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
91.120.10CCS
P
32DB42 DB42/T
1107—2023代替DB42/T
1107-2015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系统工程技术规程Code
for
systems
based
oninsulated
2023-11-29
发布 2023-11-29
实施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厅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DB42/T
1107—2023前言
................................................................................
III1
...............................................................................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3 术语和定义
.........................................................................
24 基本规定
...........................................................................
35 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系统及组成材料
.................................................
46 设计与构造
........................................................................
107
..............................................................................
168 质量验收
..........................................................................
219
..............................................................................
24附录
A(规范性) 风荷载标准值
........................................................
25附录
B(规范性) 主要性能检测试验方法................................................
30附录
C(资料性) 锚固件节点详图
......................................................
33附录
D(资料性) 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系统构造........................................
39附录
E(规范性) 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系统材料复检项目................................
41DB42/T
1107—2023 本文件按照GB/T
1.1—《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文件代替
DB42/T
1107—2015
1107—2015
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a)
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
2
章,2015
年版的第
2
章);b)
修改了术语和定义(见第
3
章,2015
年版的第
3
章);c)
修改了基本规定(见第
4
章,2015
年版的第
4
d)
修改了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系统性能指标(见第
5
章
2015
年版的第
5
章
5.2
节)e)
修改了常用保温芯材的种类(见第
5
章
年版的第
5
章
5.3
节);f)
修改了设计构造要求(见第
6
2015
年版的第
6
章);g)
增加了连接安全设计内容(见第
6
章
6.4
节);h)
修改了施工方法(见第
7
章,2015
年版的第
7
i)
修改了验收内容(见第
8
章,2015
年版的第
8
j)
修改了维护方法(见第
9
章,2015
年版的第
9
k)
修改了保温装饰板分类(见附录
A,2015
年版的附录
Al)
删除了锚固件组合单元安装强度试验方法(见
2015
年版的附录
Bm)
增加了主要性能检验测试方法(见附录
B);n)
增加了锚固件节点构造详图(见附录
Co)
增加了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系统构造图(见附录
D);p)
修改了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系统材料进场复检项目(见附录
E,2015
年版的附录
D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湖北省建筑节能协会、湖北省建设科技与建筑节能办公室、湖北卓宝建筑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湖北美亚达集团有限公司、湖北鑫玥新型建材集团有限公司、武汉市建筑节能办公室、湖北中城科绿色建筑研究院、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湖北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武汉理工大学、湖北邱氏节能建材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襄阳银达银通节能建材有限公司、武汉依德创拓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固克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武汉鼎华源保温节能技术有限公司、湖北弘泰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富思特新材料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威尔达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湖北联投新材料开发有限公司、亚士创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武汉聚优力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安徽鳄鱼尼卡新材料有限公司、武汉科文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湖北大汉鼎鑫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湖北孚瓯科技有限公司、武汉众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武汉赛凯龙节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彭德柱、徐漫、张铭、肖孟、李如友、阮帆、王继华、童明德、王爱勋、熊慧萍、肖伟、张旭龙、马保国、罗克佐、邱杰儒、薛宙、陈卫平、袁斐、徐凤华、邓超、徐勇、陈浩、张莹泽、曾荣争、邓华平、孔建华、郑清洁、王海、蒋文涛、李晓亮、胡婷婷、汤小亮、王学安、王敏、杨玉环、邬文奇、夏飞、周海龙、易炎华、万时洲、孙元玮。IIIDB42/T
1107—2023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2015
年首次发布为
1107—2015;——本次为第一次修订。本文件实施应用中的疑问,可咨询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联系电话邮箱:;对本文件的有关修改意见建议请反馈至湖北省建筑节能协会,联系电话:68873394,邮箱:717126909@。IVDB42/T
1107—2023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系统工程的基本规定、系统及组成材料性能要求、设计与构造、施工、验收与维护等。本文件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民用建筑和既有民用建筑改造的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工程。工业建筑的民用部分在条件相同时可参照本文件执行。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3190 变形铝及铝合金化学成分GB/T
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板、带材 第2部分:力学性能GB/T
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板、带材 第3部分:尺寸偏差GB/T
4100 陶瓷砖GB
8624 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T
14683 硅酮和改性硅酮建筑密封胶GB/T
14978 连续热镀铝锌合金镀层钢板及钢带GB/T
18600 天然板石GB/T
18601 天然花岗石建筑板材GB/T
19766天然大理石建筑板材GB/T
29416 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的防火性能试验方法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176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89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210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标准GB
50300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411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
50720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GB
55015 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
55016 建筑环境通用规范GB
55030 建筑与市政工程防水通用规范GB
55032 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质量控制通用规范GB
55037 建筑防火通用规范JC/T
412.1 纤维水泥平板
第1部分:无石棉纤维水泥平板JG/T
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系统材料JG/T
柔性饰面砖DB42/T
1107—2023JG/T
金属装饰保温板JG/T
外墙保温用锚栓JG/T
外墙用非承重纤维增强水泥板JG/T
建筑用真空绝热板JG/T
金属板用建筑密封胶JGJ/T
17 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应用技术标准JGJ
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T
220抹灰砂浆技术规程JGJ/T
235 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JGJ
建筑外墙外保温防火隔离带技术规程JGJ/T
416建筑用真空绝热板应用技术规程DB42/T
559低能耗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系统 external
insulation
systems
on
insulateddecorative
panel由保温装饰板、胶粘剂、锚固件、嵌缝材料和密封胶等组成,置于建筑物外墙外侧,与基层墙体采用粘结和锚固方式固定的,同时具有保温、装饰、防护等一体化功能的非承重保温构造,包括必要时采用的承托件、防火构造等。3.2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工程 external
thermal
insulation
engineering
based
on
insulateddecorative
panel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系统施工安装的工艺过程及所形成的建筑物实体。3.3保温装饰板 insulation decorative
panel在专业工厂预制成型的板状制品,由装饰面板、保温芯材、胶粘剂、背衬材料和锚固构造复合而成,同时具备保温与装饰功能。3.4保温芯材 thermal
insulation
layer在保温装饰板中起保温作用的构造层。3.5装饰面板 finish
panelDB42/T
1107—2023通过粘结复合方式,置于在保温芯材外表面的板材或片材,在保温装饰板中起装饰、增强作用的构造层。3.6背衬材料 the
inorganic
bottom
lining构成保温装饰板的底层覆面材料,起到增强保温装饰板整体性、防护性和与基层粘结性等作用的材料,一般为玻纤增强水泥基卷材和穿孔纤维增强水泥平板等。3.7胶粘剂 adhesive用于保温装饰板与基层墙体之间粘结固定材料。3.8密封胶fluid
sealant对保温装饰板板缝进行密封的材料,一般指中性耐候硅酮胶。3.9锚固件 anchoring
parts由专用锚栓、固定卡件和转接件等组成的成套紧固件,用于保温装饰板与基层墙体的连接固定。3.10锚固强度 anchoring
strength仅考虑锚固件锚固力时,保温装饰板与基层墙体之间的单位面积拉拔力。3.11挂板式 采用锚栓将金属龙骨固定在基层墙体上,然后用螺钉将金属面保温装饰板固定在金属龙骨上的全机械连接固定的安装方式。3.12粘锚式 adhesive
保温装饰板在基层墙体上同时采用胶粘剂粘结固定和锚固件机械连接固定的安装方式。4 基本规定4.1 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工程应满足下列要求:a)
应能适应基层的正常变形而不产生裂缝或空鼓;b)
应能长期承受自重而不产生有害的变形;c)
应能承受自重、风荷载的作用而不产生破坏;d)
应能耐受室外气候的长期反复作用而不产生破坏;e)
在正常使用中或抗震设防烈度下不应从基层上脱落;5.1.1 保温装饰板按单位面积质量分为Ⅰ型和Ⅱ型,其中:Ⅰ型板的单位面积质量应小于
20
kg/m
5.1.1 保温装饰板按单位面积质量分为Ⅰ型和Ⅱ型,其中:Ⅰ型板的单位面积质量应小于
20
kg/m
;Ⅱ型的单位面积质量应为
20
kg/m
~30
kg/m
。f)
应具有防水汽渗透性能;g)
应具有物理、化学稳定性,所有组成材料应彼此相容并应具有防腐性,在可能受到生物侵害(鼠害、虫害等)时,系统还应具有防生物侵害性能。4.2 保温芯材的燃烧性能及建筑应用高度应符合
、GB
50016
的规定,且不低于
B1
级。采用有机类保温材料时,应选用热固性保温材料;采用
B1
级保温材料时,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系统的定型构造应通过防火性能试验;防火性能试验应按照
GB/T
29416
进行。4.3 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系统施工应在主体结构施工质量验收合格后进行。4.4 保温装饰板与基层墙体应连接牢固,且保温装饰板面板应与基层墙体连接可靠。4.5 保温装饰板外保温复合墙体的热工性能指标应符合
GB
55015、GB
50176、
50189
和
559
的规定。4.6 保温装饰板外保温工程使用的各种组成材料应由系统供应商配套供应,且应由系统供应商提供成套的系统型式检验报告;型式检验报告应包括系统性能指标和全部组成材料性能指标,并应符合
287
的规定。4.7 保温装饰板的预制、复合、切割、开槽及封边处理等工序应在专业工厂完成。少量特殊部位用保温装饰板确需在施工现场进行切割、开槽、封边处理的,应采用专用机具和设备,不应使用手持式工具进行加工制作。4.8在正确使用和正常维护条件下,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系统的使用年限应不少于
5 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系统及组成材料5.1 一般规定22 25.1.2 保温装饰板宜为在线热压复合或烧结一体工艺生产的复合板材;采用涂胶冷压粘接工艺生产的保温装饰板时,应对其胶粘剂做人工抗老化试验,其试验结果不应低于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系统的使用年限。5.1.3 采用粘锚式安装的保温装饰板宜复合背衬材料层,背衬材料应选用纤维增强水泥平板、纤维增强水泥基卷材和纤维增强聚合物水泥砂浆,且应六面防水封闭。未复合背衬材料的保温板装饰板粘结面应采用界面剂预处理,界面剂性能指标应符合
的规定。5.1.4 金属面保温装饰板的性能指标应符合
JG/T
的规定,且保温芯材的燃烧性能应为
A
5.1.5保温装饰板外保温系统的锚固件应与装饰面板可靠固定,锚固方式宜采用板边卡锚、板边压锚、铆接压锚和预制卡槽插锚。不应将锚固件设置在保温层中。5.1.6 金属面保温装饰板宜采用企口构造形式。采用企口式构造的金属面保温装饰板可采用粘结加锚固方式安装,也可采用挂板式安装;四周折边等非企口构造的金属面保温装饰板应采用粘结加锚固方式安装。金属面保温装饰板的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应为
A
级。四周折边等非企口构造的金属面保温装饰板,其四边弯折宽度应不小于保温层厚度的
1/2,机械固定的角码件与面板应采用拉铆连接,企口式构造金属保温板的非企口边折弯宽度不小于
18
。5.1.7 采用薄型陶瓷板、石材面板、纤维增强硅酸钙板、纤维增强水泥板作为饰面防护层的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系统应采用粘锚式安装方式,并应采用金属托架进行承托,锚固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a)
锚固件应采用面板侧边“铣边压锚”的方式固定,不应采用面板侧边开槽插入金属卡件的固定方式;
b
a
b
DB42/T
1107—2023b)
采用“干”字形锚固件进行板边卡锚时,有效卡入长度不应小于
5
mm,且应有吸收面板热胀冷缩应力的间隙或构造;c)
在面板背面粘结预置“U”型条卡槽时,应带有在饰面板背后开“燕尾槽”机械连接构造,插锚卡件插入“U”形卡槽深度应不小于
;并应进行保证预置卡槽与面板粘结性能在使用年限不失效的耐久性实验。5.2 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系统5.2.1 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系统由保温装饰板、胶粘剂或连接支承龙骨、锚固件、嵌缝材料和密封胶等组成,其基本构造应符合表
1
的规定。表1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系统基本构造5.2.2 5.2.2 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系统性能指标应符合表
2
的要求。
JG/T
2020/MPa0.100.15/MPa0.100.15/MPa0.250.45
0.300.60
0.102/(m
/J
3J
a
2
a
技术要求试验方法2单位面积质量kg/m
202030JG/T
287结强/MPa原强度0.10生在温芯0.15生在温芯JG/T
287耐水强度0.100.15强度0.100.15用于建筑物首层及易受机械撞击部位
3J
JG/T
287抗弯荷载/NJG/T
1592
500JG/T
287JG/T
287
指标试验方法
/mm2.0JC/T
480长度、宽度/mm2.0板面平整度/mm2.0对角线偏差/mm3.0DB42/T
1107—2023表2 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系统性能指标5.3 保温装饰板5.3.1 保温装饰板外观应颜色均匀一致、表面平整、无破损。装饰面应覆保护膜进行保护。5.3.2保温装饰板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
3
的要求。表3 保温装饰板尺寸允许偏差5.3.3 保温装饰板性能指标应符合表
45.3.3 保温装饰板性能指标应符合表
4
的要求。材料名称密度3[kg/m
导热系数[W/板面拉强[kPa]吸水率v/v,%定性燃烧性能氨酯35a0.0241003.01.0B1塑聚1822a0.0331003.00.3B1岩棉带1200.046100合聚温板1101500.0491000.6
热固合聚苯板1402000.05010010泡陶保温板1800.0651500.3热板b
=D*0.450.0120.08长度、宽度≤0.5厚度≤3.0试验方法GB/T
6343GB
10294GB/T
9641GB/T
8810GB/T
8811GB
8624a
b
2
指标试验方法耐酸性,48
无异常GB/T
9274耐碱性,96
无异常GB/T
9265耐盐雾,500
无异常GB/T
1771耐老化,1000
合格GB/T
1865耐粘污性/%10GB/T
9780,级GB/T
9286DB42/T
1107—20235.3.4保温装饰板的装饰面性能应符合表
5
的要求。表5 保温装饰板装饰面性能指标5.3.5 保温装饰板保温芯材的性能指标应符合相应的产品标准规定,常用保温芯材主要性能应符合表6
的要求。表6保温芯材主要性能指标5.3.6 保温装饰板常用面板符合下列要求:a)
纤维增强硅酸钙板和纤维增强水泥板应为外墙用产品,其性能应符合
JG/T
和表
7
的规定,面板厚度宜为
8
mm~12
;b)
薄型石材板的主要性能指标应符合
GB/T
18601、GB/T
19766、GB/T
18600
的规定,光滑面板厚度宜为
mm~12
mm,荔枝纹等粗糙面板厚应不大于
mm;c)
陶瓷薄板的主要性能指标应符合
GB/T
4100
中的规定,面板厚度不应大于
8
mm,且不应小于5.5
mm;d)
涂层铝基板的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和基材厚度偏差应分别符合
GB/T
3190、GB/T
3880.2、GB/T
3880.3
的规定,面板厚度不宜小于
1.0
mm。当面板厚度小于
1.0
时,保温装饰板抗序号项目性能指标试验方法表观密度,g/cm31.2GB/T
701922不透水性24
检验后允许板反面出现湿痕,但不应出现水滴形,0.07JG/T
396耐久性抗冻性能
50
次冻融循环,不应出现破裂、分层冻融循环试件与对比试件饱水状态抗折强度的比值应≥0.80JG/T
396性能
50
次循环试验,不应有开裂、分层或其他缺陷性能60
℃水中浸泡
56
后的试件与对比试件饱水状态抗折强度的比值应≥0.80性能浸泡—干燥循环
50
次后的试件与对比试件饱水状态抗折强度的比值应≥0.75燃烧性能不低于
GB
8624-2012
不燃性
2级要求GB/T
5464放射性内照射指数
Ra≤1.0,外照射指数
γ≤1.0GB
6566饱水状态抗折强度,MPa24GB/T
7019抗冲击性试验
,板无贯JC/T
564.2/MPaJG/T
/MPa与Ⅰ型板≥与Ⅰ型板≥/h试验时,垂直于外墙基层表面和保温装饰板面拉拔,且破坏部位应在保温层内。e)
涂层热镀铝锌钢板应符合
GB/Te)
涂层热镀铝锌钢板应符合
GB/T
14978
中牌号
、公称镀层重量≥120
的要求,基冲击性能不应低于本文件规定的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系统相应的抗冲击强度要求;可采取压制纹路、增加面板硬质衬板或加肋等措施增强其抗冲击强度;2板厚度不宜小于
0.6
mm。表7 外墙用纤维增强硅酸钙板和纤维增强水泥板性能指标5.4 配套材料5.4.1 胶粘剂性能应符合表
8
的要求。表8 胶粘剂性能要求5.4.2 锚固件及组成材料性能应符合以下要求:a)
锚固件主要性能指标应符合表
9
的要求;
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单个锚栓抗拉承载力标准值
/kN基层0.60JG
149层墙0.50单个螺钉抗拉承载力标准值
/kN方管1.2管钢1.50悬挂力
/kN0.10JG/T
2872单个锚固件对系统传热增加值/[W(m
K)]0.004JG
149DB42/T
1107—2023表9锚固件主要性能指标b)
锚栓性能指标应符合
JG/T
366
的规定,且锚栓应为旋入式锚栓,塑料膨胀管应采用聚酰胺、聚乙烯或聚丙烯制成。基层为蒸压加气混凝土时,锚栓性能指标应符合
17
的规定;c)
紧固件、连接件、托架、导轨应采用不锈钢、热镀锌钢板冲压成型或铝合金模具挤出制成,“干”字形连接件、“T”形连接件、蝶形连接件、“Z”形背钩件、承托件的截面尺寸应符合附录
C
要求;d)
紧固件、连接件、托架、导轨的尺寸、公称厚度应根据单项工程荷载计算确定;e)
金属面保温装饰板连接件、紧固件符合下列规定:1)
钢角码应为
L
形,长度应大于或等于
50
mm,且公称厚度应不小于
2
mm。铆钉连接孔中心至板边距离宜不小于
倍孔径,孔间中心距宜不小于
3.0
倍孔径;2)
用于固定钢角码和金属板饰面保温装饰板面板的抽芯铆钉,宜选用不锈钢材质、直径为3.2
mm
的开口形抽芯铆钉,最小剪切载荷应≥360
N,其他性能应符合
GB/T
的规定;3)
连接件为不锈钢板或热镀铝锌钢板时,其厚度应不小于
他形式的连接件时,其宽度应不小于
40
mm,连接件的腹板公称厚度应不小于
2.0
,翼缘公称厚度应不小于
mm。不锈钢板性能应符合
JG/T
73
的规定,热镀铝锌钢板性能应符合
JG/T
378
的规定;4)
L
型托件与“蝶”形连接件、“T”形连接件等的固定接触面应有防滑齿;5)
紧固螺丝应加弹簧垫片。f)
非金属面保温装饰板的连接件、紧固件符合下列规定:1)
L
型托件、“干”字形连接件、“T”形连接件等的宽度不应小于
40
mm,腹板公称厚度不应小于
1.2
mm;2)
L
型托件与“干”字形连接件、“T”形连接件等采用单点固定时,其接触面应有防滑齿;3)
紧固螺丝应加弹簧垫片。g)
挂板式安装用龙骨宜选用铝合金龙骨,其截面尺寸、壁厚应根据单项工程荷载计算确定,且壁厚应不小于
2
mm,金属面保温装饰板挂板式安装时与金属龙骨连接用金属螺钉,公称直径应不小于
,并应避免电化学反应。h)
托架可采用铝合金型材或热镀锌钢板制作,并符合下列规定:1)
金属托架的最小厚度不应小于
2
mm;2)
铝合金材料的牌号及所对应的化学成分应符合
GB/T3190
的规定。铝合金型材应符合
5237.1~GB
5237.6
的规定;项目性能指标试验方法硬泡聚氨苯板岩棉条合聚沫保无机复合聚苯不燃保温ASG无机复合保温
050
060拉伸粘结强度MPa原强度0.10且破坏在保温层内0.01且破坏在保温层内0.015且破坏在保温层内0.10且破坏在保温层内0.10且破坏在保温层内0.12且破坏在保温层内0.10且破坏在保温层内0.10且破坏在保温层内JC/T2242耐水强度0.100.010.020.100.10耐冻融强与保温材料的相容性mm剥蚀厚度≤1.0DB42/T
1107—20233)
热镀锌钢板应符合
JG/T
的规定。5.4.3保温板用水泥基界面剂性能指标应符合表
10
的要求。表10界面剂性能指标5.4.4 非金属面保温装饰板板缝所用的密封胶,其性能指标应符合
GB/T
14683
的规定,金属保温板板缝所用的密封胶,其性能指标应符合
JC/T
884
的规定。5.4.5 挂板式安装用龙骨宜选用铝合金龙骨,其截面尺寸、壁厚应根据单项工程荷载计算确定,且壁厚应不小于
2
。5.4.6 用于增强系统固定安全性的承托件应采用不锈钢、热镀锌钢、铝合金制成,其截面尺寸、壁厚应根据单项工程荷载计算确定,壁厚不应小于
2.0
mm。6 设计与构造6.1 一般规定6.1.1 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系统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
7
度及
7
度以下地区。6.1.2 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工程设计应根据建筑类型、所在地区条件选用适宜的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系统。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系统应选用成套、定型的系统产品,不应更改系统构造和组成材料。6.1.3 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系统中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以及使用范围应符合
GB
55037、GB
50016的规定。6.1.4 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工程应进行专项设计,Ⅰ型保温装饰板应用高度应不超过
100
m保温装饰板应用高度应不超过
m,保温装饰板厚度不宜大于
100
mm。当建筑高度、保温装饰板厚度超过上述规定时,应进行抗风荷载性能验证,并应进行专项设计和论证。106.2.3单块保温装饰板的面积不宜大于
1
m6.2.3单块保温装饰板的面积不宜大于
1
m
900
mm×900
mm,6.1.5 基层墙体应满足下列要求:a)
基层墙体应为钢筋混凝土基层墙体、实心砌体基层墙体、蒸压加气混凝土基层墙体,其质量应满足
GB
50003、GB
50203、GB
50010、GB
50204
的规定,其中钢筋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小于C25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A5.0;b)
防水层设置应符合
55030、JGJ/T
的要求。采用粘贴加锚固方式的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工程,其防水找平层材料应采用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防水找平层与基层墙体的拉伸粘结强度应不小于
0.3
MPa;c)
混凝土墙体、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蒸压粉煤灰砖(砌块)、混凝土空心砌块的界面处理应采用专用界面剂,其中混凝土界面处理剂性能应符合
JC/T
的规定;6.1.6
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系统上安装设备管线、管道或悬挂重物时,其支承构件应固定在基层墙体上,并应做好密封和防水设计。6.2 建筑设计与构造6.2.1 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系统安装构造见附录
D。6.2.2 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工程专项设计主要内容有:保温装饰板外保温系统及主要组成材料的性能指标;系统构造、系统防脱落安全措施;系统防火技术措施、系统防水技术措施、系统热桥部位保温技术措施;应绘制立面排板图、细部节点构造详图等。2挂板式安装时,保温装饰板宜不大于
1200
mm×
mm。6.2.4 不同装饰面板的保温装饰板锚固方式应按表
选用,并符合以下规定:a)
薄石材面板的保温装饰板,应选用胶粘剂粘结、机械锚固和金属托架水平承托的系统构造形式。机械锚固宜采用预制金属背钩、背栓、“铣边卡锚”、“铣边压锚”的连接形式,不应采取侧边开槽连接方式。石材面板应通过金属卡件、转接件与基层墙体相连接;b)
涂料饰面纤维增强水泥平板的保温装饰板应采用“铣边卡锚”或“铣边压锚”的连接形式,不应采取侧边开槽固定方式。面板应通过金属卡件、转接件与基层墙体可靠连接;c)
薄型陶瓷面板的保温装饰板,机械锚固应采取“铣边卡锚”、“铣边压锚”或背钩转接的机械固定方式,不应采用“侧边开槽”、插片连接的固定方式。表11 保温装饰板锚固方式选用表6.2.5 6.2.5 粘贴式安装的外保温系统应设置排汽栓。每
15
m
墙面应不少于
1
个,设置位置应在水平缝和垂直缝交汇处。6.2.6 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系统应具备相应的抗冲击强度,建筑物首层宜选用石材板、陶瓷板和其他增强型面板材料。6.2.7 保温装饰板板缝处理符合以下要求:11DB42/T
1107—2023a)
保温装饰板之间接缝应平直均匀,保温材料之间的板缝宽度不宜超过
10mm,缝槽内应先采用直径大于缝宽
倍的泡沫棒嵌填密实后,采用密封胶密封,密封胶与面板有效粘接厚度(含铣边槽展开)不应小于
5
mm。当选用石材、陶瓷等硬质材料饰面的保温装饰板无缝安装时,应设置防止系统荷载叠加的金属托架,应在板间留有
1.0
~
mm
的变形间隙,用柔性嵌缝材料嵌缝密封;b)
保温装饰板板缝应采用密封胶密封,应确保密封质量,密封胶应与装饰面板侧面、表面相容,除锚固件处以外的密封深度应不小于
5
。6.2.8 保温装饰板在阳角处可采用
90°压边法或
45°对角法(海棠角)拼接,阴角处可采用板搭接、压锚的收口方法。6.2.9 中置门窗洞口部位的外保温构造符合以下规定:a)
中置门窗洞口四周墙体外侧面应安装保温装饰板,保温装饰板保温芯材的厚度不宜小于
mm;b)
保温装饰板可采用
90°压边法或
°对角法(海棠角)拼接;应先安装墙面的保温装饰板,再安装侧面保温装饰板,保温材料不应外露;c)
中置门窗洞口部位墙面保温装饰板粘结应采用全面积粘贴,门窗顶、窗台墙面保温装饰板应左右固定,门窗两侧墙面保温装饰板应上下固定,锚固件距墙角边缘不应大于
200
mm边也应适当的设置锚固件;d)
保温装饰板与门窗框之间宜保留
5
~8
mm
的缝隙,用柔性嵌缝后,再用密封胶密封;e)
窗台应设置排水板和滴水线,并应设排水坡度,坡度不应小于
5%,坡顶应高出辅框顶
10
mm,且应低于窗框泄水孔;窗洞上口上楣应设滴水线。6.2.10 外置门窗洞口部位的外保温构造符合以下规定:a)
外置门窗洞口部位墙面保温装饰板粘结应采用全面积粘贴,墙面保温板应适量的伸出外墙边缘;b)
墙面保温装饰板侧面应粘贴同材质的装饰面板,且应满粘。c)
窗台应设置排水板和滴水线,并应设排水坡度,坡度不应小于
5%,坡顶应低于窗框泄水孔,窗洞上口上楣应设滴水线;d)
保温装饰板与门窗框之间宜保留
5
~8
mm
的缝隙,用柔性嵌缝后,再用密封胶密封。6.2.11 凸窗部位构造应满足以下规定:a)
凸窗底板、顶板的保温装饰板应采用全面积粘贴保温装饰板,保温装饰板的宽度不应大于600
mm,并应采用锚固件锚固;b)
凸窗顶板不应设置室外空调机位;c)
凸窗门窗洞口处宜采用金属保温装饰板做整体保温,凸窗顶板如采用非金属保温装饰板保温时,应将非金属保温装饰板面板搭接在金属保温装饰板上部,并应向外设排水坡度,坡度不应小于
5%,凸窗顶板上保温装饰板不宜留有板缝,当必须留有板缝时,应做好防水密封构造,凸窗底板下口应设滴水线;d)
窗台应设置排水板和滴水线,并应设排水坡度,坡度不应小于
5%,坡顶应低于窗框泄水孔,窗洞上口上楣应设滴水线。6.2.12 女儿墙的构造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a)
女儿墙应在设置保温装饰复合板压顶或金属板盖板前,预先做好基层防水处理,设置金属板盖板应有保温构造且固定牢靠,女儿墙压顶与保温装饰板之间的缝应采用填缝材料嵌缝,并用密封胶填密实;12
b) 女儿墙内侧保温层的高度距离屋面完成面
600
mm
b) 女儿墙内侧保温层的高度距离屋面完成面
600
mm
高度分为内,不应使用吸水量>
的
2) 与其他功能的建筑组合建造且老年人照料设施部分的总建筑面积大于
500m
的老年人照2各类保温材料。6.2.13在建筑物勒脚部位,距室外地面散水以上
600
mm
内不应使用纤维类及开孔类泡沫保温材料;保温装饰板面板与地面散水断开连接并预留宽度不小于
50
要求,并应采用密封胶(膏)密实封闭。6.2.14 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系统在结构变形缝处应断开,缝中嵌填
A
级不燃保温填缝材料,填塞深度应大于缝宽的
3
倍。变形缝防水构造应满足
JGJ/T
的要求,固定变形缝盖板的锚栓应与保温装饰板的机械固定件错开设置,保温装饰板与盖板之间的缝隙应采用密封胶填实。6.3 防火安全设计6.3.1 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系统的防火安全性设计应符合
GB
55037、
50016
及以下规定:a)
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不应低于
B1b)
下列建筑的保温材料燃烧性能应为
A
级。1)
独立建筑的老年人照料设施、人员密集场所或设置人员密集场所的建筑。2料设施。3)
基层墙体与保温装饰板之间无空腔外墙保温装饰板系统的其他公共建筑,高度超过
50m时,住宅建筑高度超过
m。4)
基层墙体与保温装饰板之间有空腔的外墙保温装饰板系统的建筑,高度大于
24
m。6.3.2 采用挂板式安装的金属面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系统应满足以下要求:a)
保温芯材燃烧性能应为
A
级;b)
保温装饰板与基层墙体的间距应不大于
mm;c)
保温装饰板与基层墙体之间、板与板之间不应存在竖向贯通空腔;支承龙骨应作分仓阻断处理,每层楼板处应有防火封堵措施。6.3.3 下列建筑部位采用有机类保温芯材的保温装饰板时,其燃烧性能不应低于
B1级。a)
住宅建筑:建筑高度大于
54
m
100
m。b)
除住宅建筑和设置人员密集场所建筑以外的其他建筑:建筑高度大于
m、但不大于
m。6.3.4 当采用
B1级保温材料时,首层防护层厚度不应小于
15
6
mm,并应在每层楼板处设置防火隔离带或防火条板;6.3.5防火隔离带应符合
的规定,并满足下列要求:a)
防火隔离带应采用燃烧性能为
A
级的保温装饰板,高度方向尺寸不应小于
mm,其厚度应与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系统的厚度相同;b)
用于防火隔离带的保温装饰板面板厚度应≥4
mm;c)
防火隔离带应与基层墙体全面积粘贴安装,不应留有空腔,并应以机械固定件与基层墙体可靠连接。d)
用于防火隔离带的保温装饰板接缝处宜选用燃烧性能为
A
级的嵌缝材料进行嵌缝处理。6.4 热工设计6.4.1 采用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系统的民用建筑,其外墙传热系数限值应满足现行建筑节能设计要求。6.4.2 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系统热工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3
硬泡聚氨酯板石墨
EPS岩棉带合聚保温釉面发泡陶瓷无釉发泡陶瓷板合聚温板合聚沫保
050
表观密度
3/m
352025120110150280180数λ[W/0.0240.0330.0460.0490.0500.0850.065蓄热系数
[W/(㎡·0.290.280.700.80数(外)1.151.051.11.15数设值λc[W/0.0280.0350.0550.0590.060.09350.075数计
c[W/(㎡·0.330.290.900.960.960.880.92JG/T
项目相邻保温装饰板保温材料之间缝隙宽度(mm1010正系DB42/T
1107—2023a)
外保温系统应包覆门窗框外侧洞口、女儿墙、封闭阳台以及出挑构件等热桥部位;b)
外保温系统保温层内表面温度应高于
0
℃;c)
外保温系统应考虑金属面板连接构造、金属固定件和承托件的热桥影响。6.4.3 保温装饰板保温芯材的厚度应
50015
和
DB42/T
559
的外墙传热系数限值进行计算确定。6.4.4 相邻安装的保温装饰板,其保温材料之间的缝隙宽度不宜大于
10
mm;锚固件和金属面板连接构造宜作断热桥处理。6.4.5 保温装饰板的导热系数与蓄热系数设计值按其保温芯材的导热系数与蓄热系数取值,并应符合表
12
的规定。表12 保温装饰板的导热系数设计值与蓄热系数设计值6.4.6 进行外墙传热系数计算时,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系统热阻按式(1)计算。𝑅
=
ℎ/𝑎
×𝜆𝑐6.4.6 进行外墙传热系数计算时,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系统热阻按式(1)计算。式中:R——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系统热阻2·K)/W];h
——保温层的厚度(mm);λ保温材料导热系数设计值
[W/(m·K)];a
——热阻修正系数,按表13选取。表13 保温装饰板热阻修正系数表6.5 连接安全设计6.5.1 采用粘锚式安装时,保温装饰板应与基层墙体通过粘结剂粘结牢固,且保温装饰板面板应通过锚固件与基层墙体可靠的连接。粘结剂粘结固定和锚固件机械固定均应能单独承受外保温系统全部荷14单个锚固点抗拉承载力标准值FPC250.60MU150.40A5.00.3038mm1.20当单个锚固件同时锚固两块保温装饰板时,应按一个锚固点计算,同一锚固点不能在两块保温装饰板上重
4.8
1.53.0𝜎𝑇——保温系统抗拉强度,取60
𝜎𝑇——保温系统抗拉强度,取60
;载,采用挂板式安装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系统应分别计算保温装饰板与金属龙骨螺钉连接、金属龙骨与基层墙体锚栓连接的锚固点数量。6.5.2 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系统应进行抗风荷载设计,并应符合以下要求:a)
系统抗风荷载承载力标准值
Rk应不小于风荷载标准值
ωk与保温系统安全系数
K
的乘积,按式(2)计算。𝑅𝑘
≥
𝜔𝑘
×𝐾
(2)式中:𝑅𝑘——系统抗风荷载承载力标准值(kN/m²),粘结和锚固抗力不应叠加,应分别按和的方法进行计算,应均能单独满足要求;𝜔𝑘——风荷载标准值(kN/m²),应按附录A的方法进行计算;𝐾——保温系统安全系数,按b和c的要求进行取值。b)
保温系统进行粘结抗风荷载设计时,保温系统安全系数
K
应不小于
14;c)
保温系统进行锚固抗风荷载设计时,保温系统安全系数
K
取值宜按表
表14 外墙外保温系统进行锚固抗风荷载设计时保温系统安全系数
K6.5.3 保温系统进行粘结抗风荷载设计时,系统抗风荷载承载力标准值
R按式(3)计算。𝑅𝑘
=
𝜎𝑇6.5.3 保温系统进行粘结抗风荷载设计时,系统抗风荷载承载力标准值
R按式(3)计算。式中:2𝜌𝐴——有效粘结面积计算值,取。6.5.4 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系统进行锚固设计时,系统抗风荷载承载力标准值
Rk按式(4)计算。𝑅𝑘
=
𝐹𝑝
×𝑛𝐴
(4)式中:𝑅𝑘——系统抗风荷载承载力标准值(kN/m²);𝐹𝑝——单个锚固点抗拉承载力标准值(kN),15取值;𝑛𝐴——单位面积锚固点数量(个/m²)。表15 锚固点抗拉承载力标准值(kN)6.5.5 锚固点抗拉承载力按表
取值。6.5.6 挂板式安装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系统应分别计算保温装饰板与金属龙骨螺钉连接、金属龙骨15
/mm
DB42/T
1107—2023与基层墙体锚栓连接的锚固点数量。6.5.7粘锚式安装的保温装饰板有效粘贴面积应不小于保温装饰板面积的
。保温装饰板在以下部位应全面积粘贴:a)
距室外地坪
2
m
范围内的墙面;b)
建筑物阳角
300
mm
及门窗洞口周边
150
mm
范围内的墙面;c)
女儿墙顶或挑檐下
范围内的墙面;d)
凸窗底板及长度或宽度不大于
的单块板;e)
防火隔离带。6.5.8 保温装饰板锚固件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a)
锚固点应根据固定受力方式均匀分布;b)
保温装饰板应采用边棱固定,固定边棱应不少于两条平行边;固定点宜设在面板上下对边处,每边固定点应不少于
2
c)
每块保温装饰板锚固点数量应不少于
4
d)
锚固点离板边端头距离不应大于
200
mm,且不应小于
100
mm。6.5.9 挂板式安装系统龙骨固定应符合下列规定:a)
金属龙骨与基层墙体锚栓连接、保温装饰板与金属龙骨螺钉连接的锚固点数量应根据本文件6.5.6
计算确定,且每边固定边不应少于
3
个螺钉固定;b)
龙骨间距应根据锚固点数量和排列要求计算确定,且建筑应用高度
m
及以下时应不大于500
mm,建筑应用高度为
54
m~100
m
时应不大于
mm。7 施工7.1 一般规定7.1.1 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系统施工应在主体结构施工质量验收合格后进行。7.1.2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工程施工前应对基层墙体做施工前检查,并应满足下列要求:a)
主体结构工程基层墙体施工完成及防水处理完毕,并经质量验收合格;b)
基层应坚实、平整。找平层应已由主体结构施工方施工完成,超过
25
mm
的抹灰层应采取了加强措施;找平层垂直度与平整度应符合
50210的规定,允许偏差并应符合表16的要求;表16 基层墙体表面允许偏差c)
c)
外门窗洞口应通过验收,洞口尺寸、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及施工质量要求。门窗外框及辅框d)
建筑外部挑出部位、相对标高下延部位、变形缝等保温防水处理完毕,并符合单项工程设计要求;16DB42/T
1107—2023e)
伸出墙面的消防梯、落水管及各种进户管线和空调器托架等预埋件、连接件应安装完毕,并按外墙保温系统厚度预留出间隙。7.1.3 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系统施工前应按本规程附录
B
的要求在现场做基层墙体与找平层、防水层、粘结砂浆之间的拉伸粘结强度检验,拉伸粘结强度不应低于
且粘结界面脱开面积不应大于
基层验收不合格的,不应进行保温工程施工。7.1.4锚固件应进行现场抗拉拔试验。锚固件在基层墙体上的拉拔力不符合设计要求时,应进行补强处理,合格后方可进行施工。7.1.5 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系统工程的施工应按照经审查合格节能专项设计文件,进行二次深化设计图、排版图和经审查批准的专项施工方案施工,不应擅自改动。专项施工方案应包括工程概况、编制依据、防火构造及使用范围、组成材料及主要指标、对基层墙体的要求、施工流程、施工要点、主要节点做法、验收措施及要求。7.1.6 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系统在水平或倾斜出挑部位、外墙上任何附着件连接部位、变形缝、勒脚散水及延伸至地面以下的部位均应做保温防水处理。7.1.7 施工人员应经过培训并经考核合格,施工应在设计方进行设计交底后进行。7.1.8 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工程施工前,应在现场采用相同材料、构造做法及工艺制作样板墙,并经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等各方确认后方可开始施工。7.1.9 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工程在
5
级以上大风天气和雨天不应施工。采用粘贴式安装施工的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工程施工期间及完工后
24
h
内,基层及环境空气温度应不低于
0
℃,平均气温应不低于
5
℃。冬季施工期间应采取防冻措施;夏季施工期间应避免阳光暴晒。7.1.10 保温装饰板铣边、开槽位置与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应出现饰面板裂痕、隐伤,预制固定件应无松动。7.1.11 保温装饰板在运输和在施工现场暂存时,应码放整齐,并应采取
有效防护措施防止重压和碰撞,防止曝晒和淋雨。7.1.12 材料进入现场后,应在监理工程师监督下进场验收,并按规定取样复检,合格后方可施工;大面积施工前,应在现场采用相同材料和工艺制作样板,并经建设、设计、总包、监理确认后方可进行施工。7.1.13 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工程施工应加强过程控制,每道工序完成应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并做好隐蔽工程和检验批验收。7.1.14 施工过程应符合
GB
50720
及湖北省相关施工安全管理规定。7.1.15 需要采取防火构造措施的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工程,防火构造的设置应符合
GB
50016
定,当需要设置防火隔离带时,防火隔离带的施工应与保温装饰板的施工同步进行,并应符合JGJ
的规定。7.2 施工准备7.2.1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工程施工前,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应先熟悉图纸并与现场进行校核,将二次深化图纸与施工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比对,发现问题及时向设计方反馈信息以便于及时设计调整。7.2.2 根据《施工组织设计》中的施工总平面图,对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材料、机具设备(含脚手架)等进行组织、协调、定位。7.2.3 保温装饰板及配套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应采取消防安全措施,防止火灾事故发生。7.2.4 应按不同规格、品种分类堆放;室外存放时应采取防雨、防潮和防污染等措施。7.2.5 吊运和施工过程中,应防止碰撞保温装饰板,不应损坏、划伤板材和污损板材饰面。17DB42/T
1107—20237.2.6粘锚式安装保温装饰板的墙体基层表面应平整、清洁。不应有粉化、起皮、爆灰等现象,不应有油污、脱模剂等妨碍粘结的附着物。7.2.7保温装饰板安装前应根据施工图和排板图复核尺寸,并应设置安装基准线,墙体上专用锚栓设置的位置应正确。7.3粘锚式安装施工7.3.1 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系统粘锚式安装施工应按图
1
所示工序进行:基层检查、处理
→放定位控制线
→配制胶粘剂
→粘贴保温装饰板
→锚固件安装及固定→特殊部位处理
→嵌缝、密封
→表面清理
→验收图1 粘锚式安装施工流程图7.3.2 安装保温装饰板时,应按单项工程排板设计及现场实际情况设置水平度、垂直度控制线,并应按照排版图弹出每一块板的安装控制线及锚栓、承托件安装点位。板缝宽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弹线分格确定好分隔缝的宽度后,应制作统一分缝塞尺。7.3.3 胶粘剂应安排专人配制,并应根据施工方案要求严格控制搅拌时间;胶粘剂的性能应符合本文件
5.4.1
的规定,配制好的胶粘剂应在
h
内用完。7.3.4 粘贴保温装饰板应采用满粘法施工,胶粘剂厚度宜为
8
mm~10
,有效粘贴面积不应小于保温装饰板面积的
90%。7.3.5 保温装饰板在以下部位应采用全面积粘贴:a)
距室外地坪
1.2
m
范围内的墙面;b)
建筑物阳角
300
mm
及门窗洞口周边
150
mm
范围内的墙面;c)
女儿墙顶或挑檐下
范围内的墙面;d)
凸窗底板及长度或宽度不大于
的单块板;e)
防火隔离带。7.3.6 保温装饰板粘贴的平整度和垂直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板与板之间的缝隙要均匀一致且达到设计要求,每贴完一块后应及时清除挤出的胶粘剂。7.3.7 夏季粘贴施工应避免阳光曝晒,高温和非常干燥的环境下施工前应适当湿润基层墙体表面;基层墙体出现表面吸水率过高或其他影响保温装饰板粘结的情况时应暂停施工。7.3.8机械固定应在粘结砂浆初凝达到一定强度后进行,并应符合以下规定:a)
锚固件与基层墙体连接应牢固可靠;b)
锚固件规格、承载力、安装数量、布置方式、有效固定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c)
非金属面保温装饰板应采用面板铣边压锚方式连接固定,“蝶”形固定件、“干”字形固定件铣边卡锚方式如图
2
3
所示,锚固件形式如图
4
所示。18DB42/T
1107—2023图2 “蝶”形固定件铣边压锚方式图3 “干”字形固定件铣边卡锚方式 图4锚固件示意图19DB42/T
1107—20237.3.9 金属面保温装饰板进行弯折加工时,应严格控制剔槽、压痕位置与深度,不应出现金属板面裂痕或隐伤。弯折方法如图
5、图
6
所示。图5 金属面保温装饰板弯折方法图6 金属面板端头弯折方法7.3.10 排气栓应嵌入水平缝与垂直缝交汇处,排气栓的气孔应向外朝下。排气栓应粘接牢固,气孔不应堵塞。7.3.11 密封胶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a)
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系统中,保温装饰复合板间、板端接缝密封的建筑用耐候密封胶应为中性耐候型硅酮胶(聚硅氧烷);b)
密封胶施工前应检查复核保温装饰板安装质量,对不符合要求的应及时返工或更换;c)
应清洁板缝及其周边部位,沿板缝两边覆贴美纹纸防污胶带并保证平直、匀顺;d)
当板材拼缝较深时,应填塞保温泡沫材料,并应预留于
6
mm
的缝深作为密封胶的灌缝;e)
胶缝应饱满平直、宽窄一致,挤注密封胶后应形成密实、连续、均匀、无气泡的凹形沟槽,密封胶最薄处(一般为固定件安装部位)不应小于
3
mm
厚,密封胶颜色、胶缝宽度应符合设计要求;f)
挤注密封胶时应保持板面清洁,一旦发生污染应及时清理;g)
当饰面材料潮湿时或环境温度低于
0
℃时,不应进行密封胶打胶施工。7.4 挂板式安装施工7.4.1 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系统挂板式安装施工应按图
7
所示工序进行:20批,不足
5000
m
也作为一个检验批;
a) 采用相同材料、工艺和施工做法的墙面,扣除外门窗洞口后每
5000
m
c) 每个检验批中应每
1000
m
至少抽查一处,每处不应小于
m
;DB42/T
1107—2023批,不足
5000
m
也作为一个检验批;
a) 采用相同材料、工艺和施工做法的墙面,扣除外门窗洞口后每
5000
m
c) 每个检验批中应每
1000
m
至少抽查一处,每处不应小于
m
;基层检查、处理→放定位控制线→安装龙骨→固定保温装饰板→特殊部位处理→嵌缝、密封→表面清理→验收。图7 挂板式安装施工流程图7.4.2挂板式安装用龙骨和锚固件的规格、数量、安装方式及锚固点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7.4.3 保温装饰板挂板式安装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a)
根据建筑立面设计和外保温技术要求,按照排板图在墙面弹出外门窗口的水平、垂直控制线以及伸缩缝线、装饰线条等;b)
建筑外墙大角及其他有垂直度要求的部位应挂垂直基准线,并且在每个楼层适当的位置挂水平基准线,以控制保温装饰板安装的垂直度和水平度;c)
安装龙骨时,应按照根据水平、垂直控制线弹制的位置线进行安装,其固定锚栓的间距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d)
保温装饰板安装前应按照设计和排板图预先编号,施工时应按排板图对号安装。保温装饰板与固定卡件的连接应牢固可靠,不应松动;固定卡件的位置应调节适中,并能满足板材连接位置准确;e)
保温装饰板安装时,相邻板的间距偏差不应大于±
;安装时应保证板面的垂直度、平整度及纵横缝的平直度符合设计要求;f)
外门窗洞口等特殊尺寸的保温装饰板应按设计要求在工厂预制、现场锚固安装。外门窗口的上沿存有空腔时,应采用不燃类保温材料进行填充密实;7.4.4 板缝密封胶施工应按本文件
7.3.11
的规定进行。8 质量验收8.1 一般规定8.1.1 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系统工程质量验收除应符合本文件的规定外,尚应符合
GB
50300、50210、JGJ
55015、GB
、
50411
的规定。8.1.2 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系统及组成材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的规定,进入施工现场时需提供具有中文标识的产品出厂质量合格证、产品出厂检验报告、有效期内的型式检验报告。8.1.3 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系统材料应进行现场验收,涉及系统安全及使用功能的,应进行见证取样复验,复验项目见附录
E。8.1.4 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系统工程的质量验收应包括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查、隐蔽工程验收和检验批验收,施工完成后应进行墙体保温分项工程验收。8.1.5 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系统检验批的划分应符合
50411
的规定。8.1.6 墙体节能保温工程检验批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22b)
检验批的划分也可根据与施工流程相一致且方便施工与验收的原则,由施工单位与监理(建设)单位共同商定;2 2d)
同一个工程项目、同一施工单位且同时施工的多个单位工程可合并计算。21DB42/T
1107—20238.1.7 检验批质量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a)
检验批应按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验收;b)
主控项目应全部合格;c)
一般项目应合格。采用计数检查时,检验结果应有
80%以上的检查点(值)合格,且最大值不应超过允许偏差的
1.2
倍;d)
工程资料和质量验收记录应完整。8.1.8 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工程隐蔽工程验收应进行文字和必要的影像资料;隐蔽工程验收部位及内容包括:a)
保温装饰板附着的基层及表面处理工艺及质量;b)
保温装饰板的粘结锚固和机械固定;c)
锚固件(点)布置及锚固强度;d)
保温装饰板保温层厚度(可由工艺缝处探查、测量;不应采用钻芯取样等破坏性方法);e)
保温装饰板工艺拼接缝、变形缝、女儿墙、出挑不问等特殊构造节点及热桥部位处理;f)
防火构造及设置。8.1.9 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工程验收时,应检查下列文件和记录:a)
设计文件、图纸会审记录、设计变更和节能专项审查文件;b)
系统施工方案等施工执行文件;c)
系统材料、部品及配件的产品质量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有效期内型式检验报告及进场验收记录;d)
系统材料、部品及配件的现场抽样复验的见证取样单、复验报告等;e)
各项隐蔽工程验收和相关图像资料;f)
检验批、相关分项工程验收记录g)
施工记录;h)
质量问题处理记录;i)
现场实体检验报告;j)
其它必须提供的资料。8.1.10 分项工程应在相关检验批全部验收合格的基础上,进行质量记录检查,确认达到验收条件后方可进行竣工验收;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系统分项工程验收合格资料应汇总到建筑节能分部工程验收资料中。8.2 主控项目8.2.1 保温装饰板安装前,应对墙体基层进行检查,基层牢度、平整度不符合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8.2.2 用于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系统构造、组成主、辅材料、配件的品类、规格及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规定。检验方法:a)
按进场批次,全数核查产品合格证、性能检验报告、进场验收记录。b)
现场抽样复检,复检材料包括保温装饰板、粘结砂浆、锚栓和密封胶。同一厂家、同一品种为一批产品,按进场批次,每批随机抽检
3
组试样进行检查;质量证明文件应按照其出厂检验批进行检查;8.2.3 保温装饰板保温芯材的厚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方法:剖开板缝,探针扦插及尺量检查。8.2.4 保温装饰板保温芯材的导热系数、复合板单位面积质量、拉伸粘结强度、燃烧性能应符合设计22
/mm
1.01.0有累计长度超过
50
mm/m
的刮痕和面积超过有累计长度超过
50
mm/m
的刮痕和面积超过
/m
明显擦伤。要求。检验方法:核查产品合格证、性能见证取样检验报告、进场验收记录。8.2.5 保温装饰板与基层墙体应粘结牢固、无松动和虚粘现象,粘结面积应符合设计要求8.2.6 机械固定件数量、位置、固定深度和拉拔力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方法:检查施工记录和隐蔽工程记录。8.2.7 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工程所采用的装饰保温复合板、胶粘剂、锚固件进场时应抽样复验。a)
装饰保温板的单位面积质量、拉伸粘结强度、燃烧性能等级。b)
胶粘剂的拉伸粘结强度和耐水拉伸粘结强度。c)
固定锚栓拉拔力标准值。8.2.8 门窗洞口、凸窗洞口周边墙面及外墙出挑构件部位的保温与防水密封措施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方法:
观察检查;
核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8.2.9 排汽栓的设置密度及开口朝向应符合本规程要求。检验方法:
观察及尺量。8.3 一般项目8.3.1 进场的保温装饰板及配套材料、配件包装应完整、规范、无破损。检查方法:观察法、全数检查。8.3.2 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系统外观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a)
保温装饰板应平整、洁净,不应有明显缺角,非金属面板不应有裂缝和斑痕;金属面板不应2 2 2b)
保温装饰板颜色应均匀一致,无明显色差(~ eq
\o\ac(△,E)),色泽应与样板相符;c)
密封胶注胶应饱满、密实、连续、均匀、无气泡,胶缝应横平竖直、深浅一致、宽窄均匀、光滑顺直。检验方法:观察、测量。每个检验批抽查
10%,且不少于
5
8.3.3 保温装饰板接缝应符合设计要求,接缝应平整严密。检验方法:观察,尺量、手摸检查。每个检验批抽查
10%,且不少于
5
处。8.3.4 保温装饰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
的规定:表17 保温装饰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23
152525DB42/T
1107—20239维护9.1 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系统在竣工验收时,应提供使用维护说明书,其内容应包括:a)
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系统的主要性能参数及设计使用年限;b)
使用注意事项;c)
日常与定期的维护要求;d)
保修范围与保修责任。9.2 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系统的维护应符合下列规定:a)
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系统完工并验收合格后,应正确使用和正常维护,使用中应避免使用不当导致的人为损坏,如遇不可抗力或其他意外情况下产生的损坏,应视损坏程度及时根据施工合同及相关责任、义务约定进行修复;损坏程度较为严重或修复难度较大的,应由专业的设计、施工单位制定专项修复方案后再行修复;b)
在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系统已竣工的建筑物上进行外挂护栏、广告牌、空调室外机、架空通讯或供电供热供气线路等装置或设施的施工,或者建筑工程改造或重新外装修时,必须对原有的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系统进行有效保护,不应影响系统固定安全及功能完整性;c)
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系统应进行周期性的检查,检查周期根据外保温系统的已使用年限中心按表
18
确定,每一个维护周期内至少对系统构造及材料的质量、安全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检查项目一般包括系统固定安全性及防水密封、机械损伤等,发现问题应及时予以修复。表18 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系统安全性能检查周期24√μz
。DB42/T
1107—2023√μz
。
附
录
A(规范性)风荷载标准值A.1 基本规定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系统应按照本附录进行风荷载标准值计算。A.2 风荷载标准值计算A.2.1 风荷载标准值应按式()进行计算。𝜔𝑘
=
𝐶
×𝛽𝑔𝑧
×𝜇𝑠1
×𝜇𝑧
×𝜂
×𝜔0
(A.1)式中:𝐶——风向影响系数,取;𝛽𝑔𝑧——Z处的风荷载脉动增大效应(风荷载放大系数),按A.2.2取值;𝜇𝑠1——风荷载局部体型系数,按A.3.3取值;𝜇𝑧——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按A.3.4取值;η地形修正系数,按A.3.5取值;𝜔0——基本风压,按A.3.6取值。A.2.2 风荷载放大系数𝛽𝑔𝑧可按表取值,或按式(A.2)进行计算:a)
按表
取值;b)
按式(A.3
A、B、C、D
四类地面粗糙度类别的风荷载放大系数分别不应大于1.65、1.70、2.05、2.40;𝛽𝑔𝑧
=
1+2×𝑔
×𝐼10
×(𝑍/10)−𝛼(A.2)式中:𝑔——
2.5;𝐼10——10
m
高度处风的名义湍流强度,对应
A、B、C
和
D
类地面粗糙度,可分别取
0.12、0.14、0.23
和
0.39;Z——保温层最高点高度(m);α——地面粗糙度指数,对应于A、B、C和D类地面粗糙度,可分别取0.12、、0.22和0.30。c)
风荷载放大系数取值不应小于1+
0.7251.2DB42/T
1107—2023表A.1
风荷载放大系数βgzA.2.3表A.1
风荷载放大系数βgz表A.2
风荷载局部体型系数𝜇𝑠1取值A.2.4表A.2
风荷载局部体型系数𝜇𝑠1取值计算。a)
按表
取值。b)
除按表
F.3
进行选取外,也可按式(A.3)~式(A.6)进行计算。26DB42/T
1107—2023表A.3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μz𝜇𝑍𝐴
=
1.284×(𝑧⁄10)表A.3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μz式中:Z——高度;𝐴——区域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取值应不小于1.09。𝜇𝑍𝐵
=
1.000×(𝑧⁄)0.30(A.4)式中:𝐵——区域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取值应不小于1.00。𝜇𝑍𝐶
=
0.544×(𝑧⁄10)0.44(A.5)式中:𝐶——区域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取值应不小于0.65。𝜇𝑍𝐷
=
0.262×(𝑧⁄)0.60
(A.6)式中:𝐷——区域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取值应不小于
0.51。A.2.5地形修正系数的取值应符合下列要求:27250
0.350.300.300.300.400.300.300.350.300.350.300.300.300.30DB42/T
1107—2023a)
对于山峰和山坡等地形,应根据山坡全高、坡度和建筑物计算位置离建筑物地面的高度确定地形修正系数,其值应不小于
;对于山峰和山坡顶部
B
处的修正系数按式()计算,对其他部位的修正系数按图
所示取
A、C
处的修正系数
ηA和
ηc为
1,AB
间的修正系数按
η的线性插值确定;图A.1
山坡和山峰示意
𝑍𝜂𝐵
=
[1+𝑘𝑡𝑎𝑛𝛼(1
)]2
𝑍式中:tanα——山峰或山坡在迎风面一侧的坡度;当
tanα大于
0.3;k——系数,对山峰取
2.2,对山坡取
1.4;H山顶或山坡全高(m);Z建筑物计算位置离建筑物地面的高度(m);当
Z>2.5H
时,取
Z=2.5H。b)
对于山间盆地、谷地等闭塞地形,地形修正系数
η可在
0.75~0.85
选取;c)
对于与风向一致的谷口、山口,地形修正系数
η
1.20~1.50
选取;d)
其他情况,应取
1.0。A.2.6 基本风压应按重现期为50年的值进行选取,湖北省各城市50年重现期基本风压见表A.4。表A.4表A.4
湖北省各城市
年重现期基本风压250
0.300.350.300.35DB42/T
1107—2023表表
A.4 湖北省各城市
年重现期基本风压(续)29装饰板,每种保温装饰板数量不应少于2块且不应小于1
m
。𝜎b
= 装饰板,每种保温装饰板数量不应少于2块且不应小于1
m
。𝜎b
= 𝑏𝐴(B.1)A—试样面积,mm
。
附
录
B(规范性)主要性能检测试验方法B.1耐候性试验方法B.1.1 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系统耐候性试验,应按JG/T
287的规定进行。B.1.2试样应使用一种与试验产品应用配套的固定方式固定保温装饰板和最多不超过4种类型的保温2B.1.3 当试验墙包含多种不同类型保温装饰板时,保温装饰板应分布均匀,同种类板材应竖向设置。B.1.4 当试验墙包含多种不同类型保温装饰板时,每一种保温装饰板均应单独做拉伸粘结强度测定,试验取样的断缝应切割至保温层表面。B.2 拉伸粘结强度B.2.1 胶粘剂与保温板装饰板拉伸粘结强度试验应按JG/T
287的规定进行。B.2.2 粘接砂浆拉伸粘接强度应按以下方法进行试验:a)
水泥砂浆底板尺寸为
80
×40
mm×40
。底板的抗拉强度应不小于
。b)
保温装饰板由委托单位按系统配套材料要求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现代农业技术师职业资格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5年企业法务管理师考试试题及答案汇编
- 2025年经济法课程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计算机软件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试卷及答案
- 2025年护理专业资格考试卷及答案
- 2025年初级会计职称试卷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宗教学及哲学基础考试试卷及答案
- 医疗废物安全处置与环保责任承诺书
- 机场建筑弱电系统施工与运营维护管理协议
- PythonNumPy教学讲解课件
- ttt企业内训师培训课件
- 肿瘤个体化治疗检测技术指南(试行)
- JB∕T 14272-2021 矿用气动夹管阀
- 浅谈外科医生的成长课件
- 圆锥破碎机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 消防内资料全套附件
- 1.咨询服务流程图(通用)
- 学习“建设生态环境保护铁军的基本要求”心得体会1
- 梁若瑜著-十二宫六七二象书增注版
- 防洪堤初步设计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