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急性脑血管病变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_第1页
中医内科急性脑血管病变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_第2页
中医内科急性脑血管病变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_第3页
中医内科急性脑血管病变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急性脑血管病变急性脑血管病变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或意识欠清,半身不遂;或仅口角埚斜,半身不遂等为主症。本病可分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前者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者包括动脉硬化性脑梗死、脑栓塞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属中医学“中风”、“卒中”、“厥证”、“偏枯”等病范畴。发病多因中年之后,心、肝、肾三脏之间阴阳平衡失调,以致阴虚阳亢,化火、生痰、动风,横窜经络,甚则逼动气血上冲脑部。【诊断】1.脑出血中年以上有高血压、动脉硬化史,起病急剧,突然昏倒,不知人事,呼吸有鼾声,瞳孔不对称(病侧较大)或缩小,伴有一侧偏瘫。2.动脉硬化性脑梗死起病较缓,常在睡醒后发现偏瘫,语言不清,1~2日后症状才逐渐发展到最高峰。3.脑栓塞多发生于年轻人有心脏病史者,血压不高,起病急,常有偏瘫、失语,但神志多数清楚。4.蛛网膜下腔出血多发生于青、中年,起病急,突感剧烈头痛,呕吐,继而转入昏迷,有脑膜刺激征,抬头与抬腿试验阳性。5.脑脊液检查脑梗死及脑栓塞大都正常;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脑脊液多呈血样,压力均高。6.头颅CT、核磁共振检查有助于急性脑血管病变的诊断和病变类型的鉴别。【治疗】一、辨证论治中风的辨治原则有三:①辨病位浅深。根据有无昏迷,分为中经络、中脏腑两类。中经络的,治以平肝熄风,化痰通络;中脏腑的,当须采取急救措施。②辨邪正虚实。对中脏腑的,还需辨别闭、脱。闭证属实,以开窍为主;脱证属虚,以固脱为急。③辨病理因素的标本主次。标证风、火、痰偏盛的,当熄风、清火、化痰;本证精气阴血不足的,治以补益。对后遗症如半身不遂等,亦应根据邪正虚实的表现,分别采取祛风、化痰、行瘀、通络,或补气养血、滋益肝肾等法。但一般当以针灸疗法为主,配合自动与被动的肢体运动锻炼。1.中经络得病之初,有一时性昏倒失神,或不经昏倒而见口眼喝斜,颜面麻木,四肢麻木沉重,活动不利,甚则半身不遂或手足拘急抽搐,头眩重痛,口多痰涎,舌强语言欠利,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或细弦。此为风痰入络。治法:平肝熄风,化痰通络。方药举例: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10g,钩藤15g,白蒺藜12g,地龙10g,僵蚕10g,竹沥半夏10g,豨签草15g,川芎10g。加减:口眼喁斜,加制白附子3g,制全蝎4g。手足拘急,抽搐疼痛,加臭梧桐15g,制全蝎4g,鸡血藤15g。手臂重滞不遂,升举不利者,加指迷茯苓丸10g,每日2次。头痛眩晕,项强不利,酌加葛根15~20g,珍珠母、牡蛎各30g,白芍12g,夏枯草12g。神情呆滞,加陈胆星5g,制远志6g,菖蒲6g。2.中脏腑骤然昏倒,不知人事,神昏鼾睡,并有半身不遂,口眼喝斜,口中流涎。治疗先当急救,采取针刺,或中西医结合等措施。药物由鼻饲管喂服。(1)闭证:痰火内闭,心神被蒙,症见两手紧握,肢体拘急,或有抽搐,牙关紧闭,气粗痰涌,面赤身热,无汗便秘,苔黄腻,脉弦实有力。治法:熄风,清火,化痰,开窍。方药举例:羚羊钩藤汤加减。羚羊角粉(吞服)0.6g,钩藤15g,竹沥半夏10g,陈胆星6g,九节菖蒲6g,矾水炒郁金10g,天竺黄10g,黄连2.5g。另服至宝丹或万氏牛黄清心丸,每次1粒。加减:风痰偏盛,静而不烦、面白唇紫、苔白腻者,去黄连;另服苏合香丸,每次1粒。痰盛,喉间痰壅,加川贝母10g,另用猴枣散0.6~1g冲服,或用竹沥灌服,必要时当配合吸痰。如痰火均重,面赤气粗、身热烦躁、呕吐呃逆、大便秘结者,加龙胆草5g,大黄10g,枳实10g,风化硝10g,或加檬石滚痰丸(包煎)15g。津伤,口干,舌质红,加沙参、天花粉各15g,川石斛10g。风象偏重,手足拘急、抽搐、舌强、牙关紧闭者,加生石决明30g,全蝎5g,地龙10g。(2)脱证:目合口开,鼻鼾,手撒遗尿。如两颧色红,气促,口干,汗多,肢暖,舌光红,脉细数,为阴脱;若进一步出现面色苍白,汗出清冷,肢凉脉伏,为阳脱。治法:扶正固脱。方药举例:生脉散加味。人参10g,麦冬10g,五味子6g,煅龙骨15g,煅牡蛎30g。加减:阳脱,加制附子10g。内闭外脱,当开闭固脱,同时兼顾。昏迷渐醒,闭脱症状得以缓解后,宜标本同治:一面平肝潜阳,熄风降火,豁痰;一面扶正,滋养阴液气血。3.后遗症(1)气血虚滞:偏枯不用,肢软无力,或有酸痛麻木,短气少言,懒动乏力,舌质有紫气、瘀点,舌苔淡白,脉细涩。治法:补气养血,行瘀通络。方药举例: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12g或红参须5g,当归10g,鸡血藤15~20g,赤芍10g,桑寄生15g,桃仁10g,红花6~10g,广地龙10g。加减:肢体麻木、重着、抽掣、刺痛,酌加炮山甲6g,豨签草15g,制全蝎4g,制南星3g,制僵蚕10g。手足发冷,肌肉不仁,加制桂枝4g。(2)肝肾亏虚语声不出,手足软弱偏瘫,酸麻不仁,下肢痿楚不用,口中流涎,头晕面赤,或神识呆滞,舌质红润,脉细。治法:培补肝肾。方药举例:地黄饮子加减。干地黄15g,巴戟天10g,山萸肉10g,石斛10g,肉苁蓉10g,五味子3g,熟附子3g,杜仲12g,桑寄生15g。加减:口干、舌质红,去附子;加阿胶10g,龟甲15g。足冷,加肉桂1.5g。神识呆滞,加石菖蒲5g,制远志6g。二、中成药大活络丹每次1粒,每日2次。用于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遂。豨桐丸每次5g,每日2次。治中风偏瘫,并可作高血压患者预防中风之用。人参再造丸每次1粒,每日2次。适用于半身不遂,中风后遗症。通塞脉片每次10粒,每日2~3次。适用于中风后遗症与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清开灵注射液每次20~40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每疗程7~10天。适用于中脏腑闭证。脉络宁注射液(由牛膝、玄参等制成)每次10~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500ml内,静脉滴注,每日1次,每疗程10~14天。一般用2~3个疗程。适用于动脉硬化性脑梗死及其后遗症。川芎嗪注射液每次80~10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内,静脉滴注,每日1次,每疗程10~14天,一般用2个疗程。适用于脑动脉硬化症、脑梗死及其后遗症。三、针灸疗法体针1.中脏腑闭证:人中、廉泉、劳宫、涌泉、十二井。脱证:百会、内关、合谷、关元(灸)、足三里、三阴交。2.中经络和后遗症上肢瘫痪:肩髃、膈俞、曲池透少海、手三里、合谷透劳宫。下肢瘫痪:环跳、阳陵泉、风市、梁丘、解溪、太冲。口眼喁斜:攒竹透鱼腰、四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