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明朝中后期政治(下)课件_第1页
第六讲明朝中后期政治(下)课件_第2页
第六讲明朝中后期政治(下)课件_第3页
第六讲明朝中后期政治(下)课件_第4页
第六讲明朝中后期政治(下)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讲明朝中后期政治(下)一、内阁政治二、宦官专权三、士大夫集团与党争

一、内阁政治1.内阁制度的形成2.内阁政治的演变一、内阁政治1.内阁制度的形成明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遂设四辅官,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燮理无闻,何关政本,视前代宰执迥乎异矣。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有历升至大学士者。其时章疏直达御前,多出宸断,儒臣入直,备顾问而已。至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历晋尚书、保、傅,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俨然汉、唐宰辅,特不居丞相名耳。诸辅之中,尤以首揆为重。 《明史·宰辅年表序》大学士们的休闲生活杏园雅集图卷一、内阁政治1.内阁制度的形成一、内阁政治1.内阁制度的形成明称贤相,必首三杨,均能原本儒术,通达事机。

士奇有学行,荣有才识,溥有雅操。杨士奇著杨荣中极殿(华盖殿)大学士、建极殿(谨身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并正五品。掌献替可否、奉陈规诲、点检题奏、票拟批答,以平允庶政。…以其授餐大内,常侍天子殿阁之下,避宰相之名,又名内阁。《明史·职官志》文渊阁在奉天殿东庑之东、文华殿之前,前对皇城,森严禁密,百官莫敢望焉。吏人无敢至其地,阁中趋侍使令惟厨役耳,防漏泄也。

王鏊《震泽长语》一、内阁政治1.内阁制度的形成一、内阁政治2.内阁政治的演变凡章奏,禁中称文书,必发阁臣票拟。阁票用本纸小贴,墨字。内照票批,或皇上御笔,或宦官代书,俱即在文书上面用朱字。阁票如有未合上意,上加笔削,或发下改票,阁臣随即封上。间有执正强争,也多曲听。 叶凤毛《内阁小识》中外大小臣工上封事,外有通政司,内则会极门,俱有号簿,惟内阁独得进密揭。盖心膂近臣,非百司得比,…转移圣意,全恃此一线。外廷千言,不如禁密片语。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窃惟内阁之职,所以承德弼违,献可替否,辅佐朝廷裁决政务,与百司庶府职掌不同,中间事情,诚为秘密。在祖宗朝,凡有谘访论议,或亲赐临幸,或召见便殿,或奉天门、左顺门,屏开左右,造膝面谕,以为常制…… 《明孝宗实录》载弘治十二年(1499)刘健奏疏宣宗内柄无大小,悉下大学士杨士奇等参可否。虽吏部蹇义、户部夏原吉时召见,得预各部事,然希阔不敌士奇等亲。自是内阁权日重,即有一二吏、兵之长与执持是非,辄以败。至世宗中叶,夏言、严嵩迭用事,遂赫然为真宰相,压制六卿矣! 明史·职官志明制,六部分莅天下事,内阁不得侵。至严嵩,始阴挠部权。迨张居正时,部权尽归内阁,逡巡请事如属吏,祖制由此变…… 明史·杨巍传一、内阁政治2.内阁政治的演变一、内阁政治2.内阁政治的演变嵩无他材略,惟一意媚上,窃权罔利。帝英察自信,果刑戮,颇护己短。嵩以故得因事激帝怒,戕害人以成其私。…然帝虽甚亲礼嵩,亦不尽信其言,间一取独断,或故示异同,欲以杀离其势。嵩父子独得帝款要。欲有所救解,嵩必顺帝意痛诋之,而婉曲解释,以中帝所不忍。即欲排陷者,必先称其媺,而以微言中之,或触帝所耻与讳。以是移帝喜怒,往往不失。

明史·严嵩传嵩又真能事帝者。帝以刚,嵩以柔。帝以骄,嵩以谨。帝以英察,嵩以朴诚。帝以独断,嵩以孤立。赃婪累累,嵩即自服帝前。人言籍籍,嵩遂狼狈求归。帝且谓嵩能附我,我自当怜嵩。方且谓嵩之曲谨,有如飞鸟依人;即其好货,不过驽马恋栈。而诸臣攻之以无将,指之以炀竈,非特讦嵩,且似污帝。帝怒不解,嵩宠日固矣。…猜忌之主喜用柔媚之臣,理有固然,无足怪者。

明史纪事本末·严嵩用事严嵩早年手迹严嵩《奏对录》一、内阁政治2.内阁政治的演变一、内阁政治2.内阁政治的演变居正为政,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喜建竖,能以智数御下,人多乐为之尽。…起衰振隳,不可谓非干济才。而威柄之操,几于震主,卒致祸发身后。

明史·张居正传居正…受命于主少国疑之日,遂居首辅。迨揽大政,助上力行祖宗法度,上亦悉心听纳,十年来海内肃清,四夷詟服。太仓粟可支数年,冏寺积金不下四百余万。成君德,抑近侍,严考成,核名实,清邮传,核地亩,洵经济之才也。使其开诚布公,持止足之戒,敦宽大之风,虽古贤相何以加焉?惜其褊衷多忌,小器易盈,箝制言路,倚信佞幸。方夺情时,威权震主,祸萌骖乘,何怪乎身死未几而僇辱随之也。识者谓居正功在社稷,过在身家,谅夫!

国榷·万历十年六月条居正乞归葬父,帝…戒次辅吕调阳等“有大事毋得专决,驰驿之江陵,听张先生处分”。…居正所过,守臣率长跪,抚按大吏越界迎送,身为前驱……

明史·张居正传各省抚、按凡考成章奏,每二季该部各造册二本,一本送内阁,一本送科。抚、按延迟,该部举之;该部隐蔽,该科举之;该科隐蔽,阁臣举之。夫部院分理邦事,举而劾之其职也;科臣封驳奏疏,举而劾之其职也。阁臣无印信,衔列翰林,翰林之职备顾问,不侵政事,祖宗制也。居正创为是说,不过欲制胁科臣,总听己令耳。…祖宗之法应如是耶?

万历四年刘台奏疏一、内阁政治2.内阁政治的演变

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贾祸。祖宗设立阁臣,不过文学侍从,而其重亦止于票拟。其委任之权力,与前代宰相绝不相同。夫以无权之官,而欲强作有权之事,则势固必败;以有权之事,而必责于无权之官,其望更难酬。此从来阁臣之所以无完名也。祖宗设立阁臣,原是文墨议论之官,毫无事权,一切政务皆出自六卿。其于前代之相臣绝不相同。今事权日轻,救过不赡,何暇他图!

——

万历后期叶向高一、内阁政治2.内阁政治的演变二、宦官专权1.宦官机构及其权力2.四大权阉明世宦官出使、专征、监军、分镇、刺臣民隐事诸大权,皆自永乐间始。…宣宗设内书堂,选小内侍,令大学士陈山教习之,遂为定制。于是多通文墨,晓古今,逞其智巧,逢君作奸。数传之后,势成积重,始于王振,成于魏忠贤……

明史宦官传序二、宦官专权1.宦官机构及其权力二、宦官专权1.宦官机构及其权力司礼监:掌印太监一员,秉笔、随堂太监八九员或四五员。…凡每日奏文书,自御笔亲批数本外,皆众太监分批。遵照阁中票来字样,用朱笔楷书批之,间有偏旁偶误者,亦不妨略为改正。最有宠者一人,以秉笔掌东厂。掌印秩尊,视元辅;掌东厂权重,视总宪兼次辅;其次秉笔、其次随堂,如众辅焉。

刘若愚《酌中志》我朝祖宗既设司礼监掌行,又命内阁大学士共理,内外相维,可否相济。…今后政务,不分大小,俱下司礼监及内阁公同商榷,取自圣裁……明孝宗即位初监察御史陈孜奏司礼监惜薪司内官监钟鼓司御用监宝钞司司设监混堂司御马监兵仗局神宫监银作局尚膳监浣衣局尚宝监巾帽局印绶监针工局直殿监内织染局尚衣监酒醋面局都知监司苑局二、宦官专权1.宦官机构及其权力背景:紫禁城后三宫

奄宦之祸,历汉唐宋相寻无已,然未有若明之为烈也!汉唐宋有干与朝政之奄宦,无奉行奄宦之朝政。今夫宰相六部,朝政所自出也,而本章之批答,先有口传,后有票拟;天下之财赋,先内库而后太仓;天下之刑狱,先东厂而后法司,其他无不皆然。则是宰相六部,奄宦奉行之员而已。…汉唐宋之奄宦,乘人主之昏而后可以得志;有明则格局已定,牵挽相维。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奄宦上》

宦官无代不能为患,而以明代为极甚。历代宦官与士大夫为对立,士大夫决不与宦官为缘。明代则士大夫之大有作为者,亦往往有宦官为之助,而始有以自见。…欲为士大夫任天下事,非得一奄为内主,不能有济。…贤者且然,其不肖者靡然惟奄是附,盖势所必至矣。

明中叶以后,朝廷大事成败得失,颇系于奄人之赞否。

孟森《明清史讲义》东厂之属无专官,…其隶役悉取给于卫,最轻黠獧巧者乃拨充之。役长曰档头,…专主伺察,其下番子数人为干事。京师亡命诓财挟仇,视干事者为窟穴。得一阴事,由之以密白于档头,档头视其事大小,先予之金。事曰“起数”,金曰“买起数”。既得事,率番子至所犯家,…突入执讯之,无有左证符牒,贿如数,径去。少不如意,榜治之,名曰“干榨酒”,亦曰“搬罾儿”,痛楚十倍官刑。且授意使牵有力者,有力者予多金,即无事。或靳不予,立闻上,下镇抚司狱,立死矣。每月旦,厂役数百人,掣签庭中,分瞰官府。其视中府诸处会审大狱、北镇抚司考讯重犯者曰“听记”,他官府及各城门访缉者曰“坐记”。某官行某事,某城门得某奸,胥吏疏白“坐记”者上之厂,曰“打事件”。至东华门,虽夤夜,投隙中以入,即屏人达至尊。以故事无大小,天子皆得闻之。家人米盐猥事,宫中或传为笑谑。上下惴惴,无不畏打事件者。明史·刑法志二、宦官专权1.宦官机构及其权力二、宦官专权1.宦官机构及其权力采造之事,…最为民害者,率由中官。…上供之物,任土作贡,曰岁办。不给,则官出钱以市,曰采办。其后本折兼收,采办愈繁,于是召商置买,物价多亏,商贾匿迹。…中官进纳索赂,名铺垫钱,费不訾,所支不足相抵,民不堪命,相率避匿。乃佥京师富户为商,令下,被佥者如赴死,重贿营免。官司密钩,若缉奸盗。(万历中)开采之端启,废弁白望献矿峒者日至,于是无地不开,中使四出。…矿脉微细无所得,勒民偿之。而奸人假开采之名,乘传横索民财,陵轹州县。有司恤民者,罪以阻挠,逮问罢黜。…富家钜族则诬以盗矿,良田美宅则指以下有矿脉,率役围捕,辱及妇女,甚至断人手足投之于江,其酷虐如此,帝率庇不问。自二十五年至三十三年,诸珰所进矿税银几及三百万两,群小藉势诛索,不啻倍蓰,民不聊生。…识者以为明亡盖兆于此。 《明史·食货志》二、宦官专权2.四大权阉智化寺

太监王振家庙二、宦官专权2.四大权阉英宗夺门复辟后,于智化寺祭祀王振,赐祠名“精忠”。智化寺内王振像二、宦官专权2.四大权阉当是时,东厂番役横行,所缉访无论虚实辄縻烂。…民间偶语,或触忠贤,辄被擒戮,甚至剥皮、刲舌,所杀不可胜数,道路以目,…海内皆屏息丧气。当此之时,内外大权一归忠贤。…外廷文臣则崔呈秀…主谋议,号“五虎”,武臣则田尔耕…主杀戮,号“五彪”。又吏部尚书周应秋、太仆少卿曹钦程等号“十狗”。又有“十孩儿”、“四十孙”之号。而为呈秀辈门下者,又不可数计。自内阁、六部、至四方总督、巡抚,遍置死党。海内争望风献谄,诸督抚大吏…争颂德立祠,汹汹若不及。下至武夫、贾竖、诸无赖子亦各建祠。…蓟州道胡士容以不具建祠文,遵化道耿如杞入祠不拜,皆下狱论死。故天下风靡,章奏无巨细,辄颂忠贤。 《明史·魏忠贤传》魏忠贤的“无上名号”:厂臣、元臣、上公、尚公、殿爷、 祖爷、老祖爷、千岁、九千岁、九千九百岁……赤心报主,爱国如家…胸照万形,力持三尺…一腔忠诚,万全筹画…精忠为国,无虑不周…盖诚映日,谋画规天…贯日精诚,补天经济…擎天巨手,贯日丹忠…

——

对“厂臣”的歌颂碧云寺

魏忠贤重建二、宦官专权2.四大权阉三、士大夫集团与党争1.明代士大夫集团的政治品格2.从大礼议到东林党议三、士大夫集团与党争1.明朝士大夫集团的政治品格明一代虽有极黯之君,忠臣亦士极惨之祸,而效忠者无世无之,气节高于清世远甚。英挺不欲自卑之士大夫…皆思以名节自见。故奄宦贵戚混浊于朝,趋附者固自有人;论劾蒙祸,濒死而不悔者,在当时实极盛。即被祸至死,时论以为荣,不似后来清代之士大夫,以帝王之是非为是非,帝以为罪人,无人敢道其非罪。故清议二字,独存于明代。明之廷杖虽酷,然正人被杖,天下以为至荣,终身被人倾慕。…清则君之处臣,必令天下颂为至圣,必令天下视被处者为至辱。此则气节之所以日卑也!

孟森《明清史讲义》钟同…父复,宣德中进士及第,历官修撰,与刘球善。球上封事(劾王振),约与俱,复妻劝止之。球诣复邸,邀偕行,复已他往,妻从屏间詈曰:“汝自上书,何累他人为?”球出叹曰:“彼乃谋及妇人!”遂独上奏,竟死。居无何,复亦病死。妻深悔之,每哭辄曰:“早知尔,曷若与刘君偕死?”同幼闻母言,即感奋,思成父志。…景泰二年举进士,明年授御史。…五年五月,因上疏论时政,遂及复储事。…帝乃封巨梃就狱中杖之,同竟死。时年三十二。同之上疏也,策马出,马伏地不肯起。同叱曰:“吾不畏死,尔奚为者?”马犹盘辟再四,乃行。同死,马长号数声亦死。

明史钟同传三、士大夫集团与党争1.明朝士大夫集团的政治品格夏良胜,…进考功员外郎。南巡诏下,良胜具疏,与礼部主事万潮、太常博士陈九川连署以进,言:“…巡游不已,臣等将不知死所矣!”时舒芬、黄巩、陆震疏已先入。吏部郎中张衍瑞等十四人、刑部郎中陆俸等五十三人继之,礼部郎中姜龙等十六人、兵部郎中孙凤等十六人又继之,而医士徐鏊亦以其术谏。…诸疏既入,帝与诸幸臣皆大怒,遂下良胜、潮、九川、巩、震、鏊诏狱,芬及衍瑞等百有七人罚跪午门外五日。而大理寺正周叙等十人,行人司副余廷瓒等二十人,工部主事林大辂、何遵、蒋山卿联名疏相继上。帝益怒,并下诏狱。俄令叙、廷瓒、大辂等与良胜等六人俱跪阙下五日,加梏拲焉。至晚,仍系狱。诸臣晨入暮出,累累若重囚,道途观者无不泣下。而廷臣自大学士杨廷和、户部尚书石玠疏救外,莫有言者。士民咸愤,争掷瓦砾诟詈之。…而车驾亦不复出矣。 ——明史·夏良胜传三、士大夫集团与党争1.明朝士大夫集团的政治品格大礼议起,…詹事、翰林、给事、御史及六部诸司、大理、行人诸臣各具疏争,并留中不下,群情益汹汹。会朝方罢,(何)孟春倡言于众曰:“宪宗朝,百官哭文华门,争慈懿皇太后葬礼,宪宗从之,此国朝故事也。”修撰杨慎曰:“国家养士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编修王元正、给事中张翀等遂遮留群臣于金水桥南,谓:“今日有不力争者,必共击之!”孟春、金献民、徐文华复相号召。于是九卿…凡二十有三人,翰林…凡二十有二人,给事中…凡二十有一人,御史…凡三十人,诸司郎官吏部…凡十有二人,户部…凡三十有六人,礼部…凡十有二人,兵部…凡二十人,刑部…凡二十有七人,工部…凡十有五人,大理之属…凡十有一人,俱跪伏左顺门。帝大怒,遣锦衣先执为首者,于是丰熙、张翀…八人并系诏狱。杨慎、王元正乃憾门大哭,声震阙廷。帝益怒,命收系五品以下官若干人。…翼日,编修王相等十(八)[七]人俱杖死。 明史何孟春传背景:金水桥三、士大夫集团与党争1.明朝士大夫集团的政治品格三、士大夫集团与党争1.明朝士大夫集团的政治品格蒋钦劾刘瑾邹元标劾张居正正德元年,刘瑾逐大学士刘健、谢迁,钦偕同官薄彦徽等切谏。瑾大怒,逮下诏狱,廷杖为民。居三日,钦独具疏。…疏入,再杖三十,系狱。越三日,复具疏曰:“…陛下不杀此贼,当先杀臣,使臣得与龙逄、比干同游地下。臣诚不愿与此贼并生!”疏入,复杖三十。…杖后三日,卒于狱。元标具疏入朝,适廷杖吴(中行)、赵(用贤)四公。标旁观发愤,切齿顿足。俟杖毕,然后诣会极门投疏。中贵持之曰:“若非上夺情疏乎?盍以诸人为鉴!”邹绐之曰:“我自上告假本耳。”自分万万必死。有旨:姑照艾穆例廷杖八十,谪边远充军,遇赦不宥……海瑞墓海南海口市瑞生平为学,以刚为主,因自号刚峰。明史本传三、士大夫集团与党争1.明朝士大夫集团的政治品格明天启中,魏阉生祠遍天下,人皆知之。而万历中张居正卧病,京朝官建醮祷祀,延及外省,靡然从风,则已开其端。盖明中叶以后,士大夫趋权附势,久已相习成风。黠者献媚,次亦迫于避祸,而不敢独立崖岸。此亦可以观风会也。 赵翼内阁张居正久疾不愈。上时下谕问疾,大出金帛为药资。六部大臣、九卿、五府、公侯伯俱为设醮视厘。已而翰林、科道继之,已而吏、礼二部属继之,已而他部属、中书行人之类继之,已而五城兵马、七十二卫经历之类继之。于仲夏赤日,舍职业而朝夕奔走焉。其同乡门生故吏,有再举至三举者。每司香,宰官大僚执炉日中,当拜表章则长跪,竟疾弗起。至有赂道士,俾数更端以息膝力者。所拜章必书副,以红纸红锦幕其前后,呈江陵。江陵深居不出,厚赂其家人,以求一启齿,或见而颔之,取笔点其丽语一二。自是争募词客,不惮金帛费,取其一颔而已…… 吕毖三、士大夫集团与党争1.明朝士大夫集团的政治品格正德十六年(1521)四月

世宗即位。命礼部议兴献王祀典封号。

五月

礼部集议“为人后者为之子”,以孝宗为皇考,兴献王为皇叔父, 兴献王妃蒋氏为皇叔母、兴国太妃。

七月

观政进士张璁上疏,提出“继统不继嗣”,尊崇兴献王。

十月

尊兴献王为兴献帝,蒋氏为兴献太后。

嘉靖元年(1522)正月

以孝宗为皇考,称兴献帝后为本生父母。三年正月

刑部主事桂萼上疏,请改尊孝宗为皇伯考。四月

尊兴献帝为本生皇考恭穆献皇帝,于大内立庙祭祀。尊兴国太后 为本生圣母章圣皇太后。

七月

更定章圣皇太后尊号,去“本生”二字,引发左顺门事件。

九月

改尊孝宗为皇伯考,献皇帝为皇考。五年七月

献皇帝庙落成。建于太庙旁,称“世庙”。六年九月

重定“李福达之狱”,颁《钦明大狱录》,清洗反对派。七年六月

颁行《明伦大典》,定反对派诸臣罪名。十七年(1538)九月

追上献皇帝庙号睿宗,祔于太庙,位列武宗之上。 大礼议告终。三、士大夫集团与党争2.从大礼议到东林党议大礼未成,大狱已起,君臣交失,君子讥焉。(谷应泰)及大礼议定,天子视旧臣元老真如寇雠。于是诏书每下,必怀忿疾,戾气填胸,怨言溢口。而新进好事之徒,复以乖戾之性佐之。君臣上下,莫非乖戾之气…… (万斯同)太庙三、士大夫集团与党争2.从大礼议到东林党议万历十年(1582)八月恭妃(原宫女)王氏生皇长子常洛。十四年正月贵妃郑氏生皇三子常洵。群臣请立皇长子为太子。二十一年正月诏谕“三王并封”,同时册立长子、三子、五子为王,因群臣竭力反对而中止。二十二年二月常洛出阁讲学。二十九年十月册立常洛为太子,封常洵为福王。三十一年十一月“妖书案”起,谣传郑贵妃欲废太子。四十二年三月福王就藩。四十三年五月“梃击案”起。四十八年(1620)七~九月神宗卒,光宗(常洛)即位。“红丸案”起,光宗卒。熹宗即位,“移宫案”起。万历孝靖皇后凤冠三、士大夫集团与党争2.从大礼议到东林党议宪成资性绝人,幼即有志圣学。…邑故有东林书院,宋杨时讲道处也,宪成与弟允成倡修之,…偕同志高攀龙…辈讲学其中,学者称泾阳先生。当是时,士大夫抱道忤时者,率退处林野,闻风响附,学舍至不能容。宪成尝曰:“官辇毂志不在君父,官封疆志不在民生,居水边林下志不在世道,君子无取焉。”故其讲习之余,往往讽议朝政,裁量人物。朝士慕其风者,多遥相应和。由是东林名大著,而忌者亦多。

明史·顾宪成传三、士大夫集团与党争2.从大礼议到东林党议东林书院遗址先是“国本”论起,言者皆以“早建元良”为请。政府惟王家屏与言者合,力请不允,放归。申时行、王锡爵皆婉转调护,而心亦以言者为多事。锡爵尝语(顾)宪成曰:“当今最所怪者,庙堂之是非,天下必欲反之。”宪成曰:“吾见天下之是非,庙堂必欲反之耳!”遂不合。…(沈)一贯既入相,以才自许,不为人下。宪成既谪归,讲学于东林,故杨时书院也。孙丕扬、邹元标、赵南星之流蹇谔自负,与政府每相持。附一贯者,科道亦有人。而宪成讲学,天下趋之。一贯持权求胜,受黜者身去而名益高。此东林、浙党所由始也。其后更相倾轧,垂五十年。 《明史纪事本末·东林党议》与东林始终为仇不解者,浙党也,余皆附从而已。沈一贯、方从哲皆浙党之魁,故攻之不遗余力。其争以立储为主脑,三案为余波,察典特报复之具,而其线索则东林、非东林而已。人才以东林为最盛,自命清流,余皆不敌,故始则依浙以抗东,继则合浙以事阉。未尝非东林持之过甚,以致困兽犹斗,铤而走险…… 邓之诚《中华二千年史》背景:东林书院道南祠三、士大夫集团与党争2.从大礼议到东林党议淮抚李三才被论,宪成贻书叶向高、孙丕扬为延誉。御史吴亮刻之邸钞中,攻三才者大哗。…嗣后攻击者不绝,比宪成殁,攻者犹未止。凡救三才者,争辛亥京察者,卫国本者,发韩敬科场弊者,请行勘熊廷弼者,抗论张差梃击者,最后争移宫、红丸者,忤魏忠贤者,率指目为东林,抨击无虚日。借魏忠贤毒焰,一网尽去之。杀戮禁锢,善类为一空。初,神宗在位久,怠于政事,章奏多不省。廷臣渐立门户,以危言激论相尚,国本之争,指斥宫禁。宰辅大臣为言者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