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五篇_第1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五篇_第2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五篇_第3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五篇_第4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五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五篇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品五篇。

我用心为您筛选出一篇具有思考价值的“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文章,希望能给您带来一些启示。教案课件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点,也是打造精彩课堂的前提条件,每位教师都应该认真设计自己的教案课件。教案对于高效教学起着重要保障作用。阅读完后,您将会掌握一些新的技能!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1】圆柱的体积练习课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体积和容积。2、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渗透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教学重点: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教学难点:灵活应用圆柱的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1、复习圆柱体积的推导过程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_高,所以圆柱的体积=底面积_高,即V=Sh。2、复习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后,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三第6题求体积部分,并指名板演。二、解决实际问题1、练习三第4题。学生独立练习,强调选取有用信息,培养认真审题习惯。2、练习三第5题。(1)指导学生变换公式:因为V=Sh,所以h=V÷S。也可以列方程解答。(2)学生选择喜爱的方法解答这道题目。3、练习三第10题。指名说说解答第10题的思路:根据两个圆柱的底面积相等这一条件,先求出其中一个圆柱的底面积。利用这个底面积再求出另一个圆柱的体积。4、练习三第8题。(1)学生读题后,指名说说对题意的理解:求减少的土方石就是求月亮门所占的空间,而月亮门所占的空间是一个底面直径为2米,高为0.25米的圆柱。(2)在充分理解题意后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4、练习三第9题(1)学生独立审题后完成。评讲:要怎样才能判断出800ml的果汁够倒三杯吗?必须先求出什么?怎么求?(需先求出圆柱形玻璃杯的容积,用公式V=Sh)5、练习三第11题。此题既可以用外圆柱体积减内圆柱的体积,也可以用圆环的面积乘高。(3)三、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中未做完的习题第五课时教学反思特别关注练习三第4题,在教学中必须应该特别关注。关注理由:1、有多余条件,是培养学生收集有用信息的契机。这道题中出现两个圆柱体的高,分别是花坛的高0.8米和花坛里面填土的高0.5米。学生该如何合理做出选择呢,关键要通过问题来思考。因为问题是求“花坛中共需要填土多少方”,所以应该选用“填土的高度是0.5米”这条数学信息。在课堂中,我还要求学生思考,如果要用上“0.8米”这个条件下,可以怎么改变问题。有的学生说“可以问花坛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还有的同学说“可以求花坛中空间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通过这样的训练,能够有效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提升他们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2、有容易忽视的条件,是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契机。一般习题中的数据是用阿拉伯数字呈现,可这道题的问题是求“两个花坛中共需要填土多少方”,这里隐含着一个极易被学生忽视的数据“两个”。其实,配套的插图中也明显绘制出了2个花坛,但在做题中许多学生仍旧会出错。所以,应抓住此题,培养学生良好审题的习惯。如在做这类习题时,建议首先将单位圈出来,以确保列式时单位统一。还可以将问题划横线,以提醒自己将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等。学生巧解——巧求削去部分的体积今天,全班同学做这样一题:一块长方体木块体积是20立方分米,它的底面为正方形,边长为2分米。现在,将它削成一个的圆柱体,求削去的部分是多少立方分米?我因为做得既对又快,最终获得全班第一名的成绩。通过对比,我发现自己的方法比同学们巧妙。同学们的解法是先求长方体的高(即圆柱体的高),用20÷(2_2)=5分米,然后求圆柱体的体积,列式为3.14_(2÷2)2_5=15.7立方分米,最后求削去部分的体积是20—15.7=4.3平方分米。而我在做这一题时,想起上学期在正方形中画的圆,圆的面积占正方形面积的157/200的结论。因为直柱体的体积都可以写成底面直径乘高,而长方体和削成的圆柱体高相等,所以削成的圆柱体体积也应该是长方体体积的157/200。所以直接用20_(1—157/200)也等于4.3立方分米。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2】【学习目标】1、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看懂并能简单地分析扇形统计图所反映的情况。2、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感受统计的意义和作用。3、培养逻辑推理和抽象概括的能力。【学习重难点】1、重点是看懂并能简单地分析扇形统计图所反映的情况。2、难点是结合统计图正确进行数据分析,为决策服务。【学习过程】一、导入1、调查同学们喜欢什么运动项目?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能不能很好地表示出这些情况?2、收集和整理数据,统计全班最喜欢的各项运动项目的人数,制成条形统计图。二、探索新知1、复习条形统计图(1)阅读课本P106,说说从条形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2)想一想: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还有哪些信息不容易表示出来?☆友情小提示: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呈现各种数量的多少。但是条形统计图不容易看出各部分量与总量的关系2、自学课本P107,认识扇形统计图。(1)用整个圆表示什么?用圆内各个扇形的大小表示什么?(2)从扇形统计图中你可以了解到什么信息?(3)观察扇形统计图,你还能提什么问题?并认真解答。3、思考: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友情小提示: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呈现各部分数量同总量之间的关系,即百分比或分数比。4、阅读p109“你知道吗?”,理解内容。5、想一想我们还学过哪种统计图?举例说明它有什么特点?☆友情小提示:折线统计图表示数量变化情况。三、知识应用:独立完成P109第4题,组长检查核对,提出质疑。四、层级训练:1、巩固训练:①完成P107“做一做”。②完成P108练习二十五第1、2题。2、拓展提高:P109第3题.五、总结梳理: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学习心得__________(a.我很棒,成功了;b.我的收获很大,但仍需努力。)自我展示台:(写出你的发现或见解)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3】教学目标:1.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百分数。在具体情境中,解释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2.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培养学生探究归纳能力。3.让学生在操作和探索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快乐。教学重难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教学过程:一、联系实际,激趣引入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生:喜欢!师:老师也非常喜欢旅游,并且去过好多地方。(出示老师外出旅游的照片,并加以介绍)【设计意图】:以自己为例,展示旅游照片,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师:谁来说说,你们都去过哪些名胜古迹?师: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一起到山东的风景区去游览一下,好吗?(出示信息窗1)2、师:谁知道,这几幅图分别是山东的哪些城市的什么景区?生:……师:读一读下面的几句话和统计表,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设计意图】:从旅游景区有关数据的统计导入新课,能发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从中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二、体验合作,自主探究(一)教学百分数的读法师:16%、9%、9.3%怎么来读?生:16%读作:百分之十六9%读作:百分之九9.3%读作:百分之九点三(全班齐读,另举例指名读)【设计意图】:学生对百分数的读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指导读出百分数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任意举出几个百分数让学生读,便于加深对百分数读法的印象。(二)教学百分数的意义1、师:它们各表示什么意思?(以16%为例,小组讨论,指明解释9%、9.3%)得出结论: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师:百分数也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板书:百分数)师: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是在原来的分子后面加上%来表示。2、想一想,你在生活中那些地方见到过百分数?【设计理念】:从学生身边的生活中寻找百分数的信息,提高学生学习百分数的兴趣。渗透百分数的实际运用的普遍性。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三)练习巩固,知识延伸自主练习。1、使学生体会小数、分数、百分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特别注意分数与百分数的区别: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也可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百分数只能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2、课后练习第二题,仔细阅读题中的相关信息,说一说每个百分数表示的意义。【设计意图】:在语言叙述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更好地对知识进行巩固。3、课后练习第3、4题,尤其注意100%意义的理解。【设计意图】:练习设计走进生活、课后延伸,研究我们身边的数学,在进行计算巩固练习的同时,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自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4、课后第5题,联系已学过的分数的意义,把全国人口数看作单位“1”(100%),汉族人口占总数的92%,少数人口则占1-92%=8%板书设计:山东假日游百分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4】教学内容:教材第25~26页“练习与应用”第7~11题、“探索与实践”12~14题、评价与反思。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步掌握圆柱、圆锥体积计算方法,沟通已经学过的一些形体体积计算之间的联系。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沟通已经学过的一些形体体积计算之间的联系。教学难点: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我们已经复习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这节课继续复习这方面的知识,特别是表面积、体积计算知识的实际应用。(板书课题)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表面积、体积的汁算方法,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二、复习体积计算1.复习公式。提问: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板书时出示相应图形)为什么正方体体积等于边长a的立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的?这个公式怎样得到的?圆锥的体积公式是怎样的?为什么要乘以1/3?2.做复习第7题。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计算。三、知识应用复习我们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可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1.做练习四第8题。引导学生把新知与旧知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比较。2.做练习四第9题。结合画图演示水流的速度就是圆柱的高,每分钟的高在每秒的基础上乘以60。3.做练习四第10题。提问:用这堆沙子去填长方体的沙坑哪一个量是相等的?(体积)接着学生计算。4.做练习四第11题。出示题目结合题目和图形理解长方体纸箱的长、宽、高与每个圆柱体饮料罐相相关数据的关系。接下来学生自主完成。(教师要注意后进生的辅导)5.做练习四第12题。可以先举例说明,再概括。6.做练习四第13题。提问:要求圆柱体饮料罐的容积需要测量哪些数据?(要注意从它的里面测量)通过计算再与商标纸上标出的容积比一比,你发现什么?加强学生把数学与生活有效结合起来。7.做练习四第14题。先让学生动手操作,再交流。8.评价与反思:结合3个方面让学生自主评价。9.让学生了解“你知道吗?”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复习,你进一步明确了哪些知识?五、课堂作业基础训练频道推荐:|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5】【教学目标】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2、会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3、发展空间观念,初步体会到数形结合的思想。4、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确定位置的全过程,从而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教法】情境教学法,创设找图书管理员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感知确定位置的方法。【学法】积极参与法,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理解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并积极参与动手操作活动,提高看图能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师生谈话学校让我们班推荐一位同学到学校图书室做图书管理员,老师已经选好了,那么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位同学是谁吗?这位同学在班级中的位置是第三组的。你们知道这位同学是谁吗?他可能是哪几位同学?如果要找到这位同学,还要知道什么条件?这位同学的座位是在第3排,大家知道这位同学是谁吗?2、导入新课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确定位置的方法。板书课题:用数对确定位置【设计意图:通过谈话中引入数学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学习新知奠定了基础。】二、探索新知1、教学例1。(1)出示例题1教学图。让学生观察图,说说张亮同学坐在第几列?第几行。(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2)张亮同学坐在第2列,第3行。用数对来表示(2,3)。(3)让学生用数对表示王艳和赵强的位置。王艳(3,4)赵强(4,3)(4)小结。确定一个同学在教室的位置,要考虑两个要素:第几列和第几行。【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第几列第几行的判断方法,经历应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解决问题的过程】2、完成第3页的“做一做”。课件出示电影院和电影票的图片。出示题目:举出生活中确定位置的例子,并说一说确定位置的方法。(电影院用电影票来确定位置,电影票一般都写着“几排几号”,“排”表示行,“号”表示列。比如“3排7号”用数对表示是(7,3)。【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情景出发,选择学生感举的事物,提出相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教学例2。(1)认识方格图。出示动物园示意图。指导学生观察图。这幅动物园示意图与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