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教育讲座_第1页
旅游教育讲座_第2页
旅游教育讲座_第3页
旅游教育讲座_第4页
旅游教育讲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ZhejiangNormalUniversity我国的旅游教育及发展趋势旅游教育历史回顾十九世纪末起源于欧洲-洛桑酒店管理学院着眼于职业培训非学位课程二十世纪中期英国将酒店与旅游课程提升为学位课程–

苏格兰酒店学院及萨里大学酒店管理系培养专业管理人才以传统学科为基础

二十世纪中期酒店与旅游教育在美国广泛发展专业多样化学历多样化多层次人才培养二十世纪后期各国酒店旅游教育如雨后春笋欧洲部分国家旅游教育发展特点驱动力学科分类与课程设置发展趋势存在问题欧洲早期是第一线员工的需要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后期由于高层人才的需要推动学历教育的发展主要设置在地理、经济、商学等学科下,但有一些研究成果来自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由重技能教育极端走向重理论与文化与社会教育极端教师很少有从业经验美国起初是由于国内酒店业高速发展,中高层酒店管理人员的需求推动;后期由于旅游业更全面深入的发展主要设置在地理、经济、管理、社会学、人类学等领域强调管理能力培养向管理与技能并重转型,旅游研究迅速向多学科发展对操作技能的培训未有足够重视日本出境旅游发展驱动商学部、社会学部、经济学部、国际学部、大众传播学部更加个性化与国际化的趋势旅游教育未受到足够重视澳大利亚入境游客快速增长,酒店与服务管理人才需求驱动商学、地理学、贸易财会、行政管理、管理对市场进行细分,划分出一些小型市场专业,以一般商业管理为本科授予学位,而学习内容中突出旅游专业知识,开设研究生专业供大于求,学校竞争激烈各国旅游教育比较我国旅游教育的发展改革开放前,我国的旅游教育主要集中在对在职人员的培训,培训对象主要是第一线接待人员,管理人员的培训还没有提上议事日程。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旅游发展加速,1978年国家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正式设立了旅游教育机构,主要负责旅游人才培养、从业人员培训和高层次的组织管理人才培训。同年我国第一所旅游中等专业学校——南京旅游学校诞生了,次年建立了第一所旅游大专——上海旅游专科学校。1980年起,国家旅游教育机构先后与8所高等院校联合开办了旅游系或旅游专业,年招生人数1300余人。90年代后快速发展1、院校教育整体规模快速扩张截至到2006年底,全国共有高、中等旅游院校(包括完全的旅游院校和只开设有旅游系或旅游专业的院校)1,703所,其中高等院校762所,中等职业学校941所。与上年相比,旅游高等院校增加了69所,旅游中等职业学校则增加了298所。2006年旅游院校在校生为734,854人,比上年数量大大增加,增幅达29.7%,其中旅游高等院校361,129人,比上年增长17.1%,旅游中等职业学校373,725人,比上年增加44.8%。据统计,2006年全国旅游院校共有旅游专业教师33,236人,比上年增长了31.7%,其中旅游高等院校16,868人,旅游中等职业学校16,868人,高等院校与中等职业学校的旅游专业教师数基本持平。我国旅游教育的现状2、旅游院校层次结构总体趋于合理有研究生、本科、专科(含高职)和中等职业教育四个层次以旅游管理专业招收博士研究生的院校南开大学、

辽宁大学、东北财经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复旦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南京大学

、浙江大学、

厦门大学、

华侨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

重庆大学、四川大学、云南大学、

西北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以旅游管理专业招收硕士研究生的院校

北京工商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天津大学、山西大学、山西财经大学、辽宁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燕山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工商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安徽财经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湖北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湘潭大学、暨南大学、广西大学、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大学、四川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云南大学、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外国语学院、西北师范大学、扬州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南昌大学、上海大学、青岛大学、长安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理学中旅游相关专业或方向硕士研究生招生院校北京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广西师范学院、西南大学、四川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外国语学院、西北师范大学、新疆师范大学、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3、旅游院校的地区分布与各地旅游业的发展基本相适应从地区分布看,2006年,全国每个省份都有开设旅游专业的院校,与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相适应,旅游院校布局仍然处于较发达地区数量多,欠发达地区数量少的态势,东西部教育资源的差距逐步拉大。从统计数据看,除个别省外,2006年各地的旅游院校数量与上年相比变化不大。旅游院校超过50所的是北京、河北、辽宁、黑龙江、江苏、安徽、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四川等14个省份,其中四川最多,为393所,是去年的三倍多。20至50所的有天津、山西、吉林、上海、浙江、江西、广西、海南、陕西等8个省份,内蒙古、贵州、西藏、青海、宁夏等西部省区的旅游院校数均不足10所。4、各地办旅游院校的积极性高涨,多元化发展的状况初显随着我国旅游业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旅游人才需求量的急剧增长,旅游院校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已经出现:一是投资主体的多元化,除政府投资外,一些有实力的企业、民办学校及私有业主,甚至国外的资本开始关注并投资旅游院校教育;二是办学模式的多元化,企业或研究部门办学、校企结合、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对接不断增多等。但在多元化发展的过程中,尚未真正形成像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那样具有鲜明办学特色和办学模式,并在业内受到普遍认可的品牌院校。关于我国旅游教育的问题分析一、关于旅游学的基本理论到目前为止,旅游学科都尚未形成统一的理论体系。旅游活动触及社会方方面面,超越旅游经济影响之外,其在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影响也日益突出,这就引起诸多学科背景学者的共同关注,而学者们基于其学科背景出发进行的研究往往只能揭示旅游活动一个侧面和部分规律,而难以形成系统化的理论解释体系,这很大程度上加大了旅游学科体系建设的困难。旅游院系在中国的发展来源于多种学科背景。我国旅游管理本科教育和旅游研究所依托的学科背景主要为管理学、地理学、历史学、经济学、地质学、林学、中文、外语、建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学,其中最主要的依托学科为管理学、地理学、历史学、经济学这几大类学科。与国外旅游研究状况相比,我国旅游管理教育的学科体系在总体上已经比较接近国外,基于管理学的旅游管理教育、旅游研究占据旅游学科体系的主流地位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依托学科调查结果依托学科名称管理学地理学历史学经济学地质学林学中文外语建筑学食品科学工程交通运输学数目353226184433221比例(%)26.9224.6220.0013.853.083.082.302.301.541.540.78全国设立旅游管理硕士点的重点高等院校已经达到75家,基本上覆盖了东南西北中各个地区。其所依托的学科也比较广泛,涉及地理学、经济学、历史学、社会学、园林学等专业2007年我国高校招收旅游博士生的一级学科依托

一级学科工

商管理地理学生物学建筑学民族学历史学地质学应用经济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自然资源与工程理论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数目19133332222211工商管理学和地理学是两个最大的培养旅游方向高端人才的学科点。在工商管理之下,还涉及旅游管理、企业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等三个二级学科旅游理论的不成熟性表现在旅游学的基本概念的不明确旅游学应该有自己的理论体系旅游学具有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二、关于旅游管理的学科地位1998年以前把旅游学确定为经济学的二级学科1998年后,旅游学被确定为工商管理学科之下的二级学科。这两次对旅游学学科地位的认定,都没有跳出一个框框,即旅游学不是一门独立学科,只是一个二级学科。这种把旅游学确定为经济学或工商管理学二级学科的定位,看似把旅游学科推到了一个服务于国民经济主战场的地步,其实质是对旅游学地位的降格,这不仅没有达到促进旅游学和旅游业发展的目的,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旅游学科的发展,使得旅游学科的发展步履艰难。学科地位定位不准,专业设置片面。一方面是旅游学在学科之林中始终都没有得到一个适当的地位(谢彦君,2001);另一方面是将旅游教育和旅游研究仅局限于企业管理学科领域的观点和做法有其局限性(吴必虎,2001)。目前,高等旅游院校(系)的旅游专业一般都是按照1998年教育部公布的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本科专业目录设置的。实践证明这种把旅游高等教育局限于旅游管理的专业设置是存在片面性的,而这种片面性直接导致了各旅游高等院校(系)在专业设置操作上的困难、盲目与混乱。笔者比较赞成谢彦君教授的说法,将旅游学的研究对象明确为人类的旅游活动,并将旅游学界定为社会科学领域的一门独立学科。三、关于教学体系与课程设置在课程设置方面,概论性、理论性课程设置与国际接轨较快从国外课程设置情况来看,旅游专业较为普及的理论性课程包括管理学、经济学、地理学、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旅游政治学、旅游美学等。国内旅游专业的理论性课程,同样包括管理学、经济学、地理学、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旅游美学、旅游学概论等,并且管理学、经济学、地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这些国外较为普及的课程在国内普及程度同样很高应用性的课程与国际衔接差于理论性课程国外较为普遍的应用性课程包括旅游规划与设计、户外游憩与环境解说、旅游资源(旅游地)开发与管理等旅游直系课程,还有包括与旅游关系密切的饭店餐饮服务、运动健康、烹饪、交通运营等旁系课程。国内各院校旅游课程设置,直接为旅游服务的应用性课程有景观规划设计、旅游资源开发、景区管理等,而与旅游关系密切的旁系课程则有餐饮服务、外语、导游、食品营养等。直接为旅游服务的应用性课程,国外较为常见的是旅游地管理,而国内则为景区管理国外较为重视的户外游憩与环境解说教育在国内少有开展,而国内较为常见的导游课程,只能算是环境解说教育的一个分支国外的交通运营、交通管理是一门相当重要的课程,国内对旅游中的交通管理和交通运营不甚重视国外旅游专业课程还包括运动健康教育,而国内则没有这方面的课程国内将旅游外语作为一门相当重要的应用性课程四、关于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错位旅游院校人才培养问题的焦点集中在:饭店管理类本科生不好用。企业认为他们缺乏职业意识(服务意识、服从意识、行为规范不足),职业能力不够(操作技能、沟通能力、团队精神不够),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知识少,陈旧,脱离实际,缺少人本意识)。院校认为企业用人标准存在问题,总是以对待大中专生的要求对待本科生,没有为他们提供发挥才干的环境和机会(《中国旅游饭店》,2002)。行业内就业率过低,且流失率过高。综合性大学旅游专业本科生的行业内就业率大约在10%-20%左右,几年后从本行流失至其它行业的也达20%-70%。历史比较悠久且单一性质的旅游院校学生的行内就业率能达60%以上,但几年后的流失率也在20%-40%左右(林红,2000)。某些专业人才不好就业。如景区管理专业。开设专业时的乐观估计遇到现实冰冷的面孔。缺乏核心竞争力。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在竞争中则显现不出明显优势。其所能从事的工作,其他专业的毕业生都可以从事,而旅游专业的学生却难以明显优势去竞争其他专业领域的相应工作。近年来,担负起培养旅游行业中、高级管理人才主力的旅游高等院校,出现了“行业虽好,院校艰难”的现象五、关于师资队伍建设我国目前教师总体水平还不能适应旅游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主要体现在:教师教育背景层次偏低:有硕士和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偏少,这与今后对师资教育素质要求存在较大差距。提升现有旅游教师教育水平是十分关键的问题。教师实践经验欠缺,但要引进具有实操经验的师资问题很大。国际化程度偏低,尤其在高层次层面,有留学经历的老师比例相对较少六、关于旅游专业教材建设教材方面,国内旅游管理教材的编写组织也呈现活跃势头,目前已经出现了多种教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好现象。但是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教材质量普遍较差,第一手资料较少,原创性教材不多。教材普遍存在与旅游产业发展真实状态不符的情况。内容相近、甚至名称一样的旅游教材会有十几家乃至二十几家出版社发行,这一方面反映了市场对旅游教材的需求量十分庞大,另一方面却也导致了低质量的旅游教材泛滥成灾。旅游专业教材建设看似繁荣,不少院校出版了自己的教材,但实际情况是编的多、写的少,剪辑性成果多、研究性成果少,理论的多、操作性的少,继承的多、创新的少,现在编写的教材和十几年前的教材内容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七、关于实习环节与实践基地建设

多种模式不够重视投入不大与业界结合不够困境的逻辑起因和根源中国旅游高等教育面临困境的根源,逻辑起因可以归结为两个问题:其一,存在与旅游管理专业相对应的工作职位吗?其二,我们培养的毕业生合格吗?最典型的景区企业管理来说,有几个职位是与旅游管理专业相对应的呢?人力资源部、财务部、营销部、设备管理部、资本运作部、售票部等等,几乎都不是特为旅游管理专业而设置的。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并不算太合格,以至于不懂得真正的“旅游管理”,所学到的多数是从其他专业移植过来的知识(尤其是从工商管理专业),从而在人才市场竞争中缺乏核心能力,缺乏竞争优势,对应的岗位也就变得不相适应了。根源在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缺乏对“旅游管理”核心知识的掌握,导致旅游管理教育产品在市场上缺乏核心竞争力。中国旅游高等教育要摆脱目前的困境,取决于教育界、学术界、产业界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厘清学科的基本问题,构建核心知识体系专业地位的确立鲜明的办学特色师资体系和教材体系教学计划学生能力培养实践基地旅游教育发展展望亚洲风暴–

‘AsiaWaves’(Prof.KayeChon)亚洲成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传统的服务文化旅游企业超前发展旅游业在经济中的地位上升政府重视

学生素质

学校资源院系资源传统办学理念现代办学理念学校资源院系资源学生素质业界支持

旅游教育的重心学生与企业是顾客教学素质保证系统教学服务系统教学大纲的设计与修订教职员工素质提升学术休假企业带职内部培训旅游教育对知识的要求

BodyofKnowledgeforTourism(D.Airey1998)历史知识(Historicaldevelopment)旅游结构(Anatomyoftourism)旅游统计(Statisticsoftourism)旅客运输(Passengertransport)住宿(Accommodation)旅行团与旅行社(Toursandagencies)市场营销(Marketingintourism)规划与发展(P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