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的故事课件_第1页
艺术家的故事课件_第2页
艺术家的故事课件_第3页
艺术家的故事课件_第4页
艺术家的故事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艺术家的故事艺术家的故事米开朗基罗袁世海李可梁人物艺术家的故事用生命挑战极限米开朗基罗艺术家的故事米开朗基罗艺术家的故事米开朗基罗,不仅是伟大的雕塑家、画家,还是一位了不起的建筑家、军事工程师和诗人。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MichelangeloBounaroti1475-1564)于1475年3月6日诞生于文艺复兴胜地佛罗伦萨附近的小城卡普里斯。

艺术家的故事在他13岁时,父亲把他送到佛罗伦萨最受尊敬的艺术家吉兰达约的作坊当学徒。米开朗基罗在此接受了在新鲜石膏上做壁画的全面技术训练。一年以后,他转向著名雕塑家多纳太罗的学生贝尔托尔多学习雕塑。

艺术家的故事《阶梯旁的圣母》艺术家的故事《酒神巴库斯》艺术家的故事他经常到圣马可修道院听宗教“叛道者”、修道士萨伏那洛拉的演讲。因反对教皇和教会腐败,萨伏那洛拉于1498年5月被判火刑处死,心怀悲愤的米开朗基罗拿起锤子和凿子,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创作了大理石群雕圣母怜子像——《哀悼基督》。艺术家的故事《哀悼基督》艺术家的故事

1501年8月,米开朗基罗应约将一块35年前被毁坏的巨大的大理石雕刻成一尊塑像。经过数年与世隔绝的苦干,终于把一个英雄少年从沉睡的石头中唤醒,就是《大卫》。大卫体格健壮,神态坚定,左手轻推肩上的投石带,在投入战斗前的瞬间,他侧首注视左前方,目光如炬。从《大卫》面世以后,年仅26岁的米开朗基罗被世人公认为最伟大的雕塑家之一。艺术家的故事《大卫》雕像充分体现出一种顽强、坚定和正义的精神气质。它被作为城市的保卫者的象征,鼓舞和教育着世世代代前来瞻仰的各国人民。艺术家的故事艺术家的故事1505年,教皇尤利乌斯二世交给了米开朗基罗一生中最具挑战性的任务:在梵蒂冈西斯廷教堂顶部作画。在1500多平方米的天花板上作画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在接下来的四年里,米开朗基罗不得不每天持续数小时站在高达20余米的脚手架上工作。

艺术家的故事1512年11月1日,在西斯廷教堂的天花板上,人们看到了世界美术史上最大的壁画之一—《创世纪》。这幅画分为三组,共九个场景。第一组“神的寂寞”,包括“神分出光明与黑暗”、“神创造日、月、草木”、“神授福大地”;第二组“创造人类”,包括“创造亚当”、“创造夏娃”、“逐出乐园”;第三组“洪水”,包括“洪水”、“诺亚献祭”、“诺亚醉酒”。艺术家的故事《创世纪》艺术家的故事《创世纪》艺术家的故事艺术家的故事1513年之前,米开朗基罗完成了尤利乌斯陵前大理石雕像《垂死的奴隶》。奴隶年轻健美,试图挣脱捆在胸前的绑带;虽双目紧闭呈垂死状,但面部表情安详,似乎因对胜利的遐想而略含微笑,表现出对压迫的反抗和对解脱的渴望。艺术家的故事《垂死的奴隶》艺术家的故事《反抗的奴隶》艺术家的故事末日审判艺术家的故事

艺术家把多年的抑郁、愤懑和屈辱,全部寄托在这两个雕像上面。在这里,人的尊严得到了高度体现。艺术家以卓越的技巧使这两块冰冷的石头产生出生命的活力。这种优美的造型感受,正是米开朗基罗所期望达到的效果。艺术家的故事《摩西》

这尊塑像被表现得坚定有力,他正面对世上违反他的法规的现象表现出极大的愤怒。从《摩西》雕像的那对威严冷峻的眼睛上也可以看出这一艺术形象的现实意义。艺术家的故事罗伦佐.美第奇艺术家的故事教皇朱利二世的陵寝艺术家的故事《最后的审判》艺术家的故事圣彼得大教堂艺术家的故事《米涅瓦的基督》艺术家的故事艺术家的故事艺术家的故事艺术家的故事克里斯蒂拍卖行日前宣布,将于2006年1月24日在纽约拍卖意大利文艺复兴巨匠米开朗基罗创作的一幅素描,预期拍卖价格为400万美元上下。

据报道,这幅画名叫《未完成的男子草图》,是米开朗基罗在16世纪50年代创作的。当时,米开朗基罗已经步入人生暮年,对作品日益求精,亲手烧掉了自己的很多作品。在长达70多年的艺术生涯中,他创作了成千上万张素描,但保存下来的只有600多张,其中只有一小部分由私人收藏。米开朗基罗逝于1564年。

克里斯蒂拍卖行介绍说,这幅画系用黑色粉笔创作,看起来画的是与圣母怜子主题有关的耶稣形象,显示了米开朗基罗毕生集聚的人体绘画功力。这幅素描起先由苏格兰收藏家约翰·马尔科尔姆收藏。1976年,马尔科尔姆的后人把这幅画送去拍卖,被一位收藏家以近32万美元的价格买走,当时创下了大师素描拍卖的最高记录。

1998年,米开朗基罗的素描《基督和撒马利亚的女人》拍出逾748万美元的价格。2000年,米开朗基罗的另一幅素描《基督复活》拍出1230万美元的价格。艺术家的故事米开朗基罗设计的建筑艺术家的故事艺术家的故事艺术家的故事袁世海艺术家的故事袁世海(1916--2002)原名瑞麟。北京人。幼年入富连成科班学戏,初学老生,后改花脸,向其师兄孙盛文学戏。由于他聪颖好学,很快就学会了《失街亭》的马谡,《群英会》的黄盖、曹操,以及《法门寺》的刘瑾等角色,演出效果极好。艺术家的故事袁世海身材魁梧,动作稳练,身段漂亮大方,注重造型的完美。他刻划人物细致入微,一段看似平常的戏,他却能抓住角色的内在活动,揭示其性格特征。他被美誉为“活曹操”,入科时,学的就是曹操,那时是口传心授,没有剧本,学得像老师;后来有了剧本,学会了分析人物,把一个既奸、权、疑、诈,又文武双全、有政治头脑的曹操演活了。

艺术家的故事艺术家的故事艺术家的故事艺术家的故事艺术家的故事艺术家的故事艺术家的故事艺术家的故事艺术家的故事艺术家的故事艺术家的故事艺术家的故事雷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艺术家的故事波兰作曲家弗雷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有一半的法国血统。他的父亲从法国移居华沙,教贵族子弟学法语。肖邦在孩童时代就显示了音乐天才,并就学于新成立的华沙音乐学院。十九岁时他就写下了《f小调钢琴协奏曲》。艺术家的故事1810年肖邦出生在波兰华沙。母亲从小教他唱了很多民歌,肖邦自小就迷上了诗歌和绘画。他8岁登台演奏钢琴,在华沙,人们都知道出了一位“钢琴神童”。肖邦在20岁时就已经是很有名的钢琴家了。后来他去法国巴黎,在巴黎过艰难的演出生活。他热爱祖国,怀念家乡,在他创作的大量钢琴曲中透露着对祖国的眷恋之情。为了生活,他经常抱病演出,身体异常虚弱时还进行创作。1848年底他去世时手里还紧握着一个盛满祖国泥土的杯子,并嘱咐死后将他的心脏带回自已的祖国。艺术家的故事肖邦在巴黎的岁月,也是他的祖国波兰遭受沙皇俄国蹂躏的年代,所以,肖邦这时期的很多作品都反映了他对被侵占的故国家园的怀念,对民族独立的渴望和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思乡情,亡国恨,时常在他的作品里流露出来。当沙俄授予他“俄国皇帝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时,肖邦严辞拒绝,表现出一个爱国艺术家的高尚人格和民族气节。艺术家的故事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幅作品是谁画的吗?艺术家的故事他就是我国画坛的一代宗师、著名的水墨画大师……艺术家的故事李可染艺术家的故事艺术家的故事艺术家的故事

李可染先生1907年3月26日生于江苏徐州,13岁从师钱食芝学习传统山水画,16岁入上海私立美专学习。1929年以优异的成绩入杭州(国际)西湖艺术院,后被破格录取为研究生,师从林凤眠等教授研习西画。1943年他被聘为重庆国立艺专讲师,从事中国画教学和创作。1946年应徐悲鸿之聘成为国立北平艺专中国画教授,同时师从齐白石、黄宾虹,潜心于民族传统绘画的研究与创作。新中国成立后,他致力于中国画艺术的革新,以“可贵者胆,所要者魂”“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为座右铭,使古老的中国山水画艺术获得了新的生命。李可染先生的山水深厚凝重,博大沉雄,以鲜明的时代精神和艺术个性促进了民族传统绘画的嬗变与升华。在他自成体系的教育思想影响下,出现了活跃于画坛的“李可染学派”。李可染先生不仅是画坛辛勤耕耘70余年的一代宗师,他在艺术观念的开拓上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李可染生平简介

生平简介艺术家的故事李可染在吸取前人和同代人艺术特点的基础上,对中国山水画进行了革新。他把西方绘画中表现光影的方法融入山水画创作中,以浓重的墨色作为暗部来衬托强光,造成西画中逆光的强烈感觉。然而,他的画法又不失传统中国画的特征和表现手法:黑白透明、墨色渲染、用线凝重。他的画面结构是一种范宽式的饱满构图,在一张纸上,表现出最大最丰富的内容,形成了“黑”“满”“崛”“涩”的国画风格。评论家一致认为李可染山水画的价值主要是他创造性地探索出新图式,并表现出浑厚博大的精神力量。艺术特色

艺术特色艺术家的故事渔村春晓图李可染作品

艺术家的故事笑和尚图李可染作品

艺术家的故事山顶梯田李可染作品

艺术家的故事层林尽染李可染作品

艺术家的故事井冈山李可染作品

艺术家的故事桂林漓江李可染作品

艺术家的故事江南春雨图李可染作品

艺术家的故事颐和园扇面殿李可染作品

艺术家的故事漓江山水天下殊李可染作品

艺术家的故事

就像白石老人画虾蟹、徐悲鸿画马、李苦禅画鹰一样,李可染先生以画牛著称。李可染画牛始于30年代,主要是画北方黄牛,40年代后始画南方水牛。50年代,画牛已成为他山水画的延续,有很多精品问世。李可染画牛深受鲁迅先生“府首甘为孺子牛”诗句影响,他还把自己的居所称为“师牛堂”,这反映出李可染的人生审美及喜好。著名美术评论家郎绍君评论道“各式各样的耕牛图都造型严谨、笔墨精炼、极富情趣。透露出画家未泯的童心和对诗意田园生活的向往。”

李可染画牛

李可染画牛艺术家的故事李可染画牛

雪牧图艺术家的故事李可染画牛

牧童戏鸟艺术家的故事李可染画牛

归牧图艺术家的故事李可染拜师

1946年,李可染艺术生涯中的又一关键时刻出现了,两份聘书同时送达他的手中。一份是母校杭州国立艺专发来的聘书,一份是徐悲鸿请他去北平国立艺专的聘书。李可染对母校感情深厚,回母校工作可以了他的心愿,而后者却更有吸引力。北平是中国文化古城,有故宫藏画,还有李可染素来仰慕的大师齐白石、黄宾虹。当时,在李可染的心中,北平几乎就是一流艺术的代名词,于是他选择北上。此时李可染已经40岁,已多次举办画展,获得徐悲鸿、郭沫若、田汉、沈钧儒等名家的广泛好评,在中国画坛已有较高声誉。到北平不久,经徐悲鸿引荐,李可染见到了心仪已久的80多岁高龄的齐白石,他立即表达了自己想拜师求教的心情。1947年春,李可染带了20张画第二次拜见齐白石,由此引出一段动人的故事。当时,齐白石正在躺椅上养神,画送到手边,他便顺手接过。起初他还是半躺着看,待看了两张以后,他已不由自主地坐了起来,再继续看,齐老眼里放出亮光,身子也随着站了起来,边看边说:“这才是大写意呢!”齐白石晚年有个习惯,认画不认人,看完画以后,他将注意力转移到李可染身上,问:“你就是李可染?”李可染忙答应。齐老高兴了,赞许道:“30年前我看到徐青藤真迹,没想到30年后看到你这个年轻人的画。”徐青大师齐白石李可染拜师艺术家的故事李可染拜师

藤即徐渭,是明朝著名的花鸟、山水画家,其画以用笔豪放恣纵、潇洒飘逸名重一时,对后世亦有极大影响。齐白石生平十分推崇徐渭,由此可见他对李可染的赏识。接着,齐老满含深意地说:“但我看你的画像是写草书,我一辈子都想写草书,可我现在还在写正楷……”就这样,二人以画为桥,一下子变得十分亲近。李可染告辞时,齐老留他吃饭,李可染再三推辞,齐老动了气,对正要迈出门槛的李可染大声说:“你走吧!”这时,齐老家人示意李可染:你要听齐老的,留下吧。从此,齐白石与李可染结下不解之缘。李可染对拜师一事非常看重,认为拜师仪式必须郑重其事,所以拖了一段时间。但齐白石却等不及了,有一次他问李可染:“你愿不愿拜师?”李可染忙说:“您早就是我的老师了。”齐白石会错了意,心情郁闷,不时地对身边的护士念叨:“李可染这个年轻人,他不会拜我做老师的,他的成就将来会很高。”这话传到李可染耳中,他急忙去见齐老,解释原因。齐老心直口快,连声说:“什么也不需要,什么也不需要。”李可染茅塞顿开,当天在齐老第三子齐子如陪同下执弟子礼。齐白石连忙站起,扶李可染起来,高兴之余,眼睛都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