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用人单位违法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法律责任7400字(论文)】_第1页
【浅析用人单位违法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法律责任7400字(论文)】_第2页
【浅析用人单位违法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法律责任7400字(论文)】_第3页
【浅析用人单位违法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法律责任7400字(论文)】_第4页
【浅析用人单位违法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法律责任74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用人单位违法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法律责任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劳动关系也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表现出多种形式。尤其在我国经济融入全球经济之后,我国的劳动法律关系也日益与国际接轨。在劳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有合法和非法之分。实践中,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常态多为非法解除。对于用人单位合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应该对其行为应给予确认和保护,同时,用人单位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经济补偿"对于用人单位非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予以否定和制裁。笔者就我国目前劳动解除权存在的问题,特别是用人单位违法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法律责任,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期望对我国的劳动争议处理问题之完善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关键词:用人单位;劳动者;劳动合同;法律责任TOC\o"1-3"\h\u21764前言 123759一、劳动合同解除权的定义及基本内容 17675(一)劳动合同解除权的定义 122331(二)劳动合同解除权的基本内容 125056二、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两种情况 122706(一)合法解除 116943(二)违法解除 29550三、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主要表现和原因 216609(一)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主要表现 229766(二)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原因 32282四、用人单位承担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法律责任的形式及赔偿方式 415090(一)用人单位承担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法律责任的形式 48113(二)用人单位承担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方式 524798五、我国现有劳动法律、法规存在的不足及建议 628490(一)我国现有劳动法律、法规存在的缺陷的不足 611681(二)完善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法律责任规定的建议 722390六、结论 81626参考文献 9前言劳动合同的解除是指劳动合同在订立以后,尚未履行前由于合同双方或单方的法律行为导致双方当事人提前消灭劳动关系的法律行为。我国《劳动法》中规定,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劳动合同的当事人解除劳动合同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履行法律规定的程序,不得随意解除劳动合同。现如今,社会中用人单位因拥有相对强势地位,随意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极大的侵犯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但因劳动者处于弱势地位,其合法权益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则需要更明确的确认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从而对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有一定的保障。一、劳动合同解除权的定义及基本内容(一)劳动合同解除权的定义劳动关系的书面载体就是劳动合同,它是劳动关系存续期间的一系列动态过程,包括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等几个部分。劳动合同的解除,通常是指在劳动合同订立并产生法律效力之后,劳动合同尚未履行完毕之前,由于某些客观因素导致双方当事人提前终止劳动合同的法律行为。而劳动合同解除权是指在有劳动合同的前提下,合同双方中任何一方都有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二)劳动合同解除权的基本内容劳动合同的解除通常划分为法定解除与协商解除两种情况:法定解除是指劳动合同双方中一方通过行使解除权而解除劳动合同,不必得到对方的同意;协商解除是指劳动合同双方通过协商达成协议解除劳动合同。我国《劳动法》规定:劳动合同既可以由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方协商解除,也可以由劳动者或用人单位依法单方解除。针对劳动合同的单方解除来说,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则称之为解雇权,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从权利角度称之为辞职权。二、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两种情况(一)合法解除合法解除劳动合同就是指用人单位是通过合法途径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这种行为是受到法律的确认和保护的,用人单位合法解除劳动合同有两种方式:1.协商一致。协商的方式可以是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提出协商请求,也可以由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提出协商请求。2、符合法定条件。《劳动法》规定,符合以下法定条件之一的,用人单位也可以依法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间不符合录用条件的;劳动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劳动者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劳动者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的;根据原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的规定,劳动者被人民法院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缓刑的以及被劳动教养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二)违法解除通常情况下,未经协商一致,或者不符合法定条件,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就是违法解除,是一种受到法律的否定和制裁的行为。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职工一方协商代表在其履行协商代表职责期间劳动合同期满的;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患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女职工在孕期、产假、哺乳期内的;农民工患有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的;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三、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主要表现和原因(一)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主要表现1.滥用试用期的单方解除权。在没有约定试用期,或者试用期的约定不符合法律要求,或者试用期满甚至逾期的情况下,却仍然以试用期内不符合录用条件为理由,单方解除劳动合同。2.滥用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的单方解除权。不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随意对劳动者降职、减薪、调岗,或提高定额标准,如果劳动者对安排不服,用人单位就以不能胜任工作为由解除劳动合同。3.滥用经济性裁员的单方解除权。用人单位在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和经营状况发生严重时,不遵守劳动法的以及劳动合同规定,未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未听取工会或者职工意见而随意裁员的。4.滥用工资奖金分配权和劳动用工管理权。用人单位未征询劳动者意见,随意对劳动者调岗、降职、减薪,影响劳动者工作积极性,用人单位就以不服从安排为由予以辞退或者逼迫劳动者自动离职。5.滥用违反劳动纪律或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单方解除权。在没有企业规章制度,或规章制度违法;或规章制度未经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及公示;或职工违纪行为较轻,却以劳动者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用人单位规章制度为由,解除与劳动者的劳动合同。6.随意辞退“三期”女职工和在医疗期内的劳动者。不少用人单位出于自身利益考虑,认为处于孕期、产期、哺乳期的女职工和处于医疗期内的劳动者是单位的累赘,就找牵强的理由辞退或逼迫此类劳动者自动离职。7.解除与劳动者的劳动合同,不出具任何书面通知或决定。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时,许多用人单位通常都不会承认主观上解除与劳动者的劳动合同,而称是劳动者自动离职,也不出示任何的书面通知或决定。(二)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原因1.用人单位凭借自己社会地位与影响力,主观上错误地认为用工自主权就是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与喜好,随意随意裁减职工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2.部分用人单位为了减少成本,轻装上阵赢得市场竞争,而不顾劳动者的切身利益,从而采取不正当的手段,非法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谋求自身的利益。3.劳动法律、法规存在缺陷、不足,部分用人单位钻法律空子“打擦边球”,利用法律的盲区擅自解除劳动合同,而且苛扣或不支付劳动者的经济补偿。对此,劳动监察部门、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等部门都对此无所适从。4.用人单位没有建立健全的内部规章制度,有部分用人单位只考虑自身的利益,对于实际上只犯一些小错误的劳动者按找严重违约来处罚,甚至打着“加强管理,严肃纪律”的旗号解除劳动合同。5.用人单位内部缺乏劳资抗衡机制,很多企业的工会没有真正发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职能,尤其是在部分企业中,工会领导是企业管理者指派或直接任命的。再加之《工会法》自身存在缺陷,《工会法》虽然规定了工会的权利和企业的义务,但缺乏追究违法责任的条款,从而大大削弱了其法律效力,不能起到“职工娘家人”的保护作用。6.劳动法律、规定对于用人单位随意解除劳动合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的规不明确。无论是《劳动法》,还是《劳动合同法》中的责令改正权,在实践中没有发挥法律效力。四、用人单位承担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法律责任的形式及赔偿方式(一)用人单位承担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法律责任的形式1.违约金所谓违约金,通常指由当事人通过协商预先确定的、在违约发生后作出的独立于履行行为以外的给付。通俗的说法就是在合同的双方当事人中,有一方拒不履行合同的约定时,依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金钱的责任形式。而根据违约金的性质,违约金可分为赔偿性违约金和惩罚性违约金两种形式。赔偿性违约金是指在弥补一方因另一方违约所受到的实际损失而约定的违约金;惩罚性违约金是指对违约行为进行惩罚,数额可以大于守约方实际损失的违约金。根据国家对违约金的干预程度,违约金可为分约定违约金和法定违约金两种。凡是以合同约定的违约金,就属于约定违约金;由法律规定的违约金,就属于法定违约金。原劳动部《关于企业职工流动若干问题的通知》第3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违约金。这一规定确立了违约金是我国承担劳动合同违约责任的方式。《劳动合同法》第22.23.24.25条对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的专项培训费用、商业秘密与知识产权事项、竞业限制等规定了违约金,为这一规范的执行提供了有效的依据。2.赔偿损失《劳动法》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赔偿损失是我国承担劳动合同违约责任的方式,而对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范围和数额计算我国《劳动法》未作具体规定。我国《民法通则》和《合同法》对违反合同的赔偿责任确立了赔偿实际损失原则。新颁布的《劳动合同法》第七章“法律责任”部分就此作出了较为明确的规定,第80条:“用人单位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同时,第82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第83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与劳动者约定试用期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违法约定的试用期已经履行的,由用人单位以劳动者试用期满月工资为标准.按已经履行的超过法定试用期的期间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第85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①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②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③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④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第87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47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两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3.继续履行继续履行,就是指违反合同的当事人必须根据非违约方的要求,并在事实上可能和经济上合理、且依据法律和合同的性质能够履行的条件下,对原合同未履行的部分继续按照要求履行。继续履行责任,是由合同所要实现的目的决定的,是合同实际履行原则在责任制度上的体现。只要有继续履行合同的要求和可能时,当事人就应当继续履行合同。同时,新颁布的《劳动合同法》第48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这项条款,对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责任承担形式适用继续履行原则意义重大。(二)用人单位承担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方式1.支付赔偿金在用人单位非法解除劳动合同且劳动者不要求恢复劳动关系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应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关于赔偿金计算的标准,通常以《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第3条规定为依据:劳动者劳动保护待遇损失,应按国家规定补足劳动者的劳动保护津贴和用品;造成劳动者工资收入损失的,按劳动者本人应得工资收入支付给劳动者,并加付应得工资收入25%的赔偿费用;造成劳动者工伤、医疗待遇损失的,除按国家规定为劳动者提供工伤、医疗待遇外,还应支付劳动者相当于医疗费用25%的赔偿费用;造成女职工和未成年工身体健康损害的,除按国家规定提供治疗期间的医疗待遇外,还应支付相当于其医疗费用25%的赔偿费用;劳动合同约定的其他赔偿费用,其数额及支付方式按当事人的约定履行。2.支付经济补偿金经济补偿金是指在劳动合同提前终止的情况下,由用人单位以货币形式支付给职工的一种经济性补偿。这种补偿一般是由于双方劳动合同期未满,由于非职工原因导致劳动合同提前终止而由企业支付给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时,企业按照《劳动法》及《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的规定,支付给劳动者一定数额的补偿金。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如上所述,用人单位原则上每满1年发给相当于1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其中“工作时间不满1年”存在两种情况:一是指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的工作时间不满1年;二是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的工作时间超过1年但余卜的工作时间不满1年。根据劳动部《关于对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问题的复函》之规定,当出现上述两种情况时,如果劳动者月平均工资低于企业月平均工资,经济补偿金按企业月平均工资的标准支付。五、我国现有劳动法律、法规存在的不足及建议(一)我国现有劳动法律、法规存在的缺陷的不足1.对能否适用继续履行的责任方式及其适用条件和用人单位拒绝履行劳动合同时如何处理等有关问题木做出明确规定,以致于在司法实践中缺乏操作性。2.对用人单位迫使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赔偿责任及适用条件规定不明或不全。3.对违约金的性质、数额范围及适用范围未作明确规定,以致在现实中出现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随意约定违约金的情况。4.对用人单位未提前一个月通知解除劳动合同,应否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作为补偿,《劳动法》、《劳动合同法》都未作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五条规定了几种因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迫使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和经济补偿,并可支付赔偿金的情形。但对现实生活中最常见的用人单位不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和不依法支付劳动者工伤、医疗待遇等情形迫使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应否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和赔偿金规定不明。对经济补偿金和赔偿金的支付标准也规定不明,如经济补偿可否超过12个月工资?应否支付一个月工资的代通知金赔偿金如何计算?等等,均木作明确规定。(二)完善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法律责任规定的建议(1)加强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行政责任。如果在此方面能充分利用现行劳动行政执法之公法资源,在劳动争议中争取行政部门介入,并在法律法规方面加强该方面的行政责任,加大执法力度和处罚力度。那么不但可以遏制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保护劳动者权益,而且能够维护法律权威。同时针对劳动行政部门的行政不作为,要加以规整。使劳动行政部门在执法过程中更加公正、合法,切实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2)建立中国特色的解雇保护制度,完善解雇程序,切实保护劳动者权益。相比国外关于解雇程序的规定,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的过于粗糙。国外解雇程序包括警告,调解会议,通知,听取申辩等程序。如果我国根据本国国情,对工会或其他职工代表机关作出规定,让其真正成为职工的代表机关,并赋予其一定的权利用以阻止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情形的发生,并增加劳动者的申辩权利,同时完善私法,修补公法方面对劳动者的权利进行保护,完善立法,从根本上解决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现象。同时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先进制度,建立中国特色的解雇保护制度。(3)明确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区别和联系,那么在发生劳动争议时,劳动者就能够更清楚的找到适用的法律法规。(4)明确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不能产生劳动合同解除的法律效力。由于用人单位解除合同是违法的,那么其解除合同的意思及行为不会产生劳动合同解除的法律后果,从而不能按双方合同已经解除的情况来适用法律,而应按照合同关系继续存续来处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关系。(5)规定劳动仲裁机关和法院确认劳动合同解除的自由裁量权。在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中,用人单位或劳动者在其依法不享有劳动合同解除权的情况下,也可能坚持向有权机构要求裁判解除劳动合同。那么劳动仲裁机关和法院拥有劳动合同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