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中医药治疗现状及对策_第1页
房颤中医药治疗现状及对策_第2页
房颤中医药治疗现状及对策_第3页
房颤中医药治疗现状及对策_第4页
房颤中医药治疗现状及对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房颤中医药治疗现状及对策第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学术大会论文集血塞通软胶囊重要成分为三七总皂苷,研究表明,该药有众多的心血管药理作用,如抗心肌缺血和再灌注损伤、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代谢等。本研究显示,与模型组比较,血塞通软胶囊能使大鼠心梗边沿区MVC、MVD明显增加,与麝香保心丸作用相似,表明其有增进或诱导缺血心肌血管新生的作用。本研究还表明,应用血塞通软胶囊后大鼠缺血心肌中VEGFmRNA体现及其灰度值与模型组比较明显增加,与麝香保心丸相似。且发现VEGFmRNA体现水平与促血管新生的水平大致上是一致的,提示其促血管新生作用与增进VEGFmRNA体现有关。有报道,麝香保心丸有促心梗后大鼠缺血心肌血管新生及增进VEGF和bFGF体现的作用〔9〕,故选该药作为对照,并且发现其促血管新生作用还与增进VEGFmRNA体现有关。尽管血塞通软胶囊能上调VEGFmRNA的体现,但其机理是什么?用药时间多长最为适宜?最佳剂量是多少?都有待进一步进一步研究。益心舒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气阴两虚兼血瘀证临床研究陈靖张为刘玉庆闫卫红常佩芬王亚红赵勇李玉峰沈晓旭孟伟鲁卫星北京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100700)摘要目的:观察益心舒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探索中医治疗冠心病的新途径。办法:将153例冠心病心绞痛气阴两虚兼血瘀证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102例)和对照组(51例),实验组服用益心舒胶囊治疗,对照组服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疗程均为4周。成果:两组都有改善心电图、心绞痛以及心绞痛的程度等作用,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对改善临床乏力、自汗方面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益心舒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较好疗效。房颤中医药治疗现状及对策程伟湖北省中医院心内科(武汉,430061)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发病、致残和病死率随着年纪的增加而显着增加。然而,现在抗心律失常药品的治疗效果仍不尽人意,并不能显着提高房颤患者的生存率,因此,开发高效安全的房颤抗心律失常药品仍然为研究热点。中医药治疗心房颤动获得良好效果,本文借维普资讯数据库检索,拟对2006年后中医药诊疗房颤综合进行分析,谋求中医治疗房颤思路与对策。一、房颤中成药治疗:1、稳心颗粒:重要为党参、黄精、三七、琥珀、甘松构成,涉及发表临床研究累计55篇,治疗时间14114第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学术大会论文集天至180天,有效率64%-95%。1)单独使用:治疗的房颤涉及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原发病者;老年阵发性房颤;风心经瓣膜置换术、起搏器术后者;合并脑梗患者;房颤类型现有阵发性房颤,也涉及持久性心房颤动病者。发表论文累计21篇。证明含有减少房颤患者心室率:缩短转复所用时间;治疗起搏器术后阵发性AF有效;停药后仍有一定的疗效;缩短Pmax及Pd;改善冠心病伴慢性Af患者的静息心率和运动心率;控制永久性房颤患者快速心室率及改善心功效。2)联合其它西药应用胺碘酮:重要用于慢性心力衰竭、舒张性心力衰竭、高血压病等;认为含有控制心室率比单用胺碘酮治疗效果好,血栓栓塞事件发生减少;能提高阵发性房颤的转复率、缩短转复时间、减少用量及不良反映;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PAF疗效明显优于各自单用,不良反映少,安全性高。累计涉及发表研究11篇。B受体阻滞剂:重要应用非瓣膜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等;认为两者能发挥协同作用,更有效控制心室率,防止房颤的复发,改善患者心悸,胸闷,胸痛,心前区不适,乏力等症状、心功效、生活质量,减少其副作用,其中美托洛尔7篇和比索洛尔l篇。其它药品:涉及联合地高辛发表研究4篇,认为能协同小剂量地高辛控制永久性房颤心室率效果较好,减少副反映。涉及联合心律平研究论文发表2篇,认为联合治疗老年人阵发性房颤疗效满意,减少副作用。涉及联合ACEI或ARB累计5篇,认为联用坎地沙坦、缬沙坦有较好防止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作用,并可克制左心房扩大;联合厄贝沙坦加胺碘酮中西药联合应用有抗心律失常协同作用;只有联合卡托普利与稳心颗粒组、卡托普利组比较在阵发性房颤控制率及症状改善方面无统计学意义报道。涉及联合他汀类调脂药临床研究有4篇,证明与氟伐他汀合用治疗高血压病并发心房颤动安全有效;与辛伐他汀合用治疗持久性心房颤动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映发生率低。2)参松养心胶囊:重要为人参、麦冬、山茱萸、丹参、炒酸枣仁、桑寄生、赤芍、土鳖虫、甘松、黄连、南五昧子、龙骨构成,涉及发表临床研究累计仅18篇,治疗时间28至90天,有效率67.4%一86.1%。由于“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律失常应用研究”获得200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其中治疗阵发性房颤疗效认为与西药心律平相称,影响及意义重大。1)单独使用发表论文累计7篇。认为:其对治疗阵发性房颤疗效显着,比胺碘酮副作用更小;对慢性心功效不全并发的阵发性房颤有明显的疗效,与Ic类抗心律失常药品无显着的疗效差别;显着改善房颤患者生活质量和运动耐量;可缩短最大P波时限Pmax、P波离散度(Pd)、QT间期,减轻房室肌复极离散,减少PAF的发作。2)联合联合其它西药应用胺碘酮:两种药品联合,既能有效的治疗气阴两虚型快速性房颤,并且对防止急性房颤复发有明显效115第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学术大会论文集果;能显着改善阵发性房颤患者的P波离散度(Pd)和最大P波时限(Pmax);不良反映较小:但对心脏功效的无显着改善。上述两药联合应用报道有4篇。B受体阻滞剂:认为倍他乐克、参松养心胶囊联用更有助于防止房颤的复发;而单用卡维地洛或参松养心胶囊能够通过减少Pd来减少高血压患者PAF的发作,联用这两种药品却不能获得更加好的效果。联合B受体阻滞剂临床研究有4篇。地高辛:成果参松养心胶囊协同小剂量地高辛控制持续性及永久性房颤心室率效果较好,不良反映少,有关报道有2篇。辛伐他汀:有1篇文章报道,参松养心胶囊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有较好临床疗效,且不良反映发生率低。3.其它中成药葛根素联合胺碘酮、通心络胶囊联合倍他乐克、心可舒、补心气口服液研究报道各1篇。其中,葛根素联合胺碘酮,能提高转复率,缩短平均转复时间,减少胺碘酮总用量;通心络胶囊联合倍他乐克,成果对控制心室率、少脑卒中有较好疗效;心可舒片认为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有显着临床疗效,并能明显缩小Pdis及Pmax,从而有效改善房颤患者的电重构;补心气口服液对老年慢性气管炎并房颤总有效率86%。二.经方和自拟验方1.经方炙甘草汤:炙甘草汤联合胺碘酮在防止消除房颠,改善临床症状方面明显优干对照组;加味四妙勇安汤(金银花、玄参、当归、甘草、丹参、桂枝、黄芪、五昧子等)与组用乙胺碘呋酮对照,成果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有显着差别。上述方剂各有1篇报道。2.自拟方药养血复脉汤(生黄芪309、当归109、党参159、麦冬109、五味子69、炒枣仁109,川芎109、石斛109、茯苓109、知母109、炙甘草109、红花109、桃仁109、郁金109、香附109):合用心律平治疗房颤疗效确切,不良反映少。定心胶囊(黄芪209,炙甘草、人参各159,红花、丹参各109,生地、麦冬各209等):成果显效19例,有效32例,无效9例,总体有效率达85%,定心汤与胺碘酮联合应用有抗心律失常协同作用。益心方(太子参、麦冬、龙齿、珍珠母、柏子仁、酸枣仁、炙甘草、桂枝等):成果与普罗帕酮比较,总有效率分别90.48%和76.92%,差别显着,提示临床综合疗效明显。仙灵生脉散:以淫羊霍109、生晒参69、麦冬159、生地209、五味子69、炙甘草129和桂枝99,通过4周的治疗,仙灵散组152例总有效率89.5%;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显着,提示仙灵生脉散能明显减少房颤的发作,改善生存质量,联合胺碘酮辨证治疗老年房颤安全有效。脉安宁合剂:(白芍、麦冬、五味子、桑寄生、仙灵脾、石决明、当归、太子参、地龙、全蝎、钩藤等)以滋肝息风、养血息风、祛风搜风为主。成果有效率为93.75%。116第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学术大会论文集益心复脉(巴戟天、女贞子、炙甘草、人参、桂枝、生地、主冬、阿胶、甘松、苦参):提示益气复脉法随症加减加胺碘酮治疗老年非瓣膜房颤疗效确切。益气活血方(党参、麦冬各209,黄芪、葶苈子、葛根、丹参各309,制附片、五味子、泽泻、猪苓各lOg):提示对房颤患者有较好的抗凝作用。对上述报道治疗房颤中药(中成药、复方)构成分析,其中补虚药人参选用6次、党参3次、太子参2次、生晒参1次;麦冬8次;甘草7次;五味子6次;黄芪5次;通阳药桂枝5次;活血化瘀药丹参5次;滋阴药生地4次;其它如甘松、酸枣仁、当归、葛根各3次;桑寄生、赤芍、土鳖虫、红花、三七、全蝎、阿胶各2次。上述复方药品多含生脉散构成,提示益气养阴治疗仍然为房颤中医药基本组方。甘松是现在治疗心律失常中药参松养心和稳心颗粒唯一共选药品,阐明其含有重要价值。多个组方均含有一味或多味“活血通阳”功效中药,体现“活血化瘀”在中医治疗房颤中含有一定地位。多个药品比较研究均认为,中药治疗副作用较少。四、中医治疗房颤对策房颤诊疗重要依靠心电图确诊。流行病学资料显示,非瓣膜病房颤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和全身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有:既往脑卒中、一过性缺血发作(TIA)、糖尿病、高血压病史、心力衰竭及高龄。其中既往脑卒中和TIA是脑卒中最强的独立预测因素。年纪也是脑卒中的独立预测因素,约半数房颤有关的脑卒中发生于75岁以上,也是老年女性最常见的致残性脑卒中的因素,老年人抗凝出血并发症的危险也较高。有些研究显示,女性也是脑卒中的独立预测因素,但也有研究的结论与此不一致。房颤按心脏病病因分为瓣膜性及非瓣膜性心脏病Af;按发作时间及Af发作存在状况常采用“3P’’分类法,即将Af分为阵发性(Paroxysmal,Af指发作<2~7天,多<24h,能够自行转复为窦性心律者),持续性(Persistent,Af发作>48h,但<O.5年,多不能自行转复,需药品及电复律治疗方能转复为窦律者)和永久性(Permanent,Af发作,多半在六个月以上,长久存在,无复律适应证,不能转复者)。通过房颤分类,经常能够拟定病人当代医学治疗方略或原则,在临床使用中医药诊疗时,应以借鉴。1重视辨证施治现在治疗房颤惯用中成药重要是稳心颗粒和参松养心胶囊,两者均含有“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共同特点,重要用于治疗气阴两虚,心络瘀阻者;但前者含有“定悸复脉”之功;而后者重要兼“清心安神”之力,由于含有破血虫药和活血祛瘀三种药品配伍,活血祛瘀能力更强大。房颤病因虽多,临床使用上述药品若结合辨证,异病同治,或同病异治,可获得更加好效果。2.分辨房颤类型,明确治疗目的当代医学房颤治疗重要涉及:血栓栓塞防止、心室率控制及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三个方面;其它涉及起搏和房室结消融、介入治疗、针对神经节治疗、外科手术。现在,药品治疗仍然是房颤治疗的重要构成部分,由于抗心律失常药品只是对房颤有适度克制作用,极少能够完全克制房颤,因此,对于长久房颤病人而言,重点应转向控制心率和主动地抗凝治疗防血栓。117第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学术大会论文集由于中药活血化瘀药品含有明显抗凝药效,其出血,特别颅内出血及骨折并发症的风险远低于口服西药抗凝剂,含有较高实用价值。持续性(Persistent)和永久性房颤,含有中医“久病血瘀”特点,最要危害是心房内血栓形成,造成脑卒中,现在借助多层螺旋CT(MSCT)与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等当代设备,可发现诊疗房颤患者左心房/左心耳内血栓,上述病者临床我们遣方选药治疗时,强调重视含有良好防止血栓形成作用的活血化瘀类药品在其治疗中地位。治疗重点,不是纠正房颤,而是活血化瘀,特别对年长高危险病者。现在中医中药治疗房颤,观察疗效重要体现控制房颤发作和心室率,缩短房颤持续时间,改善症状、心脏功效和生活质量上,重要针对阵发性房颤,观察时间多少于六个月,对房颤血栓形成栓塞的防止研究较少。采用严谨科学设计,开展中长久以心肌重构、心衰、冠脉综合症、血栓栓塞并发症、住院率、致残与致死为治疗终点的中医临床科学研究,期待早日实施。心悦胶囊对A…血运重建后心肌灌注影响的临床研究李永强1仇盛蕾2金枚2史大卓11.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血管中心(北京,100091);2.北京中医院心血管内科(北京,100010)急性心肌梗死(AMI)罪犯血管的血运重建使病人近、远期预后得到明显改善,但新近研究表明〔1,2〕,即使血管再通后TIMI血流达成3级,也有超出25%左右的患者心肌组织水平血流并未得到抱负的恢复,出现无复流(no—reflow)及血流缓慢(slow-flow)现象。氧化应激、氧自由基损伤、钙超载、血管内皮损伤及炎症反映为其产生的重要病理基础〔3〕。当代医学采用血小板膜蛋白受体拮抗剂、钙拮抗剂、他汀类降脂药和易化PCI术、PCI结合血栓抽吸技术、人工滤网等药品和机械手段加以干预,仍未达成真正抱负的效果。传统中医学认为,AMI为本虚标实之症,本虚以气阴两虚为主,标实为心血瘀阻为主。上世纪70~80年代,我院心血管中心联合北京先进的西医院采用益气养阴活血方药结合西医常规治疗AMI,证明其可明显减少AMI患者住院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益气养阴活血方与否含有增进AMI后心肌组织灌注的作用?尚缺少客观的根据。有鉴于此,我们选用益气养阴制剂心悦胶囊(西洋渗茎叶皂甙)和活血化瘀制剂制剂复方丹参片以凑益气养阴活血之效,采用随机、双盲、多中心、平行对照的办法,运用静脉声学造影技术(MyocardialContrastEchocardialgraphy,MCE)观察其对AMI血运重建后心肌组织水平血流灌注和心肌功效的影响。同时采用中医证候计分及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cattleAnginaQuestionnaire,SAQ)观察患者生活质量的变化,客观评价益气养阴活血制剂对血运重建后AMI患者的疗效。1.资料和办法1.1诊疗原则1.1.1西医诊疗原则:按照2001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制订的急性心肌梗死诊疗原则〔3〕,全部入选病人均经冠状动脉造影、心电图、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查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118药方基本信息张仲景【来源】《》。【异名】复脉汤(《伤寒论》)。【分类】补益剂-气血双补【构成】炙甘草(12克)(9克)(9克)(6克)干地黄(30克)(6克)麦门冬(10克)麻仁(10克)大枣(10枚)【功用】益气滋阴,通阳复脉,养血定悸。【主治】1.阴血局限性,阳弱证。脉结代,,虚羸少气,舌光少苔,或质干而瘦小者。2.虚劳肺症。干咳无痰,或咳吐涎沫,量少,形瘦短气,虚烦不眠,盗汗,咽干舌燥,大便干结,脉虚数。(本方惯用于功效性心律不齐、期外收缩、、风湿性心脏病、、甲状腺功效亢进等而有心悸气短、脉结代等属阴血局限性,阳气虚弱者。)使用方法上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内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当代使用方法:水煎服,阿胶烊化,冲服)。2歌诀●炙甘草汤参姜归,麦冬生地大麻仁,大枣阿胶加酒服,虚劳肺痿效如神.●炙甘草汤参桂姜,麦地胶枣麻仁襄,心动悸兮脉结代,虚劳肺痿俱可尝。趣记:弟清早教草人卖芝麻酱。3方解本方是《伤寒论》治疗心动悸、脉结代的名方。其证是由伤寒汗、吐、下或失血后,或杂病阴血局限性,阳气不振所致。阴血局限性,血脉无以充盈,加之阳气不振,无力鼓动血脉,脉气不相接续,故脉结代;阴血局限性,心体失养,或心阳虚弱,不能温养心脉,故心动悸。治宜滋心阴,养心血,益心气,温心阳,以复脉定悸。方中重用生滋阴养血为君,《名医别录》谓地黄“补五脏内伤局限性,通血脉,益气力”。配伍炙甘草、人参、大枣益心气,补脾气,以资气血生化之源;阿胶、麦冬、麻仁滋心阴,养心血,充血脉,共为臣药。佐以桂枝、生姜辛行温通,温心阳,通血脉,诸厚味滋腻之品得姜、桂则滋而不腻。使用方法中加清酒煎服,以清酒辛热,可温通血脉,以行药力,是为使药。诸药合用,滋而不腻,温而不燥,使气血充足,阴阳调和,则心动悸、脉结代,皆得其平。虚劳肺痿属气阴两伤者,使用本方,是用其益气滋阴而补肺,但对阴伤肺燥较甚者,方中姜、桂、酒减少用量或不用,由于温药毕竟有耗伤阴液之弊,故应慎用。本方与都有补肺气,养肺阴之功,可治疗肺之气阴两虚,久咳不已。但本方益气养阴作用较强,敛肺止咳之力局限性,重在治本,且偏于温补,肺燥较着或兼内热者不适宜;而生脉散益气养阴之力虽不及本方,因配伍了收敛的,标本兼顾,故止咳之功甚于炙甘草汤,且偏补,临证之时可斟酌选用。4功效方中重用炙甘草补气生血,养心益脾;生地黄滋阴补血,充脉养心,二药重用,益气养血以复脉之本,共为君药。人参、大枣补益心脾,合炙甘草则养心复脉,补脾化血之功益着;麦冬、胡麻仁、阿胶,甘润养血配生地黄则滋心阴,养心血,充血脉之力尤彰;桂枝,生姜辛温走散,温心阳,通血脉,使气血流畅以助脉气接续,同为佐药。原方煎煮时加入清酒,以酒性辛热,可行药势,助诸药温通血脉之力。数药相伍,使阴血足而血脉充,阳气复而心脉通,气血充沛,血脉畅通,则悸可定,脉可复。5化裁方中可加酸枣仁、以增强养心安神定悸之力,或加龙齿、磁石重镇安神;偏于心气局限性者,重用炙甘草、人参;偏于阴者重用生地、麦门冬;心阳偏虚者,易桂枝为肉桂,加以增强温心阳之力;阴虚而内热较盛者,易人参为南沙参,并减去桂、、、,酌加知母、,则滋阴液降虚火之力更强。6各家叙述[1]1.《医方考》:心动悸者,动而不自安也,亦由真气内虚所致。补虚能够去弱,故用人参、、大枣;温能够生阳,故用生姜、桂技;润能够滋阴,故用、;而生地、者,又因此清心而宁悸也。2.《医方集解》:此手足太阴药也。人参、麦冬、甘草、大枣益中气而复脉;生地、阿胶助营血而;麻仁润滑以缓脾胃;姜、桂辛温以散余邪;加清酒以助药力也。3.《古方选注》:人参、麻仁之甘以润脾津;生地、阿胶之咸苦,以滋肝液;重用地、冬浊味,恐其不能上升,故君以炙甘草之气厚、桂枝之轻扬,载引地、冬上承肺燥,佐以清酒芳香入血,引领地、冬归心复脉;仍使以姜、枣和营卫,则津液悉上供于心肺矣。脉络之病,取重心经,故又名复脉。4.《血证论》:此方为补血之大剂。姜、枣、参、草中焦取汁,桂枝入心化气,变化而赤;然桂性辛烈能伤血,故重使生地、麦冬、芝麻以清润之,使桂枝雄烈之气变为柔和,生血而不伤血;又得阿胶潜伏血脉,使输于血海,下藏于肝。合观此方,生血之源,导血之流,真补血之第一方,未可轻议加减也。⑤《成方便读》:方中生地、阿胶、麦冬补心之阴;人参、甘草益心之阳;桂枝、生姜、清酒以散外来寒邪;麻仁、大枣以润内腑之枯槁。【附方】加减复脉汤(《温病条辨》)【附注】本方为阴阳气血并补之剂。临床应用以脉结代,心动悸,虚羸少气,舌光色淡少苦为辨证要点。【文献】方论罗美《》卷1录:“仲景于脉弱者,用以滋阴,桂枝以通血,甚则加人参以生脉;未有地黄、者,岂以伤寒之法,义重护阳乎?抑阴无骤补之法与?此以心虚脉代结,用为君,麦冬为臣,峻补真阴,开后学滋阴之路。地黄、麦冬味虽甘而气大寒,非发莠之品,必得人参、桂枝以通脉,生姜、大枣以和营,阿胶补血,酸枣安神,甘草之缓不使速下,清酒之猛捷于上行,内外调和,悸可宁而脉可复矣。酒七升,水八升,只取三升者,久煎之则气不峻,此虚家用酒之法,且知地黄、麦冬得酒良。”《》:“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清)《汤头歌诀》:“炙甘草汤参姜桂,麦冬生地大麻仁,大枣阿胶加酒服,虚劳肺痿效如神。趣味记忆:阿桂人麦麻草,枣生地姜(想象:阿贵人买麻草,早生地姜)7临床应用1.室性早搏用本方加减:灸甘草15g,大枣6枚,阿胶、生姜、各10g,生地20g,桂枝6g,麦冬、麻仁、沙枣仁各10g,15g。加酒各半,水2煎服,20剂1疗程。治疗室性早搏40例。本组病例均经心电图确诊。男35例,女5例。各类10例,5例,因素不明25例。成果;早搏消失者31例,减少者7例,无效2例。又有报道,用本方加减,气阴两伤加玉竹、玄参;心脾局限性加、黄芪;心阳局限性加熟附片;夜寐不安加酸枣仁、柏子仁。治疗室性早搏30例,男19例,女11例;年纪最小24岁,最大69岁,尤以40岁以上多见;病程最短2年,最长。病例选择根据1979年9月全国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研究座谈会修订原则,均经心电图检查确诊。其中轻度17例,中度10例,重度3例。成果:用药后早搏消失为显效,共25例,占%;用药后早搏次数较原有减少50%或减轻1度为有效,共3例,占10%;用药后无变化为无效,共1例,占%;用药后早搏较前增加50%为恶化,共1例;总有效率为%。又有报道,应用本方加减:灸甘草50g,党参、桂枝、阿胶各10g,生地、酸枣仁各30g,大枣20枚。文火煎至300ml,每次温服150ml,早晚分服,4周为1疗程。每日听诊2-3次,并配合心电图观察。治疗室性早搏32例。成果:治疗后心脏及心电图检查,均示早搏消失,其它症状及体征均明显改善为显效,共19例;心脏听诊及心电图检查,早搏次数减少50%以上,其它症状及体征减轻为有效,共9例;用药后症状无变化为无效,共4例。总有效率为%。2.病毒性心肌炎用本方加减:灸甘草9g,人参6g,生地黄30g,阿胶9g,麦冬12g,麻仁9g,桂枝,生姜各6g,红枣6个。日1剂水煎服。邪盛加、蒲公英、大青草;阴虚加龟版、;心神不宁加炒枣仁、珍珠母。治疗病毒性心肌炎38例,男26例,女12例;年纪5-15岁居多(占%),最大64岁,最小4岁。成果:症状、体征、心电图正常为痊愈,共30例;症状、体征、心电图3项中有两项正常为有效,共4例;与治疗前相比无变化为无效,共2例,死亡2例(系Ⅲ°);总有效率为%。疗程最长42日,最短6日,平均15.天。3.心律失常用本方加减:灸甘草9g,党参,生地各12g,麦冬9g,桂枝3-6g,丹参12g,酸枣仁9g。治疗心律失常49例,年纪34-76岁;心房早搏、房颤、14例,频繁室性早搏19例,房室传导阻滞(Ⅰ度-Ⅲ°)。及室内不全性阻滞、心动过缓16例,冠心病、高血压病38例,风心病、心肌病及不明因素的心律失常11例。成果:治愈,通过1-2周治疗,自觉症状消失,复查心电图恢复正常者29例,好转,通过2-4周治疗,自觉症状好转,复查心电图未恢复正常或有所改善者18例,无效,治疗2周以上自觉症状无明显好转者3例;总有效率为94%。4.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用本方加减:按人参、阿胶各1份,甘草、生姜、桂技各2份,麦冬、麻仁、大枣各3份,地黄5份的比例配方,制成膏剂。每次服15g,日2次,疗程为3周。治疗心动过缓及病态窦房结综合征73例。成果:显效44例,有效22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187例,总有效率为%。本品由于能提高心脏的兴奋性,不仅对心动过缓及病窦综合征有效,对慢性心律失常也有较好疗效。8补血方剂基本信息【介绍】本方来源于《伤寒论》。【功用】滋阴养血,温阳,宁心复脉。主治阴血局限性,气虚血弱,赢瘦少气,心悸心慌,虚烦失眠,大便干结,舌质淡红少苔,脉结代;或虚劳肺痿,久咳不止,涎唾甚多,咽燥而渴,痰中有血,心悸、心烦,少气,失眠,自汗盗汗,脉虚数。【构成药品】炙甘草12克,生姜9克,人参6克,生地黄30克,桂枝9克,阿胶(烊化服)6克,麦门冬10克,麻仁10克,大枣30枚。【用量使用方法】上药酌加清酒水煎服,每日1剂。颗粒剂:每次1袋,每日3次。当代研究本方含有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能减少再灌注诱发的室性早搏和心律失常总发生率,并能缩小再灌注后心肌梗死的范畴。能对抗实验性“阴虚”动物的心律失常,减慢心率、消除、减少室性早搏发生率,并能改善“阴虚”证候。另外,尚有抗缺氧的作用。进补应用本方重用生地黄滋阴养血,配伍阿胶、麦冬、麻仁滋心阴、养心血、充血脉以助生地之功;再配炙甘草、人参、大枣补益心脾之气,配桂枝、生姜温心阳、通血脉,加酒煎煮以助药力。综合全方,共成阴阳气血并补之剂。其对阴血局限性之心律失常,脉律不齐有较显着的作用,因此本方又名“复脉汤”。1.室性早搏用本方加减:炙甘草15克,大枣6枚,阿胶、生姜、党参各10克,生地20克,桂枝6克,麦冬、麻仁、炒枣仁各10克,丹参15克。加水。酒各半,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1个月。2.病毒性心肌炎用本方加减:炙甘草9克,人参6克,生地黄30克,阿胶9克,麦冬12克,麻仁9克,桂枝,生姜各6克,红枣6个。水煎服,每日1剂。3.心律失常用本方加减:炙甘草9克,党参,生地各12克,麦冬9克,桂枝3~6克,丹参12克,酸枣仁9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2~4周。对心房早搏、房颤、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频繁室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不全性阻滞、心动过缓,以及冠心病、高血压病、风心病、心肌病及不明因素的心律失常都有较好的疗效。4.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按人参、阿胶各l份,甘草、生姜、桂枝各2份,麦冬、麻仁、大枣各3份,地黄5份的比例配方,制成膏剂。每次服15克,每日2次,连服3周。本法对慢性心律失常也有较好疗效9药理作用重要有抗心律失常,影响心肌特性,影响心肌动作电位,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抗阴虚大鼠实验模型等。1.抗心律失常炙甘草汤30g生药/kg灌胃小鼠,能明显减少氯访诱发室颤的发生率。对照组的室颤率为88%,而给药组的室颤率为44%。炙甘草汤该作用与kg奎尼丁作用相似。生药/kg,1天1次,持续4日,能显着缩短乌头碱(Aco)诱发大鼠持续时间,对照组为±分钟,而给药组为±分钟。并能显着减少Aco诱发大鼠室速(VT)和室颤(VF)发生率。炙甘草汤kg灌胃大鼠,1天1次,共4日,能非常显着地减少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诱发的室早(VP)、室速(VT)和心律失常总发生率。4ml/kg加味炙甘草汤注射剂(炙甘草苦参、茵陈)1ml/分钟速度后耳缘静脉注射家兔,能明显地缩短川乌浸出液所造成的家兔觉得主的心律失常持续时间,川乌组心律失常的平均持续时间为分钟,而炙甘草汤组平均为分钟。并且加味炙甘草汤能显着减轻川乌浸出液引发的实验性家兔心律失常的严重程度。川乌组的心律失常分数为±,而炙甘草汤组为±。加味炙甘草汤注射(炙甘草汤加酸枣仁。柴胡、和白术,1g生药/ml)5ml/kg左侧颈外静脉注射麻醉大鼠,能明显减少25mg/kg乌头碱(%)所致室上性早搏(PVCs)和室性心动过速(VT)发生率,生理盐水组乌头碱所致PVCs和VT的发生率分别为100%和80%,加味炙甘草汤注射液组则分别为33%和11%;10ml/kg该制剂颈外静脉注射25mg/kg乌头碱(%)诱发心律失常5分钟的大鼠,能显着提高窦性心律短时转复率,生理盐水组的窦性心律转复率为0,加味炙甘草汤注射液组为70%;5ml/kg该制剂左侧预外静脉注射大鼠.能明显推迟120mg/kgCaC12(4%)所致PVCs和VT的出现时间,减少其发生率,窦性心律恢复时间明显提前,复律率也明显提高。炙甘草汤水煎液(100%)10ml/kg灌服家兔,对50mg/kg快速静注后家兔的心率和心电图无明显影响,也不影响心律失常的发生,但能显着缩短心律失常持续时间,并且正常心律恢复时间明显加紧。2.影响离体心肌生理特性大鼠带的右心房,悬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