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八节(电针法、穴位注射法、穴位埋线法、穴位贴敷法)_第1页
第五-八节(电针法、穴位注射法、穴位埋线法、穴位贴敷法)_第2页
第五-八节(电针法、穴位注射法、穴位埋线法、穴位贴敷法)_第3页
第五-八节(电针法、穴位注射法、穴位埋线法、穴位贴敷法)_第4页
第五-八节(电针法、穴位注射法、穴位埋线法、穴位贴敷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节电针法操作方法刺激参数适应范围注意事项目录电针法是在毫针针刺得气的基础上,应用电针仪输出接近人体生物电的微量电流,通过毫针作用于人体一定部位,以防治疾病的一种疗法。该疗法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我国推广和普及。电针法将毫针与电刺激有机结合,既能减少行针工作量,又能提高毫针治疗效果,扩大毫针治疗范围,并能准确控制刺激量。一、操作方法(一)选穴处方电针法的处方配穴与毫针刺法相同。按电流回路要求,选穴宜成对,一般选用同侧肢体的1~3对穴位为宜,当选择单个腧穴进行治疗时,应加用无关电极。(二)电针方法毫针刺入穴位得气后,将输出电位器调至“0”位,两根导线分别接在两个针柄上。打开电源开关,选好波型,慢慢调高至所需输出电流量。根据病情决定电针治疗时间,一般为5~20分钟,用于镇痛则一般在15~45分钟之间。如感觉减弱,可适当加大输出电流量,或暂断电1~2分钟后再行通电。当达到预定时间后,先将输出电位器退至“0”位,然后关闭电源开关,取下导线,最后按毫针起针常规将针取出。(三)电流刺激强度当电流达到一定强度时,患者有麻、刺感觉,这时的电流强度称为“感觉阈”;如电流强度再稍增加,患者会突然产生刺痛感,这时的电流强度称为“痛阈”。感觉阈和痛阈因人而异,在不同病理状态下其差异也较大。一般情况下,在感觉阈和痛阈之间的电流强度,是最适宜的刺激强度,但此范围较小,需仔细调节。超过痛阈的电流强度,患者不易接受,应以患者能接受的强度为宜。当患者对电流刺激量产生耐受时,需及时调整电流刺激量。二、刺激参数电针刺激参数包括波型、波幅、波宽、频率和持续时间等,综合体现为刺激量。电针的刺激量就像针刺手法和药物剂量一样,对临床疗效有着重要影响。(一)波型临床常用的电针输出波型为连续波、疏密波和断续波等。1.连续波连续波由基本脉冲波简单重复,中间没有停顿,频率连续可调,每分钟几十次至每秒钟几百次不等。一般频率低于30Hz的连续波叫疏波,频率高于30Hz的叫密波,可用频率旋钮选择疏波或密波。密波易抑制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常用于止痛、镇静、缓解肌肉和血管痉挛等;疏波短时兴奋肌肉,提高肌肉韧带的张力,调节血管的舒缩功能,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神经肌肉功能的恢复,长时间使用则抑制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常用于治疗瘫痪、慢性疼痛以及各种肌肉、关节、韧带、肌腱的损伤等。2.疏密波疏密波是疏波、密波交替出现的一种波型,疏、密波交替持续的时间各约1.5秒。疏密波能克服单一波型易产生耐受现象的缺点,刺激作用较大,治疗时兴奋效应占优势,能引起肌肉有节奏的收缩,刺激各类镇痛介质的释放,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增强组织的营养代谢,消除炎性水肿等,常用于各种痛症、软组织损伤、关节周围炎、腰背筋膜劳损、面瘫、肌无力、针刺麻醉、局部冻伤等。3.断续波断续波是节律性时断时续的一种波型。断时,在1.5秒时间内无脉冲电输出;续时,密波连续工作1.5秒。该波型不易使机体产生耐受,对神经肌肉的兴奋作用较疏密波和连续波更强,对横纹肌有良好的刺激收缩作用,常用于治疗痿证、瘫痪等。(二)波幅波幅一般指脉冲电压或电流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也指它们从一种状态变化到另一种状态的跳变幅度值。电针的刺激强度主要取决于波幅的高低。波幅的计量单位是伏特(V)。(三)波宽波宽指脉冲的持续时间,脉冲宽度与刺激强度亦相关,宽度越大意味着给患者的刺激量越大。临床使用的电针仪波宽大都固定不可调节,一般采用适合人体的输出脉冲宽度,为0.4毫秒左右。(四)频率频率是指每秒钟内出现的脉冲个数,其单位是赫兹(Hz)。通过频率的调节可组合成不同的刺激波组。脉冲的频率不同,其治疗作用也不同,临床使用时应根据不同病情来选用。不同频率的电刺激能促进不同中枢神经递质的释放。2Hz电刺激使脑脊液中脑啡肽和内啡肽的含量增高;100Hz电刺激使强啡肽含量增高;2/l。。Hz交替进行的疏密波可使内啡肽和强啡肽同时释放,二者协同发挥镇痛作用。三、适用范围电针法有止痛、镇静、改善血液循环、调整肌张力等作用,适用范围基本和毫针刺法相同。临床常用于治疗各种痛证、痹证和心、胃、肠、胆、膀胱、子宫等器官的功能失调,以及癫狂和肌肉、韧带、关节的损伤性疾病等,并可用于针刺麻醉。四、注意事项除遵循针灸施术的注意事项外,运用电针法还应注意:1.电针仪在首次使用前应仔细阅读产品使用说明书,掌握电针仪的性能、参数、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及禁忌等内容。2.使用电针仪前,需检查其性能是否正常。如果电流输出时断时续,需检查导线接触是否良好。干电池使用一段时间后输出电流微弱,应及时更换。3.毫针的针柄经过温针灸火烧之后,表面氧化不导电;有的毫针针柄是用铝丝烧制而成的,并经氧化处理成金黄色,导电性差,均不宜使用。若使用,输出导线应夹持针身。4.电针仪最大输出电压在40V以上者,最大输出电流应限制在1mA以内,以防止触电。5.靠近延髓、脊髓等部位使用电针时,电流量宜小,并注意电流的回路不要横跨中枢神经系统,不可刺激过强。禁止电流回路通过心脏,例如左右上肢的两个穴位不可连接于同一对电极。6.电针刺激量较大,要防止晕针。体质虚弱、精神紧张者,尤应注意电流不宜过大。7.调节电流时,不可突然增强,以防引起肌肉强烈收缩,造成弯针或折针。8.要注意“电针耐受”现象的发生。“电针耐受”是长期多次应用电针,使机体对电针刺激产生耐受,从而降低电针疗效的现象。9.心脏附近、安装心脏起搏器者、颈动脉窦附近禁用电针。第六节穴位注射法操作方法适应范围常用药物注意事项目录穴位注射法,又称“水针”,是以中西医理论为指导,依据穴位作用和药物性能,在穴位内注入药物以防治疾病的方法。该方法将针刺和药物的双重刺激作用有机结合起来,具有操作简便、用药量小、适应证广、作用迅速等特点。一、操作方法(一)针具选择针具多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根据使用药物剂量大小以及针刺深浅,选用不同规格的注射器和针头,一般可使用1mL、2mL、5mL注射器,若肌肉肥厚部位可使用5mL或10mL注射器。针头可选用5~7号普通注射针头、牙科用5号长针头等。(二)选穴处方一般根据针灸治疗的选穴原则辨证选穴,亦可选取阳性反应点,如在背俞穴、募穴和四肢部特定穴出现的条索、结节、压痛,以及皮肤凹陷、隆起、色泽变异等,软组织损伤可选取最明显的压痛点。在阳性反应点进行穴位注射,效果更好。选穴以精为要,一般每次2〜4穴。(三)药物剂量药物剂量取决于药物种类、浓度和注射部位。根据药物说明书规定的肌肉注射剂量,可以少用,不得过量。5%~10%葡萄糖每次可注射l~2mL,而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如乙醇)和特异性药物(如激素、阿托品等)只宜小剂量注射,每次用量多为常规的1/10~1/3。中药注射液的穴位注射常规剂量为0.5~2mL。依穴位部位来分,耳穴每穴注射0.1mL,头面部每穴0.3~0.5mL,四肢部每穴l~2mL,胸背部每穴0.5~lmL,腰臀部每穴2~5mL。(四)操作程序患者取舒适体位。根据所选穴位、用药剂量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及针头。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快速将注射针头刺入腧穴或阳性反应点,然后慢慢推进或上下提插,针下得气后回抽,若无回血,即可将药液注入。根据穴位所在部位及病变组织确定针刺深度,一般轻压即痛、病变在浅表的注射宜浅;用力按压出现疼痛、病变在深层的注射宜深。通常使用中等速度推入药物;慢性病、体弱者用轻刺激,将药物缓慢推入;急性病、体壮者用强刺激,将药物快速推入。如果注射药量较多,可由深至浅,边退针边推药,或将注射器变换不同的方向进行注射。(五)治疗周期急症患者每日1~2次,慢性病一般每日或隔日1次,6~10次为1疗程。同一穴位两次注射宜间隔1~3天。每个疗程间可休息3~5天。二、适用范围穴位注射法的适用范围很广泛,针灸疗法的适应证大部分可用本法治疗。三、常用药物常用中药注射剂包括复方当归注射液、丹参注射液、川芝嗪注射液、银黄注射液、柴胡注射液等;常用西药注射剂包括维生素B1维生素B6、维生素B12等维生素类制剂,以及5%~10%葡萄糖、生理盐水、注射用水、三磷酸腺昔、辅酶A、神经生长因子、胎盘组织液、硫酸阿托品、山萇若碱、加兰他敏、强的松龙、盐酸普鲁卡因、利多卡因、氯丙嗪等。四、注意事项除遵循针灸施术的注意事项外,运用穴位注射法还应注意:1.治疗前应对患者说明治疗的特点和可能出现的反应。如注射后局部可能有酸胀感,4~8小时内局部有轻度不适,有时持续时间较长,但一般不超过2日。2.注意药物的性能、药理作用、剂量、配伍禁忌、副作用及过敏反应,并检查药物的有效期、药液有无沉淀变质等情况。凡能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如青霉素、链霉素、普鲁卡因等,均应在药敏试验结束并合格的前提下方可使用。副作用较强的药物,亦当慎用。3.初次治疗及小儿、老人、体弱、敏感者,药物剂量应酌减。体质过分虚弱或有晕针史的患者不宜采用本法。4.严格消毒,防止感染,如注射后局部红肿、发热等,应及时处理。5.禁止将药物注射入血管内,一般也不宜注射入关节腔或脊髓腔,以免产生不良后果。此外,应注意避开神经干,以免损伤神经。6.回抽针芯见血或积液时应立即出针,用无菌棉签或干棉球按压针孔0.5~2分钟,更换注射器和药液后重新注射。7.耳穴注射宜选用易于吸收、无刺激性的药物。注射深度以达皮下为宜,不可过深,以免注入软骨膜内。第七节穴位埋线法操作方法适应范围注意事项目录穴位埋线法是指将可吸收性外科缝线置入穴位内,利用线对穴位产生的持续刺激作用防治疾病的方法。具有操作简便、作用持久、适应证广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病证。一、操作方法(一)埋线用品包括皮肤消毒用品、洞巾、注射器、止血钳、镶子、各种可吸收性外科缝线(羊肠线)、套管针或埋线针、皮肤缝合针、2%利多卡因、手术剪刀、无菌纱布及敷料等。套管针是内有针芯的管型埋线针具,由针管、衬芯、针座、衬芯座、保护套组成,针尖锋利,斜面刃口好。(二)埋线方法1.套管针埋线法局部皮肤消毒后,取一段适当长度已消毒的可吸收性外科缝线,放入套管针的前端,后接针芯,用一手拇指和食指固定穴位,另一手持针刺入穴位,达到所需的深度,施以适当的提插捻转手法,当出现针感后,边推针芯边退针管,将线埋置在穴位的肌层或皮下组织内。拔针后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2.埋线针埋线法局部皮肤消毒后,以利多卡因做局部浸润麻醉,一手镶取1cm左右已消毒的可吸收性外科缝线,将线中央置于麻醉点上,另一手持埋线针,缺口向下压线,以15°~45°角刺入皮下,将线推入。也可将线套在埋线针尖后的缺口上,两端用止血钳夹住,一手持针,另一手持钳,切口向下,以15°~45°角将针刺入皮下。缝线完全被置入皮下后,再适当进针0.5cm,然后退针,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再用无菌敷料包扎,保护创口3~5天。3.医用缝合针埋线法在穴位两侧l~2cm处,用碘伏做进针点标记。皮肤消毒并做局部麻醉后,用持针器夹住带有可吸收性外科缝线的皮肤缝合针,从一侧局麻点刺入,穿过穴位皮下组织或肌层,从对侧局麻点穿出,捏起两针孔之间的皮肤并紧贴皮肤剪断两端线头,放松皮肤,轻揉局部,使线头完全进入皮下。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再用无菌敷料包扎,保护创口3~5天。(三)选穴与疗程一般根据针灸治疗的处方原则辨证选穴,取穴宜少而精,每次埋线1~3穴为宜,多取背、腰及腹等肌肉比较丰厚部位的穴位。在同一穴位做多次治疗时应偏离前次治疗部位。每2~4周埋线1次,3~5次为1个疗程。(四)术后反应及处理1.正常反应无菌性炎症反应,一般无需处理。少数反应较重的病例,埋线处有少量渗出液,亦属正常,可不做处理。若渗液较多,可用75%乙醇棉球擦拭,覆盖无菌纱布。少数患者可于埋线后4~24小时内体温轻度上升(38°C左右),但无感染征象,一般无需处理,持续2~4日后可恢复正常。2.异常反应治疗时无菌操作不严,或治疗后伤口保护不好,易致感染。一般在治疗后3~4日出现埋线局部红肿、疼痛加剧,并可伴有发热,应予局部热敷或抗感染处理。个别患者对外科缝线过敏,出现局部红肿、瘙痒、发热,甚至出现脂肪液化、外科缝线溢出等反应,应予抗过敏处理。埋线过程中若损伤神经,可出现神经所支配的肌肉群瘫痪或感觉异常,应及时抽出外科缝线,并予适当处理。二、适用症穴位埋线法主要用于慢性病证,如哮喘、萎缩性胃炎、腹泻、便秘、面神经麻痹、腰腿痛、颈椎病、单纯性肥胖症、眩晕、癫痫、阳痿、月经不调、小儿遗尿、神经性皮炎、视神经萎缩等。三、注意事项除遵循针灸施术的注意事项外,运用穴位埋线法还应注意:1.操作过程中应保持无菌操作,埋线后创面应保持干燥、清洁,防止感染。2.埋线宜埋在皮下组织与肌肉之间,不能埋在脂肪层或过浅,肌肉丰满的部位可埋入肌层,以防不易吸收、溢出或感染,避免伤及内脏、大血管和神经干,不应埋入关节腔内。埋线后线头不可暴露在皮肤外面。3.肺结核活动期、骨结核、严重心脏病或妊娠期等均不宜使用本法。4.不同材质的外科缝线选用不同的消毒灭菌方法;尽量用一次外科缝线;用剩余的外科缝线必须废弃,不得重复使用。5.埋线后应定期随访,注意术后反应,有异常现象应及时处理。第八节穴位贴敷法贴敷药物操作方法适应范围注意事项目录穴位贴敷法是指在穴位上贴敷药物,通过药物和腧穴的共同作用以防治疾病的方法。若使用某些带有刺激性的药物贴敷穴位,引起局部发疱化脓如“灸疮”,则又称为“天灸”或“自灸”,现代也称发疱疗法。历代文献对穴位贴敷的记载十分丰富。如《太平圣惠方》记载:“治疗腰脚风痹冷痛有风,川乌头三个去皮脐,为散,涂帛贴,须臾即止。”《本草纲目》亦载:“以赤根捣烂,入元寸,贴于脐心,以帛束定,得小便利则肿消。”穴位贴敷的机理,与西医学的透皮给药技术颇有相似之处。通过穴位贴敷,可使药物经皮肤吸收,极少通过肝脏代谢,也不经过消化道,避免了肝脏及消化液、消化酶对药物成分的分解破坏,因而保持了更多有效成分,同时也减少了一些不良反应的发生,可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本法一般无危险性和毒副作用,使用安全、方便,对于衰老、稚弱、药入即吐患者尤为适宜。一、贴敷药物(一)药物的选择临床上有效的汤剂、丸剂,一般都可以熬膏或研末用作穴位贴敷。因给药途径不同,与内服药物相比,贴敷用药又具有以下特点:1.常用通经走窜、开窍活络之品,以引领诸药开结行滞,直达病所,祛邪外出。常用的药物有冰片、麝香、丁香、花椒、白芥子、乳香、没药、肉桂、细辛、白芷、姜、葱、蒜等。2.多选气味醇厚、力猛有毒之品,如生南星、生半夏、生川乌、生草乌、巴豆、斑螯、蔥麻子、大戟等。3.选择适当溶剂,调和药性或熬膏使用。如:以醋调和,能起到解毒、化瘀、敛疮等作用,虽用药猛,可缓其性;以酒调和,则有行气、活血、通络、消肿、止痛作用,虽用药缓,可激其性;以油调和,可润肤生肌。常用的溶剂有水、白酒或黄酒、醋、姜汁、蜂蜜、蛋清、凡士林等。此外,还可针对病情,选用药物的浸剂作溶剂。(二)药物剂型根据病情及药物性能,临床中有多种剂型可供穴位贴敷使用。如膏剂、丸剂、散剂、糊剂、泥剂、膜剂、饼剂、熨贴剂等,其中膏剂又分为软膏剂、硬膏剂。二、操作方法(一)选穴处方以辨证选穴为主,用穴力求少而精。也可选择病变局部或阿是穴、经验穴贴敷药物,如吴茱萸贴敷涌泉治疗小儿流涎等。(二)贴敷方法贴敷药物之前,先对腧穴局部皮肤进行常规消毒。1.贴法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贴压于穴位上,然后外敷医用胶布固定;或先将药物置于医用胶布粘面正中,再对准穴位粘贴。硬膏剂可直接或温化后将其中心对准穴位贴牢。2.敷法将已制备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