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与止血的筛选试验及其临床应用_第1页
血栓与止血的筛选试验及其临床应用_第2页
血栓与止血的筛选试验及其临床应用_第3页
血栓与止血的筛选试验及其临床应用_第4页
血栓与止血的筛选试验及其临床应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血栓与止血的筛选试验

及其临床应用1编辑ppt迄今,检测血栓与止血的试验逾百种,大致可分为筛选试验、确诊试验、排除试验和基因分析等四大类。本文仅就筛选实验,如出血时间〔BT〕、血小板计数〔PLT〕,活化局部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s〕、D-二聚体〔D-D〕,血小板功能分析仪〔PFA-100〕、血栓弹力图〔TEG〕的检测其临床应用作一简述。2编辑ppt图1血管内皮细胞与止血系统3编辑ppt〔一〕一期出血缺陷筛检试验的应用1.一期止血缺陷是指血管壁和血小板异常所引起的止血功能缺陷,主要是由于毛细血管壁通透性、脆性增加或血小板数量、质量异常所致的出血。4编辑ppt2.临床特点出血以皮肤、黏膜为主,重者可伴有内脏出血;但肌肉、关节等组织出血罕见。对压迫、缝合、外用止血剂或输注血小板治疗有效,但对血浆和血浆凝血因子制品无效。3.筛选试验出血时间〔BT〕血小板计数〔PLT〕5编辑ppt筛选试验1.出血时间〔BT,模板式刀片法/出血时间测定器法〕反映毛细血管壁与血小板相互作用:毛细血管的完整性、收缩性以及血小板数量、功能的实验。参考范围:TBT法:6.9±2.1min6编辑ppt临床意义:BT延长〔>9.0min〕〔1〕PLT↓与BT↑呈负相关,PLT愈↓BT愈↑。〔2〕血小板功能异常:血小板无力症、巨血小板综合征、灰色血小板综合征等。〔3〕局部凝血因子缺乏: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血管性血友病〔vWD〕等。〔4〕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5〕药物:阿司匹林〔ASA〕、氯吡格雷〔玻立维〕和阿昔单抗等。7编辑ppt方法学评价上海瑞金医院对126例ITP和20例vWD患者检测BT结果列于表1;对BT的三种方法比较见表2。表1ITP和vWD应用两种BT法检测的结果n

BT延长率(%)

PLT(×109/L)Duke法

出血时间测定器法*ITP126

>70

1.6

12.7

70~506.3

36.7

50~

30

29.6

74.6

<30

42.9

92.4

vWD20

32.6

67.4

*P<0.018编辑ppt表2三种BT检测方法的比较TBT法TvY法Duke法刺血部位前臂,个体差异小同左耳垂,个体差异大固定加压上臂,成人53kPa同左无切口标准化深度、长度固定无无敏感性+++++-精确度+++++-操作繁较繁简单使用国际标准已趋不用弃用参考值6.9±2.12~71~49编辑ppt2.血小板计数〔PLT〕单位容积的循环血液中所含血小板的数量〔×109/L〕。方法:〔1〕直接血小板计数法〔普通显微镜法/相差显微镜法〕;〔2〕血液分析仪〔电阻抗法/光散射法〕;〔3〕流式细胞仪法。参考范围:国内:85~320×109/L〔成人〕;通常是100~300×109/L。10编辑ppt临床意义〔1〕血小板减少〔<100×109/L〕:PLT>50×109/L,出血少见;50~30×109/L,外伤性出血;<20×109/L,自发性出血,常需输注血小板制品。血小板减少原因:生成减少、破坏增多、消耗过多、分布异常等。〔2〕血小板增多〔>400×109/L〕:PLT400~600×109/L,需观察;PLT>600×109/L,需治疗;PLT>600×109/L,需血小板别离。血小板增多原因:骨髓增生性疾病、反响性血小板增多。11编辑ppt方法学评价ICSH推荐:一般用血涂片法观察血小板分布并与计数核实。〔1〕草酸胺稀释-相差显微镜计数血小板;〔2〕流式细胞术计数。经国际11个实验室用CD41、CD61验证,该法准确度、精密度很好,可作为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校准和PLT减少的准确性的验证。12编辑ppt图2一期止血缺陷的筛选试验13编辑ppt图3先天性初期止血异常的实验室检查14编辑ppt获得性初期止血异常的实验室检查15编辑ppt〔二〕二期止血缺陷筛检试验的应用1.二期止血缺陷是指凝血障碍和抗凝物质所引起的止血功能缺陷,主要是由于凝血因子缺乏或体内产生病理性抗凝物质所致出血。16编辑ppt2.临床特点出血以肌肉、关节为特点、也可有内脏、皮肤出血对血浆、血浆凝血因子制品有效,但对压迫、外用止血剂和输血小板疗效欠佳。3.筛选试验活化局部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17编辑ppt

图4凝血系统及其筛选实验18编辑ppt1.活化的局部凝血活酶时间〔APTT〕APTT是内源凝血途径的常用和较敏感的筛选试验。参考范围:传统的是31~43s;目前随着仪器和试剂的开发,其参考值不一,尚难统一。正常对照值:传统的须测对照值,以测定值较对照值延长>10s为异常;目前也未统一。APTTR:患者APTT/正常对照APTT比值,尚未得出参考范围,尚未推广应用。19编辑ppt临床意义〔1〕内源性凝血途径因子缺陷:FⅧ〔血友病 A〕、FⅨ〔血友病B〕、FⅪ、FⅫ、PK和HMWK等遗传性缺乏症。〔2〕内源性凝血途径因子抑制物存在:常见FⅧ、FⅨ抑制物,狼疮抗凝物〔LA〕,应选用鞣花酸为激活剂更敏感。〔3〕药物所致异常:常见肝素〔患者APTT/正常人APTT比值为1.5~2.5为治疗范围〕、输注库血引起凝血病等。〔4〕纤溶活性增强:尤其是多见于继发性纤溶亢进〔DIC〕,而原发性纤溶很少延长。20编辑ppt方法学评价〔1〕激活剂:白陶土、硅藻土和鞣花酸的敏感性比较,见表3表3不同激活剂对APTT敏感度比较对凝血因子对肝素对LA抗凝物白陶土+++++++硅藻土++++++++鞣花酸++++++21编辑ppt〔2〕凝血时间检测的敏感性比较:瑞金医院对血友病患者凝血时间的敏感度作比较,延长率〔%〕:APTT95%,硅管法CT100%,ACT100%,而试管法CT为70%,故目前用APTT为筛选实验简单、方便、实用。22编辑ppt2、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PT是外源凝血系统常用和较为敏感的筛选实验。参考范围:传统法为12±1s〔11~13s〕;目前,随着仪器和试剂不同,参考范围也有不同。尚未统一。正常对照组:传统法为测定值较正常对照组>3s为异常,目前也未统一。PTR参考范围:1.00±0.05,已在应用。23编辑ppt临床意义〔1〕PT延长:见于遗传性/获得性外源凝血系统的凝血因子缺乏;获得性常见于DIC、依K因子缺乏、口服抗凝剂、肝病;循环血抗凝物质:肝素、FDP、抗因子抗体。〔2〕PT-INR多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华法林〕。INR<1.5提示抗凝剂无效;INR1.5~2.0用于预防;INR2.0~2.5常规抗凝;INR2.5~3.0重度抗凝;INR>3.0易致出血。24编辑ppt方法学评价〔1〕Hct<30%或>50%,抗凝剂和血液的比例应按下式调整〔表4〕抗凝剂量〔mL〕=〔100-Hct〕×血液量〔mL〕×0.00185表4Hct对PT和APTT测定结果的影响Hct(%)PT(s)APTT(s)1010.0±0.624.3±3.22010.4±0.228.3±1.44511.1±0.733.3±4.36013.5±1.537.2±4.07014.9±1.038.5±3.18052.5±7.760.5±10.325编辑ppt〔2〕凝血活酶〔组织因子〕:兔脑、人脑、重组组织因子〔rTF〕对PT的结果,不尽相同。rTF>人脑>兔脑〔3〕缓冲剂其维持血浆pH,防止易变因子失活;如果无缓冲剂,血浆pH增加,PT延长。26编辑ppt〔三〕、筛选试验的联合应用主要是PT、APTT和PLT的联合应用。27编辑ppt1〕PT〔N〕、APTT和PLT〔N〕28编辑ppt2〕PT〔↑〕、APTT〔N〕和PLT〔N〕29编辑ppt3〕PT〔↑〕、APTT〔↑〕和PLT〔N〕30编辑ppt4〕PT〔↑〕、APTT〔↑〕和PLT〔↓〕31编辑ppt5〕PT〔N〕、APTT〔N〕和PLT〔↑〕32编辑ppt6〕有出血病症,但PT〔N〕,APTT〔N〕和PLT〔N〕33编辑ppt图3先天性凝血异常的实验室检查34编辑ppt表获得性凝血性障碍工程的选择和应用35编辑ppt〔四〕纤溶活性增强筛选试验的应用1、原发性纤溶性增强指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或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活物〔u-PA〕的活性增强所致纤溶性亢进2、继发性纤溶活性增强几乎都见于DIC,是指因子Ⅻa激活激肽释放酶原〔PK〕生成激肽释放酶〔KK〕,KK激活纤溶系统所致纤溶活性增强。36编辑ppt3、筛选试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测定D-二聚体测定〔D-D〕37编辑ppt图5FDP和D-D的生成38编辑ppt1、纤维蛋白原〔Fg〕和纤维蛋白〔Fb〕降解产物〔FDPs〕测定指纤溶酶同时降解Fg和Fb产生的FDPs。〔1〕定性试验:胶乳凝集法。阴性:血清FDP含量<10μg/mL,血浆FDP含量<5μg/mL,尿液FDP含量<2μg/mL。阳性:血清FDP含量≥10μg/mL,血浆FDP含量≥5μg/mL,尿液FDP含量≥2μg/mL。39编辑ppt〔2〕定量试验:ELISA法。包被于固相的FDP抗体与样本中FDP〔抗原〕结合,参加酶标抗体后形成夹心复合物,呈显色反响。参考值:<5μg/mL。40编辑ppt2、D-二聚体〔D-D〕测定指纤溶酶特异性降解纤维蛋白〔Fb〕所产生的降解产物。〔1〕定性试验:胶乳凝集试验。阴性:无凝集颗粒者,即D-D含量<0.5μg/mL阳性:有凝集颗粒者,即D-D含量≥0.5μg/mL半定量:以<0.5μg/mL、≥0.5μg/mL×阳性时的最大稀释倍数。41编辑ppt〔2〕定量试验:ELISA法。参考范围:<0.5μg/mL〔3〕定量试验:胶体金法。将血浆参加检测卡孔内,血浆中D-D吸附于包被有D-D单抗膜中,再参加D-D单抗-胶体金耦联物溶液,膜中D-D将与金标抗体发生结合反响,用光笔阅读仪读数。参考范围:<0.3mg/L42编辑ppt临床应用〔1〕纤溶活性增强筛检试验的应用FDP正常,D-D正常:多数为正常人,提示无纤溶过度现象。FDP阳性,D-D正常:多数为FDP的假阳性或原发性纤溶症。FDP正常,D-D阳性:多数为FDP假阴性或继发性纤溶症。FDP阳性,D-D阳性:多数为继发性纤溶症,常见于DIC。43编辑ppt〔2〕在诊断DIC中的应用见表5表5FDP和D-D在诊断DIC中的应用异常标准敏感性(%)特异性(%)诊断效率%)FDP>10mg/L1006787D-D>0.25mg/L916880FDP+D-D91949544编辑ppt(3)D-D在排除静脉血栓〔VTE〕中的应用D-D测定在排除VTE中有重要价值〔表6〕。表6D-D测定在排除VTE中的应用对DVT对PTE敏感性(%)特异性(%)NPV(%)敏感性(%)特异性(%)NPV(%)胶乳法79~10076~10094~10098~100ELISA法94~10033~5292~10096~10035~5299~10045编辑ppt方法学评价〔1〕对VTE的诊断:D-D测定有高度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但特异性较低。因此,D-D测定阴性可排除VTE,阳性不一定是VTE。〔2〕D-D测定,WHO规定用ELISA法,临界值为500μg/L。因此D-D测定值<500μg/L排除VTE,几乎为100%,>500μg/L诊断VTE的可能性为40%,必须结合其他影象检查。46编辑ppt〔3〕D-D测定阴性时,结合临床低/中危险度,其排除价值更大;D-D测定阳性时,结合临床高危险度和影象检查诊断价值更大。〔4〕FDP和D-D阳性可见于老年人、妊娠、癌肿、DIC、肝病、感染、炎症、创伤、手术、溶栓治疗、冠心病等。判断结果时要充分考虑。47编辑ppt〔五〕DIC筛选试验的应用诊断DIC必须符合以下4项:〔1〕引起DIC的根底疾病:病因诊断〔2〕有DIC的临床表现:临床诊断〔3〕DIC的实验室检查:实验诊断〔4〕对肝素治疗有效:治疗诊断48编辑ppt临床应用

1、国外DIC的记分诊断标准〔表9〕失代偿性(显性)DIC诊断标准代偿性(非显性)DIC诊断标准原发疾病存在2分2分原发疾病不存在0分0分plt(×109/L)>1000分>1000分<1001分<1001分<502分动态观察:↑-1分,稳定0分,↓+1分SFMC/FDP不↑0分不↑0分中度↑2分↑1分高度↑2分动态观察:↓-1分,稳定0分,↑+1分49编辑ppt2、国外DIC的记分诊断标准〔表10〕PT(s)失代偿性(显性)DIC诊断标准代偿性(非显性)DIC诊断标准未延长或延长<3s0分未延长或延长<3s0分延长3~6s1分延长>3s1分延长>6s2分动态观察:缩短-1分,稳定0分,延长+1分Fg(g/L)≥1.00分<1.01分特殊检查:AT:正常-1分,↓1分;PC:正常-1分,↓1分;TAT:正常-1分,↓1分;PAP:正常-1分,↓1分;TAFI:正常-1分,↓1分;判断标准积分>5分,符合显性DIC诊断,每天重复测定并积分,作动态观察积分≥2~<5分,提示非显性DIC,每天重复测定并记分,以作动态观察。50编辑ppt3、日本厚生省DIC诊断记分标准表11计分计分基础疾病Plt(×109/L)≤503

有1≤802

无0≤1001临床表现出血有1

>1000

无0Fg(g/L)≤1.02

器官衰竭有1≤1.51

无0

>1.50实验室检查PT比值≥1.672FDP(μg/Ml)≥1.251≥403

<1.250202101

100注:计分>7分确诊DIC,计分6可疑DIC,<5那么可能性少,可疑时补做:Sfmc、DD、TAT、PAP,动态plt,抗凝治疗有效51编辑ppt4、国内基层单位DIC诊断标准〔1999〕对临床疑心,有以下7项中3项即可诊断DIC〔1〕PLT<50×109/L或进行性↓〔2〕Fg<1.5g/L或≥4.0g/L,且呈进行性变化〔3〕3P试验〔+〕或FDP≥20mg/L〔4〕PT缩短/延长>3s,或呈动态变化〔5〕外周血涂片破碎红细胞>10%〔6〕ESR<15mm/h〔7〕血凝块在2h内出现溶解现象52编辑ppt方法学评价1、DIC常用实验指标的评价〔表7〕异常标准敏感性(%)特异性(%)诊断效率(%)Plt(n=82)<100×1009/L974867PT(n=82)延长>3s912757APTT(n=82)延长>10s914257TT(n=82)延长>3s836070Fg(n=71)<1.5g/L2210065AT(n=21)<75%914070FDP(n=71)>10mg/L1006787DD(n=44)>0.25mg/L916880破碎红细胞(n=80)<2%23735053编辑ppt2、DIC联合实验指标分析〔表8〕敏感性特异性诊断效率PT+APTT+TT(n=82)831151PT+APTT+Fg(n=71)2210065PT+APTT+FDP(n=71)917186FDP+DD(n=39)919495PT+APTT(n=82)91345654编辑ppt方法学评价见表7、表8。我院对864例DIC患者进行统计,它们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准确率分别为60%、66%和63%;对DIC前期109例患者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0%、68%和74%。Wada等〔2003〕DIC的诊断标准作了前瞻性评价,结果显示:敏感性为91%,特异性为97%。由此可见,所用DIC实验诊断指标,根本上可以满足临床需求。55编辑ppt〔六〕自动化仪器在血栓

与止血筛选试验中的应用1、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TEG〕承载全血标本的测试杯以4º45’左右摆动,当杯中凝血启动,置于杯中的金属针受到凝血块生成/溶解的切应力作用,随之一起摆动。金属针在摆动过程中所产生的电流,经电脑软件处理后,便形成曲线。这种仪器称血栓弹力仪,所形成的曲线称血栓弹力图〔TEG〕56编辑ppt图6TEG各参数的形成57编辑ppt表12 TEG主要参数及其含量凝血状态参数(参考值)参数的含量凝血时间R(4~8min)从凝血启动到Fb初步形成的一段时间血块动力K(1~4min)血块从2mm增至20mm所需时间,反映Fg的水平Angle(47~74º)血块加固的速度,反应Fg的功能58编辑ppt血块强度MA(55~73mm)图的最大幅度代表Fb的最大强度,反映血小板的功能凝血总体状况CI(-3~3)综合凝血指标,由R、K、Angle、MA值综合计算而得血块稳定性LY30(0%~8%)EPL(0%~15%)MA出现后30min内血块消融的%MA出现后预计的血块消融的%59编辑ppt临床应用〔1〕判断凝血状态:低凝、高凝状态低凝状态:R、K值都延长高凝状态:R、K值都缩短指导血浆制品的选择〔2〕判断肝素/LMWH疗效:有效、过量、抵抗普通检测R、K值=肝素R、K值,示无肝素存在普通检测R、K值>肝素R、K值,示有肝素存在指导肝素/LMWH使用和鱼精蛋白中和60编辑ppt〔3〕判断抗血小板治疗:有效、过量、抵抗用TEG的血小板定位图〔plateletmapping〕。使用抗血小板药后血小板抑制率<20%为抵抗。使用抗血小板药后血小板抑制率50%~75%为有效。〔4〕评估非心脏手术后血栓事件的发生率应该维持MA值<67mm将大大降低血栓事件假设MA值>67~72mm,血栓发生率为16%。假设MA值>72~95mm,血栓发生率为32%。61编辑ppt〔5〕评估PCI后血栓事件的发生机率假设PCI后,MA值>65~68mm,发生率为10%。假设PCI后,MA值>68~72mm,发生率为14%。假设PCI后,MA值>72mm,发生率为60%。〔6〕其他应用区别原发性纤溶和继发性纤溶〔DIC〕判断高凝状态原因:凝血亢进、血小板活性↑鉴别手术出血:外科出血、内科出血62编辑ppt2.血小板功能分析仪〔plateletfunctio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