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礼貌用语语用差异_第1页
英汉礼貌用语语用差异_第2页
英汉礼貌用语语用差异_第3页
英汉礼貌用语语用差异_第4页
英汉礼貌用语语用差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英汉礼貌用语语用差异[摘要]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导致其礼貌用语的使用差异。“语用”,顾名思义,就是指语言的使用。“语用差异”是指在语言的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差异。本文试图从礼貌原则的角度去分析中西方文化礼貌用语在谦逊与客套;招呼与告别;致谢;邀请和答复等方面的语用差异。[关键词]礼貌原则礼貌用语语用差异1.概述礼貌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人类交际的基本社会准则,是对交际行为的规范,是一种进行得体交际的策略,也是缩小话语冲突、维护社会平衡以及友善关系的一种方法。表达礼貌的方式有很多,其中语言是表达礼貌的重要手段之一,礼貌制约着语言的使用,因此语用研究必然包括对礼貌的研究。“语用”,顾名思义,就是指语言的使用。“语用差异”是指在语言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差异。正如Leech在他的PrinciplesofPragmatics指出的那样,礼貌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带有明显的民族性。几乎每一个民族都提倡礼貌,重视礼貌。但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衡量礼貌与否的标准也不相同,不同的文化背景导致不同的礼貌观念及表达方式。那么,英汉礼貌用语到底有何区别呢?本文将试从以下两方面来阐述:1)中西方两种礼貌准则;2)礼貌用语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使用差异。本文试图找出英汉礼貌用语的不同与相似之处,更进一步地剖析礼貌准则,从而在日常交往和跨文化交际中更加灵活地应用礼貌原则,使得跨文化交际得以顺利进行。英汉两种礼貌准则礼貌是维系人们成功交际的重要方式之一,但英汉语言中却存在不同的礼貌准则,他们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及不同的国情。2.1Leech的礼貌准则英国著名的语言学家Leech在研究了礼貌现象及合作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礼貌准则,不仅完善了Grice的合作原则,而且回答了一些Grice的合作原则不能解释的问题。它包括以下六个方面:1) 策略准则:尽量减少他人付出的代价,尽量增大对他人的益处。2) 慷慨准则:尽量减少对自己的益处,尽量增大自己付出的代价。3) 赞扬准则:尽量缩小对他人的批评,尽量增大对他人的赞扬。4) 谦虚准则:尽量缩小对自己的标榜,尽量夸大对自己的批评。5) 赞同准则:尽量缩小对他人的不同意见,尽量夸大与他人的相同意见。6) 同情准则:尽量缩小对他人的厌恶,尽量扩大对他人的同情。2.2顾曰国的中国式礼貌准则顾曰国教授吸收与借鉴了Leeeh的礼貌准则,对比分析了英汉礼貌现象,指出了英汉文化上的差异,从而归纳了五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礼貌准则。具体表达如下:1) 贬己尊人准则:这是中国式礼貌准则的最大特点。即:当谈及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事情时,需要“贬”,“谦”谈到听者或是与听者有关的事物时,要“抬”,“尊”。2) 称呼准则:称呼语代表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社会关系,中国的称呼准则是“上下有义,贵贱有分,长幼有序”。3) 文雅准则:即选用雅语,禁用秽语,避免直接提及使人不愉快或难堪的事物,如:死亡,性事,排泄,绝症,较低下的职业和犯法行为等。4) 德言行准则:指在行为动机上,尽量减少他人付出的代价,尽量增大对别人的益处;在言辞上,尽量夸大别人给自己的好处。5) 求同准则:指交际的双方在诸多方面力求和谐一致,尽量满足对方愿望。当不得不批评别人或发表不同意见时,人们往往“先礼后兵”,这也就谈到“脸”和“面子”问题,“脸”主要是指与人的社会价值相匹配的一种社会价值,当人们的所作所为符合并加强了这种正价值,他就“有了脸”,或是“露了脸”当个人所作所为与这种正价值相悖,他就“丢了脸”,“没脸”或是“不要脸”。从语用角度看,“脸”与“面子”通常与“训斥”,“批评”,“指责”,“邀请”及“请求”联系在一起,如甲在公开场合批评乙,乙会认为“没面子”。当人们考虑到自己或别人的脸或面子时,礼貌就成了很有用的手段,人们追求的往往是“求同准则”。礼貌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语用差异礼貌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对于建立和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进行有效的交际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礼貌现象的普遍性有助于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而礼貌现象的文化差异性则常常造成跨文化交际的障碍。由于Leech和顾曰国分别提出的礼貌原则有不同的文化特色,因此,我们很有必要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入手,正确理解二者提出的礼貌原则,以便能较为准确的使用礼貌用语,使得跨文化交际得以顺利进行。3.1谦逊与客套语的差异3.1.1英语中的礼貌与客套语英美文化中,一般不会直接否定对方的赞美。直接否认被认为是不礼貌的。英美人较常采用转移与降低对方的赞美来达到谦虚与客套的目的,而不是直接否定对方。一般有如下表现方法:(1)同意回答A:That'saprettyshirtyou'rewearing.B:Oh,thankyou!(2)降格回答A:Ilikeyourshoes.They'rereallycute.B:Igotthesetwoyearsagointhemall.Everybodywastellingmehowdumb1wasinwinter,butIdidwearthema1ot.参照物转移一这是用转移的方法来表现礼貌与客套。A:Youarethebestpastycookintown.B:It'sthatKenwoodmixer.回赠称赞A:Ilikeyourshoes,Sharon.B:Thanks,David.IIikeyours,too.缩小范围一只是指不直接表示不同意,而是通过指出其不足之处来降低赞美的程度。例如:A:Iloveyourrice.Myricealwaysstickstogether.Canyougivemeyourrecipe.B:Oh.It'sveryeasy.Allyoudois...限定一这是指不完全接受对方的赞美,于是用“but”“though”“yet”来限定赞美的范围。例如:A:Youlookfreshtoday。B:Thankyou.ButrecentlyIhavealotstress.3.1.2汉文化中对赞美的反映在传统的汉文化中,谦虚与恭顺一直被认为是美德的一部分。传统的言语行为准则要求人们谦虚,不要直接地,公然地接受别人的赞扬,否则被认为是不礼貌或是缺乏教养的表现。例如:背景:两位朋友在电话里交流彼此的近况A:你一天看两本书,真了不起。B:哪里哪里!以上回答被认为是得体的。尽管听到称赞心里很高兴,但在言辞上还是要谦虚一番。但在亲密者之间,却不相同。背景:英子在评论丈夫的烹调手艺。A:你做的菜好吃极了,你真有厨师的天才!B:那当然!3.1.3英汉礼貌与客套的差异在礼貌的表达与自谦方面,英汉语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英语中用来表示尊敬的词语以及用来表达礼貌的方式远远少于汉语。例如,在汉语中,“鄙人”“小弟”“晚生”“小生”“不才”“奴婢”等都是用来表自谦的。而且,把自己的儿子称为“犬子”“小儿”,自己的家称为“寒舍”“陋宅”,这些都是用来表示自谦的表达方式。而称呼对方,则用“您”“您老”“阁下”来表尊敬,“贵府”“府上”等则用来表示对对方家的尊敬。同时,为表尊敬,他们也称对方的作品为“大作”“杰作”“佳作”等等。在英语中,用来表示自谦及表达礼貌的方式远少于汉语,他们经常用“I”“my””“mine”,“you”“your”或“yours”来表示。对于他人的赞美,就如“你今天看起来很漂亮”等赞美词,在英美文化中,被称赞者只要说“Thankyou”就行了,而中国人也许会说:“过奖了!”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中国,也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趋向于接受赞美,越来越多的回答介于英语和传统汉语之间。例如:背景:做完运动之后,两位年轻的中国女性在交谈。A:你的皮肤真好!又光滑,气色又好!B:真的吗?(高兴地用手摸了摸脸)3.2交际用语的语用差异交际用语包括了一个很大的范畴:欢迎辞,告别辞,致谢以及邀请与答复等等。很显然,英汉文化在这方面也有很大的不同。3.2.1招呼语当人们见面时,互相打招呼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打招呼也会有不同的方式。在英语中,有一些固定的句子或词组来打招呼。例如,“Howdoyoudo?”“Howareyou?”“Goodmorning!”“Goodafternoon!”“Hello!”“Hi!”等等常用于在一般的同学、同事、朋友及家庭成员之间打招呼。象“Howareyou?”“Howiseverything?”仅仅是一种问候的方式,而不是问者真的想知道听者想去干什么。许多中文的问候不能直接译成问候语,就象“您好”这种普通的问候语,在不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说话方式,如“去哪儿啊?”“吃饭了吗?”“去哪里啊?”“去上班啊?”“忙着啊?”等同于“您好”的问候方式。一些中国人听来十分自然的问候语,如果直译成英语的话,英美人会感到十分诧异因为他们从来没把这些用语当作问候语。例如,在汉语中,“去干什么啊?”仅仅是一种很普遍的问候语,对于中国人来说,没什么好惊奇的,因为大家都知道那仅仅是句问候语而已。与此相反,当一个土生土长的英美人听到“Whatareyougoingtodo?”时,他也许会不高兴,好象非得告诉你他要去干什么似的。所以,他们也许会误以为中国人喜欢干涉别人的事情,从而认为中国人不懂礼貌。3.2.2告别语当人们离开时,用话语道别是很正常的事,不打招呼就离开是不礼貌的。但是,中英文中用来道别的语言却有一些差别。对于许多英美人来说,当他们第一次见面分开时,可以说“It'snicetohavemetyou”。通常他们也说Goodbye.Bye-bye.Solong或Seeyoulater/tomorrow来道别。中文中的“再见”“再会”“明天见”“一会儿见”具有同样的意思。但中文的“再见”表达了希望再次见面的良好愿望。令英美人不解的一件事是当客人走到门口时,中国的主人总是说“请慢走”“请走好”,若直译成“Walkslowly,please,及“Walkwell,please”,他们会感到很奇怪,也许会问:“为什么叫我慢走呢?他还有什么事吗?我快点走不行吗?”等等。3.2.3英语中的致谢与回复在英语中,有许多用来表示感谢的词语,例如:Thankyou.Manythanks.Thankyouverymuch.Thankyouallthesame.I'mreallyappreciativeofyourtime.It'sverykindofyoutoofferhelp.I'mgratefulforwhatyouhavedoneforme等等,而最常见的回答是:Notatall.Don'tmentionit.Youarewelcome.It'smypleasure及It'sOK。324汉语中的致谢与答复在汉语中,有许多词语用来表示感谢,如:“谢谢”“谢谢你”“非常感谢”“真不知怎么感谢你才好”“多谢了”“谢谢你的好意”及许多其他的表示感谢的词语。而“没什么”“不用谢”“不客气”等常用于来答复别人的感谢。3.2.5致谢与答复的差异性虽然看起来英美文化中的致谢与答复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仍然存在着文化上的不同。差异在于为什么事而感谢。英语中,人们常把“Thankyou”挂在嘴边,小到借支铅笔,借字典以及回电话等小事情,这些事往往被中国人所忽视。在英美国家,老师甚至会感谢他们的学生交上作业。这种“感谢”,事实上是礼貌的成分多于感激。对许多中国人而言,看起来是多余的,甚至是虚伪的。与此相反,一些中文的致谢辞若直译成英语,对英美人来说则有可能被认为是枯燥空洞乏味而令他们不舒服。例如,假设一位美国教授给他的一位正在找工作的学生写了封推荐函,学生只要说“非常感谢您为我提供的帮助”就会被认为是有礼貌的。若他象中国人一样的一谢再谢,这位教授也许会生气甚至不愿再帮他。像“真对不起,浪费了您这么多时间。”这样的表示感谢的话语,如果直译成英语,你也许会得到这样的回答:“如果你真这样想的话,为什么还来呢?”差异性也存在于谢谁。在英美国家中,人们感谢每一位给他们提供帮助的人,不论他们是陌生人还是熟悉的朋友。而在中国,很多礼貌的表达仅限于陌生人和一般朋友之间。关系越密切。感谢的话就说得越少,这可以由“朋友之间,何必客气”“咱俩之间还用得着说谢?”“你再说谢就见外了”及“一家人何需客套”等话语来证明。在中国,很少有父母亲在他们的一生当中向他们的子女说过“谢谢”,也少有子女向为他们付出了那么多的父母致谢。英语中,“这是我的荣幸”“我很高兴能给你提供些帮助”常用于回答别人的感谢。汉语中的“没什么,这是我应该做的”或“这是我的职责”同样能够用作致谢语的回答。然而,若直译成“It'smyjob”或“It'smyduty”对英美人而言,听来是十分冷淡的,当然也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