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庄镇死因监测培训_第1页
王庄镇死因监测培训_第2页
王庄镇死因监测培训_第3页
王庄镇死因监测培训_第4页
王庄镇死因监测培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王庄镇死因监测工作培训会2023年4月26日主要内容死因登记信息报告工作标准〔试行〕死因登记信息报告工作标准一、意义死因登记信息报告工作标准居民死亡率及其死亡原因的变化,是反映人民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制定卫生政策、评价卫生工作质量和效果的科学依据,也是研究人口自然变动规律的一个重要内容.动态收集与系统分析我国不同地区人口死亡原因及其变动规律,对正确制定疾病控制规划、合理配置卫生资源、保护人民健康、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开展具有重要意义二、背景死因登记信息报告工作标准

SARS之后,国家加大了对公共卫生信息化的投入,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实行网络直报,这是我国公共卫生领域的一次重大变革。网络直报在及时发现疫情、控制疫情、保护人民生命平安、减少疾病带来的社会危害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死因登记信息报告工作标准2004年4月启动了全国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网络报告。使死亡信息报告和审核更加便捷,超过75%的死亡病例在1周内得到报告,75%以上的死亡病例在上报后1天内完成审核。系统还可快速进行质量评价,将存在的问题及时反响给报告单位,保证了死因报告质量二、背景死因登记信息报告工作标准但是,经过社区报告的死亡,未进行网络直报,数据质量得不到及时核查,结果反响也非常缓慢,死因报告经常延误很长时间才能完成,无法及时为相关部门提供数据二、背景死因登记信息报告工作标准存在多个死因监测系统卫生部死因登记系统全国疾病监测系统全国妇幼卫生监测系统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报告系统多系统共存带来的问题多套死因数据,导致了我国的人群死亡水平和死因分布对外公布时的难度多部门管理,基层工作人员重复劳动,极大地增加了基层死因报告工作人员的负担。二、背景死因登记信息报告工作标准为了进一步标准和完善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管理,统一信息管理平台,获得及时、统一、准确的死亡登记信息,卫生部委托中国疾控中心编写了《全国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工作标准〔试行〕》。

二、背景2023年5月13日河南省卫生厅关于下发《河南省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工作标准》的通知〔豫卫疾控[2023]21号〕。2023年5月23日郑州市卫生局转发〔豫卫疾控[2023]21号〕文件。2023年4月19日,鹤壁市召开死因监测培训会二、背景死因登记信息报告工作标准三、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卫生部、公安部和民政部《关于使用〈出生医学证明书〉、〈死亡医学证明书〉和加强死因统计工作的通知》《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卫生部《全国疾病控制调查制度》《全国妇幼保健调查制度》死因登记信息报告工作标准四、死因登记信息报告及工作管理死因登记信息报告工作标准信息收集—-报告对象

发生在辖区内的所有死亡个案均为死因登记报告的对象,包括在辖区内死亡的户籍和非户籍中国居民,以及港、澳、台同胞和外籍公民死因登记信息报告工作标准信息收集---报告单位和报告人报告单位: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均为死因信息报告的责任单位报告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均为死亡信息的报告人。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医疗卫生人员方可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死因登记信息报告工作标准信息收集---死亡个案的填报1、医疗卫生机构死亡个案凡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生的死亡个案〔包括到达医院时已死亡,院前急救过程中死亡、院内诊疗过程中死亡〕,均应由诊治医生作出诊断并逐项认真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或《居民死亡原因报告卡》死因登记信息报告工作标准信息收集---死亡个案的填报2、家庭或其他场所死亡个案由所在地的村医〔社区医生〕,将死亡信息定期报告至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效劳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效劳中心〕的防保医生,根据死者家属或其他知情人提供的死者生前病史、体征和/或医学诊断,对其死因进行推断,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或《居民死亡原因报告卡》。死因登记信息报告工作标准信息收集---死亡个案的填报3、涉法死亡个案凡需公安司法部门介入的死亡个案,由公安司法部门判定死亡性质并出具死亡证明,辖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效劳中心〕防保医生根据死亡证明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或《居民死亡原因报告卡》死因登记信息报告工作标准信息收集---报告内容《死亡医学证明书》一般工程〔….家属姓名及联系〕致死的主要疾病诊断〔直接死因和间接死因〕其他工程〔签名、盖章、填报日期〕5岁以下儿童死因登记报告副卡〔目前不报〕孕产妇死因登记报告副卡〔目前不报〕死因登记信息报告工作标准死亡医学证明书各联流向死因登记信息报告工作标准死因登记信息报告工作标准

网络报告-报告方式

死因信息《死亡医学证明书》及副卡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平台上的《全国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1〕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发现不明原因死亡病例,按照《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中所规定的报告程序和要求进行报告对于不明原因死亡病例,医疗机构要在《医学死亡证明书》反面〈调查记录〉一栏填写1.病人病症、体征;2.病史、职业和是否有病死禽等接触史;3.如果是呼吸系统不明原因死亡病例,须填写体温是否超过38℃,是否有咳嗽、呼吸困难、抗生素治疗无效及肺炎或SARS的影象学特征,以及白细胞是否正常网络报告---报告程序、时限死因登记信息报告工作标准网络报告---报告程序、时限死因登记信息报告工作标准县级以下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效劳中心〕防保医生将收集到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在30天内完成审核并通过网络报告;〔将《死亡医学证明书》死因链、调查记录等原始信息如实录入。〕不具备网络报告条件的医疗机构,收到《死亡医学证明书》后,向属地的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出。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收到报告卡后,应在5个工作日内代为完成网络报告。网络报告---报告程序、时限死因登记信息报告工作标准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其他系统〔军队、司法、农垦等〕的医疗卫生机构应按照本规定进行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管理死因登记信息报告工作标准死因登记信息报告工作标准资料保存与管理1.报告单位和县〔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妥善保存死因登记信息原始资料,填报的《死亡医学证明书》由录入单位和县〔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按档案管理要求长期保存。2.报告单位和县〔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定期下载个案数据和储存本单位网络上报的原始数据库,并采取有效方式进行数据的长期备份。死因登记信息报告工作标准资料保存与管理3.死亡统计资料或分析信息的管理和使用相关单位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有关规定执行,不得擅自公布或外泄4.对于需要使用死亡信息的,应由申请人按有关行政审批程序进行审批,申请书应明确信息的用途、范围、时段和类别死因登记信息报告工作标准组织机构及其职责遵循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那么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死因登记信息报告工作标准

组织机构及其职责-各级卫生行政部门1、加强组织管理:--负责本辖区死因信息工作管理、完善网络系统,提供物资保障,将死因登报工作纳入常规管理和考核;--保证辖区内工作人员相对稳定;--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督导检查并通报信息。死因登记信息报告工作标准组织机构及其职责-各级卫生行政部门2、做好部门协调:--本系统相关机构〔疾控、妇幼、医疗、医保〕的协调--与民政、公安、计生等相关部门协调形成良性运转和可持续开展的工作机制

死因登记信息报告工作标准组织机构及其职责-各级各类医疗机构1.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健全死因登记报告制度填写、收集和及时报告《死亡医学证明书》,专人负责网络报告。日常管理和原始凭证保管参加疾控中心例会和技术培训协助疾控与妇幼机构开展死因登报信息质控与相关调查死因登记信息报告工作标准组织机构及其职责-各级各类医疗机构2.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效劳中心〕:收集、调查死亡信息,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专人负责网络报告。参加疾控中心理会和技术培训质量控制,对辖区村医〔社区医生〕进行技术培训与指导日常管理和原始凭证保管定期与公安、民政核对资料,发现漏报、错报及时补报订正死因登记信息报告工作标准组织机构及其职责-各级各类医疗机构3.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效劳站〕:收集死亡信息上报乡卫生院〔社区卫生效劳中心〕协助乡卫生院〔社区卫生效劳中心〕防保医生入户调查工作流程死因登记信息报告工作标准村医〔社区〕县级以下医疗机构县及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乡镇防保医疗卫生机构死亡个案县妇幼县CDC七天内通过网络审核确认五个工作日内完成代报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诊治医生三十天内完成报告七天内完成报告家庭或其他场所死亡个案收集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网络报告〔查重、补报〕死因信息的审核订正死因登记信息报告工作标准信息的分析与利用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妇幼保健机构相关部门应对监测点死因登记报告信息和其它全人群死因登记报告信息定期进行汇总、分析,并编写年度死因分析报告,报上级机构和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死因登记信息报告工作标准考核与评估考核方式采取网络报告资料考评与现场考评相结合*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下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至少每年考评一次;*县〔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辖区全部报告单位的考评至少半年一次;*医疗机构内部至少每季度考评一次。考核内容主要包括组织管理、网络建设、培训情况、报告质量、资料分析与利用等综合评价指标。死因登记信息报告工作标准

考核与评估—评价指标1.组织管理:包括制度建设与落实、经费保障、机构建设、岗位职责、人员配备及稳定性等。2.网络建设:包括硬件设备、网络报告覆盖率、直报账户的管理等。3.人员培训:包括培训次数、培训人数、培训记录等。4.报告质量:包括卡片填写质量、报告及时性、审核率和审核及时性、死因准确性、死亡漏报情况等。5.资料分析与利用:包括年度分析报告质量,数据质量分析频次等死因登记信息报告工作标准

制度保障1.例会制度:定期开展工作交流。2.死因登记报告管理制度:标准医疗保健机构内部死亡信息的收集和报告,明确工作流程。3.对死亡信息核实制度:重点加强对信息不清楚,死因不明的死亡病例的核实调查,提高死因推断准确性。死因登记信息报告工作标准

制度保障4.建立死亡信息补充报告制度:定期与户籍管理部门、殡葬管理部门、妇幼管理部门核对数据,及时进行查漏补报。5.档案管理制度:标准死因信息的档案管理。6.培训工作制度:确保死因登记报告业务的正常延续。7.定期考核评比通报制度:加强死因登记报告工作的质量控制。如何正确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如何正确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如何正确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一、相关根本概念死亡原因的定义及填写根本死亡原因的定义根本死亡原因与病案统计的区别死因链/顺序如何正确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死亡原因的定义“所有导致或促进死亡的疾病、病态情况或损伤以及造成任何这类损伤的事故或暴力的情况〞。·不包括病症、体征和临死方式,如心力衰竭或呼吸衰竭。·导致死亡的原因可以有多个,包括疾病、损伤中毒及外因;·不包括临死时的表现形式。如何正确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死亡原因的填写当只有一个死亡原因时,那么填写并选择该原因。当不止一个死亡原因时,那么应以ICD-10对根本死亡原因的定义为根底按照要求进行填写并选择根本死因。只有一个死因时可以直接填写;超过一个死因时那么需按照ICD-10的要求填写;选择根本死因需按照ICD-10的有关规那么、注释进行。如何正确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根本死亡原因的定义(a)引起一系列直接导致死亡事件的那个疾病或损伤;或(b)产生致命损伤的事故或暴力的情况。根本死亡原因只有一个,用于进行单原因统计分析;对疾病导致的死亡需一直报告到最早的那个疾病;对损伤中毒导致的死亡需报告导致损伤中毒的外部原因;所有报告的死因均可以被用于进行多原因统计分析。内涵:就是一种起主导作用的,带有根本性的疾病或损伤,由于它的存在,发生及开展,逐渐形成一连串的病态事件,并最终导致死亡。如何正确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死亡原因与根本死亡原因的区别举例Ⅰa.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b.肝硬化失代偿

c.慢性乙肝

a、b、c均为死亡原因

c为根本死因

如何正确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根本死亡原因与病案统计的区别

医院病案统计的目的与意义是统计病人就诊〔或入院〕的主要疾病〔原因〕,不强调引起疾病的根本原因,为分配或规划卫生资源起引导作用。一个人一生可能屡次入院就诊,但每次入院都可认为有一个主要疾病或原因。如何正确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死因链/死亡顺序死因链:可以认为就是导致死亡发生的一系列疾病或损伤的发生链条,并按先后顺序排列,并可以合理解释。“顺序〞一词是指分别记入死亡医学证明书第Ⅰ局部逐行上的两个或多个情况,每个情况都是记在其上一行的另一情况可接受的原因。可以认为两者同等意义。如何正确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死因链/顺序

疾病:慢支→肺气肿→肺心病→死亡

损伤中毒:意外被撞→颅骨骨折→颅内损伤→死亡如何正确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死亡原因发病至死亡之间 大概的时间间隔

Ⅰ(a)肺心病 5年

(b)肺气肿 10年

(c)

慢性支气管炎 30年

Ⅱ慢支→肺气肿→肺心病→死亡如何正确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死亡原因发病至死亡之间 大概的时间间隔

Ⅰ(a)颅内损伤 1小时

(b)颅骨骨折 1小时

(c)行人在道路上行走1小时

意外被卡车撞倒Ⅱ(2)意外被撞→颅骨骨折→颅内损伤→死亡如何正确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二、《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

填写根本要求根底工程的填写要求特殊工程的填写要求调查记录的填写要求如何正确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居民死亡原因报告卡》〔正面〕如何正确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居民死亡原因报告卡》〔反面〕如何正确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1、按照统一格式逐项认真填写,不能漏项或错项。2、应用黑色或蓝黑色钢笔书写,字迹清楚,不得用圆珠笔、红笔或铅笔书写。3、死亡原因填写应用医学专业疾病名称,并用中文书写,不得用英文或英文缩写。

4、死亡证明书正面内容不得涂改,必须有医生签名及医院公章。《死亡医学证明书》的根本填写要求如何正确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死亡医学证明书》的根本填写要求5、死亡证明书如死因不明,必须当时填写调查记录,内容包括死者既往疾病名称、发病时间、诊断单位、诊断依据、以及相关慢性病史的一系列情况。6、发生对死亡原因有疑心(他杀、自杀)的,可以向警务部门反映,由警务部门协助确定死因。凡填报意外损伤、中毒死亡,死亡证明书上应进一步报告意外事故的外部原因。如何正确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死亡医学证明书》根底工程的填写要求〔1〕编号:由公安和卫生部门统一编号;〔2〕死者姓名:指现时用的姓名婴儿:可同时填写婴儿母亲的姓名以备调查;尚未起名者可记录其母姓名,按“某某之子〞或“某某之女〞记录,以备调查;老人:儿子名字或女儿名字;〔3〕性别:生理性别如果是女性,填写死亡时或之前一年是否怀孕;〔4〕民族:按汉、回、壮、维吾尔、藏、白族等填写。如何正确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5〕主要职业及工种:按就职时间最长的职业填写,并尽可能填写职业和具体的工作。不符要求的填写如:工人、干部、操作工或退休。15岁?〔6〕身份证号码:填写15位或18位身份证号码,注意与出生日期保持一致。〔7〕户口所在地:城市要填写到街道、里弄门牌或楼房单元号数农村填写到行政村的村民组或自然寨。〔8〕生前常住地址:按照生前居住半年地址.城市要填写到街道、里弄门牌或楼房单元号数农村填写到行政村的村民组或自然寨。《死亡医学证明书》根底工程的填写要求如何正确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死亡医学证明书》根底工程的填写要求〔9〕婚姻状况:按法定的婚姻状况分为未婚、已婚(含再婚、复婚、分居)、丧偶、离婚、不详5种情况划记。〔10〕文化程度:按死者的最高学历的填写。文盲指不识字,半文盲指稍识字,中学含中专,大学含大专。15岁?〔11〕生前工作单位:指就业所在或死前最后所在的、工作时间较长的单位。〔12〕出生日期及死亡日期:按公历年、月、日填写。如何正确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13〕实足年龄:按周岁计算。当年未过生日者:死亡年份-出生年份-1已过生日者:死亡年份一出生年份。未满l周岁的婴儿,填写实足月龄;28天内的新生儿,填写存活天数;未满1天的新生儿,填存活小时。〔14〕死亡地点:按照《死亡医学证明书》上的6种情况填写;来院已死的死亡地点应为家中或赴医院途中;《死亡医学证明书》根底工程的填写要求如何正确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死亡医学证明书》根底工程的填写要求〔15〕可以联系的家属姓名和:指最了解死者生前疾病或其它情况的直系亲属或亲友。〔16〕住址或工作单位:指联系人的常住地址、联系和所在工作单位。如何正确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死亡医学证明书》根底工程的填写要求〔17〕疾病的最高诊断单位:指第Ⅰ局部报告的主要疾病最高级确诊的单位。〔18〕最高诊断依据:按实际确诊的各项依据划记;如实行诊断分级,取最高级别的诊断依据,B超、X光、心电图等特殊检查均放到“临床+理化〞一栏;〔19〕住院号:未住院就诊者不填:如何正确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死亡医学证明书》根底工程的填写要求〔20〕医师签名:由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医师签名。乡镇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医生签名,村医签名到调查记录里的“调查者签名〞栏里;〔21〕医疗单位盖章:由填写医生所在单位加盖公章:〔22〕填报日期:指出具证明书的日期,一般应是死者死亡当日或随后几日内,如间隔过长应予以说明。如何正确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致死的主要疾病诊断(请填写具体病名,勿填症状体征)Ⅰ.(a)直接导致死亡的疾病或情况:____________(b)引起(a)的疾病或情况:_________________

(c)引起(b)的疾病或情况:_________________

发病至死亡之间大概的时间间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Ⅱ.其他疾病诊断(促进死亡,但与 导致死亡无关的其他重要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死亡医学证明书》特殊工程的填写要求如何正确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死亡医学证明书》特殊工程的填写要求死亡原因:填写导致死亡的疾病、损伤或并发症。第I局部:是该表的主要内容,是必须要填写的局部。①按照导致死亡的顺序填写,(a)由(b)引起,(b)由(c)引起,(c)由(d)引起;②)每行只能填写一个疾病;③(a)行至少要填写一个疾病;如果填写临死方式/情形,例如“呼吸衰竭〞、“循环衰竭〞、“全身衰〞等,一定在(b)行上填写引起原因。如何正确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死亡医学证明书》特殊工程的填写要求④发病距死亡的时间间隔:尽量填写,询问不清,可以不填长短:(c)病最长,(b)病次之,(a)病最短单位:分、小时、天、周、月或年⑤填写的行数是不限定的,根据情况可增加填写(e)、(f)等行。⑥如果在一系列事件中只有一个步骤,那么在I(a)行上记入一条就足够了。如何正确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死亡医学证明书》特殊工程的填写要求第II局部:如果没有,可以不填①填写所有促进死亡、但与第I局部死亡原因顺序无关其他有意义的疾病;②按照严重程度依次填写,无数目限制如何正确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死亡原因的填写主要原那么1、每行只能填写一种死因;2、有明确的死因链应按顺序报告;3、没有明确死因链按严重程度报告;4、应尽可能报告特异性的诊断;5、优先填写更严重、更特异的疾病诊断;6、对肿瘤致死者应明确报告肿瘤的原发部位及形态学情况;7、对后遗症情况致死者应明确报告时间间隔;8、对先天异常致死者,应优先报告严重的先天异常;9、对围生儿死亡,应优先报告围生儿本身严重的疾病;10、对损伤/中毒致死者,应同时报告损伤/中毒的临床表现及外部原因。死亡原因的填写举例例1:

I(a)食道静脉曲张出血

(b)门静脉高压

(c)肝硬变

(d)乙型肝炎如何正确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死亡原因的填写举例例2:I(a)肝功能衰竭 (b)胆管梗阻 (c)胰头癌例3:I(a)外伤性休克(b)多发性骨折(c)行人被卡车撞伤〔交通事故〕如何正确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死亡原因医学证明书的填写第I局部(a)、(b)、(c)三栏,其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是: (C)病〔根本死因〕开展(b)病〔中介原因〕开展(a)病〔直接死因〕导致死亡。各病发生到死亡的时间间隔一般是:(c)病最长,(b)病次之,(a)病最短。如何正确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死亡医学证明书》调查记录的填写要求死者生前病史及症状体征:被调查者姓名与死者的关系联系地址或工作单位电话号码如何正确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在死因调查时往往难以从被调查者的表达中很清晰地获得导致死亡的一系列事件的顺序,因此如果对死亡原因的填写内容没有把握,不确定的、需要调查人员在调查表的反面调查记录栏简明扼要地填写被调查者所提供的死者生前与导致死亡有关的疾病(或损伤/中毒的临床表现及外部原因)的发生开展情况,以便正确填写死亡原因并提供给编码人员核实及最终确定根本死亡原因。《死亡医学证明书》调查记录的填写要求如何正确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死亡医学证明书》

调查记录的填写要求1.死者生前病史及病症体征:病历摘要和家属提供情况;内容应包括:(1)本次发病的病症体征;包括起病原因、急缓,病程,病症,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经过及其转归,以及临死前的表现等。(2)治疗史:死者生前在医院所做的:常规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措施和效应、药物使用等。不用填其具体数值。(3)发病时间;写清楚(4)诊断单位;写清楚(5)诊断依据;写清楚(6)既往史及相关情况:包括死者生前以往患过的疾病以及可能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如生长发育史、家族史、遗传史、职业史、接触史等。以及死者生前的起居饮食、生活习俗、烟酒嗜好等。如何正确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死亡医学证明书》

调查记录的填写要求2、被调查者姓名:指接受死因调查的对象的姓名;3、与死者的关系:指受调查者与死者的关系,如直系旁系亲属或邻里同事等关系;4、或工作单位:指被调查者的具体地址和所在工作单位号码;5、号码:指被调查者的联系号码;6、死因推断:应为明确的疾病诊断名称,不应填写为病症、体征或来院已死等情况;7、调查者签名:由填写调查记录的医师签名,填卡村医签名:8、调查日期:对死亡病例的凋查时间。注意:正面A、B、C等死因链填写的疾病要与调查记录一致。如何正确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死因调查范围《死亡医学证明书》根本死因复杂,难以与直接死因建立因果联系,无法作出选择或修饰归类者。《死亡医学证明书》仅填写疾病的拟诊、待排而未明确诊断者。如何正确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

死因调查范围《死亡医学证明书》填写呼吸衰竭、循环衰竭、中毒、感染、休克、昏迷、出血、胃出血等直接死因而未填根本死因者。《死亡医学证明书》仅填“来院已死〞、“死因不明〞及“猝死〞等而未填报根本死因者。如何正确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

死因调查范围因伤害死亡,未报告外部原因者。仅填高血压、败血症、尿毒症、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心脏病、肝硬化、营养不良、动脉硬化、尿路感染、消化性溃疡及肝胆综合征等而未填报根本死因者。

肿瘤未明确良性或恶性、未特指部位及转移。

精神病、肾脏病、胃病、心脏病、先天性病、孕产妇病等而无明确具体的疾病名称者。漏项、错项、所填情况有疑问者。如何正确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调查原那么医疗机构死亡者:以调查医院病案记录为主。在家死亡者:以调查了解死者病情的家属为主。非正常死亡:可向公安部门、工作单位、居住地居委〔村委〕调查。特定疾病:传染病、肿瘤、精神病、孕产妇、婴儿等死亡与专业机构核实。如何正确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

调查信息的整理与书写调查中,要求每一位调查者尽可能详细的、具体的收集死者生前病史、病症、体征,查询有关文字资料。但在整理资料过程中,却要在占有的大量资料根底上,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经过归纳概括,写出简要的调查记录。要整理出病史中的阳性体征,主要临床病症,写清楚就诊经过及诊断结果。用最精简的医学术语写出调查记录,即使达不到如此要求,也要将调查获取的主要信息如实记录下来。如何正确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

死因调查记录调查记录:至少应包括死者生前的病史、临床表现和诊治情况,如疾病史、临床表现、就诊医院、诊断日期、所作过的临床检查和治疗情况等,并与上述有关工程的内容一致。如何正确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死因调查记录五要素:致死疾病全称最高诊断单位发病诊断时间诊断依据现患慢性疾病如何正确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

死因调查记录调查记录五一致:致死的疾病全称与根本死因一致;致死疾病确诊时间与发病到死亡时间一致;致死疾病诊断单位与最高诊断单位一致;致死疾病诊断依据与最高诊断依据一致;其他疾病与第II局部疾病一致。如何正确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死因调查记录

慢性疾病必须要记录;死者经医疗机构诊断,生前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精神病、孕产妇疾病等慢性疾病,必须在死亡调查中给予记录。如何正确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死者生前病史及症状体征:例1:长期慢性咳嗽约40余年,长期吸烟,20年前与就诊于县中心医院,被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5年前县医院诊断为肺气肿,作过X线透视。无其他疾病史。XXXX年12月31日起突然不停咳嗽,咳脓痰,气急,送县中心医院急诊医治。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次年1月死于家中。

被调查者姓名与死者的关系联系地址或工作单位电话号码调查记录的填写及举例如何正确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例1:I a)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

b) 肺气肿

5年

c) 慢性支气管炎20年如何正确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死者生前病史及症状体征:例2:10年前在市一医院被诊断患有高血压,2年前在家中洗澡时突然跌倒,出现昏迷,后送区中心医院诊治,经CT检查诊断为脑溢血。经抢救,脱离危险、卧床不起,近四周大片褥疮感染,饮食减少,于2月1日死于家中。被调查者姓名与死者的关系联系地址或工作单位电话号码死亡调查记录的填写及举例如何正确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例2:I a) 褥疮感染1月

b) 脑溢血 2年

c) 高血压10年如何正确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死者生前病史及症状体征:例3:2年前患卵巢恶性肿瘤后行切除术,半年前开始发热、胸痛,查出肺继发性癌,因肺炎导致呼吸循环衰竭死亡。被调查者姓名与死者的关系联系地址或工作单位电话号码死亡调查记录的填写及举例如何正确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例2:I a) 肺炎

b) 肺继发性癌 半年

c) 卵巢恶性肿瘤2年如何正确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死者生前病史及症状体征:例4:新生儿早产33周,因新生儿出血症引起颅内出血死亡。被调查者姓名与死者的关系联系地址或工作单位电话号码死亡调查记录的填写及举例如何正确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例4:I a)新生儿颅内出血

b)新生儿出血症

c)Ⅱ 早产33周如何正确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死者生前病史及症状体征:例5:患慢性十二指肠溃疡4年,1周前因溃疡引起穿孔而手术,术后继发腹膜炎,3天后死亡。本人还患有冠心病。被调查者姓名与死者的关系联系地址或工作单位电话号码死亡调查记录的填写及举例如何正确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例5:I a) 继发腹膜炎3天

b) 十二指肠穿孔1周

c) 慢性十二指肠溃疡4年

Ⅱ 冠心病如何正确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死者生前病史及症状体征:例6:有饮酒史30余年,平时喝白酒半斤一天。有肝硬化史4年,中山医院B超诊断酒精性肝硬化,死前3天大量呕血,家属即送中山医院,经检查明确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经抢救无效,家属要求自动出院,于2011年7月23日死亡于家中。被调查者姓名与死者的关系联系地址或工作单位电话号码死亡调查记录的填写及举例如何正确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例6:

I a)上消化道出血3天

b)酒精性肝硬化4年

Ⅱ 饮酒史30余年如何正确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死者生前病史及症状体征:例7:患风湿性心脏病5年,3天前在二楼擦玻璃窗时不慎坠落,颅骨骨折后死亡。被调查者姓名与死者的关系联系地址或工作单位电话号码死亡调查记录的填写及举例如何正确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例7:I a)颅骨骨折

b)在二楼擦玻璃窗时不慎坠落3天

Ⅱ 风湿性心脏病5年如何正确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有关各类疾病的具体说明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类肿瘤内分泌、营养和代谢性疾病精神疾患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孕产妇情况先天异常新生儿病损伤中毒诊断不明如何正确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类应尽量报告疾病的性质〔急、慢性〕、病原体、传播方式、侵害部位等,如结核性脑膜炎,急性阿米巴痢疾,志贺氏菌性痢疾等。痢疾:应填写其性质和病原体腹泻、胃肠炎:应明确指出有无传染性破伤风:应尽量报告引起损伤的原因败血症:应报告引起败血症的原因病毒性肝炎:具体填写肝炎的性质和分型如何正确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肿瘤〔1〕根据肿瘤的性质分为恶性、原位、良性、动态未定或性质未特指。对于恶性肿瘤应明确报告原发部位,如果是继发性的恶性肿瘤致死,那么必须明确写出“继发性〞,并同时报告原发部位。当一个以上的原发部位时,应将最重要的原发部位首先报告。如果有关肿瘤形态学的诊断,也应同时报告。对于肿瘤的诊断,应尽量以病理诊断为依据。如何正确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肿瘤〔2〕肠道恶性肿瘤:应详细报告具体部位,例如:十二指肠、盲肠、升结肠、直肠等。子宫恶性肿瘤:要区别子宫颈、子宫体恶性肿瘤。胆管恶性肿瘤:要区分肝内胆管和肝外胆管恶性肿瘤。脑瘤:尽量区别“良性、恶性〞或组织形态学的情况。白血病:注意填写急性、慢性等情况以及形态学情况,例如: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尽量不使用“可疑〞等描述,对填写“疑心〞或“可疑〞恶性肿瘤的诊断要慎重如何正确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内分泌、营养和代谢性疾病糖尿病:要区分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营养不良相关性糖尿病、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糖尿病、新生儿糖尿病等。如果有糖尿病的并发症,要尽量填写,例如: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肾病等。如何正确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精神疾患精神疾患的诊断应由专业医生作出,一般医务人员不宜轻易下诊断。特别是对老年人的痴呆和少年儿童的多动症等,都需要有专业诊断精神病人的意外死亡:如果精神病人死于车祸、溺水等情况,需查明是否有明确的精神病发作,否那么可以不考虑精神病的影响〔如发作期写在Ⅰ局部〕。大量饮酒后突然死亡:需排除酒瘾综合征和自杀。如何正确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循环系统疾病〔1〕应报告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等心脏病:应详细报告性质、类型及其病因,只要原因明确,可以追溯到几十年前的病因。例如:缺血性心脏病要区分急性心肌梗死、随后性心肌梗死等;肺源性心脏病要区分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所引起的肺源性心脏病;其他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所引起的心脏疾患、先天性心脏病等必须详细报告。

如何正确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循环系统疾病〔2〕脑血管病:应报告准确的疾病诊断及脑血管病后遗症的影响。不要笼统地报告为中风、脑血管意外等出血或梗死不明确的情况,应尽量报告准确的疾病诊断,例如:脑干的脑内出血、脑梗死等。如果死者是因为脑血管病后遗症〔包括特指为后遗症或晚期效应者,或在疾病发病后一年或更长时间仍然存在的那些情况〕,造成偏瘫,长期卧床,最后死亡感染,应将所有的诊断按疾病发生的时间秩序全部报告。如何正确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呼吸系统疾病应填写疾病的性质、部位、病原体及其他致病的原因肺炎:特别注意对新生儿〔吸入性、感染性〕和老年人〔感染性、坠积性〕肺炎的准确诊断和报告。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因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常常并发肺源性心脏病而死亡,应将所有的诊断按疾病发生的时间顺序全部报告。外源性呼吸系统疾病:应同时报告致病因子,如尘肺、有机物、化学物质等。如何正确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消化系统疾病应同时报告疾病的性质、部位及并发症等溃疡:要明确报告部位,如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还是慢性,是否伴有出血,穿孔等情况,不要笼统写为“上消化道〞,例如:急性胃溃疡伴有出血和穿孔。慢性肝病和肝硬化:应尽量报告更早的原因,例如:酒精性肝硬化、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肝硬化、血吸虫病性肝病等。如何正确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孕产妇情况〔1〕孕产妇死亡:处在妊娠期或妊娠终止后42天之内的妇女,不管妊娠期长短和何种受孕部位,由于任何与妊娠或妊娠处理有关的或由此而加重了的原因导致的死亡,但不包括由于意外或偶然原因导致的死亡。如果由于妊娠分娩间其它系统疾病〔如糖尿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脑血管病、病毒性肝炎等〕造成死亡,那么需要同时报告孕产妇情况和其它系统的致死疾病。如何正确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孕产妇情况〔2〕直接产科死亡:由于妊娠状态(妊娠、分娩和产褥期)下的产科原因(产科并发症、医疗操作干预、疏忽遗漏、处理不当等)而引起的一系列情况导致的死亡,例如:产后出血、羊水栓塞。

间接产科死亡:以前存在或在妊娠期新发生的疾病,这些疾病虽非由直接产科原因引起,却由于妊娠的生理影响而加重,并导致死亡,例如:孕产妇本身患糖尿病,先天性心脏病、脑血管病等并发于妊娠、分娩和产褥期而导致的死亡。如何正确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先天异常先天异常必须是自出生时即存在,对于年龄较大的者报告死于先天异常,那么必须写明“先天性〞。优先报告严重的先天异常,例如:脊柱裂、无脑儿、先天性脑积水、先天性心脏病等。一般先天异常致死,往往是放弃治疗或放弃喂养的后果,应尽量防止,例如:腭裂、唇裂、严重的肢体畸形等。先天性心脏病:尽可能详细报告,写出具体的心脏病类型,如:法乐四联症、先天性室间隔缺损等。当无法判断是否为先天异常时,应写明死者的实际年龄〔按周岁、月、日计算〕,尤其对婴儿、新生儿更是如此。如何正确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活产:妊娠28周的产物完全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