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 播扎河_第1页
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 播扎河_第2页
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 播扎河_第3页
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 播扎河_第4页
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 播扎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毕节市七星关区水务局河湖管理范围划界实施方案毕节市七星关区水务局河湖管理范围划界实施方案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播扎河河湖管理范围划定及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报告成都万江港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二O二O年六月.概述1.1任务由来为切实加强河湖和水利工程的管理,全面提升河湖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和专业化水平,实现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转变,充分发挥河湖功能和水利工程的效益,2014年2月,水利部以水建管〔2014〕76号印发了《关于加强河湖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要全面开展河湖水域岸线登记、河湖管理范围划定、水利工程划界工作。抓紧制定河湖水域岸线登记办法,保障水域岸线登记工作统一标准、统一平台、统一发证。各地要依照法律法规规定,加快划定河湖管理范围,明确管理界线”。2014年9月,水利部以水建管〔2014〕285号文印发了《水利部关于开展河湖管理范围和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工作的通知》和办建管〔2014〕186号文关于《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开展河湖及水利工程划界情况调查工作的通知》,要求认真开展河湖管理范围和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工作及关于开展河流及水利工程划界情况调查工作。以《水法》、《土地管理法》、《河道管理条例》、《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等有关法规为依据,依法划定河湖管理范围和水利工程管理和保护范围,明确管理界限、设立界桩等保护标志、推进建立范围明确、权属清晰、责任落实的河湖管理和水利工程保护责任体系。2014年9月,贵州省水利厅下发《贵州省水利厅关于开展河湖管理范围和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工作的通知》(黔水管〔2014〕45号),启动了贵州省河湖及水利工程划界情况调查工作。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指出“加强河湖水域岸线管理保护。严格水域岸线等水生态空间管控,依法划定河湖管理范围。落实规划岸线分区管理要求,强化岸线保护和节约集约利用。严禁以各种名义侵占河道、围垦湖泊、非法采砂、对岸线乱占滥用、多占少用、占而不用等突出问题开展清理整治,恢复河湖水域岸线生态功能”。2020年3月,受毕节市水务局委托,成都万江港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我司”)承担了毕节市七星关区水务局河湖管理范围划界项目。1.2划界依据1.2.1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4)《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5)《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7)《国土资源部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管理办法》(8)《贵州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2005)(9)《贵州省防洪条例》(10)《贵州省河道条例》(11)《贵州省土地管理条例》(12)《贵州省水库大坝安全管理办法》(13)《贵州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14)其他相关法律法规1.2.2规章及规范性文件(1)《防洪标准》(GB50201-2014)(2)《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17)(3)《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2013)(4)《堤防工程管理设计规范》(SL171-96)(5)《水库工程管理设计规范》(SL106-96)(6)《水闸设计规范》(SL265-2011)(7)《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设计规范》(SL290-2009)(8)《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实物调查规范》(SL442-2009)(9)《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10)《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8-2009(11)《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基础制图》(SL73.1-2013)(12)《全国河道(湖泊)岸线利用管理规划技术细则》(13)《贵州省河道管理范围划界技术要求(试行)》(14)其他有关规程规范、技术标准1.3划界范围本次工作划界范围为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播扎河河道管理范围,河道起点为七星关区阿市乡大寨村,终点为播扎河下游与堡合河交汇处,河道总长度为15.12千米,前期设计按照沿河流向河道岸线两侧各100米范围作为带状区域(未计算水域面积),实施过程中可按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河道管理范围为河道两岸外缘控制线之间的范围,水行政主管部门为了河流健康、行洪畅通、河势稳定和水利工程安全而划定的河道管理区域。有堤防的河道、湖泊,其管理范围为两岸堤防之间的水域、沙洲、滩地、行洪区和堤防及护堤地;无堤防的河道、湖泊,其管理范围为历史最高洪水位或者设计洪水位之间的水域、沙洲、滩地和行洪区。1.4划界工作情况1.4.1划界工作组织情况确定我公司承担贵州毕节市七星关区水务局河湖划界工作后,我公司立即安排专业人员组建项目部,充分发挥生产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合理分配人力资源,提高生产效率,做到人尽其用,发挥最大效率。项目部设项目负责人1人、技术负责人1人、质检负责人1人、售后负责人1人、技术组长2人、其他技术人员5人。配备的所有作业工具用品在开工前进行彻底的检修和检验,以确保满足项目要求。配备的所有项目所需仪器设备包括计算机、GPS-RTK接收机、全站仪、大疆无人机、软件系统,以及交通工具等。1.4.2划界工作起止时间项目人员及仪器设备与2020年3月10日进场开始前期踏勘及资料收集,2020年3月31日前完成航空摄影内外业、2020年6月10日完成地形图成图、2020年6月15完成洪水分析及管理范围线划定、2020年6月20完成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报告的编制;另外,未完成的工作制作、安装、埋设河道管理界桩、告示牌等在2020年7月10日前完成。1.4.3划界完成的工作内容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播扎河河道总长度15.12公里,共完成航空摄影测量DOM、DEM制作各27幅,DLG数据采集成图3.39km2,大断面测量37条,测量像片控制点11个。1.清理河流现状:收集整理相关规划报告,梳理河道内现有涉水工程现状,收集水文、气象和地理测量等相关基础资料,开展水文分析算,确定河道管理范围。2.绘制工作底图:根据实际,选择航拍或全野外测量等方式,进行河道带状地形图和河道大断面测量,绘制完成带状地形图和桩点大断面工作底图。3.定界树桩:以带状地形图为基础,按照水面线计算成果,绘制河湖管理范围线,标注管理线桩(牌)点,按照《贵州省河湖管理范围划定操作指南》要求,制作、安装埋设界桩和告示牌。4.成果运用:形成的成果资料通过上报审核,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和数字化处理,建立数据库,实现河湖精准化、长效化管理。5.按照《贵州省河湖管理范围划定操作指南》、《贵州省河湖管理范围划定数字线划专用图生产指南》的要求,完成河湖划界测绘、洪水分析计算、桩牌制作安装等河湖划界相关工作内容。1.5划界成果毕节市七星关区水务局河湖管理范围划定项目,其主要内容是确定河湖划界依据、划界范围、作业流程及方法、经费保障措施、技术方案和划界提交成果等;1文字类成果资料(1)毕节市七星关区水务局河湖管理范围划界实施报告;(2)控制测量成果表;(3)控制点点之记;(4)河道管理范围划界界桩(牌)及公告牌成果(行政区域)统计表;(5)河道管理范围划界界桩(牌)坐标、高程、地理位置成果表;(6)管理范围线界桩(牌)、公告牌现场签证单和质量评定表;(7)划界质量检查资料;2图件类成果资料(1)毕节市七星关区七条河流干流梯级开发图;(2)毕节市七星关区水务局河湖管理范围划界横断面图;(3)毕节市七星关区水务局河湖管理范围划界界桩(牌)坐标、高程、地理位置成果图;

2.划界河道基本情况2.1流域概况播扎河流经阿市苗族彝族乡。阿市苗族彝族乡位于毕节市东北部,地垮东经105°35′~105°40′、北纬27°34′~27°36′之间,乡政府所在地距毕节市区69公里,东北与普宜镇接壤,东南与大方县长石、兴隆、八堡等镇乡相邻,西南与小吉场相连,西北与清水铺镇隔河相望。播扎河是七星关区在赤水河右岸二级支流、堡合河右岸一级支流,该河发源于七星关区阿市乡宋家沟,流经阿市乡中寨村、团胜村、头庄村和小吉场镇高兴村猴子桥等村镇,于小吉场镇猴子桥西北约1km处汇入堡合河。集水面积111km2,河长15.9km,河源高程1334.1m,汇河口高程839.1m,河道天然落差为495m,河道坡降为3.11%,多年平均流量1.4m3/s。堡合河为赤水河右岸一级支流,贵州省二级河流,属于长江干流赤水河水系。堡合河发源于毕节市层台镇石窝,流经毕节市层台镇、燕子口镇、亮岩镇、清水铺镇、阿市乡、普宜镇,在普宜镇双河村汇入赤水河,沿途有板桥河、层台河、永兴河、播扎河、阿开河等主要支流及十余条小支沟汇入。堡合河全长53km,流域面积667km²,落差885m,平均比降1.5%,多年平均流量9.6m³/s,可开发量13.96MW,河流上太极电站、柳湾二级电站和猴子桥二级电站已建成,装机容量分别为0.2、0.15、1.28MW。2.2气象特征播扎河所在区域内无实测水文资料和气象资料,治理河段附近有毕节市气象站,由于播扎河所在区域地形、气候条件与毕节市相似,因此气象资料参照毕节市气象站的观测资料。毕节市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春秋多变,全年多阴雨,寡日照,地方小气候差异显著。复杂天气有冻雨、冰雹、雷暴等,大风天气较少出现。冻雨天气主要出现在冬季的1、2月份,冰雹主要出现在4月和5月,雷暴主要出现在夏季的4~8月。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春旱、夏旱、秋旱和冬旱发生,近年来冬早和春旱有加重趋势。多年平均气温12.8℃,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2.7℃,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1.8℃,极端最高气温36.2℃(1998年5月6日),极端最低气温-10.9℃(1977年2月9日),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378h,占可照时数的29%。多年平均风速1m/s,最大风速24.6m/s,全年以SE风为多,夏季盛行SE风,冬季盛行NE风。年平均相对湿度82%,多年平均无霜期246d左右。根据毕节市气象站降雨观测资料统计:多年平均降雨量918.1mm,主要集中在夏季半年,其中5~10月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82.4%。最大年降水量1293.4mm(1954年),最小年降水最614.8mm(1989年)。多年平均最大一日降水量67.6mm,最大一日降水量146.1mm(2006年6月29日)。2.3涉河建筑情况2.3.1涉河桥梁建筑情况涉河桥梁建筑情况见表2.3-1。2.3.2涉河防洪堤建设情况涉河桥梁建筑情况见表2.3-2。表2.3-1涉河桥梁建筑情况表序号桩号所在位置建设项目名称项目简介项目建设工程防洪标准河段防洪标准主要控制点坐标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对应图幅号权属(或运营管理单位)备注X(米)Y(米)1K0+930七星关区猴子桥--公路桥,混凝土桥,长约14.560米,宽约4.8米3051621.880554914.2113051000-5542K9+231七星关区团胜村--公路桥,混凝土桥,长约62.283米,宽约8.4米3048428.463559978.3383048000-5593K9+616七星关区团胜村--人行桥,混凝土桥,长约14.887米,宽约4.104米3047741.542560119.4693047000-5594K10+861七星关区团胜村--人行桥,混凝土桥,长约9.803米,宽约1.805米3046871.795560517.5823046000-5605K11+284七星关区中寨村--公路桥,混凝土桥,长约15.539米,宽约4.588米3046871.795560517.5823046000-5606K11+783七星关区中寨村--公路桥,混凝土桥,长约7.942米,宽约3.453米3046737.319561403.4563046000-5617K15+093七星关区大寨--人行桥,混凝土桥,长约5.464米,宽约4.899米3046848.964563751.9413046000-563表2.3-2涉河防洪堤建筑情况表序号桩号所在位置(到村)建设项目名称项目简介项目建设或开工时间工程防洪标准河段防洪标准主要控制点坐标对应图幅号权属(或运营管理单位)备注(国家大地2000坐标系)位置X(m)Y(m)1K8+586七星关区团胜村播扎河右岸堤防119米起点3048870.391559818.7443048000-559--终点3048765.822559854.3582K9+616七星关区团胜村播扎河右岸堤防1308米起点3047844.393559982.4863047000-5603046000-560--终点3046808.275560548.2123K11+284七星关区中寨村播扎河右岸堤防1945米起点3046658.685560706.0613046000-5603046000-562--终点3046456.700562319.0484K14+258七星关区中寨村播扎河右岸堤防222米起点3046678.241563175.0853046000-563--终点3046848.157563296.0575K9+616七星关区团胜村播扎河左岸堤防533米起点3047828.617559970.0563047000-560--终点3047393.394560168.3806K11+284七星关区中寨村播扎河左岸堤防1734米起点3046718.203560524.0713046000-5603046000-562终点3046361.086562011.127K12+876七星关区中寨村播扎河左岸堤防955米起点3046332.705562261.3663046000-5623046000-563终点3046619.314563071.7698K14+258七星关区中寨村播扎河左岸堤防187米起点3046684.491563201.4243046000-563终点3046842.025563291.6082.4河道管理概况2.4.1水资源保护严守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实施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严格执行取水许可制度,防止不合理新增取水,切实做到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严守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坚持节水优先,全面提高用水效率,生态脆弱区域要严格限制发展高耗水项目,加快实施农业、畜禽养殖业和城乡节水技术改造,坚决遏制用水浪费。严守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严格河流水功能区管理监督,根据水功能区划确定的河流水域纳污容量和限制排污总量,落实污染物达标排放要求,切实监管入河库排污口,严格控制入河库排污总量。2.4.2水域岸线管理明确岸线管理范围与保护范围。结合水务、国土、建设、住建等相关部门,全面完成播扎河流域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划界确权工作,并设立界桩、界牌与保护标志。开展水域岸线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科学划分河流岸线功能区,强化规划约束,严格播扎河生态空间管控,全面完成播扎河的岸线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及岸线划定并严格执行2.4.3水污染防治全面遏制水体污染,实现河床无隐藏垃圾、河面无大型漂浮垃圾、河岸无堆积垃圾、河边无违法排污口,开展污染治理工作,加大入河排污口以及偷排点的监管力度;居民生活污染、畜禽养殖粪便污染、农业面源污染情况改善。启动沿途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和垃圾收转运系统的建设,严格控制入河污染物排放量;划定禁养区内无畜禽养殖,限养区和生态养殖区畜禽粪污实施雨污分流、粪便污水资源化利用。持续保持播扎河水功能区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2020年,播扎河沿岸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482,实现化肥农药用量负增长,实施种养循环,农业面源污染监测网络常态化、制度化运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模式和运行机制基本建立;完成沿途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和垃圾收转运系统的建设,沿途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5%,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流域内乡镇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优良比例保持100%;持续保持播扎河水功能区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2.4.4水环境治理全面落实乡村垃圾收转运系统建设,合理增设垃圾收集箱(桶),配备垃圾转运车,增设垃圾中转站和增加环卫工作人员,定期巡检河道,清理漂浮物,加强水体保护,建设亲水生态岸线。建立巡河台账,记录相关数据,以备资料查询。2.4.5水生态修复开展河库健康评估,强化山水林田库系统治理,加大河流源头水保护区、水源涵养区、生态敏感区以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的保护力度,对重要自然生态保护区实行更严格的保护制度。开展河道需水量计算及水生态评价工作,制定水生态修复方案,保证河道生态用水。在规划的基础上稳步实施退田还库还湿,推进播扎河流域水系连通工程,恢复水系的自然连通。加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提高水生生物多样性。积极推进播扎河干流绿化造林建设。

3.划界标准3.1河道防洪标准依据《防洪标准》(GB50201-2014),结合河道洪涝灾害特点和防护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综合考虑河段已建防洪工程保护对象、保护范围及保护标准,并且与流域防洪标准相协调,本次划界无城镇河段,确定播扎河河道管理范围划界设计洪水标准为5年一遇。3.2河道管理线确定标准3.2.1一般规定(1)河道管理范围明确、岸线管理与利用规划已批准的,管理范围线采用已批准范围的外沿线。(2)河道管理范围未明确、岸线管理与利用规划未批准的,管理范围线按水库、有堤防、天然河道三种不同河段类型分别确定。(3)左右岸防洪治理标准不同的河道,原则上按左右岸防洪保护对象的防洪标准确定河道管理范围线。(4)经河道整治、防洪治理征收的河道,河道管理范围线按照已征收土地的实际外沿线确定。(5)位于河道管理范围线内的水域、整治工程、沙洲、滩地(包括可耕地)、行洪区,纳入河道管理范围。3.2.2水库河段(1)水库(含已开工)库区河道管理范围线,已征地的按水库征地退赔线确定,未征地的按水库校核洪水位确定。(2)因历史久远无法收集到库区设计水位成果或初步设计文件的水库,库区河段河道管理范围线按以下方式确定:1)库区正常蓄水位以上无耕地和居民用地的,可按坝顶高程确定;2)库区正常蓄水位以上有耕地和居民用地的,应以重新计算的水库校核洪水位确定;(3)水库工程坝址、其他涉河建筑物参照《贵州省水库大坝安全管理办法》划定河道管理范围线。3.2.3有堤防或护岸河段(1)有堤防或者护岸的,以堤防外坡脚线、护岸控导工程外沿线确定。(2)只有一侧河岸修建堤防护岸的河道,河道管理范围线按以下方式确定:1)未建堤防护岸侧河岸规划有堤防、护岸工程的,根据规划拟建堤防外坡脚线、护岸控导工程外沿线确定;2)未建堤防护岸侧河岸有防洪保护要求但无堤防、护岸工程规划的,可按防洪保护对象相应防洪标准设计洪水位确定;3)无防洪保护要求且未建堤防护岸的,可按天然河道防洪标准确定河道管理范围线。3.2.4天然河道(1)有防洪规划的天然河道,按照设计洪水位确定。(2)无防洪规划的天然河道,原则上按历史最高洪水位确定。如历史最高洪水位无记载,不能确定历史最高洪水位;或者能明确历史最高洪水位,但贵州省为山区河道,很多城市、城镇、农田位于历史最高洪水位以下,因此城市河段按防洪标准不低于20年一遇重现期,城镇河段按防洪标准不低于10年一遇重现期,农田保护河段按不低于5年一遇重现期,确定河道管理范围线。

4.洪水分析计算4.1水文基本资料4.1.1水文测站分布及资料情况播扎河流城内无实测水文流量和降雨观测资料,邻近流域没有林口雨量站、赤水河水文站、毕节气象站、徐花屯水文站等观测站。各站基本情况见表4.1-1。表4.1-1播扎河临近地区各测站情况表测站流域站别集雨面积(km2)地理坐标本次收集到的资料年限北纬东经燕子口沔鱼河雨量27°36′00″105°25′00″1964~2010林口赤水河雨量27°39′00″105°22′00″1969~2010赤水河赤水河水文314127°43′00″105°33′00″1955~2010毕节白甫河气象27°18′00″105°17′00″1950~2010徐花屯白甫河水文81.827°20′00″105°15′00″1975~2006(1)燕子口雨量站位于毕节市七星关区燕子口镇平街,建于1963年7月,系列较长,代表性相对较好,距离工程河段近。(2)林口雨量站位于毕节市七星关区林口镇林口,建于1966年,资料系列较长,代表性相对较好。(3)赤水河水文站位于毕节市七星关区高山乡南关村,建于1955年,资料系列较长,代表性较好。(4)毕节气象站位于毕节市,建于1950年,资料系列较长,代表性相对较好。(5)徐花屯水文站位于毕节市七星关区青大桥乡徐花屯,建于1965年7月,系列较长,代表性相对较好。4.1.2参证站的选择《贵州省水资源综合规划·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调查评价附图·贵州省水利厅·2004年12月》中的资料:贵州省1956~2000年《贵州省年最大24小时暴雨均值等值线图》及Cv等值线图;《贵州省年最大60分钟暴雨均值等值线图》及Cv等值线图…以上等值线图的特点是:站网密度较低(雨量站597处,水文站仅99处),插补延长资料较多,而且,因系全省(176167km2)的等值线图,有些小的高值区和低值区被“省略”,且为避免造成等值线过于曲折而“不拘泥于个别点据”,但就一个地区,一个流域而言,却又不能顾及,因此,在使用以上等值线图时,应尽量结合工程地点附近的实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合理取值。(2)《贵州省暴雨洪水计算实用手册·贵州省水利电力厅编·1983年》以及《贵州省暴雨洪水计算实用手册(修订本)—小汇水流域部分·王继辉(贵州省水文总站)·1988年》。该手册站网密度低(共450处雨量站,平均391km2一处)、实测系列短(引用资料年限一般至1979年,个别至1980年),使其精度受到制约;而按1988年修订本公式计算时,其成果一般都偏大,因此,使用时应尽量采用实测系列(并考虑历史洪水)进行验证,并加强合理性检查。根据各测站分布情况,燕子口雨量站距离流域中心较近,其余雨量观测站距离流域中心较远,因此本次划界选用燕子口雨量站作为设计流域面暴雨分析计算的参证站。燕子口雨量站历年观测资料都经过毕节地区水文局进行整编刊印,资料精度可靠,资料序列长度满足规范要求,此次洪水计算用该测站作为水文分析计算的参证站是合适的。4.1.3水文资料评价(1)可靠性燕子口雨量站每年观测资料都经贵州省水文水资源局整编,符合《水文测验规范》和《水文资料整编规范》,资料精度可靠。(2)一致性燕子口雨量站自设立以来未作位置的调整,附近没有高的树木和建筑物影响雨量观测,雨量站降雨资料和水文站的流量资料具有一致性。(3)代表性将燕子口雨量站1964~2010年最大一日降雨量,转化为最大24小时降雨量,其多年最大24h降雨量均值H24h=80.4mm,将序列按不同长度统计,采用P—Ⅲ曲线进行适线,得到燕子口雨量站不同年限资料统计成果,具体见表4.1-2。表4.1-2燕子口雨量站年最大24h雨量频率计算成果统计表项目统计年限均值(mm)CvCs资料长度1964~201080.40.443.5Cv461974~201080.60.43361978~201079.80.4132从4.1-2可以看出,燕子口站不同长度年最大24h降雨量为79.8~80.4mm,变化幅度为0.6%。变差系数为0.41~0.44,变化幅度为7.5%。综合以上分析,燕子口雨量站实测资料三性条件较好,且均按规范进行整编,因此可以直接采用提供的资料,完全能够满足本次洪水计算的精度要求。4.2设计洪水计算4.2.1暴雨洪水特性播扎河流域地处贵州西北部,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雨季的开始受夏季季风活动的影响,流域内暴雨一般多出现在5~9月,日雨量大于100mm的暴雨以6~7月份出现最多,形成暴雨的主要天气类型是冷锋低槽、低涡型。发生特大暴雨天气一般是强烈的空气对流运动形成,暴雨历时时间短,强度大,一次暴雨的大部分雨量集中在几个小时内,发生特大暴雨时,流域内一般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4.2.2设计暴雨因播扎河流域内无降雨实测资料,采用燕子口雨量站作为暴雨计算的参证站,并结合《贵州省暴雨洪水计算实用手册》相关等值线图,合理确定流域的暴雨参数。根据燕子口雨量站最大一日暴雨资料,将其转化为最大24小时暴雨量进行频率适线分析,成果见表4.2-1,频率曲线见图4.2-1;并查《贵州省暴雨洪水计算使用手册》的有关等值线图,设计流域内最大24h暴雨在70mm左右,Cv在0.4~0.45之间。综合取值H24=80.4mm,Cv=0.44,Cs/Cv=3.5。表4.2-1燕子口雨量站降雨量计算分析表站名24小时点雨量适线参数均值(mm)CvCs/Cv燕子口雨量站80.40.443.5表4.2-1燕子口雨量站年最大24小时降雨量频率适线图4.2.3设计洪水计算4.2.3.1播扎河设计洪水计算因播扎河流域无实测洪峰流量资料,因而采用雨洪法计算设计洪水。雨洪法计算原理源于“陈氏法”推理公式,并结合我省实际情况进行修订,近年来在我省得到广泛运用。(1)控制节点流域几何特征值从万分之一地形图量算计算河段的集雨面积F、河流长度L、平均坡降J、几何特征值和流域形状系数f等参数。J为沿L的河道平均坡度,即在量出L的过程中读取河道各转折点的高程hi和间距li用下式进行计算:式中:h0,…,hn自下游到上游沿程各点河底高程,m;l1,…,ln相邻两点间的距离,km;L河段的全长,km;J为河段平均比降以千分率(‰)计。为流域几何特征值,。f为流域形状系数,f=F/L2。播扎河流域几何特征值见表4.2-2。表4.2-2播扎河流域几何特征值表位置断面编号桩号F(km2)L(km)J(‰)几何特征值流域形状系数f大寨34K13+40420.91.6967.21.947.326中寨村27K10+86139.64.2341.84.862.211团胜村20K8+06757.87.0327.88.411.171下龙塘12K4+39980.710.6931.311.320.706终点1K0+000111.115.0929.914.980.488暴雨洪水计算设计洪水采用贵州省水电厅1983年出版的《贵州省暴雨洪水计算实用手册》和1988年相应的《修订本》中公式进行计算。根据前面的分析统计结果,流域暴雨统计参数为:H24=80.4,Cv=0.44,Cs=3.5Cv。播扎河流域以丘山为主,少量岩溶,植被较好,汇流分区定为II2区(黔东北部分地区),汇流系数=0.38。根据《贵州省暴雨洪水计算实用手册》及相应的《修订本》可知:1)当25≤F<300km2,流域几何特征值≤30时,洪水计算采用公式:2)当10≤F<25km2,流域几何特征值≤30时,洪水计算采用公式:当300≤F<1000km2时,洪水计算采用公式:式中:Qp—设计频率为p的洪峰流量,m3/s;—汇流系数,播扎河流域属于II2区,=0.38;f—流域形状系数;J—分水岭至出口断面的主河道平均坡降;F—流域面积,km2;Kp—设计频率p的皮尔逊Ⅲ型曲线的模比系数;H24—设计年最大24h点雨量均值,mm;C—洪峰径流系数,由暴雨手册查表求取;将相关参数代入公式,得到不同控制节点的设计洪水成果,见表4.2-3。表4.2-3播扎河设计洪水计算成果表位置桩号F(km2)L(km)J(‰)设计洪峰流量Qp(m3/s)1%2%3.33%5%10%20%大寨K13+40420.91.6967.2349.6294.4255.2221.2168.8114.8中寨村K10+86139.64.2341.8454.6383.3327.7284.3217.4141.8团胜村K8+06757.87.0327.8478.7400.4342.4297.4228.0144.7下龙塘K4+39980.710.6931.3554.1460.0393.7342.2262.4163.0终点K0+000111.115.0929.9624.4514.7441.0383.5291.3178.94.2.4.2堡合河设计洪水计算堡合河与播扎河汇合后的集水面积为524km2,河长36km,平均比降15‰,按照上述雨洪法计算得到的设计洪水计算成果见表4.3-2。表4.3-2堡合河设计洪水计算成果表F(km2)L(km)J(‰)设计洪峰流量Qp(m3/s)1%2%3.33%5%10%20%52436151417.21165.71003.6853.2576.7354.24.2.5成果合理性分析本次划界的洪水分析计算是按照贵州省水电厅1982年出版的《贵州省暴雨洪水计算实用手册》和1988年出版的《修订本》进行。其计算原理源于“陈氏法”推理公式,并结合我省实际情况修正。近年来,在贵州省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实践证明,对于中小流域规划设计阶段的洪水计算精度都能够得到保证。4.3控制断面选择及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按照水面线计算要求,需提供播扎河终点附近断面河道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播扎河终点为堡合河汇口处,考虑到堡合河洪水对播扎河终点河段的回水顶托影响,因此选用播扎河终点断面下游约250m处的堡合河汇口断面作为播扎河设计洪水水面线计算的控制断面。按明渠稳定流中的曼宁公式推求控制断面的水位流量关系,其计算公式如下:式中:Q——流量,以m3/s计;A——过水断面面积,以m2计;R——水力半径,以m计;n——河床糙率;j——水面比降。计算中的有关参数,如过水面积,水力半径,根据实测大断面资料逐级水位计算,水面比降,低水部分按河底比降和测时水面线推算,中高水位则按调查洪水水面线推算加以控制。糙率值的选用,则根据已获审批的同类工程糙率值的实测资料分析,同时参照有关天然河道糙率表,以近几年省内外试验研究综合成果,综合分析选用0.045。水位流量关系见表4.3-1,水位流量关系曲线见图4.3-1。表4.3-1播扎河汇口下游堡合河控制断面水位流量关系曲线表水位(m)流量(m3/s)水位(m)流量(m3/s)787.915.1790.9298.8788.439.7791.4378.8788.973.6791.9468.0789.4116.3792.4569.2789.9167.9792.9680.5790.4228.5图4.3-1播扎河汇口下游堡合河控制断面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堡合河汇口处5年一遇设计洪水为354.2m3/s,由以上图表可知对应的设计洪水位为791.2m。4.4洪水水面线计算4.4.1河道地形与断面资料播扎河自上游起点至终点汇口共布置了37个断面,本次测量河长15.09km,断面平均间距约400m。各实测大断面高程原则测至历史最高洪水位以上。各断面平面位置示意图见平面布置图。4.4.2糙率选定糙率根据工程河段的河床组成、床面特性、平面形态、水流流态及岩壁特性等实际情况,由于河床形态多种多样而且复杂,床面本身的阻力及河道形态阻力难以直接求得,在将水流作为一元水流处理时,所有不确定因素均包括在糙率n值中。对于本河流糙率n值的确定是参照《水力计算手册》(第二版)中“天然河流河道糙率表”成果,同时根据已获审批的同类工程糙率值的实测资料分析,按经验选取,n=0.04~0.045。4.4.3能量方程天然河道中的水流一般为渐变非均匀流,动水压强分布可近似的看成与静水压力分布相同,在河道坡降较小时,水面高程就等于代表位置水头和压力水头之和的测压管水头,这时水流的能量方程可以写为如下形式:(4-1)式中:Z为水面高程;α为动能修正系数;V为断面平均流速;g为重力加速度;he为断面间的能量损失;下标1,2分别代表下游断面和上游断面。两断面间能量损失he包括摩阻损失和断面放大或收缩能量损失。能量损失可写为下式:(4-2)式中:L为断面间距;Sf为摩阻坡度;C为断面放大或收缩能量损失系数。断面间距L由下式计算:(4-3)式中:、、为左滩、主槽、右滩两断面间之距离;、、为左岸高滩地、主槽、右岸高滩地两断面间之流量。两断面间摩阻坡度Sf用上下游两断面摩阻坡度的几何平均值来计算:(4-4)断面摩阻坡度用曼宁公式计算:(4-5)4.4.4横断面计算横断面计算基本公式如下:(4-6)(4-7)式中:K为输水能力;n为曼宁系数;A为过水面积;R为断面水力半径。应用牛顿第二定理的动量方程式可表示如下:(4-8)(4-9)式中,P是作用在该控制体积上的压力;Wx是x方向的质量力;Ff是流体流动所产生反方向的摩擦力;是流体的密度;是x方向上的两断面流速差。4.4.5水面线计算步骤本次播扎河洪水水面线计算采用HEC-RAS(HydrologicEngineeringCenter’sRiverAnalysisSystem)一维河流数学模型,计算划界河段的水位、过水面积、平均流速等在各分析断面的变化情况。HEC-RAS数学模型由美国陆军工程兵团(USArmyCorpsofEngineers’HydraulicEngineeringCenterRiverAnalysis)水文工程中心开发,可用于恒定流和非恒定流的水力计算。最下游断面的水位由已知的水位流量关系确定,然后向上游进行计算。计算过程采用试算法求解(4-1)式和(4-2)式,步骤如下:(1)假定上游断面的水位;(2)根据已知的下游水位和假定的上游水位,分别计算出上下两断面各水力要素;(3)根据步骤(2)的计算结果计算出(4-2)式中的he;(4)把步骤(3)的计算结果代如(4-1)式,计算出Z2;(5)比较计算出的Z2与步骤(1)中假定的水位是否一致或满足计算精度要求,如果不满足则重复(1)至(4)步,直到满足要求。4.4.6设计水面线计算成果播扎河设计洪水水面线成果见表4.4-1。表4.4-1播扎河设计洪水水面线计算成果表(P=20%)断面编号桩号设计洪水位(m)河底高程(m)过流断面(m2)流速(m/s)流量(m3/s)备注1K0+000797.19794.6440.774.39178.92K0+293803.57801.3441.874.27178.93K0+684812.94810.3745.053.97178.94K0+930819.51818.0450.963.51178.95K1+395838.21835.1236.834.86178.96K1+786883.70879.8638.634.63178.97K2+366903.30901.144.264.04178.98K2+878914.55911.9245.873.90178.99K3+204919.45916.3145.833.90178.910K3+406922.26919.540.254.44178.911K3+988929.41926.0361.772.90178.912K4+399937.21934.3143.033.7916313K4+797939.18933.91105.011.5516314K5+279943.27941.4352.493.1116315K5+786948.13945.0261.982.6316316K6+334992.62988.8935.134.6416317K6+7821005.971003.2435.844.5516318K7+3021017.501014.636.374.4816319K7+7811051.931049.1440.374.0416320K8+0671065.861063.235.714.05144.721K8+5861076.791073.9361.862.34144.722K8+8221078.571076.4390.371.60144.723K9+2311083.051081.0254.122.67144.724K9+6161086.961084.9583.161.74144.725K10+1791093.791092.0548.742.97144.726K10+4301097.841095.6450.912.84144.727K10+8611103.681101.6848.432.93141.828K11+2841110.591108.3243.843.23141.829K11+7831118.481115.8438.213.71141.830K12+2571126.381123.0635.783.96141.831K12+8761139.571137.6553.572.65141.832K13+4041149.981147.3650.262.82141.833K13+7011156.11153.8748.312.94141.834K14+2581169.991167.0334.613.32114.835K14+6291184.391181.7736.183.17114.836K14+8231191.571189.6538.482.98114.837K15+0931203.861201.9737.263.08114.85划界测量5.1数学基础平面坐标系: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高程基准:1985国家高程基准;地图投影:对于分幅数据,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按3°分带,坐标单位为米,中央经线为105°。成图比例尺:1:2000。5.2控制测量对于贵州省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基准服务平台(GZCORS)信号覆盖的测区,可采用GZCORS信号直接发展图根控制测量。在没有GZCORS信号覆盖的测区基本控制网采用GPSE级控制网,图根控制网在基本控制网的基础上进行加密,由GZCORS中心结合测区周围基站转换为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平面直角坐标(CGCS2000),1985国家高程基准,高程控制测量采用GPS高程拟合的方法,在已有高级控制点基础上布测E级GPS网。E级GPS控制点的密度以满足图根控制测量起的需要为原则。本项目测区经过踏勘全线贵州省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基准服务平台(GZCORS)信号覆盖,且信号良好,数据稳定,故可以直接采用GZCORS服务进行像控点测量。像控点测量平面控制系统为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平面直角坐标(CGCS2000)坐标系。控制点的命名、编号点号按BZK01,BZK02,BZK03,……命名。(1)像控点的设置采用GZCORS、常规GPS-RTK施测时每个像控点测量3个测回,取三测回的平均数作为最终成果。作业开始或重新设置之后,应至少检测一个已知点或重复测量点,检测点至少观测1个测回,检测点点位较差应小于5cm,作业完成后再检测一个已知点,以保证成果可靠。每次开始作业前检查仪器并正确设置参数、天线高信息。观测要求开始前应对仪器进行初始化,观测应在RTK固定解收敛至毫米级、水平分量精度(HRMS)小于1.5cm、垂直分量精度(VRMS)小于2cm且稳定后开始记录,记录的数据应是观测值的固定解。平面坐标和高程宜记录到0.001m,经、纬度宜记录到0.00001s。每次读数的坐标分量较差应不大于10mm,取平均值作为定位结果。测回间观测记录的时间间隔不应小于一分钟。如果中间数据中断,本测回数据作废。当初始化时间超过3分钟仍不能获得固定解时,应断开通讯链接,重启GNSS接收机,再次进行初始化操作。重试次数超过3次仍不能获得初始化时,应取消本次测量,对现场观测环境和通讯链接进行分析,选择观测和通讯条件较好的其它位置重新测量。像控点的标志采用白色油漆在无遮挡且手机及GZCORS信号良好的地方刷成垂直交叉形状,且标志宽0.25米,长度1.5米。(3)图根控制测量鉴于现代RTK(动态GPS)技术的日趋成熟,技术优势显著(精度高,其标称精度分别为平面1cm+1ppm高程2cm+1ppm;作用距离远,5-10km;搬站少,有效范围内可以不搬站;误差积累少)。所以本测区图根控制测量采用RTK进行测量,开阔地带采用RTK测量,施测时要求水准管气泡严格居中,通视条件较差的情况下通过全站仪进行导线测量方法布设图根控制点,镜站采用对中杆立镜,要求气泡严格居中,精度完全符合测量规范及1:2000地形测量要求。图根点的选点埋石以满足测图需要为前提,一般采用临时标志,有条件的地方,以及兼顾每幅图有两个以上固定标志的原则增设固定标志。数据处理及限差的执行按《工程测量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本项目高程控制测量采用GPS高程拟合的方法,高程控制测量与平面控制测量同步施测。测量成果经贵州省地理信息中心转换数据得到最终控制系统参数。本次播扎河划界范围河道全长约15.12公里,沿河流西岸共布设首级控制点4个。相控点共11个。5.2河道带状地形图测量5.2.1无人机航空摄影2020年4月所获取的覆盖成图区域约5km²的低空无人机航摄影像(见图5-1)。地面分辨率优于0.16米,影像清晰,层次丰富,反差适中,色调柔和;应能清楚辨认出与地面分辨率相适应的细小地物,能够建立清晰的立体模型,生产符合要求的数字正射影像,影像重叠度、倾角、旋偏角、航高保持等满足《低空数字航空摄影规范》要求。航摄相机采用sonyrx1rm2,相机主要参数如下表:sonyrx1rm2相机参数焦距/mm像幅大小/像素像素尺寸/u357952×53044.525.2.2像片控制测量精度要求像片控制点(像控点)相对邻近基础控制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不应超过地物点平面位置中误差的1/5。高程控制点和平高控制点相对邻近基础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应超过基本等高距的1/10。基本方法网络RTK信号良好,采用网络RTK对像控点进行测量,并利用贵州省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模型高程异常改正求取像控点正常高。采用网络RTK观测应满足下列要求:观测前应对仪器进行初始化;观测值应在得到RTK固定解且收敛稳定后开始记录;重复观测次数不低于三次,当测回间互差小于0.05米时取平均值作为该点的最终成果;其他相关技术要求按《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T2009-2010)执行,并注意相关内容的检核。布设要求沿河流两岸每隔1~2公里布设一对平高控制点,植被覆盖茂盛的困难地区可适当放宽。不规则区域网应在凹凸处增设平高控制点。像控点的布设要保证重要地物,如建筑物、人口聚居地、重要道路、桥梁等满足精度要求。5.2.3数字线划专用图制作(DLG)工艺流程图5-3数字线划专用图制作工艺流程空三加密空三加密流程图加密精度分区定向点检查点平面中误差高程中误差平面最大高程最大平面中误差高程中误差平面最大高程最大0102±0.17±0.090.40-0.26±0.06无0.14无03±0.21±0.090.41-0.20±0.07无0.07无0405±0.25±0.110.54-0.24±0.07无0.19无06±0.19±0.140.52-0.26±0.05无0.08无立体测图立体采集时,均选择立体模型中相对中间的区域进行数据采集,减少模型误差,提高数据精准度。测量控制点本测图区域采用网络RTK进行像片控制测量,无基础测量控制点。水系及附属设施水系要素的表示应能反映出区域水系的总体特征,以及附属设施的情况,位置应准确、主次分明;单线河流从河源到河口方向采集,双线河、双线渠等按照面状要素采集,保持河流、渠道等水系要素的连通性;水系要素上连接有输水渡槽和输水隧道等水利设施时,水利设施按照设施中心线或面采集,并与水系要素重合,数据存放在水利附属设施数据层。单线沟渠相连的地下渠道部分用暗渠表示;依比例尺表示的河流、沟渠、时令河、干涸河等,以及有单线河或双线河穿越的湖泊、水库、池塘、时令湖、干涸湖等,在双线或多边形中线上采集河流结构线,与单线河流连接共同构成河流网络。河流结构线采用从上游到下游的有向线表示。采集沟渠时应注意与地貌等协调;河滩、湖滩的范围线一般与河流高水界和常水涯线重合。居民地及设施居民地的表示应总体上反映居民地轮廓、分布特征、连通性以及与其他要素的关系;描绘房屋应以墙基为准。房屋轮廓凸凹在图上小于0.4mm,简单房屋小于0.6mm时,可用直线连接综合;房屋可以适当综合,宽度在1m以下的次要巷道可不表示,图上6mm2以下的天井、庭院可以进行综合;立体上清楚能辨的独立地物应全部准确采集,无法判断其属性的独立地物和线状地物,应准确采集其位置,并赋临时编码7777,独立地物在编辑时采用“”符号表示,线状地物采用实线表示,由外业确定其属性;采集有明显方位作用的破坏房屋及废墟,在地物稀少的山区应全部采集;建筑中的房屋内业根据模型房屋外沿采集,外业核实是否已经建成,如果已经建成,则按一般建成房屋进行调绘。交通及附属设施交通数据应能正确表示道路的类别、等级、位置,反映道路网的结构特征、通行状况、分布密度以及与其它要素的关系;公路宽度大于图上符号尺寸的,按依比例尺符号要求表示;宽度不依比例尺道路用中心线表示;为保持铁路、公路的连通性,道路中心线遇桥梁、涵洞、隧道等附属设施保持连通;不同等级道路间相交的以及平面相交和立体相交的,应正确表示出道路间的连通关系;立交关系的上下两层道路应该上层道路面连通、下层道路面断开。平交关系的道路保留高等级道路面连通、低等级道路面断开。道路过桥梁时,道路面连通表示。管线管线的各种塔、杆(架)等根据影像情况逐一采集,外业需实地核实。地貌河谷、平坦地区闭合等高线内应采集最高(或最低)高程注记点;测绘等高线时应用测标切准模型描绘。在等倾斜地段,相邻两计曲线间距离在图上小于5mm时,可只测绘计曲线,首曲线可以插绘;有植被覆盖的地表,当只能沿植被表面描绘时,应加植被高度改正。在树林密集隐蔽地区,应依据野外高程点和立体模型进行测绘;高程注记点应切读两次,两次读数的较差一般不大于0.3m,取两次读数的中数注至0.1m;根据不同地区的地貌类型特点,正确表示滑坡、泥石流、崩塌、不稳定斜坡等地貌特征,并与其它地物要素关系合理;立体下难以观测到地表的区域(如密集森林、阴影云影部分),当图面面积大于2cm2的用草绘等高线表示,此范围由外业实测;坑穴、溶洞必须采集垂直深度,不能判断的由外业调绘;冲沟、陡崖、陡坎、崩崖、滑坡、斜坡、梯田坎测注上下高程或最高处比高,不能判断的由外业补测;采集等高线时,应连续、光滑、协调。等高线在一般情况下不应中断,等高线与各类地貌、地物及专题要素相交时,等高线要表示合理;平坦地区首曲线、间曲线间隔大于图上50mm时,或山头、鞍部、倾斜变换处、山脚等首曲线、间曲线不能显示出地貌特征和地貌形态时,应加绘间曲线、助曲线。间曲线、助曲线可不闭合,但应表示至基本等高线间隔较小、地貌倾斜相同的地方为止。补充等高线应考虑到统一协调问题。植被及土质植被的表示应反映出地面植被覆盖分布特征,按选取指标进行采集;室内采集时,只采集地类界,植被和土质由外业调绘定性;大面积植被、土质等与其内部包含的面状居民地、面状水系以及由围墙、一般堤、栅栏等线状地物围成的区域等要素不得重复表示,应扣除面状居民地、面状水系以及围墙等所围区域;线状、点状地物可通过或叠加表示。接边原则上本图幅负责西、北图廓边的接边工作,若相邻的东、南图幅数据为前期已经完成数据时,后期生产的图幅也应负责与前期数据的接边;同图幅接边的数据应连续,无裂缝、图形平滑自然;同一要素在相邻图幅的位置、属性、关系正确一致。外业调绘调绘工作底图制作内业完成全要素粗编后,将编辑后的数据进行编辑和符号化预处理,符号的样式和颜色按照《图式》执行。调绘工作底为纸质图,打印比例一般为1:2000。基本要求由当地水利部门人员补充提供专题资料;对航测内业采集的所有要素实地核实类型、调注《生产指南》中要求的属性;补测、补调隐蔽、新增和采集遗漏的地物;按实地情况正确表示各输电线、通信线和电杆的关系,并调绘10KV以上高压输电线名称及电压值;进行平面和高程的精度检测;纠正内业采集错误的地物要素;水系及附属设施实地起排水或排碱作用的沟渠应调注“排”;实地采集地下渠的出水口;池塘应调注“鱼”、“虾”等池塘用途;水库泄洪洞、出水口需调注“泄洪洞”、“饮水孔”、“取水孔”、“灌溉孔”、“排沙洞”等类型。居民地及设施测区内的房屋不用调注建筑材质,超过图上0.2mm选改正房檐;房屋按自然层注记层数,屋顶的楼梯间及搭建的临时建筑物均不计算层数;城镇区内的路灯可不表示;军事设施和国家保密单位,不进行实地调绘,其范围内的要素按图式表示,不注名称,层数统一为“1”;农村房前屋后硬化的地面不表示;不表示阳台及雨罩;图上不足绘三级符号的台阶不表示。实测台阶上下边缘。台阶宽度图上小于1mm的不表示。台阶上或台阶旁有平台或矮墙的按照台阶的附属设施表示,平台或矮墙的范围线必须独立闭合;调注窑的成品类型如:“砖”、“陶”、“碳”、“灰”等以及窑的构造类型如:“堆式”、“台式”、“屋式”;施工区指施工队伍已经进驻并开始作业的场所。实测施工场所的最外围表示。最外围由地物围成的,借助地物边线作为范围线;由施工挡板围成的,以施工挡板作为范围线;无地物围成的,加地类界使其封闭。当施工挡板与相邻地物的边线实地小于1米时,借助地物边线作为范围线;指拆迁完成后尚没开始重新建设的场所按待建区表示。交通及附属设施调注道路上隧道或明峒的名称。并根据道路走势将隧道、明峒两端出口的道路用虚线连通。管线变电站(所)应区分“室内”与“露天”;变压器应区分“露天”、“电杆”、“架上”;调注管道输送物名,例如“水”、“气”、“排水”、“热”、“油”等;测区内的井盖可不表示;低压电线和通讯线路仅表示拐点;居民区少于3根(含3根)的低压电线及通信入户线路可不表示。地貌未加固陡坎应区分类型“人工”、“天然”;合理表示陡坎、斜坡、陡崖、滑坡、梯田坎要素;2m以上的陡坎、陡崖、滑坡要调注比高,量至0.1m。植被及土质菜地、水稻田、旱地等有田埂的要以田埂表示。菜地、旱地无田埂的以地类界绘出范围,内配相应的符号。图上1mm以上的田埂依比例尺双线表示。注记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名称须定位在相应的主体建筑物上。实地调注地理名称、实体属性内容等,做到地理景观不失真,各地理要素关系协调、合理。名称注记后用括号表示该注记的类别(CLASS码)。实地调注各级政府机关,村民委员会、社区居委会,居民小区、企事业单位等位置和名称。数据编辑制作数字线划专用图(DLG)水系及附属设施除分类代码属性外,河流结构线的河流代码、属性应与其所在的河流、渠道等相同;河流结构线穿越湖泊、水库等的,其河流代码、属性赋与之相连接的河流、渠道等的属性,如果湖泊、水库等是上下游河流名称的分界时,应赋上游河流属性。汇入双线河的单线支流与双线河流结构线之间加河流结构线并连接,河流代码和属性赋单线支流的属性。居民地及设施居民地的表示,应总体上反映居民地轮廓、分布特征、连通性以及与其它要素的关系。行政村及以上等级政府驻地需采集位置标识点,其他有房屋的居民地在主要建筑物中心位置采集标识点。工矿、农业、公共服务、宗教及设施、名胜古迹、科学观测站等有房屋的,房屋按照居民地相应类型表示,并在主要建筑物中心位置采集设施标识点;无房屋的,在范围中心位置采集标识点。大型露天综合式体育场无名称时,图面加“体育场”注记。一般羽毛球、篮球等专用球场图面加注说明注记“球”;交通及附属设施依比例尺采集道路时,道路用边线、中心线、面表示。边线表示路肩,构面范围线采集在道路铺面边缘;不同等级的面状公路相交处,应正确表示公路间的连通关系,保证高等级公路面贯通,较低等级公路面与之相接;公路技术等级包含:“高速”、“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和“等外”;国道、省道、县道、乡道及有资料的专用道必须填写名称和代码属性,其余道路根据资料确定,道路名称使用全称。城市街道中主、次干道、支线需要表示街道名称,主次干道的区分按《图式》相关要求执行;宽度小于1.4米的乡村路只表示道路中心线,两侧道路边线不表示。管线正确表示各种管线的空间位置关系;根据外业调注的性质说明注记录入相应的TYPE属性;输电线的电压值低于6.6千伏(不含)的按配电线表示;输电线遇依比例尺输电塔时,输电线直接穿过依比例尺输电塔,并在依比例尺输电塔概略中心位置增加一个节点;城区内不表示配电线和通信线,城区外配电线和通信线连接到城区边沿的建筑物上;依比例尺变电站内部的道路、建筑物按相应地物表示,其范围内只表示变电站符号,不表示内部输电线。周围的输电线只连接到变电站的围墙上。境界及政区境界线只表示村级及村级以上境界,行政区划以村级构面,代码按村级代码赋值;以单线河、道路等线状地物为界的境界,不重复采集,应从相应的层中拷贝数据并赋相应的代码;自然、文化保护区,国有林场、农场、牧场区,开发区、保税区等,有明确界线的,按面表示并采集标注点和相应属性;没有明确界限的,在区域范围中心采集标注点和相应属性;其界线不闭合时,以线表示,界线赋所表示的区域名称属性,以行政境界为界的,须拷贝行政境界,在本层中属于共有界的,界线属性中区域名称(NAME)全部表示,即不同的区域名称全部录入,不同名称之间用“/”隔开;飞地按其相应行政等级的境界表示。植被及土质有多种类型的植被要素混杂时,按照主要植被类型表示,并表示一种次要植被类型,加注混杂种类属性;实地不同树种相互混杂,树种间界线调绘、描绘困难时,可不区分树种,按杂树表示,树高采用平均树高。图面不注“杂”字及树高;植被范围线与其他地物要素共线时,应从相应数据层拷贝生成;数据编辑时,大面积植被构面表示,行树等线状植被用线表示,独立树等用点表示;地类界与电力线等重合,图面需要移位表示,造成与植被面边线不共线时,可不处理;依比例尺表示道路、水系两侧相同的植被沿道路、水系两侧边线分别构面。地名及注记属性项有NAME的实体,在地名层采集注记;无实体对应的也需在注记层全部采集;居民地名称放入注记层。当有多个等级居民地名称时需全部采集。居民地行政地名与其自然地名不相同时应分别采集;地名及注记层属性中的GNID项,填写所属县级行政区域的行政区划代码;地名的汉语拼音原则上按照《地名汉语拼音拼写实施细则》,《中国汉语地名通名用字表》,《民族名称拼写表》进行拼音录入;生僻字用专用软件录入。无法录入时及时上报,编制临时编码,并记录在文档簿的库外字表中;所有注记采用简体中文表示;比高注记按高程点注记字体、字大、字色表示。图廓整饰1:2000专用图的图廓整饰应注意以下内容:县级及县级以上境界的界端注记从本级注至下一级(乡镇级境界和行政村境界界端注记注记到本级即可)。数字线划专用图检查结论本项目在生产设计、生产作业及质量检查等多个环节均严格按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和公司《质量手册》执行,使生产各环节均受控于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产品质量检查和质量评价严格按照GB/T18316-2008《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及本项目设计书等标准执行,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均做了认真、细致的修改,检查方法和结果可靠。综合判定该批成果质量为良好。质量产品内容优(幅)良(幅)合格(幅)不合格(幅)制图数据12600元数据270005.2.4数字正射影像制作(DOM)工艺流程图5-4低空正射影像(APDOM)制作工艺流程地形数据生成编辑等视差曲线,生成基本的数字高程模型,作为正射纠正的地形数据,要求数字高程模型精度满足正射影像生产要求。正射纠正单模型APDOM纠正结果应清晰,分辨率正确,影像的平面精度符合要求,无明显的影像变形、影像信息损失等缺陷。影像镶嵌与裁切采用无缝镶嵌技术进行单模型APDOM的镶嵌。进行镶嵌时,采用每个单模型影像的中心区域,模型之间影像重叠处不应有重影和发虚现象,重叠区域内有人工地物时,手工量测拼接线,拼接线尽量避免穿越人工地物。影像处理对DOM的色调、重影、噪声等进行必要的处理,使影像清晰、纹理丰富、反差适中、色调均衡,无明显接边痕迹,无模糊、错位、拉伸、扭曲等现象,保证不同影像之间色调基本一致;彩色影像像素位数不低于24bit;灰度直方图基本呈正态分布。DOM的接边重叠区域内纹理、色调基本一致(地物影像接边差一般不超过2个像素)。数字正射影像检查结论正射影像图上交资料完整,数据组织、文件命名及数据格式正确,成果数据空间参考系、位置精度、逻辑一致性、时间精度、影像质量和附件质量符合相关设计要求。质量产品内容优(幅)良(幅)合格(幅)不合格(幅)数字正射影像数据05500元数据550005.2.5数字高程模型制作(DEM)数据处理从地形图数据中提取高程值测至地面的三维要素(非内插生成的三维要素)以及实测的带高程信息的特征线、特征点,处理特征线、特征点与提取要素的关系。构TIN生成TIN时,为了保证图幅边缘DEM的精度,TIN的范围应大于图廓范围。利用高程要素数据构TIN,应检查三角网与等高线之间关系的合理性,对不合理的平三角形,内部需加特征点后重新构TIN。内插DEM在TIN的基础上,采用线性内插的方法,按2米格网间距内插DEM。利用等高线进行DEM符合性检验,将DEM数据内插生成等高线与原始等高线叠合,检查等高线的偏离情况,对超出1/2等高距的区域进行编辑,直至偏离量全部在允许限差范围之内。DEM裁切按地形图数据范围外扩20米对DEM进行裁切。数字高程模型检查结论数字高程模型(DEM)上交资料完整,数据组织、文件命名及数据格式正确,空间参考系、位置精度、逻辑一致性、时间精度、栅格质量、附件质量均符合相关设计要求。质量产品优(幅)良(幅)合格(幅)不合格(幅)数字高程模型数据02700元数据270005.3断面测量5.3.1基本原则大断面测(绘)一般沿河道中心线,每隔300-500米(河道大拐弯及城镇区需适当加密)布设一条大断面,断面原则上和河道呈正交状态。大断面测量可采用航测法和全野外结合水下测量,并控制地形和河道水边线的转折点,水面以下部分采用水下地形测量的方法,其余部分采用航测法或全野外测量法。遇电站或水库等拦河大坝时,坝上及坝下50-100米处需各加测一条大断面,并且加测坝顶断面;如遇跨河大桥、渡槽、管桥等跨河建筑物时,应加测跨河建筑物断面。岸上坡度较大的河段,断面高程测致水边线以上不少于15米,岸上坡度较为平缓的河段,断面平距测致水边线外不少于250米。水下测量点相邻点间距不少于15米(河流水面太窄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点间距离,但必须保证每个断面至少5个断面点),水深发现异常处应进行加密测绘。断面编号以河流名称从上游开始往下游逐一编号.5.3.2断面测量技术要求平面及高程系统应与带状地形图一致;断面成图比例尺为:横向1:500,纵向1:100。河道散点测量及水深测量技术指标深度测量极限误差(置信度95%)按照下表执行:测深范围极限误差(m)0<Z≤20±0.220<Z≤30±0.330<Z≤100±Z×1%注1:Z为测深深度(m)注2:作业困难时误差可放宽1倍测量船航行技术指标船只在测量时,航向变化不大于5°/min;实际测线与计划测线的偏离不大于测线间距的50%。5.3.3断面测量(1)基本内容以及测量方法河道断面测量成果由河道断面数据成果、河道断面图形成果组成。河道大断面的测量,首先在河岸附近开阔地带使用木桩或水泥钉建立一个临时RTK基站点标志,其次采用静态或网络RTK测量模式按城市I级控制点精度测量临时RTK基站点的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坐标,然后通过常规RTK测量方式,将基站点坐标传递到无人测量船上(也可以直接利用GZCORS的网络RTK测量测量方式,将GZCORS站的坐标传递到无人测量船上,但须加强检查确保定位精度)从而获得河道内散点的坐标,利用无人测量船上的测深系统,获取每个散点的水深,散点大地高减去水深,即可确定每个散点的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坐标,然后在贵州省似大地水准面模型下完成大地高到1985国家高程基准的转换。在得到河道内散点的CGCS2000坐标系成果以及1985国家高程基准成果后,最后结合河岸的1:2000地形图河岸部分最终完成河道大断面的制作。(2)数据格式河道断面数据成果采用Excel和txt的格式存储,包括Excel格式的断面坐标成果和txt格式的河道断面采集散点数据。河道断面图采用DWG格式,包括河道断面图和河道断面采集散点图。(3)文件编号河道断面编号以河流名称汉语拼音简写开头从下游开始往上游按里程编号,断面测绘断面编号为:K0+000,K0+500,K1+000…。河道断面坐标成果数据:编号.xls;河道断面采集散点数据:河道断面采集散点数据.txt;河道断面图:河道断面图.dwg;河道断面采集散点图:河道断面采集散点图.dwg。(4)精度指标河道大断面水深测量定位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1.5米;6桩牌制作及安装设计河湖管理桩牌设置应根据以下不同情况进行桩牌设置工作:(1)建制镇及以上设防河段,各市(州)、县(市、区)规划设防河段和河道执法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较多的河段及建有堤防工程的河段,必须实地埋设桩牌。(2)对于除上述河段外的其他河段,可以实地埋设桩牌,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电子线桩,但需对电子线桩进行必要的文字描述。桩牌设置及安装具体要求如下文规定:6.1一般要求(1)布设界桩时应以能控制河湖管理范围边界的基本走向为原则。(2)根据实际地形和周边环境确定埋设位置,选择界桩外形和材质。6.2管理线桩(牌)及告示牌的设置6.2.1河湖管理线桩(牌)设置:(1)城市(镇)规划区桩(牌)间距原则上不大于500m。(2)非城市(镇)规划区桩(牌)间距原则上不大于1km。(3)在下列情况应加密增设桩(牌):①重要下河通道(车行通道);②重要码头、桥梁、取水口、电站等涉河设施处;③河道拐弯(角度小于120度)处;④水事纠纷和水事案件易发地段或行政界。(4)在临近无生产、生活和人类活动的陡崖、荒山、森林等河道、湖泊、水库段,可根据实际情况加大桩(牌)设置间距,或虚实结合、采用其他方式明确界址。(5)桩(牌)尽量设置安装在田埂边、河塘边、道路边等不影响耕作和通行的地质条件较稳定位置。6.2.2告示牌设置城市规划区原则上不少于3处,城镇规划区原则上不少于1处。在下列情况应设置:(1)穿越城镇规划区上、下游;(2)重要下河通道(车行通道);(3)人口密集或人流聚集地点河岸;(4)重要码头、桥梁、取水口、电站等涉河设施处;(5)水事纠纷和水事案件易发地段或行政界。6.2.3其他特殊情况处理不满足城镇防洪标准的堤防河段,管理线桩(牌)不设置在河道管理线应有高程的,设置在现有堤防上,并结合“防汛五线”划定,在管理线桩(牌)对应上、下方的固定建筑物及构筑物上,根据需要,标出20年一遇、10年一遇洪水位线,或与警戒水位线、保证水位线混合标出,形成立体的特征水位。同时,在管理线桩(牌)附近设置的政府告示牌中,用文字说明河道管理线和当地防洪标准水位线高出管理线(牌)或告示牌的高度。6.3桩牌编号(1)河道界桩编号由河道名称、区名称、岸别和界桩号组成,其中界桩号用阿拉伯数字0001、0002、0003…流水编号,以河流为单元统一进行编排,河流入汇处为编号起点,至上游依次增大,河道区分左右岸。左岸第1号界桩编号为“播扎河-猴子桥左0001”。同一条河流不同河段桩牌编号由上级主管部门统一规定下发。(2)河道界线交叉点及公共边界界桩编号以级别高低为准。(3)若在已立界桩之间需要加埋界桩时,其界桩编号在上一个原有界桩号后加“-”再加数字序号,保证同一河道界桩编号不重号,例如“播扎河左0001-1”。6.4桩牌安装技术6.4.1管理线桩(牌)管理线桩①制作规格:形状为长方形柱体,四角切除棱角,切除棱角边长30mm。高度600m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