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说课稿)_第1页
2-1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说课稿)_第2页
2-1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说课稿)_第3页
2-1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说课稿)_第4页
2-1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说课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9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说课选手: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肖智)联系电话教材1、地位:2、内容:3、重难点4、课时安排从教材来看,本节知识在高中地理学习中具有基础性地位。本节内容主要讲的是岩石圈的基本知识,它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知识构成了自然地理学的核心内容,是开启认识自然地理学基本原理的钥匙之一。本课内容和上一章“地球的结构”从教材来看,本节知识在高中地理学习中具有基础性地位。本节内容主要讲的是岩石圈的基本知识,它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知识构成了自然地理学的核心内容,是开启认识自然地理学基本原理的钥匙之一。本课内容和上一章“地球的结构”中地壳和上地幔的知识联系密切。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对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本节课“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原理对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中的板块构造学说的理解起基础作用,因为三大类岩石在内外力作用下的相互转化即地壳物质循环,它其中的一个地理意义就是塑造地表的形态。本节课矿物和岩石的知识对第三章《自然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中的土壤圈(土壤的形成)、生物圈(陆地自然带)的理解也起重要作用。2011年高考考纲,本节内容有三个考点:主要造岩矿物;三大类岩石;地壳物质的组成、循环过程及其对地表的影响。本节教材内容包括地壳的物质组成和地壳的物质循环两大部分。地壳的物质组成部分,教材简要介绍了地壳物质的基本组成——矿物、岩石,对三大类岩石的形成原因进行了简要说明,同时列举了一些常见岩石,为学习地壳的物质循环打下伏笔。地壳的物质循环部分,教材对地质循环只作了简要说明,把重心放在岩浆及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与循环上,并配有示意图加以直观说明。重点是三大类岩石的成因及其相互转化,难点是地壳的物质循环。1课时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矿物、1.通过矿物、岩石等图片的学习及野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情趣和能力,从热爱自然美上升到探究科学美。【通过图片和野外实践活动得到美的熏陶】2.通过“岩浆与三大类岩石之间相互转化与循环”的学习,培养学生“物质是运动变化的,而物质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3.通过了解地壳的物质循环的漫长周期(有的要经过几亿年),从而知道相对于人类历史来说矿产和岩石是不可再生的,提倡合理利用矿产和岩石资源。【通过了解地壳的物质循环的漫长周期,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1.能说出矿物的概念、存在形态及其分类,能利用肉眼和简单的工具,识别一些常见的矿物。【掌握鉴别矿物的简易方法】2.能说出岩石的概念,能按照成因将岩石进行分类、列举各类型岩石中常见岩石。【能归纳总结出三类岩石的成因和特征】3.通过绘制岩浆与三大类岩石之间相互转化的示意图,分析地壳的物质循环过程。【培养绘制地理示意图的能力】说教学过程整个教学过程准备围绕“三大类岩石的形成及相互转化”这一主线来组织教学。通过构建五大问题情景、四大图表系统、两次合作讨论来完成。课前准备去建材市场、石材店、建筑工地、野外等地收集或采集2-3个矿物或岩石标本。【在本课之前,有一个课堂准备】教学环节教法和学法时间分配导课通过电影《泰坦尼克号》那块无价之宝“海洋之心”蓝宝石,背景音乐,引领学生进入矿物的世界。1分地壳物质组成(一)矿物学生对矿物知识感性认识少,怎样让学生获得一定的矿物知识,我采取下列三个措施:1.矿物图片展示;2.观看矿物鉴别视频;通过这两个环节做铺垫,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矿物,常见矿物有哪些及矿物鉴别的简易方法。为巩固所学知识,特设问:邻居从野外带回了一块不知名的矿物请你作简易识别,你会从哪几个方面去入手?5(二)岩石承转:地壳中的矿物很少单独存在,而常常按照一定的规律聚集在一起形成岩石。让学生展示收集到的石块或岩石标本,就学生所了解的岩石名称中,导出三类岩石的成因和区别。该知识点为教学重点,为完成这部分的教学任务,特设计下列探究活动:活动设计1:探究活动:“三大类岩石的形成及相互转化”活动安排:材料1:岩石标本材料2:教科书第二章第一节内容(P31-33)材料3:三大类岩石视频活动形式:分组进行,各小组完成任务后,派代表作总结汇报探究内容:活动组1:1、岩浆岩(magmaticrock)的基本状况:岩浆岩类型形成过程地质作用常见岩石主要特征2、它与其它两类岩石有何联系?活动组2:1、沉积岩(sedimentaryrock)的基本状况类型形成过程地质作用常见岩石主要特征沉积岩2、它与其它两类岩石有何联系?活动组3:1、变质岩(metamorphicrock)的基本状况类型形成过程地质作用常见岩石主要特征变质岩2、它与其它两类岩石有何联系?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情况,对学生活动进行评价并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补充,并呈现教师的总结情况。岩浆岩类型形成过程地质作用常见岩石主要特征沉积岩变质岩设计的第二个问题:它与其它两类岩石有何联系?主要是承启下一知识点:地壳物质循环15地壳物质循环以小岩浆亮亮和晶晶的旅行经历叙述为情境,然学生带着下列问题:小岩浆旅行记晶晶和亮亮是两滴岩浆,它们生活在地球内部的岩浆之家。一天,它们得到批准,一起到地面旅行,它们飞快地奔向地表,半路上晶晶觉得累了,于是就与亮亮约好在地表会合,亮亮没有停步,与其它伙伴一起跳出地表,并沿着山坡向低处流,忽然发现自己不能再动了,不禁问旁边的同伴:这是怎么回事。同伴笑着说:别担心,只不过你已经不再是岩浆了。过了好长一段时间,亮亮发现自己的个头变小了,并随着风和流水向前运动,亮亮边走边欣赏着地表美丽的风光,忽然亮亮发现一个熟悉的身影,认真一看,原来是晶晶,亮亮惊讶地问:“你怎么来到地表的?”亮亮和晶晶又一起踏上旅程,不知过了多久,它们觉得累了,便在一处低地停下来休息,不久它们发现越来越多的伙伴也停了下来,并且开始压在自己的身上,它们商量着回家去,但怎样才能回到岩浆之家呢?这时,身边的一位老者笑着说:“要回家,你们还要经历两次重大的变化,而且还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才可以。”1、为什么同伴说亮亮已经不再是一滴岩浆了?2、你认为亮亮还可以再继续它的地表旅行吗?请说明原因。3、请你简要推测晶晶到达地面的过程。4、老者说“要回家,你们还要经历两次重大的变化,而且还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才可以。”请你推测它们要经历的重大变化是什么?让学生探索地壳物质循环知识,来突破这知识难点。然后通过“画一画”活动,加深学生对地壳物质循环的理解,培养学生绘制地理示意图和空间想象的能力。活动设计2:请你帮助亮亮和晶晶画一幅旅行示意图,以便它们讲述地表之旅的经过。活动要求:小组合作;用“箭头+文字”模式;力求有创意。活动结果呈现:各小组完成任务后,任选两组派代表展示所绘示意图,请其同学对此发表意见,提出修改意见,最后,根据前面的讨论结果,各组对自己所绘制的关系图进行修改和完善。得出比较完善的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该图为教学的重难点,教学中我采取下列两个措施来加深学生对地壳物质循环的理解和掌握

措施一:=1\*GB3=1\*GB3①岩浆活动=2\*GB3②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3\*GB3③变质作用=4\*GB3④重熔再生(1)图中箭头含义是什么?(2)图中数码代表的地理过程是什么?(3)三类岩石中只有沉积岩和变质岩可以相互转化,岩浆岩只能由岩浆直接转化而成。(4)三类岩石都能转化成岩浆。措施二:展示三幅变式示意图:18小结以说板书来完成本堂所学知识的总结布置课外活动(附后)1说板书设计本堂课板书为了让学生明了所学知识结构,掌握重难点,板书设计上分为正版书和附板书:正版书:副板书:课堂总结时板书第一节地壳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一、地壳物质组成:1、矿物:常见的造岩矿物2、岩石:(1)概念(2)三类岩石成因及特征差异(图中文字见课件)岩浆岩类型形成过程地质作用常见岩石主要特征沉积岩变质岩二、地壳物质循环:说教法学法1、学情分析2、教法3、学法情境教学法(教学导入和突破重难点)自主阅读学习法(矿物的分类和常见的矿物、化石)多媒体教学法(视频演示三大类岩石的形成原因)情境教学法(教学导入和突破重难点)自主阅读学习法(矿物的分类和常见的矿物、化石)多媒体教学法(视频演示三大类岩石的形成原因)合作学习法(绘制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野外考察学习法(家乡课外地质考察活动)参观学习法(参观省地质博物馆)学会阅读和绘制示意图。学会合作。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互动能力和合作学习。我校学生素质较高,信息的获取能力、语言的表达能力较强,所以在教学上我给他们充分的动手与表达的空间和时间,并且新课标还强调,要让学生从自己已有的经验出发,亲身经历、体验和探索,体验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之一,所以在教学中,我安排学生在摸一摸、说一说、填一填、画一画这些活动中,来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我综合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活动教学法等等,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和建构。在合理选择教法的同时,我还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在本节课教学中,我揉观察、列表比较、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纵观整堂课的教学,突出了学生用体验的方法来学习,既体现了新课程的特点,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密切了地理与生活的联系。说教学反思对于课堂中活动设计部分,就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控制存在一定的难度,能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是教学反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