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惩戒权相关法律问题研究》7500字_第1页
《中小学教师惩戒权相关法律问题研究》7500字_第2页
《中小学教师惩戒权相关法律问题研究》7500字_第3页
《中小学教师惩戒权相关法律问题研究》7500字_第4页
《中小学教师惩戒权相关法律问题研究》7500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师惩戒权相关法律问题研究目录TOC\o"1-2"\h\u6987中小学教师惩戒权相关法律问题研究 18462一、教师惩戒权概述 119538(一)相关概念界定 123048(二)教师惩戒权的法律属性 229395(三)中小学教师惩戒权的基础法律关系 420831二、中小学教师惩戒权实践分析 512004(一)我国中小学教师惩戒权行使现状及原因分析 53844(二)中小学教师惩戒权的必要性及依据分析 96154三、中小学教师惩戒权规制路径 101655(一)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1019875(二)健全教师权利救济法律制度 1129686(三)制定效力更高的法律文件 1213288四、结语 12摘要: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惩戒,对于中小学学生的心智养成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明确中小学教师惩戒权的概念和具体含义,研究教师惩戒权的权力和义务属性,强调中小学教师拥有惩戒权的必要性,有助于中小学教师科学、合理、规范行使惩戒权。本论文通过分析中小学教师滥用和怠用教师惩戒权的社会现状,提出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健全教师权利救济法律制度以及制定更高级别的法律文件等,以此来规制中小学教师惩戒权的行使,维护师生的双边权益,最终真正实现对中小学学生的教育目的。关键词:惩戒教师惩戒权惩戒教育双边权益一、教师惩戒权概述(一)相关概念界定1.教育惩戒的含义中小学教育过程中的教师惩戒权问题备受关注。2020年12月23日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第二条第二款,第一次对教育惩戒的含义进行明确具体的规定:教育惩戒是指学校、教师基于教育目的,对违规违纪学生进行管理、训诫或者以规定方式予以矫治,促使学生引以为戒、认识和改正错误的教育行为。2.惩戒与惩罚惩戒是一种教育方式,通过惩罚的一系列手段和措施使学生感到痛苦、后悔等情绪,使其产生其改正的想法,从而实现教育的目的。惩罚与惩戒不同,教师惩罚学生时通常采用体罚与变相体罚的方式,这种方式会使学生在生理上感受到痛苦、疲劳或在心理上产生恐惧、害怕的状态,会给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均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更加强调于因惧怕后果而不敢为之的处罚属性。简言之,惩戒重在“戒”,使人悔改而不愿为之;惩罚重在“罚”,使人痛苦而不敢为之。(二)教师惩戒权的法律属性教师惩戒权中的“权”到底是“权利”还是“权力”?关于教师惩戒权的法律属性问题,国内众多学者对此多有探讨。1.教师惩戒权的权利属性认为教师惩戒权的属性应当归于权利的学者,主要是根据我国《教师法》第三条所明确的,教师应当是一个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认为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违规和违纪行为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而采取合适的措施,这是作为教育者的职业天性,着重表现出的是教育性色彩李雪莹.中小学教师惩戒权法律问题研究[D].云南大学,2018:19-20.。由此,从教师的职责本李雪莹.中小学教师惩戒权法律问题研究[D].云南大学,2018:19-20.2.教师惩戒权的权力属性该观点认为,教师惩戒权力实际上是完全单纯的行政法律关系属性,认为老师与学生之间是并不完全对等的法律地位,即老师之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具有强制性的行政和管理运作关系。教育惩戒权,是国家从立法这一方面给予了学校和教师以惩戒的权力。这是我们党和国家对于教育权利的体现,典型公共法律性质和对于公共权力的拓展。权力的行使往往伴随着责任,因此老师在课堂教学工作中面对学生的失范行为,不能放弃惩戒的权力,并且必须在合法范围内采取惩戒措施对其进行教育。同时,如果某位教师不正确的行使了惩戒权,侵犯了中小学学生的权利时,该教师也必须对此承担相应的违反侵权法的法律责任胡月.教师惩戒权与学生权利的冲突及其调解路径[D].华中师范大学,2018:胡月.教师惩戒权与学生权利的冲突及其调解路径[D].华中师范大学,2018:13-14.3.双重属性这一观点始终坚持,教师惩戒权并不是纯粹的权利属性,或者说是纯粹的权力属性,而是同时具有这两种法律属性的特点。教师惩戒权是教师依法对学生进行惩戒的权力,在一定程度上,它也是教师的一种权利劳凯声.变革中的教育权与受教育权:教育法学基本问题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劳凯声.变革中的教育权与受教育权:教育法学基本问题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376.笔者认为,教师惩戒权不仅是教师和学校的“权力”,同时也是“义务”。(1)权力属性公民所依法享有的各项权益,都是由国家的宪法和其他相关的法律所授予的。私人利益的权利人在一定程度上拥有作为或者不作为的权利;也有权依法请求别人作为或不作为。双方在法律上的地位是平等的。权力本身具有国家强制力,法律主体之间体现为管理与服从的关系,目标一般为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权力的主体不能放弃权力、也不能滥用或不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惩戒学生的行为,首先,对于教师自身来讲并不是一种私人利益,而是行使的国家教育权,着重体现出了公共利益的特征。其次,教师惩戒学生时,二者之间主要体现出的是一种管理和服从的关系,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地位并不平等。最后,教师对学生的违规违纪行为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方法,体现的是惩戒过程中的自由裁量权,更加突出了其公权力的属性王蕊.中小学教师惩戒法律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20:王蕊.中小学教师惩戒法律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20:7-10.综上,我认为教师惩戒权中的“权”体现为“权力”属性。(2)义务属性中小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都处于朦胧的状态,需要引领和教导,使他们形成正确的观念和思想,步入正确的人生轨迹。这一阶段是一个孩子的快速成长期,与其一生的发展息息相关,中小学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对于教师来说,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于违反校规校纪、未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实施惩戒,是教师这一职业身份应尽的义务。对于学生家长来说,他们也更期望教师能够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履行教书育人的义务。正确地行使奖惩权会在教学中发挥直接有效的影响。中小学生自制力相对较差,如果一个教师彻底放弃惩戒,对于学生就不能形成有效的约束作用,这对学生的成长是不利的,也是家长不愿看到的结果。因此,教师正确行使惩戒权更是一种义务,一种在教学活动中需要教师举起戒尺的义务。(三)中小学教师惩戒权的基础法律关系1.中小学校与学生间法律关系中小学校和学生二者间,根据《教育法》形成一种教育行政法律关系。中小学校既有管教和惩戒学生的权力,也有维护学生身心健康的义务;与此同时,中小学生既有服从学校管教和惩戒的义务,也有享受学校保护的权利。2.中小学校与教师间法律关系根据我国的社会现实状况,学校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两种:一是公立学校中的事业单位人事关系,二是私立学校及课外辅导院校采用的聘用合同关系。在社会中学校与教师之间的这两种关系处于并存状态。若是在使用行政任务和任命制度来管理教师时,二者之间是具有领导和管理的教育行政法律关系。倘若在双方互相选择对方时,双方也可以采用聘用合同来阐明各自的权利和义务,这种情况下二者具有同等地位,是具有平等法律关系的聘任制教育法律关系。3.中小学教师与学生间法律关系古人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首先,老师与学生二者存在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教师必须传授知识、完成教学任务;同时答疑解惑,为成长中的孩子们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其次,教师与学生之间是管理与服从的关系。在义务教育的过程中,中小学教师通过在课堂教学等活动对学生进行指导管理教育,学生在接受教育时对于教师的指导命令进行认真服从,此种方式方法,是国家培养中小学学生素质,实现国家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最后,在师生之间的法律关系中还存在保护与被保护的关系。教师不仅必须在教育和教育过程中对学子进行教育和管理,而且还应承担保护学生身心健康和保护学生免受侵权的责任和义务。中小学教师惩戒权实践分析(一)我国中小学教师惩戒权行使现状及原因分析1.滥用教师惩戒权滥用教师惩戒权事件时有发生。在中小学教育阶段,一方面,众多学生家长都期望学校、老师加强对自己孩子关注度和管理教育,认为严师才能出高徒,这种心理成为教师滥用惩戒权侵害学生权益的助力。另一方面,在《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颁布前,惩戒权的行使、惩戒标准、惩戒具体程序、惩戒的监督和惩戒后的救济制度均无法律规定,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中小学教师滥用惩戒权。一些中小学生受到老师的肢体惩罚,有殴打手掌、身体、惩罚跑步以及自扇耳光等方式,有的甚至造成残疾,还有的被老师当众恶毒辱骂,令人心惊。2019年,河南周口一所小学,部分小学生因肚子疼送医后被诊断出肠胃里有异物存在。后查明是因宿舍卫生不符合学校要求而被老师逼迫吃下垃圾。几名学生的排泄物中发现还夹杂着碎纸屑、塑料纸、龙眼壳等各种垃圾。同年,湖南涟源伏口镇,小学老师张某在白天上课时临时抽查了学生的家庭作业,对班级里的数名学生实施了暴力行为,部分学生被打肿了耳朵眼睛,还有部分学生的脸被打至脱皮,家长称张老师动手的原因只是孩子们的作业错了一个题,甚至只是写错了一个字。重庆某小学家长反映,由于几名同学在课堂上讲话被老师训斥后不愿意站起来承认错误,该老师便将怒火牵连至全班同学,除去几名外出上厕所的同学不在场,几乎班级所有同学都被打手掌心,每个学生至少被打了10下,孩子们的手掌被打得又红又肿。天津一中学女老师对比家长收入歧视学生,在课堂上训斥学生被曝光音频,从该教师的言论中,可以明显感觉到该教师的媚富欺贫。这些事件只是冰山一角,其他类似的例子数不胜数,诸如对学生体罚、冷暴力等滥用教师惩戒权的事例比比皆是。这些案件令人发指,同时也值得我们深思。身为老师,是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一个高尚职业,面对未成年人,更应当起到带头示范的作用,承担起为广大学子树立正确思想、价值观念的责任,而老师滥用惩戒权的所作所为却给中小学学生造成了不可磨灭的心理创伤和人生阴影,以至于某些遭受过教师伤害的学生即使长大成人之后也无法理解不能原谅,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2018年7月河南省的一个案件,常某在街头遇到了其二十年前的初中班级的张老师,因想起儿时该老师滥用惩戒权体罚他的痛苦经历,他愤而在街头连扇该老师四个耳光并拍下视频。随后,经过两审终审后,河南省洛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常某犯有寻衅滋事罪。据常某回忆“初中时老师张某就用一根非常宽、特别长的一个板子抽打他的脖颈,边打边骂。当时让他趴在讲台上,让他感觉像被游行的十恶不赦的罪犯一样伤害了他的自尊心。那是从小到大以来对他伤害最严重,影响最大的一件事中国新闻./s?id=1669909881591059943&wfr=spider&for=pc.。”在二十年前,初中教师滥用惩戒权而伤害了他的身心健康;在二十年后,他用四个耳光换来了惨痛的刑罚。这就是中小学教师滥用教师惩戒权的结果。这一案件中国新闻./s?id=1669909881591059943&wfr=spider&for=pc.2.怠用教师惩戒权近年来,中小学教师除滥用惩戒权外,怠用教师惩戒权的现象也非常突出,即有的教师不敢管、不能管、不想管教学生。随着我国新课改的深入推进,社会上关于激励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该教育方式倡导尊重学生、爱护学生、欣赏学生,在媒体的过度渲染和体罚学生多种反面案例的衬托下,目前,激励教育得到了社会大众的普遍认可,显然已经成为最主要的教育方式,被全国上下极力推崇,关于惩戒教育几乎都遭到了人们的反对。然而物极必反,放弃惩戒,赏识代之,不仅会导致中小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变低王蕊.中小学教师惩戒法律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20:19-20.,而且过度片面提倡只会导致赏识教育的滥用王蕊.中小学教师惩戒法律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20:19-20.胡月.教师惩戒权与学生权利的冲突及其调解路径[D].华中师范大学,2018:38.在过度夸大赏识教育的背景下,不少家长,尤其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非常重视,甚至“过度”重视,舍不得孩子受委屈受惩罚,一旦孩子被惩戒,反应会非常激烈,由此产生的“校闹”不在少数。陕西铜川耀州区南街小学的邱淑娥从教二十多年,是一名非常出色的语文老师,却因对班级里一名未完成学业任务的学生进行了批评教育,被该学生的家长先后联合数人围堵殴打,后抢救无效不幸身亡华商报./article/115346_144592473.html.。华商报./article/115346_144592473.html.家长的态度又会影响到孩子。有态度强势的家长背后撑腰,有的孩子有恃无恐。在一所重点中学里,教师在了解到一名男同学的早恋问题,希望与这名男同学谈谈时,该同学在此时表现出了完全的叛逆,以跳楼自杀威胁教师并要求教师下跪,且其后大张旗鼓向其他同学炫耀老师给他下跪的过程祁顺成.教育需要坚实的力量维护祁顺成.教育需要坚实的力量维护[J].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9(06):100-108.还有的孩子心理脆弱,被教师惩戒后选择自杀的情形也屡见不鲜。如江西南昌一名初三的学生,用教室里的多媒体公然播放不雅视频,被老师及时制止后要求其交出硬盘,否则进行报警处理,该男生在确凿证据下仍然矢口否认拒不认错,其后便从五楼窗口跳下,虽未死亡但却造成了十级伤残中国知识网./shehui/202102/148370.html.。谁都不愿看到这样的悲剧发生,对于学校和老师来说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中国知识网./shehui/202102/148370.html.总之,有的中小学教师担心学生心理过于脆弱承受不住压力,不敢罚站罚久,不敢批评说重,更怕因惩戒学生而发生“校闹”事件时,背负莫须有的批评和处罚。以至于对于学生不守纪律的行为选择了视而不见。教师因为担心行使惩戒权会产生风险和问题,而选择不再举“戒尺”,在面对学生时,一些教师只传授知识,而不再教做人了。这对于中小学学生的人格培养和纪律养成极为不利,对于国家和社会的教育目标也相差甚远。(二)中小学教师惩戒权的必要性及依据分析1.中小学教师惩戒权的必要性惩戒教育的历史源远流长,古文中早有记载的“教不严,师之惰”、“严师出高徒”等,都肯定了惩戒教育方式。因此,我们不难看出,惩戒教育这一教育方式必定有其不可替代之优势。首先,无规矩,不成方圆。中小学教师合理行使惩戒权对于该阶段学生的规则意识养成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雷槟硕.教育惩戒权行使的目标:培育规则意识[J].复旦教育论坛,2019(04):34-40.。遵守规则的优良品德是不论处于学校还是社会都必须具备的意识,规则意识的养成,会使人们有更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有助于建立井然有序的文明生活,国家才能进一步创新和发展。其次,惩戒教育,惩只是手段,戒才是目的。借助教育惩戒,老师能够及时帮助学生,在学生发生不当行为、产生不当思想时积极改正错误,也能够使学生在以后的校园或社会生活中有效减少不正当行为的作出。最后,“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在生活条件普遍较好的今天,许多孩子在万千宠爱的温室中成长,经受不住困难和挫折,而惩戒性教育可以有助于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自我心理适应能力,有助于磨练中小学学生承担责任的勇气和忍受困难的心态雷槟硕.教育惩戒权行使的目标:培育规则意识[J].复旦教育论坛,2019(04):34-40.梁建华.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惩戒权立法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8:17.惩戒教育也是一种教育,在教育教学中,不应该有体罚虐待等违法行为,但合理、规范地进行惩戒却是教师必须要有的行为。未经适当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劝说与激励再多的言语总是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力度与威严。在中小学学生思想和行为快速养成的时期,教师不仅应当激励、欣赏学生,而且应当具有多种多样的教育方式,例如训导和惩戒。2.中小学教师行使惩戒权的法律依据教师惩戒权存在的权力来源,也就是法律依据问题,王辉老师和杜启明老师等认为是教师的专业职权。如王辉老师曾在《论教师的惩戒权》中清楚的论述:教师惩戒权是教师们根据其本职工作而获得的教育性权利,是教学过程中理应依法合理行使的教育权力穆姝含.小学教育中的教育惩戒问题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8.;杜启明老师的《中美两国中小学教师惩戒权比较研究》中,曾明确提出了教师作为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教育惩戒权是在他们的职责中应当拥有的穆姝含.小学教育中的教育惩戒问题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8.杜启明,江芳.中美两国中小学教师惩戒权比较研究[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5(05):140-143.在《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中第一条《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保障和规范学校、教师依法履行教育教学和管理职责,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根据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则。对此进行了具体规定。据此规则,我认为教师惩戒权存在的根本为国家教育权,惩戒权是教师教育权中尤为特殊的权力。国家将其拥有的教育权委托给各个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由教师直接行使,以此完成国家的教育目标。《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保障和规范学校、教师依法履行教育教学和管理职责,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根据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则。三、中小学教师惩戒权规制路径(一)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夸大赏识教育,摒弃惩戒教育不利于中小学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近年来,时常有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报道,但有些报道过度夸大事实、营造不良风气、过度渲染惩戒学生的弊端,使得家长们反对、排斥惩戒教育方式,使得中小学老师不敢不愿行使惩戒权,也使得中小学学生的抗压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降低。这是不良的社会风气,也是错误的教育方式。应当对社会加以正确的引导,使社会大众尤其是学生家长能够正确认识教育惩戒与体罚之间的区别,理解中小学教师惩戒权的必要性,明白赏识教育和惩戒性的教育二者并不矛盾,没有惩戒教育的学生很难真正地发展,仅以赏识教育、感性教育等作为中小学教育的课堂主流,是不够全面的,还必须依靠惩戒教育。激励学生之外,还必须有适当的惩戒,才能规范学风学纪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升中小学学生的心理抗压能力,也只有这样奖惩分明才有利于中小学学生的成长的发展。赏识性的教育可以帮助增强中小学学生的自信心,惩戒性的教育可以锻炼他们的意志力,对待正在成长中的中小学生,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要做到宽严并济,赏罚有度,社会大众也应当积极参与监督,辅助中小学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二)健全教师权利救济法律制度教师权利救济制度的切实可行是中小学教师敢于行使教师惩戒权的前提。《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中第十五条第一款《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第十五条第一款规定:学校应当支持、监督教师正当履行职务。教师因实施教育惩戒与学生及其家长发生纠纷,学校应当及时进行处理,教师无过错的,不得因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而给予其处分或者其他不利处理。对教师的权利保护进行了笼统模糊的规定,但对于中小学教师遭遇不公处分和不利处理时,应该如何救济完全未做规定。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此条款形同虚设,并不能为其权利救济提供足够的保障《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第十五条第一款规定:学校应当支持、监督教师正当履行职务。教师因实施教育惩戒与学生及其家长发生纠纷,学校应当及时进行处理,教师无过错的,不得因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而给予其处分或者其他不利处理。没有救济就没有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