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语文下册期末模拟试卷四第Ⅰ卷(共39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哺育(bǔ) 巷道(xiàng) 宁谧(mì) 蛰伏(zhé)B.堤坝(dī) 句读(dòu) 奶酪(lào) 采撷(jié)C.寒暄(xuān) 绵亘(gèng) 惬意(qiè) 浸渍(zì)D.畏葸(xǐ) 讣告(fù) 自诩(xǔ) 搭讪(shàn)2. 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前踞后恭震聋发聩秣马厉兵官冕堂皇B.鞭辟入理休戚相关题纲挈领运筹帷幄C.暇不掩玉有条不紊穷兵毒武惴惴不安D.栉风沐雨虚与委蛇暴虎凭河喁喁私语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中国观众在北京展览馆有幸目睹了来自意大利庞贝古城的遗珍,它们清晰地再现了古城被埋没前最后____________的情景。②人们在异国他乡为了生存而不得不放弃自己原有的文明,___________首先放弃也最难放弃的就是母语。③中韩围棋在LG杯上再度交锋,韩国队实力不可小觑,中国队的水平___________高超,行家估计中国队胜率较大。A.期间必须越发 B.瞬间必须更加C.瞬间必需更加 D.期间必需越发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满清末年,同治帝是一个少不更事的顽童,当他亲政后,确实辜负了朝野上下对他的殷切期望。B.广电总局清理荧屏的“四大工程”正式启动后,以往在荧屏上风光无限的涉黑电视剧顿时成了残羹冷炙,好不凄惨。C.周杰伦唱歌有一个特点,就是藕断丝连,若不看歌词,你能听清楚他在唱些什么吗?D.NBA西部总决赛,由于姚明因伤缺阵,火箭队内线空虚,在防守上往往顾此失彼,实力明显削弱,输给湖人队在所难免。5.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中国皮影戏的艺术魅力曾经倾倒和征服了无数热爱它的人们,它的传播对中国近代电影艺术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启示作用。B.奥运圣火登顶珠峰的那一刻,无论是参与登顶的队员,还是观看这一壮举的人们,无不毫无例外地受到了心灵的震撼。C.高速磁悬列车没有轮子和传动机构,运行时与轨道不完全接触,列车的悬浮、驱动、导向和制动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D.大学毕业后去农村应聘村官的人当中,多数人希望能在建设新农村这一大环境中找到施展才华、创立事业、实现理想的有效途径。6. 下列课文中的句子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序八州而朝同列序:秩序,安排(八州)的序列B.然不自意先入关破秦意:特意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不齿:不屑一提,看不起D.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锱铢:古代容量单位,极言其细微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9分,每小题3分)孔子创立的儒学,虽然没有忽视人与自然关系的统一,也涉及到老庄“道法自然”的哲理;但更注重现实与期待未来,寻求人与人和人与社会的和谐之道。从汉唐两千余年以来,凡是太平之世,都是儒学盛行之时。因此,有人说,孔子创立的儒学,可以称为是一种盛世之学。儒学所涉的主要内容,简要而言就是隆礼、重仁和尚中道三项论题。“隆礼”就是郑重地遵循礼法。礼教不是孔子的创造,是先民的文化积淀。最早形成于文明社会敬天祭祀祖先中。西周时周公制礼作乐,至东周春秋末,社会动荡不安,出现“礼崩乐坏”的社会无序状态,故孔子倡导“复礼”。“不知礼,无以立也”,“三十而立”。孔子认为“知礼”是立足于社会的根本,礼治是社会结构的保证,只有礼治,才能规范人与人和人与社会关系的基本秩序。这充分说明礼制就是社会制度,而礼治则是解决社会矛盾的根据与法则,可见孔子论礼与其政教是合一的,故又有礼教的说法。这种思想对规范汉唐以来的社会形态、促进社会有序发展,曾产生过积极影响,至今仍有借鉴意义。“重仁”就是主张人应有仁的品格。孔子认为仁的含义,就是人与人之间具有本能的相互扶持的意义。只有这样,人类社会才能得以形成,所以他说“仁者,爱人”。孟子提出“仁政”的主张,从而说明孔子的仁德,就是“大同社会”的理想信念,这成为自古以来人们追求社会和谐的美好蓝图。“尚中道”的辩证思想,是孔子对自古以来“允执阙中”的发展。中道思想是先哲遗留的闪光思想。唐尧曾对舜说,若执中即信守中道,四海之内便会避免困穷,天禄便会长存的。春秋时代,百家争鸣,集中于一个“治”字,老子倡“守中”,即以柔用中;韩非则倡“法治”,主张以强用中。孔子认为“中行”者最佳,其次是“狂者”、“狷者”。社会中之三种人即左中右者,持中者为最佳。同时,孔子认为事物在发展中又有中庸、过、不及三种形态,而中庸为最佳。而中道是和,和即事物矛盾之对立统一状态,他表示事物之质的规定性,因此持中的要义,就是要执持事物之质,这也就是“和为贵”之义。总之,孔子一生做出总结古学、兴办私学和创立儒学三件伟业,他的隆礼、重仁和尚中道的核心思想,均含有积极意义和现代价值,并为国内外有识之士瞩目。1988年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曾说:“人类如果想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发展下去,必须汲取中国孔子思想中的智慧。”这种认识无疑是很有道理的。7. 下列对孔子儒学思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创立的儒学是在古代哲学思想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有继承也有否定,忽视了“道法自然”的哲理思想。B.孔子在其儒学创立中创建了隆礼、重仁和尚中道三项论题,深化完善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C.孔子创立的儒学,自汉唐两千余年以来,凡是太平之世,都是儒学盛行之时。因此,有人说儒学是一种盛世之学。D.孔子创立的儒学,汲取了老庄等哲学思想的智慧,同时又更加注重现实与期待未来,寻求人与人和人与社会的和谐之道,受到人们的尊崇。8. 下列对孔子儒学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所推崇的“礼教”是西周时周公所创造的,孔子认为“知礼”是立足于社会的根本,礼治是社会结构的保证,“不知礼,无以立也”。B.“重仁”就是主张人应有仁的品格。所以孔子倡导“仁者,爱人”,他的“仁政”主张,为我们构建了一幅“大同社会”的美好蓝图。C.“尚中道”的辩证思想,是孔子对自古以来“允执阙中”的发展。早在春秋时代,唐尧就曾对舜说,若执中即信守中道,四海之内便会避免困穷,天禄便会长存的。D.中道思想是先哲所遗留的。以后不同流派又不断充实和发展,孔子认为中道是和,提出“和为贵”的思想。9. 下列对原文信息的提取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礼教体现了孔子论礼与其政教的合一。历史证明这是规范人与人和人与社会关系秩序的唯一保证。在汉唐以来的社会演变中始终起着积极作用。B.中道思想体现了古代先哲的思想智慧,孔子认为在社会“左中右”三种人中,“中庸”之人为最佳,“过与不及”这两种人不能体现“和为贵”的哲学内涵。C.有人认为,人类如果想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发展下去,就必须向人们贯彻中国孔子全部的哲学思想。D.孔子的儒学思想很好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哲学理念,与其他哲学有着很大的不同,在中国文明发展史上,曾经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今天仍会有它可借鉴的现实价值。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12分,每小题3分)裴矩字弘大,河东闻喜人,襁褓而孤,为伯父让之所鞠。及长,博学,早知名。隋文帝为定州总管,召补记宣,甚亲敬之。文帝即位,累迁吏部侍郎。大业初,西域诸番款①张掖塞与中国互市,炀帝遣矩监其事。矩乃访西域风俗及山川险易、君长姓族、物产服章,入朝奏之。帝大悦,每日引至御座,顾问西方之事。帝幸东都,矩以蛮夷朝贡者多,讽帝大征四方奇技,作鱼龙、曼延、角觝②于洛邑,以夸诸戎狄,终月而罢。又令三市店肆皆设帷帐,盛酒食,遣掌番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是知君者表③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资治通鉴•唐纪八》)【注】:①款:至,到。②鱼龙曼延、角觝:均为古代杂戏名。③表:测量日影以计时的标竿。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讽帝大征四方奇技讽:劝告。 B.咸私哂其矫饰焉哂:讥笑。C.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遇:优待。 D.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务:致力。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裴矩自幼而孤,在伯父身边长大,由于博学而很早知名。隋文帝、炀帝都十分赏识他,委以要职;炀帝更因他熟悉西域风土民情,经常向他咨询西方之事。B.裴矩工于心计,投炀帝之所好,为向戎狄夸耀强盛,建议作奇技、杂戏于洛邑,又热情款待以笼络其心;尽管“夷人有识者”对此不以为然,但深得炀帝欢心。C.义兵入关之后,裴矩向炀帝献计,主张当即平定,以免错失良机;又见天下将乱,为全身远祸计,对人尽皆礼遇,对炀帝更是“无所谏诤”,“但悦媚取容而已”。D.唐太宗是开明的君王,但难免有失误,他先以行贿试探,后又欲诛受贿之人;裴矩直言谏劝,认为是陷人以罪,不合礼义,使太宗收回成命,并受到高度赞扬。13联系全文看,下列对文末司马光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史家的眼光,评价唐太宗能够从善如流,隋炀帝则爱好阿谀逢迎。B.强调“表动则景随”,裴矩由隋入唐后,其品性也由卑下而趋于高尚。C.借用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的事例,说明君王表率作用的重要性。D.启示后世君王,治国时应当注意从裴矩的变化过程中吸取经验教训。第Ⅱ卷(共111分)四(22分)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 矩无所谏诤,但悦媚取容而已。(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诗文默写及文学常识。(8分)(1)然秦以区区之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2)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映带左右。(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来者之可追。(5)孔子曰:三人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6)_____________________,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7)作家孙犁的作品,笔调明丽流畅,风格秀雅隽永,其中有许多血肉丰满的劳动者形象。他所代表的文学流派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8)韩愈,字退之,中唐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他是“_______________”(文学运动名)的倡导者。12.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塞下曲许浑① 凉州词王翰③夜战桑乾②北,秦兵半不归。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征衣。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注释]①许浑(?—约858)晚唐诗人。②桑乾河,又名桑干河,永定河的上游,在今天的山西省北部及河北省西北部内外长城间。③王翰,生卒年不详,唐朝开元盛世时期诗人。(1)清代学者马沅选编的《唐绝诗钞略》评《塞下曲》“写得酸楚不可言”。结合全诗的内容,说说马沅为什么评其“写得酸楚不可言”。(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唐诗别裁》评《凉州词》“故作豪饮旷达之词,而悲感已极”。王翰与许浑同样写战争的悲剧,同样“悲感已极”,但一首显得豪放旷达,一首令人黯然销魂,请结合王翰与许浑所处的时代分析其原因。(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7~20题。(20分)牛的写意(李汉荣)①牛的眼睛总是湿润的。牛终生都在流泪。②天空中飘不完的云彩,没有一片能擦去牛的忧伤。③牛的眼睛是诚实的眼睛,在生命界,牛的眼睛是最没有恶意的。④牛的眼睛也是美丽的眼睛。我见过的牛,无论雌雄老少,都有着好看的双眼皮,长着善眨动的睫毛,以及天真黑亮的眸子。我常常想,世上有丑男丑女,但没有丑牛,牛的灵气都集中在它的大而黑的眼睛。牛,其实是很妩媚的。⑤牛有角,但那已不大像是厮杀的武器,更像是一件对称的艺术品。有时候,公牛为了争夺情人,也会进行一场爱的争斗。如果正值黄昏,草场上牛角铿锵,发出金属的声响,母牛羞涩地站在远处,目睹这场因她而发的战争……爱终于有了着落,遍野的夕光摇曳起婚礼的烛炮。那失意的公牛舔着爱情的创伤,消失在夜的深处。这时候,我们恍若置身于远古的一个美丽残酷的传说。⑥牛在任何地方都会留下蹄印。这是它用全身的重量烙下的印章。牛的蹄印大气、浑厚而深刻,相比之下,帝王的印章就显得小气、炫耀而造作,充满了人的狂妄和机诈。牛不在意自己身后留下了什么,绝不回头看自己蹄印的深浅,走过去就走过去了,它相信它的每一步都是实实在在的过去。雨过天晴,牛的蹄窝里的积水,像一片小小的湖,会摄下天空和白云的倒影,有时还会摄下人的倒影。那些留在密林里和旷野上的蹄印,将会被落叶和野花掩护起来,成为蛐蛐们的乐池和蚂蚁们的住宅。而有些蹄印,比如牛因为迷路踩在幽谷苔藓上的蹄印,就永远留在那里了,成为大自然不披露的秘密。⑦牛的食谱很简单:除了草,牛没有别的口粮。牛一直吃着草,从远古吃到今天早晨,从海边攀援到群山之巅。天下何处无草,天下何处无牛。一想到这里我就禁不住激动:地上的所有草都被牛咀嚼过,我随意摘取一片草叶,都能嗅到千万年前牛的气息,听见那认真咀嚼的声音,从远方传来。⑧牛是少数不制造秽物的动物之一。牛粪是干净的,不仅不臭,似乎还有着淡淡的草的清香,难怪一位外国诗人曾写道:“在被遗忘的山路上,去年的牛粪已变成黄金。”记得小时候,在寒冷的冬天的早晨,我曾将双脚踩进牛粪里取暖。我想,如果圣人的手接近牛粪,圣人的手会变得更圣洁;如果国王的手捧起牛粪,国王的手会变得更干净。⑨在城市,除了人世间浑浊的气息和用以遮掩浑浊而制造的各种化学气息之外,我们已很少嗅到真正的大自然的气息,包括牛粪的气息。有时候我想,城市的诗人如果经常嗅一嗅牛粪的气息,他会写出更接近自然、生命和土地的诗;如果一首诗里散发出脂粉气,这首诗已接近非诗,如果一篇散文里散发出牛粪的气息,这篇散文已包含了诗。13怎样理解文首“牛终生都在流泪”这句话的含义?为牛写意,为什么要从牛的眼睛写起?14概括全文内容,说说作者从哪些方面分别刻画了牛怎样的形态精神之美?(5分)15.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文章结尾句所谓的“诗”和“非诗”的理解。(4分)16.文章第⑥段画线句描写牛留下的蹄印极有诗情画意,试着分析这样描写的妙处。(7分)六语言运用题(9分17阅读下面文字,请概括出“粉丝”的主要特点,不超过20个字。(3)如今的图书出版界,许多当红作家或学者都拥有数量极大的“粉丝”。易中天的粉丝自称为“乙醚”,钱文忠的粉丝自称为“潜艇”,于丹的粉丝自称为“鱼丸”。他们的新书发布和签售受到各自粉丝的追捧,短时间内就能售出二三千本。难怪有人说,今天的大众阅读已成为“粉丝阅读”。18.2008年9月,四川省苍旺县的少量橘子感染了大实蝇疫情。县委、县政府当即采取果断措施,严禁感染疫情的橘子上市,发动群众将其深埋在石灰坑里。由于措施得力,疫情迅速被扑灭,没有任何扩散的迹象。但是,有好事者却编发了一条手机短信,让大家别吃橘子,说橘子里有小蛆状的病虫。这条短信很快在全国流传开来,人们谈“橘”色变,大半个中国橘子严重滞销,各地橘农和商贩痛不欲生。一条歪曲事实的手机短信,把中国闹得沸沸扬扬,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后果。中国有许多老话形容谣言巨大的杀伤力。请你写出这样的两句老话,成语、俗话、格言都可以。(2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中华民族是一个传统的礼仪之邦,日常生活中特别注意礼貌用语,比如问候教师时说“教祺”;请人勿送说“留步”请给方便说“借光”。下面几种生活情形下,我们该怎样使用礼貌用语?(4分)(1)请改文章说“” (2)还物给人说“”(3)求人指点说“” (4)请人原谅说“”七、作文(60分)20.请以“你,温暖了我的视线”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高一语文期末模拟试卷四试题参考答案一、(18分)1. D(A巷hàngB撷xiéC亘gèn)2. B(A踞—倨、震—振、官—冠,B理—里、题—提,C暇—瑕、玉—瑜、毒—黩,D凭—冯)3. B(①期间,某个时期里面。瞬间,转眼之间。这里应填“瞬间”。②必须,副词,一定要,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必要。必需,动词,一定要有,不可少,强调应该有必须有。这里应填“必须”。③在比喻同一事物的发展变化时,“更加”“越发”通用,但用于两种事物的比较进,只能用“更加”)4. C5.D(A搭配不当,删去“倾倒和”;B语义重复,删去“无不”或“毫无例外地”;C句式杂糅,改为“都靠的是电磁力”或“都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6. C(A序,引,招致。B意,料想。D锱铢,古代重量单位,极言其细微)二、(9分)7. D(D项由第一自然段可知,是对该段主要信息的概括。A项主要信息在第一段,正确的信息是孔子创立的儒学“也涉及到老庄‘道法自然’的哲理”,并没有忽视该哲学思想。B项“隆礼、重仁和尚中道”等内容,不是孔子所创建的,“隆礼”是先民的文化积淀,文中也明确表示不是孔子所创造的,“尚中道”也是先哲遗留的闪光思想,尧舜时期就已存在,故该项错。C项的表述只是一种现象,并没有体现儒学思想的内涵,答非所问,故该项错。)8. D(该题信息涉及到第二、第三、第四三个自然段,涵盖了孔子儒学的内容。D项见第四自然段,是孔子对中道思想的理解。A项信息在第二段,礼教是先民的文化积淀,最早形成于文明社会敬天祭祀祖先中,到了西周的周公才编制礼乐,故该项中说“‘礼教’是西周时周公所创造的”错。B项信息在第三段,“仁政”的主张是孟子提出的,张冠李戴。C项信息在第四自然段,该项中前提条件错,唐尧舜时期不是春秋时代,故该项错。)9. D(D项信息涉及到全文,是对文中主要信息的正确概括。A项信息在第二段,“唯一保证”错误;“始终起着积极作用”错误,原文是说“曾产生过积极作用”,故该项错。B项信息在第四段,“中庸、过、不及”是指事物发展的三种形态,不是指人,故该项错。C项信息在最后一段,“贯彻中国孔子全部的哲学思想”错误,原文只是说要“汲取中国孔子思想中的智慧”,而不是全部的哲学思想,扩大了范围,是对文中信息的错误理解。)三、(12分)10. C(C选项的“遇”应为“对待”,本句很好翻译,后半句“遇……尽礼”合在一起为“以礼善待”之意。)11. C(“咸私哂其矫饰焉”中的“焉”很明显是语气词,“犹且从师而问焉”中的“焉”则是代词“之”;A项两个“为”皆是表被动的介词;B项的“以”则都是表目的的连词“来”;D项的“因”都是连词“于是”的意思。)12. C(C明显错误点在“主张当即平定”,“当即”时间表述错误,原文表述为“唯銮舆早还,方可平定”。)13. B(司马光说,“裴矩佞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愿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为直言,则佞化为忠”就是强调裴矩之变非裴之变而是君王之功。司马光在本段中主要强调一方面(表动)而非双方面(即表动则影随)。考生应当注意,《资治通鉴》本身就是给君王作辅证,司马光当然站在劝谏君王的角度论事。而《旧唐书》则是站在裴矩的角度。)四、(24分)14. (见译文画线部分)15. 略16. (1)战士已喋血沙场,家人却捎来书信,寄出寒衣。人已死,衣何用?人已死,家人犹自深深惦记。这样的悲剧、这样的悲情令人心酸,令人同情.(大意对即可)(2)王诗虽然也写战争的残酷,但仍充满着乐观与豪迈,充盈着一股英雄气,而且这种豪迈气、旷达气及视死如归的英雄气,还是借战士的诙谑口吻表达出来的,这与盛唐强大的国势是分不开的。《凉州词》正是“盛唐之音”的代表。(2分)许浑身处晚唐,回纥、吐蕃经常侵扰边塞,唐朝征战频频,且经常战败,将士百姓都有浓重的厌战情绪。这种情绪反映在诗歌中,其悲情往往给人以一种异常酸楚与沉重的感觉,诗风因而也显得更加深沉悲凉。许浑的《塞下曲》之所以令人黯然销魂,正因为它表达了晚唐时代人们厌战的心声。(2分)五、(20分)17. 会流泪的生命是最慈悲善良的生命,从这里可以看出牛最本质的特点——善良,表达出作者对此深情的赞美。(2分)从牛的眼睛中可以看到善良慈悲、看到诚实忠诚、看到美丽灵气,在作者看来这些是牛最突出的特点,所以要表现牛的神韵,自然要从牛最直观突出的特征写起。(2分)18. ①牛的眼睛常年流泪,又是诚实美丽的,由此看出牛的善良、仁慈、有灵气;②牛的角是对称,简直是艺术品,只用于为爱争斗,看出它有情有义的特点;③牛的蹄印大气、浑厚而深刻,生命显得如此质朴踏实;④牛的食谱简单,生命的要求是如此简单生命却又坚韧普通;⑤牛不制造秽物,干净,是圣洁的。(一个点一分共5分)19. 所谓“非诗”是指文学作品里表现的虚假造作、庸俗浮浅的情感,(1分)与真正的文学作品大相径庭,根本算不上文学,所以作者用“非”予以否定(1分)。所谓“诗”是指如果一个作家能像牛一样去写作,表现像牛一样质朴自然纯真平和的情感,那才真正贴近了生活和文学的本质((1分),这种本质作者称以诗,表现了由衷的赞美和歌颂。(1分)20. (1)这段文字运用了比喻和侧面描写的写作手法。(2分)(2)这些描写能让人获得安宁平和、自然淳朴、豁达坦然的内心感受,(2分)突出了文章热爱自然,崇尚质朴纯净生活的主题(2分);同时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与田园牧歌的主题相得益彰(1分)。21. 数量极大;谐音命名;追捧各自偶像。(每点各1分)22. 参考答案:(1)人言可畏三人成虎(2)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23. (1)请人修改说“斧正”(2)还物给人说“奉还”(3)求人指点说“赐教”(4)请人原谅说“包涵”(每个1分)【译文】裴矩,字弘大,河东闻喜(今山西运城闻喜县)人,未满周岁就成了孤儿,由他的伯父裴让之所抚养。长大后,裴矩广泛地学习,年纪轻轻就颇有名气。当时,隋文帝杨坚任定州总管,派人召他做补记宣,对他非常亲近、敬佩。后来,杨坚当了皇帝,裴矩升任吏部侍郎。大业初年,西域那些蕃国派人到甘肃张掖与中国人开展商业活动,隋炀帝杨广派裴矩去监督这些事。趁此机会,裴矩考察、探访了西域地区的风土人情、民间习俗、山川险隘、部族首领、大户姓氏、地方物产、民族服饰,等等;然后,回到京城把这些情况秉告给皇帝。皇帝非常高兴,每天派人请他到皇宫里来,向他打听西域地区的事情。皇上驾临东都洛阳,裴矩觉得四方蕃国前来朝贡的人很多,劝皇帝下令征召各地的特技表演队到洛阳来,让他们在洛阳表演鱼龙曼延、角蘦等精彩的杂戏,以此盛大的排场向少数民族的使者们展示、炫耀。整整表演了一个月才停止。裴矩还命令在洛阳城里三个有名的集市上,每个店铺统统设置帏帐,里面摆满酒肉饭食,增派主管官员率领蕃夷来宾与本国人洽谈贸易,所到之处一概请他们就座畅饮,酒足饭饱之后来宾们才散去。这些人中有认识裴矩的,都嘲笑他会表演、作秀。(然而)隋炀帝却盛赞裴矩是诚心诚意为朝廷做事的人,他说:“裴矩非常懂得我的心,凡是他上奏陈述的事情,都是我心里已经成型的想法,所以我还没开口说,裴矩就已经知道了。如果不是他心里装着国家,一心为朝廷着想,怎么会这样呢?”后来裴矩跟随隋炀帝驾临江都。等到李渊的军队攻占了长安,炀帝向裴矩询问对策,裴矩说:“太原有变故,首都局势不稳,在这么远的地方发布政令,恐怕会失去解决问题的关键,只有陛下亲自返回京城,才可以平定这次动乱。”裴矩见天下局势不稳,恐怕招来杀身之祸,每次接待别人,礼数格外周全,即使是胥吏那样的小官,也一定让他们高兴和满意为止。(而且)这时候,隋炀帝一天比一天昏庸奢侈,裴矩也就不再对他有什么劝谏,只是拼命地谄媚讨好,让隋炀帝开心罢了。到了唐太宗刚刚即位的时候,(采取措施)坚决制止作奸犯科的官吏。一次,听人说,在办理案件的官署、部门里,有很多官员受贿,于是(唐太宗)暗中派人(给主事官员)送财物上门试验一下(这件事的)真假。主管的官吏通过属下接受了赠给他的绢帛一匹,唐太宗非常愤怒,要下令杀掉他,裴矩进谏说:“这个人接受贿赂,确实应该严惩。可是,是您用东西引诱人家,所以,即使对他处以极刑,在性质上也还是属于诬陷人家犯罪,这恐怕不是倡导德行、合乎礼仪的行为。”唐太宗于是采纳了他的建议,并因此而召集百官,对百官们说:“裴矩竟然能够当廷辩驳,不肯当面顺从(我)。如果每一件事都能够这样处理的话,还用担心不能治理好国家吗!”贞观元年裴矩辞世,赠官至绛州刺史,谥号敬。臣司马光进一言:“古人云:如果君主圣明那么大臣就正直。裴矩在隋朝时谄媚讨好而到了唐朝却忠心耿耿,这并不是他的品性有什么变化呀!(如果)国君厌恶听到自己的过错,那么忠诚就会变为奸伪;(如果)国君喜爱听到率直的言论,那么奸伪就会变为忠诚。由此可来,君主好比测量日影的标竿,而大臣好比标竿的影子,标竿动那么影子也就跟着动啊。”语文考试时间共150分钟,满分150分第I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新媒体技术推动阅读模式变革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形成了新的阅读方式——社会化阅读,它是以读者为中心,强调分享、互动和可移动性的全新阅读模式。。首先,新媒体技术打破了区隔的空间、整合了碎片化的时间,极大地提升了信息传递的时效,推动了信息的跨域传播,孵化出一个个集合的阅读社群;其次,以兴趣和情感为核心的亚文化传播,让网络社群升级到文化层面的情感共振及价值认同,促使阅读从传统的私人化行为演化为一种以互动和共享为核心的社会化行为;最后,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生活场景不断转移到线上,线上的社群文化也开始嵌入现实生活,这使碎片化的信息互动升级为更具系统性的知识交流,让阅读的社会化作用更加凸显,这就是社会化阅读。社会化阅读在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存在需要注意的问题。为适应移动状态下的阅读需要,社会化间读的内容大都以浓缩的形式出现,可谓短平快;微信朋友圈或群推荐的阅读材料,基于熟人、朋友关系,容易引起重视并被优先阅读,也容易产生先入为主的效应。一般来说,群主或群里比较活跃的人的推荐有时不可避免地带有引导性甚至经过了“再创造”。群友在分享阅读材料时,会有即时的评论发表,这就形成社会化阅读的一个突出特点:阅读分享与舆论的酝酿、形成几乎同时出现,没有给理性思维留下足够的时间。以微信朋友圈为例,国其转发分享功能十分强大,如果不注意,很容易让“朋友圈”变成“谣言圈”。在当前网络时代下,信息知识过剩、信息污染、信息干扰等问题,容易造成阅读浪费。社会化阅读潜藏着一些危机,如时间和空间的碎片化促使“浅阅读”大行其道、过多地沉迷虛拟空间会使得现实社会的文化互动变得稀缺等。社会化阅读方式对传统文化、教育以及传统价值观的冲击是不言而喻的。在传统社会中,出版物是经过审查、去杂质化的,社会化阅读则很难实现对内容的把关。因为在社会化媒体上,微新闻、微评论、微小说等随时可以上线,对于内容管理而言也是一个挑战。社会化读内容的管理者,应当了解社会化阅读的特点、规律与诉求,以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健促进社会正效应和正能量的最大化。借助社会化阅读这种种迅速直达受众的通道,尽可能多地提供质量高、营养丰富、满足读者需求的内容,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1.下列对“社会化阅读”的理解和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社会化阅读以读者为中心,人的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对阅读有推动作用。B.社会化阅读是一种具有分享、交互、便捷等诸多特点的阅读模式。C.社会化阅读让阅读去私人化,但也容易让阅读去理性化。D.社会化阅读具有短平快的优势,能极大的适应移动状态下的阅读需要。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第一、二段先提出社会化阅读的概念,接着从背景、形式和作用的角度加以阐释。B.文章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结构清晰,观点分明,分析客观理性。C.文章用微信朋友圈容易变成“遥言圈”的例子,证明社会化阅读存在需要注意的问题。D.文章虽肯定了社会化阅读的进步性,但更多的是指出它可能会产生的社会问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没有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不太可能突破时空阻隔,用最快的速度进行社会化阅读。B.基于新媒体的社会化阅读内容与传统出版物比较,有内容真假难辨、质量参差不齐的缺点,需要适当的规范管理。C阅读从私人化行为演化为社会化行为之后,互动和共享就带有表演性和装饰性了。D..社会化阅读借助网络平台,微博、微信、QQ群、新闻客户端等,这些都是社会化阅读的主阵地。答案:1.(3分)D(混淆概念,观点误判。原文说的是“社会化阅读内容““短平快”,且放在“问题”后来说,说明其并非“优势”。)2.D(3分)(社会问题中包括可能会产生和已经产生的)3.C(3分)(文章中找不到依据)(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4分)废园外巴金①晚饭后出去散步,走着走着我又走到这里来了。②从墙的缺口望见园内的景物,还是一大片欣欣向荣的绿叶。在一个角落里,一簇深红色的花盛开,旁边是一座毁了的楼房的空架子。屋瓦全震落了,但是楼前一排绿栏杆还摇摇晃晃地悬在架子上。③我看看花,花开得正好,大的花瓣,长的绿叶。这些花原先一定是种在窗前的,我想,一个星期前,有人从精致的屋子里推开小窗眺望园景,赞美的眼光便会落在这一簇花上。也许还有人整天倚窗望着园中的花树,把年轻人的渴望从眼里倾注在红花绿叶上面。④但是现在窗没有了,楼房快要倾塌了。只有园子里还盖满绿色,花还在盛开。倘使花能够讲话,它们会告诉我,它们所看见的窗内的面颜,年轻的面颜,可是,如今永远消失了。花要告诉我的不止这个,它们一定要说出八月十四日的惨剧。精致的楼房就是在那天毁了的,不到一刻钟的功夫,一座花园便成了废墟了。⑤我望着园子,绿色使我的眼睛舒畅。废墟么?不,园子已经从敌人的炸弹下复活了。在那些,带着旺盛生命的绿叶红花上,我看不出一点被人践踏的痕迹,但是耳边忽然响起一个女人的声音:“陈家三小姐,刚才挖出来。”我回头看,没有人。这句话就是在惨剧发生后的第二天听到的。⑥那天中午我也走过这个园子,不过不是在这里,是在另一面,就是在楼房的后边,在那个中了弹的防空洞旁边,在地上或者在土坡上,我记不起了,躺着三具尸首,是用草席盖着的,中间一张草席下面露出一只瘦小的腿,腿上全是泥土,随便一看,谁也不会想到这是人腿,人们还在那里挖掘。远远地在一个新堆成的土坡上,也是从炸塌了的围墙缺口看进去,七八个人带着悲戚的面容,对着那具尸体发愣。这些人一定是和死者相识的罢,那个中年妇人指着露腿的死尸说:“陈家三小姐,刚才挖出来。”以后从另一个人的口里我知道了这个防空洞的悲惨故事。⑦一只带泥的腿,一个少女的生命。我不认识这位小姐,我甚至没有见过她的面颜。但是望着一园花树,想到关闭在这个园子里的寂寞青春,我觉得心里被什么东西搔着似地痛起来。连这个安静的地方,连这个渺小的生命,也不为那些太阳旗的空中武士所容。两三颗炸弹带走了年轻人的渴望,炸弹毁坏了一切,甚至这个寂寞的生存中的微弱的希望,这样地逃出囚笼,这个少女是永远见不到园外的广大世界了。⑧花随着风摇头,好像在叹息。它们看不见那个熟悉的窗前的面庞,一定感到寂寞而悲戚罢。⑨但是一座楼隔在它们和防空洞的中间,使它们看不见一个少女被窒息的惨剧,使它们看不见带泥的腿。这我却是看见了的。关于这我将怎样向人们诉说呢?⑩夜色降下来,园子渐渐地隐没在黑暗里。我的眼前只有一片黑暗。但是花摇头的姿态还是看得见的。周围没有别的人,寂寞的感觉突然侵袭到我的身上来。为什么这样静?为什么不出现一个人来听我愤慨地讲述那个少女的故事?难道我是在梦里?⑪脸颊上一点冷,一滴湿。我仰头看,落雨了。这不是梦,我不能长久立在大雨中,我应该回家了。那是刚刚被震坏的家,屋里到处都漏雨。(1941年8月16日在昆明)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想到关闭在这个园子里的寂寞的青春,我觉得心里被什么东西搔着似地痛起来”,对一个不识面容的少女的生命表现出如此热烈的关注,充分表现出作者爱心的深厚和强烈。“陈家三小姐”的家世背景、相貌品行等文中都没有交代,作者有意将她抽象成美丽、青春、生命的化身,通过“美好的事物被撕毁”来揭示民族的悲剧。末段写雨,有明显的象征意味,既写出了当时形势的险恶,又表现了对抗日暴风雨早日到来的期盼。D本文并没有对战争本身的罪恶进行控诉,而是通过作为最高价值形态的生命遭到任意践踏来表现战争的残酷与邪恶,从而引发我们对战争反人类的本质的思考。5.本文用了不少文字描绘花,你认为作者的意图是什么?(4分)文章第10段中,作者连用三个问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全文内容分析。(5分)答案4.答案:C,3分。【解析】C,没有“表现了对抗日暴风雨早日到来的期盼”这层意思;考查分析与综合能力,能力层级C,包括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等要点。5答案:①花是美好的象征,作者由花自然地联想到少女,花成为全文抒情的线索;②花和废墟形成强烈对比,烘托出浓厚的悲剧色彩;③花仍在盛开,少女已惨死,抒发了作者哀伤愤懑的情感。(答出任意两点得6分,一点3分)【解析】文章②③④⑤⑧段都写到花,从内容上看,花是对少女美好青春的烘托,也是与废墟的对照,产生发人深省的震撼效果,花这一形象中饱含作者的哀伤悲愤之情;从结构上看,花贯穿全文,是行文线索。因此可以分三条作答。本题考查鉴赏与评价能力,能力层级为D,主要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等要点。6.答案:这句话既表达了作者对年轻生命被扼杀的无限痛惜和对卑劣凶残的日本侵略者的无比愤恨(2分),又表达了作者为同胞不觉醒而感到的悲哀和寂寞(1分);三个问句连用能更鲜明强烈地表达出作者那种无法抑制的悲愤之情(2分)。【解析】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需要抓住句中关键词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这样静”、“不出现一个人”、“愤慨”、“在梦里”等是关键词,最后一个问句是反问语气,结合上文,“愤慨”是因为美好的生命被凶残的日本空中武士残杀;“这样静”“不出现一个人”是因为同胞不觉醒;“在梦里”有一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悲愤,反问句语气强烈。本题考查鉴赏与评价能力,能力层级为D,主要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等要点。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7~9题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春节临近,烟花爆行摆上了各地的零售摊点,随之而来的,则是“今年放不放鞭炮”的大讨论。昨天。首都文明办发出倡议书。号召市民绿色环保、文明出行,留住“北京蓝”。北京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的民意调查显示,受访人群中82.9%表示今年春节期间不打算燃放烟花爆仔,比去年同期上升6.4个百分点。按照规定,如果在春节期间遇到空气重污染橙色以上预警,北京市将全面禁放烟花爆行,98.3%的受访者表示会严格遵守。昨天,法晚记者从新浪微博等多渠道随机截取的1.8万余条网络留言显示,近四成网友不想燃放烟花爆行是出于保护空气环境考虑,另外,有近一半的网友建议各地组织一次集中燃放,既安全又环保。(节选自2017年1月25日《法制晚报》)材料二:近年来,随着雾霾天气的长期肆虐,人们对蓝天白云的迫切渴求,呼吁不放烟花爆行的民声已经越来越强烈。首都文明办顺势而为,发出倡议,语言亲和平易,感情真诚友善,可谓顺应民心之举。相对于此前河南“禁炮令”的朝令夕改,高明了太多。穹顶之下,雾霾肆虐,没有人能独善其身,也少有人是彻底的无事者。人类存在于城市之中,每个人都在排放碳、每辆车都会排放PM2.5.每个家庭都在使用和消耗能源。通过自身行为的克制,为环保尽一份力,应该成为每一位有识之士的自觉行动。然而,自觉行动是一码事儿,强制限制是另一码事儿。春节期间的“禁炮今”不是不能出台,是确需充分的民意支持、经过充分商讨,完成行政和法律程序,方可实施。在此之前。引导工作就非常有价值。(节选自2017年1月25日《每日新报》)材料三:给“鞭炮热”降降温确有必要。除了不安全的因素外,对环境的污染,特别是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也同样不容忽略。最近几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空气质量普遍偏差,一级二级预警天数显著增多。而燃放烟花爆竹,往往会对本来就很差的空气质量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严重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目前一些城市已经出台禁放、限放烟花爆竹措施,确实大有必要。烟花爆竹寄托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福,这个无可厚非。尽管烟花爆竹具有极大的安全隐患。我们亦不能一棍子将其打死。过年嘛,人人都有权选择自己的庆祝方式。但前提是要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遵守相应的操作规程。不能为了个人利益去铤而走险,做出违法的举动,到头来只会是害人害已。而对绝大多数家庭来说。积极寻求新的、更安全、更环保、不扰民的过年方式,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说,确有必要给当前的“鞭炮热”降降温了。(节选自2017年1月25日“东北新闻网”)材料四:近年来,各地对于春节烟花爆竹的管理从限放到禁放,体现的是政府对环境治理的决心。而普通民众从对禁止放炮规则的抵制到主动遵守,也说明大家环保意识在增强,人人都希望过一个祥和绿色的健康年。电子鞭炮作为年货“新宠”持续走俏,就是环保宣传、民众自省的最佳佐证。事实上,“年味儿”并不等于“炮味儿”,传统的中国年有丰富的年俗,少了鞭炮,还有祭灶、除尘,写春联、挂年画、贴窗花、蒸年糕、包饺子、守岁、拜年、舞狮子、耍龙灯、逛花市、赏灯会等,这些方式都会使年更有味道。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承担责任。自觉放弃燃放爆竹,为改变公共环境尽一份力。形成了政府提醒、百姓配合的社会管理新局面。它的价值将远超春节不放爆竹本身。(节选自2017年1月25日《法制晚报》)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介绍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首都文明办发出绿色环保、文明出行倡议书.二是众多网友参与“今年放不放鞭炮”的讨论。B.材料二认为春节“禁炮令”并不单是政府的工作,政府的规定要得到民众的认可,要交由民众充分商讨,完成行政和法律程序。C.材料三分析了给鞭炮热降温的原因:一是烟花爆竹存在安全隐患,二是近几年京津冀等地空气质量差,一级二级预警天数增加。D.材料四介绍政府对春节烟花爆竹管理变化和民众对禁止放炮规则的态度变化,说明政府对环境治理的决心和百姓的环保意识增强。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材料一用具体的数字说话。如“上升6.4个百分点”说明认识烟花爆竹危害的人数增加,“98.3%”说明受访者会严格执行政府政策。B.材料一中记者从微博中获取信息说明当前的媒体很注重网络,对网友的观点、态度很重视,同时也侧面表现了目前我国网络的发达。C.材料二用首都文明办的倡议书顺应民心以及河南朝令夕改的“禁炮令”的对比说明“禁炮令”政策不能随心而为,要注意地域特点。D.材料三在讨论“禁炮令”时考虑问题全面,注重多方面的分析,比如第二段也从民众有权选择自己的过年方式的角度进行细致分析。E.材料四是议论文体,分析了“环保宜传、民众自省”在“禁炮令”中的作用,同时从民俗的角度讨论“年味儿”并不等于“炮味儿”的理由等。9.有的民众对“禁炮令”有抵触情绪的原因有哪些?请根据文本说说你的看法。(4分)答案:7.B(B“要得到民众的认可,要交由民众充分商讨”错误,原文有“确需充分的民意支持、经过充分商讨,完成行政和法律程序”,意思是政府的“禁炮令”能出台的条件是要经过这三个阶段,并不是说交由民众充分商讨。)8.A.C(A.“受访者严格执行政府政策”错误,这些数据说明绝大多数受访者认可首都文明办的倡议。C“要注意地域特点”于文无据。)(答对一个给2分,答对两个给5分)9.①传统民俗使然。鞭炮寄托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福,是我国流传已久的民俗,认为“年味儿”就是“炮味儿”。②认为燃放機炮是安全的。鞭炮具有不安全因素,无论制作、运输还是燃放,都有危险伴随,但有些民众忽视了这些不安全因素。③对燃放鞭炮造成的环境污染理解不够。近年来我国环境污染严重。有些民众没有认识到每个人都是减少环境污染的一分子的道理,认为燃放鞭炮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4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席旦,字晋仲,河南人。七岁能诗,尝登沉黎岭,得句警拔,观者惊异。元丰中,举进士,礼部不奏名。时方求边功,旦诣阙上书言:“战胜易,守胜难,知所以得之,必知所以守之。”神宗嘉纳,令廷试赐第。徽宗召对,迁右司谏。御史中丞钱遹率同列请废元祐皇后而册刘氏为太后,旦面质为不可。遹劾旦阴佐元祐之政,左转吏部员外郎。俄拜御史中丞兼侍讲。内侍郝随骄横,旦劾罢之,都人诵其直。帝以其章有“媚惑先帝”之语,嫌为指斥,旋改吏部侍郎,召为户部侍郎。以显谟阁直学士知成都府。自赵谂以狂谋诛后,蜀数有妖言,议者遂言蜀土习乱。或导旦治以峻猛,旦政和平,徙郑州。入见,言:“蜀人性善柔,自古称兵背叛,皆非其土俗,愿勿为虑。”遂言:“蜀用铁钱,以其艰于转移,故权以楮券①,而有司冀赢羡,为之益多,使民不敢信。”帝曰:“朕为卿损数百万虚券,而别给缗钱与本业,可乎?”对曰:“陛下幸加惠远民,不爱重费以救敝法,此古圣王用心也。”自是钱引稍仍故。坐进对淹留,黜知滁州。久之帝思其治蜀功复知成都朝廷开西南夷黎州守诣幕府白事言云南大理国求入朝献旦引唐南诏为蜀患拒却之。已而威州守焦才叔言,欲诱保、霸二州内附。旦上章劾才叔为奸利敛困诸蕃之状,宰相不悦,代以庞恭孙,而徙旦永兴。恭孙俄罪去,加旦述古殿直学士,复知成都。时郅永寿、汤延俊纳土,枢密院用以訹②旦,旦曰:“吾以为朝廷悔开疆之祸,今犹自若邪?”力辞之。卒于长安,年六十二。(选自《宋史·席旦传》,有删改)【注】①楮券:纸币。②訹:xù,恫吓。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久之帝思/其治蜀功/复知成都/朝廷开/西南夷黎州守/诣幕府白事/言云南大理国求入朝献/旦引唐南诏为蜀患/拒却之B.久之/帝思其治蜀功/复知成都/朝廷开西南夷/黎州守诣幕府白事/言云南大理国求入朝献/旦引唐南诏为蜀患/拒却之C.久之帝思/其治蜀功/复知成都/朝廷开西南夷/黎州守诣幕府白事言/云南大理国求入朝献/旦引唐南诏为蜀患拒/却之D.久之/帝思其治蜀功/复知成都/朝廷开西南夷/黎州守诣幕府/白事言/云南大理国求入朝献/旦引唐南诏为蜀患拒/却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礼部是中国古代官署,隋唐为六部之一,长官为礼部尚书。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B.阙是中国古建筑中一种特殊的类型,为帝王官廷大门外对称的高台,一般有台基、阙身、屋项三部分,有装饰、晾望等作用。C.廷试,科举制度中由皇帝亲发策问,在殿廷上举行的考试,也称殿试、御试。是皇帝对乡试取录的贡士在殿廷上亲发策问的考试。D.缗钱,用绳穿连成串的铜钱。《初刻拍案惊奇·第二卷》“总计前后赐赉之数,亦有四十七万缗钱。”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席旦有才华,很小能作诗,曾经登上沉黎岭,写下出类拔萃的诗句,让人非常吃惊。B.席旦为官正直,忠于职守。他弹劾罢免了骄横跋扈的内侍郝随,京城的人称赞他正直。C.席旦不惧权贵,被打击报复。他当面反对钱通等人关于废立的请求,被钱通陷害。D.席旦高瞻远瞩,支持开疆拓土。他从实际情况出发,对蜀地使用的钱币提出看法。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时方求边功,旦诣阙上书言:“战胜易,守胜难,知所以得之,必知所以守之。”旦上章劾才叔为奸利敛困诸蕃之状,宰相不悦,代以庞恭孙,而徙旦永兴。答案10.B(久之,帝思其治蜀功,复知成都。朝廷开西南夷,黎州守诣幕府白事,言云南大理国求人朝献,且引唐南诏为蜀患,拒却之,)11.C(应是“皇帝对会试取录的资士在殿廷上亲发策问的考试”。)12.D(“席旦高瞻远瞩,支持开疆拓土”错误。)13.(1)当时正要开拓边疆,席旦到朝廷上书说:“取得胜利比较容易,巩固胜利却很难。知道怎么得到它,就一定知道怎么守住它。”(边功、诣、阙各1分,句意2分)(2)席旦上奏章弹劾焦才叔为了私利压榨困扰各个少数民族的情况,宰相不高兴让庞恭孙替代席旦的职务,而调席旦到永兴。(为、敛困、状各1分。句意2分)(二)古代诗歌阅读(共2题,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放言五首(其一)①白居易朝真暮伪何人辦,古往今来底事无。但爱臧生②能诈圣,可知宁子③解佯愚。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怜光彩亦何殊。【注】①此诗是诗人被贬赴江州途中所作。②臧生,即春秋时的臧武仲。当时的人称他为圣人,孔子却一针见血地斥之为凭实力要挟君主的奸诈之徒。③宁子,即宁武子,孔子十分称道他在乱世中大智若愚的韬晦本领。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朝真喜伪”单刀直人,指出两面派朝真暮伪,变化无常,经不起检验;“何人辨”指无人辨别,诗人以此怒斥朝廷官员不分真假。B诗题“放言”,即无所顾忌,畅所欲言。诗人就社会人生的真伪纵抒已见,宣泄了对当时朝政的不满和对自身遭遇的愤愤不平。C.颔联运用典故,指出臧武仲奸诈却被誉为圣人,宁武子智慧却不被人理解。诗人以此讽刺世人贤患不辨,哀叹自己消醒,所以痛苦。D.“底事无”即何事无,指代上句中的“朝真暮伪”,“古往今来底事无”这一句指古往今来,这种怪事真是太多了,一点也不稀罕。E.尾联紧承颈联,明示对比是辨伪之法,以大火、明珠判定草萤非火、荷露非珠。“不取”“可怜”两词语含愤造,也揭示了诗人的无奈。15.颈联是如何抒发思想感情的?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1)曹操《观沧海》中“,”两句描写了海水荡漾、峰峦矗立的景象。(2)《离骚》多用比兴的手法,其中“,”两句就是诗人以自己用荷装饰的衣着来表现自己的美德。(3)《卫风·氓》以桑树起兴以“桑之未落,”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答案14.A.C(A.“何人辨”指谁人能够分辨,指两面派让人难以预先识破,没有怒斥朝廷官员不分真假之意,C.颔联是说世人贤愚不辨很可悲,不是“哀叹自己清醒,所以痛苦”。)15.这两句运用两个比喻,(2分)将萤光、露珠比作两面派,(2分)形象地指出了以闪光品莹的外观骗人者,最后总是要露出真面目的。(2分)16.(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2)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3)其叶沃若第II卷表达题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马河声学习楷书,一出道就在行当内声名鹊起。后来又习画,悟性颇高,其所临明清小品,几乎与真迹难解难分。②在行贿物品中最其“操作性”的就是玉器书画。这些东西对专家而言有可能是无价之宝,对外行人来说有可能一文不名。③正与东食西宿、四乡为家的猫儿脸姑娘聊着,突然边上一个花脸猛地打了个喷嚏,溅到姑娘的面颊上,姑娘愀然作色,朝那花脸打了一下。④老年人往往难以招架骗子的“温情”攻势,最终将积蓄心甘情愿奉上,致使骗子的“温情”招数屡试不爽。⑤“奴族”品牌的创始人郑剑辉独具只眼,找准了市场切入点,将电子商务事业打理得风生水起,旗下多所店铺单品月销售量过万。⑥天宫二号实验室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但它的实验能力和美国的相比,只能望其项背,一时难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印度军力教学课件
- 乍浦小学口试题目及答案
- 广告设计师证书考试用户反馈分析试题及答案
- 助理广告师活动策划能力试题及答案
- 愚人节起源和发展-英文版
- 比熊犬智商测试题及答案
- 简易气压计试题及答案
- 甲状腺考试题目及答案
- 2024年设计师考试专业知识试题及答案
- 广西高考一模试题及答案
- 2023年护理考试-护理学(副高)历年考试真题试卷摘选答案
- 项目管理工具Project详细讲解课件
- NCCN成人癌痛指南解读
- GB/T 3478.4-1995圆柱直齿渐开线花键45°压力角尺寸表
- GB/T 1041-2008塑料压缩性能的测定
- 职业卫生监督课件
- 油橄榄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印章保管交接表
- 盐雾测试作业指导书
- HSK4级-语序部分练习题
- 道路开口施工方案正规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