物的选择多纤维贴衬织物含羊毛和醋纤(40℃和50℃的试验,某些情况下也可以用于60℃的试验,需在试验报告中注明)不含羊毛和醋纤(某些60℃和95℃的试验)一块染不上色的织物,如聚丙烯。单纤维贴衬织物如试样是织物,按下列方法之一准备试样,(1)取100mmx40mm试样一块,正面与一多纤维贴衬织物接触,沿一短边缝合(2)取100mmx40mm试样一块,夹在两块单纤维贴衬织物之间,沿一短边缝合,如试样是纱线,可以将它编成织物,按照织物方式进行实验当试样是纱线或散纤维时,取纱线或散纤维质量约为贴衬织物总重量的一半,按下列方法之一准备组合试样,(1)夹在一块100mmx40mm多纤维贴衬织物和一块100mmx40mm染不上色的织物之间,沿四周缝合(2)夹在两块100mmx40mm单纤维贴衬织物之间,沿四周缝合印花织物试验时,正面与二贴衬织物每块的一半相接触,剪下其余一半,交叉覆于背面,缝合二短边。或与一块多纤维贴衬织物相贴合,缝一短边。如不能包括全部颜色,需用多个组合试样。启动耐洗色牢度机,规定时间后取出试样,冷三级水清洗两次,然后在流动水中冲洗10min,挤出水分,展开组合试样,悬挂在60℃以下的空气中干燥。用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和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评定试样的变色和衬贴织物的沾色。耐汗渍色牢度原理将纺织品试样与规定的贴衬织物合在一起,放在含有组氨酸的两种不同试液中,分别处理后,去除试液,放在试验装置内两块具有规定压力的平板之间,然后将试样和贴衬织物分别干燥。用灰色样卡评定试样的变色和贴衬织物的沾色。试液配制耐睡液色牢度原理将试样与规定的贴衬织物贴合在一起,于人造唾液中处理后去除试液,放在试验装置内两块平板之间并施加规定压力,然后将试样和贴衬织物分别干燥,用灰色样卡评定试样的变色和贴衬织物的沾色。试液配制热压牢度1干压干试样在规定温度和规定压力的加热装置中受压一定时间。
2潮压干试样用一块湿的棉贴衬织物覆盖后,在规定温度和规定压力的加热装置中受压一定时间。
3湿压湿试样用一块湿的棉贴衬织物覆盖后,在规定温度和规定压力的加热装置中受压一定时间。
4评定试验后立即用灰色样卡评定试样的变色和贴衬织物的沾色。然后标准大气下调试4h再作评定。如试样是织物。取40mmXI00mm试样块。如试样是纱线。将它编成织物,取40mmXI00mm试样一块,或将纱线紧密地绕在一块40mmXI00mm的热惰性材料上,形成个仅及纱线厚度的薄层。如试样是散纤维取足够址,梳成40mmX100mm的薄层,并缝在一块棉贴衬织物上,以作支承经受过任何加热和干燥处理的试样,必须在试验前在标准大气调湿处理温度110℃±2℃
150℃±2℃
200℃±2℃纺织品染色牢度这是一个大类项目,涉及各类色牢度数十个造成染色牢度不好的原因主要有:
——染料本身问题。
——染色工艺控制上的问题。——成品存放环境的问题。抗起毛起球性服装在穿着和洗涤过程中,会经常受到揉搓和摩擦等外力作用,致使受力多的部位容易磨毛、起球织物起毛起球的过程
测试方法
圆轨迹法马丁台尔法起球箱法圆轨迹法
圆轨迹起球法:织物在软垫条件下,经尼龙刷摩擦规定次数后,在一定光照下与标准实物样品或其照片对比评级。马丁台尔法
马丁代尔法:织物在软垫条件下,经磨料研磨一定次数后与标准实物样品或其照片对其评级;起球箱法
起球箱法:在可旋转、内壁粗糙的滚箱内,织物包于芯棒上,在箱中翻滚一定的次数后,与标准实物样品或其照片对比评比;起毛起球的评定方法,可将经起毛起球仪试验过的试样与原样对比评定,一般分5个等级,5级最好,基本上无起毛起球现象,1级最差,起毛起球现象严重。影响织物起球的主要因素
纤维性状:纱线结构:织物结构:后整理加工:钩丝织物中纤维和纱线由于勾挂而被拉出于织物表面的程度称为钩丝性。钩丝现象易发生与长丝织物和针织物中。两种测试方法——钉锤法和针筒法。钉锤法钉锤法的基本原理是,将试样套在包有毛毡的转筒上,既不能绷紧,也不能松动起皱,把一个用链条悬挂的钉锤绕过导杆放到试样表面上,当转筒以恒速转动时,钉锤在试样表面随机翻转、跳动,使试样勾丝。针筒法针筒法的基本原理是,将条状试样一端固定在转筒上,另一端处于自由状态,转筒旋转时使条状试样周期性地擦过下方具有一定转动阻力的针筒,从而产生勾丝。在评级箱观察窗内,同时将标准样照放在另一侧。在评级箱内参照标准样照,依据试样勾丝的密度(不论长短)对试样的勾丝程度进行评级。标准样照共有1—5级,1级最差,5级最好。
标准中规定从勾丝末端至织物表面问的长度称为勾丝长度按照勾丝长度,可将勾丝分为小勾丝、中勾丝和长勾丝三种。小勾丝指长度在2mm及以下的勾丝;中勾丝指长度超过2mm而不足10mm的勾丝;长勾丝指长度达到10mm的勾丝。若试样勾丝中含中勾丝或长勾丝,降级钩丝现象影响因素
纤维形状、弹性纱线捻度、条干织物密度、组织、种类后整理刚柔性材料的刚柔性是指织物的抗弯刚度和柔软度。织物抵抗其弯曲方向形状变化的能力称为抗弯刚度,抗弯刚度常用来评价它的相反特性——柔软度。GB/T18318-2001
织物弯曲长度的测定一矩形试样放在水平平台上,试样长轴与平台长轴平行。沿平台长轴方向推进试样,使其伸出平台并在自重下弯曲。伸出部分端悬空,由尺子压住仍在平台上的试样另一端。当试样的头端通过平台的前缘达到与水平线呈41.5°倾角的斜面上时,伸出长度等于试样弯曲长度的两倍,由此可计算弯曲长度。式中:G—单位宽度的抗弯刚度,mN.cm;m—试样的单位面积质量,g/m,;C,—试样的平均弯曲长度,cm,分别计算两个方向的C,和G的平均值变异系数CV心形法用于评定薄型和有卷边现象的织物的柔软度,采用悬垂高度为测试指标,其值越大,织物越柔软织物的抗弯刚度决定于:纤维与纱线的抗弯刚度以及结构织物厚度织物种类纱线浮长经向紧度和纬向紧度抗弯刚度的影响因素织物的悬垂性
织物因自重下垂的程度及形态称为悬垂性。悬垂程度是指织物在自重作用下下垂的程度。下垂程度越大,织物的悬垂性越好。仪器的夹持盘直径为18cm和12cm.仪器的夹持盘直径为18cm时,试样尺寸为30cm,且悬垂系数应在30~85%之间,若悬垂系数小于30%,则试样直径选24cm;若悬垂系数大于85%,则试样直径选36cm仪器的夹持盘直径为12cm时,试样尺寸为24cm抗皱性和弹性抗皱性是指织物抵抗弯曲变形的能力,也称为折痕回复性;弹性是指织物变形后的恢复能力。折痕回复性测量一定形状和尺寸的试样,在规定条件下折叠加压保持一定时间。卸除负荷后,让试样经过一定的回复时间,然后测量折痕回复角,以测得的角度来表示织物的折痕回复能力。试验回复翼尺寸:长为20mm,宽为15mm,水平法:试样尺寸为40mmX15mm的长方形。垂直法:试样经调湿后,在操作过程中,只能用摄子或橡胶指套接触.尺寸稳定性缩水率是表示织物洗涤干燥后,织物尺寸发生变化的指标,它是织物重要的服用性能之一。GB/T8630-2002
纺织品洗涤和干燥后尺寸变化的测定试样在洗涤和干燥前,在规定的标准大气中调湿并测量尺寸,试样干燥后,再次调湿、测量其尺寸,并计算试样的尺寸变化率。抽取代表纺织品被检批的试样。在每个试样上标记一对基准点,在进行规定处理的前后测量每对基准点之间的距离。做标记将试样放在平滑测量台上,在试样的长度和宽度方向上,至少各做三对标记。每对标记之间至少相距350mm,标记距离试样边缘应不小于50mm,标记在试样上的分布应均匀尺寸变化率平均值修约至0.1%.以负号(一)表示尺寸减少(收缩),以正号(+)表示尺寸增大(伸长)。影响织物缩水率的几个主要因素纤维成分
织物结构生产加工过程洗涤护理过程
Theend!纺织标准与检测第九章纺织品的舒适性检验广义舒适性:涉及织物的透通性、热湿舒适性、刺痒作用、静电及湿冷刺激和服装压力舒适性;狭义舒适性:热湿舒适性和透通性。本章主要是介绍纺织材料的热湿舒适性和透通性。热湿舒适性织物的热湿舒适性是指织物在人体与环境的热湿传递间维持和调节人体体温稳定,微环境湿度适宜的性能。1.决定热湿舒适感觉的因素人体—织物—环境三者间所形成的微气候2.热湿舒适感的环境条件一般认为人体在衣服内温度32±l℃,相对湿度50%±10%,气流速度25±l5cm/s的范围内感到舒适。织物就是维持这一状态、进行热湿传递、调节的。掌握纺织品的保暖性能要求及检测方法;[重点]掌握纺织品的透气、透湿等舒适性能要求及检测方法;了解纺织品的防钻绒性能要求及检测方法;了解影响织物保暖、透气、透湿、防钻绒性等性能的因素。保暖指标(1)导热系数织物表面温差为1℃时,通过单位面积织物的热流量.织物导热系数小,织物保暖性好.(2)绝热率T(保温率)无织物包覆时热体的散热量(Q0)与有织物包覆时热体散热量(Q1)之差对无织物包覆时热体散热量之比的百分率.T=[(Q0-Q1)/Q0]/100%绝热率(保温率)T大,织物保暖性好。
(3)热阻温差为1℃时,热能以1W/m2的速率通过时,为一个热阻单位。织物热阻大,保暖性好。
(4)克罗值(CLO)在室温为21℃
,相对湿度<50%,空气流速<10cm/s条件下,人体静坐保持舒适状态时服装所具有的热阻叫做1克罗值。克罗值大,织物保暖性好。恒温法恒温法平板保暖仪保温率、热导率和克罗值。冷却速率法冷却速率法:用试样将热体包覆,然后自然冷却,得到保温率、热导率和克罗值。热流计平板法:织物夹在热源和冷源之间,热、冷源保持温度,测定热流量。热脉冲法:热波通过织物,测热波衰减。服装热阻测试方法暖体假人法应用暖体假人测试服装热阻的基本原理是在模拟人体一服装一环境之间热交换的过程中,从暖体假人皮肤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之间的温差、体表单位面积的非蒸发散热率等物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导出服装热阻的量值,其基本方程为:含气性在织物组织中有许多织眼,通常在这些织眼中有空气,纱线内部、纤维集合体间也都含有空气。这种性质称为织物的含气性这些织眼、空间称为气孔。气孔的大小和有无,关系到服装材料的透气性、热传导性和湿润性等。
影响织物含气性的因素有纤维种类、纱线粗细、纤维方向、组织种类、厚度、平方米重、后处理及缝制等。
1.纤维性质
2.织物性质
3.检测方法
服装材料含气性的大小可用含气率,即一定体积中空气量的百分率来表示。
含气率(%)=(S-P)/SX100
式中,S——纤维的体积质量(g/cm3)
P——材料的表观体积质量(g/cm3),P=FW/d(g/cm3)
FW——平方米重(g/cm2),d——厚度(cm)
由上式可知,只要测得织物的平方米重、厚度、纤维比重,便可求得含气率。
由此可见,单位面积重量越小,衣料越厚,名义比重越小,则含气率就越高。含气率高,蓬松制品,保暖性就优于不蓬松制品。含气率高,气孔多或大,空气容易流动而产生对流散热。吸湿、透湿(透水)性纺织材料放置在大气中吸收水分的性能称为吸湿性。影响因素1.纤维性质
2.织物性质
检测方法
表达指标:回潮率和含水率测量方法:烘箱法和电阻测湿仪
烘箱干燥法GB/T9995-1997试样暴露在烘箱内流动的加热至一定温度的空气中,直至恒重,即为纺织材料的干重。烘燥过程中的全部质量损失作为水分。计算含水率和回潮率。箱内称重法称重时注意气流的影响(关断气流)箱外称重法试样放在容器中加热,冷却时在干燥器中进行,冷却后连容器称重。吸湿速干性的评价GB/T21655-2008第一部分:单项组合试验法第二部分:动态水分传递法单项组合试验法吸湿:液体汗的吸附能力,指标:吸水率,滴水扩散时间和芯吸高度速干:液态汗状态下的速干能力,规定空气状态下的水分蒸发速率和透湿量吸水率试样10cm*10cm调湿放入水中,下沉,如不自然下沉,将试样压至水中后抬起,反复2~3次。水浸5min捞出,垂直悬挂,滴水不再滴水时,称重计算滴水扩散时间试样10cm*10cm调湿滴定管,每次滴定0.2mL,滴定管口距试样不超过1cm,记录水滴完全扩散时间(无镜面反射),大于300s,记录大于设定时间精确至0.1s芯吸高度垂直放置的纺织品(30cm*2.5cm),一端浸在液体中,规定时间内(30min)液体上升的高度。水分蒸发速率和蒸发时间试样10cm*10cm调湿滴定管,每次滴定0.2mL,滴定管口距试样不超过1cm,悬挂在标准大气中,每5min称重一次,直至重量变化率不超过1%曲线前面部分的正切即为水分蒸发速率蒸发时间:开始直至重量变化率不超过1%且与滴水前质量差不超过2%时所需时间透湿性:织物透湿的实质是水的气相传递,当织物两边存在一定相对湿度差时,水汽从相对湿度高的一侧传递到相对湿度低的一侧。织物传递水汽的途径有:a)水汽直接通过织物空隙传
b)水汽被纤维吸湿,由纤维将水汽从高湿空气一侧传递到低湿空气一侧与服装舒适性的关系:感觉闷热不适影响织物透湿性的主要因素织物的空隙纤维性能:环境温湿度:织物的透湿性测试服装材料的透湿性可用一定湿度(或蒸气压)差下,单位时间内穿过单位面积布的水分量表示。把盛有吸湿剂或水,并封以织物试样的透湿杯放置于规定温度和湿度的密封环境中,根据一定时间内透湿杯(包括试样和吸湿剂或水)质量的变化计算出透湿量吸湿法温度38℃,相对湿度90%,气流速度0.3-0.5m/s,向清洁、干燥的透湿杯内装入吸湿剂将试样测试面朝上放置在透湿杯上,组成试验组合体迅速将试验组合体水平放置在已达到规定试验条件的试验箱内,经过0.5h平衡后取出。迅速盖上对应杯盖,放在20℃左右的硅胶干燥器中平衡30min,称量
除去杯盖,迅速将试验组合体放入试验箱内,经过1h试验后取出,称量透湿量的测试在一个测试箱内进行,测试箱的空气温度为23℃,相对湿度为(50±2)%,风速为2.8m/s蒸发法-正杯法向清洁、干燥的透湿杯内注入34mL水。将试样测试面向下放置在透湿杯上,组成试验组合体。将试验组合体水平放置在已达到规定试验条件的试验箱内,经过1h平衡后,称量随后经过1h试验后,称量。如需在箱外称量,称量时杯子的环境温度与规定试验温度的差异不大于3℃式中:GWVT,为试样的透湿量,g/(m2·d);△m为透湿杯2次质量之差,g;A为实样的实验面积,m2;t为实验时间,h。蒸发法-倒杯法向清洁、干燥的透湿杯内注入34mL水。先用一层聚四氟乙烯微孔薄膜封在透湿杯口,再将织物试样盖在薄膜上。倒杯法的测试条件和杯子的准备与正杯法相同,只是杯子处于倒置状态。将试样测试面向上放置在透湿杯上,组成试验组合体。将试验组合体水平放置在已达到规定试验条件的试验箱内,经过1h平衡后,称量随后经过1h试验后,称量。如需在箱外称量,称量时杯子的环境温度与规定试验温度的差异不大于3℃织物的透水性织物的透水性:织物透水的实质是水的液相传递,即织物两边存在水压差是,水从压力高的一面向压力低的一面传递的过程。既可用做雨衣、帐篷,又可用做滤布。
织物透水有三种途径:
a)纤维吸湿作用
b)毛细管作用
c)水压作用3.3与服装舒适性的关系织物应具有一定的防水性;应尽快使汗液通过织物排出。理想的织物是既能防止外部水进入,又能保证人体的湿气能及时排出,即具有防水透湿效果。防水透气织物的机理和实现的途径机理:水滴的直径(100-3000微米)远远大于水汽直径(0.0004微米),通过一定的加工使织物表面的微孔只让汽滴通过而不让水滴通过。实现的途径有:带微孔树脂薄层的层压织物超细纤维制成超高密度织物测试与指标静水压试验测定。指标为织物表面出现水滴时的静压水柱高度。流体静水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式员工劳动合同解除流程指南
- 大学会计制度设计案例分析2024
- 电缆通道施工施工方案
- 库尔勒施工方案
- 施工船舶开工施工方案
- 双向施工方案
- 背景墙绘业务咨询方案怎么写
- 宝山区提供商业咨询方案
- 血塞通滴丸营销方案
- 吴忠合同纠纷法律咨询方案
- 新生代员工文化共鸣-洞察及研究
- 酒店股权激励管理办法
- 公司团队管理课件下载
- DB42∕T 2232-2024 湖北省水利工程护坡护岸参考设计图集
- 初中生劳动教育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吉林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历史真题及答案
- JJG(烟草)29-2011烟草加工在线水分仪检定规程
- 2024-2025学年广东深圳市宝安区宝安中学集团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T/SXCAS 015-2023全固废低碳胶凝材料应用技术标准
- 消防中控证考试题及答案
- 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 诊断工作指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