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海师知名校友一、水利专家武同举武同举(1871〜1944),字霞峰,别号两轩、一尘。海州南城镇人。武同举早年曾考取秀才,被选为拔贡生,后考取举人。曾任海州直隶州通判,掌管粮运及农田水利事务。1901年加入张相文创办的中国地理学会。1911年至1918年在江苏省立第八师范和第六师范任国文教师。1918年秋任《江苏水利协会杂志》主编。1923年至1926年任国民政府江苏水利署主任,兼河海工科大学水利史教授。1926年至1927年,寓居上海。1928年至1931年任江苏建设厅第二科科长,掌管全省水利事务,在此期间,还兼任江北运河工程局秘书,并被中央大学聘为中国史讲师。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全家避难扬州、宝应、东台等地。1939年返回上海居住,专事《江苏通志■水工稿》的写作。1940年,武同举辛苦十年,发奋独立篆些的《江苏水利全书》终于完成。该书原名《私篆江苏通志水工稿》,共7篇43卷,150万字。该书记载了夏朝至1937年,上下4千年间的江苏水道、湖海变迁,''堪称华东水利资料之宝库〃,是我省水利史上空前的一部水利全书。1944年,武同举病逝。二、 沐阳乡贤吴铁秋吴铁秋(1875—1963),名绍举,字铁秋,以字行世。江苏沐阳县沐城镇人,自幼聪慧。吴铁秋于1896年参加海州岁试中秀才,1905年废科举后,遂于县城创办私塾改良社,革新教育。自著论说,悬于城门,曰''明新报〃,传播新思想。1910年创办沐阳县立小学堂。采用新历,提倡劳动和体育运动。1924年受命筹办沐阳县初级中学(即今之江苏省沐阳高级中学前身),出任校长。翌年受聘淮安第九中学,后到江苏省立第八师范任教,辗转他乡十余年。1939年日军侵占沐城,铁秋漂泊泗阳、淮阴、扬州等地仍以教育、创作为业。1949年,毅然返回故里,途中赋《归来杂感》一首记述10年流浪生活。回乡在沐阳中学任教。1951年退休。著有《我的长寿之道》《苍梧片影》。《片啸集》三种。编有《古僮文献捃遗》一书,自费由上海国光书局出版发行。参与重修《沐阳县志》撰写《人物志》。家藏图书三千余册悉数捐赠县文化馆。三、 东海师范教师方楚湘方楚湘(1878〜1946)灌云县板浦人。1907年年考入上海师范,以教育、数理诸科成绩均优而卒业。1914年执教于县第一高等小学,曾编印《算术五百题》,深受学生欢迎。1931年,方楚湘应聘于东海中学任教,1933年于东海师范任教,1937年芦沟桥事变后回家闲居。民国30年,方楚湘作《六四自述》一文,颇具史料价值。四、 泗阳中学创始人张绍南张绍南(1890—1966),字开轩,泗阳城厢南园人,晚清毕业于淮安府中学堂,后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院。1922年起,任江苏省立第八师范教师,江苏省立第九中学校长,安徽芜湖中学教师。1927年回乡创办泗阳县立初级中学,任校长,解职后,两度任淮安师范教师期间任淮安成志中学校长,1932年再任泗阳中学校长。1938年一1942年调江苏省教育厅,先后任秘书,科长,督学。1945年,出任淮安省立初级中学校长。1949年,在苏州政协工作。不久调任苏州文物保管委员会。1966年,因病去世。五、晴社石楚青石楚青(1895—1963),名淮,字楚青,江苏扬州人。石楚青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初毕业于江苏省立第五师范,后在上海务本女中、江苏省立东海师范、江苏省立镇江师范等校教国文。每逢寒暑假回到家,常和江轸光、张宴公、赵八雁、蔡巨川这几个朋友在一起画国画,并成立''晴社〃,石楚青任社长。石楚青画水仙很有名,有'石水仙〃的雅号。上世纪四十年代,石楚青曾一度寄居上海,靠卖画为生。直到扬州解放后,石楚青才重新走上讲台,在省立扬州中学任国文教师。1963年9月,石楚青在扬州家中突发脑溢血与世长辞。六、温州师范学校首任校长王学素王学素(1901-1950),谱名王业,原名桂宫,字月华,江山蓝田王氏后裔,缨字辈。是国民党中央训练团党政训经班高级班第一期受训毕业生,浙江省保安司令部少将高级参谋。1919毕业于浙江省立第八中学(现为衢州第二中学),1921年毕业于国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文史地部,1925年任江苏省立第十一中学文史地教员及训育员。1927年弃教从政,先后任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秘书干事,国民政府教育秘书处科员、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第三侍从室秘书等职。1933年任浙江省教育厅长陈布雷创办的温州师范学校第一任校长,任校长期间,王学素广罗省内优秀教师,招收学员,制订学校教学大纲并亲自授课,深得师生的赞誉。后来,王学素还分别任浙江省政府委员兼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教育长、浙江省保安司令部少将高级参谋、教育部专门委员、南京市党部执行委员及监察委员。主办全国各省市教育行政及中等教育事务兼考选委员会医教事甄训委员。七、联合国中国代表团顾问胡健中胡健中(1902-1993年9月26日),原名经亚,字絮若,笔名蘅子。原籍安徽和县,寄籍浙江余杭(今属杭州市)。1925—1926年,胡健中以胡经亚之名在江苏省立第八师范任教。后任复旦大学教授、东南联合大学筹委会副主任委员、国民参政会参政员,中国国民党改造委员、常务委员。1943年秋到重庆接任《中央日报》总社社长,兼任《东南日报》社长。1946年夏辞去《中央日报》职,赴上海创办上海《东南日报》成立东南新闻事业股份有限公司,任常务理事、总经理兼社长。1949年4月携妻去台湾,曾任国民党中央委员、中央常务委员、台湾驻联合国代表顾问,并一度接任台北《中央日报》社长、董事长和中央电影公司、正中书局董事长、台湾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和立法委员。八、国际知名画家诗人蒋彝蒋彝(1903—1977年10月26日),原名仁全,字仲雅,又作重哑,笔名哑行者,原籍九江,是近代国际知名的画家、诗人、作家和书法家。他的一生赢得很多国家荣誉,被选为英国皇家艺术学会会员、美国艺术科学院院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夏威夷大学、东西文化中心高级专家及世界许多著名大学授予的博士学位,为举世推崇。1922年,蒋彝考入国立东南大学化工系,1926年毕业后任教于江苏海州十一中学。1928年至1931年,蒋彝先后任皖赣两省的芜湖、当涂、九江三县县长。1955年,蒋彝应聘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中国语文教授,并申请加入美国国籍。1958年受聘为哈佛大学''联谊会〃(美国大学优秀生全国性荣誉组织)讲座教授。1958年应聘为哈佛大学爱默生特约讲座教授。著有:《中国绘画》(TheChineseEye--AnInterpretationofChinesePainting)、《英国湖滨画记》、《中国书法》。九、教育专家李清悚李清悚(1903--1990),号晴翁。1926年毕业于东南大学,是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和陈鹤琴的学生,曾任江苏第八师范学校教务主任。1927年,李清悚先生创办首都中区实验学校,1933年,学校改称南京市立第一中学,实践陶行知教育思想。抗战间在重庆创办国立二中,并任中央大学教授、教育电影制片厂厂长,教科书编辑委员会副主任。解放后任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民革上海市委顾问、上海教育学会理事。一生撰写专业著作丰富,主要有:《帝国主义在上海的教育侵略活动资料简编》、《东游散记》、《小学教材及教学法》、《师范乡村师范小学教材及教学法》、《初中本国史》、《最近之南京市校》、《菽庐诗》、《少年科学文库》等。十、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林枫林枫(1906年9月30日一1977年9月29日),原名郑永孝,曾用名郑伯桥(伯樵、伯乔)、郑凌风、林硕石,罗衡,黑龙江望奎人。1928年在江苏东海中学任庶务。1932年11月起任中共北平市委书记兼组织部部长。1933年任中共河北省委巡视员。1935年12月复任中共北平市委书记。1936年2月起任中共天津市委书记,5月起任中共中央驻北方代表、北方局书记刘少奇同志秘书。1954年4月至1956年9月任中共中央副秘书长。1954年11月至1959年6月任国务院第二办公室(文教办公室)主任。1958年起任国务院业余教育委员会主任。1959年4月、1965年1月相继当选为第二届、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63年1月至1966年任中共中央高级党校校长、党委书记(1963年9月起)。1966年4月起任中朝友好协会会长。''文化大革命〃中林枫受到迫害,并于1968年至1972年被捕入狱,''文化大革命〃后得到平反。1977年9月29日,林枫在北京逝世。一、铁道部政治处主任朱月山朱月山(1893-1953),江苏省涟水县红窑乡梁锅甑村人。江苏省立第八师范学校毕业,1926年在师范学校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江苏省立第八师范毕业后,朱月山即回涟水以教师身份作掩护,从事共产党地下活动,组织农民协会,斗争土豪劣绅。1928年1月涟水小刀会在农村发动暴动,并组织数千人围攻涟水城。1930年赴上海继续从事中共党地下工作,曾几次被捕入狱。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后,被释放出狱,奔赴革命圣地延安,任陕北公学校长。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又被派遣到上海搞地下工作。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出任苏皖边区政府交通厅厅长。1946年调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中总兵站政治委员。1949年调济南铁路局工作。1951年调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铁道部政治处主任。1953年因患肝癌在北京病逝,终年60岁。遗体安葬于北京市八宝山。二、一生从教朱仲琴朱仲琴(1897〜1976),又名友瑟,灌云县中正人。幼年就读于中正精勤学堂,毕业后考入江苏省第八师范学校。民国9年(1920)曾在《新青年》杂志发表《海属社会面面观》一文,被选入当时全国中等学校国文课本和大专院校国文参考资料,深受李大钊赞赏。朱仲琴自20年代末起,一直从事教育工作,曾先后任灌云县立初级中学教师、训育主任、教务主任、赣榆县立师范教导主任兼教育科科员,江苏省立第二临时简易师范简师科教育、国文教员。抗日战争胜利后,曾任国民政府灌云县督学室教委,灌云县立初级中学主任、代校长等职。建国后,朱仲琴曾任涟水中学教师,后在灌云、灌南两县任小学教师数年。他能文善诗,曾著有《远山集》、《雪鸿集》、《他山文艺》、《狮吼》、《寄新少年》、《儿童诗歌》等诗歌、散文作品。三、 作家马仲殊马仲殊(1900〜1950),灌云县伊山镇人,生平被《中国文学家辞典》收录。1915年考入江苏省立第八师范学校,1921年进入东南大学学习。1927年参加创造社,在鲁迅先生的支持鼓励下,出版了处女作《周年》(自传性质,创造社丛书之一)。1930年马仲殊的长篇小说《太平洋的暖流》问世,风行一时。1930年起,马仲殊长期在上海的中学和师范学校任教,一边教学,一边创作。著有短篇小说《三太爷》、《李星》、《屈服》、《京沪线上》、《邂逅》等;长篇小说《两难》、《一个中学生的日记》、《桃色的云》;译著有《大地》、《儿子们》(美作家赛珍珠所作);文学理论有《文学概论》、《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小说作法大纲》、《中学生文学》、《中学生小说作法》等。四、 黄埔一期顾希平顾希平(1901-1958.1.10),江苏涟水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又名西萍。国民党高级将领顾祝同的堂弟。江苏省立第八师范毕业后,于1924年春投考黄埔军校,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第二队学习,历任黄埔军校教导二团排、连长,参加第一、二次东征和北伐战争。1929年初赴法国都鲁斯陆军学院战术科学习,1932年春回国。加入复兴社特务处。1935年转任《中国日报》副社长、代理社长。1938年8月,任江苏省政府委员。后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长驻西安行营第二厅代理厅长,西北干部训练团教育长,中央军校第七分校副主任。1942年7月接肖赞育任中央军校政治部主任,次年3月当选三青团中央第一届干事会干事。1945年当选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1949年到台湾,续任''国大代表〃。后移居美国,1958年殁于台中。五、 淮阴师专校长孙若溪孙若溪(1901〜1962)原名明春,灌云县侍庄乡朱胥村人。孙若溪20岁考入设于海州的江苏省立第十一中学,1927年考入上海吴淞的中国公学,并参加了革命斗争,1933年被当局逮捕,关押在苏州监狱,后因查不出证据,被宣布无罪释放。1937年,孙若溪又考入了江苏省区长训练班。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第3团建立后,孙若溪任参谋。在''汤沟事变"中再次被捕。1942年底,孙若溪由泗阳调回灌云,任朱埝区长兼武装大队长。1948年任淮海区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后任苏北人民法院副院长。1956年,调任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1959年调任淮阴师范专科学校校长。六、 著名植物学家吴印禅吴印禅(1902—1959),字韬甫,沐阳县人,我国著名的植物学家。1916年考入江苏省立第八师范学校,毕业后留校工作。1925年就读于武昌高等师范学校生物系,1928年9月被聘为中山大学生物系助教,1934年5月赴德国柏林大学学习,1940年回国任中山大学生物系教授。1941年至1945年任同济大学教授,兼任生物系主任,代理学院院长。1946年回中山大学任教,先后担任中山大学植物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副所长、中山大学副教务长。他编写过《植物分类学》讲义,著有《广西大瑶山水龙骨科植物》等书。七、 林场场长陈东明陈东明(1903-1986)字汝启,灌云县界坪乡人。陈东明少时就读于江苏省立十一中学、南京正谊中学。1926年任私立五三小学校长,1930年任三星小学校长。1938年后相继任灌云县第四区民众抗日动员委员会主任委员,兴集区、杨集区区长、灌东办事处主任等职。建国后,陈东明任江苏沿海造林局副局长。1955年,因病回家乡休养,兼任江苏南云台林场场长。60年代初,他在病榻上呼吁在台的亲朋故友以民族大义为重,为台湾早日回归祖国出力。八、 革命志士唐雨生唐雨生(1906-1941年11月21日),名沐恩,江苏省灌云县第七区新县(今连云港市朝阳新县)人。1923年,唐雨生考取海州''江苏省立第十一中学〃,在校接受进步教师杨光銮的教育熏染,决心为救国献身。1928年,中国共产党地下党员李超时、宋绮云来海州,引导他投身于学生革命活动,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经西北军秘书宋绮云介绍,入武定讲武堂学习。1935年,受党指派,重返故乡,秘密搜集敌人情报,与敌人开展斗争。1939年冬,唐雨生在沐阳县杨口镇率部投奔八路军黄克诚部。1941年11月21日,唐雨生在驻地野花庄率一连人到贾家河伏击驻秦南仓日军,不幸头部中弹,英勇牺牲。为纪念唐雨生烈士,盐城县长骆明亲自安排烈士的安葬事宜,为其组织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同时,县政府决定改黄石乡为雨生乡,以资纪念。九、 画家汪海青汪海青(1908—1980),原名汪藻香,涟水县高沟镇人,当代著名画家。1918年2月入高沟育英小学三年级插班,毕业后考入江苏省立第十一中学o1928年夏,同宗弟弟汪大同(即当代著名作家吴强)被江苏省立第八师范开除以汪藻香(汪海青当时名)的毕业证书报考,被淮安中学录取。自此,汪大同便改名汪藻香,而汪藻香则改名汪海青了。抗日战争前夕,汪海青考进汪亚尘主办的新华艺术专科学校。毕业后先后到浙江台州、福建建瓯、漳州等地当中学教师,后被划为右派。汪海青许多作品如《墨竹》、《露气》等被编入《现代名家画集》。他的画集曾参加全国美展,1978年5月,汪海青的错案得到纠正,政府为他恢复了政治名誉。十、易学家程石泉程石泉(1909年10月18日一2005年6月18日),曾用名''程启槃〃。哲学家、易学家。江苏灌云人,祖籍安徽歙县。程石泉于1915年考取江苏省立第八师范学校,三年后进入南京第三中山大学(中央大学前身)数学系学习,受方东美先生影响,改习哲学。1931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哲学系,曾师从方东美和汤用彤、熊十力等人。1937年至1939年留学英国牛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归国后,即任教育部部长陈立夫的英文秘书。1941年弃政从学,先后任教于浙江大学、中央大学、美国匹兹堡大学、宾州州立大学、台湾师范大学教授和台湾大学客座教授、东海大学荣誉讲座教授。程石泉先生著有:《论语读训解故》(英译本TheConfucianAnalectsANewTranslationoftheCorrectedTextofLunYu)《孔子之前后》、《教育哲学十论》、《柏拉图三论》、《中西哲学比较论丛》、《中西文艺评论集》、《文哲随笔》、《思想点滴》、《哲学、文化与时代》等。程石泉对于易学倾注毕生的心血,先后撰成《易学新论※《易辞新诠》、《易学新探》,合称为''程氏易学三书〃。它融会易之辞、象、数、图、史及理,并贯通易形而上原理与西方哲学科学思想,可谓体系精备,新见迭出,为推动易学研究贡献甚大。十一、文史馆员周增厚周增厚(1910—1985)江苏灌云县图河乡七道沟人,少时就读于省立东海中学,与惠浴宇、吕继英等同学积极参加东海中学学潮,并在李超时、杨光銮等共产党人领导下参加革命。1930年任中共杨集直属支部书记,曾任上海沪西周家桥团支部书记,后在国民党白色恐怖下避走他乡脱党。抗战胜利后,回杨集解放区学校任教,历任淮阴简易师范教导主任、淮阴师范教导主任、灌南县师范教导主任、灌南中学教导主任、灌南县政协委员、江苏省文史馆名誉馆员等职。十二、青州第一中学首任校长阎石庵阎石庵(1911〜1985),青州市(益都县)第一中学校长,江苏邳县人。1935年7月,阎石庵于东海师范毕业后任小学教师。1942年4月,他被调任邳(县)睢(宁)铜(山)灵(壁)四县联合中学班主任。1945年11月,联合中学与睢宁、邳睢三处中学合并,改称淮北第一中学,他任总务主任,至1946年10月。1948年受山东省政府委派,筹建青州中学。他带领师生自己动手平整校院,修建校舍。8月,青州中学开学,设师范和中学两部,他任教导主任,具体负责中学部。1950年11月,青州中学师范部析出,中学部改称山东省立益都中学(后改称益都一中),他任校长兼中共党支部书记,直至1971年12月离休。他历任五届中共益都县委委员、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十三、主席警卫徐守身徐守身(1915.3-1968),曾用名徐念宾,江苏省丰县欢口乡徐王庄人。1933年暑期,徐守身投考了江苏省立东海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小学教师,''七七〃事变后,前往延安,进入抗大第三期第七队学习。1941年11月,徐守身到中央社会部工作,开始了公安保卫工作生涯。1947年3月,在毛主席、周恩来、任弼时率党中央精干机关继续留在陕北期间,徐守身等同志任劳任怨,经常守护毛主席身边,在战争的困境中保卫了党中央毛主席的安全。1949年,作为北平公安局五分局(香山)局长的徐守身按李克农部长指令,对香山管区的安全保卫工作进行精心的安排和部署,保证了党中央、毛主席进驻香山的绝对安全!1952年初徐守身任中央公安部一局办公室主任,副局长。1955年7月任公安部二局副局长。1957年8月,徐守身同志调任吉林省公安厅副厅长,1958年12月继任厅长,1962年5月兼任吉林省武警公安总队党委第一书记。在'文革〃中,徐守身被迫害致死,时年53岁。十四、镇江市政协副主席洪维新洪维新(1918年2月9日-2009年2月10日)出生于江苏省沐阳县一个农民家庭,1936年6月在江苏省立东海师范初中毕业,后考入黄埔军官学校第十四期学习,1949年12月参加起义,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在解放军三十师教导团、十军教导大队、海军预科学校任军事教员。1955年2月转业到镇江市工作,5月任市体委副主任。1983年3月任镇江市政协第一届委员会副主席,1992年8月退休。十五、经济学家鲁传鼎鲁传鼎(1921-1988年10月9日),江苏萧县(今属安徽)人。1936年考入省立东海师范学校学习。''七七〃抗战爆发后,鲁传鼎毅然投笔从戎,在第二十二集团军任连指导员、第十一集团军总部政工大队少尉支队长和中尉组训工作干事,先后参加了徐州突围、随(县)枣(阳)会战等,辗转皖豫鄂边区,进行组训民众和宣传工作。1939年秋冬之交在老校长严立扬先生的帮助下,续修高中学业,并于1941年考入迁到重庆沙坪坝的中央大学(南京大学的前身)经济系。1949年春赴台后,相继在台湾师范学院、台湾省立法商学院任教。1954年,转入'、工业委员会〃从事经济计划工作。1960年起至辞世,一直在台湾政治大学任教授,并先后担任国际贸易系主任、公共行政与企业管理教育中心主任、国际贸易研究所所长和商学院院长等职。曾几次赴美,在哥伦比亚大学、匹兹堡大学和哈佛大学商学院深造。鲁传鼎教授是台湾卓有成就的金融货币和国际贸易专家,一生著译颇丰,主要有《台湾对外贸易问题》、《关税与经济发展》、《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在台湾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中国贸易史》、《清代关税制度》、《国际贸易理论》、《货币与银行学概要》、《国际经济学导论》、《经济学原理》等数十种。主编了《现代行政管理》、《企业管理名辞汇编》。十六、医生侯士龄侯士龄(1922年10月-不详),江苏连云港海州人,主治医师。中共党员。1935年进入江苏省立东海师范初中部,毕业后拜刘一麟为师,攻读医学。1951年调县卫生院内科医生,1952年2月调到扬州苏北医务干部轮训学习一年,1960年调入南京医学院主治医师进修班学习一年,历任板浦区医协主任,灌云县人民医院内科医生、医疗股长,灌云县政协一、二届委员,灌云县第四届人大代表,连云港市第七届人大代表,淮阴地区医协委员,灌云县医协理事。1986年离休后在发挥作用方面,成绩显著,被连云港市政府授予表彰证书和在离休干部开展''五好"活动中成绩突出发给荣誉证书。十七、哈军工专家徐增先徐增先(19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