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学试卷B答案_第1页
水土保持学试卷B答案_第2页
水土保持学试卷B答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土保持学》试卷B答案一、 名词解释(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水土流失是指地球陆地表面由外营力引起的水土资源的损失和破坏。山边沟是指在坡地上每隔适当距离沿等高线方向修筑的浅三角形沟。加速侵蚀:随着人类的出现,人类活动逐渐破坏了陆地表面的自然状态,如在坡地上垦殖、毁林毁草种植等,加快和扩大了某些自然因素作用所引起的地表土壤破坏和移动过程,直接地或间接地造成了土壤侵蚀速度的加剧,使侵蚀速度大于土壤形成速度,导致土壤肥力每况愈下,理化性质变劣,甚至使土壤遭到严重破坏,这种过程称之为加速侵蚀。土壤侵蚀模数: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的土壤侵蚀量称为土壤侵蚀模数。风力侵蚀是指在气流冲击作用下土粒、沙粒脱离地表,被搬运和堆积的过程,简称风蚀。土壤侵蚀是指土壤及其母质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间作是指两种不同的农作物在同一块田地上间隔种植的一种栽培方式。山坡地开发利用水土保持新技术是指在原坡面上种植作物的同时,修筑山边沟和连络道,并结合种植覆盖作物和敷盖,山边沟沟面、路面及上、下边种草,以及农田道路和排水沟种草的新技术。二、 填空(本大题共14小题,每空0.5分,共18分)6月17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3.绿肥4瘠瘦、干旱、水土流失严重、积极开源、有效节流跑水、跑土、跑肥浅沟侵蚀、切沟侵蚀、冲沟侵蚀覆盖面积覆盖度网络固持土壤改良土壤356万km2165万km2191万km2轻度侵蚀、中度侵蚀、剧烈侵蚀自然因素人为因素自然再生产经济再生产经济规律 自然生态规律12.生态经济13林冠层根系层14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三、 判断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N2X3寸4寸5寸6X7寸8X9寸10寸11X12寸13山4寸四、 简答题(本大题共7小题,计32分)人类活动对土壤侵蚀的影响有:积极作用:植树造林种草、山坡地开发、水土流失治理;消极作用:乱砍滥伐、过渡放牧、开发建设项目等。(本小题4分,每点2分)水土保持林防止水土流失的功效有:①可以充分发挥林冠层的截留作用可以充分发挥枯枝落叶层的拦蓄、过滤和滞缓地表径流作用可以充分根系层固持土壤的作用(本小题3分,每点1分)应用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应坚持的原则是:树立“以丰补枯”的战略思想,提高降水的利用率制定适应当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种植制度有机、无机肥综合利用,不断培肥地力,充分发挥降水和土壤水库的作用尽可能地利用当地有利条件,进行灌溉(本小题4分,每点为1分)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是指水土流失区建立的一种以水土保持为中心,生态上稳定、环境上安全、资源利用上合理的生态农业。其指导方略为一个中心,一个前提和四项主导措施,即以强化降水就地入渗,防治水土流失为中心,以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为前提,以建造植被、建设基本农田,发展林业和养殖业为主导措施,促进农、林、牧业的全面发展和生态经济良性循环(本小题5分,每点1分)水土保持耕作的主要任务:根据天然降水的季节分配,及时采取适宜措施,最大限度地把宝贵的天然降水纳蓄于“土壤水库”中,尽量减少农地上各种形式径流的产生;根据水分在土壤中的运动规律,及时采取适宜措施,减少已纳蓄于“土壤水库”中水分的各种非生产性消耗,使土壤内所储蓄的水分尽最大可能地为农作物生长发育所利用,调节天然降水分配与作物生长季节不协调的矛盾。根据生态学原理,及时采取适宜措施,促进肥效的提高,同时提高有效土壤水分对农产品的转化效率(本小题5分,①、②分别为2分、③为1分)开发建设项目的“三同时”制度的重要作用表现在:①水土保持方案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防治人为水土流失的突破口,开展水土保持工作的切入点,开发建设项目履行法定义务的基础一一立项关水土保持措施与主体工程同时施工: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监理、监测,使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和生态影响减少到最小程度一一实施关水土保持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投产使用:水土保持设施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主体工程不得投产使用——验收关(本小题5分,①、②分别为2分、③为1分)根据国内外山区的水土保持经验,对小流域综合治理标准的明确规定:治理程度逐步达到70%以上,林草面积达到宜林宜草面积的80%以上;建设好基本农田,改广种薄收为少种高产多收,做到粮食自给(商品粮基地除外)农民人均经济收入增加30%〜50%;缓洪效益显著,减沙效益达70%以上;坡面工程措施均按5〜10年一遇24小时最大暴雨标准设计,沟道工程根据工程规模按10~20年一遇设计,50〜100年一遇校核。(本小题6分,⑤为2分、其余各点为1分)五、论述题(本题12分,水土保持三大措施的论述各4分)水土保持是指为防治水土流失,保持、改良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提高农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综合性技术。防治水土流失,保持水土可采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前者一般指植树、造林、种草,并注意乔、灌、草的结合,有利于减少雨滴的动能,消耗径流冲刷力,固持土壤,增大孔隙度,利于下渗,减少径流;后者一般指修筑梯田、山边沟,可以延长径流聚合时间,增加降水就地入渗量,减少洪峰,增大了土壤蓄水量,有效地起到了防治水土流失,保持水土的作用。水土保持为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持续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