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尔巴哈论第二部分_第1页
费尔巴哈论第二部分_第2页
费尔巴哈论第二部分_第3页
费尔巴哈论第二部分_第4页
费尔巴哈论第二部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部分论述哲学基本问题和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批判了施达克区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错误标准,科学地总结了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及其根源。(二)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论述及对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的分析(一)哲学基本问题的提出,批判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1-7)“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恩格斯1、“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P15思维,指意识精神等主观世界的东西。存在,指客观物质世界。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或精神和自然界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恩格斯对其历史演变作了详细的考察:远古-中世纪-近代A、远古时代的“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表现为“灵魂对外部世界的关系”问题。“在远古时代,人们还完全不知道自己身体的构造,并且受梦中景象的影响,于是就产生一种观念:他们的思维和感觉不是他们身体的活动,而是一种独特的、寓于这个身体之中而在人死亡时就离开身体的灵魂的活动。”P15“由于十分相似的原因,通过自然力的人格化,产生了最初的神。”P15“随着各种宗教的进一步发展,这些神越来越具有了超世界的形象,直到最后,通过智力发展中自然发生的抽象化过程——几乎可以说是蒸馏过程,在人们的头脑中,从或多或少悠闲地和互相限制的许多神中产生了一神教的唯一的神的观念。”P15B、欧洲中世纪,哲学成为“神学的婢女”,人们以迂回曲折的方式提出了思维对存在的关系问题——唯名论和唯实论的斗争C、近代哲学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谁是世界的本原问题)被明确的提出来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以尖锐的形式针对着教会提了出来:世界是神造的呢?还是从来就有的?”P16“这个问题,只是在欧洲人从基督教中世界的长期冬眠中觉醒以后,才被十分清楚地了出来,才获得了它的完全的意义。”到了近代,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哲学越来越注意研究获得真理的方法,研究主观如何反映客观的问题。因此,认识论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被提到了非常突出的地位。在马克思主义以前,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尽管是事实上的哲学基本问题,是任何哲学家都不能回避的重大问题,但是不管是唯心主义还是唯物主义,对这个问题的解决都是不自觉的,非科学的。2、哲学基本问题的含义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即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B、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A、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的问题——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全部哲学的最高问题)。“什么是本原的,是精神,还是自然界?”P16思维和存在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哲学家们按照他们如何回答这个问题而分成了两大阵营。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来说是本原的,从而归根到底承认某种创世说的人(而创世说的在哲学家那里,例如在黑格尔那里,往往比在基督教那里还要繁杂和荒唐得多),组成唯心主义阵营。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P16“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这两个用语本来没有任何别的意思,它们在这里也不是在别的意义上使用的。下面我们可以看到,如果给他们加上别的意义,就会造成怎样的混乱。”P16客观唯心主义——黑格尔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贝克莱客观唯心主义:“客观精神”(由他们虚构的先于物质世界而存在的“理念”)是世界的主宰和本原,现实的物质世界只不过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创造物,是它们的幻影。主观唯心主义:主观精神(人的意识、感觉、经验等)是第一性的,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是主观精神的产物。——唯我论把精神奉为世界的本原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作为划分哲学上两大阵营的标准,具有重大意义:首先,它廓清了哲学史上长期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派别混乱的见解,为正确识别、开展哲学上的两军对战,指出一条基本线索。其次,它指明了实际工作和生活中正确考虑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即是从主观愿望出发还是从客观存在着的实际出发。B、第二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但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还有另一个方面:我们关于我们周围的世界的思想对于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认识和被认识的对象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世界?→认识世界的可能性问题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现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P16→认识的正确程度问题,真理问题可知论对世界可知性的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不可知论可知论:这样或者那样地承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不可知论:以某种方式否认思维和存在同一性的“绝大多数哲学家对这个问题都作了肯定的回答。例如在黑格尔那里,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不言而喻的。”P16唯心主义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以精神是世界的本原,物质是精神的产物为出发点的。黑格尔认为,绝对观念的发展经历了逻辑阶段、自然阶段到精神阶段,通过人的思维返回他自身,在黑格尔哲学中完满的认识了自己。由于黑格尔把现实世界和人的思维看做是绝对观念的派生,而观念能自己认识自己,因此,人们可以认识现实世界,思维和存在是同一的。在他看来“我们在现实世界中所认识的,正是这个世界的思想内容,也就是使世界成为绝对观念的逐步实现的东西。”P16“思维能够认识那一开始就已经是思想内容的内容,这是十分明显的。”P16“同样明显的是,在这里,要证明的东西已经默默地包含在前提里面了。”P16所有的唯物主义者对思维和存在同一性问题的解决,都是以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精神是物质的产物为出发点,建立在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基础上。——消极直观的反映“但是,此外,还有其他一些哲学家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至少是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P17休谟认为人们的认识,只限于感觉的范围之内,感觉是认识的惟一对象,至于感觉的来源,感觉以外的东西,则无法知道。他根本否认客观事物和客观规律的存在。康德承认在我们的意识之外存在着客观事物,他把它叫做“自在之物”,并承认人的感觉是由自在之物作用于我们的感官引起的。但是,他认为人们只能认识自在之物的现象,而不是本质,因而自在之物是不可知的。人们要认识它,不能靠知识,只能靠信仰。两者表现形式不同,但是本质一致:他们都怀疑人类知识的客观性和可靠性,不相信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其社会作用就是贬损知识,调和科学和宗教的对立,为宗教信仰保留地盘。黑格尔站在主观唯心主义的立场上,用辩证法批判了康德的不可知论首先,黑格尔对休谟和康德割裂现象和本质的形而上学的错误进行了批判。其次,黑格尔还批判了康德所谓在认识事物以前先判断认识能力的说法“对驳斥这一观点具有决定性的东西,凡是从唯心主义观点所能说的,黑格尔都已经说了。”P17费尔巴哈从唯物主义反映论立场,对不可知论进行了批判:首先,他批判了康德及其信徒割裂主观感觉和客观事物关系的错误。其次,他批判了不可知论者认为人们的感觉器官有限,客观事物无限,因而客观世界不可认识的错误。“我们也没有理由可以设想,倘若人有更多的感官,人就会认识自然的更多的属性或事物。……人的感官不多不少,恰恰在世界的全体中认识世界之用。”《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下卷P630“费尔巴哈所增加的唯物主义的东西,与其说是深刻的,不如说是机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把科学的实践观纳入到认识论,彻底驳倒了不可知论。“对这些以及其他一切哲学上的怪论的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实践,即实验和工业。”P17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整体,二者缺一不可。第一方面是第二方面的前提和基础,对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影响着第二方面以及哲学其他方面的原则和方向。只有第一方面才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第一方面的深入和补充。对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对哲学基本出发点的贯彻是有影响的。关于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基本内容:包含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存在和思维何者为世界本原,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流派。(本体论)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精神是物质的产物或表现。坚持物质第一性。唯心主义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物质是精神的产物或表现。坚持精神第一性。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即人们的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认识论)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总的讲是由哲学作为世界观的学问这一特点决定的A、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B、是解决哲学其他问题的前提和基础。C.是人类一切活动的核心内容,也是每一个人生活中的问题。总之,它是把握全部哲学历史、理解哲学内容的一条主线;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反对主观主义的理论依据。“哲学并不是一件稀罕东西,它是世界之上,人人都有的,人在世上有许多不能不干的事情,不能不吃饭,不能不睡觉,总而言之,就是不能不跟着这个流行的大化跑着,人身子跑着,心里想着,这跑就是人生,这想就是哲学。”----冯友兰“哲学使人能成为人,而不是成其为某种人”---冯友兰“哲学就像密涅瓦的猫头鹰一样,它不是在旭日东升的时候在蓝天里翱翔,而是在薄暮降临的时候才悄然起飞。”----黑格尔“密涅瓦的猫头鹰”密涅瓦”即希腊罗马神话中的智慧女神雅典娜,栖落在她身边的猫头鹰则是思想和理性的象征。黑格尔用密涅瓦的猫头鹰在黄昏时起飞来比喻哲学,意在说明哲学是一种“反思”的活动,是一种沉思的理性。“哲学是从人的心灵深处产生、迸发出的学问,所以,懂得用心去体会哲学的人,其得到的,往往是灵魂深处的享受。”---摘自苗凡卒的《智慧之旅》关于哲学中的两个对子(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2)辩证法和形而上学(3)两个对子的关系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及其基本历史形态:凡承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是世界的本源的哲学学说——唯物主义派别。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奴隶制—封建制)B、近代机械唯物主义(16世纪-19世纪40年代C、现代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1.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用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物质形态来解释世界的本原的哲学学说。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又称机械唯物主义,以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解释自然界和认识论问题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物质=构成实物的具体形态(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物质=实物的微观结构单元(3)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物质=各种实物的抽象反应古希腊朴素唯物论:物质=物质具体形态泰勒斯:水是万物的始基阿那克西米尼:空气是万物的始基阿那希克曼德:无限者是万物的始基赫拉克利特:火是万物的始基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直观物的具体形态(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原子特别是机械唯物主义把“物质”理解为当时所发现的物质结构的最小层次——原子,把原子的某些物理属性(如质量不变性、广延性、不可入性和不可分性)当成一切物质的共同属性。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原子是世界的本原,物质由原子构成,原子的特性就是物质的特性。唯心主义及其基本理论形态凡承认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是世界的本源的哲学学说——唯心主义派别。基本形态: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A、主观唯心主义:把个人的某种主观精神如感觉、经验、心灵、意识、观念、意志等夸大为世界的本原,是世界上一切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源和基础,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则是由这些主观精神所派生的,是这些主观精神的显现。因此,在主观唯心主义者看来,主观的精神是本原的、第一性的,而客观世界的事物则是派生的、第二性的。(1685-1763),爱尔兰人。著有《视觉新论》、《人类知识原理》、《希勒斯和菲洛诺斯的三篇对话》等英国大主教贝克莱的三个命题:“物是观念的集合”;“存在就是被感知”;所以“对象和感觉原是一种东西,因此不能互相抽象而彼此分离”。实质——”物”就是感觉的产物。王守仁(1472-1528)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创办阳明书院,又被称为阳明先生。明代杰出的哲学、政治家,曾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心学的代表人物。其语录由弟子(徐爱)笔记并选编为《传习录》分上中下三部分。“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他深?”王守仁的基本观点:“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明便是天理。”B、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客观的精神或原则看作先于物质世界并且独立于物质世界的本体,认为物质世界不过是这种客观精神或原则的外化形式,前者是本原的、第一性的,后者是派生的、第二性的。孔夫子:天命有绝对权威。董仲舒:“天者,万物之祖,万物非天不生。”朱熹:“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列宁的批判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都是魔鬼,只不过一个是红鬼,一个是绿鬼罢了。只要闭上眼睛,世界上就没有什么悬崖。列宁对唯心主义的评价唯心主义“不是没有根基的,它无疑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然而却是生长在活生生的、结果实的、真实的、强大的、全能的、客观的、绝对的人类认识这棵活生生的树上的一朵不结果实的花。”唯心主义的价值1、它作为人类认识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环节,对人类认识的某一方面、阶段、部分、特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人类认识的发展。2、它在歪曲的形式下解释和表述了人类认识的某些规律,开辟了某些新的领域,为人类思维的发展作出了贡献。3、它不仅提供了许多哲学概念、范畴、命题和原理,而且它的错误也为人类认识的发展提供了教训。4、当一种唯心主义哲学批判另一种唯心主义哲学时,有利于唯物主义的发展,而且有时唯心主义哲学比唯物主义哲学提出的问题要丰富深刻得多。3、哲学中的“两个对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史上互相对立的两大基本派别。在哲学史上这两大派别的争论和斗争,同时还伴随着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在哲学里边,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对立统一,这两个东西是相互斗争的。还有两个东西,叫做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也是对立统一,相互斗争。一讲哲学,就少不了这两个对子”。——毛泽东2)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世界状况“怎么样”)A)辩证法;最初的含义是谈话和论战。通过辩论,找出对方观点中的矛盾,以此来驳倒对方。辩证法: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源的观点。即主张世界是普遍联系和运动发展的,事物内部矛盾是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辩证法发展的三个历史形态①古代朴素辩证法②近代唯心主义辩证法③现代唯物辩证法B、形而上学的由来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作:物理学之后.中国人在最初翻译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著作时,采用直译的方式,翻译为物理学之后。后来根据中国古代《易传系辞》中的两句话:“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把哲学译为形而上学。形而上学具有超越现实、极抽象的意义,形而上学又称玄学。黑格尔在批判17、18世纪形而上学时,赋予形而上学以反辩证法的含义。B形而上学: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矛盾是事物发展根源的哲学派别。即主张事物是孤立存在和世界的静止不变。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①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②发展观点和静止观点的对立③全面观点和片面观点的对立④承认内部矛盾与否认内部矛盾的对立——根本分歧和斗争焦点(3)两个对子的关系

3、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和进步是推动近代哲学发展的主要动力。实践不仅是驳斥不可知论和其他一切哲学怪论的最有力的武器,也是推动哲学发展的动力。“从笛卡尔到黑格尔和从霍布斯到费尔巴哈这一长期内,推动哲学家前进的,决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P18恩格斯对近代哲学发展同自然科学和工业发展之间关系的深刻概括和总结,从而揭示了哲学发展对实践的依赖关系。A、“在唯物主义者那里,这已经是一目了然的了”P18自然科学和工业的进步对唯物主义的推动是一目了然的。B、“唯心主义体系也愈来愈加进了唯物主义的内容”P18造成这种复杂现象的原因在于:首先,唯心主义也是哲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也具有现实的根基。——人类认识其次,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按其本质来说是哲学上的两个对立派别。,它们之间的斗争总是同特定阶级之间的斗争相联系的在特定条件下,某些和辩证法相结合的唯心主义学说与事物的辨证运动直接联系的。C、还有一些哲学家,“力图用泛神论的观点来调和精神和物质的对立”P18他们否认超自然的神的存在,认为神就是自然界本身。——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披上神学的外衣D、黑格尔哲学中,容纳了更多的自然科学和社会历史内容。“凡是稍微懂得一点黑格尔的人都知道,黑格尔在几百个地方都懂得:要从自然界和历史中,举出最恰当的例子来确证辩证法规律。”《选集》第三卷P484-485“黑格尔的体系只是一种就方法和内容来说唯心主义地倒置过来的唯物主义。”P18(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8-9)“费尔巴哈的发展进程是一个黑格尔主义者(诚然,他从来不是完全正统的黑格尔主义者)走向唯物主义的发展进程”。P18费尔巴哈的思想演变过程:上帝→理性→人第一阶段:1823年费尔巴哈进海德堡大学学习神学——信仰神学第二阶段:1824年转入柏林大学哲学系——信仰理性第三阶段:1836年起,转向唯物主义,开始批判神学。1839年《黑格尔哲学批判》,标志着费尔巴哈同黑格尔唯心主义最后决裂。形成唯物主义世界观。1841年,《基督教的本质》一书,标志着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彻底胜利。费尔巴哈这样说:“我的学说或观点可以用两个词来概括:这就是自然界和人”。《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P75关于自然的学说——斯宾诺莎的影响费尔巴哈的哲学关于人的学说费尔巴哈主张把自然当作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体。在认识论上,坚持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原则。所以,它既是唯物主义的,又具有形而上学的局限性。恩格斯对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作了科学的概括:首先,费尔巴哈揭露了黑格尔哲学的神秘性质。“他势所必然地终于认识到,黑格尔的‘绝对观念’之先于世界的存在,在世界之前就有的‘逻辑范畴的预先存在’,不外是对世界之外的造物主的信仰的虚幻残余”P19其次,主张物质世界是唯一现实的世界,正确地解决了哲学基本问题。“我们自己所属的物质的、可以感知的世界,是唯一现实的;而我们的意识和思维,不论它看起来是多么超感觉的,总是物质的、肉体的器官即人脑的产物。物质不是精神的产物,而精神本身只是物质的最高产物。”P19“我们自己所属的物质的、可以感知的世界,是唯一现实的;而我们的意识和思维,不论它看起来是多么超感觉的,总是物质的、肉体的器官即人脑的产物。物质不是精神的产物,而精神本身只是物质的最高产物。”P19(三)批判费尔巴哈对唯物主义的错误理解(9-10)费尔巴哈因不满18世纪的唯物主义的机械性尤其是反对庸俗唯物主义而拒绝承认自己是一个唯物主义者。他把作为一般世界观的唯物主义和唯物主义的一种特定的具体表现形式混为一谈。“但是,像唯心主义一样,唯物主义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阶段。甚至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P19在哲学史上,唯物主义主要经历了三个主要发展阶段:古代素朴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古代素朴唯物主义:正确把握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总的画面,实质上一种正确的世界观。但是一种建立在直观基础上的世界观,具有局限性。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抛开事物总的联系和发展,孤立静止地加以考察,自然界被描写成一个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看不到运动、变化、发展。辩证唯物主义: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统一起来,把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统一起来,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实现革命的根本标志。(四)费尔巴哈哲学的局限性A、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的局限性(11-13)第一,机械性。用纯粹的机械原因来揭示一切自然现象,用力学的尺度来衡量化学过程和有机过程,是十八世纪唯物主义机械性的主要表现。11拉美利特《人是机器》:“人体是一架会自己发动自己的机器:一架永动机的活生生的模型。”原因:当时自然科学达到比较完善地步的只有机械力学,化学生物学都很幼稚,因此机械性当时难以避免的局限性。第二,形而上学性。即不能把世界理解为一个过程,用非历史的观点来看待世界万物。12“它不能把世界理解为一种过程,理解为一种处在不断的历史发展中的物质。”P20自然界虽然处在永恒运动中,但这个运动是永远绕圈的无限循环,永远重复同一过程,总是产生同样的结果。因而习惯于对事物进行孤立的、静止的研究。原因:在当时自然科学处于搜集资料的阶段,对自然界的非历史的观点是不可避免的。当时的自然科学状况与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是相适应的。第三,唯心史观。即不能用联系、发展的观点,也不能用辨证的观点去观察社会历史,否认历史发展中各个阶段存在着内在的有机的必然的联系。13原因:在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宗教神学的斗争中,限制了他们的视野,产生了偏见。中世纪被看作是千年普遍野蛮状态造成的历史的简单中断。”P21“中世纪的巨大进步——欧洲文化领域的扩大,在那里一个挨着一个形成的富有生命力的大民族,以及14和15世纪的巨大的技术进步,这一切都没有被看到”。P21中世纪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经阶段,在各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第一,欧洲文化领域的扩大第二,形成了富有生命力的民族第三,十四和十五世纪的巨大的技术进步十八世纪的唯物主义者由于看不到这些,所以“对伟大历史联系的合理看法就不可能产生,而历史至多不过是一部供哲学家使用的例证和插图的汇集罢了。”P21——唯心史观B、十九世纪庸俗唯物主义的倒退代表人物:毕希纳、福格特等“自然科学后来获得的一切进步,仅仅成了他们否认有世界创造主存在的新论据;而进一步发展理论,实际上他们根本不去做。”P21他们不仅没有克服十八世纪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反而把唯物主义庸俗化了。庸俗唯物主义,不仅没有克服旧哲学的局限性,反而把意识、思维也看做物质,把精神和物质等同起来,混淆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界限,实际上是取消了唯物主义的反映论。这是唯物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大倒退。C、费尔巴哈哲学的主要缺点及其根源主要缺点:第一,不懂辩证法,在自然观上是形而上学的。第二,未能将唯物主义贯彻到底,在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我们不仅生活在自然界中,而且生活在人类社会中,人类社会同自然界一样也有自己的发展史和自己的科学。”P22原因在于:第一,费尔巴哈受自然科学发展状况的限制“费尔巴哈在世时,自然科学也还处在剧烈的酝酿过程中,这一过程只是在最近15年才达到了足以澄清问题的相对完成的地步;新的认识材料以空前的规模被提供出来,但是,只是到最近才有可能在纷纷用来的这一大堆杂乱的发现中建立起联系,从而使它们有了条理。”P21第二,遭受反动政府的迫害,长期居住在农村,脱离社会实践,不能参加实际的政治斗争和理论论战。“这位在乡间过着孤寂生活的哲学家怎么能够对科学充分关注”P21“这里只能归咎于德国的可怜状况”P22(五)批判施达克评述费尔巴哈哲学的错误标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这两个用语本来没有任何别的意思,它们在这里也不是在别的意义上使用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