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汗法浅析_第1页
《伤寒论》汗法浅析_第2页
《伤寒论》汗法浅析_第3页
《伤寒论》汗法浅析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伤寒论》汗法浅析

历代医家都欣赏《伤寒论》的理论、方法和规定。无论是外感疾病还是各种疾病,只要辨证正确,往往疗效显著。本文拟简单论述《伤寒论》中的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八法的特点及其应用范围。1以养冠草、养太阳汗法,又称发汗法,解表法.《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又曰:“体若燔炭,汗出而散是也。”提出汗法的应用原则和立论根据,并且指出汗法还有疏散的作用。“在皮者”即邪气在表也,邪气袭表就可运用发汗疏散的方法祛邪外出。汗法有退热、透疹、消水肿、去风湿等功用。《伤寒论》一书中,具有发汗作用的方剂很多,可分为两大类型:一是用于单纯发汗以祛邪者,二是用于兼证发汗者。单纯汗剂者如桂枝汤调和荣卫以解肌发汗;麻黄汤解表发汗;葛根汤开腠发汗;桂麻各半汤轻度发汗;桂二麻一汤之微汗等等。兼证发汗剂如桂枝加葛根汤解肌发汗,兼能升津舒络以治项背强几几;大青龙汤外解风寒,内清郁热;小青龙汤之解表逐饮;桂二越婢一汤之微汗兼清里热;五苓散发汗解表热且内通水府;桂枝去芍药汤发汗兼治下后胸满;桂枝加芍药汤发汗,领出太阳陷入太阴之邪,兼脾阴而除满痛;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解肌祛风,温经复阳;桂枝加大黄汤发汗领出陷入的阳邪,微导其滞,以治实痛;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发汗解表邪兼治水停心下之症;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发汗已彻调和荣卫,补益气阴;麻黄细辛附子汤发汗,解少阴兼表邪之证;麻黄附子甘草汤又为麻黄细辛附子汤证之轻剂;桂枝人参汤发汗以解误成虚寒利,表症仍在之证;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以发汗并降逆定喘等等。有人提出桂枝汤主要不在发汗,而在调和荣卫,所以将桂枝汤列为和剂。当然桂枝汤有调和荣卫之功,太阳篇53条曰:“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54条:“病人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突出地表明发热汗出,为卫强荣弱,卫强则发热,荣弱则自汗出。此时由于荣卫之不和,可导致表虚、易受风邪侵犯。笔者认为桂枝汤是在调和荣卫的基础上治疗了太阳表虚证。否则已有自汗出,为何又强发其汗呢?又有人提出桂枝汤是汗法中的补剂,故治太阳病表虚证。太阳表实表虚之分,是因人体正气有强弱的不同,柯韵伯言:“仲景治表,只在麻桂二法,麻黄治表实,桂枝治表虚,方治在虚实上分,不在风寒上分也。……盖中风,伤寒各有浅深.或因人之强弱而异,地之高下而异,时之乖和而异。”所以太阳表虚证之虚确确实实是一个体虚证。又从柯氏所谓桂枝汤能“滋阴和阳,调和荣卫,解肌发汗”来看,亦可证明以上论点。《伤寒论》中还有风湿证之论述,为太阳类似证,而驱风湿方剂之应用,当属汗法范畴。计有:桂枝附子汤发汗驱风逐湿;甘草附子汤发汗驱邪散风等。发汗药物的应用,本文着重论述了麻黄和桂枝二药的配伍方剂。麻、桂同为辛温解表药,前者竣汗,后者微汗解肌,以它们为主组成许多方剂,可驱除在表之风寒。汗法的应用原则必是表证表脉。前贤曾谓“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实为经验之谈,值得借鉴。发汗应该适可而止,不可过汗,以免造成阴阳两虚,变证坏证尽出。2吐的物理刺激吐法又称催吐法。经曰:“其高者,因而越之”是吐法的应用原则和理论根据。吐法是使用催吐药物和其它引起呕吐的物理刺激如羽毛探吐、盐汤探吐等,使停痰宿食和毒物随呕吐排出的方法。程国彭曰:“吐者,治上焦也。或有痰食痈脓,法当吐之”。《伤寒论》应用吐法不多,叙述条文仅有二条,即宋本166条和355条,治疗膈上痰涎壅塞引起的痰涎证。而吐法方剂仅瓜蒂散一个。可见吐法在临床确为少用,仲景未多创立,也是从实际出发。3气气营养法下法又称泻下法、攻下法、通里法、通下法。是运用泻下攻逐,通下破瘀的药物,以通导大便,消除积滞,涤荡实热,攻逐水饮,攻瘀破积的治法。经曰:“中满者,泻之于内,其下者引而竭之。”程国彭曰:“下者,攻也,攻其邪也……病在里则下之而已。”《伤寒论》的下法应用可谓详尽。伤寒阳明阶段,邪热弛张,腑实已成,痞、满、实、坚俱备,应急速通里泻热。仲景提出轻、中、重三种缓急不同的寒下法,即大、小、调胃三个承气汤的应用;又提出治疗阳明有热,伤津胃燥的麻子仁丸的润下法;以及蜜煎苦瓜根润肠通便润导法等。为了驱除水饮停滞,《伤寒论》中还提出攻逐水饮法,如十枣汤为泻水重剂,专治水气之僻积深重;大小陷胸丸之荡涤逐水,清热消痰开结;三物白散之温下化水寒,破结实等。在太阳和阳明篇中,均有蓄血一证,多为热邪与瘀血互结,此必攻瘀破积才是,故又有桃核承气汤、抵当汤、抵当丸等破瘀逐血之剂,亦属下法范围。在下法药物应用中,寒下常用大黄、芒硝;温下常用巴豆;润下用蜂蜜;逐水用甘遂、芫花、大戟等;逐瘀破血用水蛭、虻虫、桃仁等药物,均为力猛效高之药。可见仲景运用攻下药物,往往一鼓作气,速战速决,这点应该细心掌握才是。4《伤寒》辨治清法又称清热法。本法适用于热性病和其它热证,与温法相对而言。《素问·至真要大论》:“治热以寒,温者清之”说明应用清法之原则及立论根据。清法一般有清热泻火、清热解毒、清热凉血、清热燥湿、清热解暑等。而《伤寒论》根据伤寒阳明经证之特点,仅用了清热泻火和清热燥湿两法。清热泻火以白虎汤为代表方剂。白虎汤治疗阳明病经证具有四大症状者;白虎加人参汤又疗热伤气阴之证;栀子豉汤有清热除烦之效;猪苓汤则有滋燥利水之功;又有黄连阿胶汤之清热滋阴;葛根芩连汤之清热止利,黄芩汤解热和里止利;此中又有燥湿法在内使用。在清法中仲景使用的清热药物有生石膏、知母、黄芩、黄连、栀子等,在清热泻火中生石膏为最寒之物,栀子次之;清热燥湿中,黄连、黄芩又为得力之味,此为清法之中用药之特点。5小柴胡汤、和中解少阳和法又称和解法。和法是用疏通和解的药物,解除少阳病邪或调和脏腑气血的方法。包括:疏肝解郁、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肝胃等。程国彭在《医学心语》中说:“伤寒在表者可汗;在里者可下,其在半表半里者,惟有和之一法焉,仲景用小柴胡汤加减是已。”所以小柴胡汤是仲景应用和法的具体表现。小柴胡汤是和解少阳的主方,治疗少阳病证、寒热往来、心烦喜呕、胸胁苦满等症。但如果邪在少阳而太阳证未罢,当用柴胡桂枝汤和中解表;如少阳兼里实,又用柴胡加芒硝汤以和中通里;又柴胡桂枝干姜汤则为和中兼温化水饮之法。疾病的产生原因,是人体阴阳的相对平衡被破坏,调和阴阳、阴平阳秘、气血和缓平调,正是治疗的目的。所以从广义上讲,和法应用极为广泛。正如程氏所言:“有清而和者,有温而和者,有燥而和者,有润而和者,有兼表而和者,有兼攻而和者,和之义则一,而和之法变化无穷焉”。6辨治阴气和回阳救逆温法又称祛寒法,是用温热药治疗寒证的方法。具体有温中祛寒、温经散寒、回阳救逆、甘温除热等。《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寒者热之”“劳者温之”即是应用温法的原则和理论根据。伤寒发展到三阴阶段,病情危重,可呈现心、肾、脾三脏阴寒内盛等一派衰竭现象。此时非用温法不能祛除沉寒积冷、回阳救逆,使阳复阴衰,死里求生。《伤寒论》因此制定了许多体现温法的方剂。温法的代表方剂是四逆汤,本方有回阳救逆之功。其次有附子汤温补壮元阳;有真武汤的温散水气;有通脉四逆汤逐寒温里回阳,通达内外阳气;有白通汤温里祛寒回阳、宣通上下阳气;有白通加猪胆汁汤逐寒回阳,反佐苦寒;又有桃花汤温中涩肠固脱;有吴茱萸汤温中化饮,除逆止痰;有理中丸温中焦散寒邪,健脾胃,祛水湿;有四逆加人参汤回阳固脱、生津益血等。在温法中,仲景使用温热药主要是附子与干姜。附子大辛大热峻补元阳,益火之源,是温里扶阳之要药。干姜亦为温中祛寒之妙品,两者相伍,相得益彰,互相配合,增强了温里阳祛寒邪之功。7补泻和气阴两补补法又称补益法。它通过药物的滋补作用,补养人体的气血阴阳及五脏虚损不足,提高人体抵御疾病的能力,是治本的方法。《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虚则补之,损者益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为足者,补之以味。”是补法的要义。《伤寒论》是治疗外感病的专著,似乎应用补法不多,但是细细体会,仲景特别擅用补法。张氏在解除病邪的时候,念念不忘扶正,以提高人体抗病力。所以在《伤寒论》中具有补益作用的方剂也很多。如茯苓四逆汤、小柴胡汤、柴胡加芒硝汤、柴胡加龙牡汤、黄连汤、附子汤、乌梅丸、桂枝新加汤、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生姜泻心汤、桂枝人参汤、白虎加人参汤,四逆加人参汤、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旋覆代赭石汤、炙甘草汤、吴茱萸汤、竹叶石膏汤,理中丸等。应该指出,这些方剂中多用了人参这味药,而且剂量与该方主药不差上下,这使看来是驱邪的方剂,具有了补益的一方面,即补正扶阳。人参性味甘平,大补元气,补肺益脾,生津安神,具有气阴两补之功,补而不滞不腻,补正不恋邪。充分证明了仲景“扶正”的学术思想。8消导法及消导方消法包括消散和消导两种意义。此法采用消散导滞破积药物以消除食滞及因气血瘀滞产生的痞积。经曰:“坚者消之”,《医学心语》曰“消者,去其壅也。”《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