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产妇产生焦虑抑郁的原因及情绪护理4700字(论文)】_第1页
【浅析产妇产生焦虑抑郁的原因及情绪护理4700字(论文)】_第2页
【浅析产妇产生焦虑抑郁的原因及情绪护理4700字(论文)】_第3页
【浅析产妇产生焦虑抑郁的原因及情绪护理4700字(论文)】_第4页
【浅析产妇产生焦虑抑郁的原因及情绪护理4700字(论文)】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产妇产生焦虑抑郁的原因及情绪护理研究目录TOC\o"1-2"\h\u22623一、产后抑郁原因分析 210764(一)家庭因素 210667(二)社会支持 311785(三)生理因素 313227(四)心理因素 321829二、护理干预 422761(一)心理干预 421717(二)产前宣教 419445(三)加强产后访视 526519(四)安全护理 53227三、小结 51281参考文献 7[摘要]分娩,是指胎儿从母体脱离从而成为独立个体的这一正常生理过程,但是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加,产后抑郁症已成为一种精神疾病和心理疾病,对母亲的心理和身体都造成很大的不良影响。尤其是初产妇,由于对分娩的过程没有经验和正确的认识或产妇的性格、家庭及文化程度等方面,都会对产妇的身体各个系统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所以,在不同产妇的分娩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和与要满足的需求也不尽相同,产妇过于焦虑的心理状况可以影响产程以及产力和分娩结果等多方面的因素,甚至导致产妇丧失自身的生活自理能力,对婴儿也无法进行有效的照顾。因此,针对不同产妇的不同心理状况给予不同的护理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本文的研究,对产妇产生焦虑、抑郁的原因进行分析,以及合理的情绪护理,帮助产妇平复心情、缓解焦虑,提高自然分娩率,也有利于母婴双方的身体健康和感情促进,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关键词]产后抑郁;产妇;原因;护理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加,产后抑郁症已成为一种精神疾病和心理疾病,使其更容易受到孕妇的影响。有研究发现,产后抑郁症的孕妇会受到社会、心理以及生物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并于产后2周左右时间发病,在4-6周左右开始出现明显的症状加重的现象。产后抑郁会导致产妇丧失自身的生活自理能力,对婴儿也无法进行有效的照顾。部分病患还会出现神经错乱或嗜睡的临床病征。在这样的情况下,产后抑郁症患者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影响,对于其婴儿的发育也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从而会给社会以有家庭带来一定的危害。这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潜在的潜在风险因素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因素。有研究认为产妇产生焦虑的生物学基础是妊娠期激素分泌的改变,而心理社会学基础是产妇心理行为的退化,负性生活事件是触发产后抑郁症的诱因。一、产后抑郁原因分析(一)家庭因素有研究通过单因素分析抑郁组与非抑郁组的情况结果显示,孕妇的年龄<30岁、经产妇、性格外向、文化程度高、本次妊娠为计划内妊娠、有育婴经验、参加过相关的培训、家庭高收入、夫妻关系好、婆媳关系好、与丈夫共同居住是产前抑郁的保护因素;家庭成员间有理念差异、家庭成员对性别期望高、对家属在乎性别的敏感度、与公婆合住为产前抑郁的危险因素。李正梅的研究亦提示初产妇分娩前抑郁得分高低与初产妇年龄、是否计划怀孕、对围产知识了解情况有关,年龄小于24岁或大于35岁得分明显高于25-34岁的初产妇,非计划怀孕得分明显高于计划怀孕,对围产知识了解的越多,得分越低。利民等人的研究通过对18个因素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婆媳关系好、家庭月收入高、上过孕妇学校为产前抑郁的保护因素,中低等社会支持、有不良孕产史、性别期望高为产前抑郁的高危因素,易于诱发抑郁的发生。陈春蓉研究发现婆媳关系好对抑郁亦为保护因素,且婆媳的接触频率不是越多越好,而是保持一个合适的度为佳,这与本研究婆媳合住频繁接触为抑郁危险因素的结论吻合,而年龄、文化程度、病史、家庭经济收入对孕妇抑郁没有影响。综述所述,虽然抑郁发生相关因素分析的研究结果有着不一致的地方,但是总体而言孕妇个人及其家庭因素或多或少都会影响着孕妇的心理健康。孕妇个人及其家庭的社会因素对产前抑郁就像一把双刃剑,有着保护的作用,也有促进的危险因素。因此,我们医护人员要及时识别孕产妇存在的危险因素,改变可为的因素,减少抑郁的触发因素。(二)社会支持社会支持明显不足是产前抑郁情绪发生的诱因之一。孕妇的社会支持包括了孕妇生活和工作方面的理解和支持,也包括了孕妇的家庭成员给予的生活上的满意度和家庭幸福指数。通过单因素分析,夫妻关系差、婆媳关系差、家庭成员理念存在差异为诱发产前抑郁的危险因素。其他研究也有报道家庭关系与发生抑郁的有着密切的关系。有研究认为有效的社会支持能增强耐受、应付和摆脱紧张处境的能力。孕妇怀孕后与社会的交往减少了,如果与家属存在着理念的冲突或担心结局不能达到家属的要求,从家庭成员获得支持与理解减少,就容易发生情绪的障碍。有研究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抑郁的影响因素,发现孕妇对于公婆期盼胎儿性别的敏感度及婆媳关系为抑郁的危险因素的结论,社会支持为抑郁的保护因素,恰恰证明了增强家庭支持对于预防抑郁的重要性结论。因此,对于预防妊娠晚期的孕妇抑郁的发生不仅要增强其社会支持,更要注重对其家庭成员的指导以增强对孕妇的家庭支持,减少家庭不良因素的发生,促进孕妇的心理健康。(三)生理因素肌肉松弛、体形改变、妊娠纹等都可造成产妇身心不适。产妇的健康状况对产后抑郁包括激素水平因素和产科因素。孕妇经过停经、妊娠、分娩等重大变化,体内激素水平起伏变化较大,内分泌的改变是产后抑郁症的生物学基础。雌激素、孕激素、泌乳激素的增高和减少都可以使产妇的身体发生很大变化,如体重增加、情绪也有很大影响,特别是产后有合并症者,乳房胀痛,切口愈合不佳、感染等身体不适而烦躁、呻吟、哭泣、拒绝哺乳等是抑郁症的主要诱因。产后并发症的发生,以及由于并发症而导致的身体不适,均可增加产妇的心理压力和抑郁情绪。(四)心理因素不良的处世表现,情绪控制力差,对分娩的心理准备及分娩知识不足是发生产后心理障碍的高危因素。比如不能接受自己突然成为母亲这一角色,从而对角色有所缺如,加上在产妇需要更多关爱和认同感的同时,家人对于新生儿的关爱多于产妇,导致了产妇觉得自己不被重视和亲人的理解,产妇的心理依赖得不到回应,以及自己多了母亲这一社会角色,导致了缺色行为冲突,更加造成了自己的心理负担。二、护理干预(一)心理干预1.健康教育和保健建立孕妇学校,由专业医护人员讲解妊娠,分娩的知识自我照顾的方法,指导孕妇练习产前运动,与孕妇讨论心理因素对分娩的影响,指导孕妇的饮食和营养搭配,帮助孕妇了解分娩过程,有效地减轻紧张、恐惧心理,根据个体心理需求,有针对性地给予心理咨询和指导,尤其是对性格障碍,情绪控制能力差的产妇。在为产妇做好健康宣教和产后恢复的同时,加强产妇的心里支持和社会认同感,倾听的同时表达对产妇的理解和做到共情,以加强产妇的恢复信心。2.分神和非药物疗法护理人员可以请恢复较理想的病友言谈互教,指导产妇及其家属从事适当的娱乐和体育活动,以分散产妇对相关事件的注意力等方法,音乐疗法对产后抑郁症的治疗是一种简单易行的临床辅助疗法,通过一些轻音乐或者励志向上的歌曲来转移产妇注意力。3.确定角色分娩后产妇获得了母亲的角色,这时对于新生儿的护理也应重视起来,在做好健康宣教,告知母亲需承担照顾婴儿的重要责任的同时护士也应协助母亲,共同承担照顾新生儿的角色,与母亲积极沟通,传达有关母乳喂养的知识和技能,扮演母亲的角色,对婴儿进行照顾,照料,抚摸,情感抚摸与母亲沟通,扮演母亲的角色相互交流,鼓励母乳喂养。鼓励妇女尽快担当母亲的角色,积极进行产后14天和28天的护理随访。并通过后续护理减轻母亲的恐惧感,帮助母亲清楚地确定自己在育儿中的作用,并在育儿过程中做到这一点。(二)产前宣教很多孕妇对于分娩知识掌握不足,特别是初产妇更没有做好心理准备,情绪控制力缺乏。在怀孕,分娩和产褥期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非常重要。孕妇学校、围产期护理门诊、产前宣教等形式,通过集中授课、播放视频、一对一讲解,护士进行健康知识宣教,并发放书面宣传资料,从而达到减少产妇的恐惧和增加产妇对母亲这一角色变化的认同感,以预防产后抑郁症发生的目的。首先展现给孕妇一个美好的画面:婴儿出生时特有的啼哭声和母婴初次见面时的幸福感。让其充分认识到分娩是一个自然生理和值得期待的幸福历程。主动与产妇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进行胎儿监护的同时让产妇了解顺产的好处、正常分娩的过程、产前各种肌肉功能的锻炼、呼吸方法、产时如何配合、母乳喂养的优点、母乳喂养前的准备和喂养后的注意事项等待产期间准备方面的健康教育。帮助待产妇了解医院产房舒适的环境,消除其担心忧虑、紧张恐惧的心理,使其很好地接受待产流程,为产后的心理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产前告知产妇:医生和助产人员均是有经验的专业人员,在待产室会准确地判断其分娩方式的建议和选择。指导产妇正确的呼吸方式,如缩唇呼吸以缓解紧张情绪增加呼吸功能。同时建议产妇可以选择丈夫进行陪产,增强其自信心和精神支撑,从而消除其紧张焦虑的心理。(三)加强产后访视产后访视不仅对产妇的生理、心理问题进行有效的指导和教育,还能协调家庭,指导其丈夫及父母积极参与照顾产妇,整理家务、照顾婴儿及提供物质帮助及精神支持,同时我们还提供了多方信息指导和帮助产妇,使其正确认识和处理生活难题,树立信心,提高了心理素质。(四)安全护理抑郁症患者通常是悲观的,绝望的,全身疲倦的,容易自残的,自杀的,并且常常是隐藏的。因此,在康复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产妇的安全性,及时提供心理咨询,稳定产褥期的情绪,防止事故的发生。三、小结产后抑郁有很多不确切的原因和很多种的危险因素无法只采取一项预防措施。因此,它促进了多渠道,循序渐进,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的发展。怀孕期间加强社区和家庭之间的精神保健应成为基层母婴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对于患有焦虑,抑郁和其他导致妊娠期间产后抑郁的危险因素的孕妇,应基于心理支持以及压力管理,健康教育和应对技巧的有机结合进行全面的心理干预。合理的情绪护理,可以帮助产妇平复心情、缓解焦虑,提高自然分娩率,也有利于母婴双方的身体健康和感情促进,从而有效的防止产后抑郁。参考文献[1]黄少励,胡文娟,陆俊秀,杨春晖.产后抑郁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整体护理模式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8,25(02):91-93.[2]李开秀.初产妇产后抑郁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8,25(02):99-101.[3]张云娇,许丽婷.产后抑郁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08):147-148.[4]张艳,汪小转,雷莎莉,齐学宏.产后抑郁患者再孕期间的心理护理[J].西部中医药,2018,31(02):128-130.[5]李江薇.产妇产后抑郁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21):108-109.[6]沐婷玉,李玉红.产后抑郁网络干预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8,21(14):1761-1764.[7]袁维,康林,杨静.产后抑郁的心理因素调查及干预效果[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8,26(09):1285-1288.[8]廖利君.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产后抑郁的干预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31):126+128.[9]蓝海英.心理护理在产后抑郁预防中的效果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31):136.[10]吴海燕,陈超梅,利民.产后抑郁的影响因素调查及个体心理干预效果[J].四川精神卫生,2018,31(03):255-258.[11]毕岚,金龙妹,崔巍.300例产妇焦虑、抑郁状况和心理保健需求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11):1634-1636.[12]贾艳妮,孙婷婷,熊莉华.母婴床旁护理对初产妇产后焦虑水平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34):120-124.[13]尹桂华.AIDET沟通模式联合导乐分娩对初产妇焦虑及分娩结局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5,30(08):14-17.[14]刘婷婷,曾红梅.护理干预对自然分娩初产妇焦虑及产后疼痛出血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5,21(10):1721-1724.[15]倪瑶,尹学琼,杨雪梅,张超.产前教育对产妇心理状况及妊娠结局的影响观察[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5,42(04):72-75.[16]刘哲奕.孕期情景模拟访视对初产妇焦虑及分娩结局的影响[J].护理管理杂志,2015,15(07):503-505.[17]邢媛媛,曾媛媛,杨雪平,杜格利,闫慧霞.饮食指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