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弛缓性麻痹(AFP)_第1页
急性弛缓性麻痹(AFP)_第2页
急性弛缓性麻痹(AFP)_第3页
急性弛缓性麻痹(AFP)_第4页
急性弛缓性麻痹(AFP)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急性弛缓性麻痹(AFP)

儿科AFP定义以急性起病,肌张力减弱,肌力下降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症候群。AFP不是单一的疾病,可见于不同的病因和多种疾病。急性弛缓性麻痹监测病例概念所有15岁以下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症状的病例、任何年龄临床诊断为脊灰的病例均作为AFP病例。AFP病例的诊断要点:急性起病、肌张力减弱、肌力下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卫生部规定应作为AFP病例进行报告的以下14类(种)疾病

疾病种类1、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2、吉兰-巴雷综合征(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3、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急性神经根脊髓炎)4、多神经病(药物性多神经病,有毒物质引起的多神经病,原因不明性多神经病)5、神经根炎6、外伤性神经炎(包括臀肌药物注射后)疾病种类7、单神经炎8、神经丛炎9、周期性麻痹(包括低钾软瘫,高钾软瘫,正常钾软瘫)10、肌病(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中毒性,原因不明性肌病)11、急性多发性肌炎12、肉毒中毒13、四肢瘫,截瘫和单瘫(原因不明)14、短暂性肢体麻痹主要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一)脊髓灰质炎

1.流行病学患者及其带毒者为传染源,无症状的隐性感染及无麻痹患者因不易发现,在传播该病起主要作用。本病潜伏期为3-35d,一般1-2周。发病前1周从粪便排毒,病后1-2周排毒率最高(69%-100%)传播途径脊灰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人是自然界唯一宿主。脊灰潜伏期的末期和瘫痪前期传染性最大,热退后传染性减少。约70%患儿粪便中带有病毒1-2周。少数患儿带病毒3-8周。所以人粪是最重要的病毒来源,带病毒的人是最主要的传播者。(一)脊髓灰质炎

季节与年龄分布

脊灰1年四季均可发生,夏秋季流行高峰,7-9月发病占全年40%-70%,发病以小年龄为主,我国资料提示,2岁以下73%,3岁以下占88%。(一)脊髓灰质炎

2.临床表现

根据临床经过,脊灰可分为潜伏期,前驱期,麻痹前期,麻痹期,恢复期,及后遗症期。如病毒发展,病毒侵入血液,病情进入前驱期(约1-4天),全身不适、及轻度呼吸道,消化道症状。从血液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可有两种结果;炎症,但无麻痹症状,此期称麻痹前期。病毒侵入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称麻痹期。肢体麻痹以下肢单侧多见,近端肌群麻痹程度重于远端,不对称性,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脊髓颈胸段受累时,除肢体麻痹外,尚有呼吸肌(肋间肌和/或膈肌)麻痹,严重者可危及生命。脊灰常因呼吸衰竭或重症肺炎导致死亡,及早发现呼吸肌麻痹,予以正确治疗是降低脊灰病死率的关键。(一)脊髓灰质炎

恢复期及后遗症期是指麻痹后1-2周病肌开始恢复。部分患儿可形成持久性麻痹,即后遗症期,受累肌群明显萎缩,可出现膝反张,足下垂和足内翻畸形。(一)脊髓灰质炎

3、诊断要点(麻痹型以脊髓型多见)①可有双峰热;②发热或热退后出现肢体和或躯干麻痹,弛缓性,不对称性,腱反射减弱或消失;③无感觉障碍;④重症伴有呼吸肌麻痹;⑤病程早期,CSF中有细胞蛋白分离,恢复期呈现蛋白细胞分离;⑥肌电图:神经源性受损;⑦粪便中分离出脊灰野毒株(确诊的依据)。(一)脊髓灰质炎

(二)吉兰-巴雷综合征(Cuillain-Barresyndrome,GBS),(格林巴利综合症)1、脱髓鞘型急性起病,为进行性、对称性、弛缓性肢体麻痹。腱反射减弱或消失。2、主观和或客观感觉障碍。3、可伴有运动神经麻痹,如面神经,舌咽,迷走神经受累。4、病情严重者常有呼吸肌麻痹。5、脑脊液可有蛋白细胞分离现象。(即脑脊液中反映脱髓鞘改变的蛋白含量高,而细胞计数和其他均正常)6、肌电图示神经源受损。(脱髓鞘型GBS的)EMG示神经传导速度减慢为主,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降低相对不明显,F波潜伏期延长。(轴索型GBS)的EMG示CMAP的波幅明显减低,神经传导速度正常或轻度减慢,F波潜伏期正常。1、急性起病;2、典型的截瘫。感觉障碍平面及尿潴留;3、急性起病时,常有脊髓休克期,表现为急性弛缓性麻痹;4、CSF外观无色透明,淋巴细胞及蛋白含量可有轻度增高。5、脊髓MRI检查有助区别脊髓病变性质及范围。6、常规检查视力及眼底,除外视神经脊髓炎。(三)急性横贯性脊髓炎

①具有典型临床特征,即受累的躯干及四肢,伴或不伴眼外肌或球肌受累,有易疲劳性和无力,经休息或用胆碱酯酶仰制剂后,症状减轻或消失,并具有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确诊a.甲基硫酸新斯的明药物试验阳性;b.重复电刺激,l-5赫兹刺激条件下,第5次诱发电位波幅比第1次诱发电位波幅降低≥10%;c.血AchR-ab阳性。(乙酰胆碱受体抗体)②确诊时注意与其它有类似症状疾病相鉴别,如急性多发性肌炎,线粒体肌病等。(四)少年型重症肌无力(全身型)①有肌注射药物史或腓骨小头受压史;②多数患儿注射当时即有注射部位或向小腿、足部放射痛。③患儿表现患肢小腿及足无力,足下垂,膝踝反射可引出,提示腓总神经受累。④患儿可出现仰趾足,膝反射正常,踝反射消失,提示胫神经受累。⑤感觉障碍出现受累神经支配的肌群。(五)坐骨神经麻痹①病史提供发作性骨骼肌弛缓型麻痹而无感觉障碍。②发作时血清钾低于3.5mml/L,予钾盐治疗有效。③排除其他疾病所致继发性低血钾性麻痹。(六)低血钾型周期性麻痹

是指非脊灰肠道及其它病毒所致急性弛缓性麻痹。临床特点与脊灰相似。是构成AFP的主要原因之一,包括柯萨奇(COX)病毒,埃可(ECHO)病毒,及肠道病毒71(EV71)等。近年国外报道西尼罗病毒感染,是一种新发传染病,也可导致AFP。强调指出脊髓胸段MRI发现脊髓灰质有T1及T2相异常信号,并提示MRI检测时显示脊髓灰质的特征改变有定位价值。(七)急性麻痹综合征(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最多见的是Coxa16型和EV71型。临床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重症患者可并发脑炎、AFP等麻痹前期均有典型手足口皮疹。随访2个月89.3%(25/28)患儿肌力基本恢复,预后较好(八)手足口病

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VAPP)是指服用脊灰减毒活疫苗(尤其是首剂服苗)后约4-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