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集锦5篇_第1页
大班科学教案集锦5篇_第2页
大班科学教案集锦5篇_第3页
大班科学教案集锦5篇_第4页
大班科学教案集锦5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班科学教案[集锦5篇]大班科学教案篇1

活动内容:

面粉是幼儿在一日生活中接触最多的食物,但这只是孩子与它的间接的接触。我们的幼儿对它到底了解多少呢?于是我把面粉深入到了教学活动中,和我的孩子们一起来分享面粉带来的快乐。

活动重点:

为幼儿创设宽松自由活动环境,提供多样的操作材料,激发幼儿科学探索的兴趣。

活动难点:

引导幼儿运用多用方法辨别出真正的面粉并做出记录。

活动目标:

1、在“真假面粉”活动中,激发幼儿对周围生活的关心与热爱,并从中体验到探索的快乐。

2、在提高幼儿的操作能力时,让幼儿形成较强的观察力及初步的对比分析能力。

3、通过探索实践,让幼儿在四种白色粉状物中辨别出面粉。

活动准备:

百宝箱、面粉、淀粉、糯米粉、水、盐、馒头、花卷、水饺皮、馄沌皮、电饭锅、记录表、笔

活动建议:

一、导入:

通过游戏“百宝箱”出示馒头、花卷、水饺皮、馄沌皮引起幼儿对活动兴趣。并提问幼儿:馒头、花卷、水饺皮都是用什么做成的?

幼儿:“面粉”

教师依次出示面粉、淀粉、糯米粉、盐供幼儿猜想四种白色粉状物品哪一种是真正的面粉。

二、展开:

幼儿的操作记录分两部分:

1)猜想记录:要求幼儿只用眼观察凭借以往的知识经验判断谁是真面粉并做猜想记录(四样猜想物品分别用数字作为各自标志。1、面粉、2、淀粉、3、糯米粉、4、盐)如:

2)验证真假并做记录(在这里我挑选面粉、淀粉、糯米粉、盐四样食物是因为它们1、在外观上比较接近可供幼儿探索2、即使幼儿用品尝的方法来验证真正的面粉也是很安全的。

3)可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索交流)

验证后的记录:

三、师幼交流验证结果:(教师在黑板上做出真面粉统计记录总人数36人)

在交流中幼儿各自说出了验证方法他们有的通过鼻子闻、有的通过嘴巴尝、有的用水来验证面粉的真假方法多多,兴奋无比。通过验证幼儿知道了4号盘的.是盐因为它咸是用嘴尝出来的;2号不是因为见到水就不见了,有的幼儿说出了这是淀粉,教师给予了鼓励;1号和3号的识别教师和幼儿做成了饺子皮放入电锅里煮一煮,出锅之后3号变的发粘幼儿很快判断出这不是面粉,则判断出真正的面粉是1号。

结束:师幼一起归纳总结面粉的特点,对幼儿在活动时的表现做出了评价,并强调安全教育。如果没有爸爸、妈妈和老师的允许是不能随便品尝不认识的事物的。

活动自评:

根据《纲要》精神,我在活动中特别注意培养幼儿的情感教育、让他们在宽松自由的探究氛围中,展开幼儿的思维,让他们尽情探索,而我在活动中早以成为他们活动中的朋友,倾听者的角色。《真假面粉》活动中,幼儿说的多,操作多,精力非常集中,并体会到了成功了快乐。通过操作幼儿也了解到了很多常识如:盐是咸的、淀粉遇见水就会融化、糯米团煮熟后是粘的,真正体现出“玩中学”的思想。

大班科学教案篇2

注:在实验结果栏里用数字1、2……依次排出各种面料吸水性的程度(吸水快慢及多少)。

布料

吸水性红棉布黄丝绸蓝聚脂面料绿人造丝紫羊毛

预测实验结果三、幼儿实验,记录结果。

1、“怎样才能知道你们帮小红选的布料好不好呢,哪一种布料的吸水性是最强的呢?我们自己来试一试就知道了。”

2、幼儿动手操作,教师讲解实验要求:如图所示

3、幼儿记录实验结果,并讨论实验中的发现。

4、幼儿根据实验结果,展开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根据各种面料的吸水性来迁移经验。

小结:我们可以用吸水多的、透气性好的布料做我们在夏天穿的衣服或者贴身的.内衣,而那些吸水性弱的如聚脂面料,可以做成风衣、雨衣等衣服既防水又挡风。

四、幼儿再次实验,了解布料相同、液体种类不同,吸水性是否相同。

1、为幼儿提供几种不同的液体:清水、热水、肥皂水、醋各一盆,让幼儿任选相同的一种布料分别放入不同的液体,再次进行实验。

2、幼儿操作,并记录实验结果。

大班科学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画雨形成的循环图。

2、探究云和风的关系。

3、使幼儿对探索雨的形成感兴趣。

4、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课件《小水滴旅行》,云和风头饰,纸和蜡笔。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

小花,小草,小树,小鸟和小朋友都说太热了,要被晒干了。帮他们想办法。

二、欣赏课件《小水滴旅行记》。

三、探究雨的形成。

1、下雨云帮了什么忙?(许多云聚在一起,负荷太重,变成雨滴往下落)

2、云是怎么形成的?它们怎么会聚在一起?(水蒸汽往上升变成了云,天空中有很大的风,吹得云很冷很冷,它们漂啊漂就聚在一起了。)

3、水蒸汽是怎么形成的.?(江河里的小水滴被太阳晒得暖暖的,它们变成水蒸汽往上升)

四、画雨形成的循环图。

1、讨论。

2、分组合作画雨循环图。

五、游戏:云彩和风儿

幼儿演风和云。

扮演“风”的幼儿站在周围一圈,用力吹气,扮演“云”的幼儿先表现出各自的形态,然后慢慢聚集在一起。当所有的云聚在一起时,发出“哗啦啦”的雨声。

活动反思:

活动设计思路比较清晰、简单的,通过图片、欣赏课件、游戏表演,一环紧扣一环,过渡也较自然,幼儿能随着老师的思路,一步步接近主题。整个活动中,幼儿的表现可以说是非常不错的。注意力都很集中,思维也很活跃,常规纪律自觉遵守。大部分幼儿举手发言很积极,思维至始至终都跟随着老师,当然也有极个别幼儿虽然做似端正,却没有主动发言,他们应成为老师关注的焦点,要想办法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小百科:雨是一种自然降水现象,是由大气循环扰动产生的,是地球水循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几乎所有的远离河流的陆生植物补给淡水的惟一方法。从天上掉下雨滴,有大有小,有快有慢。地球表面水蒸发上升遇冷形成了雨。雨是人类生活中最重要的淡水资源。

大班科学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启发幼儿对生活中影子的回顾,丰富对影子的认识。

2、引导幼把见过的有趣的影子现象用语言描述出来,并能用绘画、标志符号的方式进行表征。

3、让幼儿了解影子的形成和影子的变化。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几天提示幼儿观察物体的影子。

2、每个幼儿绘画用的纸、笔。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主题组织幼儿谈话:

(1)你见过影子吗?

(2)你都见到过什么样的影子?

教师,引出课题。

2、幼儿分组交流

(1)先将幼儿分成六组。

(2)引导幼儿交流自己所见过的影子。

(3)尽量调动幼儿讲述的积极性。

3、绘画影子引导幼儿将有趣的影子用绘画或标志符号的形式表征出来。

4、展示幼儿作品。

将幼儿的绘画作品展示在墙饰专栏中,并向大家介绍自己发现的有趣的影子现象。

5、教师讲评。

活动效果幼儿能积极参与讨论,互相交流讲述自己在不同时间所见过的`各种各样的影子,知道影子的变化,并能准确的画出不同影子的效果。本节活动目标达到,效果不错。

大班科学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发现网状物品的作用及其应用情况,并用恰当的语言进行表述。

2、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活动准备

1、图片--手球乒乓球2网球2

2、收集的各类网状物品若干(如窗纱、菜罩、蝇拍、羽毛球拍、乒乓球网、网兜、捕虫网、发网等)。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1、这是什么?(蜘蛛。)

它们在干什么?

(织网、捕捉昆虫。)

2、蜘蛛是怎样用网捉虫的?

(启发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或经验讲述。)

二、讨论交流

1、教师:蜘蛛网的用处真大,我们生活中的许多地方也都用上了网或像网的东西,

你们找到这些东西了吗?在哪里找到的?

2、请幼儿用完整的语言介绍自己看到的网状物品。

启发幼儿:

-妈妈的衣服像网

-装西瓜的袋子是网状的

-足球门像网

-乒乓球桌的中间有网等等。

3、集体讨论网状物品的作用。

教师:这些东西为什么要做成网状的?做成网状有什么好处?

教师小结:有的是为了美观,有的.是为了透气,有的是为了让人们看得更清楚等。

三、了解网状物品在生活中的应用情况

1.观看

-儿童公园的网状跳跳床

-电扇上的安全网

-空调上的防尘网

-洗衣机里的滤网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