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物流及其发展策略和绿色米精深加工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绿色物流及其发展策略和绿色米精深加工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绿色物流及其发展策略和绿色米精深加工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绿色物流及其发展策略和绿色米精深加工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绿色物流及其发展策略和绿色米精深加工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绿色物流及其发展策略摘要:物流活动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加剧,从而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从环境的角度对物流体系进行改进,形成绿色物流管理系统,是21世纪新的物流管理趋势。本文阐述了绿色物流的三大理论基础,分析了中国绿色物流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从政府和企业的角度出发提出实施绿色物流管理的对策建议。关键词:绿色物流物流环境企业物流PAGEPAGE7目录TOC\o"1-3"\h\u一、绿色物流的内涵与理论基础 1(一)绿色物流的内涵 1(二)绿色物流的理论基础 1二、发展绿色物流的必要性 2(一)有利于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2(二)有利于企业获得国家政策支持 2(三)有利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3(四)有利于企业降低经营成本 3(五)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三、中国绿色物流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3(一)观念差距 4(二)政策差距 4(三)技术差距 4四、发展绿色物流的对策建议 4(一)企业做好绿色物流发展规划 4(二)提高企业绿色物流运作水平 5(三)政府为绿色物流发展营造优良环境 5总结 6参考文献 7致谢 8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以及与环境的密切关系,在处理社会物流与企业物流时必须考虑环境问题。尤其是在原材料的取得和产品分销中,运输作为主要的物流活动,对环境可能会产生一系列的影响,而且废弃物品如何合理回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或最大可能地再利用也是物流管理所需考虑的内容。一、绿色物流的内涵与理论基础(一)绿色物流的内涵绿色物流是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减少资源消耗,使物流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物流系统有物流操作系统和物流信息系统组成,其中物流信息系统中的物流信息活动对环境没有直接损害,而物流操作系统中的运输、存储、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作业对环境均有一定的负面影响。物流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物流发展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现代物流的发展必须优先考虑环境的问题,需要从环境角度对物流系统进行改进,即需要形成一个环境共生型的物流管理系统。这种物流管理系统建立在维护全球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基础上,改变原来发展与物流、消费生活与物流的单向作用关系,在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形成一种能促进经济与消费健康发展的物流系统,既向绿色物流转变。因此,现代绿色物流管理强调了全局和长远的利益,强调全方位对环境的关注,体现了企业绿色形象,是一种全新的物流形态。企业是绿色物流的具体实施者,是最为关键的行为主体,绿色物流实施的状况和水平取决于企业的具体运作。(二)绿色物流的理论基础(1)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威胁。根据这一定义,可持续发展包含两个重要的内涵:一是需要,指满足人类基本需要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将基本需要放在特别优先的地位来考虑;二是限制,指人类的发展和需要应以地球上资源的承受能力为限度,对发展进行协调与限制,也就是说要对环境满足眼前和将来需要的能力施加限制,以求与自然环境容量相适应。没有限制的发展,便不能持续。可持续发展实质上就是人与自然关系协调发展的规范。当代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有利于下一代环境的维护及其资源的持续利用。为了实现长期、持续发展,就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来维护我们的自然环境。这种经济上的可持续发展政策同样适用于物流管理活动。现代物流活动的诸多方面都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而且这种影响的程度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加剧。由于物流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消耗能源和资源,产生环境污染,因而为了实现长期、持续发展,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来维护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要求今天的商品生产、流通和消费不至于影响未来商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的环境及资源条件。将其应用于现代物流管理活动中,就是要求从环境的角度对现代物流体系进行研究,形成一种与环境共生的综合物流系统。这种物流管理系统建立在维护全球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基础上,改变原来与物流、消费生活与物流单向作用关系,在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形成一种能促进经济与消费健康发展的物流系统,即向绿色物流转变。

(2)生态经济学理论。绿色物流以经济学的一般原理为指导,以生态学为基础,对物流的经济行为、经济关系和规律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以谋求在生态平衡、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的条件下生态与环境的最佳结合以及协调发展。生态经济学是研究再生产过程中,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物质循环,能量转化和价值增值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物流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重要环节,它既包括物质循环利用、能量转化,又包括价值转化与价值实现。因此,物流涉及经济与生态环境两大系统,理所当然地架起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之间联系的桥梁。而传统的物流管理没有处理好二者的关系,过多地强调了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环境效益,导致了社会整体效益的下降。

(3)生态伦理学理论。生态伦理学迫使人们对物流过程中造成的环境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义务感。为了人类自身更健康和安全地生存与发展,为了千秋万代的切身利益,人类应自觉维护生态平衡,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人类对自然应尽的权利与义务。绿色物流正是从生态伦理学中得到了道义上的支持。二、发展绿色物流的必要性(一)有利于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一些传统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逐渐淡化,环境壁垒逐渐兴起,IS014000成为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新的通行证,要求企业建立环境管理体系,使其经营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每一个环节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国外的一些进口商在选定供应商时,常常将环保作为考虑的一个条件,那些在环保方面做的不够的企业是很难通过其考核的。瑞士最大的零售商米格罗斯公司,研发出一种检测生态平衡的电脑程序,可随时标示相关厂家商品从生产到流通到垃圾清运等各个过程对空气、水、土壤的污染情况,只要不符合生态平衡标准,公司就拒绝进货。只有实施绿色化工程才能将产品打入国际市场,这就离不开绿色物流的基础支持。世界百强企业已有上百家来华投资,抢滩中国市场,像UPS、沃尔玛等这些实力雄厚的国外物流企业起步早,物流技术相当发达,物流经营管理水平相当完善。中国物流企业要想在国内、国际市场上有所作为,发展绿色物流将是必然的选择。(二)有利于企业获得国家政策支持未来必将是一个“绿色经济”的时代,没有绿色形象的企业将很难得到消费者的青睐。要树立企业的绿色形象,光靠绿色生产和绿色销售还不够,必须大力实施绿色物流才能将这两者衔接好,从而树立完整的绿色形象。实施绿色物流的企业将更易享受到银行、保险、税收等方面的政策支持。随着中国加入WTO,国家对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目前实施的《环境保护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以及环境噪音污染防治条例等,都加强了对现有物流体制强化管理,并制定一些优惠政策鼓励企业绿色生产、绿色经营,比如对公路运输提价,鼓励铁路运输等,世界油价的攀升也使国家对节能的运输方式更为重视。(三)有利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如果实施绿色物流,建立企业绿色文化、树立绿色形象、大打绿色品牌,则绿色经营就能提高、可以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发展绿色物流可使企业获得新的竞争优势,提高社会信誉。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不断深入人心,消费者对企业的接受与认可不仅取决于是否能提供质优价廉的产品与服务,而越来越关注企业是否具有社会责任感,即企业是否节约利用资源、企业是否对废旧产品的原料进行回收、企业是否注重环保等,都成为决定企业形象与声誉的重要因素。绿色物流从产品的开发设计,整个生产流程,到其最终消费都将对这些因素的考虑附在其中,其构成不但可以降低旧产品及原料回收的成本,而且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声誉度,增加其品牌的价值和寿命,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从而间接地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四)有利于企业降低经营成本产品从投产到售出的整个过程中,制造加工时间仅占大约十分之一,而储运、装卸、分装、二次加工、信息处理等物流过程则占了大部分时间。如果对物流过程进行科学化管理,实施绿色物流,进行节能高效地生产,则可以大大地降低整个经营成本。如果绿色物流实施得好,则可以减少支付排污费、废弃物处理等费用。绿色物流不仅可以帮助企业节约资源,降低经营成本,更重要的是绿色化和由此带来的高效节能低污染,而这对生产经营成本的节省可以说是不可估量的。绿色物流企业通过科学地构建供应链,遵循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风险共担的原则,采取规模经营、资源集约利用、资源,循环等逆向物流举措,对运输仓储合理布局、大大压缩物流成本、降低环境风险成本,拓展利润空间,提供物流企业利润的新源泉。(五)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我国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经济活动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资和文化生活的需要。绿色物流是实现绿色消费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绿色物流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的绿色消费。三、中国绿色物流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国物流业的起步较晚,绿色物流还刚刚兴起,人们对它的认识还非常有限。在我国,虽然绿色物流逐渐引起了社会的注意,并被认为是中国未来物流业发展的趋势之一,但我国绿色物流在服务水平和研究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国际上先进技术国家在绿色物流的观念上、政策上以及技术上相比均存在较大的差距。物流企业规模小且分散,专业化水平较低,常规物流发展还不健全,导致企业对绿色物流兴趣大、实施难。因此,正确地引导我国物流企业在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起始阶段高起点实施绿色物流成为问题的关键。目前我们应该尽力缩小的差距是观念、政策和技术等方面的问题。(一)观念差距国外物流企业起步早,物流技术相当发达,物流经营管理水平相当完善。反观我们的物流业,与国外有很大的差距。目前,绿色物流的观念在中国还没有从根本上确立,经营者和消费者对物流绿色经营消费理念仍非常淡薄,绿色物流的思想几乎为零。政府对绿色物流的认识不够,导致绿色物流没有相关的法律政策作为支柱;企业对绿色物流没有足够的认识,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自律机制;消费者还远没有形成足够强大的舆论压力来对政府的宏观管理和企业的微观行为有力的督导。如果物流企业能够在观念上超前一点,实施绿色物流,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与绿色物流发达国家的差距。(二)政策差距尽管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在致力于环境污染方面的政策和法规的制订和颁布,但针对物流行业的还不多。另外,由于物流涉及的有关行业、部门、系统过多,而这些部门又都自成体系,独立运作,导致物流行业的无序发展,造成资源配置的巨大浪费,为以后物流运作上的环保问题增加了过多的负担。(三)技术差距绿色物流的关键所在,不仅依赖物流绿色思想的建立、物流政策的制订和遵循,更离不开绿色技术的掌握和应用。目前,我国的物流技术和绿色物流的要求之间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比如物流业未形成规模,缺少良好的规划,行业内部无序发展和无序竞争,对环保造成很大的压力;物流机械化的程度和绿色物流的要求还有距离;物流材料的使用上,与绿色物流倡导的可重用性、可降解性也存在巨大的差距。另外,真正的第三方专业物流企业还很少,即便是那些专业物流企业,它们的技术水平与绿色物流的要求也有很大的差距。四、发展绿色物流的对策建议(一)企业做好绿色物流发展规划绿色物流战略要求在整个物流网络的组织规划上不仅充分满足常规物流的需要,还要实现循环物流。这一完整的物流战略,要求企业规划好绿色物流的管理模式、实施方案、组织规划等方面的战略设计和安排。企业应采取绿色供应链方式来开展绿色物流,通过供应链上、中、下游的共同协作来减少整个供应链对环境的影响,提高经济效益。企业在选择供应商和销售商时,提出实施绿色物流的相关要求,能够满足此要求的才准许进入整个供应链。采取这种模式来发展绿色物流,让供应链上的众多企业参与其中,不仅可以降低管理的难度,还大大分散了企业所担负的风险。(二)提高企业绿色物流运作水平(1)运输环节。实施联合一贯制运输方式,利用单元装载系统,运用各种“绿色”运输工具,在运输过程中始终保持货物的单元装载状态,这种运输方式可削减总行车量,提高运输效率。适当降低库存可减少一次性运输,尽量避免二次运输。有条件的企业,可开展共同配送,减少污染。共同配送是指由多个企业联合组织实施的配送活动。从货主的角度来说,通过共同配送可以提高物流效率。从物流企业角度来说,特别是一些中小物流企业,由于受资金、人才、管理等方面的制约,运量少、效率低、使用车辆多,在物流合理化及效率上受到限制。

(2)装卸环节。装卸搬运是伴随运输和储存而附带产生的物流活动,贯穿物流的始终。企业一定要对装卸环节进行规范化运作,杜绝野蛮装卸,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和污染。

(3)保管环节。采用先进的保质保鲜技术,保障存货的数量和质量,在实现零货损的同时消除对环境的污染。尤其是一些商品需要进行特殊保管时,更要谨慎操作和处理,以免发生环保事故。

(4)流通加工环节。流通加工是生产性加工在流通过程中的延续,各项工作比较分散,要求细致。需要进行合理的加工流程设计,变分散加工为规模化的专业集中加工,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对包装材料进行套裁,减少浪费,对加工中产生的边角废料,可以作为企业内部逆向物流的一部分加以集中处理;合理选择流通加工中心,减少费用和有效资源的浪费。

(5)包装环节。中国消费者协会明确提出,只要包装体积超过商品本身的10%和包装费用超出商品的30%,就可判定为“商业欺诈”。因此,企业要在适度减少产品的包装上下大功夫,使包装不仅有助于本企业降低成本,还有助于减少下游企业对包装物的拆装和处理费用,将绿色包装供应链化,实现“多赢”局面。要认真选择包装材料,注明包装物的材质和回收处理方法,让绿色包装透明化,方便社会对包装物的处理,提高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再生利用率。

(6)物流信息。在实施绿色物流的过程中,企业要充分利用物流信息来实施绿色物流活动,以减少绿色物流的成本和代价,实现绿色物流的信息化。(三)政府为绿色物流发展营造优良环境(1)控制物流污染发生源。政府采取有效措施,从源头上控制物流活动对环境的污染。由于物流活动的日益增加以及配送服务的发展,引起在途运输的车辆增加,必然导致大气污染加重,需要采取措施对发生源进行控制。比如:制定相应的环境法规,对废气排放量及车种进行限制;采取措施促进使用符合限制条件的车辆;普及使用低公害车辆;对车辆产生的噪音进行限制;限制城区货车行驶路线,收取车辆排污费;推广使用“绿色”交通运输工具等。

(2)限制交通量。政府发挥指导作用,推动企业从自用车运输向营业用货车运输转化,促进企业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发展共同配送,统筹建立现代化的物流中心,建立现代化的物流管理信息网络等,实现物流效益化,特别是要提高中小企业的物流效率。通过这些措施来减少货流,有效地消除交错运输,缓解交通拥挤状况,最终通过有限的交通量来提高物流效率。

(3)控制交通流。政府投入相应的资金,通过道路与铁路的立体交叉发展,建立都市中心环状道路,制订道路停车规则以及实现交通管制系统的现代化等措施,减少交通阻塞,提高配送效率。

(4)制定绿色物流法律法规。为了推进企业实施绿色物流,政府要在严格实施《环境保护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以及环境噪音污染防治条例等现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加快绿色物流相关法规的制订,制定相关优惠政策鼓励企业绿色物流活动,比如对公路运输提价、鼓励铁路运输;在税收、贷款等方面,要对实施绿色物流的企业进行适当倾斜;建立专门的绿色物流管理监督机构,来对全社会的绿色物流活动进行有效的管理;要倡导建设绿色物流型园区,加快物流配送。总结总之,绿色物流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其理论与实践都尚处于摸索阶段,没有固定的模式。目前也有很多成功实施绿色物流的企业,如日本的大型啤酒生产企业麒麟公司和著名的零售业百货店西友公司。绿色物流的实施必须把逆向绿色物流与正向绿色物流相互协调、融合在一起,使它们成为一个闭环的体系,才可取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要求层次也更高。因此,要实现绿色物流的目标,培养和造就一大批熟悉绿色理论与实务的物流人才是当务之急。对绿色物流人才的培养涉及到政府及相关机构的参与,但也是企业成功实施绿色物流的基础保障。参考文献[1]濮小金,司志刚.现代物流[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夏春玉,李健生.绿色物流[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

[3]王长琼.绿色物流[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4]金勇,谭欣.发展我国绿色物流的对策研究[J].新疆社科论坛,2004,(5)[5]宋华,胡左浩.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6]张铎,周建勤.电子商务物流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7]刘志学.现代物流手册[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1.[8]林敬松,钟唯希.对发展绿色物流的思考[J].物流,2002,(8).[9]王之泰.现代物流学[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5.

致谢此次论文是在颜老师悉心教导和耐心指导下完成的。我由衷感谢老师那严谨求实和认真细心的工作作风。在老师多次教导和多次修改下我才得以完成本次论文。经过这次我了解到很多东西,很多东西不是一口气就能完成的,它总是要有个经历的。最后由衷感谢所有的老师的同学们,希望你们永远快乐。龙江XX电力有限责任公司绿色米精深加工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龙江XX电力有限责任公司龙江XX电力有限责任公司绿色米精深加工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总论一、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1、项目名称:2、项目承办单位:龙江XX电力有限责任公司法人代表:孙绍清3、项目实施地点:龙江县龙江镇青山路3号4、主管单位:龙江县电业局5、项目建设性质:技术改造6、建设年限:一年半二、可行性研究工作依据、范围1、可行性研究依据(1)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打绿色牌,走特色路”的发展战略和县委、县政府的“四四八”掁兴工程。(2)市场需求情况。(3)国家关于绿色食品生产加工有关规定。(4)农村种植基地、原材料情况。(5)现有生产、加工、工艺技术。2、可行性研究范围:(1)对技术改造项目投资意义和必要性、先进性论述。(2)对生产规模,提高产品产量,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以及市场销售情况进行分折。(3)对生产工艺及增添的机械设备选择的先进性、合理性、可靠性提出论证意见。(4)对生产环境、厂区绿化、安全性、节能性、消防进行评述。(5)对项目实施计划和进度安排提出建议。(6)对项目投资进行估算。(7)对技术改造后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进行分析和预测。三、承办企业的概况:1、龙江XX电力有限责任公司所属兴旺米业有限责任公司是2000年通过改制从龙江县第二粮库分离出来的股份制有限责任公司,是以生产、加工雅鲁河牌龙江绿色小米、大米、杂豆、八宝粥为主要产品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企业拥有资产总额1280万元,资产负债率52%。2、厂址概况:龙江县兴旺米业有限责任公司位于龙江县龙江镇城西北侧。公司占地面积4.4万平方米,厂区内自备铁路专用钱266延长米,标准站台42个,同时可装20个货位,有国家标准储备库2栋4000平方米,原材料储备能力2万吨,产成品储备能力1万吨,公路四通八达,交通运输方便。3、工艺状况和水平:公司现有的制米生产线是80年代的产品,大部分机械设备陈旧或已淘汰,生产线设备配备不合理,前部脱壳设备与后部碾米设备不配套,台时能力小,不能达产,需增加毛谷清理筛、去石机、谷糙分离机等配套设备使之达产,在精选工艺上缺少光电色选机,靠人工挑选,包装车间称重与包装为人工操作,不仅产品档次低,生产成本高,而且包装车间没有相应的取暖和除尘设施,成品库简漏,产品质量难以保证,保证不了市场的供应,为提高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必须对该加工工艺进行技术改造。4、公司人员情况龙江县兴旺米业有限责任公司现有职工74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6人,占全厂职工总数的35%,包括制米工程师5人,会计师2人,政工师2人,其他中初级专业技术人员17人,行政管理人员10人,其中包括董事长兼总经理1人,董事6人,监事3人,工人40人。5、公司财务状况:龙江县兴旺米业有限责任公司是按公司法设立的股份制有限责任公司,公司资产总额1280万元,注册资本150万元,资产负债率52%,2001年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612万元,利税142万元。2002年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850万元,利税178元,销售增长率14.8%,利税增长率25.3%。四、技术改造的必要性:龙江县兴旺米业有限责任公司改制前身为龙江二粮库,厂区及加工设备始建于1979年,已有23年的历史,设备陈旧,加工工艺落后,建筑质量差,厂区平面布置不尽合理,远达不到绿色食品生产加工的环境、工艺、技术要求。故此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绿色食品生产加工标准实施大规模的技术改造,以扩大产能,降低能耗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提升企业信用等级,使其在农业产业化建设中发辉作用,为县域经济发展作出贡献。五、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主要经济指标表序号指标单位数量备注1总投资万元30001.1固定资产投资万元23001.2流动资金投资万元7002产品销售收入万元119003产品总成本万元94973.1原材料万元70503.2燃料及动力万元11253.3管理费用万元903.4销售费用万元1353.5折旧费用万元603.6包装费用万元8553.7其他费用万元1824销售税金万元4425利润金额万元5926资本金利润率%53.77资本利润率%208投资利税率%359投资回收期年5序号指标单位数量备注1年加工谷子吨150002年加工水稻吨600003年生产小米吨97504年生产大米吨390005年生产谷糠吨4500副产品6年生产稻糠吨18000副产品7固定资产投资万元23008建设期借款利息万元75.69铺底流动资金万元70010全年生产天数天30011每天工作时数小时2412全厂定员总计人9912.1工人人4412.2工程技术人员人2612.3管理人员人2412.4服务人员人513全年运输量吨7500014运输车辆辆5主要技术指标表六、结论与建议:本报告论证了龙江县生产加工绿色小米、大米加工项目技术改造的必要性和建设的条件,确定了适度的项目建设的内容和建设规模。此项目资源95%的原材料为本县生产,市场前景广阔,如有先进的设备,见效是比较快的,是发展县域经济、促进社会稳定的好项目。通过技术改造,把龙江县兴旺米业有限责任公司,改建成齐齐哈尔市地区最大的绿色米加工企业,即解决了增加农民收入的问题,又壮大了本公司的经济实力,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了双丰收。第二章产品市场需求预测与销售一、市场预测和生产能力估计,供求关系分析:龙江地产小米在历史上就有着较好的声誉,以其特有的香味浓厚、营养丰富,受到东北地区消费者的喜爱。计划经济时期,因为种植分散、品种杂乱、受单产和比较效益低的影响,种植面积小,商品量长期很低,农民自产自用占的比例很大,外销量很小,全县年产小米在2.000吨以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人们餐桌的膳食结构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更追求营养性、方便、绿色和品味。为此小米已成为产妇必备的滋补品、中老年人必备营养品,一些高、中、低档餐桌特色食品之一,同时也是病患者不可缺少的强身键体的保健食品。2002年全县谷子基地建设种植面积8万亩,产量在20.000吨。龙江水资源丰富,1江11河所属的6大灌区,通过农村产业化调整,播种水稻32万亩,可产水稻16万吨,雅鲁河牌龙江大米进入市场后,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特别南方人对东北大米更是情有独钟,是人们餐桌上必备的主食。龙江地产的小米、大米,仅靠农民自已销售只能售出三分之一。米业公司成立后,生产加工出的绿色小米和大米投入市场后,销售形势一直看好,产品供不应求。过去由于生产、加工工艺落后,产品质量低,包装档次简单,宣传力度不够,并且设有绿色标志,使产品没有形成规模,产品只能在本地区小量流通,没有进入东北及全国各大市场。2001年雅鲁河牌龙江小米获得了国家绿色标识,龙江大米也进行申报。近两年为了保绿色小米和大米,加工项目能上得去、立得住、进入全国市场。对此,公司派专人对“绿色小米”和“大米”进行了大量的市场调查。经过对本省各城市及吉林、辽宁、内蒙古、上海、北京、天津、广洲等外省的大中城市及医院食堂、经销商、超市、粮油商进行走访,并以问答等多种形式进行调查。从调查中我们看到只要公司从种植基地到加工的全部过程,都能按绿色标准、组织种植、生产、加工包装、流通,按设计的产量,每年完全可以销售出去。从哈洽会、齐齐哈尔绿博会,大连、广洲展销会情况看,雅鲁河牌绿色小米和大米、已成为热销品种,先后被哈洽会授予最佳包装产品奖,被绿博会组委会授予畅销产品奖。通过市场调查,2003年预计黑龙江省的大部分地区可销售小米2.000吨,大米5.000吨,毗邻的吉林、辽宁、内蒙古可销小米1.000吨,大米3.000吨。天津、北京、上海等南方城市的各大超市可销售小米4.000吨,大米15.000吨。通过网络的传递和经销商们的努力,以及中介组织的协助,每年的销售量将还会有所增加。龙江地产的谷子和水稻原料充足。公司生产销售的原则是,以订单为生产的主要依据,按订单组织、基地种植、收购和加工。实施以销定产,决不会出现产销脱节的现象。二、产品先进性、适应能力、竟争能力和进入国内外市场的前景:龙江绿色小米和大米生产按照农业部四个标准组织生产。A:产品原料产地必须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B:农作物种植必须符合绿色食品操作规程。C:产品必须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D:产品包装,储运必须符合绿色食品包装标准。龙江县位于黑龙江省西部,地处大兴安岭与嫩江平原的过度带,资源丰富,土地肥沃,年降水量390—480mm,气候适宜,土壤、水质和空气质量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物理状况好,土壤的透气性强,有机质含量高,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完全符合生产绿色食品操作规范条件,产品可以达到双A级绿色食品标准。龙江的独特地理环境,谷子、水稻的生长条件是其它地区不可比拟的,只要坚持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规范化管理,规模化发展。使产、供、销一条龙。产品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竟争能力。根据近两年产品的销售情况,外地的客商对雅鲁河牌龙江小米、龙江大米很是青眯,并且很受欢迊。因此,该项目达产、达标后生产出的绿色食品进入外埠市场,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三、产品销售方案、营销策略:一是强化产品宣传作用,重塑雅鲁河牌龙江小米,龙江大米品牌。充分利用新闻媒体,使产品出现在那里,宣传就做到那里,利用宣传册、说明书、电视、网络等形式宣传绿色、宣传产品。通过国家级经贸活动和网络等形式宣传产品,扩大和提高产品的知名度。二是拫据各地区消费水平,实施价格策略。按照市场价格规律,依据各地区消费水平,参照“四贡”价格科学确定价位,在财务损益平衡范围内以折让订价。三是产品策略,为适应不同人群的消费水平,提供不同档次的产品,以满足需求。四、销售队伍、网络:建立一支具有较高营销素质的销售队伍。实行销售区域化管理,逐步建立起代销和特约店,开发网上销售,逐步实现电子商务。第三章改建规模与内容一、改造标准:改造成一个装备精良,技术先进,工艺合理,操作规范,自动化控制的加工生产线。二、建设规模:增加生产能力:年加工谷子15000吨,综合生产能力达到年加工谷子20000吨。水稻60000吨,综合生产能力年加工水稻80000吨。三、建设任务及内容:以设备改造为主,厂房、厂区改造为辅,改造所选用的设备,选用国内先进设备和引进国外先进设备,新增各种机械设备98台套,其中,国内生产机械设备96台套,进口国外先进设备2台套,按照生产加工绿色食品的环境标准,新建或改建,生产车间,化验室,厂区绿化等,土建面积8600平方米。(图表符后)新增设备及建筑一览表序号名称型号数量备注一机械设备981初清筛TQLZIZ42振动筛TQVMI43风筛机44去石机45分机筛46磁选机TCXT47胶辊砻谷机38谷糙分离机MGCZ49双辊米机MNML310轻杂质分离器211铁辊米机212擦米机213抛光机MP50214凉米机215光电色选机MMS-9B2进口16自米回转筛MMJM317斗式提升机1518低压风机4-72-4419低压风机4—73—5220除尘器621输送机322小包装机MWPO223大包装机MWPE224电动设备25电器设备计量单位:台、平方米新增设备及建筑一览表26生产线自动制系统227检测设备28保管通风设备29场内翻斗车1030包装流水线231静电除尘器32电子称1包括土建二土建工程86001新建大米生产车间砖石混12002新建包装车间砖石混8003新建化验室砖石混4004新建小米生产车间砖石混12005新建原料库砖瓦5000三厂区改造1场地硬化白色水泥地面20002厂区绿化种草、植树四合计第四章环境保护消防及职业安全一、环境保护:公司在生产过程中不产生废气、废水和废渣,但在制米过程中产生一定量的粉尘和噪声,在这次改造中,选用密闭性好的精良设备,尽量减少粉尘和噪声,对生产车间进行特殊设计,增高主要加工车间厂房主体高度,并设置吸尘装置,降低粉尘浓度,对噪声大的机械设备,进行特殊处理,如增加防掁垫,尽量降低噪声。二、消防:在生产过程中不产生易燃易爆物质和气体,但在设计中采取防暴措施,本着以防为主,消防结合的原则,在建筑物设计,车间布置上严格按照国家规定进行,并备齐消防装备及水源。三、职业安全: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和噪声对工人的危害,要采取措施,把危害降低到最小,一是要减少降低粉尘和噪声,二是要按照要求增加劳动保护,三是严格按劳动法规定,发放保健品。第五章企业组织及劳动定员一、企业组织:龙江县兴旺米业有限责任公司,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组织结构本着少而精,多能高效的精神,采用“直线一职能制”。既总经理下设两名副总经理,每位副总经理负责一个或数个管理部门,每个管理部门按功能和性质分类负责其他职能部门。职能部门可根据其规模再设为车间、班组,实行三级管理或车间班组二级管理,每级行政管理机构由一名行政负责人统一管理,并直接向上级负责,各级行政管理机构负责人实行逐级负责制。二、工作制度:本公司各产品生产过程,均为连续化,因此,每年除计划指标外,一般不停产。工作制度为全年300天,大部分时间为每天24小时三班生产,除少部分工种采用日班或两班制外,其大部分都连续化生产。三、劳动定员:本公司主要生产定员,按国家有关规定参照同类型粮食加工企业定员规模和控制水平,结合本企业的实际需要确定,其它辅助生产的仓库和后勤等根据生产需要和实际需要确定定员。全厂定员及人员构成见附表:序号部门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工人服务人员合计1大米车间6212202小米车间21693包装车间118104指挥管理系统8822205保卫人员1676销售系统1711107化验人员228供电、供水42179运输21611010后勤1214合计262444599占比例26.26%24.24%44.45%5.05100%全厂定员及人员构成表四、人员培训本公司的生产车间通过改造,机械设备具有国内先进水平,部分设备采取国外引进,整个生产过程具有连续性强,协作关系紧密等特点,所以,要求生产工人具有娴熟的技术和一定的理论知识,本公司的干部应该是生产方面的内行,能科学组织,指挥生产,技术人员应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能随时解决生产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并且能不断应用新工艺,新技术,提高生产效率,为了保证生产顺利进行,公司应有计划有目的的对生产、技术、管理人员进行对口培训,培训是开发人才资源的重要途径之一。1、领导干部和基层干部培训:可以通过技术讲座,走出去,到高等院校学习,进修或自学的方式,提高其理论水平管理能力,以培养既懂生产技术、又懂经营管理的开放型优秀企业管理人才和指挥人才。2、工人培训:新工人上岗前,应集中相当时间进行技术教育、安全教育和劳动纪律教育,并选派一批生产骨干走出去培训,或到有关院校专业培训,或到国内同类企业跟班上岗学习,各工种工人可通过设备安装过程熟悉工艺设备。生产操作人中员必须考试合格后方能上岗操作。3、技术人员培训:公司应争取从高等院校或其他同类企业引进专业对口的技术人员外,通过选派优秀的技术人员到高等院校和设计院进行学习,以提高技术力量,培养出本公司的科技队伍。第六章项目实施进度安排龙江县兴旺米业有限责任公司的技术改造项目,预计时间为一年半,从2003年5月份开始至2004年10月末结束。土建工程受东北气候条件的影响,2003年5月份开工后争取在2003年10月完成主体建筑,机械设备从5月份开始,逐步台套进行选型定购,待主体建筑完工后,进行安装,力争在2004年10月末全部安装完毕进行试生产,具体进度安排见附表:第七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一、投资估算:该技术改造项目总投资估算为3000万元,其中:辅底资金7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2300万元,投资的主要内容是:购置国内设备及安装投资1248.8万元,购置国外设备及安装投资300万元,厂房厂区改造、绿化投资65万元,递延资产投资20.6万元(其中建筑监理费10万元,项目前期费用5.6万元,培训费投资5万元。)不可预见费15万元,建设期利息预计75.6万元。二、资金筹措:企业自筹资金2000万元,银行贷款1000万元。第八章效益分析一、效益分析1、社会效益:新的生产线建成后,年增加生产能力为谷子15000吨,按出米率65%计算,可产优质米9.750吨,农民每亩地产量按200公斤计算,每亩谷子可实现收入300元,谷草收入100元,亩效益400元,比其他粮食收益可提高100元,全县农民种植谷子可增加收入1500万元;加工水稻60000吨,可产优质大米39000吨,农民种植绿色水稻,每公斤增加值按0.10元计算,可为农民增加收入120万元。2、经济效益:新的车间及生产线建成后,每年增加生产能力为加工谷子15.000吨,水稻60.000吨,生产优质小米9.750吨,大米39.000吨。米的加工成本每吨可下降35元,予计全年小米的生产可变成本下降34万元,大米的生产可变成本下降137万元,两项米的可变成本下降171万元。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扩大销售渠道,每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1.900万元,为国家上缴各项税金442万元,利润592万元。二、财务盈利能力分折1、投资利润率:年利润总额投资利润率=-------×100%总投资592.3=------×100%3000=20%2、投资利税率:年平均利税总额投资利税率=-------×100%总投资592.3+441.7=-------3000=35%3、资本金利润率:年平均利润额资本金利润率=------×100%资本金592.3=-----×100%1.103=53.7%4、投资回收期:投资回收期=总投资÷年平均利润额=3000÷592.3=5年5、盈亏平衡分折:估算以正常年份的固定成本317万元,可变成本为9.180万元,据此数据计算盈亏平衡点:年固定成本BEP(生产能力利用率)=-----------×100%年销售收入-年可变成本-年销售税金及附加317=-----------×100%11.000-9.180-441.7=23%该顶目只要达到设计能力的23%,企业就可保本,故该项目风险较小。10千万元10-盈利区8-6-盈亏平衡点4-固定资产2-亏损区||||||||||%102030405060708090100生产负荷三、总成本测算:测算数据来源和测算方法1、原材料:以和种植基地农民鉴定的收购合同中规定的价格为基础。2、燃料、动力、均以近期市场价格为基础。3、工资及附加费:按每人每月800元估算,旺季时顾用临时工按每月每人600元估算,福利费按总工资额的14%计取。4、固定资产折旧费:分类按国家规定的折旧年限计算。固定资产净值率平均按5%计算。5、管理费用:按公司职工总数每人每年9.000元计算。6、销售费用:按销售收入的1.1%计算。7、年总成本费:投产期按80%的生产能力,总成本费用为7.598万元,达产期按100%的生产能力,总成本费用为9.497万元。第九章结论和建议一、通过此项技术改造加工量由原来的年产加工谷子5.000吨,提高到20.000吨,提高了300%,年加工水稻20.000吨,提高到80.000吨,提高了300%,产品合格率达到98%,比原来提高3%。二、通过技术改造后,扩大了生产能力,提高产品质量档次,降低消耗,提高效益,扩大积累,提升企业信誉等级,增强市场竟争能力,使公司在农业产业化建设中发挥作用。三、几点建议:1、尽快落实资金并保证如期到位,使其按期实施技术改造,可早达产,早创效益。2、为保证技术改造设计标准,改造工程由专业部门和专业施工队伍与企业协作共同完成。3、公司改造后采用新工艺、新设备,干部和职工必须提前组织培训,以适应和掌握新工艺、新设备的需要。4、生产期间必须保证原料的充足供应,并严格加强管理,强化管理手段,以保证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新增设备及建筑一览表(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