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新教材2023版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教师用书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适用于新教材2023版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教师用书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适用于新教材2023版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教师用书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适用于新教材2023版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教师用书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适用于新教材2023版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教师用书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一、三国与西晋1.三国鼎立(请正确连线):魏孙权建立,定都建业蜀曹丕建立,在鼎立局面中略占上风吴刘备建立,仍用汉的国号2.西晋(1)建立:司马炎代魏称帝,国号晋,史称西晋。(2)统一:西晋灭吴,完成统一。(3)统治①少数民族内迁:____________________等。

②“八王之乱”:宗室诸王展开对中央权力的争夺,演化为内战。(4)灭亡:316年,被________________灭亡。

二、东晋与南朝1.东晋(1)建立:317年,________________在建康重建晋朝,史称东晋。

(2)士族:____________成为东晋政权的主要支柱。

2.南朝:420年开始,南方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均定都建康,合称南朝。3.江南开发(1)原因: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大批流亡南下,带来了先进的__________________,也充实了劳动力资源。

(2)表现:农业土地大量开垦,____________________,产量提高

手工业纺织、矿冶、陶瓷、造船、造纸等行业都有明显进步(3)影响:促进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十六国与北朝1.十六国(1)出现:东晋时,北方先后出现了一批割据政权,最主要的有15个,加上西南地区的______________,合称“十六国”。

(2)民族交融: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学习汉族的____________;在长期混战中,原有民族布局被打乱,各族之间频繁接触,差异慢慢缩小。

(3)民族隔阂:4世纪下半叶,____________建立的前秦统一北方,随后大举进攻东晋,被击败于淝水。强大的前秦政权迅速崩溃。

2.北朝(1)统一北方:4世纪末,鲜卑拓跋部建立的北魏强大起来,于439年统一北方。(2)孝文帝改革主要措施作用和意义迁都将都城从平城迁到____①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_________②促进了______③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及_________的出现打下了基础改籍贯迁到洛阳的鲜卑贵族将籍贯改为洛阳易服装以__________取代鲜卑服饰讲汉话朝中禁鲜卑语,统一说汉语改汉姓改鲜卑姓为汉姓,其中皇族__________改姓元定门第将新改姓的部分鲜卑贵族定为一等高门通婚姻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3)政权更替【基础巩固组】题组一三国与西晋1.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能正确反映三国鼎立形势的是 ()2.我国优秀的长篇历史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取材于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历史,历史上的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于 ()A.公元3世纪末期 B.公元3世纪20年代C.公元2世纪初期 D.公元2世纪20年代题组二东晋与南朝3.魏晋时期,在物质生活上崇尚奢华,讲究打扮,甚至“熏衣剃面,傅粉施朱”的社会阶层是()A.士族 B.外戚 C.皇族 D.宦官4.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似永嘉”反映了西晋末年中原动乱、人口南迁的情况。人口南迁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破坏了南方环境 B.加剧了南北矛盾C.政治中心转向南方 D.促进了江南开发5.下图描绘了古人劳动的场景,该图可用于研究 ()A.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B.享誉世界的制瓷业C.官府控制的对外贸易 D.整齐划一的坊市制题组三十六国与北朝6.下列改革中,为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基础的是 ()A.商鞅变法 B.王莽改制C.北魏孝文帝改革 D.国人暴动7.“公元383年,这流亡政府的弱势军队出人意料地打败了前秦领袖苻坚所统率的绝对优势的北方联军。”这次战役 ()A.消灭了六国残余势力 B.奠定了楚汉战争的结局C.形成了三国鼎立局面 D.稳定了东晋在南方的统治8.下表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项措施,该项措施的主要意义在于 ()鲜卑姓拓跋拔拔丘穆陵汉姓元长孙穆A.加速了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 B.变鲜卑贵族为汉族地主C.改鲜卑人为汉人 D.消灭了鲜卑族的陋习【素养提升组】一、选择题1.西晋时,匈奴人攻破洛阳,杀死贵族、官僚、庶民三万余人,洛阳变成一片瓦砾,从此北方再次陷入分裂战乱之中。上述历史事件带来的社会影响是 ()A.大大削弱了豪族势力 B.造成北方人大批南迁C.结束了北方门阀制度 D.导致豪族间割据混战2.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摆脱了原先经济发展落后的状态,出现“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的景象,其主要原因在于 ()A.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 B.社会动荡不安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丝绸之路开辟3.据《晋书·王敦传》记载:东晋谚称“王与(司)马,共天下”。这反映了 ()A.东晋统治者爱惜人才 B.士族门阀势力强大C.地方分裂势力的强大 D.东晋具有民主化倾向4.古墓中的画像砖承载着重要的历史信息,下面的两块画像砖出土于甘肃魏晋古墓,体现了“汉人胡食”的习俗,这可以用来研究的主题是()A.江南开发 B.民族交融C.政权并立 D.南北统一5.魏晋时期南方城市迅速崛起:会稽被誉为“晋之关中”,建康的繁华可与长安、洛阳媲美,番禺(今广州)成为进出口商人云集的大都市。这一时期南方城市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 B.对外贸易迅速发展C.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D.政治中心逐步南移6.太和十八年,孝文帝不顾鲜卑贵族的强烈反对,借南征的名义完成了迁都洛阳的政治宏愿。这对于世代居住在朔方的鲜卑人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震动。迁都二十年后,反对者依然存在。材料反映了 ()A.北魏统治集团凝聚力丧失 B.鲜卑贵族集团的顽固保守C.华夏正统至尊地位的确立 D.历史发展的曲折性复杂性7.据《魏书》记载,拓跋氏追溯的初祖是受封北土的黄帝嫡孙。拓跋珪及继任的三位皇帝亲往或遣使至涿鹿黄帝庙祭祀。上述做法体现了()A.尊祖敬宗的宗法观念 B.家国同构的政治理念C.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 D.多元一体的认同意识8.起源于北方游牧民族的裤褶服,逐步成为黄河流域各族流行的服装,这个历史现象主要反映出 ()A.北方文化优于南方 B.民族交融成为趋势C.生产技术相互影响 D.生活习俗相互影响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大概从公元二百年到五百年之间,全球气候发生变化,与以往相比各处都变得更为寒冷,在中国北方地区寒冷气候出现得更早……由于气候改变的关系,草原上的民族慢慢地向南移动;核心地区的汉人,也许因为人口增加,也许因为南方土地肥沃,也慢慢向南移动。……大量的北方族群侵入南方……改变了中国本来的人口结构,同样,中国北方原来的人口在多米诺骨牌效应下,也一波一波地不断南侵,改变了南方的人口结构。——摘编自许倬云《大国霸业的兴废》材料二江南……自元熙十一年司马休之外奔,至于元嘉末,三十有九载,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百姓)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门上环钮),盖东西之极盛也。——摘自《宋书》(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人口南迁的两种基本情形及其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南朝时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不得照抄材料)。江南经济的发展对中国古代经济格局的变化有何影响?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 与民族交融必备知识·落实一、1.2.(3)①匈奴、羯、氐、羌和鲜卑(4)内迁匈奴贵族二、1.(1)司马睿(2)高门士族3.(1)生产工具和技术(2)农作物品种增加(3)山区的少数民族与汉族交融三、1.(1)成汉(2)典章制度(3)氐族2.(2)洛阳汉族服饰拓跋氏民族矛盾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隋唐盛世(3)①北齐②北周③梁④隋知能素养·进阶【基础巩固组】1.D曹魏是曹丕建立,故排除A、B;开发东南的是吴国,蜀国在西南,故C错误,D正确。2.B220年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东汉灭亡。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定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属于公元3世纪20年代。故选B。3.A魏晋时期,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是士族,政治上拥有特权,经济上实力雄厚,生活上崇尚奢华,故选A。4.D根据所学可知,西晋末年,中原人民南迁,给南方带去了大量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促进了南方的开发,故选D。5.A图片中展示的是铁犁牛耕的场景,结合魏晋时期农业的发展状况可知选A。6.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基础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C正确。7.D分析题文信息“公元383年……打败了前秦领袖苻坚所统率的绝对优势的北方联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晋打败了前秦,稳固了东晋统治。消灭了六国残余势力与秦灭六国有关,垓下之战奠定了楚汉战争的结局,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故选D。8.A材料信息反映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改汉姓”,这一措施加速了鲜卑族的封建化过程,故选A。【素养提升组】1.B根据所学可知永嘉之乱后,北方再次陷入分裂战乱之中,其产生的社会影响是大量北方民众南迁,促进了江南的开发,B正确;洛阳成为废墟,北方分裂战乱,遭受打击的更多的是普通民众,A、C错误;永嘉年间,匈奴人攻破洛阳,腐朽的豪族并没有形成军阀割据,而是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的情况下,国家进入东晋十六国对峙的局面,D不符合史实。2.C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北方战乱,北民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促进了江南的发展,故C正确。A与材料时间不符;社会动荡不安不利于经济发展,B错误;丝绸之路开辟于西汉,D错误。3.B琅邪王氏家族是东晋政权得以建立的重要支柱,“王与(司)马,共天下”反映的是东晋时期门阀士族势力强大,已经威胁到皇权,故选B;“王与(司)马,共天下”反映的是东晋时期门阀士族势力对皇权的威胁,无法推知统治者对人才的态度,排除A;材料与地方割据势力和政治民主化无关,排除C、D。4.B结合所学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和西北方少数民族大量进入中原。经过数百年的冲突与交往,他们与汉族逐渐交融。因此,本题中这组生动反映当时汉人胡食生活习俗的图片可以用来直接研究民族交融,故B正确。画像砖出土于甘肃,不是江南,与江南开发无关,故A错误;画像砖体现的是民间食物的变化,不能体现当时政权和国家是否统一的情况,故C、D错误。5.A魏晋时期北方长期战乱,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故选A;“迅速发展”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B;C是在南宋时期完成的,排除;D不是主要原因,排除。6.D根据“迁都二十年后,反对者依然存在”可以看出,改革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历史发展呈现曲折性复杂性,D正确;A、B都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华夏正统至尊地位的确立在孝文帝改革之前,故排除C。7.D北魏是鲜卑族,但其统治者追溯初祖时将自己视为黄帝的后裔,并且部分帝王亲往或遣使至涿鹿黄帝庙祭祀,这种行为意味着鲜卑族对华夏文明的认同,体现了多元一体的认同意识,D正确;材料中的祭祀行为不能作为宗法观念的体现,排除A;家国同构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B;材料与国家统一趋势无关,排除C。8.B“北方游牧民族的裤褶服,逐步成为黄河流域各族流行的服装”反映出南北方民族的交融,故B正确;材料不能比较得出南北方文化的优劣,排除A;材料体现的不是生产技术,而是服饰,排除C;材料体现的不是生活习俗,排除D。9.【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一“在中国北方地区寒冷气候出现得更早……由于气候改变的关系,草原上的民族慢慢地向南移动”概括出一种情形是北方少数民族迁到中原地区,原因是北方地区寒冷;根据材料一“核心地区的汉人,也许因为人口增加,也许因为南方土地肥沃,也慢慢向南移动”概括出另一种情形是中原汉族迁到南方,原因是北方汉人人口增加,南方土地肥沃。第(2)题的第一问,根据材料一和所学可知北民南迁带去了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