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康复专业病例分析报告:腰间盘突出症的术后康复运动疗法设计5700字(论文)】_第1页
【运动康复专业病例分析报告:腰间盘突出症的术后康复运动疗法设计5700字(论文)】_第2页
【运动康复专业病例分析报告:腰间盘突出症的术后康复运动疗法设计5700字(论文)】_第3页
【运动康复专业病例分析报告:腰间盘突出症的术后康复运动疗法设计5700字(论文)】_第4页
【运动康复专业病例分析报告:腰间盘突出症的术后康复运动疗法设计57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运动康复专业病例分析报告:腰间盘突出症的术后康复运动疗法设计目录TOC\o"1-3"\h\u2849摘要 115689关键词 131446前言 2126901患者情况介绍 2155881.1患者基本情况 2213281.2临床医学情况 2210161.2.1体格检查 235921.2.2专项检查 3302222运动康复治疗效果与分析 3236632.1运动康复治疗方案 3213282.1.1功能锻炼 3210162.1.2体位指导 4213282.1.3核心肌肉稳定 4210162.1.4牵拉 4210162.1.5低频脉冲治疗 4109722.3运动康复效果分析 674293讨论 6315643.1运动研究 6150733.2物理因子刺激 7171214小结 7参考文献17121 7摘要:腰椎间盘突出是一般的骨科疾病,在中老年层中发病率高,最一般的临床症状是患者的腰疼明显,传统的治疗过程中,对很多患者进行保守的治疗,但是治疗效果非常有限。由于引起明显的身体损伤,甚至是坐骨神经痛的问题,对患者的术后功能恢复有一定的限制性影响,所以加强对康复治疗手段的研究和应用,优化患者的功能状态也是现在临床工作的重点问题。关键词:腰间盘突出症;运动疗法;低频脉冲Abstract:Lumbardischerniationisacommonorthopedicdisease,whichhasahighincidenceinmiddle-agedandelderlypeople.Themostcommonclinicalsymptomisthatpatientshaveobviousbackpain.Inthetraditionaltreatmentprocess,manypatientsaretreatedconservatively,butthetreatmenteffectisverylimited.Becauseitcausesobviousphysicalinjury,evensciatica,whichhasacertainrestrictiveeffectonthepostoperativefunctionalrecoveryofpatients,itisalsothekeyissueofclinicalworktostrengthentheresearchandapplicationofrehabilitationtreatmentandoptimizethefunctionalstateofpatients.Keywords:Lumbardischerniation;Exercisetherapy;Lowfrequencypulse前言腰椎间盘突出是由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导致神经根受到压迫或刺激表现出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是常见的腰腿疾患之一[1]。该疾病发病后可引起腰痛、下肢放射痛等症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近年来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正逐年上升并呈年轻化趋势,目前治疗该疾病有手术治疗及非手术治疗两种方式,手术治疗起效快,部分患者能够痊愈,但手术治疗风险较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因此临床治疗时多选择康复训练、推拿、按摩等方式进行治疗[2-3]。故本文针对1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术后康复运动疗法进行研究,在改善患者预后上有着积极的意义。1患者情况介绍1.1患者基本情况2020年3月我院收入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病人,年龄58岁,患者出现腰痛和下肢放射痛的症状,随着病情的加重,这位患者出现了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突出,从而对马尾神经或神经根造成机械性压迫,引起腰背疼痛,下肢麻木、放射性疼痛,会阴部不适等一系列不适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已经对这位患者的身体健康、生活质量、日常工作及劳动能力均可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由于引起明显的身体损伤,甚至是坐骨神经痛的问题,对患者的术后功能恢复有一定的限制性影响。1.1.1既往史有长达三年的腰痛症状,近3个月出现加重,否认高血压、心脏病史,既往因阑尾炎行切除手术。1.2临床医学情况1.2.1体格检查T36.3C、P70次/分、R18次/分、BP125/80mmHg;腰痛症状加重,且伴有双下肢放射性疼痛,出现麻木感,左下肢尤甚。活动后加重,且休息时仍未得到明显缓解,腰部CT显示L4~5椎管突出,经卧床休息、理疗、局部封闭等治疗未显示明显改善,且存在症状加重风险,考虑予以手术治疗。血液检测:白细胞计数25.68×109/L,总胆红素29.7μmol/L、白蛋白51.5g/L、乳酸脱氢酶422U/L、肌酸激酶205U/L、空腹血糖5.42mmol/L、肌酐58μmol/L。MRI:腰部检查显示T12~S1椎间水平黄韧带肥厚、椎管狭窄、硬膜囊及神经根受压,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1.2.2专项检查患者腰背部疼痛,为求进一步康复治疗来诊,拟“腰椎管突出症”收入我科,初次评定结果如下:运动功能评定,采用Brunnstrom分期:上肢-手-下肢2-1-4。(2)肌力评定,采用MRC分级法:左侧上肢肌力1级,左下肢4-级:肌张力评定,采用改良Ashworth分级法,左上肢伸肌肌张力1+级,左下肢屈肌肌张力0级。平衡功能评定:采用Berg平衡量表:44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法,55分。2运动康复治疗效果与分析2.1运动康复治疗方案2.1.1功能锻炼术后三天不进行物理治疗,但术后需要初期的功能锻炼。功能锻炼按初期、规则、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训练。可以采用卧床下肢肌力锻炼、床上腰背肌锻炼、床上腹肌锻炼,腰椎间盘突出术后。康复训练是必不可少的。术后如果没有明显的疼痛,早期可以先在床上进行勾脚背及直腿抬高的锻炼。等到术后两周,为了提高腰背部肌肉的力量,增强脊柱的稳定性、灵活性和耐久性,可有针对性地进行腰背肌锻炼。许多腰椎间盘突出术后的患者,在进行康复训练时,往往会制定一个计划表,每天都有需要完成的运动量。当训练过程中出现疼痛等异常现象时,有的患者会逐渐放弃锻炼,有些患者强忍住继续练习。其实,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不利于术后身体的康复。事实上,对于腰椎间盘突出术后的康复训练,循序渐进地坚持练习比什么都重要。不仅是因为骨结构的完整性,还在于脊柱旁肌肉组织和韧带组织的支撑。功能锻炼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下腰腿运动功能,疗效显著,提高康复效果。国内外学者认为,腰椎间盘突出术后脊柱周围功能性肌群的肌力与下背部的稳定性密切相关。肌力的恢复和功能性肌群的协调与患者的预后呈正相关[4]。脊柱之所以能保持其稳定性,不仅是因为骨结构的完整性,还在于脊柱旁肌肉组织和韧带组织的支撑。如果我们希望术后尽可能恢复腰椎功能,鼓励患者进行功能锻炼以提高肌力和协调性将是整个康复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为了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使术后患者尽快离开病床,进行肢体康复功能锻炼是良好的康复方法。术后两周后卧床休息可引起骨丢失,长期低强度疼痛的可能性高达30%。因此,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不仅能有效地降低肌肉功能,而且能提高脊柱稳定性,防止肌肉无力,并可粘连硬膜和神经根。2.1.2体位指导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护理过程中,体位护理也不容忽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术中取腹部垫时,尽量放松身体避免肌肉紧张,引起穿刺困难。在患者术后CT时和回到病床时,应该使用3人平移的移动方法,保持肩、胸、腰、臂的平轴移动,中途用平板车搬运,指导术后一定要躺在坚硬的地板上,吃饭、大小便也要平卧,这样减少腰椎间盘再次突出的可能性。研究表明,腰椎间盘在平伏线时受力最小,良好的睡姿减轻了椎间盘的压力,有利于术后炎症、浮肿及时退去。出院后指导患者,在卧硬板床上休息,起床后请佩戴腰围,避免手术后恢复时间变长,不要和腰部部长保持同样的姿势,注意腰的保温,在3个月内避免腰部负担。2.1.3核心肌肉稳定平衡垫站立,这种训练方式对于核心肌肉锻炼的效果和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平衡垫实际上就是一个充气垫,当核心肌肉收紧的时候,才能够实现其稳定性。在训练逐渐成熟以后,可以闭上双眼增加训练的难度。这种训练方式的效果十分明显,而且复发的概率比较低。做单腿蹲,这一动作也是核心训练过程当中比较常用的动作之一。训练人员保持单腿站立的姿势,之后屈髋向下蹲,整个动作要确保膝盖超过脚尖。这一个动作可以确保身体处于平衡状态。跪姿控制核心肌肉,训练者的一个膝盖跪在平衡垫上,做出核心肌肉收紧的动作,另外一条腿和手臂逐渐抬起,当持续一段时间以后,换另一侧。这个动作也可以确保核心肌肉的稳定性,而且也能够尽可能地规避复发的风险危机。患者可以仰卧并伸直双腿,两条腿分别抬起,注重速度的控制,减轻腰部承受的压力,每次训练以8-10个为最佳,不能够一次做太多的重复动作。当进行此项活动的时候,如果患者的腰部出现了疼痛感,可以以仰卧起坐代替。在进行仰卧起坐的活动时,身体不要过度前倾。一旦患者出现了起坐困难的情况,可以借助于双手的支撑来减轻腰部的压力。除此之外,还可以先仰卧,之后将双腿放置于腹部,两手抱住膝盖,双手打开,两腿伸直,进行反复练习,这种方式可以让腰背部的力量得到锻炼,能够让患者得到尽快的恢复,当然也能够降低再次感染的风险。关节稳定训练可以聘请专门的推拿师来进行一些推拿作业活动。关节稳定训练完成以后,患者并不能够立即进行大强度的运动。或者,患者也可以自行进行关节运动。在工作的过程当中如果感觉到疲劳,可以进行扭腰运动,但是要确保力度不能够过大,不然就很可能给关节带来更大的压力,这对于康复而言也是不利的。在跑步活动结束以后还可以进行压腿训练,这对于关节稳定性的增强也是比较有利的。患者要采取循序渐进的关节稳定训练,不能够强度过大或者是拔苗助长,如果腰部承受的压力不断增加,反而不利于患者自身的恢复[5]。2.1.4牵拉在进行具体的康复训练的环节,牵拉动作也是十分必要的。进行腰部的牵拉活动。由于长时间保持坐姿等等原因,造成患者腰部压力过大,就造成了这样一个病症的出现。为此说,要想做到对症下药,就要从腰部的牵拉上采取措施。其中,东北吊门框是比较常见的训练方式。患者的手臂放在门框上或者是放置于单杠上,脚离开地面,这种训练方式可以较好地实现腰部牵拉的效果。患者也可以将自己的双手放置于疼痛部位之上,与肌肉垂直的方向向外拔,同样的动作进行十次。也可以在医生的帮助之下进行由上到下的推拉作业,也可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腿部牵拉,借助于这样一种训练活动可以实现患者血液循环的强化。在运动完成之后,将腿部放在单杠上,不要弯曲腰部,这一个动作也可以帮助患者回复。或者也可以将双手放置于疼痛区域,进行7次左右的反复牵拉活动,可以缓解疼痛的症状。在类似活动开展的过程当中,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承受能力进行力度的控制和次数的把握,避免运动强度过大造成肌肉拉伤等不良局面的出现。部核心训练每次训练40min,5次/周,持续治疗4周。训练均由一位经验丰富的康复师指导,根据个体特异性和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具体如下:①仰卧位搭桥运动:患者取仰卧位,双上肢向躯干两侧伸直平放,与躯体垂直,双下肢并拢屈曲立于床上,抬起臀部,缓慢撑起躯干,直至与大腿保持同一平面,使躯体维持10s,后缓慢恢复原位,重复动作10次;②俯卧位背伸运动:患者取俯卧位,腹部垫一软枕,双手于背后握住,双下肢保持伸直,维持下巴收紧状态,缓慢背伸背部躯干,维持10s,后缓慢回复原位,重复动作10次;③侧方搭桥运动:患者取侧卧位,躯干下方的上肢外展垂直躯体,屈肘90°支撑于床面上,另一只手保持自然伸直状态置于体侧,双下肢保持伸直置于床面上,以下侧手肘及足部为支撑点,缓慢撑起躯干,使头、躯干和双下肢维持在同一平面上,保持动作10s,后缓慢恢复原位,重复动作10次;④四点跪位交叉伸展上下肢运动:患者取四点跪位于床上,缓慢伸展一侧上肢及对侧下肢至水平状态,维持10s,后缓慢恢复原位,再缓慢同时伸展另外一侧上肢及对侧下肢,重复动作10次;⑤仰卧位屈膝球上搭桥运动:患者取仰卧,双上肢保持伸直状态置于躯干两侧,双下肢屈膝置于瑞士球上,缓慢撑起躯干,直至与大腿位于同一平面,维持10s,后缓慢恢复原姿势,重复动作10次;⑥仰卧位单腿屈膝球上搭桥运动:患者取仰卧位,重复动作5的基础上缓慢伸直一侧下肢,维持10s,后缓慢恢复体位,并换另一侧下肢伸直,重复动作10次。2.1.5低频脉冲治疗采用低频脉冲治疗仪:仪器为JD-2008型低频脉冲治疗仪,于患者背部及腰部放置治疗电极,将输出频率控制在30-50Hz之间,以无序直角方波脉冲电流进行输出,另外在患者腰背两侧放置肢体刺激电极,电刺激强度以患者感觉舒适及耐受程度为准,20min/次,1次/d,持续4周。2.2运动康复治疗效果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以症状(9分)、体征(6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14分)三个维度进行评估,得分范围0-29分,分数越低功能障碍越严重;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涵盖10个条目,每个条目0-5分,得分范围0-50分,分数越高功能障碍越严重。JOA评分干预前20.14±2.17分,干预后27.68±3.46分,显著增高ODI评分干预前26.93±3.57分,干预后18.74±2.66分,显著降低2.3运动康复效果分析腰椎牵引短期内效果与常规物理治疗相近,而长期训练,可不断增强腰部核心肌群的募集能力及抗疲劳能力,产生较常规理疗更为显著的效果;腰部核心训练是一种针对腰部核心运动肌的力量训练,训练可加强腰背部肌肉和腹肌肌力,调节脊椎平衡性,只有腹肌、腰背肌保持稳定才能维持腰椎平衡及良好姿势。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低频脉冲治疗仪可通过热效应将物理因子直接靶向作用在腰椎区域的经络及穴位上,还可通过穿透腰椎组织深处提高对病灶的治疗效果,具有通经活络、活血化瘀及平衡阴阳的功效;另外低频脉冲可对腰椎间盘病灶组织间的细胞活性进行再次激活,继而增强腰椎局部新陈代谢能力,有利于腰椎病灶组织的治疗及修复,故治疗后腰椎功能显著改善[6-7]。3讨论3.1运动研究腰部核心训练涉及整个躯干、腹部及骨盆肌肉系统,尤其是位于深层的小肌肉群,可充分动员核心肌群参与收缩,不断增强腰腹肌肌力,同时改善腰椎平衡及稳定性。而低频脉冲可对腰椎间神经组织起到兴奋作用,继而使得腰椎局部组织及神经纤维间的水肿及牵引张力大大减轻,有助于缓解疼痛。3.2物理因子刺激低频脉冲可通过皮肤将神经纤维的应激信号传导到脊髓组织或神经末梢,继而促进血管活性物质的合成,扩张周围组织血管,达到提高毛细血管通透性的目的,可有利于纠正神经传导速度;低频脉冲可均衡患者机体生物电荷,矫正人体生物电规律,即生物电以细胞间质为主要运行通路并在细胞之间进行传导,依据共振原理可有效修复腰椎损伤组织,促进血液循环。4小结腰椎间盘突出主要因长期不良外力作用下,导致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病理改变,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处脱出,压迫相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