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鉴赏100例及答案_第1页
宋词鉴赏100例及答案_第2页
宋词鉴赏100例及答案_第3页
宋词鉴赏100例及答案_第4页
宋词鉴赏100例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宋词鉴赏100例及答案目录1.郑域《昭君怨》〔道是花来春未〕2.侯寘《四犯令》〔月破轻云天淡注〕3.姜夔《浣溪沙·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雁怯重云不肯啼〕4.姜夔《永遇乐·次稼轩北固楼词韵》〔云隔迷楼,苔封很石,人向何处〕5.周邦彦《荔枝香近》〔照水残红零乱〕6.周邦彦浣溪沙〔水涨鱼天拍柳桥〕7.柳永《甘草子》〔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8.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9.刘克庄《卜算子•海棠为风雨所损》〔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10.刘克庄《一剪梅》〔束緼宵行十里强,挑得诗囊,抛了衣裳〕11.辛弃疾《鹧鸪天送廓之秋试》〔白苎新袍入嫩凉〕12.辛弃疾《西江月·江行采石岸,戏作渔父词》〔千丈悬崖削翠,一川落日镕金〕13.陈与义《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14.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记洛中旧游》〔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15.欧阳修《青玉案》〔一年春事都来几〕16.欧阳修《浪淘沙》〔把酒祝东风〕17.晏殊《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18.晏殊《踏莎行》〔细草愁烟,幽花怯露,凭栏总是销魂处〕19.黄庭坚《菩萨蛮》〔半烟半雨溪桥畔,渔翁醉着无人唤〕20.黄庭坚《鹧鸪天》〔黄菊枝头生晓寒〕21.刘过《柳梢青·送卢梅坡》〔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22.刘过《沁园春•张路分秋阅》〔万马不嘶,一声寒角,令行柳营〕23.张孝祥《江月·题溧阳三塔寺》〔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24.张孝祥《西江月·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25.朱淑真《蝶恋花·送春》〔楼外垂杨千万缕〕26.朱淑真《菩萨蛮·秋》〔秋声乍起梧桐落,蛩吟唧唧添萧索〕27.蒋捷《虞美人·梳楼》〔丝丝杨柳丝丝雨〕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28.蒋捷《少年游》〔枫林红透晚烟青,客思满鸥汀〕29.向子諲《鹧鸪天》〔紫禁烟花一万重,鳌山宫阙倚晴空〕30.向子諲《秦楼月》〔芳菲歇,故园目断伤心切〕31.王安石《千秋岁引》〔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32.王安石《南乡子》〔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33.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34.张先《青门引·春思》〔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35.张炎《浪淘沙•秋江》〔万里一飞蓬,吟老丹枫〕36.张炎《浪淘沙·题陈汝朝白鹭画卷》〔玉立水云乡,尔我相忘〕37.万俟咏《长相思·雨》〔一声声,一更更〕38.万俟咏《诉衷情》〔一鞭清晓喜还家〕39.陆游《鹊桥仙·夜闻杜鹃》〔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40.陆游《蝶恋花》〔桐叶晨飘蛩夜语〕41.陈亮《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42.陈亮《一丛花·溪堂玩月作》〔冰轮斜辗镜天长,江练隐寒光〕43.杨炎正《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44.杨炎正《蝶恋花·别范南伯》〔离恨做成春夜雨〕45.张孝祥《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湖海倦游客,江汉有归舟〕46.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47.朱敦儒《鹧鸪天·西都作》〔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懒慢带疏狂〕48.朱敦儒《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49.晁补之《临江仙·信州作》〔谪宦江城无屋买〕50.晁补之《汉宫春·梅》〔潇洒江梅,向竹梢稀处,横两三枝〕51.邓剡《唐多令》〔雨过水明霞〕52.邓剡《浪淘沙》〔疏雨洗天清〕53.曹组《青玉案》〔碧山锦树明秋霁〕54.曹组《卜算子》〔松竹翠萝寒〕55.张元干《渔家傲题玄真子图》〔钓笠披云青嶂绕〕56.张元干《临江仙·送王叔济》〔玉立清标消晚暑〕①《柳梢青·春感》〔铁马蒙毡,银花洒泪〕58.刘辰翁《永遇乐》〔璧月初晴,黛云远澹〕59.史达祖《鹧鸪天》〔雁足无书古塞幽〕60.史达祖《留春令咏梅花》〔故人溪上,挂愁无奈〕61.吴文英《祝英台近·春日客龟溪游废园》〔采幽香,巡古苑〕62.吴文英《玉楼春•和吴见山韵》〔阑干独倚天涯客〕63.叶梦得《水调歌头》〔霜降碧天静〕64.叶梦得《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65.晏几道《鹧鸪天》〔守得莲开结伴游〕66.晏几道《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67.仲殊《南柯子·忆旧》〔十里青山远〕68.仲殊《望江南》〔成都好,蚕市趁遨游〕69.林逋《点绛唇》〔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70.林逋长相思〔吴山青,越山青〕71.汪藻《小重山》〔月下潮生红蓼汀〕72.汪藻《点绛唇》〔新月娟娟〕73.寇准《阳关引》〔塞草烟光阔〕74.寇准《踏莎行•春暮》〔春色将阑〕75.李冠《蝶恋花·春暮》〔遥夜亭皋闲信步〕76.李冠《六州歌头·项羽庙》〔秦亡草昧,刘项起吞并〕77.杨万里《好事近》〔月未到诚斋〕78.杨万里《昭君怨·咏荷上雨》〔午梦扁舟花底〕79.黄裳《渔家傲·斜月》〔已送清歌归去后〕80.黄裳《减字木兰花•竞渡》〔红旗高举〕81.王以宁《水调歌头·呈汉阳使君》〔大别我知友〕82.王以宁《虞美人·宿龟山夜登秋汉亭》〔归来峰下霜如水〕83.赵令畤《清平乐》〔春风依旧〕84.赵令畤《蝶恋花》〔卷絮风头寒欲尽〕85.韩元吉《霜天晓角·题采石蛾眉亭》〔倚天绝壁〕86.韩元吉《好事近·汴京赐宴,闻教坊乐,有感》〔凝碧旧池头〕87.苏庠《鹧鸪天》〔枫落河梁野水秋〕88.苏庠《菩萨蛮·宜兴作》〔北风振野云平屋〕89.李好古《谒金门·怀故居》〔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90.李好古《江城子》〔平沙浅草接天长〕91.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92.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93.贺铸《踏莎行》〔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94.贺铸《南歌子》〔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95.林逋《长相思》〔吴山青,越山青〕96.林逋《点绛唇》〔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97.王诜〔shēn〕《蝶恋花》〔小雨初晴回晚照〕98.王诜《人月圆》〔小桃枝上春来早〕99.王禹偁《点绛唇》〔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100.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纷纷坠叶飘香砌〕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答复以下问题。昭君怨郑域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1.这首词上阕吟诵的具体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3分〕2.这首词下阕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思想?〔3分〕3.上阕吟咏的对象是什么?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4.请具体分析下阕运用的艺术手法及表达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1.梅。〔1分〕作者从“梅〞开花的时间和梅花的颜色、香气以及山野梅花的姿态等方面来写。〔要突出时间、花香、姿态〕〔2分〕2.用比照的手法。〔1分〕栽于竹篱茅舍之梅,与栽于玉堂琼榭之梅,地虽不同,开那么无异。以比照的方式,写出了梅花纯洁而又傲岸的品质,表现了“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的高尚情操。〔2分〕3.梅花。开放时间——未到春天;形态特点——有雪具有的白色,有雪没有的香味。“竹篱茅舍〞“玉堂琼榭〞不同环境进行比照。赞美梅花不管遭遇冷落还是身处富贵都一样高洁的品质。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答复以下问题。四犯令侯寘月破轻云天淡注,夜悄花无语。莫听《阳关》牵离绪。拚酩酊花深处。明日江郊芳草路,春逐行人去。不似荼蘼开独步,能着意留春住。1.词的下片中,“明日江郊芳草路,春逐行人去〞两句历来被人们称道,请分析其中原因。〔4分〕2.试结合诗句分析本词蕴含的情感。〔4分〕参考答案1.这两句运用了想象和拟人手法手法,以虚写实。作者推想别后的情景,以“芳草〞意象写绵绵离愁,并把春天拟人化;明明是行人踏着芳草路远远离去,作者却想象是芳草追逐行人的脚步远去;明明是人已远行而芳草依旧,却想象成是人走春尽。这样写用语新奇,别出心裁,意蕴深厚,耐人回味,把浓浓的离愁别绪表达得更加形象具体。2.这首词通过对人物心理感受的细致描绘,曲折委婉地写出离人真挚而沉重的情感。“莫听《阳关》牵离绪〞句点出“无语〞的原因,表达深重的离愁。“拚酩酊花深处〞句,“酩酊〞已是大醉不已,更着一“拚〞字,形象地刻画出人物因无法摆脱离愁而独对花丛拚命痛饮的狂态,透露诗人内心无法慰藉的痛苦和无可告语的悲哀。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答复以下问题。浣溪沙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①姜夔雁怯重云不肯啼,画船愁过石塘西,打头风浪恶禁持。②春浦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③门枝;一年灯火要人归。词人简介姜夔:〔1155~1221〕南宋词人,音乐家。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在他所处的时代,南宋王朝和金朝南北对峙,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十分锋利复杂。战争的灾难和人民的痛苦使姜夔感到痛心,但他由于幕僚清客生涯的局限,虽然为此也发出或流露过激昂的呼声,而凄凉的心情却表现在一生的大局部文学和音乐创作里。庆元中,曾上书乞正太常雅乐。一生布衣,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有《白石道人歌曲》。[注]①丙辰岁不尽五日,意为丙辰年还有五日就结束了。吴松,今上海一带,距词人家杭州已近。②恶:猛烈,很;禁持:摆布。③亚:接近。①此词作于除夕前五日。吴松,在吴江县,已离家不远。②禁持:摆布。③亚:接近。1.请简要分析词的上片主要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5分〕2.有人说词的下片与上片相比,有“‘柳暗花明’的突兀感和欣悦感〞,你是否同意这样的说法?为什么?〔5分〕“雁怯重云不肯啼〞,在上阕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4.清代评家陈廷焯说:“凡交情之冷淡,身世之飘零,皆可于一草一木发之。而发之又必假设隐假设现,欲露不露,反复缠绵,终不许一语道破。〞(《白雨斋词话》)请结合这首词的下阕来阐释陈廷焯的这种说法。(6分)参考答案:1.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长空彤云密布,大雁因要穿越浓云回归故土而紧张害怕,不肯啼叫,故用一“怯〞字〔1分〕;因为满河打头风浪把船儿猛烈摆布,而词人归家的画船也发愁渡过石塘西,故用一“愁〞字〔1分〕。表达了作者急迫归家却遇阻碍〔1分〕的愁苦之情〔1分〕。2.同意。突兀:上片感情表达十分沉重,而下片情感却焕然一新〔1分〕;首句写景从狂风恶浪变为春波荡漾,从风浪打头变为春波迎桨〔1分〕。突出了归家的欣悦:词人眼中河水俨然一片春色,心中自是一片温暖〔1分〕;次句描写离家久远的词人揣想家中门前的小梅新枝生长,几乎高与门齐了〔1分〕。结句写出了家人盼归之殷切,亦写出自己归心之急迫〔1分〕。3.(5分)首句起兴,营造了压抑的气氛,写出了归雁无声穿过重云时的紧张情状,(2分)引出了对自己回家路途艰难的描写,(1分)作者以归雁自比,委婉地写出近乡情更怯的心理。(2分)4.(6分)下阕先实写春水展绿欢送词人归来的盎然春意,从而写出接近家乡的喜悦;(1分)接着用虚笔写想象中自家门前的小梅已然新枝生长,高与门齐,似有盼归的殷切,写自己归乡的心切;(1分)收尾句想象一年一度的除夕守岁之灯火催人还家团聚,更是表达了自己渴盼回家的心情。(2分)词人着眼于春绿、小梅、灯火,从对方入笔,欲露不露,反复缠绵,表达了回乡路上的急迫与喜悦。(2分)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答复以下问题。永遇乐·次稼轩北固楼词韵①姜夔云隔迷楼,苔封很石②,人向何处?数骑秋烟,一篙寒汐,千古空来去。使君心在,苍厓绿嶂,苦被北门③留住。有尊中酒差可饮,大旗尽绣熊虎。前身诸葛,来游此地,数语便酬三顾。楼外冥冥,江皋隐隐,认得征西路。中原生聚,神京耆老,南望长淮金鼓④。问当时依依种柳⑤,至今在否?【注】①1205年65岁的辛弃疾转任镇江知府,积极准备北伐。他写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姜夔深受感动并依辛词的韵脚填写本词。②迷楼:在扬州,与镇江(京口)之北固山隔江相对,是隋炀帝幸江都时所建。很石:在北固山甘露寺,状如伏羊,相传孙权曾据其上与刘备共商抗曹大计。③北门:京口,南宋时接近边界,成为北方的重镇和北大门。④金鼓:指出征的队伍。⑤依依种柳:《晋书•桓温传》载,桓温北伐看到自己任琅琊太守时种的柳树,都已十围。“诸葛〞,请分析这处典故有何用意。“千古空来去〞中的“空〞的表达作用,并结合上片指出作者在此所寄托的情感。〔6分〕参考答案1.提到诸葛亮这一历史人物,是将辛弃疾与之相比,借此推崇、盛赞辛弃疾,感伤于辛弃疾英雄无用武之地,认为南宋要收复失地,非辛弃疾莫属。2.空,白白地,空自。〔1分〕是写眼前的秋烟中的征骑、寒汐中的船只依旧,年复一年空自来去,历史中的英雄人物早已消失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之中。〔3分。意思接近即可〕作者借此在说朝廷需要辛弃疾这样的英雄,也希望辛弃疾能够独当一面、统率千军万马来抗击入侵者。〔2分。答“感慨朝廷没有抗敌英雄〞类给1分〕补充注释1.次韵:用原作之调、韵,并按照原作用韵次序进行创作,称为次韵。2.迷楼:楼名,隋炀帝建于扬州。与北固亭隔江相望。楼回环四合,工巧闳丽,自古无有。楼成之日,隋炀帝曰:“使真仙游其中,亦当自迷也,可目之曰迷楼。〞3.很石:石名,在江苏镇江北固山甘露寺,形如伏羊。相传孙权刘备曾经于石头上论事。罗隐诗:“紫髯桑盖两沉吟,很石空存事莫寻。〞4.人:指隋炀帝、孙权、刘备等人。5.骑:一人一马。6.篙:撑船的竹竿。汐:晚潮。7.“使君〞三句:是说辛弃疾喜欢田园生活,却苦于国事需要,镇守京口,不得遂愿隐居。使君:汉代对州郡的刺史的称呼,这里指辛弃疾。苍厓绿嶂:苍翠碧绿的山峦。厓:同“崖〞。北门:指南宋北疆门户京口。《旧唐书·裴度传》载,开成二年,裴度以本官兼任太原尹、北都留守、河东节度使,皇帝遣使宣旨曰:“卿虽多病,年未甚老,为朕卧镇北门可也。〞8.“尊中酒〞二句:《世说新语·捷悟》注引《南徐州记》载,徐州人多劲悍,号精兵,故桓温常曰:“京口酒可饮,箕了用,兵可使。〞尊:酒器。差:略微。9.前身诸葛:以诸葛亮比辛弃疾。10.酬:酬答,报谢。三顾:指刘备的三顾茅庐。11.冥冥:昏暗不明的样子。12.皋:水边高地。隐隐:隐约不清晰。13.征西:桓温西征蜀地,得胜回到金陵后,进位为征西大将军。14.中原:这里指沦陷的北方地区。生聚:繁衍人口,积聚物力。15.神京:指北宋都城汴京。耆〔qí〕老:老人。耆:六十岁曰耆。16.“南望〞句:是说盼望北伐。长淮:淮河,是南宋时宋金对峙的前线。金鼓:军中用器。金:即金钲,用以收兵,鼓用以进攻。17.“问当时〞二句:《世说新语·言语》:桓温北征,路过金城,看见自己以前种的柳树已经有十围之粗了,感慨道:“木犹如此,人何以堪?〞庾信《枯树赋》:“桓大司马闻而叹曰:‘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答复以下问题。荔枝香近周邦彦照水残红零乱,风唤去。尽日恻恻轻寒,帘底吹香雾。黄昏客枕无憀,细响当窗雨。看两两相依燕新乳。楼下水,渐绿遍行舟浦。暮往朝来,心随片帆轻举。何日迎门,小槛朱笼报鹦鹉。共剪西窗蜜炬。【注】①无憀:“无聊〞的意思。②燕新乳:燕子刚刚孵出雏燕。③报鹦鹉:暗含鸟雀恋巢之意。④唐代李商隐有“何当共剪西窗烛〞诗句。词人简介周邦彦〔1056-1121〕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官历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少年时期个性比较疏散,但相当喜欢读书,宋神宗时,写《汴都赋》赞扬新法。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最高音乐机关〕。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1.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蕴含了什么感情?〔5分〕2.词的下阕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选择其中的两点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1.〔3分〕描绘了一幅凄美的景象。乱红飘零水中,随风而逝,在尽日的微寒中,室内香雾萦绕。黄昏时面对细雨当窗,一个人在静静的观看燕子成双。〔1.5分〕词中蕴含了词人踪迹无定,凄切思乡,孤苦无依,寂寞闲愁的感情。〔答出其中一个关键词即给1.5分〕2.〔4分〕衬托:下片先写行舟待发,江浦又绿来衬托游子思归。虚实结合:最后三句写虚景,写对未来的展望,对未来的绵绵期冀。化用典故:并化用了李商隐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句,写出了倦客思归,对家园的向往之情。〔答对两点,即给4分〕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答复以下问题。浣溪沙周邦彦水涨鱼天拍柳桥,云鸠拖雨过江皋①。一番春信入东郊。闲碾凤团②消短梦,静看燕子垒新巢。又移日影上花梢。【注】①云鸠:形容云色如黑色的鸠。江皋:江岸。②凤团:一种名茶。“拖〞字的妙处。〔3分〕2.请找出下片中能表现词人情思的词语〔至少两个〕,结合词句分析词人的思想情感。〔5分〕参考答案1.“拖〞写黑云的移动〔1分〕。用拟人的手法〔1分〕,写出了云带雨来移过江岸的情景。墨云似乎有意拖动着春雨,很有情味〔1分〕。2.“闲〞“静〞“又〞〔答出两个即得2分〕。“闲〞字:看似悠闲,实那么是词人短梦后心有愁思难以遣除,所以借饮茶来消解梦后的惘然。“静〞字:燕子筑巢的忙与人的静形成比照,暗示词人无聊的心绪:大好春光而无事可为。“又〞字:时光流转,不知觉间,日影又已移上花梢。一个“又〞字,暗示无事可为,每日空对春光的伤感。〔答到意思即可〕7.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答复以下问题。甘草子柳永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池上凭阑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1.触动主人公愁绪的具体景象有哪些?女主人公心乱愁苦的原因又是什么?“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写法上有何新意?参考答案:1.秋暮,衰荷,乱雨,冷月;“无侣〞(或“单栖〞)“粉郎〞及“言语〞,而通过鹦鹉学念来表现,写出了女主人公在百无聊赖中的自慰自遣,让人倍感凄凉。)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乱洒衰荷〞句中〞乱〞字的妙处。“乱〞字既写出了雨洒衰荷凌乱惊心的声响,又描绘出跳珠乱溅的景象,还显示了凭阑凝伫、寂寞无聊的女主人公的心绪之乱。8.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答复以下问题。八声甘州柳永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土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1.“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句,有人以为当做“无声〞更好,试谈你的看法。〔2分〕2.词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抒发什么感情?试结合具体内容分析。〔4分〕3.这首词塑造了一位形象,深刻地抒写了词人思乡怀人、异乡飘零以及之情。〔2分〕4.上片“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三句,笔墨平淡,却极有表现力,连一向鄙视柳词的苏轼也称赞“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请简要赏析。〔5分〕5.以下各项中表述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融写景、抒情为一体,使用了细节描写,语言雄健绮丽。通过描写羁旅行役之苦,表达了强烈的思归情绪,语浅而情深。B.开头两句写雨后江天,澄澈如洗。“渐霜风〞三句写风紧日斜之境,凄寂可伤,在深秋萧瑟廖廓的景象中表现游子情怀。C.“是处〞两句,词意苍莽悲壮、细致沉思,由仰观而转至俯察,又见处处皆是一片凋落景象。“休〞字寓有无穷的感慨愁恨。D.“惟有〞两句写的是短暂与永恒、变与不变这令人思索的宇宙人生哲理,“无语〞乃“无情〞,蕴含了百感交集的复杂心理。6.本首词下片使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使怀人之情更显曲折动人。请结合下片词句简要赏析。〔4分〕参考答案功业无成的苦闷〔或怀才不遇〕〔每空格1分〕“紧〞字突出了雨后黄昏的江边寒风渐冷渐急。〔1分〕接着以关河、夕阳之冷落,展现骤雨冲洗后苍茫浩阔、清寂高远的江天景象。〔1分〕这三句由远而近地描绘了雨后深秋的暮景,点染了游子的孤独、凄凉的满怀愁绪,情景交融。〔2分〕其气象宏阔,境界高远雄浑,笔力苍劲,可与唐诗媲美,在柳词中不多见。〔1分〕5.A〔“语言雄健绮丽〞错误。〕6.“登高临远望故土,倚阑干处正凝愁〞是实写,写词人自己登楼望向家的方向。〔2分〕一个“想〞字,有实而虚,推己及人,写故园之闺中人,此时也应该是登楼望远,伫盼游子归来。她“妆楼颙望〞,望穿秋水之际,对游子的迟迟不归生出怨恨。便把本来的独望变成了双方关山远隔的千里相望,更显归思之切。〔2分〕9.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答复以下问题。卜算子•海棠为风雨所损刘克庄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注】刘克庄,南宋著名词人。渴望为抗金复国做出奉献,却不为当朝重用,屡遭迁废,仕路坎坷。1.词中“百种千般巧〞的“巧〞表现在哪里?〔2分〕2.你认为词人借“天公〞与“花事〞的关系,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分〕“百种千般巧〞中的“巧〞的?请作简要分析。“道是天公不惜花〞,下阕写“道是天公果惜花〞,欲抑先扬,具有“味外之旨〞,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1.①姿致轻盈:花瓣薄如蝶翅,轻盈有致。②形小色艳:花朵固小,却猩红如燃,鲜艳娇美。2.答案:写对风雨摧残花事的不满,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才不见用、遭受压抑的凄楚、愁苦。流露出对当权者压制、迫害和摧残人才的不满。“巧〞:花瓣儿薄如蝴蝶翅膀,轻盈有致〔1分〕;颜色之巧:花朵固小,却猩红如染,鲜艳娇美〔1分〕。“巧〞亦指花的精神:“百种千般〞言其精神气质,形貌和气韵、外在的表现和内在的含蓄配合相宜、谐和一致〔2分〕。“道是〞句是扬,下片“道是〞是仰,欲抑先扬,抑扬之间,流露出词人对大自然风雨摧残花事的不满,〔1分〕以婉约之笔曲折地表达了自己才不见用,遭受压抑的愁苦情怀,流露出对当权者压制、迫害和摧残人才的不满。〔3分〕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答复以下问题。一剪梅刘克庄①余赴广东,实之②夜饯于风亭。束緼③宵行十里强,挑得诗囊,抛了衣裳。天寒路滑马蹄僵,元是王郎,来送刘郎。酒酣耳热说文章,惊到邻墙,推倒胡床。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注】①刘克庄:南宋爱国词人,政治上崖受打击,他以命运与自己相同的朗画锡自比,自称一刘禹福〞。此训为作者被贬广东时所作。②实之,即作者好友王迈,字实之。③束緼:用乱麻束成火把。1.词的下片是如何刻画人物形象的?请简要分析。〔4分)2.有人认为,这首词的感情看似狂放而实那么抑郁,请结合相关背录及具体词句进行分析。(4分)参考答案1.运用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刻画人物形象,通过描写人物“酒酣耳热〞的神情,谈论文章、“推例胡床〞的动作以及“疏又何妨,狂又何妨〞的语言,还有邻座吃惊、旁观者拍手而笑的侧面衬托,将两个狂放不羁、纵情任性的狂士形象刻画得鲜明生动。2.作为爱国词人,刘克庄政治上屡受打击,饱受压抑,而此时又被贬广东,内心的抑郁可以想见;在词中词人自称“刘郎〞,以锐意改革而屡受打击的刘禹锡自比,那指点江山、语惊四座、全无顾忌的疏狂言行正是其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积郁的宣泄。1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答复以下问题。鹧鸪天送廓之秋试辛弃疾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注】①秋试:科举时代秋秀举行的考试。②白苎〔zhù〕: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③禹门:即龙六,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1.“白苎新袍入嫩凉〞句中的“嫩〞字带给你怎样的感觉?〔2分〕2.“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怎样表达了辛词的豪放特点?〔3分〕3.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3分〕参考答案:1.轻微、新鲜、清爽等2.大鹏、丹凤、意象豪迈;北海、太阳、路茫茫、意境开阔;携书佩剑,显示出既儒雅又刚健的气概。2.例:“白苎新袍入凉〞“春蚕食叶响回廊〞是实写,点明时令和环境;“明年此日青云去,去笑人间举子忙〞是虚写,想象金榜题名后轻松愉悦的心情。虚实相生,表达对应考者的良好祝愿。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答复以下问题。西江月·江行采石岸,戏作渔父词①辛弃疾千丈悬崖削翠,一川落日镕金。白鸥来往本无心,选甚风波一任。别浦②鱼肥堪脍,前村酒美重斟。千年往事已沉沉,闲管兴亡那么甚③?【注】①此词作于《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之后。②别浦:河流入江海之处。③那么甚:做什么。1.这首词的上阕描写了哪些景色?有何作用?〔4分〕2.作者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说“休说鲈鱼堪脍〞,在此为何说“别浦鱼肥堪脍〞?(4分)参考答案1.词的上阕描写了壁立千仞、山林苍翠、落日铺江、白鸥闲飞的景色。表达了对美好的自然风光的喜爱;②为下阕的描写生活场景及抒发感慨作铺垫。2.“休说鲈鱼堪脍〞是为了表达词人不愿归隐、希望为国效力的志向;〔1分〕本词说“别浦鱼肥堪脍〞写出了隐居生活的惬意,〔1分〕借渔父不问国家兴亡之意,曲折地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意和无奈之情。〔2分〕1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答复以下问题。临江仙陈与义①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②。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③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注】①陈与义:南宋爱国词人。这首词是作者流寓在湖南、湖北一带时所作。②“榴花〞句:言舞裙比石榴更红。这是思念昔时生平岁月之意。③戎葵:即蜀葵,夏日开花,有向阳特性。1.请简要分析“戎葵〞这一意象在词中的作用。〔4分〕2.请概括这首词所抒发的作者的情感。〔4分〕参考答案1.〔4分〕①以戎葵的向阳特性比喻作者自己始终如一的爱国情怀。〔2分〕②赋予戎葵“凝笑〞的表情,变无情为有情,以此映衬作者自己豪迈旷达的情怀。〔2分〕〔意思相近即可〕〔2〕〔4分〕①对身世漂泊、事业无成的感慨。2.无人理解的凄凉。③始终如一的爱国情感。④对屈原的缅怀。〔每点1分〕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答复以下问题。临江仙·夜登小阁,记洛中旧游①陈与义忆昔午桥②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注】①这首词大概是在公元1135年〔南宋高宗绍兴五年〕陈与义退居浙江湖州青墩镇寿圣院僧舍时所作,追忆了二十多年前〔北宋亡国之前〕宋徽宗政和年间在洛中与好友们游乐的往事。②午桥:在北宋河南洛阳南,唐朝裴度有别墅在此。1.“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词句内容简要分析。“闲〞的心绪,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参考答案1.①运用了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②借杏花疏影、景色幽香的静景和伴着清韵悠远的笛声欢歌到天明的动景,③描写了作者当年在良辰美景中与朋友一起借着酒兴尽情戏闹的游乐情形。【解析】此题要求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这里主要是对表达方式中景物描写的赏析。一般要求指出运用的什么手法,从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两个方面说明到达了什么效果。2.①从洛阳旧游到如今偏寓江南之“闲〞,感慨国事的盛衰兴亡;②从昔日与英豪交往到如今此身独在之“闲〞,感慨个人知交零落;③从二十多年的转瞬即逝到夜登小阁之“闲〞,感慨时光飞逝而功业无成。〔答对其中两点即给4分,答题意思对即可〕【解析】此题要求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作者的思想态度。应联系全诗,并关注注释中所交代的有关背景。1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答复以下问题。青玉案欧阳修一年春事都来几?早过了、三之二。绿暗红嫣浑可事,绿杨庭院,暖风帘幕,有个人憔悴。买花载酒长安市,又争似、家山见桃李?不枉东风吹客泪,相思难表,梦魂无据,惟有归来是。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任选两种简要赏析。〔4分〕参考答案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2分〕上片叹春日之迟暮,春光不能留驻,引出个人的伤感。〔1分〕下片通过表达在长安“买花载酒〞想起在家乡桃李,直抒胸臆,强化思乡和思亲之情。〔1分〕2.寓情于景,以“绿暗红嫣〞暗示春已到头,转眼就将是红衰翠减,流露出了几分伤感之情;比照,将“长安买花〞与“家山桃李〞对照、比较,突出对家乡与家人的深情与爱重;直抒胸臆,用“有个人憔悴〞直接表达了春日远去,时光流逝,青春年华不在的伤感之情,“相思难表,梦魂无据,惟有归来是〞三句直接表达出作者对家乡的浓浓思念之情。〔4分,每点2分,任答两点总分值,其他手法言之成理即可。〕1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答复以下问题。浪淘沙欧阳修把酒祝东风,且共沉着,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1.这首词上片叙事,下片抒情。试问上片表达了什么事?下片抒发了怎样的情感?“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是篇中的绝妙之笔,试作简要分析。参考答案1.上片叙写与友人正在这大好春光中游览;下片抒发了与友人相逢却不能久聚的感伤、怅恨之情,也表现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1.这三句话将别情融入赏花之中,将三年的花加以比较,层层推进,以惜花写惜别,而别情之中,亦表达出友人的深情厚谊。“今年花胜去年红〞“明年花更好〞写的是鲜艳繁盛的景色,表现的却是感伤的心情,是以乐景写哀情。可见其构思新颖,富有诗意,是篇中的绝妙之笔。17.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答复以下问题。破阵子晏殊燕子来时新社①,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注】①新社:社日是古代祭土地神的日子,以祈丰收,有春秋两社。新社即春社,时间在立春后、清明前。1.词的上阕情景交融,清新活泼,请简要赏析。(4分)2.词的下阕给我们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少女形象?(2分)参考答案1.借助“燕子〞、“梨花〞、“碧苔〞、“黄鹏〞、“飞絮〞等众多秀美明丽的意象来写美丽的春色。〔2分〕描绘了一幅清新活泼,具有乡间泥土气息的春景图,与下阕写人物的天真可爱形成十分和谐的画面美与情韵美。〔2分〕2.通过刻画人物的“笑〞,描绘了一个美丽、清纯、活泼、浪漫的农家少女形象。〔或通过清明时节的一个生活片断,描绘了一个充满青春活力的农家少女形象。〕〔2分〕〔特点、身份各1分。〕〔意思对即可。〕18.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答复以下问题。踏莎行晏殊细草愁烟,幽花怯露,凭栏总是销魂处。日高深院静无人,时时海燕双飞去。带缓罗衣,香残蕙炷①,天长不禁迢迢路。垂杨只解惹春风,何曾系得行人住!【注】①炷:燃烧1.“细草愁烟,幽花怯露〞中哪两个字用得生动传神?请简要分析2.请简要分析这首词主要运用的手法。参考答案1.①最生动传神的字是“愁〞和“怯〞。〔1分〕②用“愁〞来表达草在烟霭中的感受,那细草在烟霭之中仿佛是一种忧愁的神态,用“怯〞来描写花在晨露中的感受,那幽花在露水之中仿佛有一种战惊的感觉。〔2分〕③作者运用拟人手法外表上说的是草和花的心情,实际上是通过草与花的人格化,来说明人的心情。“愁〞与“怯〞表现出作者非常细腻的情思。〔2分〕2.借景抒情。〔1分〕上阕写室外之景,草愁花怯,渲染了凄凉的气氛;“海燕双飞去〞暗示了思念游子的情绪。下阕写室内之景,香蕙残败,衣带渐宽,暗示身体消瘦,进一步渲染离愁。结尾借埋怨垂杨点明思念游子。〔3分〕通过写景抒发了主人公因离别、思念而凄凉悲伤的情怀。〔2分〕〔如答拟人手法,并能结合诗句分析亦可〕19.阅读下面阅读宋词,答复以下问题。菩萨蛮黄庭坚半烟半雨溪桥畔,渔翁醉着无人唤。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江山如有待,此意陶潜解。问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1.本词上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4分)2.本诗表达感情含蓄委婉,请结合下阕对此简要赏析。(4分)参考答案1.(4分)描绘了一幅春天烟雨迷蒙中(1分),草木生机勃勃(1分),渔翁醉眠桥畔(1分)的闲适自得(1分)的图画。2.(4分)下闺抒情含蓄委婉。一方面借用陶渊明归隐田园的典故,说明自己对自然、田园的渴慕之情((2分);另一方面借问答收束全词,通过“君行到自知〞含蓄地表达田园风光美好,向往归隐之意,意味无穷(2分)。20.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答复以下问题。鹧鸪天黄庭坚座中有眉山隐客史应之和前韵,即席答之。黄菊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尽清欢。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注】黄庭坚于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贬涪州,后移戒州(令四川宜宾)安置,在蜀地流徒五年余。这首词做于戎州。1.词中刻画的主人公是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5分)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1.这是一个狂放不羁,挑战世俗的谪人形象,也是那个时代不协于俗而怀不平傲世之心的文人形象〔2分〕。他纵情饮酒,借酒消愁,在风雨中吹笛,醉酒后头簪花朵,反戴帽子,听歌观舞,满头白发却插满黄花,这些举动足见其狂放不羁和对世俗的傲视与挑战。〔3分〕2.〔1〕抒发了作者心中郁结的愤懑与不平,对现实政治迫害的不满、调侃和抗争〔2分〕;〔2〕运用人物的动作细节描写,刻画出一个放浪不羁的形象,从而衬托内心的抑郁不平。如“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黄花白发相牵挽〞〔2分〕;〔3〕直抒胸臆,如“人生莫放酒杯干〞“付与时人冷眼看〞等〔2分〕2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答复以下问题。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注】①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1.“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2分〕2.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4分〕参考答案1.“聚散匆匆〞内容上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1分〕。结构上,聚散之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1分〕。2.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2分〕。上片“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1分〕,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1分〕。2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答复以下问题。沁园春•张路分秋阅刘过万马不嘶,一声寒角,令行柳营。见秋原如掌,枪刀突出,星驰铁骑,阵势纵横。人①在油幢②,戎韬总制③,羽扇沉着裘带轻。君知否,是山西将种④,曾系诗盟。龙蛇纸上飞腾,看落笔、四筵风雨惊。便尘沙出塞,封侯万里,印金如斗,未惬平生。拂拭腰间,吹毛剑在,不斩楼兰心不平。归来晚,听随军鼓吹,已带边声。【注】①人:指张路分。②油幢:油幕军帐。③戎韬总制:按兵法统御万马千军。④山西将种:古人认为华山以西是出将才之处。1.以下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本词的前三句从听觉角度描写演习开始前和开始时的景况,表现了演习规模之大,军容之整肃,军纪之严明。B.上阕的四句到七句从视觉角度描写演习开始后的情景,从不同侧面描绘了演兵场上的壮观景象。C.结尾处“随军鼓吹,已带边声〞,意为随军乐队演奏之声似乎已带有边地战场上的冲杀之声,表现了诗人对战争的厌倦。D.本词在刻画人物形象时,既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描写,同时提炼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人物形象鲜明而有光荣。2.简析这首词中刻画的将领张路分的形象。〔4分〕参考答案1.C〔解析:“对战争的厌恶〞错,应为表现词人北伐抗金心情之切,希望及早举兵。〕2.擅武、善文、爱国、儒雅。应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如果只概括酌情扣分。2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答复以下问题。西江月·题溧阳三塔寺①张孝祥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连天,飞起沙鸥一片。【注】①三塔湖,在溧阳县西七十里,傍三塔湖而建,寒光亭也在湖边。1.结合全词,说说“又〞字包含了词人哪些情感。(5分)2.这首词描写“春色〞手法多样,试简要赏析。(6分)参考答案1.①对时光流逝的叹惜;②对个人历经坎坷的感慨;③对湖边春色的怀恋;④再次来此的欣喜。(以上四点,答出任意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5分)2.①运用拟人手法写春风杨柳:东风似乎有意,轻轻吹拂,送我渡过湖波;杨柳似乎含情,微微摆动,丝丝抚摩我的面庞。词人不说船乘风势,人触柳丝,而说风助船行,柳拂人面,正是寓情于物的拟人写法,从而创造出一个物我合一的艺术境界。②动静结合:寒光亭下一碧万顷,犹如辽阔无际的蓝天;在这明丽如画的水天之间,一群沙鸥展翅飞起,自由翱翔。一静一动,动静结合;有点有面,点面交映,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蓬勃的生气。(每点答对手法1分,举例赏析2分)2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答复以下问题。西江月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张孝祥①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②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注】①张孝祥:南宋初词人。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②波神:水神。③准拟:准定。参考译文西江月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张孝祥满载着一船秋天的景色航行,开阔的水面平铺开明澈湖光。是洞庭水神挽留我欣赏斜阳,平湖上有意召唤起粼粼细浪。明天风向改换将更利于航行,今夜何妨就露宿在湖面之上?且听水晶宫里演奏霓裳乐曲,明天我准定能登到岳阳楼上。1.以下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一、二句点明行船的季节,描写洞庭湖上风浪未起时的景色。B.三、四句有主观想象色彩,“鳞鳞细浪〞实际指滚滚波涛。C.五、六句写明日风向一转便可顺风行船,今晚露宿又有什么关系呢?D.七、八句写作者期盼到岳阳楼上听水下传来的《霓裳》曲。2.这首词的风格与宋代哪两位词人比较接近?这种风格的词人属于哪一流派?3.在这首词中,作者是以怎样的胸怀对待风波险阻的?举出两处具体描写,略作分析。参考答案2.苏轼辛弃疾豪放派3第一问:达观、豪迈的胸怀第二问:〔略〕25.阅读下面阅读宋词,答复以下问题。蝶恋花·送春朱淑真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1.以下对作品中词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欲系青春〞:“青春〞,指春光。B“犹自风前飘柳絮〞:“犹自〞,指作者自己。C“绿满山川闻杜宇〞:“杜宇〞,杜鹃,传说中哀鸣啼血之鸟。D“莫也愁人苦〞:“莫〞,莫非。2.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5分〕参考答案1.B2.这首诗写了作者送春时的愁绪:垂杨系春,柳絮看春归处;杜宇为春归去而哀鸣;小雨为春天送行(或借小雨表达留恋之意)2分。作者以春景留春光,景中含情。1分借万景留春而留不住的情形,表达自己对春光易逝的伤感之情,借景抒情。2分评分说明:分析春景2分,揭示春景留春光1分,揭示〞借物伤感表达人伤感2分〞2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答复以下问题。菩萨蛮·秋朱淑真秋声乍起梧桐落,蛩吟唧唧添萧索。欹枕背灯眠,月和残梦圆。起来钩翠箔,何处寒砧作。独倚小阑干,逼人风露寒。1.“何处寒砧作〞令人联想到杜甫《秋兴八首》中的名句:“寒衣处处催刀尺,〞〔1分〕2.本词运用多种手法描写秋景,试结合内容做简要分析。〔3分〕3.“何处寒砧作〞不仅使得前后词意勾连,而且境界阔大,试做具体分析。〔4分〕参考答案1.白帝城高急暮砧2.作者采用视觉描写写秋色和秋光,采用听觉描写写秋声,梧桐叶落,蛩吟唧唧,月色凉如水,孤灯之黯淡,突出秋景之萧索;〔2分〕“风露寒〞前着“逼人〞二字,采用拟人手法,融情入景,突出秋景之凄寒。〔1分〕3.在结构上承上启下,上承“起来钩翠箔〞,下启“逼人风露寒〞,使得前后词意勾连,结构严谨。〔2分〕“何处寒砧作〞是“起来钩翠箔〞时诗人所闻,说明孤独而有远思的人绝不只是诗人一个人,而是有一群人,这样诗歌的意境扩大了,情感升华了,主旨深化了。〔2分〕27.阅读下面两首宋词,答复以下问题。虞美人·梳楼蒋捷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栏杆。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1.“看似平淡,但意蕴深婉〞是《虞美人·梳楼》的特点,请结合上片“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简要分析。(4分)2.两首词均描写了词人在雨中所见的海棠但用意与手法各不相同,试具体分析。(4分)参考答案“愁〞,却不明说愁多,只说楼小,且以“忒〞字加以强调,其愁之多,便不言而喻。不说思归,却说“愁〞飞出小楼,随云驾雾去“觅归舟〞,且以“几度〞加倍表现。2.①《虞》词人久滞客中,思乡怀人,赏海棠本是为了自我抚慰,排遣心中愁思,但映入眼帘的是雨后竞相吐艳的满眼红绿,联想到自己,韶华渐老,思乡自怜之情不减反增。本词以乐景写哀情,倍增其哀。②《如》通过写海棠委婉地表达了词人怜花惜花的心情,“绿肥红瘦〞写出了一场雨过海棠凋零的惨象,以哀景衬哀情。28.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答复以下问题。少年游蒋捷枫林红透晚烟青,客思满鸥汀。二十年来,无家种竹,犹借竹为名。春风未了秋风到,老去万缘轻。只把平生,闲吟闲咏,谱作棹歌声。【注】蒋捷,宜兴竹山人,又号竹山。宋亡后,遁迹不仕。1.请说明“无家种竹,犹借竹为名〞的含意。(5分)2.作者“只把平生,闲吟闲咏,谱作棹歌声〞的原因是什么?请具体分析。(6分)参考答案1.“种竹〞,那么说明作者高洁品性。〔1分〕“种竹〞而“无家〞,是因国破家亡。〔1分〕“借竹为名〞,词人号竹山,〔1分〕写出了内心的苦闷与无奈。〔2分〕2.因为国破家亡,四处漂泊的无奈;〔2分〕因为对世俗生活冷淡或厌恶;〔2分〕因为遁迹不仕,沉浸于隐居生活。〔2分〕29.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答复以下问题。鹧鸪天向子諲①有怀京师上元②,与韩叔夏司谏、王夏卿侍郎、曹仲谷少卿同赋。紫禁烟花一万重,鳌山宫阙倚晴空。玉皇端拱彤云上,人物嬉游陆海中。星转斗,驾回龙③。五侯池馆醉春风。而今白发三千丈,愁对寒灯数点红。【注】①向子諲〔yīn〕:字伯恭。金兵进犯、宋室南渡后,他力主抗金,因得罪秦桧,于是被贬还乡。②上元:元宵节。③驾回龙:龙驾回宫。1.本词以“愁〞字作结,凝重含蓄,发人深思。请品析“愁〞字的深沉意蕴。〔3分〕2.从整首词来看。本词突出的两种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5分〕参考答案1.①时光流逝,往事如梦,白发愁丝,年华老去,内心深沉感伤。〔1分〕②被贬之苦:昔日亲历京城上元节热闹繁盛,而今僻居乡里,美景不在,内心满怀失落。〔2分〕③亡国之苦:昔日歌舞升平,而今国家破亡,内心无限怅恨。〔2分〕2.①虚实结合。〔1分〕当年汴京元宵花灯的繁盛、万众欢乐的场景是虚写,但最后两句词意陡转,作者看到眼前萧索凄清的情景是实写,表达了作者抚今追昔、恍假设隔世的感慨。〔2分〕②比照。〔1分〕当年目睹京城繁华,亲历北宋盛况,此时僻居乡里,只能与数点寒灯作伴,用往昔的乐景和此刻的萧疏凄清作比照,突出词人内心的愁绪。〔2分〕30.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答复以下问题。秦楼月向子湮芳菲歇,故园目断伤心切。伤心切。无边烟水,无穷山色。可堪更近乾龙节①,眼中泪尽空啼血。空啼血。子规声外,晓风残月。【注】①向子湮:南宋初年主战派大臣之一。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徽、钦二帝被金兵掳去,中原尽失,1129年,金兵进湖南围长沙,他曾率军民与金兵血战八昼夜。②乾龙节:古人以“乾龙〞喻帝王。乾龙节,指宋钦宗赵桓的生日。1.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人为何而“伤心切〞?(3分)2.这首词和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都运用了“晓风残月〞的意象,但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参考答案1.〔1〕芳菲凋零,意境苍凉〔2〕极目远眺故国家园,想到美丽的故园已落入敌方之手,不禁悲从中来〔3〕对战乱之前何等繁盛的故园风土人情的眷念〔4〕钦宗的生日即将来临,本是个欢庆的节日,现在国土已失,诗人虽率军抗金,但亦不能挽回大宋败局,抒发国耻未除之恨。〔3分,任选三点〕2.向词表现的是山河破碎、国破家亡后的哀怨、悲哀之情;〔2分〕柳词表现的是离别后的凄清、孤寂之情。〔2分〕3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答复以下问题。千秋岁引王安石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楚台风①,庾楼月②,宛如昨。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耽误。可惜风流总闲却!当初漫留华表语,而今误我秦楼约。梦阑时,酒醒后,思量着。【注】①宋玉《风赋》中说:楚王游于兰台,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②《世说新语•容止》中说:庾亮武昌与诸佐吏殷浩之徒上南楼赏月,据胡床咏谑。1.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其中两种。〔4分〕2.这首词采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结合词的内容,指出其中两种并作具体分析〔4分〕参考答案】1.〔1〕〔4分〕这首词蕴含的情感主要有:①宦游思乡的悲凉;②对自由自在生活的思念;③缰利锁,缚人手脚;世情俗态,耽误了自由生活的感慨。〔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2.〔4分〕〔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①融情于景,借景抒情。上片以写景为主,像是一篇凄清哀婉的秋声赋,又像是一幅岑寂冷隽的秋光图。旅舍客馆本已令羁身异乡的客子心中抑郁,而砧上的捣衣之声说明天时渐寒,已是“寒衣处处催刀尺〞的时分了。“孤城画角〞那么是以城头角声来状秋声萧条。②虚实结合,虚实相生。“孤城画角〞唤起了人们对空旷寥阔的异乡秋色的联想。下面接着说:“一派秋声入寥廓〞,“一派〞本应修饰秋色、秋景,而借以形容秋声,正道出了秋声的悠远哀长,也能给人以空间的广度感,燕子东归,大雁南飞,都是秋日寻常景物,而燕子飞往那苍茫的海上,大雁落向平坦的沙洲,都寓有久别返家的寓意,自然激起了词人久客异乡、身不由己的思绪。③用典。“楚台风〞用典。宋玉《风赋》中说:楚王游于兰台,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庾楼月〞亦用典。《世说新语•容止》中说:庾亮武昌与诸佐吏殷浩之徒上南楼赏月,据胡床咏谑。这里以清风明月指昔日游赏之快,而于“宛如昨〞三字中说明对于往日的欢情与佳景未尝一刻忘怀。④直抒胸臆。下片以议论的方式表达了为功名利禄所缚、失去自由随心生活的无奈,有对生活的顿悟,对宦游生活的追悔之意。3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答复以下问题。南乡子王安石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绕水恣行游,上尽层楼更上楼。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注】此诗为王安石晚年谪居金陵、任江宁知府时所作。1.这首词的上阕是运用什么表现手法来表达情感的?请简要分析。〔4分〕“槛外长江空自流〞作结,有何妙处?〔4分〕参考答案1.运用比照手法,将一片郁郁葱葱的王气正盛之地与四百年后的古墓荒丘作比照,突出了眼前情境的荒凉,抒发了昔盛今衰的愁情。〔“比照〞1分,比照的内容1分,突出“荒凉〞1分,“昔盛今衰〞1分〕2.①紧承上文的游踪和感慨,衔接自然。②一个“空〞字,写出了长江奔流不息,从不因任何事而改变的特点,抒发了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或物是人非〕的感慨。③使人展开联想和想象,扩大了诗歌的意境,丰富了诗歌的意蕴3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答复以下问题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张先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1.下阕前两句在结构上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2.末句中末句中“无影〞二字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其佳妙之处。〔4分〕参考答案1.承上启下。〔3分〕前句说云去山昏,游人散后,郊外一片空寂,为上片白天赛龙舟、踏青等热闹场面作结。后句说笙歌已歇,喧嚣一天的池院,此刻显得分外清静,一“静〞字又为下面写静谧优美的夜景做铺垫。2.中庭月下,杨花飘落,没有影子,显出月光的清明〔或:清朗;如梦似幻〕;以动衬静,写出了热闹归于平静,最终恬淡清明的意境。〔4分〕3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答复以下问题青门引·春思张先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楼头画角风吹醒,入夜重门静。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1.从意象入手分析这首词的意境。〔4分〕2.本词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择其较主要的一种,赏析其表达效果。〔4分〕参考答案1.通过风雨、寂寞的庭轩、残花、楼头画角、重门、明月、秋千影等意象〔2分〕,塑造出凄冷、孤寂、伤感的意境〔2分〕。2.本词主要运用了抒情、衬托、炼字、象征、拟人等手法,前三种较为主要,可以从中任选一种加以赏析。例如一:这首词运用了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手法。〔1分〕全词通过风雨、庭轩、残花、秋千影等清冷意象,寄寓了词人的孤独、寂寞和忧苦心境,词味含蓄隽永。〔3分〕〔意思对即可〕例如二:这首运用了衬托的手法。〔1分〕词中描绘了气候的忽冷忽暖,风雨至晚才停,侧面衬托了词人的心绪不安;通过描写隔墙的秋千之影,衬托出入夜后月明人静的凄清,进而衬托了词人的孤独寂寞和抑郁的心情。〔3分〕例如三:这首词精于炼字。〔1分〕“乍〞“还〞“方〞精确地表现出气候和天气的变化,暗切微妙人情。一个“醒〞字,暗示出酒醉之深和愁恨之重。“那堪〞二字,那么揭示出为秋千影所触动的情怀之深。〔3分〕例如四:这首词运用了象征的手法。〔1分〕“残花〞象征沧桑的人事,暗含词人对美好破灭的痛惜之情;“重门〞象征紧闭的心扉,深刻地表现出词人抑郁的心灵。〔3分〕〔假设答“拟人〞可从“送〞入手赏析,分析合理,也可酌情给1-2分〕3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答复以下问题。浪淘沙•秋江张炎万里一飞蓬,吟老丹枫。潮生潮落海门东。三两点鸥沙外月,闲意谁同?一色与天通,绝去尘红。渔歌忽断荻花风。烟水自流心不竞,长笛霜空。【注】张炎,南宋词人,宋亡后曾北游元都谋官,后失意南归,落魄而终。1.上片中的“飞蓬〞“鸥〞两个意象分别有何作用?(4分)2.联系全词,谈谈你对最后一句“长笛霜空〞的理解。(3分)参考答案1.“飞蓬〞用了比喻手法,作者把自己比作漂泊不定的蓬草,表达了孤苦无依、凄凉的心境;“鸥鸟〞用了反衬手法,通过写鸥鸟的闲适反衬作者的悲苦。〔手法、情感各1分,共4分〕2.这一句用了以景结情〔或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以声衬静〕的手法〔1分〕,在一片寂静的霜空中传来婉转凄凉的长笛声,营造了凄清的气氛〔1分〕,含蓄表达了词人欲排遣却无法消除的悲苦心境,令人回味无穷。〔1分〕3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答复以下问题。浪淘沙·题陈汝朝白鹭①画卷张炎②玉立水云乡,尔我相忘。披离寒羽庇风霜。不趁白鸥③游海上,静看鱼忙。应笑我凄凉,客路何长!犹将孤影侣斜阳。花底鹓行④无认处,却对秋塘。【注】①白鹭,有版本作“百鹭〞。②张炎,南宋诗人,宋亡以后,曾北游燕赵谋官,失意南归,落拓而终。③白鸥,常用以喻隐士。④鹓〔yuān〕行,比喻官员上朝的行列。1.诗中的白鹭具有怎样的特点?诗人塑造这个形象的用意何在?〔6分〕2.“犹将孤影侣斜阳〞一句诗中,哪一个词用得好?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5分〕参考答案1.①诗中的白鹭孤单落寞。〔1分〕它玉立清波,不愿与白鸥为伴,不能与鱼儿为伍,只有惨淡的斜阳陪伴它寂寞的孤影。〔2分〕②诗人以白鹭自况,〔1分〕来表达自己既不愿隐逸、又无法施展政治抱负的无奈落寞之情。〔2分〕2.答案一:①“犹〞字用得好。〔1分〕“犹〞是“还〞的意思,表示进一步。〔1分〕②白鹭本已孤寒,再加上落日余晖的衬托,更增添了凄凉的程度,暗合了诗人孤单落寞的心境。〔3分〕答案二:①“侣〞字用得好。〔1分〕“侣〞是“陪伴〞的意思。〔1分〕②本来有人陪伴令人愉悦,可是陪伴白鹭孤影的却并非同伴而是落日余晖,这更突出了白鹭的孤单,亦即诗人的孤单。〔3分〕“犹〞和“侣〞两个词选一个作答即可。37.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答复以下问题。长相思·雨万俟咏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梦难成,恨难平。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1.请简要分析“空〞字的表达作用。〔5分〕2.这首词题目为“雨〞,但通篇不写“雨〞字,却以“雨〞贯串全篇,请作简要赏析。〔6分〕参考答案1.说明夜晚雨密,台阶无人,更突出听者寂寞、悲苦、凄凉之感。b可圈可2.上阕写雨之稠密,连绵不断,雨打芭蕉,情因雨生。下阕写雨夜难眠,百感交集,雨不解人意,彻夜不停。38.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答复以下问题。诉衷情万俟咏一鞭清晓喜还家,宿醉困流霞。夜来小雨新霁,双燕舞风斜。山不尽,水无涯,望中赊。送春滋味,念远情怀,分付杨花。【注】赊,空阔。1.词中哪几个字点明了这首词的旨意?这首词写景时采用了什么手法?〔4分〕2.“分付杨花〞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主要分付杨花什么?〔4分〕参考答案1.喜还家。这首词移情入景,写景有着“以情带景〞的特点,诗人带着愉快的心情去写景,因此,“小雨新霁〞、“双燕舞〞无不传达出作者内心的喜悦之情。2.拟人手法。作者将归家前的思家怀人的伤感情味,统统交给杨花去发落。39.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答复以下问题。鹊桥仙·夜闻杜鹃陆游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催成清泪,惊残①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②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写作背景: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初,陆游在南郑〔今陕西省〕做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幕僚,积极参加抗金战争,战绩显著。正当前线节节胜利,即将收复长安之际,王炎调往都城临安枢密院,陆游也被调任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离开抗战前线。此作是他到成都之后所写,是“借物寓言〞之作。【注】①惊残:惊醒。②故山:即家乡。“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描绘了怎样一种景象?诗人描绘这样景象的目的是什么?“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两句,采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表达了诗人怎样一种思想感情?参考答案1.前三句描绘了春晚寂静、昏暗、风雨凄迷的景象。它是为词中的主角“杜鹃〞的出场所做的铺垫。〔或:景语皆情语,为后文表达词人飘零身世和凄凉心境作铺垫〕2.衬托〔或:烘云托月〕,好处是以“静〞突出杜鹃悲切的叫声。3.表达了词人岁月蹉跎、英雄老却、事业无成的无限感慨和悲叹。40.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答复以下问题。蝶恋花陆游桐叶晨飘蛩夜语。旅思秋光,黯黯长安路。忽记横戈盘马处,散关清渭应如故。江海轻舟今已具。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注】①这首词是陆游晚年被罢官后所作。②《长杨赋》:汉代杨雄为讽谏汉成帝游幸长杨官而作。1.首句景物描写有何作用?〔4分〕2.下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4分〕参考答案1.①营造了凄清而萧瑟的气氛,②衬托了作者悲凉的心境,③触景生情,引起了下文作者的旅思。(4分,答出其中两点且意思对即可)2.①作者被罢官即将回家,满腹韬略却无人可托,表达了对抗金大业难以为继的悲哀。(2分)②借用汉代杨雄作《长杨赋》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忠心耿耿献计献策却不被重用的愤慨。(2分)4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答复以下问题。小重山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倚画阑东。黄昏月,一笛碧云风。往事①已成空。梦魂飞不到,楚王宫。翠绡和泪暗偷封②。江南阔,无处觅征鸿。【注】①往事是指陈亮曾在南宋孝宗与金谈和之后,上《中兴五论》,没有被采纳。以后又向孝宗连上三书论恢复方略,全都如石沉大海。②据《丽情集》记载,成都官妓灼灼,善舞《柘枝》,能歌《水调》,御史裴质和她有情。裴被召还朝后,灼灼以软绡聚红泪为寄。1.词的上片运用了哪些意象?请结合全词分析意象的作用。〔4分〕2.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词的下片。〔4分〕参考答案“一缕红〞、“啼鸟〞、“冷烟〞、“黄昏月〞、“一笛风〞等意象,营造凄冷悲切的气氛,衬托出词人忧心国家却壮志难酬的愁苦情绪怀。〔意象答出2个给1分,4个以上给2分,意境1分,词人情感1分〕2.词的下片通过直抒胸臆、用典、情景交融等手法表达出了诗人的凄楚失意与悲苦之情;〔2分〕如“往事已成空〞直接表达出了自己内心的悲愤;“梦魂飞不到〞三句通过用典,词人以屈原和灼灼自比,流露出词人的凄楚失意;最后两句情景交融,表达出了无法向皇帝表达自己忠心的悲苦之情。〔举例分析2分〕4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答复以下问题。一丛花·溪堂玩月作陈亮①冰轮斜辗镜天长,江练隐寒光。危阑醉倚人如画,隔烟村、何处鸣榔②?乌鹊倦栖,鱼龙惊起,星斗挂垂杨。芦花千顷水微茫,秋色满江乡。楼台恍似游仙梦,又疑是、洛浦潇湘③。风露浩然,山河影转,今古照凄凉。【注】①陈亮(1143~1194),字同甫,南宋著名词人,倡言恢复中原,数次因言获罪。②鸣榔:象声词,渔人捕鱼时敲击船帮发出声音。③洛浦:洛水之滨,借指洛神。潇湘:湘水之神。1.此词写景历来为后代词人所称道,结合上阕内容,简要分析作者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描绘出这一幅美景?(4分)“风露浩然,山河影转,今古照凄凉〞这三句在词中的作用。(3分)参考答案1.①以动写静或动静结合。“辗〞和“隐〞字采用拟人修辞,化静为动,给人以运动感,描绘出月照澄江、江天一色的壮观景色。(或用反衬的手法,以闹写静,运用“鸣榔〞之声衬托此时之寂静,表现秋夜月夜幽静之美。)②虚实结合:“隔烟村……鱼龙惊起〞为作者想象之景,“〞句为实景,两者结合表现出月夜迷蒙而富有生机的特征。(得分要点: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总分值,手法—简析)2.结尾三句起着突转作用,从前文极写秋江月夜迷人的景色转化到词人内心深处对中原沦陷、江山易主而发的感慨,提高了词的境界,丰富了词的内涵,产生了声情悲壮,含义深远的艺术效果。4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答复以下问题。水调歌头杨炎正①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②,去作钓鱼翁。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注】①杨炎正是一位力主抗金的志士,由于南宋统治者推行投降政策,他的才能、抱负得不到施展。②五湖舟楫:传说范蠡助越灭吴后,弃官归隐,泛舟于五湖之上。1.词的上片如何表现“愁〞?请简要赏析。〔5分〕2.整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4分〕参考答案1.①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如“暮江千顷〞,千顷大江,又值黄昏,营造出空旷辽远的意境,衬托了词人的愁绪。〔或:“无处〞一句,写离愁满江,竟连飞鸿立足栖息的地方都没有,极言愁之多,强化愁情。或:上片最后两句写暮色苍茫,唯有阑干的一角还可见一线天光,营造了灰暗沉重的意境,衬托词人的惆怅心情。而词人倚着阑干,借酒浇愁,愁怀难遣。〕或:以乐景衬哀情。上片第三、四句写夕阳西斜,词人手持酒杯,临风突然问西风:为什么〔你把〕所有的胭脂都做了颜料去染秋荷了?以此反衬愁怀,颇为沉郁。②使用比喻〔夸张〕来写愁。上片第六句以“万斛〞之江水喻愁,将抽象无形之愁写得形象生动可感,表现愁情之多。〔每一点写出手法得1分,具体分析得2分。答出两点得总分值〕2.①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愁思。②岁月蹉跎、青春不驻的悲慨。③离别故土的愁绪以及对故国山河的无限眷恋。④欲归隐田园之心情。〔1点1分,答出三点得4分。〕4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答复以下问题。蝶恋花·别范南伯杨炎正离恨做成春夜雨。添得春江,刬地①东流去。弱柳系船都不住,为君愁绝听鸣橹。君到南徐②芳草渡。想得寻春,依旧当年路。后夜独怜回首处,乱山遮隔无重数。【注】]①刬地:依旧,还是。②南徐:今江苏镇江。1.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简要分析词的上片是如何抒写离别感情的。(4分)2.有人评价本词结尾"后夜独怜回首处,乱山遮隔无重数"一句,"意蕴深厚","有不尽之意"。试加以简析。(4分)参考答案1.运用了比喻和拟人手法。〔2分〕以绵绵春雨和滔滔江水比喻离愁之深远。写弱柳留船,赋予柳枝以人的情感,表现了对友人的深挚感情。〔2分〕2.运用虚写手法,设想别后友人思我、回望却有无数乱山遮隔的情景。〔2分〕外表写友人思我,实际也暗含我思友人。〔1分〕把双方离别之恨和思念之情写得丰厚而绵长。〔1分〕4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答复以下问题。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①张孝祥湖海倦游客,江汉有归舟。西风千里,送我今夜岳阳楼。日落君山云气,春到沅湘草木,远思渺难收。徒倚栏干久,缺月挂帘钩。雄三楚,吞七泽,隘九州。人间好处,何处更似此楼头?欲吊沉累②无所,但有渔儿樵子,哀此写离忧。回首叫虞舜,杜假设③满芳洲。词人简介张孝祥〔1132-1170〕,字安国,别号于湖居士,汉族,历阳乌江(今安徽省和县〕人,生于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父亲张祁,任直秘阁、淮南转运判官。少年时阖家迁居芜湖〔今安徽省芜湖市〕。绍兴二十四年〔1154〕廷试,高宗〔赵构〕亲擢为进士第一。授承事郎,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由于上书为岳飞辩冤,为当时权相秦桧所忌,诬陷其父张祁有反谋,并将其父下狱。次年秦桧死,授秘书省正字。历任秘书郎,著作郎,集英殿修撰,中书舍人等职。1163年,张浚出兵北伐,被任为建康留守。此外还出任过抚州,平江,静江,潭州等地的地方长官。乾道五年〔1169年〕,以显谟阁直学士致仕。是年夏于芜湖病死,葬南京江浦老山。年三十八岁。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词》传世。《全宋词》辑录其223首词【注】①此词作于作者请祠侍亲获准后,乘舟沿江东归途中。②累:无罪被迫而死。③杜假设:一种芳草。1.上阕写了怎样的景色?请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2.下阕抒发了吊古伤今的情怀,试结合全词进行分析。参考答案1夕阳斜照在广阔的洞庭湖面上,波光粼粼;湖中君山的暮霭云雾,四周萦绕;沅水、湘水相汇处的两岸草木,呈现出一片葱绿的春色;夜幕降临,一弯残月高挂天际。2.作者凭吊屈原,感其身处浊世而不被重用的遭遇,抒发自己宦海漂泊的倦意和怀才见弃的幽怨情思,表达了对清明政治的期盼。4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答复以下问题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映,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应念岭表①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注】①岭表,指五岭以外的地区。经年是指作者被贬担任广南西路经略抚使,在岭南过的一年。1.下面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秋草无色,秋水无波,画面的空灵使中天的一轮皓月、湖上的一叶扁舟分外突出。B.“素月分辉,明河共映,表里俱澄澈〞的景与“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的情交相照应,交相融合。C.诗人独以一颗心面对浩瀚水天,欣然领受大自然的慰藉,自信心怀坦荡,无惧两鬓已斑,前途坎坷。D.这是一首豪放词,也是现实主义的词作。这些特点在词中的描写和抒情中有明显的表达。2.上阕和下阕的结尾,作者都采用了模糊表达的方式。试分析这样写的好处。〔4分〕3.这首词和我们学过的《前赤壁赋》写的都是月下泛舟时的所见与所感,抛开文体的因素,你更喜欢哪部作品?为什么?请从思想内容或艺术手法的角度阐释。〔10分〕参考答案1.D〔不是现实主义,是浪漫主义。〕2.①扩大词句的内涵。②引起读者思考,吸引读者参与想象。〔两点4分,一点2分。〕3.明确喜欢哪一部作品,简要说明原因,联系相关的诗句,从思想内容或艺术手法的角度具体阐释。47.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答复以下问题。鹧鸪天·西都作朱敦儒我是清都①山水郎②,天教懒慢带疏狂。曾批给露支风券,累奏留云借月章。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词人简介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号岩壑,河南〔治今河南洛阳〕人。早有声名,但不愿为官。高宗绍兴二年〔1132〕,始应召入朝,赐进士出身,为秘书省正字,擢兵部郎中,迁两浙东路提点刑狱。秦桧为相时,任鸿胪少卿;桧死,遭罢免。早年生活放纵,词风气婉丽。中年,逢北方沦陷于金,国破家亡,多感怀、忧愤之作,风格悲凉。晚年隐居山林,词多描写自然景色与自己闲适的生活。其词语言清畅,句法灵活自由。但多数词作带有浓厚的虚无思想,内容消极。著有《岩壑老人诗文》,已佚;今有词集《樵歌》。【注】①清都,传说中天帝的居所。②山水郎,为天帝管理山水的侍从1.这首词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简要说明。〔4分〕2.有人评价本词浪漫主义色彩浓厚,请简要说明。〔6分〕参考答案1.①热爱自然,支露支风,留云借月;②傲视权贵,几曾着眼看侯王;③品行高洁。〔“山水郎〞暗示,“疏狂〞明言,“梅花〞象征〕2.①想象丰富,说自己是为天帝管理山水的官,且能支露、留云、借月;②夸张大胆,诗万首,酒千觞;③抒情强烈,几曾着眼看侯王,傲视权贵。〔浪漫主义的根本特点:想象、夸张、抒情〕。48.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答复以下问题。相见欢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写作背景此词写于靖康之难,汴京沦陷,朱敦儒南逃金陵时。【注】倩〔qìng〕:借助。1.请从景中藏情的角度鉴赏这首词的上阙。2.下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1.上阙写景,但景中藏情。千里清秋,夕阳垂地,万里长江,滚滚东流,这些是眼前景物,但“清秋〞“夕阳〞“逝水〞渲染出极其肃杀、悲凉的气氛,暗含着山河残破、国运衰落的气象,寄寓着诗人悲凉抑郁的心情。2.表达了诗人的亡国之痛、收复中原的强烈愿望以及对朝廷不图恢复的愤懑、对沦陷人民的同情。49.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答复以下问题临江仙·信州作晁补之①谪宦江城无屋买,残僧野寺相依,松间药臼竹间衣。水穷行到处,云起坐看时。一个幽禽②缘底事,苦来醉耳边啼,月斜西院愈声悲。青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