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DRGs医疗服务绩效评价的文献综述4900字】_第1页
【关于DRGs医疗服务绩效评价的文献综述4900字】_第2页
【关于DRGs医疗服务绩效评价的文献综述4900字】_第3页
【关于DRGs医疗服务绩效评价的文献综述4900字】_第4页
【关于DRGs医疗服务绩效评价的文献综述4900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DRGs医疗服务绩效评价的文献综述目录TOC\o"1-2"\h\u16247关于DRGs医疗服务绩效评价的文献综述 124031一、DRGs分类的有关情况 117131二、DRGs在国内外的发展和应用 213293(一)DRGs在国外的发展和应用 27590(二)DRGs在国内的发展和应用 34781三、关于DRGs的医疗服务绩效评价的建议 39140(一)针对卫生主管部门的对策 319520(二)针对医院层面的对策 431719四、小结 5摘要:本文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数据库中2018-2021年的中文文献(补充多少篇),整理我国基于DRGs评价医疗服务绩效的相关文献(补充多少篇),分析应用DRGs评价医疗服务绩效的使用现况,总结了DRGs在国内外的发展和应用,并提出了相关发展建议(并不是本人提出的,是整理的别人的建议)。关键词:DRGs;医疗服务;绩效评价DRGs是病例的诊断和操作作为病例组合为基础,以病例分组为基础,综合考虑病例的年龄、并发症和伴随疾病等个体特征,将临床诊疗过程相近、资源消耗相似的病例分到同一个DRGs组进行专项管理的体系[1](引用需要学习一下如何标注,不是这样手打上去的,此类问题依次修正)。DRGs是目前国际上比较成熟的一种医疗服务绩效评价方法,它综合考虑了疾病病情的严重程度、治疗方法的复杂程度和医疗资源的使用强度[2]。2017年6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进一步深化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22号)中提出:“自2017年起,为进一步加强医保基金预算管理,全面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同时选择部分地区开展DRGs付费试点”。医院应用DRGs这一管理工具有利于推进医疗机构提升绩效、加强精细化管理[3]。一、DRGs分类的有关情况DRGs即“诊断相关组”(diagnosis-relatedgroups)作为按病种付费的一个分支,最早是在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的医疗支付制度改革而来的。目前已被广泛使用,是一种相对先进的支付方式[4]。DRGs通过“病例组合”对病例进行分类,结合临床过程相似或资源消耗相似的情况,制定各组间不同的“权重”来反映各组的特点。然后根据每个病例的权重对风险进行“调整”,将调整后的风险在不同组之间进行比较[5]。DRGs的分组理念是:不同类型的疾病必须分开;同类型但不同治疗方法的疾病必须分开;疾病类型和治疗方法相同,如果每个案例的主观特征不一致,就必须加以区分[6]。由于疾病种类繁多,诊断程序繁多,DRGs的分类一般依赖于ICD(国际疾病分类代码)代码。ICD代码是由世界卫生组织开发和推广的。它最初的目的是将其用于疾病和死亡率统计,而不是在诊断中区分疾病差异[7]。临床和治疗过程。因此,在临床过程中直接使用WHO《国际疾病分类》是不足以区分不同疾病的。因此,各国根据实际情况开发自己的临床版以满足需求。分组时,为了进一步考虑反映医疗资源消耗的差异,DRGs分组通常以医疗费用或住院时间为目标变量,考虑分组的影响。考量时,采用组内一致性指标来确定DRGs分组的科学性,通过标准差和平均值计算“变异系数”(CV)进行判别。当CV>0.8时,表明组内变异度较大,一致性较差,需要重新考虑分组情况[8]。二、DRGs在国内外的发展和应用(一)DRGs在国外的发展和应用美国耶鲁大学的RobertB.Fetter及其团队于1976年研发了第一代DRGs系统,并将其命名为YaleDRGs。在经过了六个版本的不断更新与完善后,DRGs已经成为美国医疗管理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工具之一[9]。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应用DRGs能够促使医疗机构缩短平均住院日、控制住院费用,因此陆续被各大洲的多个国家引进[10]。少数欧洲国家更是直接照搬美国的DRGs系统,但大部分国家还是通过借鉴DRGs的技术和理念,结合自身的国情特征和医疗服务管理的实际需要,制定了本土化的方案[11]。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包括以下几种:(1)英国对DRGs的研究始于1986年,经过多年的修改和完善,形成了卫生保健资源分类(HRGs),主要用途为合理分配有限的卫生资源以及科学评价医疗服务。该分类除了用于住院病人外,还可用于门急诊病人[12]。(2)澳大利亚在引入DRGs后,结合自身疾病谱的特点,经过5年的研究和探索,于1993年研发出了AN-DRG并开始运用,主要用于评价医疗机构之间及其内部的医疗服务。此后,AN-DRG在实践中不断得以完善,于1999年被AR-DRGs所取代[13]。(3)德国以澳版的AR-DRGs为基础,制定了G-DRGs系统[14]。(二)DRGs在国内的发展和应用国内对于DRGs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1988年背景医院管理研究所开始了探索科学评价医院投入产出、合理控制医疗费用及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方法,并致力于研发适应中国国情的本土化的DRGs系统[15]。虽然医院管理研究所与北京市的十家三级综合性医院开展合作,采集了共计十万余份的病史资料,但由于当时信息系统尚不完善,数据的结构化和电子化水平较低,导致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撑。此后的10余年间,国内对于DRGs的研究始终处于搁置状态。直到21世纪初,关于DRGs的研究才再次被提上议程。经过数年持续的对病案首页数据进行标准的统一和数据质量的维护,此时开展DRGs的研究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16]。北京是中国第一个采用DRGs评价医疗服务绩效的城市。2008年以来,北京市将基于DRGs的医疗服务绩效评价技术应用于综合医疗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和重点学科的绩效评价。同时,将评价技术应用于卫生政策(北京市卫生支农政策等)的分析,使医疗服务绩效评价结果能够直接服务于卫生决策的实际情况[17]。目前,医疗服务绩效评价多从能力、效率和安全三个维度进行。容量指标主要包括DRG组数、总权重和CMI值。这三个指标用于评估医疗机构可接受的疾病覆盖率、住院服务总产出和确诊疾病的总困难度。效率维度主要有两个指标,一个是用于评价类似疾病治疗费用的成本消耗指标,另一个是用于评价类似疾病住院时间的时间消耗指标。安全维度指数主要是指低风险人群的死亡率,用来反映轻症患者的死亡概率[18]。三、关于DRGs的医疗服务绩效评价的建议(一)针对卫生主管部门的对策1.提供DRGs的实施环境DRGs数据源是病案首页,首页数据的质量是DRGs成功应用的基础。病案首页包含大约500个常用指标。虽然已在国家一级制定了标准化疾病编码(ICD-10)和外科编码(icd-9-cm3),但它们并没有要求同意,在许多领域,没有特殊的病例代码[19]。最常见的情况是首页不完整,缺乏数据,严重制约了DRGs工作的开展,使分组工作难以继续;由于同一地区的主管部门缺乏监督和培训,许多医院对同一指标采用不同的填报方法,导致DRGs无法比较,数据挖掘困难。最后,数据标准被任意添加、删除和修改。地方医院由于自身的工作习惯和绩效考核结果,随意改变病案字典数据库,造成数据失真[20]。根据北京市和湖北省的经验,卫生主管部门应充分利用行政手段规范各级医疗机构病案的填写范围,做好培训工作,针对信息化基础薄弱的医疗卫生机构,对病案系统进行更新改造,提高数据质量,制定全面的数据质量控制标准和规范,完善数据质量控制流程和数据质量控制评价体系。各级考试和培训为DRGs数据分析、绩效评价和医院管理提供准确的数据[21]。2.充分利用DRG的科学绩效管理模式卫生部门应充分利用DRG的科学绩效管理模式,改变传统的奖惩管理模式,引导医疗机构向提高服务质量的目标迈进[22]。从卫生部门的角度来看,医疗服务管理必须考虑到临床操作的规范化和资源的有效利用。而DRG综合考虑了容量、效率、质量和安全,通过CMI来调整风险系数。与其他评价方法相比,评价结果更加全面,且成本更低。预计随着各地卫生部门不断加强医疗信息化建设,使用DRG工具进行风险调整的效果会越来越好。同样,越来越多的应用领域也将对DRG系统进行完善。对系统进行改进,使DRG系统的性能评价更加合理可靠,形成良性循环[23]。(二)针对医院层面的对策在医院自身的发展过程中,有两个重要的趋势,一是突出自身专业化的优势,使其更加强大和完善;二是弥补和弱化不足。DRGs框架下的医疗服务绩效评价比传统绩效评价更科学,能使医院更客观地了解自身能力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因此,医院必须充分利用DRGs工具,制定具有自身特点的激励方案和评价框架[24]。建议在绩效考核评价中引入DRGs,以取代传统的绩效考核模式,并在考核结果的指导下发现部门的不足和发展趋势。例如,对于部门CMI率持续下降,需要重点观察和分析下降的原因,是由于人才流失或转移病人,和新技术的引进和发展进行了分析,并给出相应的措施。支持他们的发展。同时,基于诊断相关医疗服务绩效评估结果与晋升职称的医生的部门,部门干部的选拔,CMI值的实时跟踪部门,以及部门经理的积极治疗危重病人。对于CMI的高价值部分,优先考虑职称评定。为了提高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改变过去只注重数量而不注重质量的医疗模式,实现医院真正的发展价值[25]。DRGs从多维的角度,真实、客观、数字化地反映了医院医疗服务水平,使绩效评价结果更具可比性和可靠性。在DRGs的基础上,可以完善各项评价指标,拓展绩效评价的深度和广度,真正反映临床科室的医疗质量、技术水平、服务效率和效益。通过绩效考核,确定医院的优势学科和病种,扬长补短,实现科学均衡发展[26]。四、小结在长期的实践应用过程中,DRGs在控制费用和医院质量评价方面逐渐显现出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减少住院天数的总和,同时增加了医院平均日收入;降低医院成本获取利润,有效提高运营效率;减缓医疗费用的增长趋势;切实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就目前而言,DRGs将根据疾病的诊断类型进行分类和总结,目标明确,治疗过程中不存在随机性和盲目性,使治疗方法更加规范化、统一化,使医院核算更加准确、高效。与此同时,DRGs标准的制定也使得医疗服务产出可以进行横向比较。这种透明和可比的模式促进医疗行为更加规范。不同机构和医院的医生可以相互沟通,进一步完善治疗方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医疗技术的进步。(提出下一步研究方向)参考文献:刘艳丽,宋美勤,玉山·斯德克.基于DRGs的新疆公立医院医疗服务绩效评价[J].新疆医学,2021,51(04):435-437+442.罗玉英,白青松,刘艳,谭坤,张雪莉.成都市三级综合医院基于DRGs的住院医疗服务绩效评价[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20,17(06):815-821.卢武红,孙菲,韩俊洋,刘才华,张文倩,杨毅宁.DRGs绩效评价指标在三级综合医院科室医疗服务中的应用[J].中国病案,2020,21(10):6-9.法国与设计[J].中国数字医学,2020,15(09):34-37.FetterRB,ThompsonJD.Casemixdefinitionbydiagnosis-relatedgroups[J].MedicalCare,1980,18(2Suppl):iii,1-53.郑启文,刘忆,冷家骅.DRGs在国内外的应用回顾及探讨[J].中国医院,2015(6):11-12.邵艳娥.DRGs在临床服务绩效和医疗质量评价中的应用[D].中国医科大学,2012.郭志伟.DRGs的原理与方法及在我国的应用对策[J].中国卫生经济,2010,29(8):37-39.FranceFHR.Casemixusein25countries:amigrationsuccessbutinternationalcomparisonsfailure[J].InternationalJournalofMedicalInformatics,2003,70(2/3):215-219.XiaLin,QingjiaHuang,FeiBai,DunJin,WeiLu,HongbingTao.Studyonthepostsandperformanceevaluationmodelofinpatientsinpublichospitalsbasedon.NETplatformDRGspaymentmode[J].ConcurrencyandComputation:PracticeandExperience,2019,31(10).ReasonableChargesforInpatientMS-DRGsandSNFMedicalServices;v3.24,FiscalYear2019Update[J].TheFederalRegister/FIND,2018,83(182).CRITICALEVALUATIONSOFTHEFRENCHHEALTHCAREACCOUNTINGINDICATORS:THEUSEOFDRGS[J].PublicAdministrationQuarterly,2017,41(3).SamuelC.Bukantz.DRGs,CostContainment,andOurVocation[J].HospitalPractice,2016,20(1).王飞,张春燕,张付静,陈玲,王卓.基于DRGs的临床科室医疗服务绩效评价[J].现代医院管理,2021,19(06):49-53.王芳,雷晓盛,赵显辉.基于DRGs的医院住院医疗服务绩效评价与应用[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20,17(03):383-389.张春华,郗晓婧,钟华,谢丽娜,黄思语,何萍.新疆某三甲医院基于DRGs指标的医疗服务绩效评价研究[J].中国病案,2020,21(09):49-51.温星来,胡伟,李谦,梁永晴,陈美玲,孙小会,胡启君,原嫄.医师-主诊组-科室-医院“四位一体”的医疗服务绩效DRGs评价[J].中国卫生统计,2020,37(04):554-557+561.徐民,陈国强,廉颖,高梅.基于DRG的三级综合医院医疗服务绩效评价研究[J].中国病案,2020,21(06):46-49.陶成琳,陈妍,林德南,刘建华.基于DRGs的深圳市医疗服务质量与绩效评价研究[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9,26(04):16-19.陈园园,孙蓉蓉,韩光曙.基于DRGs的医师医疗服务绩效综合评价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8,38(11):32-3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