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2009统计公报_第1页
徐州2009统计公报_第2页
徐州2009统计公报_第3页
徐州2009统计公报_第4页
徐州2009统计公报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9年徐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带领全市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紧紧抓住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江苏沿海开发、融入长三角三大机遇,实施了一系列强有力的应对措施,全市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全面小康建设顺利推进,民生民计继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一、 综合经济发展持续回升向好。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2390.1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9%,增速分别比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提高1.1、0.6和0.4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0.56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1249.04亿元,增长14.7%;第三产业增加值890.56亿元,增长15.6%。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0.5:52.3:37.2,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7514元(按常住人口计算),按当年汇率折算突破4000美元,达到4028美元。城市化水平稳步提高,年末全市城市化率达49.1%,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彰显活力。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488.61亿元,比上年增长14.3%,高于GDP增幅0.4个百分点;总量占全市GDP的62.3%,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其中私营个体经济实现增加值1237.33亿元,增长14.5%。年末工商部门登记私营企业5.83万户,增长19.5%,注册资本达844.79亿元,增长39.3%;个体户21.83万户,增长19.7%,注册资金60.42亿元,增长42.9%。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稳步推进。根据《江苏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指标体系》中25个指标的初步监测结果,已经达标指标15个,比上年增加2个,总体指标达标率为60%,比上年提高8个百分点;在未达标指标中,目标实现程度在90%以上的指标有7个;其余3个指标目标实现程度也都达到80%以上。二、 农林牧渔业农村经济平稳发展。2009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57.49亿元,比上年增长8.8%,其中:农业总产值285.36亿元,增长9.3%;林业总产值10.01亿元,增长6.9%;牧业总产值128.62亿元,增长7.4%;渔业总产值24.48亿元,增长6.7%;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9.02亿元,增长20.5%。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全年粮食种植面积689.28千公顷,增长3.4%;粮食总产量达427.67万吨,增长9.8%,连续4年实现增产。高效农业较快发展。全市高效农业面积276.47千公顷,高效渔业面积9.96千公顷,比上年分别增加20.0千公顷、1.78千公顷。主要农产品中有机、绿色及无公害产品种植面积比重达到70%。畜牧业生产较快增长。全年肉类总产量72.54万吨,增长23.3%;禽蛋产量44.42万吨,增长5.8%;奶类制品产量20.85万吨,增长14.0%;水产品产量16.95万吨,增长1.8%。生猪出栏389.68万头,羊出栏334.18万只,家禽出栏1.57亿只,分别增长19.8%、20.3%和18.3%。三、 工业和建筑业工业经济快速回升。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065.28亿元,比上年增长13.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955个,其中本年新增750个;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002.33亿元,增长17.9%,其中,轻、重工业分别完成增加值328.55亿元和673.78亿元,分别增长14.1%和19.8%。全年全社会用电量202.44亿千瓦时,增长17.7%,其中,工业用电量156.85亿千瓦时,增长18.2%。重点培育的主导产业实现新突破。全市重点培育的装备制造业、能源产业和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业三大千亿元工业产业共完成产值2412.11亿元,增长22.8%,其中装备制造业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083.41亿元;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业完成产值接近千亿,达到940.63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年末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单位341家,比上年末增加120家;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518.74亿元,增长51.6%;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14.4%,比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企业效益明显改善。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577.92亿元,增长28.2%,实现利润286.88亿元,增长29.9%,实现利税590.22亿元,增长28.8%。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75.69,比上年提高13.9点。建筑业快速发展。全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391.90亿元,增长10.5%。其中,实现建筑工程产值356.86亿元,增长9.5%;实现安装工程产值32.38亿元,增长7.4%。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940.17万平方米,增长45.8%。四、 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24.57亿元,比上年增长29.9%;规模以上投资1568.99亿元,增长35.1%。规模以上投资中城镇投资1337.56亿元,增长31.8%;农村投资231.43亿元,增长57.7%;房地产开发投资159.06亿元,增长21.6%。商品房销售面积526.14万平方米,增长78.8%。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服务业完成投资620.38亿元,增长33.0%。关系居民生活质量的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教育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规模以上投资分别增长31.9%、80.8%、85.6%和41.8%。全市重点发展的四大千亿元产业共完成规模以上投资911.40亿元,增长29.8%,占规模以上投资的比重达58.1%。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全市在建规模以上投资项目3175个,比上年增加919个,其中3000万元以上在建项目1948个,比上年增加657个,完成投资1193.67亿元,增长38.6%;竣工项目1277个,比上年增加627个。五、 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消费品市场平稳较快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8.97亿元,比上年增长18.9%。城市消费品零售额510.57亿元,增长19.0%;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298.39亿元,增长18.8%。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679.91亿元,增长19.3%;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26.08亿元,增长20.4%。物价水平总体温和回升。城市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下降0.1%,降幅比1—11月份收窄0.1个百分点,连续5个月收窄。八大类商品及服务价格呈现“五升三降”,其中: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分别上涨1.0%、1.2%、0.8%、2.3%和0.4%,交通与通信、医疗保健、居住类价格分别下降3.8%、0.9%、1.2%。工业品出厂价格(PPI)自10月份起逐月回升,至12月份同比上涨3.9%。六、 开放型经济外贸出口降幅收窄。全年进出口总额为23.02亿美元,比上年下降33.4%,降幅比上半年收窄2.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总额15.17亿美元,下降32.4%,降幅比上半年收窄5.2个百分点。对外开放取得新成效。全年新批外商投资项目145个,年末三资企业1370家,新增158家;协议注册外资11.10亿美元;实际到账注册外资6.98亿美元,增长19.8%。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同额1.08亿美元,增长37.1%,完成营业额1.26亿美元,增长53.1%。开发区建设步伐加快。全市8家省级开发区共完成进出口总额16.73亿美元,其中出口9.25亿美元,分别占全市的72.7%和61.0%;新批外商投资项目64个,占全市的44.1%;实际到账注册外资5.29亿美元,增长3.8%,占全市的75.8%。其中,徐州经济开发区进出口总额11.13亿美元;出口5.53亿美元;实际到账注册外资3.45亿美元;新批外商投资项目19个。七、 交通、邮电和旅游交通运输业发展稳定。全年各种运输方式(不含铁路运输)累计完成旅客运输量2.28亿人次,货物运输量2.35亿吨,港口货物吞吐量4708万吨。全市拥有等级公路1.44万公里,高速公路350.19公里。观音机场已开辟国内航线22条,航空线里程达到2.2万公里。年末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29.06万辆,增长37.6%,私人汽车拥有量22.42万辆,增长43.4%。邮政、通信业较快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57.36亿元,邮电业务收入45.19亿元,其中邮政业务收入4亿元。年末固定电话(含小灵通)用户187.04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108.96万户,乡村电话用户78.08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516.36万户;国际互联网用户59.13万户,新增10.33万户。旅游业蓬勃发展。全年接待国内游客1790.91万人次,增长16.4%,国内旅游收入183.97亿元,增长21.0%。全年接待境外游客13.92万人次,增长5.3%,其中外国游客10.70万人次,港澳台同胞3.22万人次。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32亿美元,增长7.3%。八、 财政、金融和保险财政收支较快增长。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318.89亿元(不含基金),比上年增长18.7%,总量占GDP比重为13.3%。一般预算收入164.34亿元,增长30.6%。全年一般预算支出255.89亿元,增长28.6%,其中,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等关系民生的财政支出分别增长19.9%、16.9%和13.7%。金融机构存贷款快速增长。年末全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为1132.56亿元,比年初增长42.2%,全年新增贷款335.99亿元,是上年的2.2倍。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2172.62亿元,比年初增长26.4%,其中居民储蓄存款1139.76亿元,比年初增长17.0%。保险市场稳定发展。年末全市拥有保险机构31家。全年实现承保额7260.45亿元,比上年增长36.3%;全年保费收入51.37亿元,其中财产险收入12.52亿元,人身险收入38.85亿元。全年赔付额8.56亿元,增长23.3%,其中财产险赔付7.05亿元,人身险赔付1.51亿元。九、教育和科学技术教育事业取得新进展。年末全市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人数12.57万人,其中研究生0.84万人,分别增长4.7%和13.9%。全市普通中学在校学生59.39万人,小学在校学生51.79万人,分别下降11.4%和3.6%。幼儿园在园人数27.89万人。幼儿园入园率达92.0%,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89.2%。科技事业加快发展。全年研究与发展(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1.38%。受理专利申请6898项,其中发明专利2290项。专利申请授权量2400项,增长37.8%。完成科技成果264项,通过鉴定186项,比上年增加34项,其中达到国际水平75项,达到省内先进水平78项。签订技术合同803项,技术合同金额2.68亿元。民营科技型企业1498家,新增302家,实现技工贸总收入340亿元,增长9.7%。全市从事科技活动人员2.41万人,其中研究与发展人员1.05万人。全市拥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7人,国有独立研究与开发机构23个。十、文化、卫生和体育文化事业加快发展。年末全市文化系统拥有艺术表演团体8个;公办文化馆(站)126个;公共图书馆7个,总藏书量1691千册;博物馆16个,文物藏品59197件(套);全年出版报纸8647万份,期刊17.14万册,图书475.88万册。市级广播电视台1座,县(区)级广播电视台7座,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均达到100%。有线电视用户186.05万户,入户率为65.8%。卫生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各类卫生机构1175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69个;卫生机构床位2.66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2.51万张;卫生技术人员3.09万人,其中医生1.16万人、注册护士1.08万人。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达97.9%,社区卫生机构覆盖率100%。孕产妇死亡率为十万分之7.6,婴儿死亡率3.8%。。各项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年末拥有体育场馆及游泳馆30个,万人拥有公共体育设施面积1.48万平方米。拥有等级运动员214人。在各类国内外比赛中,徐州籍运动员获得奖牌348枚,其中参加国际比赛获得金牌5枚,参加亚洲比赛获得金牌2枚。在省级比赛中,徐州运动员获得金牌111枚、银牌112枚、铜牌118枚。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人口总量均衡增长。年末户籍总户数278.46万户,户籍人口957.6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0.75万人,其中:男性人口494.55万人,女性人口463.06万人;人口出生率19.1%。,人口死亡率7.1%。,人口自然增长率12.0%。。年末常住人口868.19万人。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年末全社会从业人员501.17万人,比上年增加15.12万人,其中城镇单位从业人员61.35万人,乡村实有从业人员358.75万人,城镇私营个体从业人员68.93万人。全年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207.53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9.17万人。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769元,增长10.7%;人均消费性支出11973元,增长11.7%,其中食品支出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为34.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51元,增长11.4%;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719元,增长9.3%,其中食品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为38.6%。城市百户家庭电话拥有量281部,百户家庭电脑拥有量78台;农村百户家庭电话拥有量242部,百户家庭电脑拥有量12台。城乡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实有房屋建筑面积7179.72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建筑面积4826.98万平方米,增长17.3%。实有住宅使用面积3470.15万平方米。城市(市区)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7.03平方米;农村人均年末生活住房面积37.40平方米。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年末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83.23万人,覆盖面为9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