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下)_第1页
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下)_第2页
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下)_第3页
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下)_第4页
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下〕二00六年一月〔第二版〕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教育技术的运用。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相比较,现代教育除具有传统教育的三要素外,还必需求有教育技术这个要素。位置及重要性从外表看教育技术是新的教学手段的运用,实践上它代表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开展。教育技术的参与虽然没有改动教育过程的本质,但却改动了教育过程的方式,改动了教育过程的组织的序列,改动了分析和处置教育和教学问题的思绪。课程简介学好教育技术,并有效地把它整合到教育任务中去,不仅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步骤,也是时代开展的必然。主要内容课程简介全书共有九章,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由第一、二章组成,引见教育技术的根本概念、实际、构成开展、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第二部分由第三、四、五章组成,引见视听媒体、计算机、组合媒体教学运用的根底知识和技艺。第三部分由第六、七章组成,引见教学设计的概念、实际和方法。第四部分是第八章,引见学校教育技术管理的有关内容和方法。第五部分是九章,引见远程教育的概念、开展和远程教学的过程。第一章教育技术概述

教育技术是社会经济、科学技术与教育条件开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也是人们的现代教育认识到达一定水准、教育改革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客观要求。本章内容构造:国外教育技术的开展我国教育技术的开展教育技术的实际根底教育技术从一项教学改革实际中的运动〔视听教学运动〕到构成一个专门的实际领域〔运用教育技术处理教学问题的领域〕,进而开展成为一门专业的学科〔教育技术学〕,阅历了八十多年的历史。教育技术的构成与三种教学方法实际的开展有关:一、外国教育技术的开展历史视听教育程序教学教学系统方法这三种教育实际既相互交融又各自开展,为构成教育技术这样一个独特的领域奠定了根底。视听教育开展1、视听教育的初期阶段——第二次产业革命期间工业技术现代化——急需大批有知识和技艺的劳动者——注重适用课程和新的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反对书本学习的传统教学方法。科学技术的迅猛开展——新的科技成果被引入教学领域——视觉教学——视听教学在这一时期,视听教学对整个教育领域并未产生艰苦影响2、“二战〞期间及战后十年的视听教学视听教育开展由于工业和军队需求大规模的进展人员培训——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满足的需求——促使视听教学在培训中得到大力开展新兴的视听教学活动及其实际得到实际的检验与一定在视听教学的研讨中,具有代表意义的著作是戴尔(E.Dale,1946)的<教学中的视听方法>——提出了“阅历之塔〞。这个实际成为教学媒体运用于教学过程的主要根据和指点思想3、视听教学向视听传播教学开展〔1945~1955〕视听教育开展言语实验室、电视、教学机、多种媒体综合呈现技术、计算机辅助教学先后问世,并在教学中得到运用,从而使视听技术得到有效地运用和开展。同时由于传播实际的开展影响到教育领域,视听教学向视听传播教学开展。这是视听教学实际上的一个转机点,也是教育技术史上一次重要的革命。主要表如今:P2直观教学夸美纽斯直观教学是经过运用真实事物标本、模型、图片等为载体传送信息,进展详细的教学活动。视觉教学视觉教学与直观教学在本质上是一致,视觉教学主要强调要利用媒体向学生提供生动的视觉笼统,使笼统的概念以详细方式呈现。视听教学戴尔<教学中的视听方法>“阅历之塔〞“阅历之塔〞实际实践上构成了一种媒体的分类方法,这种分类方法根据的是媒体所呈现的笼统程度。视听传播是教育技术史上一次重要的变革〔P2〕飞跃视听教育开展概述视听教育作用视听教育显示了电子科学技术的提高对教育的浸透、影响和“工业化社会〞教育所产生的变化,同时,视听教学的开展推动了各种视听设备在教学中的运用,进而构成了依托教学资源来处理教学问题的思想和方式。从视觉教育到视听教育再到视听传播,在教育技术实际中构成了特殊的实际哲学和方式——利用任何资源促进学习,即借助媒体辅助传播教学的方式。程序教学程序教学方法对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别化、个性化教学方式的构成起过艰苦作用。个别化教学是一种适宜个别学习者需求和特点的教学,在方法上允许学习者自定目的、自定步伐,本人选择学习的方法、媒体和资料。程序教学是实现个别化教学的教学技术程序教学就是将教学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分解成假设干小的学习单元,编制成教学程序,由学习者自主学习。程序教学开展1、早期的个别化教学阶段个别化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很早就曾经存在了。但是在1924年才出现了第一台用于个别化学习的程序化教学机器,它是心思学家普莱西〔S.Pressey〕设计的,主要用于学生测试的自动化。该教学机包含了允许学生自定步伐,要求积极反响和及时反响等特点。2、程序教学的开展程序教学开展1954年斯金纳(B.F.Skinner)发表了题为<学习的科学和教学的艺术>一文,指出了传统教学方法的缺陷,提出运用教学机器能处理许多教学问题,推进了当时的程序教学运动的发展。程序教学运动在60年代初到达高潮,后期那么开场衰退。但程序教学总结出的一套开发程序教材的方法、研制过程综合了许多重要概念并得到详细运用,影响和促进了系统的设计教学方法的开展,推进了个别化教学的研讨。程序教学开展3、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的开展早期的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系统的产生遭到斯金纳程序教学的影响,60年代早期的CAI系统主要用于模拟传统的课堂教学,代替教师的部分反复性劳动,未能充分发扬计算机的潜在才干。60年代末,计算机网络开展。使不同地域共享教学资源,计算机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适宜的教学资源,使学生变被动听课为积极介入教学过程。这标志着在个别化教学方面,CAI系统的研讨进入一个新阶段。个别化教学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根本功能程序教学作用程序教学是把人学习的规律〔如条件性操作性条件反射〕与可以自动提供学习资料的机器相结合的产物,以实现程序化个别化学习的学习过程,同时,程序教学的开展,推进了学习实际〔行为主义心思学〕在教学中的详细运用,进而构成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别化教学思想与方法。教学系统方法教学系统方法是一种系统地设计、开发、实施、管理和评价教与学全过程的方法。教学系统是在程序教学的开发设计、行为科学和普通系统实际的影响下逐渐构成的。系统方法在教育中的运用涉及5个步骤:P5教学系统方法促进了教育技术学的中心——教学设计实际与方法的构成与开展教学系统方法作用系统方法是科学技术中的整体论、系统论、系统分析方法等在教育教学研讨和实际中的引入和运用,同时,系统化设计教学的开展,推进了系统实际的整体论方法在教学中的运用,进而构成了对教学过程设计、实施与评价的思想和方法。结论:一视听教学运动推进了运用各类学习资源来促进和优化学习二程序教学推进了心思学与科学技术在个别化教学中的运用,促进了个别化教学与运用信息技术的组合及早期教学设计的构成三系统方法在教育中的运用,推进和奠定了教育技术解决教育教学问题根本方法的构成和根底,促进了教学设计的开展。重点教育技术学的定义在教育科学的开展中,有认识的把教育技术作为一个独立的领域开场于20世纪初期。在阅历酝酿、彷徨、构成和开展的80多年后,曾经初步构成了一个较为完好的教育学科领域和理论体系。先后构成过5次较为正式的定义:1963年、1970年、1972年、1977年和1994年。定义P9设计、开发、利用、管理、评价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P9~P10重点二、我国教育技术的开展我国的教育技术源于欧美的视听教育——称作电化教育1、教育技术与电化教育在我国,与教育技术关系最为亲密的一种教育存在称为电化教育。一样点两者都是要获得最好的教育效果,到达教学最优化;两者都是利用新的科技成果开发新的学习资源,并采用新的教育实际与方法去控制教育过程不一样点〔1〕在研讨对象方面〔2〕在研讨领域方面〔3〕在研讨方法方面①在研讨对象方面教育技术研讨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包括与教育有关的一切可操作的各种要素的整合和方法。电化教育研讨的主要是利用新科技成果开展起来的电子教学媒体,并将这些媒体恰当地与传统教学媒体结合。②在研讨领域方面教育技术的研讨领域划分得比较细、广,包括一切教育媒体〔一切教学设备设备、学校建筑、教室、课桌、座椅、黑板、教具等〕的开发、运用与管理的研讨,教学系统设计、学习者特征、学习战略和教学的评价方法等诸方面的研讨,即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五个领域的实际与实际。电化教育研讨领域比教育技术的研讨领域范围窄。它只对视听教育的实际、设备、教材、教学法、管理等进展研讨。③在研讨方法方面教育技术与电化教育虽然都采用系统的方法,但由于教育技术面广,它着眼于从整个教育的大系统到详细的学习活动和学习阅历的个别化系统。电化教育重点放在电教媒体选择组合与教学实际教学方法运用的系统,更多地是把教育这个大系统中其它要素作为不变要素去研讨小系统的控制与变化效果。2、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技术教育技术包含教育中的现代教育技术内容,之所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这个词,主要缘由是:一、与传统教学手段及媒体技术、系统技术区别二、强调现代技术在教育中的开发与运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一词的出发点或立意在于“学习和探讨更多地着眼于那些与现代科学技术有关的学习资源和现代学与教的最新科学实际和方法上。〞三、教育技术学的实际根底教育技术学是一门技术性运用学科,整合了多门相关科学的实际,特别是许多随信息技术的开展而建立起来的新观念、新实际,它们交叉浸透,构成了教育技术学的基础实际体系,推进着学科建立的继续开展。教育技术学的实际根底体系包括:学习实际传播实际教学实际系统科学方法〔一〕学习实际〔学习心思学〕——是教育技术的指点实际〔1〕刺激—反响学习实际〔2〕认知信息加工学习实际〔3〕人本主义学习实际〔4〕现代建构主义学习实际现代学习实际分为四种类型:1、刺激—反响学习实际强调只能经过行为来研讨心思,学习是在外界的刺激下做出的反响行为科学2、认知信息加工学习实际学习是对信息加工的过程,信息加工学习原理可以描画为四个方面的内容:信息流人的加工信息能量是有限的记忆取决于信息编码回想部分取决于提供线索3、人本主义学习实际研讨或讨论的是人本身,而不是某一从属方面〔如行为或认知〕人本主义学习实际以为学习主要包括4个要素:学习具有个人参与的性质学习是自我发起的学习是浸透性的学习是自我评价的4、现代建构主义学习实际研讨或讨论学习的建构过程现代建构的学习具有6个特征:积极的学习建构性的学习积累性的学习目的指引的学习诊断性的学习反思性的学习〔二〕传播实际教育传播是指教育信息的传播活动。传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为了更好地分析和研讨这个过程,将其简化为假设干组成要素,然后再分析各要素的位置、作用以及相互的联络,从而构成了多种传播方式。典型的具有代表意义的是:拉斯韦尔的传播方式香农—施拉姆传播方式施拉姆循环传播方式贝罗的传播方式用传播实际作为研讨工具,有助于提示教育过程的传播构造1、传播过程的方式〔1〕拉斯韦尔的方式<传播在社会中的构造与功能>著名命题——“五W公式〞谁——who?说了什么——saywhat?经过什么渠道——inwhichchannel?对谁——towhom?产生了什么效果——withwhicheffect?传播者信息媒体接受者效果拉斯韦尔的经典方式建立了传播学研讨的根本框架,为传播学的研讨内容提供了简明的五分法。重点〔2〕香农—施拉姆方式〔P22图1—3—1〕〔3〕施拉姆循环方式〔P22图1—3—2〕要点:有反响信息的教授者与接受者之间有共同的阅历领域要点:反响的双向性〔4〕贝罗的方式〔P22图1—3—3〕重点要点:四个根本要素——信息源、讯息、通道和接受者2、传播活动要素普通传播活动通常有5个要素:传播者、信息、媒体、接受者和效果重点〔1〕传播者——发送信息方义务影响传播者传播才干的要素:——提供信息、信息编码、处置反响信息传播技艺、态度、学问程度〔2〕信息——传播的内容和现实信息的描画——用信息的符号言语符号非言语符号信息的表达——经过信息的编码、译码信息内容信号转换复原发送端接纳端〔3〕媒体——传送信息的载体〔4〕接受者——接受信息方义务——译码、反响信息、编码、发送〔5〕效果——表现为学生知识的增长、态度、行为和才干的变化〔三〕系统科学方法1、三大实际为中心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反响原理——有序原理——整体原理P282、系统科学方法的教育运用方式〔1〕考夫曼的教育运用方式在1972年出版的<教育系统方案>中,把系统方法定义为处理问题的逻辑过程,该逻辑过程的组成为:确认需求处理的问题确认处理问题的必备条件选择处理问题的战略实施鉴定实施的有效性——方法论科学〔2〕伊利的教育方式系统方法应该包括5个根本过程:重点分析确定问题、确认目的选择和设计处理问题的方案开展处理问题的方案尝试、评价和修订处理问题的方案实施与控制详细的处理问题的过程〔3〕德里克的教材开发运用方式该方式分为4个阶段:规划、预备、撰写、修正〔四〕教学实际——是研讨教学普通规律的科学,为教育技术的知识体系或学科的构成提供了实际根据1、斯金纳的程序教学〔P32〕2、布鲁纳的教学论——发现学习的教学方式〔P34〕3、奥苏贝尔的教学论——接受学习的教学方式4、加涅的教学论——教学必需思索影响学习的全部要素内部条件外部条件分析学习的内部和外部条件,必需从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型入手加涅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模型的八个阶段:一、动机阶段二、领会阶段三、习得阶段四、回想阶段五、概括阶段六、坚持阶段七、操作阶段八、反响阶段P36P37重点加涅所说的学习事件的内部过程可描画为九个步骤:加涅提出的对应于学习内部过程的九个外部的教学事件:5、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的教学论——基于建构主义学习实际的教学论〔P38〕6、罗杰斯的教学观——基于人本主义学习实际的教学观提出了10种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战略〔P39~44〕1、教育技术是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开展而开展,构成与三种教育实际有关视听教学、程序教学、教学系统方法2、教育技术的定义〔P9〕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等五个方面的实际与实际的一门学科。3、教育技术学的实际根底学习实际、传播实际、教学实际、系统科学实际第一章小结第二章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

教育技术研讨和实际的领域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因此,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根本概念、原理和知识构造是教育技术的根本实际。本章内容构造:学习与学习过程促进学习的过程学习资源一、学习与学习过程——是教育技术各项任务围绕的中心1、学习的涵义学习是认识和把握一切教育技术活动的根底〔1〕学习的界定由于研讨的出发点、研讨方法、研讨手段的不同,产生了不同的学习观念,从而构成了四类对学习的界定:P48〔2〕人类的学习特征P49〔3〕人类的学习与普通意义学习的不同点P49~50〔4〕学生学习的特点P502、学习过程对学习认识的不同,进而构成了认识学习过程的多种实际观〔1〕早期的学习过程观赫尔巴特杜威P51〔2〕行为主义的学习过程观桑代克斯金纳班杜拉P52〔3〕认知信息加工的学习过程观布鲁纳加涅P53〔4〕建构主义的学习过程观皮亚杰维果斯基维特罗克P563、影响学习过程的主要要素学习根底、学习战略、学习风格学习动机、学习内容、学习环境〔1〕学习根底涉及两个方面学习者的身心开展学习者的认知构造程度〔2〕学习战略含义:学习战略就是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认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综合方案。组成:认知战略元认知战略资源管理战略——方法和技术——学习者自我评价——管理学生〔3〕学习风格含义:学习风格是指学习者身上一向表现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倾向。构成——五个部分、三个层面认知情感意志生理倾向社会倾向心思性层面生理性层面和社会性层面〔4〕学习动机含义:学习动机主要是指学生学习活动的推进力,又称学习动力。分类:按内外纬度内部动力外部动力内驱力认知自我提高附属〔5〕学习内容分类——按教授阅历内容的不同知识的学习技艺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6〕学习环境含义:学习环境包括可以促进学习者学习的教学媒体、个别化学习的设备条件、学校的教学活动、社会文化真实的学习情境脉络。二、促进学习的过程狭义的促进学习的过程——教学活动1、教学四要素教学内容、教师学生、教学资源2、教学过程〔1〕由三个阶段组成——教学前、中、后〔2〕每个阶段的义务教学前确定教学目的分析学生的学习过程设计教学方案教学中执行教学教学后评价和反思教学过程3、教学的三种构造〔1〕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构造〔2〕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构造重点特点、优点、缺陷〔P71〕两种教学构造不能相互替代、否认,要取长补短、相辅相成〔P72〕〔3〕“主导—主体〞教学构造突出的特点是“学教并重〞〔P72〕4、教学战略含义:教学战略是教育者为了提高教学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认识地制定的有关教学活动过程的教学方案。在构造上、在理念上、在方式上表现为在理念上,实现特定的教育教学目的在构造上,教学的构思、方案、对策、教学活动的详细实施方案与优化方式在方式上,表现为教学方式教学组织方式教学方法教学媒体的选择决策和优化整合共性完成教学目的;有效实施教学;必需针对教学过程;是教学方案方案;存在个体差别;P75~P76教学战略不同于详细的教学方法和技艺教学方法是教学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战略注重于教学目的实现的谋划和对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决策。三、学习资源1、概述〔1〕定义:在广义上学习资源指促进学习的一切物质条件、科学技术、自然资源、社会与人文资源。在狭义上学习资源指教学媒体和各种可以获得并能被利用于促进“教与学〞活动过程的内容。促进人的学习的综合性资源〔2〕分类:专门为教育目的而设计、制造的资源如课本等现实世界的资源如Internet等〔3〕表现形状〔6类〕:教育人员、教育资料、教育工具、教育设备、教育信息、教育战略2、教学媒体资源〔1〕分类按媒体的表达手段分按媒体的作用感官和信息的流向分〔2〕特性固定性、传播性、反复性、组合性、工具性、能动性〔3〕媒体的选择方法问题表型矩阵型算法型流程图型3、网络资源〔1〕特点:多样性、便利性、共享性时效性、交互性、丰富性〔2〕获取资源信源已确定方法:直接输入网址信源未知方法:经过“搜索引擎〞第二章小结1、学生学习的特点2、影响学习过程主要要素学习根底、学习战略、学习风格学习动机、学习内容、学习环境3、教学过程要素教学内容、教师、学生、教学资源4、教学过程的三个阶段及每个阶段的义务教学前确定教学目的分析学生的学习过程设计教学方案教学中执行教学教学后评价和反思教学过程5、教学活动的三种方式〔1〕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构造〔2〕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构造〔3〕“主导—主体〞的教学构造6、教学战略特点内容共性7、学习资源的定义8、教学媒体资源的选择方法问题表型、矩阵型、算法型、流程图型9、网络资源分类、获取第三章视听觉媒体教学根底视听媒体和它的教育运用是20世纪教育技术学构成初期的重点研讨对象。由于数字技术的成熟和开展,正在逐渐取代模拟技术而成为视听媒体的根底,这为更好的与其他媒体的组合并效力于教学活动提供了新的时机和条件。视听觉根底知识听觉媒体及其教学运用视听媒体及其教学运用本章主要内容:〔一〕、人耳的听觉特性人的听觉是一个复杂的物理—生理—心思过程,常用三种量描画。响度音调音色1、响度定义:人耳对声音强弱的客观觉得称为响度。特点:响度主要取决于声波的振幅,振幅值越大,声音越响。重点一、视听觉根底知识听觉包括:人耳的听觉特征听觉的方位感和立体声常识:〔1〕听域——声音频率是16~20000Hz〔2〕1000~2000Hz最敏感,能忍受较大的强度概念:〔1〕闻阈曲线〔2〕痛阈曲线〔3〕可闻声〔4〕次声波〔低于20Hz〕〔5〕超声波〔高于20kHz〕2、音调定义:音调是人耳对声音调子高低的客观觉得特点:人耳的音调觉得与声音的频率相对应,成正比。P113重点结论:P113用途:P1133、音色定义:音色是人耳听觉的一种感受特性,代表人耳区别一样响度和音调的两类不同声音的客观觉得。特点:人耳对音色的觉得决议于声音中泛音〔或谐音〕各分量的数量、相对强度关系和分布。4、听觉的方位感和立体声立体声:立体声是具有空间感的声音,立体声技术是利用听觉的方位感,在放音时重现各种声源的方向及相对位置的技术。双耳效应——产生人耳的方位感:P114双声道的立体声系统是最根本的能给人耳呵斥立体声像的系统重点用途:P1141、视觉图像的特点〔1〕视觉图像比文字和言语更具有实体化和笼统化的功能。〔2〕视觉图像的实体化和笼统化并不要求绝对的真实,它的真实程度不与传播的效果成正比。〔3〕视觉图像所承载的信息也需求对它进展“读〞、“写〞。视觉图像的读是指可以准确地了解视觉图像的信息,视觉图像的写是指有效地发明视觉图像信息的才干。〔4〕视觉图像的各种颜色通常采用三基色原理实现。〔二〕、视觉图像根底知识〔1〕视觉文化〔2〕三基色原理〔3〕相加混色法〔4〕相减混色法〔5〕时间混色法〔6〕空间混色法〔7〕心思混色法P117—118名词解释2、视觉图像的种类真实的、模拟的、类比的、构造的3、视觉图像的构图构图是视觉图像的根底构图以构成画面〔静态图画面和动态图画面〕为主,包括的要素有:平衡、线条、外形、质地和颜色4、动态画面的组接视觉图像的运动感受来自三个方面:〔1〕人物或事物笼统本身的运动〔2〕获取视觉图像的不同角度、取景情况等是指对同一个内容采用多种角度、镜头和特技拍摄的画面组接。〔3〕画面的编辑指的是蒙太奇方法。蒙太奇含义: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本来不延续的画面〔镜头〕组接起来根本目的和义务:条理贯穿地论述主题、情节、动作、行为,论述整场戏、整部电影或电视节目的内容活动。意义:将本来不延续的镜头组接,表达丰富的内涵。动态画面组接的蒙太奇方法可以分为3类叙事的抒情的理性的在组接画面时应该留意:同一个主题的镜头组接时,要有景别、视角的变化动作协调一致,环境条件一致。不同主题的镜头组接时,要协调一致、以静接静,以动接动,相连的镜头内容、构造、形状上具有类似性或相同性。常用的听觉媒体包括:传声器扬声器录音机CD激光机扩音机1、传声器定义:传声器是一种将声波信号〔机械能〕转换为电信号〔电能〕的能量转换器件。种类:动圈式传声器电容式传声器组成任务原理特点P124重点二、听觉媒体及其教学运用传声器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声音的质量性能目的:灵敏度、频率特性、输出阻抗、方向性P126运用:〔1〕选择传声器的原那么P128〔2〕衔接时留意的要素阻抗匹配——传声器的输出阻抗与放大器的输入阻抗一样衔接线——高阻抗式传声器传输线长度≤5m低阻抗式传声器的连线30~50m任务间隔——传声器与嘴之间的任务间隔为30~50m声源位置——对准传声器中心线〔3〕本卷须知:P127~P128重点2、扬声器定义:扬声器是一种把电信号转变为声信号的换能器件。教育教学活动中常用的是电动式扬声器。电动式扬声器分类:纸盆式扬声器号筒式扬声器球顶形扬声器组成特点扬声器的性能优劣对音质的高低影响很大性能目的:灵敏度、频率呼应、额定功率、额定阻抗、指向性、失真度运用:〔1〕选择扬声器的原那么P130〔2〕本卷须知:P130~P131重点P1283、磁带录音机作用:主要用于声音的记录和重放分类:盘式和盒式——单放机、录放机、收录机、立体声收录机、录音座任务原理:〔1〕录音和放音是一个电—磁的转换过程〔2〕抹音实践上对磁带进展消磁,将磁带上的剩磁去掉。常用的是交流抹音,又称超音频抹音。根本构造:〔1〕组成——磁头、机械传动和电路〔2〕机械传动的作用——使磁带恒速经过磁头,使磁头与磁带严密接触,把磁带绕在供、收带盘上。〔3〕电路的作用——频率平衡或频率补偿〔P133〕分类重点放音录音抹音性能目的:频率呼应、抖晃率、信噪比、失真度选择的原那么:P134本卷须知:P134磁带:〔1〕作用——磁带是录音信号存储主体〔2〕组成——由带基和磁性层两部分组成磁性物质和黏合剂混合后均匀地涂在磁带的带基上而成,是记录信号的载体〔3〕分类——盘式、卡式和盒式重点4、激光唱机〔又称CD机〕特点:是一种微电脑控制的智能化高保真立体声音响设备。组成:激光拾音器、唱盘系统、伺服系统、信号处置系统、信息存储系统与控制系统CD机的关键部件,由半导体激光器、光学系统和光电检测器组成性能目的:CD唱盘:是由聚碳酸酯资料注塑压模而成的一种光学唱片重点频率呼应、抖晃率、信噪比、失真度、声道分别度特点:PCD唱盘信号的记录与制造过程:P5、扩音机定义:是用来将微弱的电信号放大成具有一定功率电能的设备,也就是把话筒、拾音器遭到的机械振动后所产生的电信号,或由收音机、录音机等接纳的电信号,经过多级放大后,使其具有一定的功率,来推进扬声器,从而发出声音。组成:前置放大部分、功率放大部分和电源部分性能目的:〔1〕输出功率——额定输出功率、最大输出功率、运用功率〔2〕频率特性〔3〕输入灵敏度〔4〕谐波失真〔5〕信号噪声比P140分类:〔1〕按输出功率大小分:大型、中型、小型〔教学中常用〕〔2〕按采用的放大器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3〕按输出方式分:定阻输出、定压输出扩音机与扬声器的衔接:〔1〕定阻抗输出方式扩音机的配接有两种常用方式——低阻抗配接和高阻抗配接<32Ω两者间隔远要求:功率匹配、阻抗匹配、功率分配平衡〔2〕定电压输出方式扩音机的配接——P145重点主要思索扩音机的输出电压和扬声器的接受电压6、听觉媒体教学〔1〕教学功能〔1〕典型示范,反复训练〔2〕创设情境〔3〕因材施教〔4〕及时反响〔2〕运用范围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运用在第二课堂活动中的运用在社会和家庭教育中的运用在师资培训方面的运用校园有线广播〔3〕教学方法:示范法比较法情境法配画放音法〔4〕听觉媒体教材的设计与制造以录音磁带为载体,三要素:言语、音乐、音响〔1〕设计与制造程序确定内容和时间的长度编写稿本和确定录音方法组织录音编辑加工编目储存〔2〕制造方法〔1〕传声器录音〔2〕线路录音重点方法:P152三、视听教学媒体及其教学运用〔一〕电视机与摄像机1、电视的根底知识电视是根据人眼的视觉暂留特性和视觉心思,运用电子技术和光电技术,制造事物的图像信号的方法和技术电视系统分为成像、传输、显像三个最根本的组成部分,将外界事物变成活动图像。图像的摄取与重现是基于光和电的转换原理实现的摄像器材光波或电〔光〕缆显像器材光电电光摄像传输显像摄像管显像管概念P152摄像:发送端——光电转换,光图像——电信号叫做摄像。显像:接纳端——电光转换,电信号——光图像叫做显像。〔转换〕〔复原〕2、电视接纳机电视接纳机的义务是将接纳天线接纳到的广播电视台的电视频道信号,复原为图像信号和伴音信号。义务:彩色电视机的组成:高频头、公共通道、伴音通道、色度通道、亮度通道、解码电路、同步扫描电路、电源电路彩色显像管、扬声器、3、摄像机〔1〕作用:摄像机是制造教育电视节目和其他视频教育节目的重要物质条件和技术根底之一。〔2〕功能:是把景物的光像转换成相应的电信号。〔3〕分类:P158~P159〔4〕组成:镜头、寻像器、话筒、机身和附件〔5〕构造原理:由光学系统、光电转换器件、视频图像处置系统、电源、同步扫描电路等部分构成。〔6〕调整摄像机包括的内容:P162~P163〔7〕单机拍摄系统单机拍摄系统在教学中运用得比较广泛,可以用于完成课堂教学活动、采访、外景、讲座等方面的摄制义务。系统组成:摄像机话筒录像机监视器录像带附件实践拍摄的普经过程:抗起摄像机装入录像带将灯光射向被拍摄的对象调理按钮,使图像处于最正确形状按动摄像机的开关,进展录制〔二〕录像机和影碟机1、录像机〔1〕定义:录像机是一种记录、储存、重现声像等信息的设备。〔2〕录像机是是磁记录技术、电子技术和精细机械制造技术综合开展的产物。〔3〕分类:P165〔4〕录像机的录像与放像,都需求衔接电视接纳机〔或监视器〕用以呈现图像和声音及监视整个运转过程。2、影碟机用激光束在光盘上读取存储信息的设备称为光盘机,或影碟机开展:〔1〕LD——模拟信号处置技术、5MHz〔2〕CD——数字处置方式,20Hz~20kHzCD—ROMCD—RCD—WRVCDDVD将计算机的软件以特定的格式记录到CD光盘之中。是由运用者本人录制的光盘记录方式是可抹可录的光盘记录方式在CD光盘的格式中录入了经过数据紧缩处置的视频和音频数字信号,称为数字视频光盘机,是一种新型影碟机是为了顺应人们对高画质的要求而开发的影碟机VCD的组成机芯电子线路光盘装卸机构光盘驱动机构激光头进给机构音频视频信号处置电路伺服电路控制电路操作显示电路电源电路VCD任务原理

VCD影碟机播放光盘时,由激光头拾取光盘上的信息;数字信号处置电路对信号进展解调和纠错等数字处置;伺服电路保证激光头正确地读取信息;控制电路将光盘托架送出机仓;音频、视频解压电路将VCD输出的数字信号,进展解压,复原出音频、视频信号;特点:P169DVD特点:采用MPEG2紧缩技术图像质量更高程度明晰度达500线记录的信息容量大,是VCD的7倍DVD中运用的先进科学技术〔1〕双层双面数据读取技术和UV粘结薄碟基板技术〔2〕采用MPEG—2紧缩规范紧缩〔3〕杜比数字音响技术〔4〕短波长红色激光技术〔5〕双聚焦光拾取器技术〔6〕直接改写相态技术〔7〕侧悬浮阻尼技术〔8〕数字学习伺服技术〔9〕DVD解码系统方案〔三〕视听媒体教学1、教学功能——P1772、教学范围〔1〕表现运动形状和过程的教学内容〔2〕表现与时间有关的教学内容〔3〕表现与空间有关的教学内容〔4〕表现笼统的教学内容〔5〕演示实验或实验情境〔6〕向学生提供各种案例学习资料〔7〕视听媒体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替代教师的教学〔8〕提供学生不能直接察看和感知的内容3、教学方法〔1〕演播—设疑法〔2〕演播—讨论法〔3〕演播—情境法〔4〕演播—发现法〔5〕演播—实验结合法P179—180第三章小结1、人耳的听觉特性响度、音调、音色、方位感和立体声3、视觉图像的种类真实的、模拟的、类比的、构造的4、常用的听觉媒体传声器、扬声器、录音机、激光唱机、扩音机5、视觉媒体摄像机、电视机、录像机、摄像机、影碟机2、视觉图像的特点第五章组合媒体教学根底主要内容:〔1〕学校媒体教室——组合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言语实验室〔2〕学习资源中心——功能、组成〔3〕教育电视系统——广播电视、卫星教育电视、闭路电视〔有线电视〕的任务原理、特点、组成〔4〕计算机校园网——概念和教育运用一、媒体教室和学习资源中心1、学校的媒体教室组合媒体教室言语实验室计算机教室〔1〕组合媒体教室录音——投影仪组合影碟机〔或录像机〕——电视—投影组合多种媒体的组合〔P273〕比较流行的组合方式是——多媒体计算机+大屏幕投影器特点听音型言语实验室〔AP型〕听说型言语实验室〔AA型〕听说对比言语实验室〔AAC型〕视听对比言语实验室〔AVC型〕普通计算机教室多媒体网络教室〔2〕言语实验室功能听音型具备教师讲解、播放录音和学生听音的功能听说型具备呼叫与通话、播放与示范、监听与记录的功能视听对比型具备呼叫与通话、播放与示范、跟读与录音监听与记录、遥控与复制的功能听说对比型具备呼叫与通话、跟读与录音监听与记录、遥控与复制的功能〔3〕计算机教室〔4〕多媒体教室常用设备多媒体计算机、透射式投影仪、实物展现台、投影屏幕、扩音机〔1〕多媒体计算机〔2〕透射式投影仪定义是将光源发出的光线会聚后,透射过被投影的图片、器具等,由透镜成像,并投射在屏幕上,构成影像的。组成由光源、聚光、成像三部分组成的光学系统运用架机、挂幕、接电源;开机、开灯;调像、调焦;放映、关机投影教学的方法〔1〕书写法〔2〕图片法〔3〕实物投影法〔4〕作业法〔5〕声画教学法〔3〕现代投影器阴极射线管投影器〔CRT〕液晶投影器〔LCD〕数字光处置器投影器〔DLP〕类型投影器选择显示环境大,光线暗,固定运用小超大,高分辨率的图形信号投影屏幕的选择常见屏幕:白基布屏幕、金属屏幕、玻璃微珠屏幕〔a〕白基布屏幕特点:屏幕上的图像亮度抵、对比度差视角范围最大〔≥120。〕〔b〕金属屏幕特点:屏幕上的图像亮度高、对比度强视角范围最小〔=40。〕〔c〕玻璃珠屏幕特点:屏幕上的图像亮度、对比度、视角范围均界于两者之间屏幕大小位置屏幕高度——从屏幕到最后一排座位间隔的1/6屏幕离地至少122厘米间隔——屏幕离第一排座位的间隔是屏幕高度的两倍〔4〕视频演示仪任务特点:是一种新型的视频演示工具,它可以简单方便地将印刷物、幻灯片以及立体实物等明晰、逼真地显示在电视屏幕或投影仪上。功能特点:将光学实物投影器、反射式投影器、透射式投影器、幻灯机、X光显像仪等仪器的特点综合为一体。2、学习资源中心储存有图书和多种教育教学媒体的场所称为学习资料中心〔1〕学习资源中心的组成学习资源来源——网络和购置学习资源储存管理与利用学习资源学习资源开发〔2〕学习资源的功能资源共享个别化自学促进素质教育补充与充实课堂教学二、教育电视系统由开路教育电视系统组成闭路教育电视系统1、开路教育电视系统广播教育电视系统卫星教育电视系统包括:〔1〕广播教育电视系统

广播教育电视系统经过教育电视台的发射天线将指定频道的教育节目以射频信号方式发送,供用户运用。〔2〕卫星教育电视系统卫星教育电视系统是经过设置在地球赤道上空的地球同步卫星中的广播电视转发安装,接纳地面上电视信号上传站发送的高频电视信号后〔称上行〕,再变频转发到地球上指定区域〔称下行〕。卫星教育电视的特点:电波覆盖面大,利用率高信号质量高且稳定,有利于改善接纳质量信号容量大投资省,费用低扩展教育规模作为计算机网络信息的重要传送途径之一卫星电视系统的组成地面上行发射控制系统星载转发系统地面接纳系统卫星电视节目收视的主要方法:个体直接纳视单位或集体收视〔闭路电视地面电视台差转2、闭路教育电视系统闭路教育电视又称为有线或电缆电视,它是一种经过电缆传输图像和声音信号的电视系统。组成:信号源、前端设备、传输网络、终端〔3〕我国的卫星教育电视系统卫星电视教育网是我国第二大电视网,为顺应现代远程教育开展的需求,正在对其进展晋级改造,向着数字化、交互式和Ku波段方向过渡,使遥远贫困地域各类教育单位可以直接接纳教育节目和教育信息,加速不兴隆地域的教育信息化。P293三、计算机校园网1、计算机网络技术根底定义组成——P295~P2963、校园网的教育运用包括:教学信息资源管理系统教学科研系统学校行政和教学管理系统通讯效力系统和网络管理系统2、校园网的根底设备效力器、任务站、传输介质、网络接口卡、调制解调器、衔接器件、交换机和其他互联设备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教学目的的设计教学战略的设计教学设计成果评价的设计第六章教学设计〔一〕本章主要内容:教学设计的概念教学设计的实际根底和方式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一、教学设计概述1、教学设计的概念和定义〔1〕概念——P317

教学设计以教学过程为其研讨对象,用系统方法分析参与教学过程的各个要素,用最优化的思想和观念设计教学过程。〔2〕定义——P320教学设计的概念和定义教学设计的根本前提系统教学设计方式与传统方式两种活动的比较2、教学设计的根本前提〔1〕教学设计必需是以协助每个学习者的学习为目的〔2〕教学设计必需运用系统方法〔3〕系统设计的教学应有利于学习者本身的开展〔4〕教学设计必需基于人们如何学习的知识〔5〕教学设计层次的选择〔根据教学问题的大小和简繁,相应的教学设计也有系统级、课堂级、产品级三种层次〕〔6〕评价和修正是教学设计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3、系统教学设计方式与传统方式两种活动的比较P323表6—1—1二、教学设计的实际根底和方式系统实际、传播实际

学习实际、教学实际1、教学设计的实际根底在教学设计中运用系统思想,正是由于把教学看成是一个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条件等要素组成的系统。把教学设计植根于系统方法进展设计与操作,才干做到对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条件等各种教学要素进展综合、系统的思索,协调它们之间的错综关系,制定出最优的教学战略,并经过评价、修正来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1〕系统实际系统实际是作为一种科学的方法论,对教学设计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2〕传播实际信息传播是教学设计在学习需求或目的、学习内容、教师、学生、学习资源可行性分析、教学战略与媒体选择、教学环境与教学评价中的实际根据之一。〔3〕学习实际行为主义实际认知的信息加工实际建构实际行为主义实际与教学设计概括地说,行为主义观念在教学设计中最根本运用是把可察看行为作为教学根底,提出用可察看行为动词界定各类教学目的(包括价值观与态度教学),并依此进行教学传送与评价。人本主义学习实际对教学设计的意义大都是在观念上,如何发扬人的潜能问题等。人本主义学习实际与教学设计认知实际与教学设计信息加工学习实际把人类的学习过程看成是由一系列信息加工的转换过程,典型的例子是—————————加涅和奥苏贝尔。认知建构学习实际是在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的学说根底上开展起来的,认知建构学习实际对教学设计指点意义是:P327认知实际讨论学习者内部的认知活动,其中主要是信息加工学习实际和认知建构学习实际。〔4〕教学实际的概念方式时间中心方式、学习者中心方式与义务中心方式。教学实际的概念方式是教学设计的根底实际,瑞奇把教学的概念方式分为三类:时间中心方式的代表性是卡罗尔方式,用了解教学的才干、才干倾向、教学的质量决议所需时间,用毅力与学习时机决定学生适用时间,与学习程度一同组成一个公式——P328义务中心方式中,最具影响的是布鲁纳方式与加涅方式,两者均以认知学习实际为导向。布鲁纳提倡编制学科中心的结构化教材,让学生经过自我的探求、发现来把握学科根本原理,了解学科构造,促进学生的认知开展。加涅方式把学习结果(学习领域)分为动作技艺、言语信息、智力技艺、认知战略与态度五类,并把智力技艺按由低至高顺序划分为区分、详细概念、定义概念、规那么与问题处理五个层级,从而构成了系统的教学义务分析观等。学习者中心方式把有效教学建立在对学习者个体差别的分析上。它的目的不在于要求每个学生接受一切学科规定的内容,而在于强调每个学习者都能得到个体的充分自在开展。这类方式又进一步划分为:儿童中心方式、成人学习方式。2、教学设计的方式教学设计的方式有数百种,影响比较大的:——偏重于学习实际和教学实际的教学设计方式〔1〕迪克—凯瑞系统教学设计方式主要特点:以教学实际为根底教学设计方式包括九个环节和最后的信息反响环节1、确定教学目的2、进展教学分析3、确定起点才干4、指定行为目的5、编制规范参照检验6、选择教学战略7、设计和选择教学资料8、设计和进展构成性评价9、修正教学10、设计和进展总结性评价〔2〕梅里尔的教学设计方式〔3〕史密根—瑞根的教学设计方式〔4〕威利斯的教学方式3、教学设计的普通方式教学设计过程的普通方式可以用前期分析、目的、战略和评价四部分来进展描画。三、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包括:学习需求分析、学习内容的分析、学习者分析1、学习需求分析〔1〕学习需求的概念P336~P337〔2〕学习需求的分析方法学习需求的分析方法包括内部参照分析和外部参照分析。内部参照分析常用的数据搜集方法为:设计构成性的座谈会、检验题、问卷或察看表,进展数据搜集和试卷、问卷和察看记分析。外部参照分析常用的数据搜集方法为:跟踪访谈、问卷调查,并进展数据分析。〔3〕学习需求的类型六种规范的需求〔经过把一个对象与某种既定规范进展比较所确定的差距〕比较的需求〔经过把对象组与其它的被以为是规范的学校或机构相比较而确定的差距〕感到的需求〔个人认识或体验到的个体行为或者某个对象行为的差距〔或缺乏〕和对改良的要求,或者说,一种如今行为或技艺程度与所盼望行为或技艺程度之间的差距〕表达的需求〔个体要把感到的需求表达出来的一种“需求〞〕预期的需求〔指未来理想形状的需求〕处置突发事变的需求〔4〕分析学习需求往往是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为起点的,了解教学设计主要思索7个方面的教学问题:教学中能否有不适宜学习者的学习目的?教学传送方式所能否有效?教学能否提高学习者的动机、兴趣?能否可以到达学习目的?课程中能否添加了新的学习目的?学习者的组成能否有变化?资源和约束条件的情况?〔5〕学习需求的分析过程学习需求分析的四个步骤:规划、搜集数据、分析数据、预备最后的报告2、学习内容的分析学习内容分析主要分为四个方面:确定教学目的的类型对教学目的进展信息加工分析和确定学习内容学习内容组织〔或安排〕初步评价〔1〕学习结果分类

——确定教学目的的类型或称为学习结果分类学习结果可以按布鲁姆等提出的“认知、技艺和态度〞分成三个领域,也可以按照加涅提出的五种学习结果“言语信息、智力技艺、认知战略、动作技艺和态度〞分成五类。〔2〕学习内容分析的步骤方法

普通采用运用信息加工分析法和先决技艺分析法,逆向〔或正向〕分析教学目的,确定学习内容的深度、广度和类型。信息加工分析使能目的分析〔3〕学习内容的组织学习内容的组织是根据确定学习内容中详细知识技艺的逻辑构造和学习实际,对内容进展科学的安排和组合。3、学习者分析学习者分析包括学习预备、学习风格和心思开展的年龄特征三项内容。〔1〕学习预备对学习者学习预备的分析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分析学习者从事新学习的预备技艺方面二是分析学习者对新学习内容的目的技艺的掌握情况,了解学习者能否曾经掌握了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的中规定的知识与技艺三是分析学习者对从事特定学科内容学习的认识与态度,检查能否存在偏爱或误解〔2〕学习风格学习风格是学习者继续一向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也是学习战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学习风格的构成有生理、心思和社会三个层面。〔3〕心思开展的年龄特征觉得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详细运算阶段构成运算阶段四个阶段把握学生的心思开展的年龄特征,对学校教育者有效的设计教学是非常关键的问题。心思学家皮亚杰在长期从事儿童心思实验研讨活动的根底上,建立了完好的儿童心理学实际体系,把儿童的智力与思想开展分为:第七章教学设计〔二〕本章主要内容:教学目的的设计教学战略的设计教学设计成果评价的设计一、教学目的的设计1、学习目的的分类实际布鲁姆的教育目的分类,把教育目的分成三个领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艺领域布鲁姆将认知领域的目的分为六个层次: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布鲁姆将情感领域的目的分为五个类别:接受、反映、价值评价、组织、性格化布鲁姆将动作技艺领域的目的分为6级:反射运动、根底生理活动、感知才干、身体运动才干、运动技艺、综合运动才干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把学习结果分为五种类型:智力技艺认知战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艺态度布鲁姆的目的分类实际与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实际的异同观念:P365P3652、学习目的的编写方法为了抑制教学目的陈说的模糊性,心思学家提出了四种新的实际和技术:〔1〕行为目的〔2〕内部心思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目的〔3〕表现性目的〔4〕加涅的五成分式目的〔1〕行为目的行为目的是用预期学生学习之后将产生的行为变化来陈述的目的,也就是用可察看和可丈量的行为来陈说的目的。〔马杰提出〕行为目的应符合三个条件:一是要阐明经过教学后,学生能做什么(或会说什么)二是要规定学生的行为产生的条件三是规定符合要求的作业的规范〔2〕内部心思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目的内部心思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目的指采用描画内在心思形状与外显行为表现相结合的方法来陈说目的。即陈说如记忆、了解、发明、欣赏、热爱、尊重等内在的心思变化,又列举反映这些内在变化的行为样例。表现性目的要求确规定学生必需参与的活动,而不用准确规定每个学生应从这些活动中习得什么。表现性目的易于作为的教学目的的补充。〔3〕表现性目的〔4〕加涅的五成分式目的加涅的五成分目的运用两个动词,一个定义才干,另一个定义可察看的行为,来对学习者的内在才干与外部行为表现进展界定。五个成分是:

代表学习结果类型的“习得的才干动词〞代表外部行为变化的“行为动词〞指明学习者行为操作内容的“对象〞规定执行行为所处环境的“情境〞行为需求的“工具、限制和特殊条件〞。陈说得好的教学目的必需符合三个根本条件:①教学目的应陈说经过一定的学习活动后,学生的内在心思形状的变化,如才干提高、态度改善、正确自我观建立等,而不应陈说教师的行为。②陈说得好的教育目的应反映学习的类型,如言语信息、认知战略、智力技艺等。即使在同一学习类型中,也还应反响学生掌握的程度,如智力技艺学习的教学目的应反映区分、概念、规那么、高级规那么、问题处理五个层次。③教学目的的陈说应力求明确、详细,并可以察看和丈量,尽量防止用模糊的和不真实践的言语陈说教学目的。P3693、目的测试标题的编写测试标题包括三种方式:回想性标题、识别性标题和构造化回答标题通常,一切学习结果的评价内容都可按照这三种方式设计成不同的测试标题。普通用回想性标题评价言语信息类目的,或其他学习结果的言语信息知识部分,比如动作技艺中的知识成分。标题类型——简答题、填空题识别性标题要求学生从一组可选择答案中识别或鉴别出正确答案,可采用多项选择、配对和判别正误等测试题方式。构造化回答标题包括在现场情形中察看到的行为、模拟中的行为或书写的回答,以及用笔纸检验的书写答案。可采用问答题、作文、动手实验等测试题方式。构造化回答标题比识别性标题有更多的认知要求,需破费较多的时间回答,构造化回答标题更能表达目的中所描画的情景,评价起来能够更为有效。二、教学战略的设计教学战略的设计涉及4方面内容——教学方式〔程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方式和教学媒体和对4方面内容的选择、决策、整合和开发。教学战略是为特定的教学目的选择相对最优化的战略,对教学程序、教学组织方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一体化组合运用的整体思索。1、教学方式〔程序〕教学方式指反映特定学习实际或教学实际的、为坚持教学的相对稳定而采用的教学活动构造。教学设计过程中详细采用哪种教学方式要视详细情况而定教学方式都包含四方面的内容,即步骤安排、师生交往系统、反响方式和支持系统刺激控制教学方式科学探讨教学方式有意义接受学习的课堂教学方式加涅9个教学事件的教学方式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协作学习方式5种教学方式的内容构造2、教学组织方式教学组织方式是指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它涉及和处理的问题包括:教育者怎样把学生组织起来;怎样科学地利用空间、时间和其他教学条件来安排教学活动,构成有效地教和高效地学,实现教学目的。内容决议方式,形式又反过来作用于内容,方式具有能动性。教学组织方式包括三种情况:班级教学协作小组式学习个别化学习三者有各自的优缺陷和适用范围,对三者科学、有机的选择和组合是构成教学组织方式的根本方法。P384~P3893、教学方法认知类学习结果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款式、讨论、说话、实验等七种方法动作技艺类的教学方法——如示范—模拟、练习—反响等方法情感态度类的教学方法——如直接强化、间接强化等方法按教学目的分类,教学方法分为三种类型:与选择媒体直接相关的教学方法有十种:〔1〕呈现方法〔2〕演示法〔3〕讨论法〔4〕训练和实际法〔5〕个别指点〔6〕协作学习法〔7〕游戏法〔8〕模拟法〔9〕发现法〔10〕问题处理法4、教学媒体的选择对教学目的和内容、教学战略、教学对象、媒体的教学特性和功能、经济性与适用性进展整体思索,择优选择适当的教学媒体〔1〕选择教学媒体的根本思绪是:〔2〕根本的选择方法有:问题表、矩阵选择表、流程图和戴尔的阅历之塔〔3〕影响教学媒体选择的要素有以下几个方面:教学义务方面的要素学习者方面的要素教学管理方面的要素经费和技术方面的要素媒体的教学性能三、教学设计成果评价的设计教学设计成果评价是一种特定的系统过程,包括确定评价目的,搜集有关资料,描画并分析资料,构成价值判别,做出决策等步骤。1、教学设计成果评价从类型分为:诊断性评价构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2、教学设计成果评价从功能分为:诊断功能改良与形胜利能区分优良和分等鉴定功能鼓励功能导向功能3、构成性评价三级构成性评价的三个阶段分别是:一对一的检验、小组检验、现场检验。4、总结性评价普通来讲,总结性评价本身关注的是一个教学系统、教程或课题的有效性。教学设计成果评价主要运用——检验、调查和察看三类方法〔或工具〕5、评价的工具和普经过程5、教学评价的普经过程教学设计成果评价分为五个根本步骤:制定评价方案选择评价方法试用设计成果和搜集资料归纳和分析资料报告评价结果P404第八章学校教育技术管理本章主要内容:学校教育技术活动的管理学校教育硬件资源的管理学校教育软件资源管理一、学校教育技术活动的管理〔一〕学校教育技术管理任务的内容和机构管理是教育技术的一个重要领域。方案〔义务〕管理资源管理传送系统管理信息管理学校教育技术管理学校教育技术管理任务的对象是人、财、物和信息。〔1〕制定学校教育技术的开展方案和各项管理制度规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