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教案课题秋思教案序号1-1-1授课时间202394课型新授教学目标学生能在读懂古诗的根底上熟读成诵。教学重点难点背诵这首古诗教具等准备板书设计《秋思》〔唐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教学反思大局部同学能借助课后译文读懂古诗的意思,在熟读的根底上能背诵此诗。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引入乡愁
一曲相思,就是王安石笔下的那一轮明月——引诵《泊船瓜洲》;
一曲相思,就是李白笔下的那三千丈的秋思——引诵《秋浦歌》
一曲相思一曲情,曲曲相思愁煞人,,在张籍的笔下,乡思又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呢?二自读自悟,体会情感
1〕学生读四遍以下的诗,要求,前两遍读准字音,后两遍读出韵味。
2〕检查朗读,交流体会情感。
对话文本,入情入境
1〕悟“见〞之萧瑟。
“见〞什么意思?见到什么?〔秋风〕
看到“秋风〞这个词,你会想到什么?〔秋高气爽,凉风习习,心旷神怡;秋叶纷纷,落红遍地,寂寥肃杀。〕
秋风是没有形状的,难道真的看得见?“见秋风〞,其实见到的是一幅怎样的景象?〔感受萧瑟冷清之气氛。〕
比照:洛阳二月梨花飞,秦地行人春忆归。
引读〔厚重悲凉的背景音乐〕:
1.秋风之中,萧杀之气,怎不让客居他乡的游子倍生思念之情——“洛阳城里见秋风〞;
2.秋风之中,木叶凋落,远居他乡的游子啊,多想回到故土——“洛阳城里见秋风〞三想象“意〞的内涵
1.远在他乡,惟有家书以慰藉思乡之情。古人说,家书抵万金,假设你给家中写信,会写些什么?
简介:张籍出身寒微。幼年家贫,年纪很小,就远离故土,到二十五、六岁时,已经历了浪迹天涯的羁旅生活。常年四处奔波、漂泊异乡。他祖籍吴郡,后客居洛阳。
2.假设你就是诗人,就是远离故土思念家乡的诗人,你还会在家书中写些什么呢?——生写〔背景音乐《流泪》〕
3.生在音乐中诵读。
结语:这么多的话想说,真可以说——千言万语,用诗中的话说,就是什么?〔意万重〕反复读“意万重〞。
〔引读〕:秋风落叶唤起思乡梦,小桥流水的故土啊,你是否已改变了容颜?有多少话,想对你们诉说——情感朗读前两句诗。四品“开〞之内涵
1.“开封〞是什么意思?〔翻开封好的信〕什么时候“开封〞?为什么当
2.亲爱的孩子,在信快要送出的时候又“开封〞?〔体会内容复杂的情感“复恐匆匆说不尽〞〕
引读:落红遍地,你秋思满腹,翻开了信封——“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当家书终于“开封〞之后,你会写些什么呢?〔添上一笔,补上……;重新合上,只字未动。追问学生因由,引读〕
3.一个“开〞字,你读懂了怎样的情感?——情感朗读“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诵读提炼,乡思情深
1.千言万语说不尽,千愁万绪难落笔,这正是——〔齐读古诗〕
2.意万重,说不尽。情难理,又开封。这真是——〔齐读古诗〕
3.这就是《秋思》,一个游子说不尽,叙不完的思乡情。——诵读全诗。课时教案课题秋词教案序号2-2-1授课时间202399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
感受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学习作者不怕困难,高昂进取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诗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理解。教具等准备板书设计秋词〔唐刘禹锡〕教学反思本节课使学生领悟:万里晴空展现出一幅开阔景象,更显出“一鹤〞矫健凌厉、发奋向上的气势。显然,这只鹤是孤单的,但正是这只鹤的顽强奋斗,冲破了秋天的肃杀气氛,使人精神为之抖擞。这便自然而然地引出“便引诗情到碧霄〞。教学过程:一、导课:同学们:自古以来,文坛诸多人物每每见秋,或聊发赞美之情,“霜叶红于二月花〞就是其真实的写照;或悲叹萧凉悲伤之感,“断肠人在天涯〞印证了他们的心迹,等等。今天我们再次领略一下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赋秋之作《秋词》〔板书题目及作者〕。二、作者作品介绍:〔请同学们把从网上搜集到的有关知识述说出来然后总结〕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自称中山人。贞元七年中进士,又中博学宏词科。曾和柳宗元等参加革新政治的王叔文集团。失败后,被贬官。后又入朝为官,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因此,世称刘宾客。晚年在洛阳,和白居易为诗友,并称“刘百〞。他的仿民歌《竹枝词》,别开生面,对后世影响很大。有《刘梦得文集》40卷。三、课文分析: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请同学们朗读,体会诗的韵味和节奏,也感受作者的豪情壮志。问题1、:诗的前两句采用了什么手法?比照手法。作者首先写了古代文人每当受挫,身陷逆境时,总是悲叹秋天的寂寞凄凉。战国时楚人宋玉曾写道“悲哉,秋之为气也〞,可以说开创了“悲秋〞之先河。接着道出了自己对秋天的感受:秋天胜过春朝。问题2:为什么“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白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问题3:作者认为“秋日胜春朝〞,本单元中学过的课文还有哪首诗中的内容表现了相同的观点?《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问题4:本单元中哪篇文章可以印证“自古逢秋悲寂寥〞?《天净沙·秋思》。作者在写景的根底上,发出了“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感慨.问题5:怎样理解“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晴空〞写出了秋日的天高云淡。“一鹤〞是孤单的,但也是独特的,正是这只鹤顽强奋斗,冲向云霄,才冲破了秋天的肃杀的气氛。使大自然别开生面,使志士精神抖擞。它是顽强不屈的志士的写照,奋斗不息的精神的象征。“诗情〞指豪情,也是壮志,有了这种豪情壮志,秋日的寂寥自然会一扫而空的。问题6:比较《山行》与《秋词》同:二者都描写秋景,都借秋景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异:《山行》全篇表现的都是生气盎然的画面和景致,形象鲜明,色彩绚丽;而本诗侧重抒写感受,以说理为主。四、背诵活动:1、集体背诵本诗2、接龙〞背诵本诗五、作业:1、外背诵刘禹锡写给白居易的秋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3、每人查找一篇描写秋天之景的文章,相互交流欣赏。课时教案课题《笠翁对韵》教案序号3-3-1授课时间2023916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给孩子们扎下中国传统文化之根,使孩子们能够植根传统,把国学教育发扬光大,使孩子学习经典化、生活经典化、人生经典化。2、让学生了解《笠翁对韵》的原文及大致文意。3、熟练朗诵背诵课文教学重点难点熟练朗读和背诵课文。理解文章内涵,学写对仗春联。教具等准备多媒体课件板书设计麒麟阁临春乐隋鹡对鸠教学反思在有感情的反复朗读后,从听觉的角度来引出“旷野平原,猎士马蹄轻似箭;斜风细雨,牧童牛背稳如舟。〞播放马儿快跑的声音,学习“旷野平原,猎士马蹄轻似箭。〞用悠扬婉转的短笛声让学生学习“斜风细雨,牧童牛背稳如舟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1、课件出示了有水有轩的地方,老师讲解那个地方叫江心洲,后来叫鹦鹉洲,因为这个故事离我们很远了,都藏在地下了,课件跳动变为“地下文章鹦鹉洲〞,同样方法,揭示了“空中事业麒麟阁〞。2、当孩子们理解这两句韵语时,接着继续讲解典故陈后主,隋炀帝,一个喜好音乐,一个喜好游玩,都不是好的君王。出示:“陈唱临春乐yue,隋歌清夜游。〞老师出示以上四句后,让学生朗读,让学生猜猜他们各喜欢什么。3、指出这些语句来自李渔《笠翁对韵》。引入今天的课题。二、激发兴趣,品读韵诗1、自读整篇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正音麒麟阁临春乐隋鹡对鸠3、出示整首韵诗,“鱼对鸟,鹡ji对鸠jiu。翠馆对红楼。七贤对三友,爱日对悲秋。虎类狗,蚁如牛。列辟pi对诸侯。陈唱临春乐,隋歌清夜游。空中事业麒麟阁,地下文章鹦鹉洲。旷野平原,猎士马蹄轻似箭;斜风细雨,牧童牛背稳如舟。〞齐读,感觉节奏感。4、老师出示课件,有关鹡和鸠,翠馆和红楼的图案,让学生理解鹡和鸠都是鸟类,翠馆和红楼是建筑物,鱼对鸟,鱼和鸟都是动物,接着朗读,诵读。5、这里压的是什么韵?学生——ou韵.老师继续问这首韵诗,哪个字最多——对。那么一个字对的有:〔读〕鱼对鸟,鹡对鸠;两个字对的有:翠馆对红楼,七贤对三友,爱日对悲秋。列辟对诸侯。五个字对的有:陈唱临春乐,隋歌清夜游。七个字对的有:空中事业麒麟阁,地下文章鹦鹉洲。十一个字对的有:旷野平原,猎士马蹄轻似箭;斜风细雨,牧童牛背稳如舟。6、继续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边背诵。7、“七贤对三友,爱日对悲秋。〞七贤,老师解释了七个爱写文章的人,三友,用课件〔梅,竹,松〕让学生自己练说。“虎类狗,蚁如牛。〞好多同学按今天的眼光来分析,最后,由老师说出其中的典故。8、在有感情的反复朗读后,从听觉的角度来引出“旷野平原,猎士马蹄轻似箭;斜风细雨,牧童牛背稳如舟。〞播放马儿快跑的声音,学习“旷野平原,猎士马蹄轻似箭。〞用悠扬婉转的短笛声让学生学习“斜风细雨,牧童牛背稳如舟。〞9、韵诗不但有韵律美,还有节奏美,让我们拍着手,再来读一读。10、我们一起背这首韵诗,老师出示填空题,鱼对〔〕,鹡对〔〕,翠馆对〔〕。七贤对〔〕,爱日对〔〕。虎类〔〕蚁如〔〕,列辟对〔〕。陈唱临春〔〕。隋歌清夜〔〕。空中事业〔〕,地下文章〔〕。三、拓展练习1、出示课件,让学生组成对子2、找对子海内存知己—路遥知马力——明月松间照—生当作人杰—白日依山尽——远看山有色—四、总结中华民族的文化渊远流长,除了《笠翁对韵》,还有《三字经》等等,都是我国的文化瑰宝,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一定能进一步领略带到中国文化的魅力。课时教案课题《参军行》教案序号4-4——1授课时间2023923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理解本诗的技巧和特点以及勇于报国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赏析诗眼和意象及技巧。以少胜多的构思。教具等准备板书设计注释①参军行:乐府《相和歌?平调曲》旧题。②“烽火〞句:化用《汉书?匈奴传》“烽火通于甘泉、长安数月〞语意。西京,指长安。教学反思这首诗借用乐府旧题“参军行〞,描写一个读书士子参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仅仅四十个字,既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又渲染了环境气氛,笔力极其雄劲。教学步骤:一.作者简介杨炯:(650-693?),华阴人,排行七。显庆四年〔659〕举神童,五年待制弘文馆,上元三年〔676〕补校书郎,天授元年〔690〕与宋之问同直习艺馆。后为婺州盈川令,世称杨盈川。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擅长五律,语言精丽严整,风格警劲弘放。有《盈川集》,《全唐诗》存诗一卷。二.诗的背景《旧唐书·高宗纪》载:永隆二年(681),突厥入侵固原、庆阳一带,裴行俭奉命出征。杨炯此诗当作于此时。三.注释①参军行:乐府《相和歌?平调曲》旧题。②“烽火〞句:化用《汉书?匈奴传》“烽火通于甘泉、长安数月〞语意。西京,指长安。③牙璋:调兵的符信,分两块,合处凸凹相嵌,叫做“牙〞,分别掌握在朝廷与和主将手中,调兵时以此为凭。凤阙:指长安宫阙。《史记?封禅书》:“〔建章宫〕其东二十余丈。〞④龙城:匈奴的名城,借指敌方要地。⑤凋:此处意为“使脱色〞。旗画:军旗上的彩画。⑥百夫长:指下级军官。四.赏析全诗:㈠全诗写了哪几个场面?分别用两个字概括。来犯,出征,围城,苦战。(最后抒怀)㈡首联:1.分析“烽火〞这一意象。古代边塞要地设有烽火台。边境一有军事警报,就通过烽火台传递信号,白天烧狼粪,青烟直上;晚上点燃柴火,烽火高照,看到了狼烟或烽火,便知军情紧急。通过“烽火〞这一形象化的景物,把军情的紧急表现出来了。2.赏析关键词“照〞的表达作用。一个“照〞字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出了烽火之猛烈,战势之危急,渲染了紧张气氛。3.赏析关键词“自〞。“心中自不平〞,是由烽火而引起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不愿再把青春年华消磨在笔砚之间。一个“自〞字,表现了书生那种由衷的爱国激情,写出了人物的精神境界。4.发端警竦㈢颈联:1.第三句“牙璋辞凤阙〞,描写军队辞京出师的情景。“牙璋〞是皇帝调兵的符信,分凹凸两块,分别掌握在皇帝和主将手中。“凤阙〞是皇宫的代称。这里,诗人用“牙璋〞、“凤阙〞两词,显得典雅、稳重。为什么用典雅、庄重的词语?既说明出征将士怀有崇高的使命,又显示出师场面的隆重和庄严。2.第四句“铁骑绕龙城〞,“铁骑〞与“龙城〞相对衬托了怎样的气氛?“铁骑〞、“龙城〞相对,渲染出龙争虎斗的战争气氛。3.赏析“绕〞字。一个“绕〞字,形象地写出了唐军包围敌人的军事态势和冒死赴敌的勇气。4.“牙璋〞才“辞凤阙〞,“铁骑〞已“绕龙城〞,词采壮丽,对偶精整,而一气直贯,将反侵略的军事行动写得迅猛凌历,声势逼人。㈣颔联:1.作者是怎样做到“言少意多〞的艺术效果的?第三联描写了两军交锋的战斗场面。漫天大雪,纷纷飘下,军旗上画着的青龙白虎之类的图案,黯淡模糊,看不清了;北风吼叫,战鼓雷鸣,各种声响混杂在一起,回荡在边地沙场之上。这里写的只是眼中看到的雪和旗的景色,耳中听到的风和鼓角的声音,但我从这里便可以想象得到,那兵来将挡、人仰马翻、刀光闪烁、箭簇纷飞、战马嘶鸣、杀声震地的壮烈战斗声面。那么大的一个激战声面,只用了十个字,就非常生动地勾画出来,确实收到了“言少意多〞的艺术效果。2.体会诗人描写战争的手法?绘声绘色,以战地风雪衬托战斗之剧烈。㈤尾联:颔联反跌尾联:尽管风雪苦寒,战斗剧烈,仍然“宁为百夫长〞,为保卫祖国效力。首尾照应,完美地表现了“参军〞的主题。五.总结:这首诗借用乐府旧题“参军行〞,描写一个读书士子参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仅仅四十个字,既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又渲染了环境气氛,笔力极其雄劲。这首短诗,写出书生投笔从戎,出塞参战的全过程。能把如此丰富的内容,浓缩在有限的篇幅里,可见诗人的艺术功力。首先诗人抓住整个过程中最有代表性的片断,作了形象概括的描写,至于书生是怎样投笔从戎的,他又是怎样辞别父老妻室的,一路上行军的情况怎样,……这种跳跃式的结构,使诗歌具有明快的节奏,如山崖上飞流惊湍,给人一种一气直下、一往无前的气势,有力地突现出书生强烈的爱国激情和唐军将士气壮山河的精神面貌。初唐四杰很不满当时纤丽绮靡的诗风,他们曾在诗歌的内容和形式上作过颇有成效的开拓和创新,杨炯此诗的风格就很雄浑刚健,慷慨激昂。这首诗情调慷慨激昂,可以说是盛唐边塞诗的先声。课时教案课题《笠翁对韵》第二那么教案序号6-5-1授课时间2023109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流利的诵读课文。2、体会《笠翁对韵》的音调特点,了解“对仗〞的根本特征,增强学生的语感。3、让学生在一种典雅的国学气氛中受到熏陶。教学重点难点《笠翁对韵》的音调特点,了解“对仗〞的根本特征,增强学生的语感。教具等准备板书设计1一字对大——高——天——黑——冷——花——雪——2、对二字。七嘴——千山——争先——千言——山清——七上——天文——刮风——教学反思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了“一东〞的三个特点,字数相对,而且内容相对,〔押韵〕不仅押韵还能读出旋律,〔意境〕还有意境非常优美的千古绝对。教学过程:一:师生礼仪展示,营造国学气氛,心平气和学国学(缓慢,国学味道)师:上课生:起立、鞠躬师:请〔还礼〕师: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二:欣赏趣联故事,激发兴趣,了解对联根本特征师:同学们,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个有关对联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播放视频〕三:总结对仗的特点,介绍《笠翁对韵》书籍师:你们一定觉得这幅对联解缙对的很妙吧!〔交流:妙在哪里〕同学们说的真好,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幅对联。〔课件出示对联内容〕这就是古代人们写对联时常用的一种方法——对仗〔板书〕师:今天老师就为大家带来了一本专门训练儿童应对、掌握音韵格律的启蒙读物。〔课件出示笠翁对韵〕读书名师:这本书呀,是明末清初的李渔编写的,笠就是下雨天戴的斗笠,笠翁就是李渔自己,对韵就是讲对仗、押韵的。今天冯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笠翁对韵》的第一局部“一东〞的局部内容。〔板书:一东〕四:学习《笠翁对韵》1、正字正音。〔1〕师范读师:请大家翻开书,翻到第2页,认真听老师读。注意听清字音,找找对韵的感觉。〔2〕生自读〔3〕指名读。〔4〕关于内容理解〔5〕师生问答答疑解惑2、了解对仗特点和押韵特点师:结合我们刚刚对对联的理解,你能说说这段文字哪里表达了对仗的特点?〔字数、内容:举个例子〕〔板书:字数相对、内容相对〕师:同学们自己读一读,体会一下对仗的特点。生:自读、生生对读、师生对读、齐读师:同学们读的真好听,朗朗上口,富有节奏。其实这又表达了这段文字的另一个特点——像这样,把相同韵母的字放在句子最后就是押韵。〔板书:押韵〕举例:“一东〞这段文字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押的都是(ong)四支、五微、六鱼〔课件出示〕、、、、、、这也是《笠翁对韵》这本书的编排特点——“按韵分篇〔课件出示〕〞。3、读出韵味师:怎样读出“韵律〞呢?〔打节奏〕师:自己试一试,打着节奏读一读。生:全班拍手读4、出示图片,进行联想、找到感觉,读出意境〔1〕〔出示图片〕用一句来描述吗?“风高秋月白〞〔2〕看到的景色和想到的感觉读出来。生试读〔3〕什么样的美景和这样的美景相映衬呢?“雨霁晚霞红〞〔出示图片〕〔4〕试着读一读〔板书:意境〕〔5〕像这样有意境的句子还有很多,请同学们找一找,试着读一读。〔6〕指名读,你最想读哪句?〔试读〕五:拓展练习师:你们想自己对对子吗?试一试1一字对大——高——天——黑——冷——花——雪——2、对二字。七嘴——千山——争先——千言——山清——七上——天文——刮风——3、四字对。福如东海——〔〕东西南北——〔〕4、对五字的诗句:出示句子学生一起背。泥融飞燕子——白日依山尽——明月松间照——5、趣填妙对:还珠格格,小燕子、私塾老师作了一个对子,欣赏一下。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角。咩——水牛下水,水没水牛腰。哞——男女对读,感受乐趣。6、书上练习处理六总结升华今天,我们初次认识了《笠翁对韵》这本书,〔对仗〕不仅字数相对,而且内容相对,〔押韵〕不仅押韵还能读出旋律,〔意境〕还有意境非常优美的千古绝对;课下,请同学们把一东的内容熟读背诵,你会有更多的收获。课时教案课题《军中夜感》教案序号7-7—1授课时间20231016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参军行》、《军中夜感》。2、对照译文初步理解诗文的大概意思。教学重点难点熟读会背。背诵诗文。教具等准备板书设计《参军行〔其四〕教学反思通过学习使学生仿佛看到了塞外风沙肆虐的恶劣环境,感受到了守边战士戍边的凄苦孤独与悲凉,更感受到了将士们奋勇杀敌的决心以及誓死报国的壮志豪情。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带着杀敌立功的豪情,雪耻复国、重整乾坤的壮志,边关将士们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他们身上所表达出来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和宁死不屈的高尚情操,千百年来。一直感染和鼓舞着后来人。在描写战事的古诗中,诗人或描写剧烈的鏖战场面,或展现战士们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国学经典诵读》第二单元古典诗词专题诵读板块:戎马。二、诵读第五首《参军行〔其四〕》过渡:我们先来诵读诵读第五首王昌龄笔下的《参军行〔其四〕》,领略一下边塞风光,感受守边战士的生活状况。1、出示《参军行〔其四〕》请大家把这首边塞诗先认认真真地读两遍,要读准字音,读得字正腔圆,读出节奏,读得有板有眼。〔生读〕〔指名朗读古诗〕2、出示视频,学生欣赏。过渡:我们一起走进水墨动画,领略一下当时唐朝的边塞风光,看看将士们作战的情况。3、介绍作者——王昌龄。过渡:接着我们来了解作者王昌龄。4、介绍文题背景。5、理解诗意,读译文。带着你的理解来读这首诗。6、欣赏录音,整体感知。过渡: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课文的朗读录音,边听边想象画面。7、诵读诗句。过渡语: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那我们就来多读几遍。教师在学生朗读过程中指导其读出节奏和韵味。8、背诵古诗,积累语言。出示幻灯从不同的程度检测背诵。9、欣赏小学生吟唱的《参军行》学生可跟吟唱。10、欣赏古诗新唱。三、诵读第六首《军中夜感》过渡:短短的二十八个字,让我们感受到了戍边将士的豪迈情怀,接下来看看明朝的张家玉又将为我们展示了边塞将士们怎样的生活呢?1、出示《军中夜感》请大家把这首边塞诗先认认真真地读两遍,要读准字音,读得字正腔圆,读出节奏,读得有板有眼。〔生读〕〔指名朗读古诗〕2、介绍作者——张家玉。过渡:接着我们来了解作者张家玉。3、理解诗意,读译文。带着你的理解来读这首诗。4、诵读诗句。5、背诵古诗,积累语言。出示幻灯从不同的程度检测背诵。四、小结。我们看到了塞外风沙肆虐的恶劣环境,感受到了守边战士戍边的凄苦孤独与悲凉,更感受到了将士们奋勇杀敌的决心以及誓死报国的壮志豪情,让我们来齐读这两首边塞诗。五、拓展延伸1、出示王昌龄的《参军行》组诗中的其一、其二两首学生读一读。2、王昌龄的《参军行》组诗共七首,七首诗七幅不同的画面,感兴趣的同学回家之后可以再收集另外几首读一读,感受盛唐边塞诗的悲壮,豪放。课时教案课题笠翁对韵〔二〕教案序号8-8-1授课时间20231023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给孩子们扎下中国传统文化之根,使孩子们能够植根传统,把国学教育发扬光大,使孩子学习经典化、生活经典化、人生经典化。2、让学生了解《笠翁对韵》的原文及大致文意。3、熟练朗诵背诵课文教学重点难点熟练朗读和背诵课文。理解文章内涵,学写对仗春联。教具等准备多媒体课件板书设计“鱼对鸟,鹡ji对鸠jiu。翠馆对红楼。七贤对三友,爱日对悲秋。虎类狗,蚁如牛。教学反思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渊远流长,除了《笠翁对韵》,还有《三字经》等等,都是我国的文化瑰宝,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一定能进一步领略带到中国文化的魅力。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1、课件出示了有水有轩的地方,老师讲解那个地方叫江心洲,后来叫鹦鹉洲,因为这个故事离我们很远了,都藏在地下了,课件跳动变为“地下文章鹦鹉洲〞,同样方法,揭示了“空中事业麒麟阁〞。2、当孩子们理解这两句韵语时,接着继续讲解典故陈后主,隋炀帝,一个喜好音乐,一个喜好游玩,都不是好的君王。出示:“陈唱临春乐yue,隋歌清夜游。〞老师出示以上四句后,让学生朗读,让学生猜猜他们各喜欢什么。3、指出这些语句来自李渔《笠翁对韵》。引入今天的课题。二、激发兴趣,品读韵诗1、自读整篇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正音麒麟阁临春乐隋鹡对鸠3、出示整首韵诗,“鱼对鸟,鹡ji对鸠jiu。翠馆对红楼。七贤对三友,爱日对悲秋。虎类狗,蚁如牛。列辟pi对诸侯。陈唱临春乐,隋歌清夜游。空中事业麒麟阁,地下文章鹦鹉洲。旷野平原,猎士马蹄轻似箭;斜风细雨,牧童牛背稳如舟。〞齐读,感觉节奏感。4、老师出示课件,有关鹡和鸠,翠馆和红楼的图案,让学生理解鹡和鸠都是鸟类,翠馆和红楼是建筑物,鱼对鸟,鱼和鸟都是动物,接着朗读,诵读。5、这里压的是什么韵?学生——ou韵.老师继续问这首韵诗,哪个字最多——对。那么一个字对的有:〔读〕鱼对鸟,鹡对鸠;两个字对的有:翠馆对红楼,七贤对三友,爱日对悲秋。列辟对诸侯。五个字对的有:陈唱临春乐,隋歌清夜游。七个字对的有:空中事业麒麟阁,地下文章鹦鹉洲。十一个字对的有:旷野平原,猎士马蹄轻似箭;斜风细雨,牧童牛背稳如舟。6、继续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边背诵。7、“七贤对三友,爱日对悲秋。〞七贤,老师解释了七个爱写文章的人,三友,用课件〔梅,竹,松〕让学生自己练说。“虎类狗,蚁如牛。〞好多同学按今天的眼光来分析,最后,由老师说出其中的典故。8、在有感情的反复朗读后,从听觉的角度来引出“旷野平原,猎士马蹄轻似箭;斜风细雨,牧童牛背稳如舟。〞播放马儿快跑的声音,学习“旷野平原,猎士马蹄轻似箭。〞用悠扬婉转的短笛声让学生学习“斜风细雨,牧童牛背稳如舟。〞9、韵诗不但有韵律美,还有节奏美,让我们拍着手,再来读一读。10、我们一起背这首韵诗,老师出示填空题,鱼对〔〕,鹡对〔〕,翠馆对〔〕。七贤对〔〕,爱日对〔〕。虎类〔〕蚁如〔〕,列辟对〔〕。陈唱临春〔〕。隋歌清夜〔〕。空中事业〔〕,地下文章〔〕。三、拓展练习1、出示课件,让学生组成对子2、找对子海内存知己—路遥知马力——明月松间照—生当作人杰—白日依山尽——远看山有色—四、总结中华民族的文化渊远流长,除了《笠翁对韵》,还有《三字经》等等,都是我国的文化瑰宝,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一定能进一步领略带到中国文化的魅力。课时教案课题《过分水岭》教案序号9-9-1授课时间20231030课型新授教学目标学习《过分水岭》,理解古诗大意。
2、体会古诗的韵味教学重点难点体会古诗的韵味。教具等准备板书设计简介读古诗的方法:
一、
念诗——吟诗——诵诗——咏诗——舞诗
二、明确诗意----念诗
教学反思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了学习古诗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直接切入课题。简介作者。2、简介读古诗的方法:念诗——吟诗——诵诗——咏诗——舞诗二、明确诗意----念诗1、板书古诗,自由读诗,认识字词。再读,小组读,讨论:想想每句诗的大意。三、体会意境----吟诗1、反复吟诗,心中复现情景,然后解读诗境。2、交流体会、集体汇报。溪水本无情,但我入山这三天里,这溪水像有意似地一直在自己的侧畔同行。因此当登上岭头,就要和溪水分头而行的时候,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涌起依依惜别之情。四、感悟诗情-----诵诗〔一〕、教师引导反复诵读,然后学生朗诵。1、讨论押韵:ng2、交流划分朗读节奏课时教案课题《过分水岭》教案序号11-11-1授课时间2023116课型新授教学目标学习《过分水岭》,理解古诗大意。
2、体会古诗的韵味教学重点难点体会古诗的韵味。教具等准备板书设计简介读古诗的方法:
一、
念诗——吟诗——诵诗——咏诗——舞诗
二、明确诗意----念诗
教学反思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了学习古诗的方法。教学步骤:一、引入新课1、直接切入课题。简介作者。2、简介读古诗的方法:念诗——吟诗——诵诗——咏诗——舞诗二、明确诗意----念诗1、板书古诗,自由读诗,认识字词。再读,小组读,讨论:想想每句诗的大意。三、体会意境----吟诗1、反复吟诗,心中复现情景,然后解读诗境。2、交流体会、集体汇报。溪水本无情,但我入山这三天里,这溪水像有意似地一直在自己的侧畔同行。因此当登上岭头,就要和溪水分头而行的时候,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涌起依依惜别之情。四、感悟诗情-----诵诗〔一〕、教师引导反复诵读,然后学生朗诵。1、讨论押韵:ng2、交流划分朗读节奏课时教案课题《山行留客》教案序号12-4-1授课时间20231112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对照译文初步理解诗文的大概意思。2、激发学生朗读、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诵读、合作、交流的教学重点难点熟读会背。背诵诗文。教具等准备多媒体课件板书设计了解诗人简介。再读诗文。指名说诗的意思,全班齐读译文。同桌练背。同桌检查,小组检查。教学反思学习了三首描写山的古诗,会吟诵这三首古诗,感受到古典诗词给我们带来的享受。教学过程〔一〕、复习杜牧的《山行》导入1、复习导入: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三年级我们曾学过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古诗《山行》,还记得吗?谁来背一背?2、指名、齐背3、听吟诵。4、听古诗轻唱。二、教学叶茵的《山行》1、师过渡:南宋的叶茵也写了一首《山行》。2、指名读、齐读3、简介作者。4、再读诗文。5、指名说诗的意思,全班齐读译文。6、同桌练背。7、同桌检查,小组检查。8、欣赏《山行》古诗新唱,看图全班齐诵读师:(三)、教学《山行留客》1、过渡:山中的景色美,山中的人更是热情好客,他们挽留客人的方式别具一格,我们来学习这首古诗《山行留客》。2、出示《山行留客》,指名读。3、了解诗人简介。4、再读诗文。5、指名说诗的意思,全班齐读译文。6、同桌练背。7、同桌检查,小组检查。8、欣赏《山行留客》古诗新唱,看图全班齐诵读。〔四〕、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三首描写山的古诗,让我们再次吟诵这三首古诗,感受古典诗词给我们带来的享受。〔五〕、拓展延伸1、除了这三位诗人写的古诗,其他诗人也写了描写山的古诗,老师给大家推荐两首。〔六〕、布置作业1、还有许许多多描写山的古诗,我们可以上网去查找。课时教案课题《山行》教案序号12-4-2授课时间20231119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理解诗的意思,了解秋天红叶的特点,体会诗人热爱秋天、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2、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美的意境。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会背诵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教具等准备小黑板板书设计山路绵长,山势高缓
白云深处,人家居住山行热爱自然
喜爱枫林,难抑惊喜
点明原因,揭示中心教学反思在充分理解诗的意思的根底上,让生朗读,可以强化对诗的印象,也能逐步体会大自然的美景。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谈话:同学们,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生思考,后交流。〕〔教师肯定学生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海上风险评估与应对策略考核试卷
- 糕点烘焙店的品牌差异化考核试卷
- 篷布制造过程中的绿色生产与效率提升措施考核试卷
-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数字电子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天津市和平区名校2025届高三第六次月考试卷(历史试题理)试题含解析
- 武汉华夏理工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戏剧学院《书法书法理论与实践》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省泰州市周庄初级中学2025年初三中考全真模拟卷(七)物理试题含解析
- 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重点达标名校2024-2025学年初三3月联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 山东省招远市2025届初三适应性练习卷语文试题含解析
- 应征公民政治考核表(含各种附表)
- 电力设备保修承诺书范本
- 汽车标准-碗形塞片
- 教育质量评价模型与算法研究
- 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二六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数学试题
- 患者发生谵妄的应急预案与流程
- 甘肃省兰州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 教育机构课程顾问标准销售流程
- 2022版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附课标解读)
-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核舟记》教学课件
- 角膜溃疡护理常规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