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_第1页
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_第2页
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教育学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1)研究对象: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2)研究任务:揭示教育规律。2.教育学的历史发展:(一)萌芽阶段(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①《学记》: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一部教育学专著;②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西方第一部系统叙述教育理论的著作。(二)独立形态阶段: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西欧最早出现的教育专著。(三)多样化发展阶段:实用主义教育学观点:提出了“以小朋友为中心,以学生生活经验为中心,以在做中学的实践活动为中心”新的“三中心论”。3.劳动来源论:马克思认为教育来源于劳动,来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4.古代社会的教育:(1)最早的学校:公元前25埃及我国最早的学校:夏朝(2)不同阶段的学校特性:1)封建社会:①教育含有鲜明的阶级性,培养统治阶级所需的土绅和官僚;②教育内容与生产劳动相脱离,以伦理道德、宗教典型为重要内容。2)蒸汽机时代的教育:①以资本主义教育为主;②先后提出并普及初等义务教育;③自然科学成为教育内容构成部分;④出现“双轨教育”制度;3)电气化时代的教育:①资本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并存;②义务教育的年限延长;③职业教育得到发展;4)信息化时代的教育(当代教育):①教育实现全民化、社会化,开始形成学习型社会;②教育办法和手段的当代化;③重视终身教育。5.教育目的:是教育主体对于其所但愿达成的成果的设定,具体来说就是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原则和规格规定。6.教育的经济功效的重要体现:(1)教育通过提高国民的人力资本,增进国民收入和经济的增加;(2)教育通过科学技术增进经济的发展;(3)教育通过开办知识化公司增进经济的发展。7.教育的文化功效的重要体现:(1)教育能够传递和保存文化;(2)教育能够传递、交流文化;(3)教育能够发明和更新文化。8.文化对教育的影响作用:(1)文化传统和文化内容构造影响着教育内容;(2)文化观念影响着人的教育观念;(3)文化模式影响着教育模式。9.学校:学校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专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社会机构。10.学校产生的历史条件:(1)生产力的发展;(2)出现了阶级;(3)文字等记载和传递文化的工具达成一定水平。11.“壬寅学制”是中国近代第一种以中央政府名义制订的全国性学制系统。12.学校文化:广义上:能够理解为为学校这一组织机构在庞大的人类社会系统中独特的生存方式,它是学校历史生活的全部内容的总体显现。狭义上:能够理解为学校这一组织机构借由有关的群体所显现出来的精神面貌与气质。13.学生观的重建:(1)学生是含有主体性的人;(2)学生是正在成长过程中的人;(3)学生是一种完整的人;(4)学生是一种含有多元智能的人。14.学生发展:学生在遗传、环境、教育的互相作用下,身体和心理的两方面发生的量变和质变的过程以及成果。15.学生发展的规律:(1)次序性和阶段性;(2)稳定性和可变性;(3)不平衡性和个别差别性。16.教师职业的性质和特点:(1)劳动对象的能动性;(2)劳动方式的示范性;(3)劳动手段的发明性;(4)劳动体现的隐含性;(5)劳动目的的复杂性;(6)劳动效果的长久性;(7)劳动过程的繁重性。17.教师专业发展构造:(1)教师专业理念;(2)教师专业智慧:课程智慧、教学智慧、管理智慧;(3)教师专业知识;(4)教师专业能力:教育能力、教学能力、教师的研究能力、教师的反思能力。(5)教师专业情意:专业抱负、专业情操、专业性向、专业自我。18.当代师生关系的特性:(1)民主平等;(2)尊师爱生;(3)互相激励;(4)教学相长。19.课程开发:指使课程功效为适应文化、社会、科学及人际关系需求的、持续不停地决定课程、改善课程的活动和过程。20.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21.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关系:辩证统一,两者互相联系,互相增进。22.教学组织形式:(1)个别教学制;(2)班级授课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第一次从理论上系统叙述了班级授课制;(3)道尔顿制;(4)文纳特卡制;(5)分组教学制;(6)特朗普制。23.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1)优点:①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②有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③有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2)缺点:①不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别;②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发明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③封闭式教学。24.教学设计:是教师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需要和特点以及所教课程的内容,将课程目的转化为单元或学时目的,并对这种目的加以分解和细化,据此选择适宜的教学模式、教学方略、教学办法和教学程序,对照目的,检测教学效果的一种安排。25.课堂管理: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课程中的人、事、时、空等要素进行协调,吸引学生主动参加课堂活动,实现预定教学目的的协调与控制的过程。26.课堂管理的方略:(1)课堂需要规则,有秩序的课堂环境是实施有效管理的前提;(2)课堂需要激励,学生学习内驱力是有效管理的生命力体现;(3)课堂需要协调,和谐融洽的课堂人际关系是有效管理的生产力;(4)课堂需要威信,树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威信是有效管理的必要条件;(5)课堂需要控制,课堂纪律是实现有效管理的重要确保;(6)课堂需要安全,有效的课堂管理需要减少师生的焦虑。27.班级常规管理的内容:(1)环境内容:涉及规范环境管理(教学秩序管理、作息制度管理、课堂秩序管理、自习管理、考试管理)和物质环境管理(教室环境布置、教室座位的编排);(2)班级教育性管理:生活指导、个别教育;(3)学生的奖惩和学期操行评定。28.道德和品德的区别:(1)研究的范畴不同.道德是社会现象,是人们行为的规范和准则,是伦理学的研究对象。品德是社会道德规范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