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创作游仙诗的动因及其艺术特征12000字(论文)】_第1页
【曹植创作游仙诗的动因及其艺术特征12000字(论文)】_第2页
【曹植创作游仙诗的动因及其艺术特征12000字(论文)】_第3页
【曹植创作游仙诗的动因及其艺术特征12000字(论文)】_第4页
【曹植创作游仙诗的动因及其艺术特征120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曹植创作游仙诗的动因及其艺术特征TOC\o"1-2"\h\u3175摘要 摘要曹植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之一,在诗风转变阶段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魏晋南北朝诗歌对后代诗歌创作的影响如下:一是非常重视个人内心的表达,二是练就了华美绚烂的诗风。曹植的诗歌被钟嵘评价为“骨气奇高,词采华茂”,这就印证了曹植的诗歌在内容上丰富充实,在风格上华美瑰丽。对曹植游仙诗的研究,主要从其诗作的内容、创作动因以及创作特征方面进行的。关于曹植游仙诗的成因,一方面是由于悲惨苦闷的人生遭遇,另一方面则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其日渐解放的思想浪潮息息相关。关键词:曹植;游仙诗;悲剧遭遇引言(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长期以来,对于曹植游仙诗的研究现状:文学界的许多学者认为曹植游仙诗的成因主要可以归结为,当时险恶社会环境压迫造成的诗人的悲惨遭遇,但是现在也有许多学者认为,曹植游仙诗的创作也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日渐解放的思想浪潮有关。本文主要从曹植游仙诗的内容、创作原因、艺术特征、研究价值方面对曹植游仙诗进行探讨,进而辩证的阐述,为现在学术界对此课题研究的不足做一些有限的补充,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游仙诗是古代诗人借歌咏仙境以抒发情感志向的诗。而陈洪、王炎则认为:“游仙诗是指以吟咏神仙境界来表现诗人企慕、礼赞或其他某种情怀的诗歌。作为一种题材,它几乎贯穿了中国诗歌的整个发展史。其生长过程是,萌芽于秦汉,成熟于魏晋(郭璞以前),堕落于南北朝。隋唐以后的游仙诗,只不过是一种再生的延续”1、陈洪,王炎.宗教·哲理·人生:略论汉魏六朝游仙诗[J].文史知识,1992(12):12-16.。曹植的现存诗作共有八十多首,而他现存的游仙诗分别是:《升天行(其一)》《升天行(其二)》2首,《驱车行》《仙人篇》《苦思行》《飞龙篇》《平陵东行》《五游咏》《桂之树行》《远游篇》《游仙诗》各一首。2、赵幼文.曹植集校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曹植是三国时期的文学家,出生贵族,才华横溢,但却因权力之争无法实现自己的雄心壮志,只能在游仙中抒发情感,寄托愁思,何其所叹1、陈洪,王炎.宗教·哲理·人生:略论汉魏六朝游仙诗[J].文史知识,1992(12):12-16.2、赵幼文.曹植集校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二)研究现状游仙诗作为历史悠久的诗歌体裁,随着文学研究方法的传入,中国学者们对游仙诗的研究也有了发展和进步。第一,中国学术研究者们多对游仙诗的发展脉络进行分析和梳理,尤其是中国魏晋时期的游仙诗。如:张宏著作的《秦汉魏晋游仙诗的渊源流变论略》(宗教文化出版社,2009年),书中对游仙诗的产生和发展脉络以及主要创作旨趣、表现形式作了深入而细致的研究,同时也对游仙诗的社会文化背景做了专门的探析。卢晓辉的《论游仙诗的起源》(滁州学院学报,2005年),论文从社会文化和文学因素这两个方面着手来探究游仙诗的起源。楚晓军的《魏晋游仙诗研究》(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以魏晋时期游仙诗的文本为核心对其进行系统的梳理。第二,主要针对游仙作家与作品内容的研究。如,途钦立先生编纂一百三十卷巨轶:《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华书局,1983年),其中整理收录了上起先秦,下至南北朝中较有名气的游仙诗人诗作,为后人研究游仙诗提供了十分可靠的文本资料。徐明的《曹植游仙诗意蕴简析》(河北学刊,1997年2月),李明的《寄意于长寿托情于游仙:《曹操游仙诗的精神内涵探微》(聊城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这类的论文则是以“三曹”(曹操、曹植、曹不)的游仙诗创作情况为例,深入探求作为中代诗歌史上一道独特风景线一一“游仙诗”的思想意蕴。第三,从传统宗教和文学特色相结合的角度进行的研究。例如:张松辉的《汉魏六朝道教与文学》(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李丰林的《忧与愁一一六朝隋唐游仙诗论集》(台湾学生书局,1996年),李丰林的《误入与滴降一一六朝隋唐道教文学论集》(台湾学生书局,1996年),这类著作从宗教角度分析游仙诗所蕴含的文学思想。(三)研究目的与方法1、研究目的曹植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之一,在诗风转变阶段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魏晋南北朝诗歌对后代诗歌创作的影响如下:一是非常重视个人内心的表达,二是练就了华美绚烂的诗风。曹植的诗歌被钟嵘评价为“骨气奇高,词采华茂”,这就印证了曹植的诗歌在内容上丰富充实,在风格上华美瑰丽。对曹植游仙诗的研究,主要从其诗作的内容、创作动因以及创作特征方面进行的。关于曹植游仙诗的成因,一方面是由于悲惨苦闷的人生遭遇,另一方面则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其日渐解放的思想浪潮息息相关。2、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图书馆以及阅览室的有关曹植的作品以及研究资料的学习,对曹植的游仙诗思想研究现状做出一个初步的了解。(2)归纳总结发:通过对资料的研究,归纳总结出曹植游仙诗思想形成的主要特征,以及文学价值通过归纳及总结出曹植游仙诗思想形成的原因、从各个题材分析思想内容、曹植游仙诗思想的表达手法和艺术特征。一、曹植游仙诗的内容曹植现存诗作共有八十多首,而游仙诗则在其中占有将近四分之一的比重。在曹植的游仙诗中,作者借助幻想遨游仙界,追踪神仙道教,为我们描绘出一幅美好祥和的神仙世界,诗人无拘无束徜徉其中好不快活。但细细品来,不乏有对现生活的无奈与愤慨之情。对其游仙诗进行思想内容的划分,我们可以分为以下四类:(一)表现游仙之趣诗人来到仙界,在飘渺苍茫、浩瀚广袤的仙界翱翔,这里有修炼成仙的真人,到处是美味珍馐,仙乐袅袅。诗人与羽化成仙的仙人们同游,恣意洒脱,好不快活,表现游仙之趣。如《升天行(其一)》中“乘蹻追术士,远之蓬莱山。灵液飞素波,兰桂上参天。玄豹游其下,翔鲲戏其颠。乘风忽登举,彷佛见众仙”。诗人用仙家的乘蹻术追寻术士,来到了逍遥飘渺的蓬莱山。蓬莱山上琼浆仙液飞腾而下,形成素色的波浪,兰花桂树枝茂参天。黑色的豹子在山间漫游,鲲鸟在山顶嬉戏。仙人乘风来到山顶,好似看见了仙人。诗人在幻想的世界中乘乘蹻术遨游了蓬莱山,蓬莱山的美景令诗人沉醉,这里不仅祥和宁静,而且还飘渺奇异,一片生机勃勃之感,让诗人大感奇特。这里的一切都让诗人诗人喜欢,心灵得到慰藉。从诗中,我们不难读出诗人对于游仙的乐趣。(二)抒发对自由的渴望之情曹植“身受极为沉重之政治迫害,幽禁独处,死生莫测。唯一希望是如何解除法制的控制,争取人生自由”、赵幼文.曹植集校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45)。诗人出生于封建贵族家庭,才华横溢,惊艳绝绝,身为嫡子也颇受曹操的重视,在当时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是在“争夺太子”失败后,屡遭父兄的猜忌。在其兄曹丕继位后,明是封为藩王,实则是进行“圈进”。严格控制他的一举一动,自身的行动受到严格的控制,可以说完全丧失了人生的自由。在这种情况下,诗人只能寄希望于神仙道教,以寄希望实现人生理想。诗人顶着藩王的头衔,但是实则是一个囚徒,毫无自由可言,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根本没有实现的可能。“黄初中,曹丕用严峻法律,派遣监国官吏,控制诸王行动,而且颁布诸侯游猎不得过三十里的规定,将他们的活动限制在一定的区域里。曹植处在这样的境遇里,古代的神仙传说自然容易出现在他的意识中。仙人翱翔云表,逍遥八荒,没有任何约束,任意行游。他使用生动的笔触,渲染一幅缥缈绮丽的仙境,热烈的歌颂自由的可贵”4、赵幼文.曹植集校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46)。、赵幼文.曹植集校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45)4、赵幼文.曹植集校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46)仙人揽六箸,对博太山隅。湘娥拊琴瑟,秦女吹笙竽。玉樽盈桂酒,河伯献神鱼。四海一何局,九州安所如。韩终与王乔,要我于天衢。万里不足步,轻举凌太虚。飞腾逾景云,高风吹我躯。回驾观紫微,与帝合灵符。阊阖正嵯峨,双阙万丈余。玉树扶道生,白虎夹门枢。驱风游四海,东过王母庐。俯观五岳间,人生如寄居。潜光养羽翼,进趣且徐徐。不见昔轩辕,升龙出鼎湖。徘徊九天下,与尔长相须。诗人在诗的开头描写了仙界的日常生活,仙人在泰山角对弈,美丽的湘娥女在弹琴抚瑟,秦女吹着笙竽。玉酒杯中盛着美味的酒水,河伯进献神鱼。多么美妙祥和的仙界之景啊。进而转笔又写了上天衢凌太虚的情景。“四海一何局,九州安所如”,仙界如此美好,但是尘世间却何其狭小,不知道自己能够在何处安身,诗人发出深沉的感叹。“俯观五岳间,人生如寄居”,诗人在仙界俯观人世间,自己好似居无定所的浮萍,究竟哪里才是自己安身立命之所?难道只能“驱风游四海”,自己何时才能自由自在的游戏人间?诗人描写追求神仙世界,实际上却是为了追求一个更为广阔自由的彼岸世界,从而表达内心的不满。(三)发忧生患害,避祸隐世之情曹植早年间深受其父曹操的重视,数欲立他为太子,并且诗人本就才华横溢,深受文人雅客的尊重。无论在军中还是在朝堂之上,都占有一席之地,且与曹丕都是一母同胞的兄弟,都是嫡子,都具有继承大统的资格,曹丕对他颇为忌惮。在“太子之争”中,曹丕获得成功,因其母卞夫人等其他原因曹丕未杀曹植,但是却将他圈禁了起来。曹植深知其兄曹丕生性多疑的秉性,害怕小人进献谗言,害其性命。只能借游仙来表明自己的衷心,以求保全性命。如《苦思行》就有消极避祸之意:绿萝缘玉树,光曜粲相晖。下有两真人,举翅翻高飞。我心何踊跃,思欲攀云追。郁郁西岳巅。石室青葱与天连。中有耆年一隐士,须发皆皓然。策杖从吾游,教我要忘言。诗的开头静之感:绿萝攀援着玉树,在阳光下它们相映生辉。树下有两位仙人,想要展翅高飞。进而诗人看见诗人远走想要乘云追上。在高山绿树间诗人见到一位年长的隐世,他拄着拐杖来到我的身边“教我要忘言”。在《吁嗟篇》与《仙人篇》中也有诗人消极避世,忧生患害之意:“流转无恒处,谁知吾苦艰!愿为中林草,秋随野火燔”、“俯观五岳间,人生如寄居。潜光养羽翼,进趋且徐徐”,在受压迫受迫害的日子里,只能这样才能明哲保身。(四)抒发乞慕长生之情诗人曹植关于游仙诗的创作都是在他生命的后期,也就是在他的晚年。在他的晚年时期,自己垂垂老矣,但是却无一番成就,生命苦短。所以,曹植将这种渴望延年益寿,生命长存的思想寄于在自己的诗中:“同寿东父年,旷代永长生”(《驱车篇》)。“人生不满百,戚戚少欢娱。”(《游仙诗》),人生苦短,生活中并没有多少欢乐。因而,诗人认为只有在游仙境界中,才能够消解现实生活的痛苦,只有灵丹妙药才能让他延年益寿,生命长存:“服食享遐纪。延寿保无疆”(《五游咏》)、“灵芝采之可服食,年若王父无终极”(《平陵东》)。曹植沉浸在深渊中,但是他却与旁人不同,没有选择在“不如归去”,他对生有着迫切的希望,丝毫没有萎靡之态,反而十分的渴望长寿。这究竟是为何?曹植的一生一直希望在政治上有所建树,他对建功立业有着强烈的渴望。诗人在《与杨德祖书》与《求自试表》中分别写到“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功铭著于鼎锺,名称垂于竹帛”,诗人渴望建功立业,造福百姓,流芳百世,但是对于他的凌云壮志,两代君王只有深深的忌惮与防范。如此才华横溢,具有凌云壮志的一个人,在迟暮之年却丝毫未能大展拳脚,曹植有着深深的遗憾,自身也非常痛苦。所以他希望自己的生命能够延长一些,上天垂怜能够多给他一些时间,希望自己不要那么早的死去,渴望君王能够发现他的一片赤诚之心,给予他一个建功立业的机会。作者在诗中表达对长生的渴望,实则还是希望有一天自己能够得到重视,建功立业,从而达到自己“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的心愿。何其可叹,又何其可悲。曹操游仙诗中的这四种思想情感,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之间存在着因果的关系。曹植在精神苦闷中,寄希望育仙家真人,他在遨游仙界中感到游仙的乐趣,看到神仙世界的“自由平等”,他希望自己在现实世界中,也能得到君王“自由平等”的对待。但在现实中,他并不能得道成仙,为了消除帝王的猜忌他只能明哲保身,避世忘言,但是他对于为国献身、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从没有熄灭过,所以,他期盼长生,希望上天垂爱、能够再给他一次机会。纵观曹植的游仙诗,我们不难发现,虽然他的游仙诗是说“游仙之趣”,但实际上是表达了诗人“咏怀”的思想情感,突出了诗人对于自身理想信念的执着。二、曹植创作游仙诗动因对于曹植游仙诗的创作动因,历来学术界有着不同的看法,但要辩证地看待如下:(一)思想解放浪潮的影响东汉中期以后,占据主流地位的名教礼法经学,开始逐渐衰弱并消退。曹植生活的建安时期,是争权夺利,诸侯争霸的时代,上层统治者的不作为,让下层百姓饱受灾难,社会开始变得黑暗动荡,百姓们开始变得民不聊生。在这种社会环境背景下,人们以往传统的思想开始发生变化,思想开始解放并呈现多元性的分化。人们对于自己的理想,生存状况、道德观念、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开始重新考虑。为了更好的在混乱的社会大背景下生存,人们萌发了庄子消极避世、忘言无为的精神。人生观之新型,其期望在超世之理想,其向往为精神之境界,其追求者为玄远之绝对,而遗资生之相对,从哲理上说,所在意欲探求玄远之世界,脱离尘世之苦海,探得生存之奥秘。’心士人脱离了经学的束缚,思想上表现得极为自由,士人大胆地挑战名教,纵情越礼,蔑视世俗,带来身心的解放、行为的通达与真性情的流露。曹操便有着“任侠放荡,不治行业”、“少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②的高调之举,曹巫“少诵诗、论,及长而备历五经、四部,史、汉、诸子百家之言,靡不毕览。’③思想不再拘泥于儒家的传统礼教,曹植更是如此,“滔荡固大节,世俗多所拘。君子通大道,无愿为世儒。’,④认为君子要有通达的意识,而不为世俗以及儒教所束缚。从曹植的游仙诗中,我们不难发现,曹植深受道教思想的影响。纵观史册,我们不难发现,曹操在镇压黄巾起义过程中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政权,他本人与道教也有所接触,为了更好的巩固自己的政权,招募左慈、张鲁、甘始等道教领袖为自己效力,甚至让自己的庶子燕王曹宇,娶了道教领袖张鲁的女儿张琪瑛为妻,两家结为儿女亲家,更进一步利用道教的力量来实现自己的千秋霸业。曹操在内心深处也是相信神仙道教的,因此他对道教方术之士也十分宽容与恭敬。《三国志·魏志》裴注引《魏略》)中说“刘雄鸣者,蓝田人也。少以采药射猎为事,常居覆车山下……而时人因谓之能为云雾,郭李之乱,人多就之。建安中,附属州郡,州郡表荐为小将。太祖执其手谓之曰:‘孤方入关,梦得一神人,即卿邪!’乃厚礼之,表拜为将军,遣令迎其部党。”、陈寿,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2(265)。对于一心想要实现千秋伟业的曹操来说,不可避免的对神仙道教的长寿永生有所向往。“神仙之道,出窈入冥,常当专之。心恬澹,无所愒。欲闭门坐自守,天与期气。愿得神之人,乘驾云车,骖驾白鹿,上到天之门,来赐神之药。跪受之,敬神齐。当如此,道自来”(《气出倡》)、夏传才,建安文学全书:曹操集校注[M],河北教育出版社,2013(56)、陈寿,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2(265)、夏传才,建安文学全书:曹操集校注[M],河北教育出版社,2013(56)另一方面,作为曹操看重的儿子,并在“生乎乱,长乎军”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诗人来说,不可避免的会与道教术士接触,在日益接触中,曹植的思想发生了转变,明显受到了不小的影响,“夫人不食七日则死,而俭乃如是。左慈修房中之术,可以善终命,然非有至情,莫能行也。甘始者,老而有少容,自诸术士咸共归之,然始繁寡实,颇有怪言。余尝避左右,独与之谈,问其所行,温颜以诱之,美辞以导之,始语余。”(《辩道论》)、本文曹植诗歌皆选自赵幼文《曹植集校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文章中不再赘述。,在诗中,曹植对于神仙道教的延年长寿永生不死,有着极大的兴趣,从侧面我们可以看出他对于得道成仙、永生不死的神仙世界的向往之情。、本文曹植诗歌皆选自赵幼文《曹植集校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文章中不再赘述。(二)危机四伏的生存环境曹植的游仙诗多创作于曹植曹睿两父子专权的黄初至太和年间,也是诗人生命的后期,此时诗人早以步入中年不再年轻。但是其生存环境不仅非常的糟糕,还异常险恶,危机四伏。作为曹操最得意的儿子,却因为“争夺太子”之位屡遭其父曹操与其兄曹丕的猜忌与打压。只允许他在其封地处行动,不允许他与任何藩王走动来往。《三国志·魏书》中写到“虽有王侯之号,而乃侪为匹夫。县隔千里之外,无朝聘之仪,邻国无会同之制。”、陈寿,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2(591),诗人虽为一地之主,可却还不如一个下层百姓,毫无自由可言,处处受人管制。“至于臣者,人道绝绪,禁锢明时,臣且自伤也。……每四节之会,块然独处,左右唯仆隶。所对唯妻子,高谈无所与陈,发义无所与展”(《求通亲表》),何其可悲,何其可叹。、陈寿,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2(591)曹植原是翩翩佳公子,才华横溢,现在虽有藩王之名,却犹如囚犯,处处受到限制,更加没有任何自由可言。这种状况直到曹丕过世,曹睿即位才有所好转。魏明帝曹睿没有像他父亲一样对曹植实施那么严格的监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以礼相待的。这使曹植重新看到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希望,多次向魏明帝上书请求参与军国大事,并数次向魏明帝表明自己的雄心壮志与衷心“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杂诗六首》)、“愿得策马执边,首当尘露。(《上书陈审举之义》)”。但魏明帝曹睿与他的父亲曹丕一样,对他的戒心很大,虽表面对其以礼相待,实则仍然十分的防范,不允许插手任何国事,因而曹植一直未获得参与政事、建功立业的机会。在苦闷、灰暗的生命中,诗人的理想一次又一次的破灭,只能寄希望于神仙道教,以期实现自己的雄心壮志。生活的压迫、生命的无奈,成为他创作游仙诗的媒介。曹植的游仙诗不仅对传统的游仙诗进行了改造,而且还加入了许多新的内容。诗人在对仙人仙景的奇美景物的描写中,侧面表达了自己受压迫受迫害的生活现状,以及对于自己对未能实现理想的遗憾。(三)游仙文学的影响曹植游仙诗是汉魏之际人们迷信神仙思想的反映。早在先秦时,就有仙道之说流行,反映在文学上,秦代产生了《仙真人诗》这样的作品。汉代神仙之说流传更为广泛,影响更大。当时文人雅客对于道教神仙虽有怀疑,但更多的是相信。司马迁在《史记·封禅书》中记录了仙道类人物:宋毋忌、正伯侨、充尚、羡门高,为方仙道。汉末时《列仙传》更是对神仙之说更加的相信。在这样的神仙迷信思想影响下,汉代出现了许多游仙诗。如《王子乔》、《董逃行》(吾欲上谒从高山)、《上陵》、《陇西行》(邪径过空庐)、《瑟调曲·善哉行》(来日当大难)等等。这些诗皆收入汉乐府,传唱于宫廷和文人之中。这对曹植的游仙诗在思想上和创作上必然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何况曹植一度也曾相信过神仙迷信之说,如曹植《释疑论》中就曾说过:初谓道术,直呼愚民诈伪空言定矣。及见武皇帝试闭左慈等,令断谷,近一月,而颜色不减,气力自若。常云五十年不食。正尔复何疑哉。令甘始以药含生鱼而煮之于沸脂中,其无药者,熟而可食:其衔药者,游戏终日,如在水中也。又以药粉桑以饲蚕,蚕乃到十月不老。又以住年药食鸡雏及新生犬子,皆止不复长。以还白药食犬,百日毛尽黑。乃知天下之事不可尽知,而以臆断之,不可任也。但恨不能绝声色,专心以学长生之道耳。我们由此可知,曹植对神仙道教的态度是深信不疑的,他希望得到成仙,在政治上能够有所建树。而诗人屈原的《远游》篇,以及秦朝时期的《仙真人诗》,则被誉为游仙诗的两大源头。曹植游仙诗的创作深受楚辞《远游》的影响。楚辞中夸张荒诞的写作手法,奇异诡谲的大胆想象,优美的诗歌语言,对曹植描写光怪陆离、神奇诡谲的神仙世界起到了很好的借鉴作用。而《远游》中借神仙方术抒发情怀的创作模式对曹植游仙诗也有着深远的影响。《远游》表示屈原虽有满腔热血,却无法报国、无所作为,只求解脱的愤懑痛苦。而曹植与屈原何其相似,两人都才华横溢,满腔热血,最终却无法舒展自己的满腔抱负,屡遭打压。曹植在诗中表达的愤懑与对自由的追求与屈原更为相似。曹植与屈原一样,二人都在诗中加入了自我的主观情感,借诗歌表达自身的不满与无奈,具有鲜明的个人色彩。三、游仙诗的艺术特征对于曹植游仙诗的艺术特征,我们可以从其创作模式特征、语言和表现方式这几方面进行分析:(一)创作模式特征1、描写仙境在曹植现存的游仙诗中出现了大量的仙人、仙树、仙山,这是曹植对神仙世界的向往,也是自身思想情感的寄托,是曹植游仙诗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描写了有:其一、展现仙境仙景。在曹植的游仙诗中,出现了许多仙界的景物。例如我们最常说的蓬莱山、天庭、宫殿、昆仑山等,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灵液飞素波,兰桂上参天。玄豹游其下,翔鲲戏其巅。”(《升天行》),诗人的想象力是多么丰富啊,短短四句话就为为我们展现了神仙世界蓬莱山的美丽景象:蓬莱山上的灵泉仙水飞流直下,形成素色的波浪。兰花桂树随处可见,高耸入云天。黑豹在山间悠闲的漫步,鲲鸟在山顶乘风飞翔。其二、描写仙人仙物。在曹植的游仙诗中描写了众多的仙人仙物。有我们熟知的西王母娘娘、也有羽化成仙的赤松子、王子乔。有聚集在大桂树下讲成仙之道的真人,也有颜色鲜好、活泼伶俐的仙童:“忽逢二童,颜色鲜好”(《飞龙篇》)。有高高在上的大仙,更有供人驱使的脚力仆婢。还有许多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如闻名人间的娥皇女英、河伯、秦穆公之女秦娥、王子、天帝等。2、描写求药服食曹植的游仙诗内容丰富,诗人描写了许多在天界寻求长生不老药的经过,而食物与药物的描写则是这一过程的主要内容。“上帝休西棂,群后集东厢。带我琼瑶佩,漱我沆瀣浆。踟蹰玩灵芝,徙倚弄芳华。王子奉仙药,羡门进奇方。服食享遐纪,延寿保无疆。”(《五游咏》),上帝热情招待诗人的到来,让仙童为他佩戴琼瑶,并让他饮用仙浆玉液。羽化成仙的王子乔向诗人奉上仙药,羡门高向诗人奉献秘方。诗人将生命永存,万寿无疆。诗人在仙界所得到的食物与仙药,可以使人延年益寿,服用之后可以使凡人具有仙人一样的神奇功效,并且能够让肉体凡胎的人同样可以生命长存。如他在诗歌《平陵东行》与《飞龙篇》中就分别对这种仙药的神奇之处进行过描述“年若王父无终极”、“寿同金石,永世难老”。3、描写游仙行为曹植的游仙诗中有许多是描写诗人拜访神仙、学习神仙修道之法以及与仙人饮酒赏乐的过程。诗人在仙境中遨游,上下求索。如在《升天行》中“乘蹻追术士,远之蓬莱山”,诗人想象自己驾着仙家的法宝乘蹻术,追寻方术之士来到蓬莱山。诗人还描写了许多学习修炼方法,服食神仙长生不老之药,以延年益寿的诗句,如《飞龙篇》中的“授我仙药,神皇所造。教我服食,还精补脑”。当然,曹植的游仙诗中还有许多描写饮酒赏月的,如“带我琼瑶佩,漱我沆瀣浆”(《五游咏》)、“湘娥扶琴瑟,秦女吹笙竽。玉樽盈桂酒,河伯献神鱼”。(《仙人篇》),这些都是曹植游仙诗中对于游仙行为的描写。在“游仙”这一传统诗歌题材中开始融入自我的思想情感,是从诗人屈原开始的。从此,游仙诗开始成为诗人内心的剖析,思想情感的表达。曹植的游仙诗中有许多是展现仙境仙景,或者是表现仙界生活等方面内容,诗人诗歌中大量仙界景物的描写,是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描写,寄寓了诗人独特的文学意蕴与思想情感。曹植想象丰富超脱世间,在五岳山川翱翔,在神仙世界游戏,以游仙寄托人生感叹,寄希望于真人,在幻想中寄托欢愁,在烟云中予以情意,艺术形象的反应了当时各路人马争权夺利的纷乱复杂的时代特征,以及自己生活境遇转变的过程及其思想情感的的变化。在日渐艰难的生活境遇中,诗人只能发出“我本泰山人,何为客淮东”的深沉感叹,却也束手无策,只能在幻想的神仙世界中无拘无束,自由洒脱,得到身心的解放。曹植虽然在现实世界中屡遭排斥,遭受生活的压迫,但他仍然将希望寄托于游仙幻境中,希望在自由平等的神仙世界中找到自己真正的归宿,得到心灵的解脱,摆脱世俗的羁绊。(二)语言艺术曹植的游仙诗不落俗套,有自己的想法,突破以往关于游仙诗题材的描述,不拘泥于一种情感之中,他开创了游仙诗的多种诗体风格。他的游仙诗中或表达游仙之趣、对自由的渴望,或表达出消极避世、忘言无为的思想情感,或抒发期盼长生、渴慕永年之感。随着曹植对题材的开阔,其诗歌语言也有着响应的变化。从语言修辞上来看,曹植的游仙诗一个最直白根本的艺术特征就是:言此意彼”的寄托。这一点与我们熟知的某些优秀的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志异怪谈相似,都是借助具体的“意象”来表达某中思想感情。而曹植在游仙诗中,也运用到了比兴、象征、暗示、意象等描写手法。清陈祚明在《采菽堂古诗选》卷六中,对《五游诗》进行分析时说到:“此有托言神仙者,观‘九州岛不足步’五字,其不得志于今之天下也审矣”又分析《游仙》诗说“亦是有托而慕神仙。末排四语,排宕。”、丁晏.曹集诠评[M].北京:文学古籍刊行社,1957,(56).。形象的指出了曹植游仙诗创作中“寄托”的特征,同时又具体形象的分析了暗示性和意向性的两种寄托。如在诗作《仙人篇》中,诗人先是描写了仙界日常生活,一片祥和安静,接着笔触一转进而又描写,上天衢凌太虚的情景。发出“四海一何局,九州安所之”的感叹,借助遨游仙界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诗人希望能够获取自由,不要总是居无定所,像浮萍一样随风摇摆。但是这种情感并不是诗人直接抒发出发来的,而是借遨游天界暗示出来的,从而寄托了自己的情感。、丁晏.曹集诠评[M].北京:文学古籍刊行社,1957,(56).又如在诗作《飞龙篇》中,诗人写了自己游仙求药的场景,而求药的目的也是为了能够延年益寿,从而能够为国效力,实现自己雄心壮志。从中我们能够看出诗人对于延年永生的渴望,但是了解了他的生平,我们就不难发现,这是诗人对无法实现自己理想抱负的妥协与无奈,只能在游仙中发出期盼长生,得以希望有朝一日为国效力。而在《驱车篇》中,诗人发出过同样的感慨。这些都是诗人通过象征、暗示等手法在“物象”中寄托出的情感。(三)表现手法曹植游仙诗歌的艺术风格飘渺诡谲,骨气奇高,词采华茂。首先,从诗歌的思想内容与情调来看,曹植在受压迫受迫害的环境中表达了希望能够得到成仙,延年益寿,从而获得建功立业的机会。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害怕宵小谗言,性命不保,只能忘言无为的消极避世思想。同时他也描写了自己在游仙中的乐趣,对游仙的喜欢以及对自由的向往之情。如在诗歌《升天行》中,诗人就抒发了对于游仙的喜爱之情。诗人乘着仙家的法宝乘蹻术到了蓬莱山,诗人喜欢这里生机勃勃的一切。在这里现实生活中的一切不开心的事情都能够忘,真的好不快活。又如在《平陵东行》中,诗人则是表达自己对于采药服食,“年若王父无终极”的愿望,同时也暗示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决心。其次,从诗歌的艺术形式、表现技巧以及风格特征方面来看,曹植的游仙诗,深受屈原《远游》的影响,楚辞的夸张荒诞,写作题材的选择,飘渺奇特的优美景物,都对曹植写作游仙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升天行(其一)》、《苦思行》等。曹植的游仙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不仅在当时征服了许多读者和诗人,而且也深得后人的称赞。王士祯将曹植誉为国诗歌史上的“三大诗仙”之一:“汉魏以来,二千余年间,以诗名其家者众矣。故所号为仙才者,唯曹子建、李太白、苏子瞻三人而已”、王士祯.带经堂诗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115)、王士祯.带经堂诗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115)曹植是三国时期,魏国人,才华横溢,更是建安时期所作游仙诗最多的诗人。曹植留下的游仙诗,对后世游仙诗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总之,曹植在游仙诗上的成就是巨大的,以多种的手法叙述,从多角度开发视角,并且创作了多种题材。无论是抒发情感,还是纯粹只描写仙界的美丽景色,曹植都能够很好的掌握并且完成。曹植的满腹才华,终是被现实所埋没,何其可叹,何其可悲。但是他的游仙作品却很好的保留了下来,被后世的文学家诗人所借鉴和模仿。并为后世的游仙诗创作提供了良好的范式。四、曹植游仙诗的研究价值(一)文学价值曹植利用游仙诗来遐想出的这些人、事、景、物,是对现实生活的理想化,他把人间凡尘拟化成仙界美景。曹植并不是真的相信神仙的存在,他在“生”与“死”这一问题上是持相似态度,即并不相信“天命”,认为万事都有其客观规律。曹植在追求理想世界和面对现实中都有着类似的矛盾,在他受到过的各家各派思想中,道家思想更为突出的展现出来,并为原来的儒家思想蒙上了一层宗教的外衣。曹植创作游仙诗既是以游仙思想来缓解、宽慰自己复杂忧苦内心的宣泄途径,也是各派思想混合后,儒家思想被道家思想包裹着的文学表露。曹植的游仙诗中流露的忧愁和迷茫,实际上反映了有志之士在困境中仍然想要建功立业的进取精神。对比可见,曹植赞咏神仙以此来抒情咏怀,探究人生哲理,“游仙”以成为他诗歌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学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