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适宜技术应用
—穴位贴敷、督灸、四缝刺血
1、概述2、理论依据3、作用4、适应症与禁忌症5、临床常用药物、赋性剂及常用剂型6、穴位选择7、常用贴敷方法穴位贴敷穴位贴敷疗法,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把药物研成细末,用介质(水、醋、酒、蛋清、蜂蜜、植物油、清凉油、药液甚至唾液)调成糊状,或用呈凝固状的油脂(如凡士林等)、黄醋、米饭、枣泥制成软膏、丸剂或饼剂,或将中药汤剂熬成膏,或将药末散于膏药上,再直接贴敷穴位、患处(阿是穴),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无创痛穴位疗法。1.概述1.概述中药贴敷治病的起源早在原始社会里,人们用树叶、草茎之类涂敷伤口治疗1.概述汉·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帛书《五十二病方》“蚖……以蓟印其中颠”芥子泥贴敷于百会穴,使局部皮肤发红,治疗毒蛇咬伤。1.概述“治大腹水肿,以赤根捣烂,入元寸,贴于脐心,以帛束定,得小便利,则肿消。”明代《本草纲目》1.概述清朝是我国传统穴位敷贴疗法普遍应用和全面总结时期。采用葱白捣烂加麝香少许敷脐,加以冷热刺激,以治疗小便癃闭点滴难出之证。《医宗金鉴》1.概述仅以神阙一穴而言,就有何首乌贴脐中治自汗,五倍子贴脐治盗汗等。刊行于1805年《急救广生集》其中不乏穴位敷贴之法1.概述清《理瀹骈文》吴师机[yuè]书中每病治疗都以膏药薄贴为主且把穴位贴敷疗法治疗疾病的范围推及到内、外、妇、儿、皮肤、五官等科提出了“以膏统治百病”的论断。2.理论依据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经络学说3.治疗作用1、消瘀散结穴位贴敷通过药物对局部的强烈刺激,达到活血化瘀、消肿散结之效。2、温经通络穴位敷贴产生的灼热具有温经散寒、祛风除湿、通痹止痛之效。3、防病保健激发人体正气,增强机体抗病能力4.适应证与禁忌证1、呼吸疾病: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老年性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病、虚人感冒等。2、胃肠疾病:慢性胃炎、胃溃疡、胃下垂、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胃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等。3、骨科疾病:各类关节炎、颈腰椎病、软组织劳损等。4、皮肤病:牛皮癣、神经性皮炎、湿疹等。5、妇科疾病:月经不调、痛经等。6、儿科疾病:遗尿、厌食、慢性腹泻、营养不良等。适应证:适用于内、外、妇、儿各科疾病4.适应证与禁忌证1、贴敷局部皮肤有创伤、溃疡、感染或有较严重的皮肤病者,应禁止贴敷。2、颜面五官部位、关节、心脏及大血管附近慎用,不宜用刺激性太强的药物发泡,避免遗留瘢痕,影响容貌或活动功能。3、孕妇腹部、腰骶部及某些促进子宫收缩的穴位,如合谷、三阴交等,有些药物如麝香等孕妇禁用,以免引进流产。4、糖尿病、血液病、发热、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慎用。5、艾滋病、结核病或其它传染病者慎用。禁忌证5.临床常用药物、赋性剂及常用剂型凡是临床上有效的汤剂、方剂,一般都可以熬膏或者研末作为穴位贴敷用药防治相应疾病。1、通经走窜、开窍活络类药物:如冰片、麝香、丁香、薄荷、樟脑、皂角、乳香、没药、花椒、肉桂、细辛、白芷、穿山甲、姜、葱、蒜、韭等。2、刺激发泡类药物:如白芥子、斑蝥、蒜泥、生姜、甘遂、铁线莲、威灵仙、旱莲草等。3、气味俱厚类药物:如生半夏、附子、川乌、草乌、巴豆、生南星、苍术、牵牛、番木鳖、斑蝥、大戟等。5.临床常用药物、赋性剂及常用剂型赋形剂能够帮助药物的附着,促进药物的渗透吸收,因此,赋形剂选用适当与否,直接关系到保健治疗的效果。现代穴位贴敷中主要常用赋型剂:水、盐水、酒、醋、姜汁、蜂蜜、蒜汁、蛋清、凡士林等5.临床常用药物、赋性剂及常用剂型透皮剂:透皮剂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制剂,可增加皮肤通透性,促进药物透皮吸收,增强贴敷药物的作用。目前临床常用的透皮剂为氮酮,为无色至微黄透明油状液体,性质稳定、无毒、无味、无刺激性,且促透效率相当高,是目前理想的促透剂之一。5.临床常用药物、赋性剂及常用剂型目前临床常见的穴位贴敷剂型有:散剂、糊剂、饼剂、丸剂、锭剂、软膏剂、硬膏剂、橡胶膏剂、涂膜剂、贴膏剂、药袋、磁片等。6.穴位选择穴位贴敷技术的穴位选择与针灸技术基本一致,也是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根据不同的保健需求和病证、穴位的特性,通过辨体、辨病和辨证,合理选取相关穴位,组成处方进行应用。实际操作时,可单选,亦可合选,需要灵活掌握,力求少而精。6.穴位选择穴位贴敷技术的穴位选择与针灸技术基本一致,也是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根据不同的保健需求和病证、穴位的特性,通过辨体、辨病和辨证,合理选取相关穴位,组成处方进行应用。实际操作时,可单选,亦可合选,需要灵活掌握,力求少而精。6.穴位选择局部取穴:可以根据保健目的或疾病特点,采用保健部位、疾病部位(阿是穴、体表阳性反应点),或者临近的穴位,如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选取膝眼、背痛患者肩胛骨内侧缘出现的索状物、结节阳性点等。循经远取:根据中医经络循行线路选取远离病变部位的穴位,亦可按照脏腑辨证选取背俞穴和募穴,如牙痛选取合谷穴,腰痛选取委中穴,支气管哮喘选取肺俞、脾俞、肾俞,胃肠疾患选取胃俞、脾俞等。经验选穴:多根据临床医生和保健师的经验选取穴位,如吴茱萸贴敷涌泉穴调理小儿流涎;威灵仙贴敷身柱穴调治百日咳等。7.常用贴敷方法敷法、贴法、填法、覆法、涂法、滴法、叩法、离子透入法、熨敷法、掺法7.常用贴敷方法冬病夏治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是指在夏季三伏天,通过将药物敷贴到人体一定穴位,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故又称“三伏灸”、“三伏贴”。此疗法源于中医学“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的思想,具体方法源自《张氏医通》的白芥子涂法,用于在秋冬春之际容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慢性、顽固性疾病,因其副作用少、费用低廉、操作简便、安全有效、老少咸宜等优点,目前已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督灸1、概念2、理论基础3、作用机理4、适应症5、禁忌症6、时间及疗程7、注意事项1、概念督灸是在督脉的脊柱段,上从大椎穴,下至腰俞穴,施以隔药隔物发泡灸的一种中医特色外治法。在《黄帝内经》中有“督脉生病治督脉,治在骨上”、“用焠针、药熨”等记载。2、理论基础督脉艾灸药物督脉是联系肾、髓、血、脑、骨的生理、病理通道,通过艾灸督脉穴位来调动机体内因,可以达到改善骨代谢的目的。夹脊穴恰在督灸灸面边缘,为经外奇穴,向内可辅助督脉,益督通阳,向外可联络足太阳膀胱经,激发背俞穴潜能,综合调理脏腑气血。艾的药性作用及成分可以产生温热效应、光辐射效应,加之艾的燃烧生成物及芳香疗法等因素综合作用,可以直接将热力作用于经脉,以祛寒邪、通经脉、暖丹田、壮元阳、补肾精、益骨髓的效果。督灸粉,由斑蝥、麝香等组成,具有芳香透达、行气破癖、温肾壮阳、散寒除湿、拔毒散结、柔筋止痛等功效。现代研究认为生姜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的作用,生姜含有姜辣素及多种挥发油,在艾灸热力作用下,可温经散寒、行气通络,扩张血管,改善血循环。3、作用机理(一)督脉为主,调节整体(二)艾绒辛温,通达诸经(三)生姜加温,协同温透(四)督灸药物增强功效3、作用机理(一)督脉为主,调节整体督灸是以背部督脉施术为主,取用后背正中线,自“大椎”穴至“腰俞”穴。督脉线为背部正中,向两侧有一定的铺灸宽度,所以也包括了脊柱两侧的夹脊穴、背俞穴。背部为阳,督脉为阳脉之总纲,能统摄全身阳气。在督脉铺灸可以改善体质,增强抵抗能力、发挥整体调节作用。督脉两侧的夹脊穴、背俞穴均与脏腑高下相当,可以近直取攻,调节脏腑功能。3、作用机理(一)督脉为主,调节整体艾火的热力扩散至整个背部正中及两侧背俞穴,热度大,感应强,集中火力在短时间内将全身气血温通激发,使病体虚弱的阳气得以温煦、寒湿之邪得以祛除、痰浊瘀血病理产物得以化解、痹阻之气血得以畅通。不同部位病变可选择不同的脊柱节段重点灸治,如呼吸消化系统疾病重点灸治部位为胸椎节段,泌尿生殖系统疾病重点灸治腰骶部节段。3、作用机理(二)艾绒辛温,通达诸经艾叶能宣理气血,温中逐冷,除湿开郁,暖子宫,灸百病,能通十二经气血,能回垂绝之元阳。外用,能灸治百病,强壮元阳,温通经脉,祛风散寒,舒筋活络,回阳救逆。艾绒辛温性烈,能通行十二经,振奋元阳、祛寒逐冷、除风燥湿、调理气血。《本草纲目》谓:“灸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病邪,起沉苛之人为康泰,其功亦大矣”。通过艾火的燃烧,刺激人体穴位,温煦激发阳气,活跃脏腑功能,通过经络对脏腑起到特殊的调节作用。督灸艾绒用量多,艾柱大而长,火力足,温通功效强,能够窜透肌肤直达组织深部。3、作用机理(三)生姜加温,协同温透姜味辛、性微温,归肺、脾、胃经。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鱼蟹毒,解药毒,可用于通汗、祛风、散寒、开胃、止呕、去水气、开痰。生姜中含有姜辣素,挥发油中含有姜醇、姜烯等,对皮肤有一定刺激作用,在艾火热力加温后作用可增强数倍,渗透至人体穴位,扩张局部血管,改善血液循环,加强局部病理代谢产物排泄。生姜药性稳定,适合于所有督灸病证,尤其对虚寒证最宜。3、作用机理(四)督灸药物增强功效督灸的一大特点是施灸部位的铺敷的中药粉末,通过穴位渗透直达病所,增强治病功效。督灸方根据辩证和病情而制定的,为临床实用有效的验方,由于铺灸与药物相结合,功效更为彰显。督灸药物大多具有祛风温经散寒、行气通络止痛的功效,再铺垫以生姜泥借艾火之力促进药物的渗透和吸收,透达于体内而增强其效。药物、姜泥、艾绒三者协同配合,既可扶正又可祛邪,共同发挥督灸功效。3、作用机理督灸集热疗、烟疗、光疗、药物刺激及特定部位刺激等多种作用为一体。热力叠加、重在温通,调节整体、兼顾局部,择时施治、顺应变通。特色:3、作用机理调阴和阳强壮真元通痹止痛扶正法邪健脾利湿温肾壮阳消肿止痛益肾通督活血化瘀温阳散寒温补督脉通经活络督灸功用4、适应症(一)寒证:支气管哮喘、反复性咳嗽、过敏性鼻炎等呼吸系统疾病。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以及风湿类关节炎、肌肉纤维炎等骨关节系统疾病。(二)虚证:慢性胃炎、慢性肠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肠神经功能紊乱、肠易激综合症、慢性便秘等消化系统疾病等;(三)瘀证:女性怕冷、手脚冰凉、痛经以及黄褐斑、雀斑、月经不调、痛经、产后头痛、坐月伤风、慢性盆腔炎等属瘀寒证者。(四)保健:调节免疫、增强体质体虚易感冒、亚健康状态,疲劳综合征;(五)特殊疾病:强直性脊柱炎、增生性脊柱炎等。5、禁忌症(一)哺乳期或经期的女性患者,孕妇;(二)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出血性疾病及精神病、过敏体质者;(三)严重关节畸形活动不利的患者;(四)施灸部位皮破损损者。6、时间及疗程应以天气晴朗,气温高,白天为佳阴雨天雾霾天雪天6、时间及疗程每次治疗约2小时,每2周治疗1次,3次为一个疗程。可根据患者的病情及耐受能力,酌情加减。可以按24节气进行保健治疗。6、时间及疗程三伏、三九、节气尤佳二至二分夏至、冬至春分、秋分三伏三九初伏、中伏、末伏二九、三九、四九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7、注意事项(一)饮食要求:督灸治疗前7天开始以清淡素食为主,多食用植物蛋白、蔬菜及豆制品,如大豆、花生等;忌食一切酒类和水产品鸡、羊、狗肉及肥甘之品。(二)治疗时间:每次2小时,强脊患者每月1次、保健者2-3次每月,3次为一个疗程。(三)施灸后忌食生冷、辛辣刺激,肥甘厚味之品及奶酪、鸡、鹅、鱼腥等发物,以免留恋病邪,禁食生冷瓜果以保存体内阳气。避免受凉,不洗冷水澡,不用空调电扇直吹。督灸前后三天禁行房事,避免耗伤阳气,利于病情恢复。7、注意事项(四)发泡灸多于灸后4-6小时后发泡,第二天放泡。(五)发泡后的护理:起泡后穿宽松的棉线衣服、睡觉俯卧或是侧卧位,防止将磨破水泡;放疱后勿抓、挠。(六)心理指导和日常起居等,嘱患者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及饮食生活,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四缝刺血1、概述2、作用3、适应症4、操作方法5、注意事项1、概述放血疗法是针刺方法的一种,即《内经》中的刺络法,是指用三棱针、粗豪针或小尖刀等刺破络脉,通过放出少量血液,使里蕴热毒随血外泄,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祛风止痒、开窍泄热、通经活络、镇吐止泻等作用,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方法。1、概述《内经》有40余篇涉及刺络放血专篇:血络论,刺疟论;《素问·血气形志》指出:“凡治病必先去其血……泻有余,补不足”《素问·针解》“菀陈则除之者,去恶血也”汉代:华佗刺络治疗红丝疔:清代:叶天士刺委中治咽喉肿痛1、概述此法操作简便、疗效迅速、在临床上常常是立起沉疴,顿消痼疾,具有药物和其他针法所不能达到的显著疗效。提倡刺血疗法使用得当对人体无损害,又可减免某些中西药对人体的毒副作用,它属于现今的天然疗法之一。1、概述四缝穴为经外奇穴,是手三阴经所过之处,与三焦,命门,肝和小肠有内在联系。位于双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四指掌面的第一和第二关节横纹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亚么胶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创新项目实施中的教育内容设计研究
- 技术赋能课堂变革打造高效教学环境研讨会
- 教育政策在医疗设备研发中的作用
- 打造智能教育资源体系设计思维的探索与实践
- 烟草制丝培训课件
- 公交优先战略2025年对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的影响研究报告
- 浙江警官职业学院《戏曲剧目研习》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小动物麻醉与监护》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公共卫生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在2025年的技术创新与应用报告
- GB/T 41574-2022信息技术安全技术公有云中个人信息保护实践指南
- GB/T 3672.2-2002橡胶制品的公差第2部分:几何公差
- GB/T 18884.2-2015家用厨房设备第2部分:通用技术要求
- GB/T 12239-2008工业阀门金属隔膜阀
- 军标类型整理文档
- 山东中医药大学2020-2021学年内科护理学试题及答案1
- DB32T 4174-2021 城市居住区和单位绿化标准
- 基本原理与性能特点多自由度电磁轴承课件
- Q∕SY 1836-2015 锅炉 加热炉燃油(气)燃烧器及安全联锁保护装置检测规范
- 北京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应用图册(图文并茂)
- 仪器使用记录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