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4页共14页犯罪现场的心理痕迹研究TOC\o"1-3"\h\u160801犯罪心理痕迹概述 3290511.1犯罪心理痕迹的概念 3134091.2犯罪心理痕迹的特殊性 3140601.3犯罪心理痕迹存在的基本原理 3311721.3.1犯罪心理学原理 333951.3.2生理学原理 3195511.4犯罪心理痕迹的利用价值 3146421.4.1利用犯罪心理痕迹勾画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特征 3285371.4.2利用犯罪心理痕迹建立心理信息数据库 494241.4.3利用犯罪心理痕迹分析犯罪现场是原现场还是掩盖伪装后的现场 4207231.4.4利用犯罪心理痕迹进行社会治安防范 4107562犯罪心理痕迹的形成及其载体 51502.1犯罪心理痕迹的形成 5104952.2犯罪心理痕迹的内容 5304882.3犯罪心理痕迹的载体 550603犯罪心理痕迹分析在现场勘查中的运用 6209983.1分析犯罪时空进而确定犯罪嫌疑人的范围 679023.1.1分析犯罪时间 651663.1.2分析犯罪空间 622103.2分析犯罪手段进而确定犯罪嫌疑人的范围 6138993.2.1据犯罪手段分析犯罪嫌疑人的犯罪动机 6132383.2.2依据犯罪手段分析犯罪嫌疑人的身份特征 6291693.3分析犯罪现场异常痕迹进而确定犯罪嫌疑人的范围 6303973.3.1犯罪现场的异常状态 7166613.3.2犯罪现场的异常状态 7210653.3.3被害状态异常 778483.4分析犯罪对象进而确定犯罪嫌疑人的范围 719303.5分析犯罪工具进而确定犯罪嫌疑人的范围 7146113.6分析犯罪现场状态进而确定犯罪嫌疑人的范围 875123.7分析犯罪现场遗留物进而确定犯罪嫌疑人的范围 834863.8犯罪心理痕迹应注意的问题 837063.9我国犯罪心理痕迹分析技术的开展状况 8235614犯罪心理痕迹分析在现场勘查中运用的难点及其探讨 10295444.1利用犯罪心理痕迹分析还原犯罪行为过程中的难点 1071264.2犯罪心理痕迹分析中的取舍问题 1019159参考文献 11摘要:随着社会治安形势的不断变化和犯罪分子手段的日益智能化,刑事案件现场留下的物质信息越来越少,这对现代侦查提出了新的挑战。目前,侦查机关传统的办案方式和思维方式已不能适应当前斗争形势的需要。迫切需要探索一种新的侦查破案方式。犯罪心理痕迹分析技术的出现为现代刑事侦查带来了曙光。它突破了传统方法的被动性,以更加主动的方式侦查案件,对于揭露和打击犯罪具有更大的意义。犯罪心理痕迹分析技术虽然具有很高的价值,但由于其自身的抽象性、间接性和复杂性,在侦查工作中难以应用。为了方便犯罪心理痕迹分析技术在侦查工作中的运用,更好地为侦查和案件侦破服务,有必要对这项复杂的技术进行简化。关键词:犯罪心理痕迹;犯罪心理痕迹分析;现场勘查1犯罪心理痕迹概述1.1犯罪心理痕迹的概念根据能量转换和物质交换的原理,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的规律:犯罪必须留下痕迹。犯罪人必须在场,其工具或手段必须在犯罪人或周围环境中留下痕迹,无论是否故意;为了埋藏证据,摧毁痕迹,一些犯罪分子必须在其行为中创造新的痕迹。1.2犯罪心理痕迹的特殊性人的心理活动具有普遍性,是人类进化发展和生产活动的客观产物。人的一切行为都必须依靠心理支配。如果存在客观行为,就必然存在主观心理支配。只要有犯罪活动,就一定有犯罪心理的痕迹。它不仅存在于人的一切犯罪之中,而且贯穿于整个犯罪之中。1.3犯罪心理痕迹存在的基本原理1.3.1犯罪心理学原理犯罪心理的内在化机制,即以学习和模仿外部消极因素为出发点,在倾向性和选择性的反思活动中形成不完善的人格,通过不良行为的企图,使这些行为习惯和态度逐渐成为刻板印象,进而成为犯罪意图。犯罪意图的产生是犯罪心理形成的标志。犯罪心理内化机制是认识犯罪心理痕迹的理论基础。1.3.2生理学原理生理是心理的基础,没有生理就没有心理而心理反映往往通过行为不自觉的留下痕迹。物质的反映性特征,说明了犯罪心理痕迹存在的必然性和客观性。1.4犯罪心理痕迹的利用价值1.4.1利用犯罪心理痕迹勾画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特征犯罪心理痕迹与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动态和个人特征密切相关。在犯罪现场调查过程中,通过对犯罪现场物质痕迹的分析,运用心理学原理,可以减少犯罪嫌疑人犯罪时的心理状态、情感特征、内心变化等特征,从而达到分析犯罪动机、犯罪客体、犯罪品格、性情等特征的目的。犯罪嫌疑人的兴趣、技能、能力和经验,并达到这一水平。侦查人员可以针对犯罪嫌疑人或者缩小犯罪嫌疑人的范围,确立侦查方向,节约侦查成本。犯罪心理痕迹理论的建立和应用,使现场侦查过程更加科学合理、方便快捷。1.4.2利用犯罪心理痕迹建立心理信息数据库现代犯罪日趋智能化和复杂化。一些长期无法解决的恶性案件,不仅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还产生了负面的社会影响。传统的调查方法已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犯罪心理痕迹理论的引入,特别是先进的犯罪心理痕迹检验方法的不断实施,使得利用犯罪心理痕迹辅助侦查、破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4.3利用犯罪心理痕迹分析犯罪现场是原现场还是掩盖伪装后的现场犯罪心理痕迹直接反映了犯罪人的心理特征,更像是一张“名片”,反映了犯罪人附属于犯罪现场物质痕迹的内在心理,记录了犯罪动机、人格特征、兴趣习惯、与犯罪客体的关系、犯罪经历等。犯罪心理痕迹具有比物质痕迹更广泛的犯罪信息。1.4.4利用犯罪心理痕迹进行社会治安防范对犯罪心理痕迹的研究和把握,不仅指明了侦查人员在犯罪后侦查活动中的定位,而且分析和研究了犯罪心理痕迹的抽象性和非操作性特征,可以转化为有形的、可操作的证据。并对“危险群体”和“潜在罪犯”的犯罪心理痕迹研究成果进行了“犯罪心理痕迹测量”。在发生事故之前,可以锁定测量对象或采取教育预防措施,以防止可能发生的违规行为。2犯罪心理痕迹的形成及其载体2.1犯罪心理痕迹的形成犯罪心理的轨迹实际上是犯罪心理与犯罪环境的结合。犯罪嫌疑人在犯罪心理的控制下,通过自己的犯罪行为和对犯罪环境的作用,在有关人员中形成犯罪的物质痕迹和意识痕迹。这些痕迹对犯罪嫌疑人犯罪心理特征的反映是犯罪心理痕迹的主要内容。犯罪心理痕迹来源于犯罪行为的实施过程,是犯罪的物质痕迹和意识痕迹,以物质和主观认知对象为载体。犯罪心理痕迹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为了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有必要对其形成过程进行全面、系统、层次化的分析。2.2犯罪心理痕迹的内容犯罪心理痕迹的内容是犯罪心理痕迹研究的基础性工作之一,关系到犯罪心理痕迹的科学应用,必须准确界定。侦查实践中侦查人员的运用与侦查人员的理论研究存在脱节现象。在实践中,侦查人员往往注重对犯罪动机和犯罪手段的研究,以便及时解决案件,但一些理论专家认为,这种方法过于片面,不利于对整个案件进行全面分析。对犯罪动机和手段不明确的案件进行调查会产生问题,因此有必要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2.3犯罪心理痕迹的载体任何信息的存在都必须依赖于某种媒介,而信息只能由某种媒介来保存。犯罪情报也不例外。作为犯罪信息,心理痕迹需要载体。我们必须分析犯罪的心理痕迹,首要任务是了解犯罪心理痕迹的存储位置,即其载体中的内容,并认识其具体表现形式。犯罪心理痕迹载体是承载和体现犯罪心理痕迹内容的客体。3犯罪心理痕迹分析在现场勘查中的运用3.1分析犯罪时空进而确定犯罪嫌疑人的范围3.1.1分析犯罪时间“犯罪时间,是犯罪发生的具体时间区间或犯罪发生时间的某一点,是犯罪要素之一”3.1.2分析犯罪空间任何犯罪都取决于一定的空间才能完全实施,离开犯罪空间,犯罪就不能被提及。只要犯罪空间存在,犯罪心理痕迹也能找到支撑的土壤。只要犯罪嫌疑人犯罪,就必须在犯罪空间留下自己独特的心理印记。正确分析附属于犯罪空间的犯罪心理痕迹,是现场调查的重中之重。3.2分析犯罪手段进而确定犯罪嫌疑人的范围3.2.1据犯罪手段分析犯罪嫌疑人的犯罪动机当一个人因为工作失误而被剥夺奖金时,他或她会冲进繁忙的街道,造成大多数伤亡和公共财产损失。这类犯罪是针对非特定受害者的。对这类行为下的犯罪心理痕迹进行分析,主要是为了确定其中是否存在引起社会愤慨或报复的因素,从而能够准确地定位案件。3.2.2依据犯罪手段分析犯罪嫌疑人的身份特征犯罪嫌疑人的犯罪手段往往与犯罪嫌疑人的某些生活习惯和技术相结合,在长期的生活或工作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固定,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犯罪嫌疑人在犯罪过程中,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都会在另一个层面上运用这些象征其身份特征的习惯和技巧。调查人员还揭开了现场调查的面纱。例如,从事人体解剖学(或外科医生)或屠宰牲畜工作的嫌疑人,如果他们杀死单独的尸体,则表现出干净的刀法、均匀、干净的刀痕和深入的分解经验,这可能会缩小嫌疑人的范围。3.3分析犯罪现场异常痕迹进而确定犯罪嫌疑人的范围犯罪现场有许多物质痕迹,反映了犯罪人的心理活动极其丰富,但只有揭示犯罪嫌疑人特征的犯罪心理痕迹才带有物质痕迹,这是分析犯罪嫌疑人人格心理特征和侦查案件的切入点。每一种犯罪都有其特殊性,破案的关键是分析犯罪现场异常痕迹折射出的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特征。3.3.1犯罪现场的异常状态犯罪现场异常状态是指从整个犯罪现场出发,对案件的历史和情节进行分析。从犯罪手段、犯罪动机、犯罪目的等方面无法合理解释犯罪嫌疑人的异常状态,但它涉及到犯罪嫌疑人的重要犯罪特征和心理运动特征。例如,武汉市青山区的一个农村家庭被杀,除了受害者外,在调查过程中没有发现该家庭有翻身的迹象。很明显,嫌犯没有犯下经济谋杀罪。然而,在犯罪现场发现了一个异常情况,即家庭冰箱打开,食物没有翻转。3.3.2犯罪现场的异常状态犯罪工具是犯罪嫌疑人为达到犯罪目的而使用的工具,可以为犯罪活动带来便利和利益。使用犯罪工具可以使犯罪嫌疑人在犯罪活动中更加自由、快捷。不同的犯罪工具具有不同的犯罪效果。在现场调查中,侦查人员认真分析犯罪效果,大胆运用逆向思维,恢复犯罪工具的形态、大小、特点和使用。3.3.3被害状态异常被害人的非正常状态包括被害人的非正常状态和被害人的非正常状态。对于被害人而言,进入犯罪现场,如果发现被害人的异常状态,包括被害人的异常行为、被害人的异常姿势、被害人的异常衣着和异常死亡状态,就会给侦查人员一个信号,即从被害人的异常状态开始,往往是破案的突破口。3.4分析犯罪对象进而确定犯罪嫌疑人的范围从空间上看,犯罪嫌疑人与特定被害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犯罪嫌疑人的犯罪需求指向特定被害人,从而导致犯罪的发生。在现场调查中,当有特定被害人时,调查人员不应孤立地对待特定被害人,而应将特定被害人与犯罪嫌疑人和整个犯罪状态联系起来,对犯罪痕迹进行心理分析。例如:在某些侵犯财产(盗窃、抢劫或绑架等)的案件中,嫌疑人必须首先获得犯罪信号,如陪同朋友参观房屋,发现装修豪华、非常富有;或者看到有人取款后走出银行,得到一个信号,激起犯罪欲望和动机,希望通过犯罪行为满足自己的需要。3.5分析犯罪工具进而确定犯罪嫌疑人的范围犯罪工具是犯罪嫌疑人在犯罪活动中使用的物质。大多数犯罪都使用犯罪工具。通过犯罪工具,可以发现犯罪嫌疑人的犯罪动机、犯罪方式、犯罪情感。刑事调查可以利用这一点来帮助破案。3.6分析犯罪现场状态进而确定犯罪嫌疑人的范围“犯罪现场状态是犯罪现场所有痕迹的组合。不同动机、不同需求、不同个性、不同身份的犯罪分子,其犯罪现场的状态是不同的。犯罪现场状态是犯罪心理痕迹的特殊载体。»全面把握犯罪现场,分析各种痕迹和物证形成的总体情况。3.7分析犯罪现场遗留物进而确定犯罪嫌疑人的范围“犯罪现场遗物是犯罪人在犯罪过程中故意或者无意放置、遗忘、遗失、丢弃或者粘贴在犯罪现场的一切物品。”犯罪现场的遗骸是犯罪现场增加的物品。犯罪现场通常有大量的犯罪嫌疑人遗物,如消费品、衣物、随身携带的物品、犯罪工具、犯罪嫌疑人或被害人的人体分泌物等,犯罪现场遗物反映了犯罪嫌疑人在犯罪执行过程中的心理运动和人格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犯罪嫌疑人的心理活动和人格特征。同时也反映了犯罪嫌疑人的身份和职业特征,这自然会引起侦查人员的注意。3.8犯罪心理痕迹应注意的问题犯罪心理痕迹的潜在性、隐蔽性和抽象性使得侦查人员在现场调查中无法直接提取和分析。另一方面,犯罪心理痕迹的分析必须通过对犯罪现场的物质和物质痕迹的提取和分析,进而转向心理的研究和利用,这不仅要求侦查人员具有良好的调查技术能力,而且要求他们有敏锐的观察分析能力。但同时也要掌握相应的心理知识,具有全局性和全局意识。结合犯罪嫌疑人犯罪心理的各个方面进行猜测、勾勒,以达到准确分析犯罪嫌疑人人格倾向、人格品质、人格特征等的目的。3.9我国犯罪心理痕迹分析技术的开展状况在犯罪现场调查和整个侦查活动中,我国开始重视和运用物质痕迹分析犯罪嫌疑人的犯罪心理痕迹,进而对犯罪嫌疑人的个人特征进行推测和分析。但我国的犯罪心理痕迹和犯罪心理痕迹分析的理论和操作还处于萌芽阶段,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很大差距。例如,笔者提到美国建立了犯罪心理信息数据库,对某一类犯罪倾向较高的人的心理特征、职业特征和习惯技能进行归纳整理,形成“技术指标体系”。4犯罪心理痕迹分析在现场勘查中运用的难点及其探讨犯罪心理痕迹本身的隐蔽性、潜伏性和可能性,给现场调查中犯罪心理痕迹的分析带来了很大的障碍和困难。此外,对犯罪心理痕迹的分析必须运用逻辑秩序和逆向思维,从结果中找出原因,从原因中画出犯罪嫌疑人的“肖像”,这是一个紧密相连、循序渐进的过程。一个阶段的实现需要综合考虑许多因素。每一个因素都必须结合犯罪情节和犯罪现场的突发因素进行研究。因此,犯罪心理痕迹分析是犯罪现场调查过程中的一个复杂课题。由于缺乏规律性,对犯罪心理痕迹的分析往往难以识别和把握,显示出一定的难度。20218月13日上午7点左右,河北省李庄村一家四口李长民(男,38岁)在早餐后10多分钟,儿子李建强(9岁)和女儿李小宁(12岁)相继出现呕吐和头晕。李昌民和妻子王彩兰(38岁)随后将李健强和李晓宁送往县医院治疗。李健强被县医院诊断为肺水肿,因此他很快被转移到市立医院接受治疗。随后,李昌民一家将县医院救护车送往中心医院治疗。途中,李昌民和王彩兰分别出现头晕和恶心;李晓宁呕吐、头晕、视力下降;李健强有昏迷、口吐白沫、意识不清等症状。李建强、李晓宁被中心医院诊断为有机磷中毒,获救;李昌民中毒症状不太严重,接受了输液治疗;王彩兰在途中晕车呕吐后,不良反应消失,未经治疗就去了医院。8月14日14时许,李建强因抢救无效死亡。该案件陷入僵局,因为没有有价值的材料痕迹证据和证人。县公安局决定使用犯罪心理痕迹分析和心理测试技术帮助打开局面。4.1利用犯罪心理痕迹分析还原犯罪行为过程中的难点根据犯罪现场的物证,可以减少犯罪行为,但犯罪现场的物证种类不同,有的是犯罪现场的遗物,有的是使用犯罪工具造成的痕迹。为了恢复犯罪现场的每一个物质痕迹,犯罪现场必须同时表现出许多行为,而且行为是不同的。根据心理活动与行为方式相同的原则,每一种行为的实施都必须是某种心理动机的结果,但每一种行为的心理活动与犯罪动机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同一犯罪动机或其他与犯罪动机无关的行为是否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对于后者来说,在犯罪现场往往会变得不正常,很容易引起调查人员的注意。但是,如果对后者单独分析,在性质不同的案件中,有的可以达到直接锁定犯罪嫌疑人或直接锁定犯罪嫌疑人具体范围的目的,有的则可能使侦查人员感到困惑。4.2犯罪心理痕迹分析中的取舍问题侦查人员在现场调查分析犯罪心理痕迹时,往往会对犯罪嫌疑人的内心活动和个人特征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假设。在犯罪现场的整体分析中,每一个假设都有其真实性和可能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银行网点客户体验提升方案设计
- 中学科学课堂合作学习协议书模版
- 跨境电商童装童鞋2025本土化市场拓展与品牌影响力提升报告
- 公益组织筹款活动策划与执行方案
- 物业管理项目投标方案范本
- 高考英语真题详解与写作技能提升方案
- 微电网的自愈机制研究-洞察及研究
- 基于时间序列的关联分析-洞察及研究
- 房地产项目开发融资方案设计
- 共享经济中资源分配的公平性研究-洞察及研究
- 乡镇综合行政执法队队长试用期满转正工作总结
- 2025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第三批招聘1人备考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法院书记员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CPK、PPK和SPC(X-R控制图)模板
- 汉诺塔课件教学课件
- 2025年二级建造师考试施工管理真题及答案
- 穿线施工方案(3篇)
- 光伏发电运行维护定期巡视检查项目和周期
- 2025年北京市高考英语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
- 医务科依法执业自查表
- YB/T 100-1997集成电路引线框架用4J42K合金冷轧带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